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策略研究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沿海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全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就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与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发展战略:1.创新驱动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应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创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竞争力的源泉。
沿海地区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加大科研投入,优化人才结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建立一支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队伍。
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沿海地区的市场份额和国际影响力。
2.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沿海地区应该深入贯彻落实政策,加大政策宣传,清除各种不合理法规,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次数,加快审批速度。
同时,还应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执法和监管。
只有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3.创新产业链沿海地区的产业链模式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实践,但是目前的产业链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在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产业服务市场建设,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4)加强品牌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对策研究: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增加就业和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力量。
此时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出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和生产效益。
(2)优化投融资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士气。
(3)设立专项基金,提供风险投资和项目担保,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试论中国沿海城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
公里 的港 区内 , 拥有 工业企 业 10多家 , 中 23是外 资 0 其 / 企业。港区是世 界第 二 大石 化工业 基 地 , 是欧 洲输 运 中 心、 粮食储运 中心 、 水果储 运 中心 及汽 车 、 石料 产 品和 森
即在 城乡结 合部或郊 区圈 出一 定的 区域作为特 色园
题, 成为制约 集群 进一 步发 展 的瓶颈 。不过 近来 部分 沿
石油化工 、 钢铁一 金属加工 为主 体的产业 链 , 所贡 献的
1 3公里的狭长区域 内分布着 60 O0多家工厂 , 神户制钢 、
海城 市已初 步呈 现 出“ 临港 意识 ” 如福 建 省提 出培 育临 , 港工业产业 集群 , 构筑 新型 产业 体 系, 成港 口物 流 、 形 临
、
中国沿海城市产 业集 群现 状
并且 同类产业 聚集程度 较高 , 专业 化协作 体系完 善 , 具有
典 型 的 集 群 特 征 。例 如 比利 时 的安 特 卫 普 港 , 18平 方 在 7
中国 20多个城 市 中的 10个城市 都不 同程 度地 存 8 6
在产业集群 , 就东南沿海 诸市 而言 , 其产业集 群大 多停 留 在初始 的 侧 重 于规 模 效 应 、 期 效 益 好 的 发 展 模 式 上 短
[ 山之石 ] 他
试 治 中 国 沿 海 城 市 临 港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王 昱
[ 摘 要]经 济全球化 背景 下, 产业在世界 范围内的第三次转移 即将到 来, 业集群 的竞 争 力逐 渐成 为衡 产 量一 个城 市、 一个 区域乃至一个 国家的经济 实力的新标准 。对于世界 经济竞争格局 中的最小单元——城 市而
式的可行性 分析 , 希冀 由此拓 出一种对 于我 国沿海城 市区域 的产业集群有效发展 的新路径 。 [ 关键词]临港产业集群 ; 发展模 式; 沿海城市 [ 中图分类号]F 8 . 27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2 8 (O6 O — 07— 3 02 80 20 )7 06 0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它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考察沿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几个可行的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一、沿海城市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沿海城市以发展速度快、经济规模大、产业结构先进、国际竞争力强等特点而闻名于世,然而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内产业升级的推进,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其次,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沿海城市面临着资源环境的限制,大气污染和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再次,人口持续增加。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沿海城市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此外,城市发展不平衡也无法得到缓解。
二、沿海城市发展的对策面对这些问题,沿海城市需要采取富有前瞻性的对策,以确保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加强创新发展,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文化及旅游产业,拓展服务贸易,增加服务和消费的比重。
2. 推进与协调发展沿海城市应加强自身的内部协调,尤其是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同时,应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各城市间应该互相开放市场,加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沿海城市也应该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沿海城市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加强海洋环境、大气环境以及水资源管理。
制定环保标准,对企业进行明确的监督和指导,鼓励采用清洁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等创新技术。
4. 做好人口政策和城市规划加强人口计划管理,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的速度;实施新型城镇化,改善城市内部布局和居住环境;保障住房,加快修建廉租房公寓;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总体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让城市更美好。
关于江苏沿海园区产业集群的思考
聚焦长三角摘要: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为江苏沿海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江苏沿海地区属江苏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进行江苏沿海地区的开发,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关键。
产业园区是沿海开发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为培育江苏沿海园区产业集群提供几点对策。
关键词:江苏沿海;园区;产业集群Abstract:Jiangsu’s coastal development plan having been upgraded to a national strategy,which provides a golden opportunity for Jiangsu coastal regions.Jiang-su coastal regions isthe less-developed regions,must car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coastal area,in-dustry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Industri-al park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oastaldevelop-ment,this paper mainly for cultivating industrial cluster of jiangsu coastal zone provides some counter-measures.Keywords:Jiangsu’s coastal regions;Coastal zone;In dustrial cluster一、江苏沿海园区产业集群的内涵及意义1.产业集群的内涵最早用“Industry Cluster"来描述产业集群现象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以及较好的交通和通讯设施。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沿海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升级方向、政策支持及障碍、发展路径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
一、产业升级方向产业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由低效益产业向高效益产业转变的过程。
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实现产业升级中,应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高端制造业方面,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备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这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制造业升级中,应特别关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积极鼓励高科技企业发展,加强与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服务业方面,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规模较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应积极发展金融、文化、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业,特别是与制造业配套的服务业,为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支持。
二、政策支持及障碍政策支持是实现沿海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如“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撑。
然而,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
一方面,有些政策还存在着缺乏明确的执行细则、层层转发等问题,导致政策的贯彻执行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地方政府对政策支持措施把握不够精准,或仅仅是口号喊得响,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推进政策执行的现象。
因此,政策执行过程需要加强政策落实监督、完善相关配套细则、促进政策协调解密与推进等方面。
三、发展路径产业升级既然是一条漫长的发展路径,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如何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升级,成为其中最实际的问题。
在发展路径中,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深入发掘区域内部优势产业。
东部沿海地区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优势产业,如上海的金融业、江苏的制造业、福建的外贸等。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
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近年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促进沿海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目前,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全国的相当大比重,GDP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沿海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
然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污染、滨海湿地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一些地区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因此,建设规划的沿海经济开发与规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沿海经济开发的规划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一方面,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沿海地区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沿海地区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沿海地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沿海地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4.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恢复和修复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
5. 加强对外开放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沿海地区生态修复与渔业产业发展研究
沿海地区生态修复与渔业产业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面临着过度捕捞和污染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进行沿海地区生态修复与渔业产业发展研究,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陆地生态系统恶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开发、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沿海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比较突出。
2.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受到过度捕捞、污染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减少,海洋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下降。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一些特有的物种濒临灭绝,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面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状,生态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修复可以帮助恢复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珍贵的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提高生物多样性。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恢复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沿海地区的特有物种,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减少陆地生态系统破坏。
生态修复也能够减少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恢复土地植被、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3.改善海洋环境质量。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为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三、渔业产业发展现状沿海地区是我国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渔业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目前沿海地区的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1.过度捕捞。
由于渔民的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面临着枯竭的风险,一些重要的渔业资源已经受到了严重威胁。
2.环境污染。
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一些渔业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健康生长。
广西沿海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
射 的重 要 腹 地
,
也 是 我 国 与 东 盟 加 强 经 济合作 的 重 要 基 地
,
虽
(二 ) 区 位优 势 明 显
然 该 区 域 条件优 越
但 是 产 业 集群 的发 展 起 步较 晚
。
,
已 有 的产
该 区 是 重 要 的海 上 交通 枢纽
,
是 环 北 部湾 经 济 圈 中 的 重 要
,
业 集群较 之 东 部 沿海 地 区 还 有 很 大 的 差 距 因此
h t
e
a n
d
ic
Fa
n
g he
c
,
n
gg
g
d
is t i n g p r o b le
c o rr e s
m s
dis
c u s s e s
ho
to
.
ke
th e
in d u
tr
ia l
c
lu
te
r s
de
lo p fa
te
r
in
e c o n o m
z o n e
n a
w
d b r in g s fo r w
维普资讯
广 西 沿 海 经 济 区 产 业 集群 发 展 状 况 分 析
兰 永松
(1
.
-
顾
.
娟
。
柳 州 农 工 商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广西 柳州
545005 ; 2
柳 州 市鹧 鸪 江 园 艺 场
,
,
广西 柳州
5 4 5 0 (/ ) 2
要 】文 章 通 过 分 析 广 西 南 北 钦 防 沿 海 经 济 区 的 产 业 集 群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探 讨 如 何 更 好 地 推 动 该 经 济 区 产 业 集群 的 发 展 并提 出相 应 的 对 策 南 关键词 】 北 钦 防 ; 产 业 集 群 ; 特 色产 业 【 1 F 文 文 A 【 章 编 号 】6 7 4 0 6 8 8 ( 2 0 0 8 ) 1 2 0 0 1 8 0 2 【 献 标识 码 】 中 【 图分 类 号 】4 2 7
试议海岛地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议海岛地区开呈现状及对策一、海岛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限制因素(一)海岛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海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极大限制了海岛产业构造的优化升级。
在海岛经济环境方面,海岛与周边陆域县市区在发展环境、区位、政策等方面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
首先,海岛资源单一,生态环境脆弱,难以支撑大规模经济的发展。
大多数海岛是小而分散的地理单元,普通隐藏的资源比较单一,在单一资源支撑下的经济构造也比较单一,开辟形式与开辟规模具有很大局限性。
其次,自然灾难频繁妨碍了海岛经济的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自然灾难严峻,尤其是每年台风及台风风暴潮灾难频繁,造成损失巨大。
再次,国家限制性的投资政策减弱了海岛经济发展的动力。
国家对外商投资开辟经营岛屿有明确限定,对海岛地区的招商引资造成极大限制。
同时,海岛地区了海岛经济与接近大陆地区的差距。
在海岛社会环境方面,海岛人材资源缺乏,人口构造不合理,对海岛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缺乏。
人才缺乏已成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对于海岛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海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种条件和环境相对艰辛,对人材的吸引力明显小于陆地地区;另一方面,海岛地区自己哺育的人材,由于工作条件、待遇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原由,也泯灭了向大城市转移的趋势。
(二)海岛根抵设施建立薄弱完善的根抵设施是海岛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抵,而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我国海岛经济相对脆弱,海岛城镇化水平不高,根抵设施落后,大多数岛屿开辟面临着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等三大难题。
第一,海岛淡水供应问题,海岛淡水资源缺乏,淡水资源开辟利用程度低、设备力量低及不配套是中国海岛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海岛电是事故多、铺张大,不少设施和设备无法使用,在利用太阳能、海洋能等再生能源发电方面相对匮乏;第三,海岛交通不便使海岛与外界相对隔绝,海岛经济发展呈现封闭性特征,大多数海岛维持着自给自足和低水力供应缺乏,从目前海岛的电网和发电设施状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抵设施建立落后,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人,进一步加剧平发展状态;第四,海岛建立资金短缺,海岛根抵设施建立需要投人大量资金,但目前海岛投资环境和投资短期效益不佳,导致资金来源不畅,供需冲突比较突出。
宁波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
宁波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产业的兴起,宁波市大数据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宁波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宁波大数据产业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宁波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宁波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宁波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以及企业的不断投入,宁波大数据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宁波市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大数据产业集群,涵盖了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2.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在大数据技术领域,宁波市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和专业人才,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为宁波大数据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宁波大数据产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涵盖了政府治理、企业管理、金融服务、工业制造、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
大数据技术正在为宁波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宁波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创新的重点转移。
未来,宁波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推动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
2.产业融合的加速推进。
宁波大数据产业将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创新,提高产业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3.人才支撑的强化。
未来,宁波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强人才支撑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宁波大数据产业面临的问题1.技术瓶颈。
目前,宁波大数据产业在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瓶颈,需要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沿海地区产业集群转移动因研究——一个成本分析的视角
专题探讨33沿海地区产业集群转移动因研究——一个成本分析的视角戴景萌(厦门国贸码头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1)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政策环境的变化,种种因素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致使许多处于沿海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面临产业转移的抉择。
本文从成本分析的角度,将产业集群的转移成本细分为生产转移成本与环境转换成本,并以此为基准,探讨了不同类型集群的转移动因和转移方向。
关键词:产业集群转移成本分析生产转移成本环境转换成本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最早是由波特在1990年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提出的,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它相关机构的地理集聚体。
地理集中、灵活专业化、创新环境、合作竞争的存在是产业集群形成并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基础。
集群内部的产业前后向关联、技术溢出、信息共享、协同效应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已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大批颇巨规模的产业集群,如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海宁的皮装产业集群、中山的五金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这一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以及“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使得沿海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力供给不足,某些地方甚至出现“民工荒”现象。
人民币持续的升值提高了外向型产业的出口难度,导致许多外贸企业收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损;2006年,相关部委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2007年,加工贸易管制政策出台,加上即将实施的“两税合并”政策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到集聚在沿海地区的各类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环境。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在我国也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和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
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
从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
这些集群一般形成了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城镇,浙江称之为工业化特色产业区。
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经济主要是一种民间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
从全国来看,这类企业集群也为数最多。
二是基于“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台地区的制造业正好面临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飞涨、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广东、福建、江苏省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邻近港澳、联接广州深圳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港台制造业的“工厂”。
三是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
山东省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山东省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作者:郑金鑫来源:《山西农经》 2018年第15期中国拥有18 000 km多的海岸线和300万km2的“蓝色国土”,约占总国土面积的1/3。
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相较于人均土地及各种匮乏的自然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于中国的意义与其他国家相比更甚。
尤其是目前中国面临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挑战,拥有较大潜力却未被充分利用的海洋资源正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作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之一的山东省,一直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
海洋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集群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
山东省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是最早步入海洋产业集群的省市之一[1-3]。
但是山东省目前针对海洋产业集群缺乏系统的研究,产业集群格局仍有待调整,同构化竞争也阻碍着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运用区位商及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梳理目前山东省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结合相关的实证分析结论得出山东省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及所面临的问题,为集群发展选取优势产业、进行合理的布局提供相关的建议,以推动山东省海洋产业集群的建设,打造真正的海洋经济发展强省[4]。
1 文献综述随着近年海洋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开始结合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研究目前本国海洋产业的集群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黄瑞芬、苗国伟(2009)通过改善后的传统产业集群测度指标,对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了海洋产业集群的产业机构问题;常玉苗(2013)通过海洋产业集中率及区位商等指标,测度了我国整体海洋产业的集群发展情况及各类海洋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并分析了影响我国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
Thor Sigfussonb、Ragnar Arnason c、Karyn Morrissey(2013)通过研究冰岛渔业的集群问题,提出相应的促进其集群的相关措施。
Teemu Makkonen、Tommi Inkinen、Jouni Saarni (2013)通过研究主要的造船和海洋工业公司的数据,研究芬兰的海洋产业集群,从而提出相关的海洋产业创新类型。
沿海地区工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沿海地区工业现状和发展对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当前经济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
切实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各项工作,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动力,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才能在更好、更快地发展工业经济。
一、引言当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很多县市土地等要素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尽早改变这一状况,沿海地区必须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业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二、沿海地区工业现状和问题(一)产能落后。
当前沿海地区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环境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从工业发展的质态来看,粗放增长的特征仍较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1SO14000认证的企业不多,仍存在相当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具体的增长质量来看,五金机械、纺织印染、化工、建材、造纸、木业等产业的高能耗特征仍较明显。
(二)产能过剩。
沿海地区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甚至愈演愈烈。
一些行业由于门槛低,投入不大,民营资本蜂拥而入,加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没有很成熟产业规划,很多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引进和建设,同质化严重,产品卖不出去相互压价。
从产业链看,目前某些产业的高端产品也开始出现过剩,同一产业内部甚至出现了高端产品卖不过低端产品的情况。
更为严重的是,过剩的产品已从产业链某个环节快速发展和蔓延至整个行业。
(三)资源枯竭。
环境容量不够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已基本满负荷,甚至超负荷。
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从80年代末就出现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很多城市的河水黑臭问题严重。
沿海城市与经济发展
沿海城市与经济发展一、引言沿海城市总体上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以沿海经济带建设为重要战略,更是让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概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成为全国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沿海城市经济主要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制造业是沿海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同时,随着中国实力和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司也涌入沿海城市,助推着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
三、沿海城市的发展优势1.资源禀赋优势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港口、航运、贸易、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天津港、上海港、宁波港等国际大港就坐落在沿海城市之中。
2.产业集聚优势沿海城市拥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往往以某些特定产业为龙头,形成产业集群。
例如,珠三角地区以电子、信息、机械等产业为主,在广东、福建等地则以纺织、服装、鞋业、玩具等轻工业制造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集群,为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生态优势沿海城市的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温和湿润,加之地区内山海湖林等资源丰富,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未来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趋势1.以创新引领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沿海城市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让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多样化,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推动绿色发展近年来,沿海城市一直在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打造绿色城市。
未来,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3.加强国际合作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沿海城市必须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打造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杨凤华【摘要】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some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Ji-angsu Province,such as offshore wind power,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rine biomedicine,etc.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preliminary R&D capability have occurred in these industries. And these industries are also facing some problems, such as poor planning coordination,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and in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From now on, holding tightly th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of‘Marine Power Construction’,Jiangsu Province should implement first-mover strategy to moti-vat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marine industries by strengthening planning guide, innovating developmentalpattern,rein forcing policy support,etc.%“十一五”以来,江苏的海洋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研发能力持续增强,但也存在着规划衔接不畅、竞争力较弱、产业链不完备等问题。
沿海经济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沿海经济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为了进一步加快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战略和政策,以促进沿海经济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围绕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研究和探讨,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沿海经济区的定义和发展现状沿海经济区是指以沿海为依托,辐射内陆的一片经济区域。
目前,我国的沿海经济区主要包括东北沿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几个主要区域。
这些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凭借其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据统计,沿海经济区的GDP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而且,这些地区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能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落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沿海经济区正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二、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了进一步推动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这些规划纲要明确了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首先,发展模式要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和转移,沿海经济区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创新驱动,提高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与内陆地区的协同发展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区域联动效应。
要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区域发展瓶颈,降低交通和运输成本。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沿海经济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基地,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要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制定和实施沿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平衡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发展。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所导致的经济集群已成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尤其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有关问题成因分析,提出我国政府应因势利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标签: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经济效益一、引言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近年来,产业集群所呈现的竞争优势备受关注,并成为企业、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对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始于马歇尔“规模经济”的提出。
他将经济规模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并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导致的。
马歇尔还用随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说明产业集群这种现象。
在随后的研究中,中外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和深化,例如有的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有的从区域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角度。
著名的产业集群专家王缉慈则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角度来对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做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效益也有下降的趋势,甚至还会跌破零变成负值,从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虽然单纯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企业集聚的优势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理论与现实总会有冲突。
特别是在我国一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的产业集群是由草根经济演化而来,或者是由外商直接投资而生成的外向型集群,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处在从以资源消耗而带动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轨时期,我国的法制体系和诚信体系也尚不健全。
因此,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各种不经济的现象。
如果忽略了这些,就不能更好地了解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全景,也就无法制定出有实际成效的集群发展战略。
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产业集群已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沿江地区初具规模: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的崛起和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且吸引了大量外资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浙江沿海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集聚。
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港湾丰富、交通便利等,是中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沿海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有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别对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中国沿海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沿海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37.2%。
沿海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各种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对于沿海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此外,沿海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日渐强大。
例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区的建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沿海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主要角色不容小觑。
作为中国利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将工业生产和消费集聚形成的突出地域,沿海地区的开放水平、企业实力以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海南自贸区建设,将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将海南打造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际养老护理服务中心等,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二、发展趋势经济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沿海经济正在经历重构,并向更为高端、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未来沿海经济的发展趋势很可期:1. 更加高端的产业集群随着中国制造业环境的改善,中国经济正在由制造业走向服务业和技术产业。
未来,沿海经济将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端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沿海城市也将更加着重于营造企业的创新环境,打造知识城市和智慧城市等。
2. 更多的创新和新技术科技创新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沿海经济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这将有助于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并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策略研
究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策略研究
09国贸张继云140
一、沿海产业集群现状的产生原因
产业向沿海集聚是一种趋势,区城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种规律,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既有利于参与国竟争,又能带动内地发展,同时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产业向沿海集群是工业化、信息化、海洋开发及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是内陆经济,工业经济是沿海经济。
无论是先行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正在工业化的国家,所使用的资源还主要是陆地所储藏的资源。
但是陆地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已大为减少,有的接近枯歇。
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海洋,而海洋又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
现代海洋开发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海洋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沿海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原有的港口城市获得提升,而且还会出现许多新的港口城市。
由于临港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沿海经济的扩张。
我国近代兴起的一些沿海城市与此有很大关系,它们推动了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等。
沿海虽然部分显性商务成本高,如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
但隐性商务成本低:由于地处沿海交通便捷,水运费用低,信息灵通;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
资源、两个市场,生产要素获得容易,市场容量大且距离近;一般说来沿海
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同时政府服务周到。
这些隐形商务成本远远低于内地,所以总体来说沿海的商务成本大大低于内地,这就导致大里资本流向沿海。
此外,沿海大多有大大小小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而一些内陆
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恶劣,生态脆弱,这些自然地理环境也构成产业向沿海集聚的一个因素。
总之,上述诸因素都构成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向沿海集聚的原因。
二、沿海产业集群发展的有益经验
(一)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政府干预”和“市场
作用”之间的矛盾。
政府在产业集群培育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是一异常棘手的问题,往往会出现两种偏失。
一种是政府的干预力度不够,因而缺乏实效;一种是政府的干预力度过大,形成对市场机制的破坏。
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初期、在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在产业集群成长的外部环境改善等方面,政府
积极的扶持和引导有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沿海发达地区成功的实践证明,地方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提供公共产品
和服务,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各地政府在营造区域创新环
境、推动区域内外的金融、技术、信息服务等组织机构与本地产业合作、激励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植性。
发展产业集群一定要注意其与本地社会的互动机制的培育,使其扎根于
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中,这样的集群才是长久而有生命力的。
从沿海发达地区
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来看,蕴涵在当地历史和文化中的内生的制度性资源、
地域文化、传统工艺、企业家精神等对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人们一般将其称之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根植性。
否则,地区的经济就有可能“空壳化”或变成“飞地”的可能。
(三)以网络结构为支撑的区域柔性生产体系。
这里的网络是指特定区域内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和行政机构长
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稳定关系。
对产业集群而言“,集”是过程“,群”是结果“;集群”是表面现象“,结网”才是本质。
(四)中小企业发展集群的融资环境。
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同时推动企业互相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业务的发
展。
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风险投资体系,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以市场
化为原则,培育多层次、多形式的风险投融资主体,扩大风险投融资的渠道,
完善风险资本的融通市场,形成良性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健全区域性风险投资体系,吸纳更多的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五)龙头企业带动。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
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
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
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
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
鼓励龙头企业采用
多种形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成本,增
强企业竞争优势。
(六)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
民营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股份合作制使小规模的原始资本的集聚程度大幅度提高,资本一下子以几倍、十几倍的规模组织起来,从而使产业水平大大提高。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灵敏,在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的背景下,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弥补了在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劣势。
民营企业不仅在夹缝里生存下来,而且往往超越老牌国有企业。
三、推动沿海产业更好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非均衡发展,搞好优化、重点开发
1.优化开发
沿海的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应把发展的重点逐步转向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尤其是京、津、沪、港、穗,这些环渤海、长三角、大珠三角中的核心城市应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阵地”,应将上海培育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重点开发
由于沿海地区区位条件好,产业集聚程度高,外部效应大,仍有较大的环境承载能力,因此还应重点开发,尤其是重化工业。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空间产出率虽然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
(二)搞好土地规划,确定经济功能分区
沿海地区虽然经济较比内陆地区发达,但其各省、市内部经济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政府应依据各地区的区位、资源、环境等条件提供指导性的土地
规划,确定不同地区的经济功能,即工业经济功能区、知识经济功能区、农业经济功能区、旅游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
至于各类产业资源向哪里集聚,应由市场说了算。
产业资源的空间配置,市场同样起基础性作用。
政府不能为了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和收人差距,强制企业搬迁到落后地区,这只能带来效率的损失。
政府对落后地区能做的只是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保等,使那里的老百姓也能均等地享受公共产品与服务。
解决收人分配差距,应主要靠市场机制,让落后地区的人民走出大山、荒漠,流向发达地区,这既增加了流出来的人的收人,又减轻了落后地区的就业压力,同时有利于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增加落后地区人民的收人。
(三)加快发展交通通信,压缩空间和时间
在城际之间或东部沿海区域加快发展交通通信无疑会大大压缩这里的空间和时间,人们的经济交往如同在一个城市,获得极大的集聚效应、外部效应,极为有力地降低交易成本、商务成本。
这是加快东部沿海交通通信发展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最发达,最活跃,交易量最大,也就是说这里的物资、能量和信息交流最大,这也就必然要求这里应有更畅通的交通通信系统。
加快沿海交通通信发展,一是要建设贯通东部沿海区域的高速铁路,即从渤海湾到北部湾;二是联结或建设贯穿东部沿海ro省市至少二条以上的高速公路;三是环渤海、长三角、大珠三角这些区域内的大城市用轻轨或磁悬浮列车联结;四是加快通信事业发展,尽快实现数字化城市。
(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东部沿海10省市有同样的区位优势,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但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制度的创新程度的差别肯定是重要因素。
某些省政府干预少,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作用,老百姓发财致富的干劲象火山一样崩发出来,经济发展就快;某些省政府服务搞得好,利用外资,内资就多,经济发展也快。
无论是好的制度,还是服务好的政府都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因此,首先,要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要把企业这个顾客视为真正的“上帝”,切实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其次,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自由组合。
何种产权制度优劣要由市场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