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论 河 南 农 业 的 现 状 与 发 展 趋 势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9e30a7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3.png)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 引言说到农产品加工业,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大米、面粉,还有那些色香味俱全的农产品加工品,嘿,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如今,农产品加工业已经不仅仅是个别小作坊的事情,而是个充满商机的大市场。
就像一条不断扩展的河流,流淌着无数的可能性,滋养着各行各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2. 现状分析2.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农产品加工业简直是蒸蒸日上,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万亿大关。
各大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抢占这块“蛋糕”,你说这市场热不热?而且,随着大家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很多消费者都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也因此水涨船高。
说白了,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就像那脱缰的野马,谁也拴不住。
2.2 技术创新如火如荼哎,科技的发展可真是个好东西,现在的农产品加工,离不开现代技术的加持。
从智能化设备到大数据分析,都是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生的。
你看看,那些昔日的手工操作,现在早就被机器替代了,效率高得让人瞠目结舌。
再加上,很多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真是比拼得不可开交,谁能说这不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呢?3. 发展趋势3.1 健康与绿色将成为主流未来,农产品加工业可不能忽视健康和绿色这两大趋势。
大家伙儿都在追求“吃得健康,生活美满”,所以,天然、无添加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这就意味着,农产品加工必须得走上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像是老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好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3.2 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崭露头角除了健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产品也是未来的趋势。
市场上再也不是单一的产品,消费者们的需求各有千秋,像一群小猴子,谁都想尝尝新鲜的东西。
企业们为了吸引眼球,纷纷推出各种特色产品,这就像在赶时髦,谁家孩子穿的好看,谁就能成为焦点。
所以,大家要紧跟潮流,别落了后。
4. 结语总的来说,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相当不错,前景也十分广阔。
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技术创新,都在推动行业的进步。
第10课_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上课用)
![第10课_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4c1249230066f5335a8121d3.png)
水稻
棉花
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稻 品种增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2.棉花 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3.茶树
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人 画在扇面上的 一幅画,名为 《农耕图》, 又称《耕获 图》。它展现 了在地主的田 庄中,几十个 短衣赤膊的农 民紧张而繁忙 的劳动情景。”
(2)经济因素: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 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3)自然因素:自然条件的优越
谜语三则:
①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 中宝。(打一农作物) ②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 开花。(打一农作物) 茶叶 ③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 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打一农作物)
哥窑冰裂纹碗
哥窑鱼耳炉
景德镇瓷器
阅读卡
1974 年 , 泉 州 后 渚 港古码头遗址发现一艘 南宋海船,残长 24.2 米, 残宽9.15米。分13个水 密仓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复原模型)
楼船战船(复原模型)
三、商业的发展
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
市舶司
北 宋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南宋纸币会子
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 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返回
四、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南移 2、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继续南移
3、靖康之变至南宋: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 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了。
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 史过程,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上古到西晋末年,是北 方强盛时代,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黄河 中下游流域。从东汉末年的社会大动乱到 东晋政权南渡,有一次大规模的持续的人 口南迁运动,为第二阶段南方经济的迅速 发展带来了劳动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因素。 第二阶段是从东晋南渡至唐安史之乱, 主要特点是南方综合实力上升,无论在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南北均各自形成 中心,但尽管号称平衡发展,毕竟北方还 是占有明显优势。
试论魏晋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
![试论魏晋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546a015964bcf84b9d57b1d.png)
2 .稳 定 的社 会 环 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武 五 年 ( 2 2 6 ) ,“ 陆 逊 以所 在 少 谷 ,表令 诸 将 增广 农 田 。权 报 日:‘ 甚善 。令 孤 父 子亲 自受 田 ,车 中八 牛 以为 四耦 ,虽 未 及 古 人 ,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 … 这也说明当时已经采用 牛耕技术 。 且 同时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如 《 水经注》卷 三五 《 江水注》 三 称 :巴 “ 水 出 雩 娄 县 之下 灵 山 ,即 大 别 山也 。 … … 吴 时 ,旧 立 水 屯于水侧 ,引巴水 以溉野” ,吴 国这些开拓性 的工作 ,奠定 了 江南农业和水利发 展的基础 ,对江 南经济 的发展 起到 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一
、
1 . 优 越 的 自然 环境
江南地 区是我 国农 业 自然 资源最丰 富的地 区之 一 ,气候 为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夏季 降水量大 ,冬季气 候温和 ,水资 源极其 丰 富,河流湖泊众 多 ,植 被繁茂 。长期 以来 ,人们都认 为江 南 水 稻 采 用 的 是 落后 的 “ 火 耕 水 耨 ” 耕 作 方 式 ,陈 国 灿 并 不 赞 同 此观点 ,他指出 :“ 就六朝 以前的江南水稻种植业 而言 ,总体 上 表现为 ‘ 火耕水耨 ’ 的外在形 式下 ,其 内在耕作技 术不仅先 秦 时 已达到相当高 的水平 ,而且两汉 时仍在继续 发展 ,与 同期 北
3 . 开 发岭 南
中原地区是 中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 的中心 ,但频繁 的战争 沉 重 的打 击 了经 济 的 发 展 并 延 缓 了社 会 的 进 步 。东 汉 末 年 长 达 十 多年的战乱 ,加上 中原地 区严 重 的水 灾、旱灾 、蝗 灾及农 民起 义问题 ,使得 中原 经济 遭受 了很大 的破 坏。晋永 嘉 四年 五月 , 出现 “ 幽 、并 ‘ 司、冀 、秦 、雍等六州 大蝗 ,食草 木牛 马毛皆 尽 ” 的社会状况。同时北 方游牧 民族 的入侵对 中原经济 的的破 坏 产 生 了重 大 影 响 。 二 、大 量 移 民的 迁入 ,促 进 了江 南地 区 的发 展 。 在 《 中国历史地理概 论》 一书 中,论及魏晋 时期江南 人 口 的增加 时,说到 当时南方社会经济 比较稳定 ,人 口增值率 提高 , 南 方经 济 和 人 口 同步 增 长 。 南 方 人 口的 增 长 一 方 面 是 人 口的 自 然增长 ,另一方 面是 由于北 方人 口的大量南迁 ,使得 江南地 区 人 口迅速增加 ,从 而逐步改变 中 国人 口的分布状 况 ,促 使人 口 重 心 向 长江 流 域 转 移 。
2024年人教版PEP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491
![2024年人教版PEP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491](https://img.taocdn.com/s3/m/2f17561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8.png)
2024年人教版PEP九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49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有关我国农业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丘陵地区草山草坡面积较广,适宜发展种植业B. 中部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C. 东南地区河湖密布,适宜发展渔业D. 我国在华北平原、淮北、新疆等地建设了一批商品粮生产基地2、非洲国家对外出口的物品中最多的是()A. 工业制成品。
B. 工业原料。
C. 棉花和面食。
D. 工业半成品。
3、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A. 湄南河B. 湄公河C. 伊洛瓦底江D. 红河4、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A. 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B.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C. 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D. 亚洲西部、大西洋东岸5、新版人民币上共印有几种民族的文字()A. 2B. 3C. 4D. 56、“山下百花山上雪”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A. 地球形状B. 地势C. 海陆分布D. 经度位置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7、读澳大利亚和巴西图回答。
(1)A、B、C中是澳大利亚首都的是____(写代号及名称),E____河,F____高原.(2)澳大利亚因为羊多,被称为“____”的国家,因为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____”国家.(3)巴西目前的环境问题是____;该环境问题引发的后果有哪些?(4)巴西最大城市G____(5)从地理位置、资源、人口和城市三方面分析这两个国家的相同点.8、读俄罗斯;巴西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甲图,俄罗斯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全国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洲部分.俄罗斯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是____和管道.(2)读乙图,巴西的地形以____为主,地势____.(3)读丙图,人口和城市均集中分布在____地区.(4)俄罗斯、巴西两国北部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区,任选其中一分析原因.____.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B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B是____(河流),该线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2)港澳地区位于①②③④中的____地区,该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区域合作的模式是“____”.(3)①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____,该区域的主要种植业类型是____(灌溉农业;河谷农业或生态农业).(4)____资源成为限制①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④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5)图1中甲、乙、丙、丁四条线的剖面图与图2相符的是____.10、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____,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____.11、美国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有____、____和____等,这里华人聚居地方建有富有民族特色的“____”.12、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我国耕地变化情况表。
河南省工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方向
![河南省工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1429fafaf90f76c660371a00.png)
业结构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 亟须进一步地规划和调整。
一
、
我 省 工 业产 业 结构 的 现 状
1高耗 能 高 污 染 行 业 所 占比 重 大 。 位 工 业 能耗 降 幅 减 . 单
少。
从 20 0 8年我省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看 , 前十位的行业有
则需要地方政府提 前规划和引导。近年来 , 我省工业结构在逐 6个行业都属于 “ 两高 ” 行业 , 且都居于前七位 , 其工业 增加值
( ) 工业 多而不强 , 1轻 消费 品工业发展相对乏 力 , 能很 年 日本农 业 比重 为 1 .,0 9年 河 南农 业 比重 为 1 .) 不 67 2 0 43 至 好地适应新增需 求的需要 。轻 工产品除 了食品工业相对较 强 外, 其他行业竞争力更小 , 行业集中度低 、 产品 同构化严 重 、 资 从 4 %上升到 6 % , 0 0 之后逐步有所上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表 1 2 0 、 0 0年 河 南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中增 加 值 前 十 的行 业 082 1
2 o 08 2 1 00
行
业
行 业 增 加 值 占工业 增 增 加 价 值 比重 ( %)
行
业
行 业 增 加 值 占工业 增 增加 价 值 比重 (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非金属 矿物制 品业
食 品制 造 业
27 . 6
11 . 9
1 8 . 8
皮革 , 、 毛皮 羽毛( 及其制品业 绒)
印刷 业 和记 录 媒 介 的 复 制
化 学纤 维 制 造 业
5. 7 6
5. 6 4
5. 3 3
1 0
金属制 品业
2012年中国农业经济形势与2013年展望_蓝海涛
![2012年中国农业经济形势与2013年展望_蓝海涛](https://img.taocdn.com/s3/m/cdbb83d26f1aff00bed51eb6.png)
2012年中国农业发展受宏观经济紧缩影响较小,增长依然平稳。
在国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等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又遇气象条件总体好于往年,中国农业获得丰收。
同时,中国农业发展又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亟需采取新措施应对。
2012年中国农业经济运行特点(一)农业逆势增长较快,与国民经济总体增速差距缩小2012年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但农业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农业增加值为33088.0亿元,同比实际增长4.2%,增幅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同期最高值,仅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低3.5个百分点,出现了2006年以来农业与国民经济增速差距缩小到4个百分点以内的态势,比2006~2011年的平均差距缩小近一半。
(二)粮食实现“九连增”,经济作物产量增减不一1.早稻、夏粮与秋粮全面增产,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纪录。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同比增长3.2%。
其中,早稻、夏粮和秋粮产量分别为3329.0万吨、12995.4万吨和42632.6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6%、2.9%和3.4%。
2.棉花明显减产,油料有望增产、糖料显著增产。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12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的产量调查,2012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减少9.6%,单产同比增长2.5%,总产699.2万吨,较上年下降7.4%。
受油料市场价格上涨和油菜籽临时收储稳定种植收益等因素影响,根据近几年趋势和2012年播种面积增加、气候正常等综合因素,预计2012年油料将小幅增产,增幅2.0%左右,产量估计在3370万吨左右。
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2853.5万亩,2012/13年制糖期预计收购糖料11758万吨,产糖1400万吨,同比分别增加5.0%、17.5%和16.7%。
(三)农产品价格先涨后跌,部分蔬菜和鸡蛋价格波动加大1.农产品价格上半年涨、下半年降,农产品价格变动比工业品滞后半年左右。
二00五年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二00五年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1715d176a20029bd642d9c.png)
2005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条主线和“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三大目标,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为“十一五”规划开了好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2005年全省16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农户家庭经营行为的特点,揭示了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轨迹,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科学决断提供政策依据。
一、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趋优从河南的地理和农业资源来看,粮食生产是优势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快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2005年,在确保粮食生产逐步恢复增长的前提下,认真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积极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与创新,以市场为向导,不断深化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全面协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省16个村、1000个观察户的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从产量上看,总体产量略有下降,特色作物增长迅猛。
2005年,1000个观察户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等园地的总产量户均分别为2105.4公斤、239.2公斤和23.1公斤,分别比2004年减少83.6公斤、99.2公斤和16.5公斤,减少幅度分别为3.9%、29.3%和41.67%。
其中小麦、稻谷、大豆、棉花、油料、蔬菜和水果分别比2004年减少9.3%、16.97%、19.4%、65.96%、41.35%、26.15和56.32%,而玉米、蚕桑、其它经济作物(除棉花等外)和其它园地作物(除水果外)等特色作物产量增加,户均产量分别为906.8公斤、1.5公斤、12.9公斤和6.5公斤,比2004年的增产幅度分别为6.48%、200%、0.78%和306.25%,另外糖类生产较2004年有了零的突破,产量为户均0.3公斤。
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131b0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c.png)
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论文农业是我国最古老的产业,具有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发展趋势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形势与政策有关农业发展趋势的论文篇一《我国农业土地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提要]我国有三大产业,第一大产业就是农业,据统计我国有85%的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基石,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所以对农业土地问题的研究,对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农业;土地;发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业是属于原料产业,它是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早在远古时代农业就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生产的发展始于农业,有了农业的发展才有了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甚至才有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土地,狭义的来讲指的就是地球上的陆地,它是人们生活、发展以及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虽然土地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中所共同需要的条件,但是对于不用的生产部门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比如,在工业和其他的非农业部门中,土地并不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当,但在农业部门中,土地则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因而,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土地,没有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无从谈起。
二、现行农业土地使用现状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而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它包括耕地资源、林地资源、草地资源等等。
(一)我国农业土地使用存在的问题首先,土地开发不合理现象严重。
我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三位的土地资源,但我国土地使用现实则是山区面积大,山高谷深,高坡等地带耕地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则土地使用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因而在这些地方的人们为了生存就采取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开发”方式。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考点剖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f6514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4.png)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考地理考点剖析精创专题卷考点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1-8题,25题)考点2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9-16题,26题)考点25: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17-24题,27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敦煌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往要地,早期为游牧民族所居,西汉时纳入中原版图后,设置郡县,修建城堡,中原农耕文明首次扎根。
图示意汉敦煌郡六个县城旧址,其距冲积扇缘直线距离1.5~15km不等。
完成下面小题.1.由汉敦煌郡县城等构成的河西地区城镇体系,地理空间特征为()A.中心-网状卫星城B.点-轴状C.放射状D.环形状2.汉敦煌郡县城选址的首要条件是周边适宜农耕,主要是为了()A.牧转农耕B.移民戍边C.增加外贸D.拓荒产粮3.汉敦煌各县城距冲积扇的扇缘直线距离较近,主要考虑()A.建筑御外凝内B.地质结构稳定C.规避风沙D.取水方便古代川盐(今四川东部和重庆所产井盐)外运主要有两种方式∶陆路运盐,主要依靠人力背运;水路运盐,通常使用小木船。
川盐的生产和外运造就了一大批盐运古镇,如兴起于唐宋时期的西沱古镇即为水路与陆路运盐的枢纽。
下图中的长江干流和清江是重要的水路运盐通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唐宋时期忠县井盐经西沱运往宜昌,通常选择南侧水陆联运而未选择长江干流水路运输,主要是由于南侧水陆联运()A.距离较短B.成本较低C.安全性较高D.连续性较好5.推测西沱古镇的聚落空间形态为()A.以码头为中心的半圆状B.沿长江干流呈条带状C.沿陆路古盐道呈条带状D.沿古盐道呈"T"字形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如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A.横断山区B.呼伦贝尔草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7.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A.风化作用B.堆积作用C.侵蚀作用D.搬运作用8.我国南方牛轭湖发育较多的地区最易发生()A.旱灾B.洪涝灾害C.寒潮灾害D.台风灾害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存在对全球水热分布及变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教学课件ppt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8bea6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0.png)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1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
3
农业机械化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 应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目的
02
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深度和广度,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 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03
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的提升。
发展对策建议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 水平和作业水平。
完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机械化的社 会认知和重视程度。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具 有重要意义。
02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农业机械化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农业机械化发展应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03
的工作。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范围和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全面涵盖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 个方面。
农业机械化的重点领域包括农田作业、植物保 护、农产品加工、农业运输等。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农 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耕种收综合机 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 逐步提高。
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业生产方式逐 步转变。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b4d0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f.png)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湖北农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湖北农业现状的概况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也探讨了政策保障和发展展望,为湖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总结了湖北农业发展的建议和重要性,为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和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指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湖北农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湖北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政策保障、展望、建议、重要性1. 引言1.1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湖北农业是湖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湖北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种植方式落后、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湖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虽然湖北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对湖北农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
通过综合分析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可以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促进湖北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湖北农业现状概况湖北是中国农业大省,农业总产值一直占据着全省经济的重要地位。
湖北的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其中水稻是湖北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还以畜牧业和渔业为辅,养殖业发展比较良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湖北农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湖北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逐步提高,农民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湖北农业的发展。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a9b4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7.png)
进一步改善南方地区的灌溉条件,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推广农业科技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 平和效益。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 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生物群落结构
南方地区生物群落结构复杂,食物链完整,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利 用导致生物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
05
CHAPTER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04
CHAPTER
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热量条件
南方地区热量充足,作物生长季长,可以种植多季作物,提高复 种指数。
降水条件
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但过多的降水也 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光照条件
南方地区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
探讨农业发展
在了解自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南方地区的农业发 展状况,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为未来的农业发展 提供参考。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研究,提出相应的 政策建议,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南方地区范围界定
1 2 3
地理位置
南方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 地区,与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浙江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
![浙江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d5b05d0c1c708a1284a4441.png)
本科生论文(设计)题目: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年级2008级学号222008326022024姓名谭时锐指导教师吕长文2010-11-22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谭时锐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生物技术班 400715摘要: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太湖之南,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1840公里。
境内有一条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河曲折,故称浙江。
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关键词:浙江省农业现状趋势一、农业资源现状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农业生产门类齐全、作物品种繁多的农业综合高产区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之称。
多样化的国土资源、多宜性的气候环境、多种类的生物资源、秀丽的山川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使得浙江农业具有广泛的发展领域和发展潜力,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业的多种功能的需求,十分适合多种作物的种植,多种畜禽、水产的养殖和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浙江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
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农业主要产业有粮油、畜禽、蔬菜、茶叶、果品、茧丝绸、食用菌、花卉等。
(一)耕地资源从2003年至2008年山西省年末耕地总资源总体维持在3000千公顷左右,但在逐年减少。
常用耕地面积面积也呈减少趋势,而后是2004年至2005年,开始逐渐减少,其次,临时性面积也在不断减少。
其他具体情况由下表可以看出。
1-1 主要年份耕地面积单位:千公顷(1 000 ha)年份Year 耕地总资源有效灌溉面积机耕地面积#常用耕地面积#机电灌溉面积2003 3064.54 3298.10 1422.32 1057.19 980.81 2004 2834.39 3272.24 1431.32 1038.18 980.89 2005 2778.41 3259.61 1435.32 1045.75 990.04 2006 2837.94 1034.12 997.19 2007 2739.56 1042.39 1009.07 2008 2697.88 1047.59 1010.35(二)农机、化肥使用情况浙江省实现了从靠天吃饭、依靠人畜劳动力的传统方式向水利化、机械化、设施化的历史转变。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08c2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a.png)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农业机械化的定义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替代传统的人力、畜力和简单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劳动条件,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化包括耕作、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加工等生产环节,涵盖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劳动力短缺、劳动强度大和劳动效率低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1.2 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作物收获量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还可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而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依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加强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国内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机械化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机械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从耕种、播种、收割到灌溉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械设备应用。
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大型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装备逐渐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机械化已经实现了在部分优势地区的全面覆盖,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https://img.taocdn.com/s3/m/e155866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7.png)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 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南移的过程
北 方 战 乱 展南
方 经 人口南迁 济 发
唐代中后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农业发展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手工业进步
练一练
1.被称为瓷都的北宋城市是:( B )
A.东京 B.景德镇 C.广州 D.泉州
2021/10/10
23
城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产品种类:市场上的产品更加丰富
2021/10/10
24
三、商业的繁荣
城市: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大 贸易:都市东京、临安
货币:
2021/10/10
25
贸易:贸易状况如何?
茶叶: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2021/10/10
9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棉毯
二、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制瓷业:
造船业:
2021/10/10
12
“宋代五大名窑”:汝 窑、官窑、哥窑、钧 窑、定窑。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1、船“南体海大一,号装”载是多目;前 发 长 42强米、现 约;,结的3载0构最米重坚大、近固的宽8,宋0100抗代米吨风船、。力只高据, 推3、断装整有船指文南物针可,能能达准到6 万确至辨8别万航件向。。
二、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第7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7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1737c0c8d376eeaeaa3165.png)
苏
仰给东南。”
湖
粮
——《宋史》
仓
商
朝代 项目 南纺方织诸中路心 北方诸路 南北业比例
北宋 赋税 35制81瓷10中00心 45095000 44:中心56 1045年 (贯造)船中心
南宋
金
南宋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1196年
二、经 济 重 心 南 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农业的发展 南方经济发展的体现 手工业的兴旺
经济重心的南移
城市的繁荣 原因
过程
B 1.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是(
)。
A.汴京
B.临安
C.成都
A 2.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D.中都 )。
A.景德镇
B.扬州
C.定州
D.杭州
3.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B )。 A.会子
1.灌溉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2.耕地面积扩大 3.水稻产量增加
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灌溉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2.耕地面积扩大 3.水稻产量增加 4.经济作物面积扩大
手工业的进步
1、棉纺业的发展
南宋棉毯
纺车
2、制瓷业的发展
官 窑 玄 纹 瓶
哥窑鱼耳炉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定 窑 孩 儿 枕
汝窑三足樽
青如天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磬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
2、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3、南方自然资源得到更多地开发 和利用; 4、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历史时期
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
阶段
移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
经济
![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2443a7106edb6f1aff001f76.png)
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
北 方 新农具 农 新技术 业 恢 复 、 水利兴修 发 展 表 现
①曹魏马钧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 ②水碓、水磨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③西北嘉峪关已用二牛一人或一 牛二人的耕作方式。 ④深耕细作、积粪肥田。
曹魏:兴修了许多渠堰堤塘。
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 要通渠灌溉。
开发边疆:开发了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 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引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 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引自《宋书》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 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2、材料二中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南方相对活跃
特征: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社会生活
特征 胡汉杂陈,民族交融 表现 衣食住行,习俗风尚
社会生活
观察下面两幅图,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1)魏晋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饮食风 俗相近,胡汉差异逐渐消失。
(2)魏晋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特征:各民族社会经济交流加强
总体把握
总体特征以及成因
特 征 形成的原因
江南经济发展迅速,中原经济破坏与 处于分裂割据、战乱 发展交替出现,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频繁时期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 要地位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战乱经济被破坏
士族制度的兴衰阶段、 佛教盛行
民族融合时期
记忆口诀 “南快北慢、商低民强、庄园遍布、僧尼满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河南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章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大国,河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河南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河南农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就河南的农业的现状来看,依然有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关键词:河南农业发展不足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省的农业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年均实际增长3.8%,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了自然灾害较重、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初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认证工作。
农民收入继续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我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前农业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现状一:目前,河南大多数地区仍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这种底效性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价格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如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它的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它更具有价格优势,使得省内的农产品受到外围市场的严重冲击现状二:目前,河南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由于农民种粮成本投入大,而且直接受天气的影响,风险特别高,所以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直不高,虽然政府实施了许多惠农政策,但也阻碍不了人口流动的大潮,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山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有及少部分人在家看守着一亩三分地,就算在家种着几分地,但很多人还是把种粮作为副业,能自给就行了,大量耕地从此荒废。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日益明显,道路水泥化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
同时,我省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
由于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
在这些耕地中污染土壤占了将近20%,近年来高化肥、农药用量的蔬菜、花卉、水果作物播种面积的高速增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在为广大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环境污染,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
现状三:目前,河南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技投入也很有限,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既承担价格风险,同时还承担着自然的风险,也就是说经营者是靠天吃饭的,农产品的产量直接受天气、气候的影响。
在风调雨顺的好年份中,经营者都获丰收,产品价格自然也上不去,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产量上不来,收益与就上不来,甚至会出现倒挂的可能。
现状四: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并且产品单一,也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
因而不能时刻把握市场信息,适当地调整营销策略;特色农产品基地逐渐壮大,但基地效益不明显。
近几年来,我省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尽管基地面积上看数量较大,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板块。
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部分板块基地建设起点低,技术含量不高,重建设,轻管理而造成效益低,导致产业综合效益不高,市场潜力不好;经营者同时也忽略了品牌形象的树立,一份好的品牌形象是一分巨大的无形资产,是销售量一个好的保证。
然而,目前市场上很少有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定分量的产品。
还有在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也只是初级品,没有注重产品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也就是缺乏对农产品的深加工。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更可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利于市场的开拓及竞争力的提升。
很多农业从事者没有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
现状五:政府对农业的的惠农政策还不完善。
虽然今年来粮食的价格不断的上涨,政府的富农政策实施了很多。
农民的收入依旧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于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获得的工资。
农工越来越多的进城现象形成了少见的民工潮。
关于农民的福利政策更是少的可怜,实行的地区普及率也非常低,致使农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就河南农业的现状来看,河南农业发展状况依然落后于其他省市,在农业的监管方面,需要有很大的提高。
河南农业发展的任务与工作措施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必将有更多的高新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
生命科学和其它最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将使世界农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基因库的建成,遗传工程的崛起,克隆技术和生物固氮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的面貌将为之一新。
三、中国农业发展的任务与工作措施中共召开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同时也为我省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全面的指导。
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工作主线,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农产品竞争里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省应将科技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适应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突出重点产业和优势产品,加速农业科技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农业不断吸纳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新机制的特点,使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标准化作业水平为导向,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技水平,使农业科研、培训、推广网络齐全,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网络体系;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进行重点培育,扶优扶强,并使其不断向最适宜的产区集中,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龙头企业布局,促进龙头企业提高科技新能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要措施,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实施从“农业投入品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控制。
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扶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搞活农产品流通。
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完善农业信息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和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同时也要加大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实现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发展农作物秸杆产业,探索农业产业化新路。
利用农作物秸杆汽化发电,制备沼气、生物柴油、燃料乙炔等新生物能源技术,对秸秆进行合理化的运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
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着重抓好重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公益设施项目建设。
把农业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位臵上,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他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只有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育出一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我们才有可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着重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另外,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五、是创建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园区。
加强农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国家和农垦总局项目支持资金,创建我省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农机园区,如水稻高产创建展示区、优质蔬菜生产展示区、高新农机展示区、城镇建设靓化展示区等,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之路,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休闲项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
总体看来,农业生产中的科技、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也日益完善。
农业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带来或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我省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建设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