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哈尔科夫战役的主导者是谁
哈尔科夫战役的主导者是谁哈尔科夫战役是二战期间苏联与德国之间的战役,主要发生地点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这个地点,故而得此名。
在这场战争中,苏军是主动方,德军是被动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哈尔科夫战役的主导者是谁,希望大家喜欢!哈尔科夫战役的主导者哈尔科夫战役是苏联红军与德军之间抢夺哈尔科夫这个城市而展开的一场战争。
哈尔科夫战役的主导者是有变化的,从一开始的苏联逐渐变成了德国。
那么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一开始苏联是想要通过主动进攻来迅速夺取哈尔科夫这个城市,但是在进击途中,却被德军发现。
原本苏联的计划是西南面的军队充当主力,在冲入德军军队后,由突袭侧翼的南方苏联红军接应,双方夹击德军。
但西南面的红军低估了德军的实力,在进攻是被堵住了,双方不但不能汇合还被俘虏了大批士兵。
在第二次战役中,主导者依旧是苏联。
他们设定了从德军缺口打入内部的计划,但是在他们刚出击的时候就遇上了德军中实力最强的军队,袭击再一次失败。
在这场战争之后,接下去的战役主导权已经落入了德军手中。
第三次战役,是德军进行的反扑。
虽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受到重创,但是实力还是在的。
这一次他们集中兵力对附近的苏联红军进行了强有力的攻击,最后灭掉了苏联52个师,还将哈尔科夫这个城市再一次抢了回去,并且占领了另一个城市——别尔哥罗德。
第四次战役的主导权再一次落入了苏军手中。
原本德军已经做好主动出击的准备,但是北非德军的投降影响了士气,所以苏联抢占了先机。
在这一次战役中,苏联稳定了形势,得到了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战役的主导者大体上来讲可以说是苏联,但是德军也曾一度得到过主导权。
哈尔科夫战役过程哈尔科夫战役是发生在二战期间一场十分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为乌克兰的收复打下了基础。
哈尔科夫战役过程到底什么样的呢?苏联和德军之间到底谁胜谁负呢?最终哈尔科夫这个城市被哪个国家给占领了呢?在第一次战役中,苏联做好了部署,通过西南面军队和南面军队会和来两面夹击德军。
俄乌战争启示录(二十一)哈尔科夫保卫战,最枯燥的战场
俄乌战争启示录(二十一)哈尔科夫保卫战,最枯燥的战场2月24日,俄军众多王牌和精锐主力向基辅及其周边方向发起突袭。
与此同时,以第6集团军为主力的一支大约2万左右的部队也向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发起猛攻。
哈尔科夫不仅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也是乌克兰重工业最发达的城市。
此前介绍过,相比于乌西,乌东才是乌克兰工业的主要聚集地,是乌克兰经济的引擎。
(见链接:《谁为乌克兰今天负责》)因此哈尔科夫虽然政治地位上远不如基辅,其经济地位绝不在基辅之下。
更重要的是,作为乌东的旗帜城市,哈尔科夫是乌东人口打工聚集地。
这里汇集了众多俄罗斯裔人口,主要通行语言也是俄语,形势对乌克兰来说更加复杂。
我们看下地图,会发现哈尔科夫的战场地形对俄罗斯来说非常有利。
哈尔科夫是距离俄罗斯本土最近的乌克兰大城市,距离俄边境只有30公里。
尤其是俄边境大城别尔哥罗德距离哈尔科夫只有70公里。
可以看到别尔哥罗德到哈尔科夫有近乎直线的铁路和公路。
如果我们回顾下基辅保卫战介绍的常识,就会发现俄军只要越过边境就可以集结大量自行火炮炮轰哈尔科夫市中心。
这比起在基辅千难万险数百公里的重炮死亡之路不知道要方便到哪去了。
(见链接:《基辅保卫战三》)另一方面,作为乌东乃至整个乌克兰的经济重心,哈尔科夫到基辅的交通非常发达。
看图就可以看出,铁路和高速都可以直达基辅,而且这段道路可以说是乌境内最好的道路。
哈尔科夫同时也是大交通枢纽,到乌克兰其他各地的铁路和高速也都很发达。
可以说如果能够占领哈尔科夫就握住了进入乌克兰中东部主要大城市的钥匙。
哈尔科夫地理位置如此重要,距离俄军又如此之近,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自然会投入重兵。
哈尔科夫方向出动的俄军主要是来自西部军区的第6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
西部军区总共三个集团军,另外一个就是前面隆重介绍过的近坦一集。
因为俄罗斯两大城市——首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在西部军区,所以西部军区的部队一般就是王牌的象征。
可见俄军对哈尔科夫的重视。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
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哈尔科夫反击战役明基文化《较量》杂志供中华网特稿走向失败的胜利——1943年曼施坦因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在德国和西方历史学家们的描绘中,德国军队在东线的战争,似乎就是一个个分散在漫长战线上的英勇德国士兵,和铺天盖地、咆哮而来的大群T-34坦克间的战斗。
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那么富于传奇色彩。
要知道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德国的东线陆军兵力达到了创纪录的340.5万人,而德国的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盟友另外为希特勒提供了81万炮灰。
这些数字中还不包括德国东线海空军和辅助人员。
关于1942—1943年冬季之战的另一个神话,是据说总是把胜利从聪明的德国元帅手中夺走送给敌人的希特勒,以及那位聪明的德国元帅曼施坦因之间发生的传奇故事。
希特勒被描绘为德国这次巨大失败的罪魁祸首。
他不仅没有预见到苏军的进攻,而且当英勇的曼施泰因组织救援部队,打败“数倍的苏联红军”,即将救出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之际,希特勒却听信了无能的戈林空军元帅能够保证空运的牛皮,禁止第6集团军突围。
而愚忠的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竟然也不敢违逆希特勒的坚守命令,坚决不肯率领他的部队突围,结果导致了全军覆灭。
传奇故事总是那样的引人入神,而且也常常让人信以为真。
但遗憾的是,在20世纪,冷酷无情的文件却取代了令人神往的英雄传说。
根据这些文件,希特勒在红军反攻将近一个月以前就已经预见了这次行动,而德国陆军情报机关对希特勒预见的否定才使德国人的失败不可避免。
至于聪明的曼施坦因在救援第6集团军中起的作用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证明:还在救援行动开始前,曼施坦因便认为在缺乏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被围的第6集团军最好不要以自身的兵力突围。
而在战斗开始后的1942年12月21日,曼施坦因又向希特勒表示,他的坦克部队不能救出第6集团军(虽然曼施坦因此前承认他的坦克比苏联人还多,当然战后他的说法恰恰相反)。
此时,由于大量红军被包围圈内的德军所牵制,因此如果允许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向外突围,那么德军的整个南部战线都将被发动追击的苏联人打垮。
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战役∙1942年5月12—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在哈尔科夫附近实施的进攻战役。
苏军遵照大本营指示,西南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兼西南方向总司令)于1942年5月发动进攻,以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解放该市,为进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创造条件。
根据战役企图,方面军应由东北面沃尔昌斯克地域和南面巴尔文科沃突出部沿向心方向向哈尔科夫实施两个突击。
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中将)应固守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南正面,从南面保障西南方面军的主要突击集团。
双方兵力兵器对比大致相等。
德军也在准备进攻战役,企图不但守住哈尔科夫,而且攻占北顿涅茨河以西、哈尔科夫东南地区,以便尔后东进。
5月12日,西南方面军发起进攻。
方面军各突击集团三日内突破了德军防御,在哈尔科夫以北推进18—25公里(第28集团军,里亚贝舍夫中将),在该城以南推进25—50公里(博布金少将的战役集群和第6集团军,戈罗德尼扬斯基中将)。
为扩张战果而将快速兵团投入战斗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但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被所谓兹米约夫地域有德军坦克重兵集团的情报所迷惑,拖延了各坦克军进入战斗的时间。
进攻军队受到德军顽强抵抗,苏军精疲力尽,遭到严重挫折,前进速度在随后几天急剧下降。
直到5月17日,铁木辛哥才将坦克第21军投入交战,但已错过时机。
其他地段亦进展迟缓,致使德军毫无阻碍地将其预备队从其他方向调到突破地点。
至5月17日前,德军统帅部已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根部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当面建立了强大突击集团。
在该处行动的“克莱斯特”集团军级集群(坦克第1集团军,第17集团军),步兵比第9集团军多0.5倍,炮兵多1倍,坦克多5.5倍。
西南方向首长和南方面军首长对德军可能在第9集团军地带实施突击估计不足,也未采取相应措施。
5月17日,德军转入进攻,很快就深深楔入苏军弧形战线,前出到西南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后方。
同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又从北南两面对第28集团军突击集团两翼实施反突击。
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
勒热夫突出部莫德尔的任命传达到第9集团军司令部时,到处可见惊愕的表情。
对于莫德尔来说,这确实属于破格提拔,因为在中央集团军群有15位将军的资历高过他。
许多史学家认为,他三个月内连升两级,主要得益于希特勒对他的青睐。
这个观点以偏概全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莫德尔是少数几个可以立刻上任的高级将领,其他人都在率领各自的部队苦战,无法脱身。
莫德尔最终脱颖而出,主要因为他担任过集团军参谋长,而且表现不俗,这是高层最看重的资历。
莫德尔接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烂摊子。
第9集团军纸面兵力26万人,此时只剩下不足6万;战斗序列里的165辆装甲战车,此时只剩下4辆III型突击炮和1辆III型坦克。
第9集团军漫长而薄弱的防线被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多点突击,撕成碎片。
苏军第39集团军从奥列尼诺突入德军防线纵深100公里,随后跟进的第22、29两个集团军将坚守奥列尼诺的德军第23军包围。
另两个军在勒热夫附近抵挡苏军16个师的围攻,一股苏军已经打到距离集团军司令部几公里的地方。
莫德尔抵达集团军司令部时,看见的是一张张沮丧绝望的脸。
作战参谋布劳洛克向新上任的司令官简要介绍了情况,莫德尔立刻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打算从这里切断苏军补给线,从那里对苏军侧翼进行反击。
布劳洛克目瞪口呆,问道:“您为这次反击带来多少部队?” 莫德尔哈哈大笑:“就我一个人。
” 这成为二战史非常有名的一则轶闻。
其实莫德尔带来的远远不止他一个人。
希特勒在总参谋长哈尔德的劝谏下,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
倘若苏军围歼了第9集团军,就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一条无法弥补的缺口,整个中央集团军群就危在旦夕。
因此希特勒勉强允许其他3个集团军有限后撤,缩短防线,以抽调部队增援第9集团军。
莫德尔到任的两周内,陆续到达的增援部队包括3个装甲师,党卫军“帝国”摩步师,3个步兵师及几个保安团。
德国空军奉命调来5个高炮营,全部装备88毫米重炮。
然而希特勒又改变主意了。
由于苏军第33集团军突破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防线,推进至铁路枢纽维亚兹玛附近,直接威胁到德军唯一的后勤运输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从开战前夜到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年表(从战争序幕到战争结束)1914年8月德国、奥匈帝国宣战布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11月德国与协约国停战条约的签订,德国战败。
1919年1月巴黎和会。
3月意大利成立“战斗的法西斯”。
6月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被协约国没收。
1920年1月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成立,44国参加。
4月俄波战争。
1921年4月协约国在伦敦会议上确定德国战争赔款为1320亿德马克。
1922年4月约瑟夫.维.斯大林当选为俄共中央总书记。
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树立宣言。
1923年11月巴伐利亚“啤酒馆政变”,希特勒被捕入狱。
1925年7月希特勒《我的奋斗》出版。
1926年9月德国国际联盟加入。
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同时德国600万人失业。
1933年1月希特勒内阁成立。
10月德国国际联盟的退脱声明。
1934年1月德国与波兰不可侵犯条约签订。
8月兴登堡总统死亡,希特勒总统继任。
1935年3月德国重整军备,德装甲师成立。
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攻。
1936年3月德军进驻莱茵兰非武装区。
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义勇军被派遣。
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6月苏军“大清洗”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慕尼黑协定”缔结,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
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终结。
英法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
4月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4月苏联日本签订《苏日和平协定》5月4日~9月诺门坎战役7月末-8月初张鼓峰事件8月23日签订含有瓜分波兰秘密条款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10月6日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1945年大西洋争夺战(潜艇战反潜战)1940年4月9日-6月10日挪威战役4月至6月德国掠下荷兰,挪威,卢森堡,瑞典,法国等西欧低地国家5月~6月法国战役5月至6月4日敦刻尔克战役5月至6月1日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巴尔干)12月-1941年2月10日利比亚战役(北非)12月~1942年6月昔兰尼加会战(北非)1941年5月20日~6月1日菲律宾战役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7月-1944年8月9日列宁格勒战役7月-9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战役8月敖德萨战役9月基辅会战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会战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942年2月15日马来战役12月马来亚海战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个同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月20日-5月20日缅甸战役2月14日-3月15日爪哇战役5月7日-8日珊瑚海战役6月中途岛战役7月17日~1943年2月3日斯大林格勒战役10-11月北非登陆战役10月23日-11月4日阿拉曼战役(北非)1943年2月~3月14日哈尔科夫反击战役3月17日-5月13日突尼斯战役(北非)4月库尔斯克会战4月下半月至6月初库班空战7月10日-8月17日西西里岛战役7月意大利投降8-12月第聂伯河战役9月3日-10月6日意大利南部战役11月22~26日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兰会议12月24日-1944年1月14日日托米尔-比尔季切夫战役1944年1月蒙托卡西诺战役6月6日-8月24日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24日巴黎解放6月13日塞班岛战役6月23日—8月29日白俄罗斯战役9月华沙起义9月17日-11月10日荷兰战役10月—1945年2月13日布达佩斯战役10月24-25日莱特湾海战12月-1945年1月阿登战役1945年1月-2月3日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月13日—4月25日东普鲁士战役2月4日-2月11日雅尔塔会议,签署《雅尔塔协定》和《联合国家宣言》2月16日~3月26日硫磺岛战役2月-3月马斯河—莱茵河战役4月25 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16日-5月8日柏林战役25日攻入柏林市区5月8日德国签字投降5月6-11日布拉格战役4月1日-7月2日冲绳岛战役4月9日-5月2日意大利北部战役7月7日至8月2日波茨坦会议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9日-9月2日远东战役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二战结束。
二战东线战场苏德所有主要战役介绍分析(全手动码字)
二战东线战场主要战役一览及简评一、1941.6.22~7.9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闪击苏联,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双方参战兵力:德军参战兵力为中央集团军群,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西方方面军师团兵力火炮坦克飞机德军56个师另1个旅1555900 15800 2200 1588苏军44个师625000 10306 2900 1825战损:苏军德军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踪、-80000名士兵战死、1500门大炮及2500辆坦克被击毁结果评价:德军完胜,苏联西方面军几乎团灭,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整个卫国战争初期战场上还未有过如此之大的损失和如此之高的损失效率。
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所遭受的打击仅次于之后的基辅大合围。
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上第一个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二、1941.7.7-1941.9.26基辅战役德军战略目标:消除苏军中央方面军和西南方向部队对其“中央”集团翼侧的威胁,从而可以有利的攻击莫斯科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85万- - -德国50万- - -战损:苏军德军伤亡70.05万、43个师被消灭伤亡10万以上结果评价:德军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团灭,成为苏联卫国战争史最著名的由德军实施的合围战。
包围圈中仅有2万余人逃出包围圈。
但基辅战役拖延了德军2个月的时间,这一系列失利均为莫斯科保卫战争取了时间三、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人数火炮坦克飞机苏联18个集团军- - -德国60个师- - -战损:苏军德军被俘45万、损失坦克3600辆、火炮4800溃散7个师、重创14个师余门结果评价:德军大胜,缴获大量装备,此役,德军尽管俘虏大量苏军、向东推进约200千米,大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纳粹德国VS 苏联红军·曼施泰因曼施泰因的战略设想人们通常都知道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在这次会战以后,还有一段很长的续曲,那就是德军在哈尔科夫一带进行的反击战。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这段续曲,第三帝国的覆亡至少要提前一到两年。
这个反击的策划与指挥都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帅完成的。
在德国陆军中,包括古德里安,一般都认为曼施泰因是参谋本部培养出来的最能干的陆军将领:法国战役的蓝图,就是他一手拟定的,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曼施泰因计划”的作战方案,与保卢斯不同的是,尽管都出身于参谋本部,他也具有独立的战场指挥才能,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前,他因为征服克里米亚半岛和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惊人战功而被擢升为元帅。
有很多人向希特勒举荐他担任总参谋长或是陆军总司令,但是,因为希特勒比较热衷于独裁,他更愿意自己亲自担任这两个职务。
并且正是因为这些举荐,他也对曼施泰因心存芥蒂,不肯将东线的全部指挥权力交给这个人。
曼施泰因在战场上也常常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而是按照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判断作出决定,希特勒在容忍了很久之后(这在他也是很少见的),终于还是将这个喜欢“将在外”并且老是顶撞自己的家伙赶出了德国陆军。
1942年11月21日,曼施泰因奉命担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的总司令,也就是在同一天,朱可夫的红军,主要是远东部队,经过两天的猛攻,已经打垮了斯大林格勒两侧的罗马尼亚军队,合围了德国第六集团军。
这时,两军之中唯一清醒的人就是曼施泰因:苏联人因为在此之前不断失利,这回终于抓住了一次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机会,他们就没有考虑得更深远一点,那就是以一个攻击德军整个南翼的补给线为目的的作战,如果他们不是将自己所有的人马紧紧地围住第六集团军,而是以机械化部队为攻击矛头,击打德军南翼脆弱的交通线和补给线,其结果将是截断整个德军南翼的后路,这样一来,从高加索到伏尔加河上的德军,包括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和整个A集团军群在内的德军,以及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的四个集团军,将会遭到彻底致命的一击——因为所有上述部队的补给线,都必须通过唯一的一个渡口,就是第聂伯河上的铁路桥——如果苏联红军以坎纳似的攻击从德国人的左翼前进直到占领这座桥梁及其周围地区,将敌人压迫到黑海岸边,那么整个德军的南翼就会被完全毁灭。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斯大林格勒到哈尔科夫(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斯大林格勒到哈尔科夫(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斯大林格勒到哈尔科夫(一)1943年初,苏军在顿河中游和科捷尔尼科夫斯基地域作战胜利后,极大地鼓舞了其斗志,还没等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苏军便挟胜利之雄威,对支离破碎的德军南翼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
苏最高统帅部胃口很大,不但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中将(1943年1月19日晋升为上将),下辖第38、第60和第40集团军,独立步兵第18军,空军第2集团军,以及新编入的第3坦克集团军。
截止到1月中旬,总兵力为*****人,有909辆坦克,208架飞机]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的配合下,对部署在斯大林格勒以西地域的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元帅,下辖德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德军第24装甲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残部——阿尔卑斯步兵军)实施大规模反攻,而且还命令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上将(也译瓦杜丁,1943年2月12日晋升为大将),下辖近卫第1集团军,坦克第5集团军,第6和第2l集团军]、南方面军(1943年1月1日,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组而成,司令员是叶廖缅科上将,下辖第5突击集团军,近卫第2集团军,第51和第28集团军)和北高加索方面军(下辖第44、第58、第9和第37集团军,骑兵机械化集群)对部署于斯大林格勒西南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下辖霍利德战役集群,第6集团军(1943年2月2日覆灭),霍特战役集群,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等],以及部署于斯大林格勒以南高加素地区的A集团军群(下辖第1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克里木集群等)也展开大举反攻。
在斯大林格勒以西、西南地区,德军除被围于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第6集团军外,其他部队已退守到距斯大林格勒200千米以外的两个区域:一个位于顿河上游,以沃罗涅日为中心,在这里德军部署了B集团军群主力,掩护着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方向;另一个是从新卡特利瓦延伸到连接高加索战场的埃利斯塔(卡尔梅克草原)一线地域,德军在这里部署着B集团军群右翼部队和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主要掩护着战略要地伏罗希洛夫格勒、罗斯托夫地域。
哈尔科夫战役:苏军歼德计划惨败遭致死伤无数
哈尔科夫战役:苏军歼德计划惨败遭致死伤无数导读:二战中,一场苏德战争,历时半月之久,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当时苏联人民心中的痛,苏军因为情报和指挥上的失误,最后伤亡7.5万人,败给德军。
1942年5月12日至29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为歼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第6集团军而在哈尔科夫地区实施了一次进攻战役。
此役,德军伤亡2万人;苏军损失了第6、第9和第57集团军主力,死亡7.5万人。
战役背景1942年2月下旬,苏军的冬季反攻将德军自莫斯科前击退,并在南线也收复了罗斯托夫,但苏军自身也消耗了极大的力量。
双方因伤亡惨重而不得不稍作休整,战线暂时归于稳定。
斯大林深信德军在经历红军的反攻后,战力已至强弩之末,因此决定对东部战线上德军的脆弱处发动新的攻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军西南方面军、南方方面军决定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6集团军发动进攻。
苏军的战役计划是:由铁木辛哥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分南北两路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和沃尔昌斯克地域对哈尔科夫实施向心突击,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解放哈尔科夫,为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由马利诺夫斯基中将指挥的南方方面军坚守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南正面,以保障西南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翼侧。
战役经过根据战役进程,1942年5月的哈尔科夫战役可分为三个阶段。
苏军进攻,德军增援(5月12日~5月16日)5月12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发起进攻,各突击集团三日内突破德军防御:第28集团军从沃尔昌斯克地域向前推进18~25公里,第6集团军和博布金少将指挥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向前推进25~50公里,为快速兵团投入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
16日,由于铁木辛哥被所谓兹米约夫地域有德军装甲重兵集团的情报所迷惑,苏军进展迟缓,德军得以从其他方向抽调预备队封闭突破地段,并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底部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当面建立了强大突击集团。
其中,德军克莱斯特集团军群(坦克第1集团军、第17集团军)的步兵比第9集团军多0.5倍,炮兵多1倍,坦克多5.5倍。
1943年哈尔科夫战役
1943年哈尔科夫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43年爆发的哈尔科夫战役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1943年哈尔科夫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哈尔科夫战役目的1943年2月2日—3月3日战役目的是粉碎哈尔科夫方向德军“B”集团军群基本兵力,收复哈尔科夫工业区。
战役代号为“星”。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在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
德军的行动代号为顿涅茨克行动,而苏联红军则称为顿涅茨克及哈尔科夫行动,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哈尔科夫战役背景由于1943年1月苏联红军顺利实施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和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德军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的防御中出现一个400公里的缺口。
2月初,追击德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第60、第38、第40、第69集团军,坦克第3集团军,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为戈利科夫)当面德军是第2集团军和“兰茨”战役集群近15个步兵师和坦克师(司令为陆军元帅曼斯坦因)。
其大部已遭惨重损失。
沃罗涅日方面军未经战役间歇立即准备和实施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战役是在复杂条件下进行的。
战役开始前,方面军所属部队已进行将近两个半月的进攻战斗,人员和军事技术装备严重缺额。
全体人员已经疲惫,泥泞季节又已到来。
方面军的后方正进行围歼德军9个师的战斗。
按照战役企图,第40(司令为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第69集团军(司令为卡扎科夫)和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雷巴尔科)由新奥斯科尔、瓦卢伊基地域向哈尔科夫实施主要突击,从西北面和南面迂回该市;第60集团军(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由卡斯托尔诺耶以西地域向库尔斯克实施辅助突击。
第38集团军(司令为奇比索夫)应向奥博扬发展进攻。
正在实施顿巴斯战役的西南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第6集团军(司令为哈里东诺夫)应向巴拉克列亚、克拉斯诺格勒突击,从南面保障战役的实施。
二战最经典分防守反击战——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封神之作
二战最经典分防守反击战——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封神之作说起曼施坦因,相信对二战有所了解的人都不陌生,德意志帝国三大名将之一,二战最出色的战略战术大师。
而这个闻名世界的名将醉出色和令人称道的杰作就是哈尔科夫反击战。
1943年2月2日,在经过长达200多天的对峙后,德军第六集团军在司令官保卢斯的命令下向苏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人们都知道,在解决了第六集团军的威胁后,苏军并没有停止脚步,反而集结120万的兵力开始向曼施坦因率领的德军南方集团军发起攻势。
面对气势汹汹的苏联大兵,德军在哈尔科夫一带进行了几次堪称经典的教科书般的反击战。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这段续曲,第三帝国的覆亡至少要提前一到两年。
而这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续曲就是由德国名将曼施坦因发起的。
1942年11月21日,曼施泰因奉命担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的总司令,也就是在同一天,朱可夫的红军,主要是远东部队,经过两天的猛攻,已经打垮了斯大林格勒两侧的罗马尼亚军队,合围了德国第六集团军。
为了挽救合围圈中的第6集团军,曼施泰因不顾自己薄弱的左翼,打开了一道通往斯大林格勒的空中走廊,如果不是戈林的无能,第6集团军还是可能通过空运获得补给--第4装甲集团军在他们卓越的首领霍特上将的指挥下,也曾面对着数倍的苏联红军前进到距离斯大林格勒约30公里的地域。
但是很可惜,空中支援没有,保卢斯也不敢率领剩下的数十万德军突围,2月1日,斯大林格勒合围圈中的德军停止了最后的抵抗。
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役几乎以德军惨败告终。
2月16日,苏军先头部队占领了乌克兰军事重镇哈尔科夫,为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大为恼火,严令曼施坦因奉命拟定夺回哈尔科夫的作战计划,可是曼施坦因却没有什么兴趣。
他拒绝了希特勒要他收复哈尔科夫的命令,同时他也不肯运用刚刚拨给他的党卫军的装甲军来防守第聂伯河一线。
敌军向西南方向的大迂回攻势,给他提供了一个大好战机:他可以集中起自己全部的机械化部队,击打敌军毫无防备的右翼。
二战德国头号战略天才的经典之战-哈尔科夫反击战
二战德国头号战略天才的经典之战-哈尔科夫反击战1942年11月,在苏德战场的南翼,上百万的苏军向被已拖在斯大林格勒达4个月之久的德国陆军第6集团军,及其侧翼掩护部队发动了钳形攻势。
随着苏军钳形攻势在30 万德军后方的合拢,终于,苏德战场的战略转折开始了。
1943年2月1日,被苏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残部,在其司令保卢斯陆军元帅率领下向苏军投降,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轰鸣了 200多天的炮声终于停止了。
取得了斯大林格勒胜利的苏联军队并没有停止进攻,从髙加索到顿河上游,从俄罗斯南部到乌克兰,苏军都进行了激烈的反攻,在漫长的暴风雪肆虐的大地上,红军的装甲洪流仍在滚滚向前,斯大林决定乘胜追击德军,光复南部重镇哈尔科夫。
此时在苏德战场南翼作战的红军分为两个主要突击方向,苏军名将瓦杜丁的西南方面军将攻击德南方集团军群南翼的顿涅次盆地以吸引德军主力,而戈利科夫将军的弗罗兹尼方面军则直指德军北翼哈尔科夫。
两个方面军共约 60万人,而面对的德军只有23万人,优势巨大。
空前的胜利使统帅部的头脑再次发热,如此重大的进攻竟然没有准备任何的预备队来应付突发事件,这就为这场战役的发展留下了失败的隐患。
2月8 日,苏军西南方面军所属第60集团军攻占了库尔斯克,2月9日,又攻占了别尔戈罗德,2月16日,沃罗涅日方面军以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击败了由德军原山地步兵第一师师长兰茨将军指挥的“兰茨”战役集群,攻占乌克兰工业重镇哈尔科夫。
对苏军来说,哈尔科夫不仅是苏联第6大城市,而且还是一个曾令他们蒙羞的伤心之地。
就在9个月前,苏军西南方面军向在哈尔科夫的德军发动攻击,结果却撞上了实力强大的德军“克莱斯特”集团军集群,苏军损失惨重,被寄予极大希望的苏军向哈尔科夫进攻战役却变成了德意志军队的进攻战役序曲。
在苏军发动攻击的初期,德军的战略思想同1942年初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掘壕固守,正面对抗。
希特勒对这种防守的效果十分迷信,因为正是这一策略使德军在1942年初免于崩溃,但1943年的苏军已非昔日可比,经过近两年战争的考验,在付出了无比沉重的代价后,苏军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德军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吃惊的发现,俄国人已经能够很熟练地运用各种装甲战术突破德军防线了,防守他们要比一年前困难的多,尤其是在兵力差距如此大的情况下。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策划与指挥都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帅完成的,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介绍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是德意志国防军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最后阶段的其中一场战役,目的是攻占哈尔科夫城(现在是乌克兰哈尔科夫)。
这次战役行动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中的第6集团军在1941年10月20日实施,苏联红军第38集团军受命坚守该城。
10月22日,该城所有工厂的生产机器被送上火车,当时德军距离铁路线不足11英里。
10月24日,德军第6集团军及第17集团军分别从南、北两翼包围该城。
同日,哈尔科夫陷落。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42年5月12日至5月29日,苏方称之为第一次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由于苏联红军在冬季的成功反攻,德国国防军自莫斯科周围被击退。
同时,红军也耗尽了其后备力量。
因此,苏军决定夺回哈尔科夫来扩大战果,巩固其战略主动权。
1942年5月12 日,由铁木辛哥所指挥的苏军自冬季反攻时形成的突出部(一般称作“巴芬柯柏突出部”(Барв енковский выступ))向德国第6集团军发动攻势。
苏军在攻势进行之初有成功的迹象,但随后即被德军强力的反击而溃败。
由于苏军参谋人员以及最高统帅斯大林误判了德国第6集团军的实力,同时也高估了己方新整训部队的实力,战斗经验较丰富的德军得以自苏军战线上的兵力空隙处绕过,完成其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歼灭。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在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
德军的行动代号为顿涅茨克行动,而苏军则称为顿涅茨克及哈尔科夫行动。
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当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后,苏联红军发动了更大规模攻势以打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其它单位。
党卫军重夺哈尔科夫战役
党卫军装甲军撤离哈尔科夫2月15日一早,“兰茨”集团军级支队和“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部里依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凌晨2点40分,曼施坦因提醒兰茨,希特勒的命令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守哈尔科夫。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曼施坦因认为,尽管“兰茨集群”是在归属于“南方”集团军群之前就已经得到了这一指令,但该指令对“兰茨集群”依然具有约束力。
可是,曼施坦因也指出,战斗应当以机动灵活,要避免被包围。
看来很清楚,曼施坦因认为,只要有可能,哈尔科夫还是要坚守的,但是他也考虑到了情况快速变化导致局势改变的可能性。
曼施坦因做出的“避免被包围并遭到歼灭”的指示,在军事上是合乎情理的,即使仅仅是为了能保存党卫军装甲军的实力,这支部队是他手上能用于担起反击重任的唯一一支装甲力量。
“避免被包围”的命令是符合德国传统军事理论的,这一理论给德军指挥官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相当大的依据。
这也为豪塞尔做出后撤的决定,放弃哈尔科夫东郊阵地以避免被合围提供了最基本的理由。
当日一早,党卫军装甲军报告,该军在哈尔科夫东面防线的各点上仍然承受着苏军沉重的压力。
夜间时,苏军调来了更多的步兵和坦克,试图在奥斯诺瓦加强他们的突破。
当天早晨,苏军近卫步兵第62师的步兵,在通往哈尔科夫的道路两侧,将德军驱离了他们的阵地。
4点15分,苏军步兵,在大批坦克的协助下,在罗根镇北面和西面恢复了对党卫军阵地的进攻。
在北面,苏军第69集团军继续对“帝国”师和“大德意志”师的阵地进行坚决的攻击。
整个夜晚直到凌晨,第69集团军辖下的步兵第270、第161和第219师,冒着德军冰雹般的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向前冲锋。
尽管伤亡惨重,但勇敢的苏军士兵继续向前逼近,迫使筋疲力尽的德军部队一点点让出阵地。
在“大德意志”师防区,“劳斯”军报告说,在哈尔科夫西北方向,苏军发起了数次营级规模的突破。
这场激战使“大德意志”师的兵力和装备遭到了进一步的损失。
苏军的攻击群属于第40集团军的步兵第183师,在近卫坦克第5军的协助下,已经推到了哈尔科夫城西郊。
二战名将系列之“闪电伯爵”曼施坦因(五)哈尔科夫战役
二战名将系列之“闪电伯爵”曼施坦因(五)哈尔科夫战役哈尔科夫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让德军南线部队放弃顿河弯曲部,向西撤退,苏军集团在后面步步紧追,击溃B集团军群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部队,准备在哈尔科夫以南切断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退路。
此时,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更名为南方集团军群,防线漏洞百出,还要负担起一项双重任务:既要掩护撤退,警戒顿河和顿涅茨河的各个渡口,同时还要解除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地区对于B集团军群的威胁。
但此时,曼施坦因的特殊军事嗅觉让他发现了一个反击的黄金时机已经到来。
因为苏军瓦图京大将错误地认为德军已经没有反击之力,于是指挥西南方面军展开猛追,导致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后勤保障困难。
曼施坦因抓住这一良机,坚决拒绝了希特勒要他收复哈尔科夫的命令,在红军向西南方大范围迂回的时候,他没有把新拨给他的党卫军装甲军派往第聂伯河一线防守,而是集中全部机械化部队,向敌人毫无防备的右翼进行突击,兵锋直指第聂伯河渡口一带的苏军结合部。
德军以霍特集团军防守米乌斯河一线,两个装甲突击群为大锤,从三个方向夹击苏军西南方面军。
苏军猝不及防,迅速被击溃,向北顿涅茨河以东地区逃走,曼施坦因随即命令部队继续向北进攻,打击哈尔科夫敌军南翼,击败了苏军第三坦克集团军,迫使哈尔科夫的苏军弃城而走,德国人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一个多月前还大踏步前进的苏军四处溃散。
德军防线回复到了9个月之前的状态。
双剑像树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这就是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苏军在兵力、装备以及战役的态势上均占优势,因此人们不得不承认曼施坦因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本来该兵败如山倒的德军稳住了战线,还打出了漂亮的防守反击,成功地从基辅到查波罗什建立了一条新的防线。
曼施坦因也因此获得了一枚双剑像树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喜欢二战名将系列的朋友要记得关注我哦。
下一期为大家继续奉上《二战名将系列之“闪电伯爵”曼施坦因(六)》。
俄乌战争启示录(三十六)突击伊久姆,俄军的重大胜利
俄乌战争启示录(三十六)突击伊久姆,俄军的重大胜利一开始的介绍我们就对俄乌战争的战场做过一个简单的分区。
大体是这场大战分为北线、东线和南线三大战区。
其中北线我们又细分了基辅及其周边切尔尼戈夫战场和苏梅—哈尔科夫战场。
很早之前我们就介绍了哈尔科夫战场的战斗(见链接《哈尔科夫保卫战》)。
不过在介绍哈尔科夫保卫战时我们着重指出现在介绍的只是哈尔科夫战场的一部分。
因为哈尔科夫战场很容易产生歧义,我们介绍的是北线哈尔科夫市战场,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发达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直达基辅。
但是哈尔科夫州是一个有着3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州,不止哈尔科夫市一个战场。
南线的伊久姆战场重要性和激烈程度绝不不在北线哈尔科夫市战场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只不过伊久姆战场更应该算作乌东战场的北端,和北线哈尔科夫市战场属于不同的大战区。
战前伊久姆市人口只有大约6万,不到州府哈尔科夫市人口的1/20。
这个巴掌大的地方为什么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重要战场,甚至重要性不逊州府哈尔科夫市呢?我们此前反复提到,决定主战场的核心关键要素有三个——铁路、公路和河流。
对照下面的地图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伊久姆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
红星标出的是乌东北线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库皮扬斯克,看图一目了然。
红色圆圈区域是乌军在乌东北段卢甘斯克州最后坚守的阵地群,从鲁比日内到波帕斯纳。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阵线群恰巧位于从库皮斯扬克通往乌东的铁路主干道上。
库皮杨斯克离俄罗斯很近,开战后很快就落入俄军手中。
但乌军经营多年的坚固堡垒群阻断了库皮斯扬克向乌东的铁路主干道。
失去了库皮扬斯克后,南边通过伊久姆的铁路就是哈尔科夫通往乌东唯一一条铁路。
而伊久姆还是是乌东北段最重要的高速公路枢纽。
我们通过地图可以清晰看到,伊久姆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向西直达哈尔科夫、向北直通库皮扬斯克。
进一步通过伊久姆的高速公路网络还可以深入乌克兰腹地和乌东地区。
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地图上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这就是北顿涅茨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策划与指挥都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泰因元帅完成的,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介绍
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
此役是德意志国防军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最后
阶段的其中一场战役,目的是攻占哈尔科夫城(现在是乌克兰哈尔科夫)。
这次战役行动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中的第6集团
军在1941年10月20日实施,苏联红军第38集团军受命坚
守该城。
10月22日,该城所有工厂的生产机器被送上火车,
当时德军距离铁路线不足11英里。
10月24日,德军第6集
团军及第17集团军分别从南、北两翼包围该城。
同日,哈尔科夫陷落。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此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42年5月12日至5月29日,苏方称之为第一次哈尔科夫进攻战役。
由于苏联红军在冬季的成功反攻,德国国防军自莫斯科周围被击退。
同时,红军也耗尽了其后备力量。
因此,苏军决定夺回哈尔科夫来扩大战果,巩固其战略主动权。
1942年5月12 日,由铁木辛哥所指挥的苏军自冬季反攻时形成的突出部(一般称作“巴芬柯柏突出部”(Барв енковский выступ))向德国第6集团军发动
攻势。
苏军在攻势进行之初有成功的迹象,但随后即被德军
强力的反击而溃败。
由于苏军参谋人员以及最高统帅斯大林误判了德国第6集团军的实力,同时也高估了己方新整训部队
的实力,战斗经验较丰富的德军得以自苏军战线上的兵力空
隙处绕过,完成其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歼灭。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此役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在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
德
军的行动代号为顿涅茨克行动,而苏军则称为顿涅茨克及哈尔科夫行动。
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当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后,苏联红
军发动了更大规模攻势以打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其它单位。
1943年1月2日,苏军发动星球行动,在1月至2月初间攻
破德军防线和攻占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及库尔斯克。
虽然苏军行动成功,但参战单位补给线过份延伸。
第6集团军在2月
2日投降后,苏军中央方面军转向西面及在2月25日向德国
南方集团军群及中央集团军群发动进攻。
然而连续数月的作战令苏军损失惨重,有些单位只剩下1000至1500人。
2月19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泰因陆军元帅利用新到增援的武装党卫军及2个装甲军发动反攻。
虽然德国人战力下降,德意志国防军仍然侧击、包围及打败红军在哈尔科夫南面的
装甲部队。
这令曼施泰因能在3月7日开始发动对哈尔科夫的进攻。
虽然德军总部命令从北面包围哈尔科夫,但武装党
卫军装甲军在3月11日直接进攻该城。
2天后,德军又攻占
了别尔哥罗德,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导致了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虽然德军的进攻令苏军付出了大约 70000人伤亡
的代价,但由于在哈尔科夫的逐屋争夺战,令武装党卫军装甲军付出很大代价,德军到3 月底共损失参战兵力的44%。
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
此役又称: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攻势(代号为:“鲁缅采夫团长行动”,该名来自18世纪后期的俄国名将彼得·鲁缅采夫元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对德意志国
防军实施的军事行动之一,行动内容是由苏联草原方面军向
别尔哥罗德地区进攻。
行动在1943年8月初展开,苏军开始即取得了胜利,并解放了别尔哥罗德及哈尔科夫。
1943年8月23日中午12
时正,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及草原方面军的部队从德军手中
解放了哈尔科夫,守军大部被彻底击溃,这次是在苏德战争
中该城的最后一次得手,行动迫使在乌克兰的德军撤过第聂伯河,从而让苏军于1943年秋季解放基辅。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真相
赫鲁晓夫当时作为西南方面军的军事委员曾参与制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计划。
由于计划和指挥的失误,苏联红军落入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包围,损失了几十万人。
仅俘虏就有20万人。
为此,赫鲁晓夫被从前线召回莫斯科进行审查。
斯
大林告诉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沙皇的军队在东普鲁士陷入包围,遭到失败,指挥军队的将军后来受到军事法庭的审讯,被处绞刑。
赫鲁晓夫因此特别害怕,担心自己会受到严肃的处理。
但不久斯大林又让赫鲁晓夫上了前线。
这本来是赫鲁晓夫历史上的一大错误,斯大林也没有追究并且又给了他机会。
但是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却说,他早就建议停止这次战役的作战行动,曾给斯大林打电话,斯大林不接,却让马林科夫在电话中告诉自己“一切按原计划执行”,结果使战役遭到失败。
这样,赫鲁晓夫就推卸了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归于斯大林。
而事情的真相却不是这样的。
据朱
可夫在回忆录中说:发动这次战役的确是斯大林的主意,朱可夫曾表示反对,赫鲁晓夫则竭力支持;赫鲁晓夫并未在灾难发
生之前试图取消这场进攻;斯大林之所以没有取消哈尔科夫战役,是因为前线司令部低估了情况的危险性并认为可以继续进攻。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梅德韦杰夫也认为,由于当时的电话谈话没有留下记录,因此很难弄清真相。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结局
哈尔科夫之战给苏军造成的人员损失是相当可观的。
苏军到三月二十五日哈尔科夫战役最终结束,苏军各参战部
队一共死亡、失踪和被俘了十万零六百九十四人,受伤和患病139366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辆,各种口径的火炮、迫击炮5291门,飞机417架。
德国的损失也很严重。
德军伤
亡人数仅2 万人,而苏军阵亡7.5万人,被俘23.9万人。
损
失坦克1249辆、火炮和迫击炮2026门。
但最终由于德国坦
克质量上的绝对优势加上战术上的出色运用,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
尽管哈尔科夫战役的代价沉重,但战役的胜利毕竟还是帮助曼斯坦因稳定了南方集团军群德军的阵地,暂时避免
了东部战线的崩溃,而且还替曼斯坦因个人赢得了伟大统帅的名声。
但从整个苏德战争的进程来看,德军的这场局部的,
也是最后的战役胜利并不能扭转自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出现的德军溃败局面,更无法阻止由于纳粹德国军事政治经济体制的种种缺陷而导致的失败命运的最终降临。
就在哈尔科夫战役结
束不到4个月之后,在由于哈尔科夫之战而形成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将展开一场真正决定战争最终结局的空前会战。
而哈
尔科夫战役,则将作为东线德军走向覆灭前的最后胜利而载
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