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吉林省发展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6.28•【字号】吉政办发〔2016〕50号•【施行日期】2016.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吉政办发〔2016〕5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6月28日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保障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生态安全的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是维系生态安全格局、维护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是生态保护红线区行政管理责任主体,负责生态保护、恢复、建设和管理,指导和监督相关责任单位落实生态保护责任。
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生态资源使用者和管理者是具体责任主体。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综合评估评价,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畜牧业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生态保护红线区的行业管理工作。
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工作。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序号六)整改情况的报告

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序号六)整改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12.26•【字号】吉市发改环资请〔2022〕93号•【施行日期】2022.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正文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序号六)整改情况的报告吉市发改环资请〔2022〕93号吉林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整改办印发《关于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委涉及第六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整改任务督察发现,一些地区对严峻形势缺乏清醒认识,仍存在违规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二、整改完成情况1.2021年8月31日,吉林市政府召开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题会议,市发改委传达了8月26日国家和省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1年12月3日,吉林市能源安全暨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市发改委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严格按照《吉林市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开展“两高”项目梳理排查。
2022年6月23日,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全面开展“两高”项目梳理排查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梳理排查“两高”项目。
经各县(市)区、开发区全面梳理排查,全市“十四五”期间在建“两高”项目3项,拟建项目2项,不存在“两高”项目盲目上马问题。
针对此项整改问题,我委已完成整改,现将整改资料上报,并申请销号。
附件:关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序号六)佐证材料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12月26日附件。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问题区域识别

Identifying Problematic Areas in the National Key Regions for Ecological Function Based on the Negative List of Industry Access 作者: 时卫平[1];龙贺兴[2];刘金龙[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北京100872;[2]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北京100081
出版物刊名: 经济地理
页码: 12-2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8期
主题词: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重点生态功能区;问题区域识别;空间治理;生态脆弱区;贫困县;生态安全
摘要:识别问题区域是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背景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空间管控和区域治理的重要基础。
文章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676个县级单元的第一产业比率、负面清单涉及农业的总频次及主导产业频次等指标,描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概况及其特征,采用一般指标识别和聚类分析方法识别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问题区域,以期协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研究表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四类功能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农业及畜牧业占人均GDP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防风固沙区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将面临更高的农业产业调整压力;四类生态功能区内的贫困县分布不均,生物多样性维护型与水土保持型地区须承受较高的扶贫压力,防风固沙功能区内的县级单位须采取更加差异化的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应当整合横、纵向的政策与资源,推动政策协同及区域合作以实现高效空间治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
知
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240个县(市、区、旗)及87个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发改规划〔2016〕2205号)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遵循“县市制定、省级统筹、国家衔接、对外公布”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负面清单。
为使各有关单位按照不同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负面清单,经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科学评价,现将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发给你们,请据此尽快完成负面清单编制工作,并于6月底前印发试行。
附件:(略)
1.新增2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旗)类型表
2.新增87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有林区林业局类型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7年2月3日
来源: /fg/detail2036593.html。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
能区类型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02.03
•【文号】发改办规划[2017]201号
•【施行日期】2017.02.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明确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类
型的通知
发改办规划[2017]201号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240个县(市、区、旗)及87个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的通知》(发改规划〔2016〕2205号)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遵循“县市制定、省级统筹、国家衔接、对外公布”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负面清单。
为使各有关单位按照不同重点生态功能区类型因地制宜编制实施负面清单,经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科学评价,现将新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发给你们,请据
此尽快完成负面清单编制工作,并于6月底前印发试行。
附件:1.新增2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旗)类型表
2.新增87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有林区林业局类型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7年2月3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1.02•【字号】吉政办发〔2020〕29号•【施行日期】2020.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0〕2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1月2日吉林省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现就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健全充分发挥省和市县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适当加强省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权,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和市县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省与市县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好、保护好吉林的自然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建设美丽吉林、实现全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内容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13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17〕10号)要求,合理划分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工作要求,持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着力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3年下降13%,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重点工程减排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不低于2800吨、150吨、150吨、400吨。
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蔚口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二、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
以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启动新一轮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
按照发展负面清单、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三线一单〃要求,严禁准入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
加大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力度,培育一批工业重点用能行业的能效领跑者企业,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发展。
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强化锅炉与炉窑综合治理,推动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
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深度治理。
加强行业工艺革新,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提升,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中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而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通过设定一系列禁止或限制类的产业项目、生产活动和污染物排放行为,明确了在特定区域内不允许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的污染严重的项目和行业。
具体来说:
1. 主要内容: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主要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两大部分。
前者关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对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功能的产业活动进行严格管控;后者则针对具体的建设项目,从环保角度出发,规定了不得批准建设的高污染、高能耗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项目。
2. 作用与意义:
-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通过明确不能准入的项目类型,防止因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提升环保管理水平:强化事前预防、源头控制的环保管理理念,提高环境监管效能和决策科学性。
3. 执行与落实:各地区根据国家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各自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并将其作为地方环境管理和审批的重要依据。
同时,该制度要求政府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各类主体严格按照清单执行,对于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4. 案例应用:例如海南省发布的《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明确规定了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海南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上的决心和行动。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省级管理的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中介服务清单规范中介服务的通知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省级管理的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中介服务清单规范中介服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12.30•【字号】吉发改审批〔2015〕1040号•【施行日期】2015.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省级管理的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中介服务清单规范中介服务的通知吉发改审批〔2015〕104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4〕59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15]27号),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对省级管理的投资项目前置审批所有中介服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省级管理的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中介服务清单》(以下简称《清单》),现予以公布。
《清单》公布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再作为行政审批审理条件。
今后确需新设的,必须进行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查论证,依照法定程序设定并纳入清单管理。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的中介服务规范和标准,指导监督本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法、执行公示、一次性告知、执业记录等制度,细化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服务市场的监督监管,对中介机构出具假报告、假认证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从严惩处。
附件:省级管理的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12月30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意见-吉政发〔2016〕26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意见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意见吉政发〔2016〕2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有效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为做好相关工作,实现到2020年年底前,全省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国土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改善的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明确要求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实施严格管控措施。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是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重要手段,是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基础,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认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生态保护红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按照“保护优先、源头预防,全面协调、系统完整,优化空间、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区分策”的原则,科学划定并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我省的生态优势更突出,白山松水更秀美,经济发展更健康,人民生活更幸福,让吉林大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

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据国家发改委消息,10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以通知形式印发《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
此前,《办法》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办法》,负面清单编制分为摸底研究、编制起草、统筹审核、公布实施、监督考核五个阶段。
此次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指导各地方、各有关部门扎实有序做好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各项工作,推动各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可持续发展,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产品服务功能。
《办法》提出,要建立“县市制定、省级统筹、国家衔接、对外公布”的工作机制,遵循“坚持分工协作、突出因地制宜、注重衔接协调、强化底线约束、严格监督考核”的基本原则,按照“摸底研究、编制起草、统筹审核、公布实施、监督考核”的编制实施程序,以及编制规范和技术审核要求,编制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并从“动态监控、监督管理、激励考核”等方面加强实施管控。
印发《办法》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认真组织开展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有针对性地约束不符合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落实《办法》要求,因地制宜编制负面清单,并于规定日期前印发实施,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办法》要求,进一步细化编制实施规定,建设动态监管平台、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各地严格按主体功能定位谋划发展。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负面清单编制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专项督查,组织开展负面清单实施成效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考核评价,定期向国务院报告并通报有关地方,确保负面清单落到实处。
办法全文如下:一、总体考虑和基本原则在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上,遵循“县市制定、省级统筹、国家衔接、对外公布”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强化生态环境监管,确保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谋划发展。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生态环境诚信建设继续教育答案全

202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生态环境诚信建设1.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是(绿色债券)。
2.(2015年10月)中Guo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3.2019年2月,Guo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产业划分为(6)大类别。
4.(1987)年,联合Guo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
5.(《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Guo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2019年版)》将绿色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Guo和网络强Guo建设。
6.全球每年1260万死亡人数中,有(23%)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3.(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章并作出阐述,成为执政纲领。
4.(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Guo”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3.2020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是(经济发展必须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协调)。
3.2021(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3.202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3.2023在我Guo,(《“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3.2024(2015年4月),Guo务院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
3.2025截止2019年,与环境和资源有关的Guo际环境条约有近(200)项。
3.2026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3.2027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错误的是(对象一般是多个项目)。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摘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引导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分别选取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不同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案例区,深入开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
结果表明:现有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限制类为主且多为现有发展产业,禁止类产业较少且多为规划发展产业,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与主体功能定位不符、区域协调性不足、实施困难大、缺乏动态跟踪管理等四方面问题。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不同区域主导功能定位,提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四类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通用性和差异性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政策建议,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引言负面清单制度是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一种模式,在我国最初被应用于投资贸易领域,即政府以清单方式列出禁止或限制的投资行为,实现清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
随后,在实践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逐步进入社会管理领域,同时在生态环境管理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积极推动各地建立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其中的“一单”即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生态环境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逐渐由重点生态功能区拓展到国土空间全域。
此外,国内有关学者借鉴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践经验,还分别开展了农产品主产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区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相关研究工作,但目前多数尚未落地应用。
总体来看,在生态环境管理领域,仍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主的实践应用相对成熟。
截至目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的676个县域均已完成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实施,通过遏制新增禁止类产业、促进限制类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挥了一定的引导和约束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21-2025年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21-2025年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19•【字号】吉政函〔2021〕25号•【施行日期】2021.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2021-2025年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函〔2021〕2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现将《吉林省2021-2025年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2021年3月19日吉林省2021-2025年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各地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切实筑牢环境安全底线,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推进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环境产品为宗旨,不断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各地政府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到2025年美丽吉林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如期实现。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强化各地政府主体责任。
各级政府是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主体,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完善职责明确、目标明晰、内容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体系。
吉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准入要求)

吉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准入要求)附件2吉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总体准入要求)一、全省总体准入要求管控领域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全省总体准入要求空间布局约束禁止新建、扩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现行)明确的淘汰类项目和引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现行)禁止准入类事项,引入项目应符合园区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要求。
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现状企业,应制定调整计划。
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不符合现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资源能源消耗高、涉及大量排放区域超标污染物或持续发生生态环境投诉的现有企业,应制定整治计划。
在调整、整治过渡期内,应严格控制相关企业生产规模,禁止新增产生环境污染的产能和产品。
强化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严格控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
严格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和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以及涉及危险化学品、重金属和其他具有重大环境风险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备案。
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在防止污染转移的基础上,应积极承接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吸纳就业的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严格控制钢铁、焦化、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列入去产能的钢铁企业退出时须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球团、焦炉、高炉等设备。
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
重大项目原则上应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并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化工石化、有色冶炼、制浆造纸等可能引发环境风险的项目,以及涉及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高VOCs排放的建设项目,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水平要求、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前提下,应当在依法设立、基础设施齐全并具备有效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产业园区内布设。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3.24•【字号】•【施行日期】2021.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秩序正文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发展改革委、商务局,长白山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商务局,长春新区发展改革与工业信息化局、商务局;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商务局;省有关部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的通知》(发改体改规〔2020〕1880号)精神,扎实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我省的普遍落实,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格规范市场准入管理。
要切实加强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包括禁止和许可两类事项。
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包括有关资格的要求和程序、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等,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不得设置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二、建立完善清单事项与现有行政审批流程相衔接的机制,避免出现清单事项和实际审批事项“两张皮”。
对清单所列事项,要持续优化管理方式,严格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正确高效地履行职责。
要认真梳理现行行政审批事项,逐一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进行对照,凡与清单不符的,要立即清理废止。
专业技术人员大生态考试最全满分答案

省2018-2019专业技术人员?大生态?考试最新最全答案大生态公需科目考试题目及答案大生态考试题目及答案第一章:生态文明先行示区经历与开展探索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努力,的生态开展优势已形成。
答案:正确。
2、“三养〞基地?答案:养身、养生、养心。
3、生态建立需要以自然恢复为主,躲避生态误区。
答案:正确。
4、建立生态文明要本着三方协力、三创新联动与三生共赢宗旨。
答案:正确。
5、战略布局阶段〔二〕是保护绿水青山。
答案:错误。
6、我国每年新增沙化土地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答案:错误。
7、2016年旅游综合收入到达近138.2亿元。
答案:错误。
8、塞罕坝有世界最大的人工林。
答案:正确。
9、经济提出了2017年十大成就。
答案:正确。
10、经历提出的是“绿色三观〞。
答案:正确。
11、经历是将水土流失作为切入点。
答案:正确。
12、农业文明足以对生态坏境造成根本性的干扰破坏。
答案:错误。
13、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必须与回馈向平衡。
答案:正确。
14、人类征服自然是应该的。
答案:错误。
15、十九大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再次载入新党章。
答案:正确。
16、特有高等植物受威胁比率是21.4%。
答案:错误。
17、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缺乏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
答案:正确。
18、省的两个多样性是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正确。
19、第二章:大生态建立的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
1、河长制改善了水的质量。
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2、经济特殊产业有几类?答案:五大类。
3、生态文明需要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视权。
这句话是否正确?答案:正确。
4、无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构造调整还是生态文明建立,都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这句话是否正确?答案:正确。
5、扩展融资,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建立生态保护的引导作用。
这句话是否正确?答案:正确。
6、因地制宜需要开展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物品。
吉林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白山市浑江区、白山市江源区、敦化市、和龙市、安图县、汪清县、通榆县人民政府: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区域范围生态安全、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
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因地制宜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
为推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实现绿色发展,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约束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遵循“县市制定、省级统筹、国家备案、对外公开”的工作机制,组织全省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编制形成了《吉林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负面清单基本内涵。
《负面清单》上的产业主要分为禁止类和限制类两类。
其中,禁止类发展产业是指在增量上严格禁止新增投资建设,在存量上限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下同)淘汰和退出的产业类型。
限制类发展产业是指新建、改扩建项目在区域、规模、工艺技术、清洁生产水平等有关方面须满足规定准入条件和标准,对现有但不符合要求的产业(企业),限期关停并转或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原则上,《负面清单》公布实施后,凡禁止类产业,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行政区域内禁止进入和发展;凡限制类产业,必须满足规定的标准条件后,才能进入和发展。
(二)负面清单管控空间范围。
《负面清单》所管控的范围覆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行政全域,但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国家已有明确法律、法规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三)负面清单管控重点产业。
《负面清单》主要针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的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和仓储、房地产开发经营、水利管理等产业(项目),涵盖各地现有产业(包括现有主导和现有一般产业)和具有资源要素禀赋的规划发展产业,不包括超出地方事权范围或由国家规划布局的产业(项目)。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模板】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说明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包含禁止和许可两类事项。
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许可准入事项,包括有关资格的要求和程序、技术标准和许可要求等,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二、针对非投资经营活动的管理措施、准入后管理措施、备案类管理措施(含注册、登记)、职业资格类管理措施、只针对境外市场主体的管理措施以及针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地理区域、空间的管理措施等不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其相关规定。
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明确设立,且与市场准入相关的禁止性规定,在清单附件1中列出,以便市场主体参考。
三、列入清单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或地方性法规设定,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临时性市场准入管理措施。
个别设立依据效力层级不足且确需暂时列入清单的管理措施,应尽快完善立法程序,并以加★形式在清单中标明。
四、《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及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5—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或禁止限制目录)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地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制定的地方性产业结构禁止准入目录,统一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管理措施有调整,在清单附件2中列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直接在清单中列出;地方对两个目录有细化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
因特殊原因需采取临时性准入管理措施的,经国务院同意,可实时列入清单。
牵头部门应及时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变更调整工作。
六、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多边条约、与港澳台地区达成的相关安排等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