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民族志

合集下载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摘要: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是最典型的解释性研究方法,得益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推动。

传播的民族志(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是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语言学中演化而来的传播学的一门新分支,在此,阐释者试图理解的是某一文化或群体成员所采用的传播方式。

总体说来,民族志研究方法虽然已经受到包括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民族志研究方法未来有何转变,目前还没有一下定论,不过一部“好”的民族志应该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通过描写田野工作环境,解说日常生活的意义,关注微观过程来暗示人类学者“曾身历其境”;其次,它应该通过对异乡他族的文化和语言进行跨越界限的翻译,显示民族志作者的语言功底,并表现他对土著文化的意义和主体性的掌握;第三,它应该赋予文化以整体观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志文化人类学传播民族志研究方法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1] 大概是最典型的解释性研究方法。

其中ethno意指“一个民族”、“一群人”或“一个文化群体”[2] ;而graphy是绘图、画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类画像”,并且是一种同一族群当中人们“方向或生活”画像。

也就是说,民族志研究是在描述一个种族或一个团体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并解析其与文化中的人、事、时、地、物各因素之交互影响过程。

研究者必须“长时间参与”或以“一对一的访谈”方式搜集数据。

重视他们原本的真面目,叙述他们如何行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建构意义、如何加以诠释等问题。

其目的在发现他们的信念、价值、观点和动机等,而且要从团体中的成员观点,来了解这些信念和价值如何发展和改变。

Wolcott分析民族志而发现民族志中心要素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作者使用描述并具有高层次的细节;2.作者非正式的叙说故事,宛如一个说书者;3.作者探究角色的文化事件及团体中的行为;4.作者描述每一个人日常生活;5.全面的格式是描述的、分析的和解释的;6.文章包含问题。

“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变与不变

“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变与不变

“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变与不变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学术研究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演进。

其中,“民族志”这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时,逐渐衍生出了新的形态——“网络民族志”。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之间的变化与不变,分析两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的异同,以及网络民族志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两者的深入比较,本文旨在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研究需求。

二、民族志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民族志,源于19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它是一种描述和解释特定文化群体的传统、习俗、信仰、社会结构等的系统性研究。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志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从早期的田野调查,到后来的跨文化比较,再到现如今的多媒体与数字化呈现,民族志的研究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和多元。

田野调查:民族志强调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文化解释:民族志不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上,更着重于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文化逻辑和社会意义。

整体性视角:民族志倾向于从整体、系统的角度理解文化,将文化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而非孤立的元素。

跨学科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民族志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如语言学、心理学、地理学等,从而拓宽了研究视野和深度。

民族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为我们理解网络民族志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基础。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民族志作为民族志的一种新形式,正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网络民族志的兴起与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了学术研究,尤其是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民族志”应运而生,它是对传统民族志的一种重要补充和发展。

社会语言学名词

社会语言学名词

社会语言学名词作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2年第03期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有狭义和广义两说。

狭义社会语言学又称“城市方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变异。

广义社会语言学除语言变异研究外,还包含交际民族志学、语言社会学、语言社会心理学、会话分析、互动社会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语言与社会心理。

互动社会语言学 interactional 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中的一门学问。

研究会话参与者通过语境线索和背景知识对发话人的交际意图作出推理、判断和回应的互动过程。

宏观社会语言学 macro sociolinguistics 与“微观社会语言学”相对。

通常指对社会中的全局性语言问题(如语言选择和语文规划等)的研究。

微观社会语言学 micro sociolinguistics 与“宏观社会语言学”相对。

通常指对人际言语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变化及其与社会语境的关系的研究。

城市方言学 urban dialectology 研究都市中方言的变异及其演变机制的学问。

双语学 bilingual studies 研究言语社区内使用的不同语言或方言间关系的学问。

语言社会学 sociology of language 运用社会学的范畴和方法,研究社会中语言问题的学问。

交际民族志学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运用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研究言语交际的模式及其与民族文化关系的学问。

语言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of language研究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使用某些语言的态度及个人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心理机制的学问。

会话分析学 conversation analysis 研究会话中话语序列的组织规则的学问。

变异 variation 语言项目在实际话语中存在的差异。

伯纳德·斯波斯基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伯纳德·斯波斯基的社会语言学思想

伯纳德・斯波斯基的社会语言学思想邓世平上海外国语大学提要:本文探讨伯纳德•斯波斯基社会语言学思想的形成过程,总结他对语言社会学理论及语言政策研究范式发展的主要贡献。

研究发现,斯波斯基主张摆脱“语言中心主义”,倡导重点关注语言背后的社会问题以及语言与社会之间的深层关系,聚焦“社会中的人”的需要和诉求。

其社会语言学思想发展了语言研究的社会转向,具有问题导向、超学科性、以人为中心等特征,这对我国当前的语言研究及语言规划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斯波斯基;社会语言学思想;社会转向;问题导向;超学科性;以人为中心引言社会语言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语言变异、语言社会学、交际民族志、语言社会心理学等不同学术流派和研究范式(赵蓉晖, 2003)。

其中,约书亚•费什曼(Fishman,1972)开创的语言社会学流派主张从社会视角探讨语言和民族主义、语言和认同、语言和种族的关系,关注语言教育、语言规划、双语制和多语制、少数族群语言及语言复兴等一系列涉及语言与社会关系的现实问题(李艳红,2016),形成了一套新的研究范式。

作为语言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伯纳德•斯波斯基(Bernard Spolsky)在语言政策、历史社会语言学、双语教育、语言景观等研究领域多有建树,其研究深化发展了社会语言学理论,拓宽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尤其是他提出的语言政策研究分析模型更是对该领域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伯纳德•斯波斯基,1932年生于新西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获语言学博士,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荣誉博士,曾当过中学教师,此后先后任教于麦吉尔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新墨西哥大学以及以色列巴依兰大学,是教育语言学学科创始人,《语言政策》期刊的创刊主编。

在教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领域有树$其社会语言学代表作品有《耶路撒冷的语言》(1991)、《社会语言学》(1998)、《语言政策》(2004)、《语言管理M2009)、《犹太人的语言》(2014)等。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考研考博人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写文化》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文化文明文本巫术问卷人种人科人格入赘婚姻互惠分类习性涵化濡化怀特佩里利奇泰勒莫斯苗族民族族群符号产翁社区失范米德传统残存变异(进化)BOAS 库拉百越文化区亚文化文化丛民族志民族学从妻居相对论小传统进化论手势语整体观萨满教黑巫术社会化库拉圈习惯法功能论高山族继嗣群林耀华林惠祥施密特萨林斯摩尔根索绪尔博厄斯人类学涂尔干费孝通格尔茨遗留物夸富宴《菊与刀》再分配文化模式文化取代匮乏文化文化变迁口头文学生计方式对偶家庭田野作业复兴运动集体表象园圃农业采集渔猎扩大家庭联合家庭主干家庭恋母情结母系继嗣过渡礼仪通过礼仪田野调查新考古学参与观察交感巫术田野工作主位客位边缘遗存自然宗教表层结构原始社会原始文化祖先崇拜新进化论结构主义社会结构社会时间社会网络社会血亲文化霸权差序格局亲属制度集体记忆传播学派奥马哈制《江村经济》《古代社会》体质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政治人类学生态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应用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结构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比较社会学新石器时代文化相对论马林诺斯基本尼迪克特维克斯计划鲍亚士学派民族志电影后殖民主义家乡民族志年龄组制度局内人观点民族语言学民族志撰写社区研究法地方性知识跨文化比较参与性行动客位研究法内在化控制民族中心主义前万物有灵论个案延伸方法经济文化类型民族自我中心偏见拉的克里夫_布朗历史具体主义跨文化比较研究人类学功能学派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文化相对主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实验民族志表征参与观察多点民族志<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 船货运动" 摩尔根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文化人类学简答题、论述题•经济学与经济人类学的区别?•你如何看待“在家乡”的人类学?•为什么人类学家要学习被研究的对象的语言?•以一个人类学家的经历为例,列举深度访谈的若干前提条件?•试述你对人类学中国研究方法论的看法?•在当代人类学中提倡“合作民族志”的主张,你认为这种方法论主张与参与观察的关系如何?•举例论述怎样认定一个社会事实?•对人类学田野作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步骤予以介绍,并加以方法论的评论?•简述人类学方法论的启示?•简述人类学作为一们学科产生的主要根据?•结构功能主义其基本理论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理论有何利敝得失?•为什么说地理决定论是错误的?•简述文化人类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差异?•简述生命的“通过礼仪”的主要内容以及其象征意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谈谈乡土社会的主要特点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些特点的作用?•论述“传播学派”的基本主张与局限?•请用所学过的人类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简介摘要: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简介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2一、社会语言学的起源和发展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诞生迄今已有四十多年。

一般认为,社会语言学的确立以196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语言学大会为标志。

它的出现是长期学术积累和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们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等关系所进行的长期思考的结晶。

美国语言学家甘柏兹(j.gumperz)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系列社会分层和语言差异的文章,以及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弗格森(c.ferguson)在60年代对亚、非、拉国家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普查工作都对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进一步推动作用(祝畹瑾,1985)。

60年代以后,费什曼(j.fishman)、伯恩斯坦(b.bernstein)、海姆斯(d.hymes)等学者对社会语言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略有不同,英国语言学家克里斯特尔(david crystal 《现代语言学词典》,2000)认为,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布莱特(william bright,1964)则认为,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沃夫森(nessa wolfson,1983)用一句话概括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谁在什么时候或场合对谁说什么(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

(戴庆夏,2004)尽管语言学家对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并不一致,但有一点共识,认为社会语言学是社会和语言结合起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变关系。

SociolinguisticsTheEssentialReadings社会语言学经典选读

SociolinguisticsTheEssentialReadings社会语言学经典选读

.sg/Electronic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T eaching2005, V ol. 2, No. 2, pp. 74-78© Centre for Language Studie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Review of “Sociolinguistics: The Essential Readings”《社会语言学:经典选读》评介Title Sociolinguistics: The Essential Readings 《社会语言学:经典选读》Editors Christina Bratt Paulston & G. Richard TuckerY ear of Publication 2003ISBN 0-631-22717-2No. of Pages xviii+502pPlace of Publication OxfordPublisher BlackwellReviewed by Jingquan Li《社会语言学:经典选读》(Sociolinguistics: The Essential Readings)由美国匹兹堡大学荣誉退休语言学教授Christina Bratt Paulston和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现代语言系主任G. Richard Tucker编写并作序,汇集28位社会语言学家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而成。

对于对社会语言学感兴趣的学生和老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最新入门读本,由11个部分组成,共收录29篇论文,多数是再版,每个部分的首篇论文都是该子域的经典之作,接下来的论文大部分年代较近,是过去近50年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力作,其中一些专门为这个读本而作。

编者认为,每个部分都代表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

每个部分都包括编者的导言,在导言末尾还列出了推荐阅读的文献目录;每个部分由1篇到6篇社会语言学特定领域经典研究论文组成;每个部分完结时还专辟一页空间,列出一些讨论题和活动实例。

应用语言学导论复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导论复习资料

1、应用语言学的定义研究语言应用的种种问题的学问就是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即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

简而言之,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应用语言学是交叉学科,研究的是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应用方面交叉的部分。

2、应用语言学的范围现在通行的是分四大块:一是广义的社会语言学。

二是语言规划。

三是语言教学。

四是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现代科技的关系,如计算语言学。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①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

②实用性特点。

③实验性特点。

④综合性特点。

4、应用语言学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

5、应用语言学中收集材料的三种方法:①访谈法。

②观察法。

③问卷法。

6、社会语言学的定义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它研究人们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用实验和自然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来探讨语言行为的规律。

地理语言学:又称语言地理学和区域语言学,是从地域分布的角度研究语言或方言的学科。

其中专门研究方言差异的叫方言地理学。

神经语言学:是研究大脑内与语言有关的神经机制如何起作用的学科,是神经科学、心理生理学和语言学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语言风格学:又称语言修辞学,是以语言风格为研究目标的学科。

实验语音学:是一门研究语音产生、编码传递、接受的机理和过程的学科。

早期又名仪器语音学。

是用各种实验仪器来研究、分析语音的一门学科。

人名学:顾名思义,人名学是研究人名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名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人名的结构及其与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等的联系。

人名的产生和各民族的社会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名学:综合研究地名的由来、语词构成、含义、语言特征、演变、功能、分布规律以及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交际民族志学

交际民族志学
11
语言交际能力的几种理论
• 索绪尔“语言一言语”二分法。 • 乔姆斯基 “语言能力一语言行为”(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只
注意“语言能力”,即本族语使用者所习得的表层和深层结构的抽象 体系,但并不明显地涉及交际意义。 • 威多逊(Widdowosn,1978) “语言用法一语言使用”(Usage VS. Use)“语 言用法……是语言行为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显示语言使用者运用有 关语言规则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程度”,交际中只知道语 法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运用语言系统的知识来 完成交际任务。
• 海姆斯以现实的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交际能力,认为该项能力应该包括四项参 数:
• (1)懂得什么样的话合乎语法; • (2)懂得什么样的话能被别人接受; • (3)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 • (4)懂得某一种语言形式真正使用的可能性有多大 ——海姆斯的这一理论更加注重社会这个大环境,即人通过语言要和社会里的其他人产生的 联系。
• 作为一名美国“语言人类学家”,戴尔·海姆斯正是在批评与反思民族学与语言学这两门学科的学术史的基础上提出 “讲述的民族志”的。“讲述的民族志”综合了上述两门学科的研究视角,把关注的视点转向“讲述”,即社会生活中语 言应用的问题。具体地说,他是在运用民族志的研究方式拓展语言学的研究思路。然而,“讲述”是美国语言人类学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对象,因此,“讲述的民族志”,与其说是语言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不如说是一种特殊的、 补充性的研究方法。
民族志本土化/应用:口译员
• 在口译活动中,口译员通过其交互角色(其当场角色于跨语言交际的双方而言相对隐蔽)的变化 来完成对交际双方的角色诠释,使交际双方就其在特定语境中的角色和承担的职责进行协商, 就不同文化价值取向导致的言语和思维差异达成谅解,使交际得以进行。

社会语言学演讲稿三分钟(3篇)

社会语言学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社会语言学的一些思考。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变化和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性及其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一、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变异: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中语言使用的差异,如方言、口音等。

2. 语言与社会阶层:探讨语言与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之间的关系。

3. 语言与性别:分析语言在性别差异中的作用,如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等。

4. 语言与权力:研究语言在权力关系中的运用,如语言霸权、政治语言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意义在于:1. 帮助我们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

2. 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社会和谐。

3. 为语言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推动语言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社会语言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语言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如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等政策,旨在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语言交流与统一。

2. 语言教育: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有助于改进语言教育,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例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语言教学。

3. 传播学:社会语言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过程中的语言现象,提高传播效果。

4. 社会语言学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协助司法机关解决案件中的语言问题。

三、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展。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1. 数字语言学:研究网络语言、社交媒体语言等新兴语言现象。

2. 跨文化语言学: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差异,为跨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持。

3. 生态语言学:关注语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讨语言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

我们比较倾向于前者。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diglossia)、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2.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或socialect)、标准语和土语(vernacular)、正式语体(formal style)和非正式语体(informal style)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3.交谈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4.社会以及不同的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5.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是:1.语言的变异(variation),并且联系社会因素来探讨语言变异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概率的模式来描写这些变异现象。

这又被称为"微观社会语言学"(micro-sociolinguistics)或"小社会语言学";2.社会中的语言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双语、语言接触、双方言,语言规范化问题等,这又被称为"宏观社会语言学"(macro-sociolinguistics);3.研究人们怎样在实际环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不同的社会、社团使用语言的差别,如某一社会阶层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不同,这被称为语言的社会变异),又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行业和经济地位等对个人言语的影响(这被称为个人语言变异)。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维吾尔族“恰依”话题——以喀什市为例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维吾尔族“恰依”话题——以喀什市为例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维吾尔族“恰依”话题——以喀什市为例麦合比热提·阿不都热依木【摘要】"恰依"是维吾尔族人的一种定期聚会形式。

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关注"恰依"这一文化现象,从性别、职业、年龄三个层次分析"恰依"话语,阐明不同群体间语言使用的差异和体现出的当代维吾尔族人价值观,并从中透视当代维吾尔族人生活水平以及城市文化活动。

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恰依"活动组织形式、话题内容、价值取向选择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名称】《喀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7页(P40-46)【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维吾尔族恰依【作者】麦合比热提·阿不都热依木【作者单位】喀什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喀什844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3“恰依”(chay)为维吾尔语,从词汇本身字面意义来看,指的是维吾尔族人饮的茶或茶叶。

目前这个词语词义已扩大,不仅指茶,还可以表达维吾尔族不同场合的定期聚会这种民俗文化现象。

维吾尔族“恰依”语言是由与茶有关的“恰依”文化语言、作为礼物的“恰依”文化语言、维吾尔妇女“恰依”文化语言、以“恰依”命名的大小礼俗文化语言等内容组成的。

因此“恰依”这个词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研究将分析维吾尔族人以“恰依”命名的,以定期聚会为形式的一种社会活动,在汉语中这种活动就是茶话会。

[1]语言本身是文化并且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

文化特点会影响语言的使用。

因此研究语言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民族的文化。

本研究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从性别、职业、年龄三个层次分析维吾尔族“恰依”话语。

“恰依”的话题首先可以反映维吾尔族“恰依”这一文化现象,有助于提高文化认识,同时反映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间语言使用的差异。

然后,从所选择的话题的普遍性或特性可以看出当代维吾尔族人的价值观。

最后,通过“恰依”话题及活动的调查,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当代维吾尔族人生活水平以及所反映的城市文化活动。

社会语言学民族志

社会语言学民族志

第三部分:民族方法学
民族方法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最关注的 是以这种方式所观察的交谈。 民族方法学家感兴趣的是人们怎样互动、解决 普通的问题、保持社会联系、进行日常活动并 证明自己了解周围发生的情况并与他人交流自 己所了解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语言例子证明如果没有相同的文 化观,我们就不能期望去理解别人。只有存在共享,才 会有交际。
萨克斯以一个两句话的序列为例证明了这一点:“宝宝 哭了。妈妈把他抱了起来”我们明白第二句中的妈妈指 的是第一句中的宝宝的妈妈。但是结构本身并没有告诉 我们这一点。我们只是通过句子的顺序获得了妈妈和宝 宝之间的联系。 萨克斯认为其中石油一种被他称为身份分类装置的东西 是我们赋予孩子和妈妈这样的意义。 另一种:“宝宝哭了,大人把他抱了起来”解释就不同 了。
第一部分:各种各样的会话
昆族——talktive(健谈)
原因:昆族人是靠打猎和采集生活,为了保障生存就要 保持协作,那么谈话就能帮助他们避免或减少群体内部 之间的摩擦。
方式:昆族人大声谈论各种各样的事,但主要是 食品和礼品赠送。 话题禁忌——避免大声谈论神灵的名字,而且不 会公开谈论性的话题。
会话作用
他们用谈话的方式解决争端; 避免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 用喊叫的方式缓解危急突发事件带来的 紧张; 谈话是为了确保他们的压力不升级的重 要方式。
阿帕奇人——silent(沉默)
原因:阿帕奇人为了避免人际关系的不确 定性,选择沉默 一遇到陌生人他们就会沉默,不管对方是 本族人还是外族人,他们他们不愿意发展 新的关系,认为沉默对于新关系来说是最 合适的。
(?)A:Act sequence, 活动序列 ,是指所以说的话的 具体形式和内容:具体的用词、使用方式以及所说的 话与当前话题有什么关系。 例子:?

社会语言学家整理

社会语言学家整理

社会语言学家整理1、拉波夫(bov,1927-)美国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

早期师从魏茵莱希,重点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曾共同撰写一篇很有影响的论文《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为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拉波夫主张把语言放到社会中去研究,反对索绪尔以语言、言语的区分为基础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理论。

这就使索绪尔以来的语言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语言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系统内部,而是联系不同的社会因素具体考察它们如何影响语言的运转和演变,研究语言的变异,建立起一套富有特点的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大批社会语言学家形成了一个以拉波夫为学派领袖的"变异学派"。

2、特鲁吉尔,英国语言学家,社会方言学 (Social Dialectics) (或称语言学派、变异学派)代表之一。

社会方言学主要考察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因阶级、职业、年龄和性别等社会因素而形成的社会方言是他们研究的中心问题。

特鲁吉尔把这种研究称作“纯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proper),并著有《社会语言学导论》。

英语发音有各种异体,以“公认音”(RP)最受尊重,上层人士发这种音,向上层靠拢的阶层也发这种音。

特鲁吉尔发现,在英国东部诺里奇工人区,人们不是放弃自己的口音去学那文雅的公认音,反而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工人坚持当地工人阶级的口音。

因为只有这样说话,他们才有亲如一家的感觉。

他们的归属感决定了他们对口音的选择。

3、1959年,弗格森所著的《双言》 (Diglossia) 一书成为语言社会学的一个里程碑。

弗格森首先发现了在许多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不同语言变体并存的现象, 并将代表社会权威的语言变体称作高级变体 (简称H) , 将其他变体称作低级变体 (简称L) 。

双言是一种持续稳定的语言状态, 它的存在是由诸多社会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简介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

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并将语言当做社会现象考察。

[1]中文名索绪尔外文名Saussure概况听语音在当前中国,“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有相混的地方,应该把它们区分开来为好,给“社会语言学”一个较为固定的内涵、一个较为稳定的外延,不能作为一个“漫无边际”的“糊里糊涂”的概念。

社会语言学在当前中国,主要是一些研究方言学的学者在做,或者说是一些学者从方言学的领域中转移过来的。

这有一定的原因,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民俗之间,等等,本来就关系较为紧密,这也是促成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的一个原因。

社会语言学将从以下两个领域进行探索:第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在第一个领域中,社会是第一性,社会有了变化,才引起语言的变化。

在第二个领域中社会仍是第一性,但未会有像语言相对论者所认为,有什么模式的语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模式或者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

“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新术语。

该命题说的“共变”似乎指语言是一个变数。

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

[2]代表人物听语音索绪尔索绪尔(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

他认为Language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Langue)即平时人们研究的语言系统或是总结语言的使用,例如语法,句法,词法等;另一个方面便是言语(Parole),即社会语言学,语言的当代的使用偏好,与当代社会相关联的研究方向。

《语料库语言学在封闭社区的民族志中的作用:生存交流》评介

《语料库语言学在封闭社区的民族志中的作用:生存交流》评介

《语料库语言学在封闭社区的民族志中的作用:生存交流》评介《语料库语言学在封闭社区的民族志中的作用:生存交流》评介周俊子陈赢叶春杨语料库语言学发展迅速,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强大的实用性使得文本数据的提取与分析变得简单化、准确化和简洁化。

通过语料库语言学在封闭社区民族志中的话语,来分析爱尔兰接待中心内移民与寻求庇护者之间交际的语言,以突出在没有共同语言或文化的情况下语言交际的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作者Harrington以自身三年的民族志(1)观察为基础,运用丰富而创新的方法论和分析手段:语料库语言学、民族志和会话分析。

此类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并将其应用到民族志的封闭社区中的团体语言中的研究甚少,所以《语料库语言学在封闭社区的民族志中的作用:生存交流》(2)这本书还是值得向读者推荐的,让大家了解其方法论、核心观点等。

以下来对内容进行逐章介绍,并对内容做简要评述。

一、内容概述除引言和后记外,全书正文共分为九章,涵盖了本书所涉及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基本研究框架和次要研究框架;以及这些研究方法的运用和体现。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

首先,简要介绍了本书的关注点、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为描述来自本能的交际语言并检验其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

其次,提出有关人类语言、人类语言的使用以及通过族际通用语进行交际互动的启发性观点。

最后,大致讲述了此爱尔兰庇护所出现的背景,并对庇护所内的成员根据国籍和所讲的主要语言进行了分类。

第二章为研究框架。

第一,作者回顾了社区、语言和交际能力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以及提出对社区定位的新的标准。

第二,简短提到索绪尔符号观和乔姆斯基能力和表现观,以及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Kramsch和Young对于个人知识以及个人与他人交流过程中所选择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指出将这些封闭区内不同的语言建成语料库并作进一步的分析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供了数据支撑。

第三章为研究方法。

包括连贯性、语料库语言学提供语言事实的透视问题和基于会话分析语言的微观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子:
1、人们迎接从寄宿制学校回来的孩子时时沉默的, 而且孩子们也应该沉默;知道每个人再次习惯这 个人的存在,沉默才结束。 2、当一个人被训斥时,沉默被认为是最好的回应。 3、求爱的最初阶段也要求沉默,他们认为这个时候 如果说话太多,特别是女性,是很不谦虚的。 4、在人死亡后,沉默也被用来表示同情,因为他们 认为你不该打扰那些“已被悲伤打扰”的人。 宗旨,阿帕奇人在社会关系中模糊不定的事情时, 就会转向沉默。
他们用谈话的方式解决争端; 避免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 用喊叫的方式缓解危急突发事件带来的 紧张; 谈话是为了确保他们的压力不升级的重 要方式。
阿帕奇人——silent(沉默)
原因:阿帕奇人为了避免人际关系的不确 定性,选择沉默 一遇到陌生人他们就会沉默,不管对方是 本族人还是外族人,他们他们不愿意发展 新的关系,认为沉默对于新关系来说是最 合适的。
P:Participants,参与者 包括说话人——听话人,发话人 ——受话人等。 例如:打电话与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有关,祈祷者明 显也把虚幻的神灵当做参与者。 E:Ends,目的,目的通常指的是人们认为一次交流应 有的结果,以及参与者在特定的场合下所要达到的目 的。 比如说:法庭的审判有明显可见的社会目的,但是不 同的参与者如法官、陪审员、控方、辩方都有各自不 同的目标。
(?)A:Act sequence, 活动序列 ,是指所以说的话 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具体的用词、使用方式以及所说 的话与当前话题有什么关系。 例子:?
K:Key ,基调,指的是特定信息所传递的语气、 风格或者情绪。如:轻松、严肃、精确、嘲弄、 讽刺、夸张等等。 基调也可以是某种行为、手势 甚至是行为等非语言的方式加以标记。(?) 如果一个人平时说话的基调和当前所用的不协调, 听话者就会关注基调而不是具体的内容,例如, 更关注仪式繁复的而不是仪式的本身。
民族志
民族志的定义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 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 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 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 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本章目的
1、在这一章,我们将看看人们相互交流时会用怎样 的方式交谈,这与那些因素有关。 2、看看人们之间相互合作维持现实的方法以及他们 怎样通过语言做到这一点
结论
因此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按照语言所表达的关系分 类方式排序的,为了解释特定句子或句子组合, 我们必须对说话人认为相关的范畴有所认识。
当被调查人参与会话并坚持让其他人澄清随意说的一切 时,其他人的反应通常是怀疑或敌意的: 例子1: 星期五晚上,丈夫和妻子在看电视。丈夫说他很累,妻 子问: e:你指的是肌肉还是骨头疼? s:我随便说的。别那么科学了。 s:那些老电影里面的铁床架都一样 e:什么意思?你说的是所有电影,部分电影还是只是你 看过的一部电影? s:你怎么了,你知道我什么意思。 e:我希望你精确点 s:你知道我什么意思!去死吧!
普里亚尼人——不说话
普里亚尼人既不合作也不相互竞争,他们自 行其是。 他们没有什么可说的,到了40岁之后,他们 就几乎不说话了。他们能够坐在别人面前很 长时间也不觉得有必要说话。
再如北美的土著人,他们认为我社交中得体 的摆放应该是到某人家里,坐一会儿,然后 几乎什么也不说就离开。
洛蒂人——以说话为荣
很显然,对话进行的基础是假定模糊是正常的,普 通的谈话不需要精确,会话中的许多表达方式也 不应该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 民族方法学家发现自然发生的会话为他们提供了很 多有趣的资料,这样的会话表明个人是怎样通过 做某些事说某些话,而达到共同目的。 他们遵守某些合作、信任、转换话轮等方面的规则, 而且通常不会公开与他人冲突,质疑他们,认为 自己总是有逻辑性的,或者拒绝在维持现实方面 尽自己的努力。
第二部分:言语的民族志
海姆斯提出一个民族志框架,用以容纳与谈话有关的一切 因素,具体如下:
S:Setting and Scene,言语的环境与场景。 环境指时间地点,即言语发生的具体自然环境;场景是抽 象的心理环境(?)。
比如美国总统的年度国情报告的环境和场景就不能像英国 女王的圣诞问候场景一样。
I:Instrumentalities,方式指的是渠道的选择,如: 口语、书面语还是电报,以及所使用的具体言语形 式,如选择的语言、方言等。 在较长的言语交流中,你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比 如说:先朗读,再用方言讲笑话,再引用莎士比亚 的话等
(?)N:Norm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互动 和阐释的准则 ,指的是附加于言谈之上的特定行为和特 征,以及其他有不同特征的人怎样看待这些行为和特征, 如:大声说话、沉默、对视等
第三部分:民族方法学
民族方法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最关 注的是以这种方式所观察的交谈。
民族方法学家感兴趣的是人们怎样互动、 解决普通的问题、保持社会联系、进行日 常活动并证明自己了解周围发生的情况并 与他人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语言例子证明如果没有相同的文 化观,我们就不能期望去理解别人。只有存在共享,才 会有交际。
例如:在教堂礼拜和与陌生人交谈方面都有一 定的准则。不同群体的准则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其他机会中传教士对大家说鼓励的话, 这可能在英国国教中就会被认为不正常。 一个阿拉伯人和一个盎格鲁萨克人初次见面也 不可能找到双方对认为舒服的谈话距离
G:Genre,体裁,指的是有清晰界限的话语类型,如: 诗歌、成语、谜语、演说等等。与随便说话相比, 这些体裁是特殊的。
萨克斯以一个两句话的序列为例证明了这一点:“宝宝 哭了。妈妈把他抱了起来”我们明白第二句中的妈妈指 的是第一句中的宝宝的妈妈。但是结构本身并没有告诉 我们这一点。我们只是通过句子的顺序获得了妈妈和宝 宝之间的联系。 萨克斯认为其中石油一种被他称为身份分类装置的东西 是我们赋予孩子和妈妈这样的意义。 另一种:“宝宝哭了,大人把他抱了起来”解释就不同 了。
总结
海姆斯为我们提供的SPEAKING公式是一种必要的提 醒,它告诉我们谈话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谈话中的任 何一部分其实都是一种“有技巧的工作”。 它的技巧在于,如果要成功,说话人就必须表现出对 以上八个因素的敏感和了解。如果说话出现错误,通 常是因为忽视了其中一种或几种因素
个人在控制和利用所有这些因素时有能力差异,因此 有善于言谈的人,也有不善言辞的人。
第一部分:各种各样的会话
昆族——talktive(健谈)
原因:昆族人是靠打猎和采集生活,为了保障生存就要 保持协作,那么谈话就能帮助他们避免或减少群体内部 之间的摩擦。
方式:昆族人大声谈论各种各样的事,但主要是 食品和礼品赠送。 话题禁忌——避免大声谈论神灵的名字,而且不 会公开谈论性的话题。
会话作用
洛蒂人认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便是说话, 他们迷恋言语活动,沉默被认为悲伤、困惑、 沮丧……
哥伦比亚的贝拉库勒人据说是一直不停地说 话 智利的阿劳干人,男性以口才为荣,但是女 性在丈夫面前却要保持沉默
总结
作者举出以上各种各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言语或 会话在很多社会的使用方式与我们熟悉的不同。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需要一种一般的范式 或框架,使我们能够系统地观察和评论人们谈话 的不同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