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 学 入 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国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任何学习都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习国学自然也不例外。学习国学,我们可以首 先凭借自己的兴趣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同学们在努力学习专 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有知识也有文化,有技 能也有素质,有文凭也有能力‛的具有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 (三)学习国学最终要归于研读原典 初学国学之人,可读一读适合初学者的现代人的著述,以免连一些基本的术语概念都不 懂,造成根本无法阅读国学原典的问题。在智力水平和相关的积淀完全能够通读国学原 典的情况下,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读一些国学原典。
帮助的。
第二节 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二、中国学术的渊源及发展
(一)先秦诸子哲学的渊源 1.古代之宗教哲学 《周礼》;《老子》;《周易》。 2.王官之学
王官之学是指周代贵族等级制社会中的主流学术文化。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墨家,出
于清庙之守。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古之历法之官)。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小说 家,出于稗官。 (二)先秦诸子之学
第二节 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二、中国学术的渊源及发展
(六)清代考据学 考据学是一种治学方法,又称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 疏、辑佚等;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 制度、金石、校勘、辑佚等;而引证取材,多极于两汉,故亦有‚汉学‛之目。 考据之学为汉代古文经学所开启。古文经学讲究名物训诂,注意从文化传统的角度阐发 儒学。但是,由于古文经学家未能同谶纬神学划清界限,限制了考据之学的发展。考据 之学的长足发展是在清代,清代考据之学是对宋明理学的反动。明亡之后,一些有识之 士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江山易主的历史教训,他们认为宋明理学空谈性命、脱离实际所 造成的理论偏差是明亡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开宋明理学的误区,他们主张从经典出发重 新挖掘儒家意蕴。 清代考据学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1613—1682),顾炎武主 张学术要有关当世之务,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病,提倡汉学。 到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年间,清代考据之学发展到鼎盛 阶段,出现了乾嘉学派。 章炳麟(1869—1936)是清代考据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字枚叔,别号太炎。
1.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 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今文经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 耳相传,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古文经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 2.两汉经学的发展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光武帝召开的白虎观会 议;再到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秦汉的学术思想,是战国百家争鸣的继续、蜕变与归纳。
(四)经世之学
经世之学主要指政治经济学,与之相联系的还有兵法、科技,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医 学、工艺、农学等。
第一节 国学概述
三、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一)学习国学可以明白人的根本存在。 东方文化重经验、重感悟、重归纳,最后指向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文化适应起源于大 块陆地的平原文化、农耕文明,引导人类追求真善美,适应自然天时,合乎人情,与时 俱进,其中多有思想义理、人生真谛,不仅古已有之,至今也仍有永不磨灭的巨大价值。 (二)学习国学可以认识人生,了解历史 所谓‚认识人生、了解历史‛,按司马迁《报任安书》里的说法就是‚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 (三)学习国学可以获得知识、知行合一
第一节 国学概述
二、国学的ຫໍສະໝຸດ Baidu延
(一)义理之学 义理之学即性理之学,主要指哲学。包括诸子百家之学,如孔子的儒家学说、庄子的道 家学说、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孙武孙膑的兵家学说等。与哲学相关联的还有宗教(在中 国主要是佛道两教)。 (二)考据之学 考据学又称考证学或朴学,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 (三)辞章之学 辞章之学主要指文学,与文学相联系的是书法、绘画、雕刻、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
学习国学知识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更多的了解,对自己所处的内在和外在环
境有自己的思考,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以‚知‛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来实践人生 的价值,来辨别世界的秩序。
第一节 国学概述
四、学习国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学习国学首先要有批判继承的态度 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一样也有自身的局限与不足,民主传统缺乏、权利意识淡薄使 我们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提倡,人们 在讲‚同情理解‛的同时,很多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对传统文化负面内容的检讨与 反省,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应该提倡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
第三节 国学经典选读
《大学》选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1,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2;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致知在格物4。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5。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6。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7,未之有也。(《大学〃第一章》) 所谓诚其意8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9,如好好色10,此之谓自谦11。故君子必慎其独12 也!小人闲居13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14。揜15其不善,而著16其善。人之视己, 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7,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第一章》) 【注释】 1. 明:彰明,发扬。明德:美德。2. 齐:整治。3. 致其知:充实其认识。4. 格物:推究事 物的道理。5. 壹是:都是。6. 否:不对,不行。7. 所厚者薄:对应看重的反而轻视。所薄者 厚:对应看轻的反而重视。8. 诚其意:使意念真诚。9. 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 臭的气味。臭,闻到的气味。10. 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ǎo) 色:美女。11. 谦:同‚慊‛(qiè),心安理得的样子。12. 慎其独: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 慎,指要自觉。13. 闲居:独处。14.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15. 揜(yǎn):掩的异体字, 遮掩,掩盖。16. 著:显示。17. 中: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
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吕思勉先生在 《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则把诸子百家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 农、小说、兵、医十二家。
第二节 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二、中国学术的渊源及发展
CONTENTS
目录
01 02 03
第一节 国学概述 第二节 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第三节 国学经典选读
第一节 国学概述
一、国学的内涵
国学解词:中国学术的简称,也称‚旧学‛或‚中学‛。旧版词源上说:‚国学,一 国固有之学术也。‛在新版的《应用汉语词典》中对国学是这样解释的:‚名词,研 究中国传统哲学、历史、考古、文学、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学问。‛并提出注意事项: ‚这里仅指中国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若是外国人对这些学问的研究,则称为 ‘汉学’或‘国际汉学’‛。
西晋初至元康时期:也被称为‚竹林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阮籍与嵇康。
西晋元康时期:代表人物是郭象与向秀。 东晋玄佛合流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安、支遁、僧肇等。
第二节 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二、中国学术的渊源及发展
(五)隋唐佛学 1.佛教与佛学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开启的关于人们如何通过一定途径,以脱离生死苦海、求得解脱的言 行教法。佛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它包括教主、教义、教规和教团组织,以及有关行 持实践方法和仪轨制度等各项内容。 佛学,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和总体的分析。一般所说的佛学,以 经、律、论三藏为核心,包含历代学人对三藏经典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佛学的内容涵盖 着教、理、行、果四个层面,通俗讲即学理和实践两个方面。我们常说的佛学,一般是 指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有关这些内容的文字遗产和相应的文字研究,且以后者为主。 2.隋唐佛学的缘起及主要派别 隋唐时期主要宗派有: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密 宗,即‚大乘八宗‛。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天台、华严、唯识、净土四宗。
第二节 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二、中国学术的渊源及发展
(四)魏晋玄学 所谓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即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 晋人注重《老子》、《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玄学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了弥补儒学不足而产生的。 魏晋玄学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 曹魏正始时期:为魏代的‚正始之音‛,属玄学的开创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 与王弼。
狭义国学的范畴:国学是研究中国文化典籍的学问,内容包括中国的哲学、历史、文 学和相关文化艺术的学问。典籍实际上包含了‚经、子、史、集‛,同时也涵盖了优 秀的文学作品,譬如唐、宋、元的经典诗词。‚相关文化艺术‛可涉及古典艺术,比 如中国画和中国民间音乐等,甚至是中医和中国古建筑。
‚国学‛概念的界定:有‚狭义国学‛和‚广义国学‛之说。‚狭义国学‛认为国学 是研究中国古典学术‚经、子、史、集‛的学问,更有甚者认为国学就是以研究‚儒 学‛为中心的学问。‚广义国学‛认为国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不但包括中国历史、文 化、人文领域,还包括自然与科技领域甚至外国学人研究汉学的成果。‚大国学‛的 概念主张‚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国内各地域的文化和五 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包含在‚国学‛的范畴内。
第二节 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一、中国学术的分期
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在他的著作《国学概论》中对‚何谓国学‛和‚中国学术之分期‛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吕思勉先生按中国学术是否受外国学术的影响把中国学术即国学的发展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魏晋之前的纯中国学术时期; 第二个时期:明之前受印度影响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清代开始的受欧美学术影响的时期。 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比起之前大体按朝代来划分的中国学术分期,这个分期显示了 吕先生对历史文化和学术的深入思考,对我们学习国学,了解中国学术的发展应该是有
(三)两汉经学
先秦有‚六经‛之说,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乐》 亡,将另外五部称为‚五经‛;按清代全祖望《经史问答》,汉代在‚六经‛之外加《论语》为 ‚七经‛,东汉则去《乐》而再加《孝经》;唐代有‚九经‛之说,指的是《易》、《书》、 《诗》、‚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 《榖梁传》);唐文宗时在九经之外加入《论语》、《孝经》,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五 代时蜀主孟昶石刻‚十一经‛,把‚十二经‛中的《孝经》和《尔雅》去掉,而代之以《孟子》; 宋代则在‚十二经‛基础上再加《孟子》成为‚十三经‛,‚十三经‛的提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第二节 中国学术的分期与发展脉络
二、中国学术的渊源及发展
(六)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是指宋元明时期形成并发展的一种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体系,包括‚程 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大儒学分支。它是传统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也 是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它以儒学的伦理道德本位为基 本的原则,又吸收了佛道的思维方式和思辨方法,来弥补儒家思想的理论缺陷,重新建 构了儒家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使传统儒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成为 一种哲学化的儒学。 北宋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五位,即后人所称的‚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邵 雍、程颢、程颐。 南宋时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高峰,不但著名的理学家人才辈出,而且出现了朱熹、 张栻、吕祖谦、陆九渊(号象山)那样十分重要的理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