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有什么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临床上,部分人会表现为反复过敏、湿疹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常规检查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等,还应该检测免疫球蛋白五项。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广泛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外分泌液中,在血浆蛋白总量中约占20%。
其中,IgA、IgG、IgM常用于慢性肝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中。
近些年,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成为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临床意义显著。
一、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的相关知识(1)IgG:IgG由浆细胞合成,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婴幼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
正常人血清中IgG含量最多,在血清Ig总量中约占3/4,是体液中最为重要的抗病原微生物的抗体。
IgG标准值位于6-16g/L 区间内。
IgG升高表示可能患上慢性肝炎、结缔组织病等;IgG减少则需警惕肾病综合征、蛋白质遗失性肠病、遗传或继发性抗原缺乏症、混合型免疫缺陷综合症等。
(2)IgA:IgA主要分布在各种黏膜表面以及唾液、初乳、泪液、汗液、鼻腔分泌液、支气管中分泌液和消化道分泌液中,参与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反应。
IgA无法通过胎盘屏障,初生婴儿只能够经母乳中获得所需IgA,出生后4-6个月开始自身合成,1岁后合成水平约为成人的25%,8岁左右可达到成人水平。
IgA标准值位于760-3900mg/L 范围内。
IgA升高可能与慢性肝炎、本身免疫系统疾病、急性或亚急性感染病等有关;IgA减少提示反复性呼吸系统感染、肾病综合征、免疫增强剂医治或怀孕中后期、本身免疫系统疾病等。
(3)IgM:IgM因其分子量最大,故也称巨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在血清Ig总量中约占1/10,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抗体,机体感染后最早产生IgM型抗体。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补体总量测定:用于评估患者补体的整体水平,包括C3和C4等成分。
补体总量的减少可能提示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2.单项补体成分测定:通过测定补体成分C3、C4、C1q等单项指标的
浓度,可以评估补体特定组分的异常与否。
例如,C3浓度降低可能与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相关。
3.补体功能测定: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异常。
常见的补体功能测定方法包括溶血试验、免疫球蛋白沉淀试验等。
1.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
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的
补体成分和功能常常出现异常。
2.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常常伴随着免疫系统的变化,包括补体的异常。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可以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和疗效,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评估免疫功能的改变:一些疾病或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改变,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器官移植术后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可以评
估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评估预后和疾病进展:一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与补体的变化相关。
通过定期监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进
展情况。
总之,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是一种简单且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一些疾病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通过充分理解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改善患者的诊疗效果。
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
低; UR组 与其 他 各 组 比较 , M 水 平 明 显 降 低 。 I g 2 2 各 组血 清补 体 c 、 榆 测 结 果 见 表 2 . 。c 。UR 组 与 其 他 各 组 比较 , 。 平 差 异 显 著 。 C 水
* 基金 项 目 : 京 军 区 医学 科 技 创 新 经 费 资 助项 目 ( 8 南 0 MA0 6 。 7 )
Sg i cn eo in f a c fi i mmu o l b l sa d c mp e n si i n y ds a e n go u i n o lme t k d e ie s s n n GUO n la . J a —i n ZH ANG a g g n LIY n i g n — e , a —
wa gh r t a ha n ot rg o s; 3) s hi e h n t ti he r up ( C i R ou s lw e ha h ti h rgr nU gr p wa o rt n t a n ot e oup ( % 0. sP 05) Con lso . cu in Se u e e so gG , gA ,gM , r m lv r fI l I C;a nd C^c n no l e us d t if e i t dn y d s a e a s r e p ult a ton y b e o d fer nta e ki e ie s s, lo a e h l f O
IG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降 低 , g 由高 到 低 依 次 为 : 照 组 、 N、 N、 对 A C N 、 S UR; 2 AN 患 者 血 清 中 I A 明 显 高 于 其 他 肾 病 组 。 正 常 () g 肾小 球 滤 过膜 对 血 浆 蛋 白有 选 择 性 滤 过作 用 , 有 效 阻 止 大 部 能
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检测对A群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
1 2月一2 0 l 2年 l 2月我 院收治的 A群轮状病毒 性肠 炎患 儿 5 6例 ( 轮状 病毒性 肠 炎组 ) 及体检 健康 儿童 5 6例 ( 对 照 组) ,检测两组 l g G、l g A、I g M及补体 c 3 、c 4水平。结果 轮状病毒 性肠 炎组 患儿 I g G和 [ g A水平低 于对照组 ( P< A群轮状病毒性肠 炎惠儿体液免疫 功 0 . 0 5 ) ;两组 I g M、C 3和 c 4水平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t h a n t h o s e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 . 0 5 )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w a s n o t e d i n t h e l e v e l o f I g M,C 3 a n d C 4 b e t w e e n t w o g r o t l p s
f r o m I ) e c e mb e r 201 0 t o De c e mbe r 2 01 2 i n ou r ho s p i t a 1 . Re s ul t s The l , e l o f I g G an d I g A i n r o t a v i r us e n t e r i t i s g r o u p we r e l o we r
wi t h a c e r t a i n p he n o me n o n o f h umo r a l i m mu n e f u nc t i o n di s o r d e r ,p r o v i di n g a 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p r o g r e s s i v e t r e at me n t .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录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生化指标1、免疫球蛋白GIgG单位:克/升g/L.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2、免疫球蛋白AIgA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080毫克/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700毫克/升,12~16岁500~3000毫克/升,成人710~3350毫克/升.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3、免疫球蛋白MIgM单位:毫克/升mg/L.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300毫克升,2~6岁350~1500毫克/升,6~12岁400~1800毫克/升,12~16岁500~1800毫克/升,成人700~2000毫克/升.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4、免疫球蛋白DIgD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5、免疫球蛋白EIgE单位:毫克/升mg/L.EIA法:成人为O.1~0.9毫克/升.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降低: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6、游离轻链单位:毫克/升mg/L.参考值:1.O毫克/升.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小管疾病、单克隆性丙种球蛋白病、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骨髓瘤者.7、冷球蛋白正常值血清为阴性.临床意义冷球蛋白阳性,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各种淋巴瘤、自身免疫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正常值血清抗补体法:为阴性;PEG沉淀比浊法:血清浊度值等于或小于8.3.临床意义阳性或比正常值增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风、登革热、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9、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单位:/升kU/L.75~160千单位/升.增高:见于皮肌炎、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骨髓瘤、硬皮病等.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10、补体成分CqCq单位:毫克/升mg/L.197±40毫克/升.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痛风、过敏性紫癜、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降低:见于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性脉管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11、补体成分C3C3单位:克/升g/L.:0.85~1.93克/升.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等.降低: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等.12、补体成分C4C4单位:克/升g/L.:O.12~O.36克/升.增高:见于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死、肝癌、关节炎等.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胰腺癌晚期等.13、补体成分C5C5单位:克/升g/L.:O.07~O.09克/升.增高:红斑狼疮及狼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感染等.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出血、烧伤等.14、补体成分C6C6单位:克/升g/L.:0.04~0.065克/升.增高: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降低:淋病、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雷诺现象、系统性红斑狼疮、营养不良等.15、补体成分C7C7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048~0.055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扩散性淋球菌感染、肾病等.16、补体成分C9C9单位克/升g/L.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05~0.062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遗传性缺陷、肾病、肝脏疾病等.17、B因子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B因子为100~400毫克/升.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急性感染、炎症及手术后.2降低:见于膜增殖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重症肝炎、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18、备解素P单位毫克/升mg/L.正常值血清备解素P为28±4毫克/升.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革兰阴性菌菌血症等.细胞检测19、T淋巴细胞%单位百分比%正常值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或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为71.5%±6.2%.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和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2降低:见于病毒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等20、淋巴细胞亚群%.单位百分数%.正常值:CD30.64~0.7764%~77%,CD40.41~0.5141%~51%,CD8O.23~O.3323%~33%,CD4/CD8=1.3:2.O.临床意义1CD3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慢性活动性肝炎、瘤型麻风、恶性肿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红斑狼疮等;CD3减低,见于麻疹后、麻疹脑炎、腮腺炎、流感、带状疱疹、皮肌炎、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CD4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CD4减低,见于联合免疫功能缺陷、普通多样性免疫缺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艾滋病等.3CD8增高,见于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艾滋病等;CD8减低,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皮炎等.4CD4和或CD8增高,如CD4和或CD8器官移植后比器官移植前明显增加,可能引发排斥反应;CD4和或CD8减低,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艾滋病、恶性肿瘤等.5CD4/CD8比值增高,如移植后CD4/CD8比值较移植前明显增加,则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CD4/CD8比值减低,见于以上CD4减低和CD8增高的疾病.21.E花环形成试验单位百分数%.正常值65%~75%.临床意义1升高:见于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毒性甲状腺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器官移植后出现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时等.2降低:低于50%为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细胞免疫性疾病、联合性免疫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麻疹、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还有,恶性肿瘤、慢性肝病、淀粉样变性和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22.B淋巴细胞花环形成单位百分数%.正常值13%~20%.临床意义体液免疫缺陷时,EA-RFC花环百分率显着下降;产生大量抗体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EAC花环百分率均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患者外周血中EAC-RFC花环百分率明显增高.23.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单位国际单位/毫升IU/m1.正常值注射量为旧结核菌素OT5国际单位/O.1毫升或0.1微克PPD/0.1毫升,72小时测量皮丘直径,无反应,为阴性;4毫米以下,为可疑阳性;5~10毫米,为+阳性;11~20毫米,为++阳性;大于20毫米,为+++阳性;出现水疱或溃烂,为++++强阳性.临床意义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强阳性者,多患有活动性结核病;阳性者,疑为结核菌感染.24.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单位百分比%.正常值形态学方法淋巴细胞转化率LTT为60.1%±7.6%.临床意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降低,见于乙型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麻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重症真菌病、重症结核、瘤型麻风、全身性红斑狼疮、进行性肝实质病变、免疫缺陷病等.25.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单位秒s.正常值在植物血凝抗原PHA的刺激下,促凝值血浆凝固时间减少值大于3秒.临床意义促凝值在1~3秒时,为细胞免疫功能偏低;促凝值为O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与疾病的关系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26.自然杀伤细胞NK单位百分比%.正常值K562细胞51Cr释放法为39.49%±12.01%.临床意义自然杀伤细胞NK降低或缺失,对病毒诱发的癌基因肿瘤、细胞突变,以及致癌物质诱发的新生肿瘤杀伤均不力,以致使这些肿瘤的发病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降低,使肿瘤转移加速;自然杀伤细胞降低,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7.中性粒细胞N吞噬杀菌功能单位百分比%.正常值白色念珠菌法:37℃45分钟min,吞噬率为91.04%士5.77%;杀菌率为32.72%±7.83%.临床意义吞噬、杀菌功能缺陷,见于慢性肉芽肿、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高度缺陷症、髓过氧化物酶缺乏、反复感染及恶性肿瘤等.28.中性粒细胞N趋化功能正常值趋化指数:新生儿为2.O~2.5,成人为3.O~3.5.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缺陷,见于补体C1r、C2、C3、C4缺陷病、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迟钝白细胞综合征、肌红蛋白功能不全、膜糖蛋白缺陷症、高IgE综合征、烧伤等.其他29、抗肿瘤及慢病能力评估8种试剂盒疫苗30、免疫组库分析免疫组库immunerepertoire是指在任何指定时间,某个个体的循环系统中所有功能多样性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总和.T、B淋巴细胞,分别负责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和B细胞受体BCR,可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抗原进而清除病原体或体内肿瘤细胞.免疫组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完全反映,对免疫组库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临床免疫学检验
精心整理临床免疫学检验一、免疫球蛋白检测•概念: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
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膜上。
(一)分类••的IgIgAIgMIgE:,•(1IgG•(2•增高②自身免疫性疾病:SLE以IgG、IgA或IgG、IgM增高多见,类风关以IgM 增高为主③慢性肝病:IgG、IgA、IgM可增高,慢活肝IgG、IgM增高明显⑶IgD增高:见于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妊娠末期、大量吸烟者•⑷IgE增高:见于IgE型多发性骨髓瘤、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急慢肝、肾综⒉免疫球蛋白减少IgG<6.0g/L,IgM、IgA<0.4g/L(1)先天性:见于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无胸腺症•(2)获得性:见于大量蛋白丢失性疾病:肾综、剥脱性皮炎中毒性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网状系统肿瘤:淋巴瘤、霍奇金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⑶Ig减少易引起反复感染•IgG缺乏:易患化脓性感染•IgM缺乏:易患革兰氏性阴败血症•IgA缺乏:易患呼吸道感染⏹MM⏹⏹⏹⏹⏹⏹•㈠㈠•••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②各种自身免疫病③感染性疾病④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的指标㈡C1q测定的临床意义⏹是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始动因素⏹增加:见于骨髓炎、类风关、痛风⏹降低:见于SLE、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重度营养不良㈢C3测定的临床意义⏹补体中含量最高,是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关键物质,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增高见于:急性炎症或传染病早期、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移植排异反应㈢C3测定的临床意义⏹降低见于:SLE•㈣•••SLE•在•㈤B••••••••免疫细胞•泛指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各种细胞,主要包括T、B和NK细胞等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不同的细胞群或亚群各有其不同的表面标志和功能,可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或功能•细胞免疫检测的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功能监护•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功能监测•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T细胞抗原标记:CD2、CD3、CD4、CD5、CD7、CD8•B细胞抗原标记:CD10、CD19、CD20、CD21、CD22•髓系(粒-单系)抗原标记:CD11b、CD31-36、CD64、CD68、CD13、•••••T1.E2.T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临床意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功能监护•感染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功能监测•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CD3+检测的临床意义:总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评价免疫缺陷症及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型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的免疫调节治疗⏹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免疫监测及指导免疫抑制治疗CD3+CD4+检测的临床意义:⏹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的标志⏹机体免疫功能检测⏹白血病、淋巴瘤的分型诊断⏹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评价⏹是HIV⏹⏹••1.B•••2.B•CD10、CD19、CD20、CD21、CD22、CD40•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临床意义:•1.B淋巴细胞膜表面仅表达SmIgM则为未成熟B淋巴细胞,而同时表达SmIgM、SmIgD则为成熟B淋巴细胞•2.SmIg+细胞增多:慢淋、毛细胞性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3.SmIg+细胞减低:体液免疫缺陷如丙种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临床意义:•CD19为全部B淋巴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CD19增高见于B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肿瘤•CD19减低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三、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检测㈠淋巴细胞转化试验:1.形态学方法:有丝分裂原:TB⏹⏹⏹㈢⏹NK⏹㈢1.NK2.NK3.4.免疫调节功能:释放IFN-γ、TNF-β等,增强抗感染和免疫监视能力第三节感染免疫检测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P434)⏹链球菌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溶血外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临床意义1.链球菌感染1周后ASO开始升高,4-6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在体内可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2.?增高见于:风湿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扁桃体炎3正常人血清中可存在ASO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免疫检测1.肥达反应(WR):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菌液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PPT
02
免疫力对流感的影响
免疫力强,病毒就不得其门而入;免疫力弱,流感病毒就能轻松突破防线。
03
免疫球蛋白在抵御流感中的作用
青壮年身体机能活跃,免疫功能强,当流感病毒入侵时,能够产生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 球蛋白杀死或降低病毒的活性,预防感冒。
免疫系统抵抗
免疫球蛋白与免疫功能
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可以 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与疾病关系
免疫球蛋白升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 和癌症,减低则常见于先天性和获得 性免疫缺陷病。
免疫球蛋白在抵抗流感中的作用
青壮年身体机能活跃,免疫功能强, 能产生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杀 死或降低病毒的活性,预防感冒。
01
02
03
免疫球蛋白对健康的影响
免疫力和癌症
01
02
03
免疫球蛋白与癌症的关系
免疫球蛋白与疾病的关系
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性升高常见于慢性感染、肝病等,单克隆性增高见于骨髓瘤 等;免疫球蛋白减低常见于免疫缺陷病等。
了解抵抗力
免疫球蛋白与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帮助了解人体对各 种病毒、细菌的抵抗力和抗原入侵的识 别能力。
免疫球蛋白与疾病关系
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性升高常见于慢性感染 、肝病等,单克隆性增高则可能与淋巴瘤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
IgG在人体中的作用
IgG是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广泛分布在体内,对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感 染起到重要作用。参考值为7.0~17.0g/L。
IgM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
IgM是免疫球蛋白的一种,通常在初次感染时产生,能识别并消灭病毒、细 菌等病原体。参考值为0.6~2.5g/L。
多克隆性升高
多克隆性升高原因
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
2016.02医苑纵横281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姚经任浙江省桐乡市河山镇卫生院检验科 浙江省桐乡市 314512【摘 要】目的:探讨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
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肾病的患者,疾病类型为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
对比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及对照组IgA、IgM、IgG 及补体C3、补体C4水平。
结果:4组间IgA 水平最高为对照组,最低为肾病综合症组,各组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4组间IgA 水平最高为急性肾炎组,最低为肾病综合症组,各组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慢性肾炎组、肾病综合症组之间IgG 水平均低于急性肾炎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及对照组之间的IgA、IgM、IgG、C3、C4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临床的治疗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肾病;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主要用于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中,在肾病患者中研究较少。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肾病的患者,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肾病的患者,疾病类型为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
急性肾炎组平均年龄(39.6±8.5)岁,男性9例,女性8例;慢性肾炎组平均年龄(40.4±9.6)岁,男性6例,女性5例;肾病综合症平均年龄(41.6±7.7)岁,男性12例,女性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0.9±11.5)岁,男性15例,女性10例;4组人员性别,年龄无差异。
1.2 方法制作病理切片,切片厚度2μm ,采用免疫荧光常规检测IgA 、IgM 、IgG 、补体C3、补体C4。
免疫球蛋白免疫测定及临床意义
1967年,Ritchie等报道了散射比浊法 (nephelometry)。
1977年,Sternberg等进一步发展建立了速率散射 比浊法(Rate nephelometry)。
免疫比浊测定方法与免疫沉淀方法相比,灵敏度
高,重复性好,测定范围宽,已用于临床体液特
定蛋白含量的测定,现已有多种自动化检测仪器
C反应蛋白 (CRP) 、免疫球蛋白及亚类、补体C3
和C4、抗链球溶血素O (ASO) 、类风湿因子 (RF)、
前白蛋白 (Prealbumin) 、白蛋白 (Albumin) 、微白
蛋白 (Microalbumin) β2微球蛋白
(蛋β2白Mi(cCraoegrluolboupllians)m、in)α1、抗结胰合蛋珠白蛋酶白(α1AT) 、铜蓝
期出现于病人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它能与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成分C-多糖蛋 白质起反应,故称为C-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吞 噬作用。
正常值为:800-8000μg/L。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为灵敏的指标,血浆中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 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可达正常
应用于临床检验,尤其是免疫散射比本文浊档所测提供定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
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忽模仿。文
3
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 站删除。
免疫透射比浊
基本原理: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混合 液时,被其中的免疫复合物(IC)反射或遮挡、 吸收而减弱。在一定范围内,透射光被吸收的量 与免疫复合物的量呈正比,后者又与相应抗原和 抗体的量呈函数关系。抗体量一定,即可从标准 曲线获知抗原的量。
生理学背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DP 意义: 肺栓塞和深V血栓及A血栓的诊断 溶栓监测
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D和IgE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D和IgE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这两种淋巴细胞产生防御作用。
T细胞的作用是直接破坏或抑制;B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
抗体是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重要免疫应答效应产物。
在接种疫苗或者自然感染后,人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生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起到防御作用。
当身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如果被细菌或病毒侵入,通过抗体的作用,这些病菌一般可以被及时消除。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清、体液、外分泌液和一些细胞膜上,也叫做免疫球蛋白。
人体至少有5种免疫球蛋白,各自具有不同的免疫学功能,包括IgM,IgG,IgA,IgD和IgE。
其中,IgG是最常见的抗体,是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占总量的70%~75%。
这些免疫球蛋白由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中及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免疫球蛋白的五大种类:免疫球蛋白对于抵抗外来入侵的病原体或者异物等外来性的抗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正常参考值:IgM 0.5-2.6g/L;IgG7.0-16.6g/L;IgA 0.7-3.5g/L;IgD 0.01-0.04g/L;IgE0.001-0.009g/L。
IgM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又称巨球蛋白,半衰期5-10天。
IgM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粘膜表面。
是接种疫苗或感染病原体后最先产生的高效抗体,是免疫反应中的先锋部队,对发现早期感染意义非常大。
在个体发育过程和体液免疫应答中IgM均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蛋白,天然抗A与抗B血型凝集素、类风湿因子、冷凝集素等均属于IgM抗体。
IgM增高:见于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巨球蛋白血症等;IgM降低: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蛋白丢失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皮肤大面积烧伤等。
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
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摘要]目的:探析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样本收集时间点纳为2019.03~2021.10期间,10例慢性肾炎、10例尿毒症及10例健康体检者为样本资料,分析检验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三组患者实施速率散射浊度法,对比患者(1)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2)补体水平(C3、C4)。
结果:(1)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IgA、IgG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慢性肾炎患者IgM指标高于健康组,P<0.05。
(2)补体水平: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3指标有明显降低,P<0.05;C4指标三组无差异,P>0.05。
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肾病患者疾病检测当中,可积极判定患者实际疾病类型,在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水平状态评估方面,均可提供相应参考依据,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肾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由于肾脏疾病在发病初期并无显著临床症状,导致患者在确诊肾脏疾病时已处于中晚期状态,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对此,在肾脏疾病患者治疗当中,早期疾病诊断、鉴别在患者预后水平方面,均有显著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肾脏疾病患者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有效为肾脏疾病患者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水平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本研究探析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在2019.03~2021.10期间(研究样本收集时间点),研究样本资料为10例慢性肾炎(CN)、10例尿毒症(UR)及10例健康体检者,均对三组患者实施速率散射浊度法,分析检验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肾炎组,男患者(5/10、50.00%),女患者(5/10、50.00%),年龄30~72岁,平均(51.00±0.17)岁;尿毒症组,男患者(7/10、70.00%),女患者(3/10、30.00%),年龄31~72岁,平均(51.50±0.21)岁;健康体检组,男患者(6/10、60.00%),女患者(4/10、40.00%),年龄29~72岁,平均(50.50±0.39)岁,P>0.05。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的意义
免疫球蛋白本质上为动物蛋白,具备一定程度的抗体活性,一般在血浆中相对较多,在人体其他体液、组织液中同样有所分布,例如脑脊液、尿液中。
人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通常在γ-球蛋白中含量较多,可分成IgG、IgA、IgM、IgD、IgE五种。
免疫球蛋白在临床免疫检测中极为重要,可作为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判断指标,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方案的治疗提供依据。
1 什么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为四肽链分子,一边为相同重链,一边为相同轻链,中间通过二硫键连接,最终形成免疫球蛋白单体,结果形似“Y”字。
蛋白结构可分成可变区与恒定区,其中,可变区也称为V区,该区域位于免疫球蛋白分子N端的氨基酸,在排列方式和组成成分上差异相对明显,是决定抗原和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重要因素。
恒定区也称为C区,该区域位于免疫球蛋白分子C端氨基酸,在排列方式和组成成分上有明显的恒定特征,可以介导免疫球蛋白多种生物学功能。
铰链区在CH1与CH2之间,脯氨酸相对丰富,体现出明显的伸展和弯曲特征,可以利于免疫球蛋白V区和抗原进行互补性结合,并使补体结合位点充分暴露,会在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被水解。
此外,还包括以下区域:(1)高变区。
该区域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组成成分变化可能性极大。
(2)互补决定区。
可以理解成高变区,指的是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位置。
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可分成以下类型:IgG(γ)、IgA(α)、IgM(μ)、IgD(δ)、IgE(ε)。
依照CL不同,Ig可分成两种型,也就是κ型与λ型。
多样性抗原的存在作为重要的外源因素,能够导致免疫球蛋白异质性,也是决定免疫球蛋白异质性重要的物质基础。
抗体异质性特点,能够特异性结合抗原精细结构。
免疫球蛋白能够与对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身也可能作为抗原,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球蛋白血清型可分成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等。
同种型指的是同一种属个体免疫球蛋白分子共有抗原特异性标志,在免疫球蛋白C区,属于种属标志。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体液免疫主要涉及了抗体与补体系统,其中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血清中,也可出现在其他体液或外分泌液,其重要功能在于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组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球蛋白,可发挥抗体活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含量在不同疾病和感染阶段均有所差异性。
而补体系统可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抗感染中,并能够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效应系统以及放大系统。
1.什么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一组有着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处于体液、血清、外分泌液以及部分细胞膜上,检测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分析机体对不同细菌与病毒的抵抗力,判断机体在识别各类抗原侵入方面的能力。
免疫球蛋白可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和体液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因疾病而有所变化。
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波动可提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情况,联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可对免疫增生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进行识别和诊断,有利于为临床监控与预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根据不同的功能与理化性质,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分别是IgA、IgG、IgD、IgE、IgM。
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借助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检测。
血清中的IgA、lgG、IgM 水平较高,可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单向免疫扩散法完成检测。
IgE、IgD水平较低,多通过放射免疫(RIA)、ELISA、化学发光法、荧光偏振技术进行检测。
有文献报道提出,虽然免疫球蛋白能够暂时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受限,并且免疫球蛋白属于外来的异体蛋白,长时间反复使用不仅无法增强免疫力,甚至可能会引起自身抗体的形成。
2.什么是补体?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在监测病原体免疫及维持组织稳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糖蛋白,其不耐热,处于人类与脊椎动物组织液、血清以及部分细胞膜上,可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和抗感染防御反应中,并能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起到关键生物学效用的效应放大系统。
体液免疫检验临床意义
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全身性SLE 、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②补体大量丢失 :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面积烧伤、外伤、手术等。③补体合成不足 :主要为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 例。补体成分缺陷多具遗传特点,C3 及C3 调控因子(C3bIN A ) 的缺损虽然少见,但是倘若发生,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胰腺
免疫球蛋白E
Hale Waihona Puke T-IgE参考区间;0.00-87.00KIU/L 升高: 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IgE 骨髓瘤、SLE 、类风湿关节炎患 者血清IgE 含量升高。霍奇金病 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 减少: ①多发性骨髓瘤(IgE型除外)。 ②低或无γ-球蛋白症(原发性或继发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 症 重症复合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③慢性副鼻窦肿瘤 类肉瘤样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④矽肺 石棉肺。
C1q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范围 0.197~0.04克/升(19.7±4.0毫克/分升)。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骨髓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红斑狼疮(SLE)、 血管炎、硬皮病、痛风、活动性过敏性紫癜。 降低见于活动性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C3肾炎因子
C 3 肾炎因子(C 3NeF) 是补体活化时旁路途径C 3 转 化酶(C 3bBb) 的一种IgG 类自身抗体。 参考值: 吸光度值<0.128 判为阴性(溶血法) 临床意义 对诊断和鉴别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 P G N )以及 合并有M P G N 的部分性脂肪营不良(PL D) 有重要参 考价值。
免疫球蛋白A
IgA 分血清型和分泌型。血清型IgA 主要是由肠系膜淋巴 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占血清Ig 总量的10 % ~20 %, 大多(85 %) 为单体,只有少数以双、三、四、五聚体 形式存在。 参考范围: 0.70~4.0g/L 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结缔组织疾病、IgA型多发性骨髓瘤、 肺结核、急性肾炎等。 减低: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陷病、后天性低丙种球 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病。 最多见的是缺乏IgA ,患者易患呼吸道反复感染;
11项常见特定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11项常见特定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1.特定蛋白的概念特定蛋白,通常也称特种蛋白,是一些来源于组织细胞,广泛存在于血清之中的含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执行着各种重要的生物功能。
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血清蛋白质的变化,特定蛋白也因此成为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
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以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对具有某一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质进行测定,故又称特定蛋白检测。
2.特定蛋白的主要临床应用特定蛋白的种类有很多,本文篇幅有限,就跟大家讲一讲特定蛋白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
1、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列特定蛋白中最常见的就是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补体C4系列。
其中检测IgG、IgM、IgA的临床意义是:了解机体抗感染能力;而在免疫复合物疾病中,检测C3、C4可以了解其消耗程度。
2、风湿及类风湿系列特定蛋白中检测风湿及类风湿系列的项目是:抗链球菌溶血素(ASO) 、类风湿因子(RF) 、C-反应蛋白(CRP),RF是抗变性IgG的抗体,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测定是判断患者免疫应答和观察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CRP对类风湿炎症反应具有辅助的诊断作用。
ASO可用于风湿热和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3、尿微量蛋白系列特定蛋白中属于尿微量蛋白系列的项目有:尿微量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IgU)、α1-微球蛋白(A1M)、β2-微球蛋白(β2MG),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膜通透性增加或(和)滤膜上负电荷减少所至。
如果尿蛋白排出增多,但低分子量蛋白为主,如MA、TRU等,称为选择性蛋白尿;若高分子量的蛋白排出增多,如IgU等,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后者表示病变严重。
肾小球性蛋白尿可见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系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所致,主要是小分子蛋白排泄增高,如β2MG、A1M。
可见于肾孟肾炎、失钾性肾病、肾血管性疾病及重金属中毒等。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一、免疫球蛋白检测•概念: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
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膜上。
(一)分类•按重链性质分:IgG、IgA、IgM、IgD 、 IgE、IgG•于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 3—5岁接近成人水平。
IG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总Ig的75%—80%,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IgA:分为分泌型和血清型,分泌型的合成和分泌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血清型占总Ig的10—20%。
IgM:是分子量最大的Ig。
占血清Ig的5-10%。
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
在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是最先产生的抗体。
IgM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
约0.1—0.9mg/L。
占总血清Ig的0.02%,为亲细胞抗体。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有关。
(四)临床意义⒈免疫球蛋白增高•(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M蛋白血症)IgG、IgA 、IgD 或IgE增高。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样异常增生性疾病等。
•(2)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①感染:特别是慢性感染如细菌、寄生虫、螺旋体感染,IgG、IgM增高②自身免疫性疾病:SLE以IgG、IgA或IgG、 IgM增高多见,类风关以IgM增高为主③慢性肝病:IgG、 IgA 、IgM可增高,慢活肝IgG、IgM增高明显⑶IgD增高:见于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妊娠末期、大量吸烟者•⑷IgE增高:见于IgE型多发性骨髓瘤、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急慢肝、肾综⒉免疫球蛋白减少IgG<6.0g/L,IgM、IgA<0.4g/L(1)先天性:见于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无胸腺症•(2)获得性:见于大量蛋白丢失性疾病:肾综、剥脱性皮炎中毒性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网状系统肿瘤:淋巴瘤、霍奇金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⑶Ig减少易引起反复感染•IgG缺乏:易患化脓性感染•IgM 缺乏:易患革兰氏性阴败血症•IgA缺乏:易患呼吸道感染二、血清M蛋白检测⏹ M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
关于免疫五项的清单——补体C3、C4的简介及测定临床意义
关于免疫五项的清单——补体C3、C4的简介及测定临床意义1补体的定义: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90%产生于肝脏,属于正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组织损伤及炎症状态下升高。
2补体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Bordet即证实,新鲜血液中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
3补体的构成部分: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4补体的分类:按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成分和补体受体(CR)。
按补体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命名为:C1、C2、C3 (9)5补体的生物学效应:(1)增强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趋化性;(2)增加血管的通透性;(3)中和病毒;(4)细胞溶解作用;(5)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等。
6补体的作用:(1)细胞毒作用;(2)调理作用和免疫粘附作用;(3)中和及溶解病毒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补体对免疫细胞的活化作用补体活化的三种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凝集素途径。
3条途径有共同的终末反应过程。
A.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激活物。
主要是激活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
另外C反应蛋白也可作为激活物。
参与经典途径活化的补体成分依次为:C1、C4、C2和C3。
过程如下:B.旁路途径:旁路激活途径又称替代激活途径。
免疫因子直接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激活C3,形成C3与C5转化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的活化途径。
过程如下:C.凝集素途径:指由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的凝集素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进而依次活化MASP-1、MASP-2、C4、C2、C3,形成和经典途径相同的C3与C5转化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的活化途径。
补体C3补体C3 (C3):外周血清正常参考值:0.9—1.8 g/L;分子量195kDa,其在血清中的含量高于其它补体分子。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目录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生化指标1、免疫球蛋白G(IgG)单位:克/升(g/L)。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克/升,新生儿~克/升,1~6个月~克/升,6个月~岁~克/升,6~12岁~克/升,12~16岁~克/升,成人~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2、免疫球蛋白A(IgA)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
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免疫球蛋白M(IgM)单位:毫克/升(mg/L)。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4、免疫球蛋白D(IgD)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免疫球蛋白检查
1. 免疫球蛋白G (IgG)
参考值:7—16 g/L
临床意义:IgG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淋巴肉芽肿、IgG骨髓瘤。
IgG下降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免疫球蛋白A (IgA)
参考值:0.7—4.0 g/L
临床意义:IgA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IgA骨髓瘤。
IgA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G IgA缺乏症、抗IgA血症、肾病综合症、IgA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免疫球蛋白M (IgM)
参考值:0.4—2.3 g/L
临床意义:IgM增高常见于: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
IgM降低常见于:无γ球蛋白血症、选择性IgM IgA缺乏症、肾病综合症、IgA IgG骨髓瘤、肝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补体检查
1. 补体C3 (C3)
参考值:0.9—1.8 g/L
临床意义:C3增高常见于:各种转染病、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急性肾炎、肝癌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正常或略有升高。
C3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增殖性慢性肾小球肾炎(MPGN)、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GN)、狼疮性肾炎、反复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患和关节疼痛等。
2. 补体C4 (C4)
参考值:0.1—0.4 g/L
临床意义:C4增高常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肾炎、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等。
C4降低常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候群、肝硬化、肝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