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太宗教子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太宗论学_文言文翻译

太宗论学_文言文翻译

【原文】太宗皇帝,性聪敏,好学不倦。

幼读经史,博览群书,遂成一代英主。

及即位,务广文治,延揽群贤,设文学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太宗尝曰:“学者,国之大宝也。

若不崇儒术,则无以教化民,无以正风俗,无以安天下。

”【译文】唐太宗皇帝,性格聪慧敏捷,好学而不厌倦。

自幼便阅读经史,广泛涉猎群书,最终成为一代英明的君主。

等到他即位之后,致力于推广文化治理,广泛吸纳贤才,设立了文学馆,聚集天下英才,共同为国家效力。

唐太宗曾经说过:“学者,是国家的大宝。

如果不崇尚儒家学说,就无法教化民众,就无法端正风俗,就无法安定天下。

”太宗皇帝论学,首重儒术。

他认为,儒家学说乃治国之本,是教化民众、端正风俗、安定天下的根本。

因此,他特别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习,亲自参与讲学,提倡儒学,使天下学士皆能研习儒家经典,传承儒家文化。

太宗皇帝论学,次重经世致用。

他深知学问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故而,他不仅要求学士们深入研究经史子集,更强调要关注时事,研究治国之道,以期学以致用,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太宗皇帝论学,还注重选拔人才。

他深知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故而,他广开言路,选拔贤能,使天下英才得以脱颖而出。

他提倡“唯才是举”,不论出身,不论地位,只要有才,便加以重用。

太宗皇帝论学,还注重教育改革。

他深知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故而,他大力改革教育制度,提倡普及教育,使天下学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太宗皇帝论学,其目的在于治国安邦。

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传承。

因此,他努力推行儒学,选拔贤能,改革教育,以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总之,太宗皇帝论学,以儒术为本,注重经世致用,选拔贤能,改革教育,其目的在于治国安邦。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唐朝得以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文化繁荣的时期。

太宗皇帝的治国理念,至今仍为后人所称颂。

唐太宗教子守业

唐太宗教子守业

唐太宗教子守业
作者:暂无
来源:《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4年第6期
陈选
唐太宗李世民坐天下掌乾坤之后,体味到“创业难,守成更难”。

他以为“自古王侯保全
者甚少,皆由生长富贵,好尚骄逸”。

据《贞观政要》记载,一次,太宗与大臣玄龄谈起如何教育后代时,语重心长地说:“我
观察,历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于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者很少败亡。

然而,等到继世守业之君,生长于富贵之中,不知疾苦,哪有不亡的?每当吃饭,便思念百姓种田的艰难;每当穿衣时就
思念纺纱织布的辛苦。

要教育后代知晓创业难,守成更难啊!”并且指示另一大臣魏征编书教子。

魏征按照太宗旨意,把自古以来帝王之成败编成了《自古诸侯善恶录》。

书中列举了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等开国圣君艰苦创业,“在上不骄,夙夜非解”,“礼文求贤”,“怀柔
四方,亲睦九族”,建立了伟业。

“其兴也,必由于善。

”同时也列举了夏桀、殷纣王、陈后主、隋炀帝等诸国之君,由于他们“生长在深宫之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生活,
不知财富得来的艰难,不体察民情,亲近小人,疏远君子,违背道德礼仪,荒淫无度,打击迫
害忠良之臣,宠爱无能之徒,拒谏塞听,刚愎自用,用权无度,坏事天下,身居高位,不思忧惧”……而“其亡也,皆在于积恶”。

为此,太宗十分感激魏征为后代编写了一部好教材,责令诸子把《自古诸侯善恶录》作为
必读之书,“用于立身之本”。

教子文言文全部翻译

教子文言文全部翻译

古之圣贤,教子之道,讲究德行,明理修身。

盖子女者,国家之未来,民族之希望也。

故父母之于子女,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俾其成器,以继祖业。

余今为子辈陈说教子之道,愿共勉之。

【原文】子曰:“教子有方,莫先于德。

”吾辈宜以德为先,崇德尚贤,使子女心有所向,行有所止。

【翻译】孔子说:“教育子女有正确的方法,没有比道德更重要的。

”我们应当把道德放在首位,推崇道德,崇尚贤良,让子女心中有所向往,行为有所节制。

【原文】“养子必以慈,教子必以严。

”慈爱子女,使其成长无忧;严格教育,使其明理知礼。

【翻译】“养育子女必须慈爱,教育子女必须严格。

”对子女要慈爱,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教育子女要严格,让他们明白道理,懂得礼节。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为科第。

”读书之志,在于成为圣贤,而非追求功名利禄。

【翻译】“读书的志向在于成为圣贤,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原文】“养子勿溺爱,教子勿纵容。

”养育子女不可过分溺爱,教育子女不可纵容无度。

【翻译】“养育子女不要过分溺爱,教育子女不要纵容无度。

”“行于正道,勿为邪僻。

”行为要端正,不要走邪僻之路。

【翻译】“行为要遵循正道,不要走邪僻的道路。

”【原文】“谦受益,满招损。

”谦虚使人受益,骄傲招致损失。

【翻译】“谦虚使人受益,骄傲会招致损失。

”【原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恶事小而去做。

【翻译】“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恶事小而去做。

”【原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勤奋学习就像春天发芽的苗子,虽然不见其增长,但每天都在成长。

【翻译】“勤奋学习就像春天发芽的苗子,虽然看不见其增长,但每天都在进步。

”【原文】“教子以孝,教女以贞。

”教育儿子要孝顺,教育女儿要贞洁。

“教育儿子要孝顺父母,教育女儿要坚守贞洁。

”【原文】“为人父母,须正己身,以身作则,子女自然效仿。

”作为父母,必须端正自己的品行,以身作则,子女自然会效仿。

教子有方阅读答案

教子有方阅读答案

教子有方阅读答案【篇一:教子无方阅读答案】/p>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

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他们勉强算是有一间三叠的卧室,还要匀出我放小书桌和缝衣机的地盘来。

还有三个抽屉归他们每人一个,有时三个孩子拉出抽屉来摆弄一阵子,里面也无非是些碎纸烂片破盒子。

他们只有一盒积木算是比较贵重的玩具,它的来历是:儿童节的头一天,大的从高级班那里借来全套童子军武装,我家务忙,没顾得问他,所以,第二天一早儿,他穿上“童子军”就没了影。

到了晌午,,只见他笑嘻嘻满载而归,发了邪财似的,摆了一桌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什么的,还大大方方地赏了妹妹们一盒积木。

问他到哪儿去了,他这才跟踪满志,挺着胸脯说:“今天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到教育厅‘接见’厅长去了。

这些全是他赏的。

”我们一听,非同小可,午饭多给了他一块排骨啃。

整个晚上大家都拿‘接见厅长’当题目谈笑。

就是这样,我们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是一片海滩,岂不很好?而且他们趟着水最快乐,好象我的童年一样——说实话,到今天我都不爱打伞,穿雨衣,让雨淋满身、满头、满脸,冰凉凉最舒服。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

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

我们最喜欢听到爹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五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文《太宗教子》阅读答案附译文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文《太宗教子》阅读答案附译文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文《太宗教子》阅读答案附译文太宗教子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

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

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

”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

”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

”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

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③夺:抢占。

④黎庶:百姓。

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太宗谓侍臣曰(2)见其临食将饭(3)尔方为人主(4)可以自鉴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3分)生活小事情治国大道理吃饭提倡节俭①乘舟②休息③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12.(2分)d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

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

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

休息:善于纳谏。

译文: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

古诗太宗出征翻译赏析

古诗太宗出征翻译赏析

古诗太宗出征翻译赏析
文言文《太宗出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

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

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注释】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h ǐ,猪)三牲全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翻译】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见。

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给他好好治疗。

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

等到大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

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

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太宗亲征辽东,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替他吮血止伤,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深受激励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宋太宗学书翻译赏析

古诗宋太宗学书翻译赏析

古诗宋太宗学书翻译赏析文言文《宋太宗学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原文】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着,对如初。

或询其意,着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益也。

【注释】1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朝,临朝,统治。

2听政:处理政务。

3内侍:此指太监。

4规:告诫。

5益:更加。

6者:……的人。

7法:方法,窍门。

8余:闲暇·多余的时间。

9留心:注意,注重。

10笔札:此处指书法。

11数:数次、许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给…看。

14刻意:专心。

15善:好。

16临:临摹。

17或:有人。

18绝:极。

19遽:马上,立刻20恐:担心。

21规:规劝。

22固:固然。

【翻译】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着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着看,王着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

(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着/b/19571,王着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着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着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太宗简约文言文翻译

太宗简约文言文翻译

太宗,字世民,高祖之子也。

继位之后,勤政爱民,开创贞观之治,为后世所敬仰。

太宗在位期间,首重法制,以法治国。

他亲政以来,法度日严,赏罚分明,天下称颂。

太宗曰:“法者,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人君者,执权衡以平天下,执准绳以正天下。

”太宗深知法制之重要,故常以法治国。

太宗治国有道,宽严相济。

他深知民为邦本,故对百姓施以仁政,减轻赋税,放宽刑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太宗曰:“民者,国之元气也。

元气充实,国家强盛。

”故太宗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太宗用人之道,讲究德才兼备。

他选拔贤能,任人唯贤,使得朝中人才济济。

太宗曰:“国家之兴,在于用人;用人之道,在于德才兼备。

”太宗善于发现人才,提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使得唐朝得以繁荣昌盛。

太宗注重文化教育,提倡儒学。

他设立太学,选拔优秀人才,使得儒家文化得以传承。

太宗曰:“文化者,国之瑰宝也。

瑰宝充实,国家强盛。

”故太宗在位期间,文化教育繁荣,儒学得以发扬光大。

太宗善于纳谏,虚怀若谷。

他广开言路,鼓励臣子直言进谏,使得朝政得以清明。

太宗曰:“人君者,虚怀若谷,纳谏如流,方能成就大业。

”太宗在位期间,朝政清明,国家安定。

太宗在位期间,多次对外用兵,扩张疆土。

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平定了突厥、高丽等边疆民族,使得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太宗曰:“国家之强,在于边疆安宁。

”故太宗在位期间,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民族和睦。

太宗在位期间,注重民生,关心百姓疾苦。

他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太宗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故太宗在位期间,百姓生活幸福,国家繁荣昌盛。

总之,太宗是一位卓越的君主,他简约文言文翻译如下:太宗,字世民,高祖之子也。

继位之后,勤政爱民,开创贞观之治,为后世所敬仰。

其治国有道,用人之道,注重文化教育,善于纳谏,关心民生,使得唐朝得以繁荣昌盛。

太宗的一生,可谓功勋卓著,流芳百世。

教子文言文翻译启示注释

教子文言文翻译启示注释

自古及今,教子之道,重于泰山。

然古文经典,文辞深奥,非吾辈所能尽解。

今欲传道解惑,以启后人,故译古文,注释其意,以启学者之门。

《教子文言文翻译启示注释》者,乃是以古文教子之篇章,加以现代汉语翻译,并附以注释,以助读者理解之文也。

盖古文之妙,在于言简意赅,含蓄深远,故翻译之时,须得揣摩作者之心意,力求还原其本真。

且夫教子之文,虽古虽今,其理一也。

盖父母者,人之楷模,教子者,传道之使也。

故译古文教子篇章,首当明其理,次辨其词,终达其意。

一、明理古文教子篇章,往往以寓言、故事、比喻等手法,寓意深刻,故明理为先。

如《弟子规》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此句明理,在于教导子弟,敬奉父母,遵从教诲。

翻译时,当如此句:“父母呼唤,应立即回答,不可拖延;父母有命令,应立即执行,不可懈怠。

”注释则云:“此句教人尊敬父母,听从教诲,以孝为先。

”二、辨词古文用词,往往有深意,故翻译时,须辨明其词义。

如《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句中,“知”、“好”、“乐”三字,层次分明,意蕴深远。

翻译时,当如此句:“懂得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注释则云:“此句言学问之道,非仅知之即可,更在于喜爱并乐在其中。

”三、达意古文教子篇章,往往以含蓄、隐晦之辞,达其深意。

翻译时,须达其意,使读者得以领会。

如《孝经》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此句言父母对子女之爱,深沉且长远。

翻译时,当如此句:“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他们的长远考虑。

”注释则云:“此句教人,父母之爱,非一时之爱,而是关心子女的终身福祉。

”翻译古文教子篇章,须注意以下几点:1. 忠于原文,力求还原其意。

2. 通俗易懂,使现代读者易于理解。

3. 注释详尽,解释难懂之词句。

4. 举例说明,使读者更容易领会。

总之,《教子文言文翻译启示注释》之作,旨在传承古文教子之道,启迪后人,使古文经典得以发扬光大。

吾辈当以此为鉴,以教子之道,启迪后世,共襄盛举。

教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教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教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教子主要讲述出自颜之推的《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二篇》中的故事,借事育人。

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

《教子》原文及翻译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译文: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湓城时,是三千士卒的统领,年纪也过四十了,(但)稍微不称意,老夫人就棍棒鞭策他,因此,王僧辩成就了一番功业。

梁元帝在位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疏于管教;他若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传,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他若一件事有闪失,他父亲为他百般遮掩,,希望他悄悄改掉。

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一天赛过一天,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掉,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教子的其他故事孟母三迁原文: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宋太宗读书文言文翻译

宋太宗读书文言文翻译

太宗尝曰:“朕每听政之暇,必求古今圣贤之书读之。

所以广见闻,增智识,俾吾民得以安生乐业,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善读之则害心术。

朕常思,人君之德,以明理为本,以养性为要。

明理则政事可理,养性则民心可安。

是以,朕自即位以来,未尝一日废书,虽遇军国大事,亦必先阅书,以究其理。

”太宗曰:“古之圣君,如尧、舜、禹、汤,皆以道德为治,不以权谋为务。

是以,天下归心,四夷宾服。

朕虽德薄,亦欲效法古圣,以道德教化天下。

夫道德之要,莫大于孝悌,其次则忠信、礼义。

是以,朕每读《孝经》、《论语》、《孟子》,皆能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以此为吾民之楷模。

”太宗又曰:“夫读书之道,贵在得法。

法者,所以求其义也。

义者,所以求其理也。

理者,所以求其道也。

道者,所以求其德也。

德者,所以求其用也。

用者,所以求其效也。

是以,朕每读书,必先求其义,次求其理,再求其道,终求其德,然后求其用,最后求其效。

如此,则可以无惑,可以无蔽,可以无乱。

”太宗曰:“朕闻之,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到,则专心致志,不驰于外;眼到,则细读深思,不苟同于俗;口到,则反复咀嚼,不厌其详。

能如此,则读书之效,自可显著。

”太宗又曰:“朕尝观古之人,读书有得,往往能以所学致用于天下。

如诸葛亮居草庐之中,而能以所学佐刘备,成三分天下之业;王安石居陋巷之中,而能以所学变法,致国富民强。

朕虽德薄,亦愿效法古人,以所学辅吾民,使国家昌盛。

”太宗曰:“夫读书之益,莫大于明理。

明理则能辨是非,明理则能知得失,明理则能识时务。

是以,朕每读书,必以明理为先务。

夫理不明,则政事乱,民心不安。

故朕常以读书为急务,以明理为至要。

”译文:宋太宗曾经说过:“我在处理政务之余,必定阅读古今圣贤的书籍。

这样做是为了拓宽见识,增长智慧,从而使我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书籍就像药物一样,善于阅读它能够治愈愚昧,不善于阅读则会损害心术。

我常常思考,人君的德行,以明理为根本,以修养性情为关键。

唐太宗诲子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诲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太宗谓侍臣曰:“朕有此子,欲以示天下,使天下知朕之有子,非私之也。

然此子不肖,朕欲诲之,以示天下,使天下知朕之有子,非私之也。

”侍臣对曰:“陛下之教,天下所瞻仰,臣等愿闻陛下教诲。

”太宗曰:“吾子年幼,未谙世故,不知礼仪,不识君臣。

吾欲教之以孝悌,使之敬长尊贤;教之以礼,使之谦逊有礼;教之以忠,使之忠诚不渝;教之以信,使之言必信,行必果。

如此,则吾子可以为天下之君,不负朕望也。

”侍臣曰:“陛下之志,臣等敢不遵从。

然教子之道,非一日之功,愿陛下持之以恒,勿以小失为怪。

”太宗曰:“朕知教子之道不易,然朕志在天下,岂能因一时之难而放弃?朕当以身作则,为之楷模。

朕之此子,虽幼而不肖,然朕必以严父之严,教之以正道,使之成材,不负朕望。

”侍臣曰:“陛下之德,臣等仰之弥高。

然陛下教子,当以道义为本,不可偏废。

”太宗曰:“道义为本,固也。

然朕之教子,非止于道义,亦须使之知国家之重,民生之艰。

使之明白,为君者当以天下为己任,以民为心,如此方为明君。

”侍臣曰:“陛下之言,臣等感佩。

陛下之教,当以诚信为本,使之知信者,人之所以立也。

”太宗曰:“诚者,天之道也;信者,人之道也。

吾子当以此为立身之本,无信不立,无诚不行。

朕将以诚信之道,诲之终身。

”侍臣曰:“陛下之教,无不详尽。

臣等当谨记陛下之教诲,传之后世,使天下后世之君,皆以诚信为本,以仁爱为心。

”太宗曰:“朕之此子,虽幼而不肖,然朕已尽教诲之道。

若能遵朕教诲,则为天下之贤君;若不能,亦当知朕之苦心。

朕之此子,虽不肖,然朕之爱子之心,天下可知。

”【翻译】唐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有这个儿子,想要让他展示给天下人看,让天下人知道我有儿子,并不是私心私欲。

然而这个儿子不成器,我想教诲他,也让天下人知道我有儿子,并不是私心私欲。

”侍臣回答说:“陛下您的教诲,天下人都仰望,我们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太宗说:“我的儿子年幼,还不懂得世间的规矩,不懂得礼仪,不知道君臣之礼。

进太宗原文、翻译及赏析

进太宗原文、翻译及赏析

进太宗原文、翻译及赏析进太宗原文、翻译及赏析进太宗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翻译译文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注释1、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

2、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3、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

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4、讵:副词。

岂,难道。

赏析徐惠的《进太宗》又名曰《妆殿答太宗》,是在皇帝屡召不赴情况下写就的一首难得表现作者“女儿性”的作品。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前两句虽然不着一墨写作者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颇见功力。

在数以千百计的后宫妃嫔中,得到君王的宣诏,本应喜悦之极应命而至。

就封建文化要求女子“柔顺”、不得违抗君命的“角色规范”而言,更应该立即应诏。

可徐惠却偏要君王等一等,“妆罢”后久久不去应诏,反而要在镜台前徘徊不前,故意要引逗得君王着急。

等到君王真的因急生怒,她似乎又早料到了,慌不忙的借“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古人千金买美人一笑,陛下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前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

“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

”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活泼的女儿性情,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亲昵深厚的情思。

徐惠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她和太宗之间这段富于情趣的小插曲,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样充满灵性的诗句,是徐惠的天性和才华使然。

后人曾作诗赞这首《进太宗》:“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

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进太宗原文、翻译及赏析2进太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翻译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太宗伦学文言文翻译

太宗伦学文言文翻译

太宗伦学,首重仁义。

太宗曰:“仁者,爱人也;义者,正己也。

”此乃仁义之根本,亦为人伦道德之基石。

太宗以仁义为本,推行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

在政治上,太宗尊重儒家思想,选拔贤能,广开言路,使朝政清明,国家昌盛。

太宗伦学,讲究孝道。

太宗曰:“孝者,百行之原也。

”此言孝道之重要。

太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以身作则,教化天下。

在位期间,太宗多次下诏,强调孝道,使百姓以孝为先,家庭和睦,社会风气良好。

太宗伦学,注重礼仪。

太宗曰:“礼者,天地之序也。

”礼仪乃国家之根本,社会之规范。

太宗崇尚礼仪,制定了一系列礼制,如《大唐礼制》,规范了朝廷、官场、民间之礼仪,使国家秩序井然,百姓遵纪守法。

太宗伦学,倡导诚信。

太宗曰:“信者,人之所以立也。

”诚信乃为人之本,治国之基。

太宗注重诚信,选拔官员,赏罚分明,使朝政公正,国家富强。

太宗伦学,强调谦逊。

太宗曰:“谦者,德之基也。

”谦逊使人进步,国家繁荣。

太宗虚怀若谷,谦逊待人,善于纳谏,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太宗伦学,注重教育。

太宗曰:“教者,国家之本也。

”太宗重视教育,提倡儒学,设立学校,选拔人才,使国家人才济济,文化繁荣。

太宗伦学,体现在其政治实践之中。

太宗推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使国家繁荣昌盛。

在军事上,太宗英勇善战,统一天下,开创了唐朝的盛世。

在文化上,太宗推崇儒学,使儒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太宗伦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仁义、孝道、礼仪、诚信、谦逊等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太宗之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人才,使我国文化得以传承。

综上所述,太宗伦学,乃一代英主之伦理思想,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今日之吾国,仍需继承和发扬太宗伦学之精神,以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富强。

太宗伦学文言文原文:太宗曰:“仁者,爱人也;义者,正己也。

孝者,百行之原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信者,人之所以立也;谦者,德之基也。

教者,国家之本也。

”太宗推行仁政,以仁义为本,尊重儒家思想,崇尚礼仪,倡导诚信,强调谦逊,注重教育。

太宗论教子文言文翻译

太宗论教子文言文翻译

太宗曰:“教子之道,非徒养之使成长,亦非徒教之读书识字,要在养其德,成其才,使之成为国家之栋梁,社稷之柱石也。

”夫教子之道,首在立身。

立身之道,莫先于孝悌。

故曰:“百善孝为先。

”父母者,人之根本,孝悌者,仁之本也。

子能孝敬父母,悌于兄弟,则其心必纯,其行必正,此乃立身之本。

次在立德。

立德之道,贵在修身。

修身之道,始于谨言。

孔子曰:“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能谨言慎行,则其德必厚,其行必端。

孔子又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故子之修身,当以孔子之言为矩矱。

再次在立功。

立功之道,贵在实践。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能学以致用,则其功必成,其业必立。

故教子之方,必使之习文练武,以备将来之用。

太宗曰:“吾子年幼,吾欲使之早成器,故教之读书写字,习礼乐,习射御,习书史,习天文地理,习兵法战策,皆所以养其德,成其才也。

”夫读书写字,所以启其智,使之明理也。

习礼乐,所以正其行,使之有礼也。

习射御,所以练其体,使之强健也。

习书史,所以增其识,使之博学也。

习天文地理,所以广其识,使之知天地之大,万物之变也。

习兵法战策,所以练其谋,使之能应变也。

太宗又曰:“教子之道,不可拘泥于形式,而贵在因材施教。

吾子天性聪颖,宜多读书,以广其识;若吾子天性愚钝,宜多习武,以练其体。

教子之方,因材施教,方为上策。

”太宗又曰:“教子之道,贵在以身作则。

吾身为天子,应以身作则,教子以正道。

子见吾正,则效之;子见吾不正,则疑之。

故吾当严于律己,以正其身,而后教子。

”太宗教子之道,可谓深矣。

夫教子,非一日之功,非一年之劳,而需积年累月,持之以恒。

太宗之教子,可谓用心良苦,其子必成大器,为后世子孙之楷模。

今译:太宗说:“教育子女的方法,不仅仅是让他们成长,也不是仅仅教他们读书识字,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品德,成就他们的才能,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国家的基石。

”教育子女的方法,首先在于立身。

立身的方法,没有比孝悌更重要的。

子女教育文言文翻译

子女教育文言文翻译

子曰:“教子,先教其德,次教其才,终教其艺。

”盖子女之教育,关乎家国兴衰,民族未来。

是以父母之责,莫大焉。

吾欲论子女教育之要,以期为后世之父母,提供一些建议。

夫教子之道,首在养德。

德者,立身之本,为人之基。

父母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使子女从小耳濡目染,习得仁义礼智信之五常。

教子养德,必先教之孝悌。

孝悌者,百行之原也。

父母应教子女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使之家国情怀深厚,社会和谐。

其次,教子之才。

才者,人之所以自立于世也。

父母宜培养子女之才学,使之博览群书,明理识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子之才,必先教之读书。

读书者,学之基也。

父母当鼓励子女勤奋好学,不骄不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再者,教子之艺。

艺者,人之所以乐在其中也。

父母宜引导子女培养兴趣,发挥特长,使之技艺精湛,技艺传世。

教子之艺,必先教之技艺。

技艺者,艺之根本也。

父母当支持子女学习技艺,使之精益求精,技艺超群。

然子女教育,非一日之功,父母宜耐心指导,悉心呵护。

以下为子女教育之几则建议:一、严慈并济。

父母对子女,既要严格管教,又要慈爱关怀。

严以立威,慈以感人,使子女既敬畏父母,又亲近父母。

二、因材施教。

子女各有天赋,父母当根据子女之特点,因材施教,使之各展所长。

三、以身作则。

父母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行。

四、注重实践。

教子之艺,需注重实践。

父母宜引导子女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使之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五、培养兴趣。

子女兴趣广泛,父母宜鼓励子女培养兴趣,使之在兴趣中找到快乐,激发潜能。

六、关爱成长。

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关注其身心健康,关心其生活琐事,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总之,子女教育,乃父母之重任。

父母宜遵循教子之道,以德为先,以才为基,以艺为辅,悉心呵护,使子女茁壮成长,为国家、民族、家庭作出贡献。

如此,子女教育之重任,方可得以圆满完成。

唐太宗教子

唐太宗教子

作者: 苏在卿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页码: 46-46页
主题词: 李唐王朝 李治 教育方法 李世民 不知道 现实生活 艰苦劳动 教育效果 八年 饭来张口
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李唐王朝的帝业千秋万代不败,十分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

特别是当太子承乾由于深居宫中,腐化堕落,被废为庶人,更引起了太宗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并且注意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

据《贞观政要》,唐太宗经常用现实生活的感受,以事喻理,进行诱导,促使皇子联想思索,将来做人君时,如何治理天下。

贞观十八年,有一次太宗和太子李治一起吃饭,太宗指着饭菜问李治,“你知道这饭是怎么来的吗?”李治回答:“不知道。

”太宗说:“这饭是通过农民艰苦劳动得来的。

要不误农时,按时耕耘播种,才能打下粮食,有饭吃。

”有一次。

古诗太宗纳谏翻译赏析

古诗太宗纳谏翻译赏析

古诗太宗纳谏翻译赏析
文言文《太宗纳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注释】1:平常2:从前,以前3:列举(罪状或过失)4:轻视;看不起。

5:取消;解除。

6:曾经7: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翻译】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

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

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

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

陛下您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很有益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太宗诫皇属文言文翻译

太宗诫皇属文言文翻译

太宗诫皇属文言文翻译1. 诫皇属(唐太宗李世明)翻译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自己的亲属说:“我在位十三年了,出外时从未享受过游览观赏风光名胜的乐趣,在宫中也不敢沉溺于歌*** 色。

你们这些人生于富贵之家,长在深宫大院之内,作为皇亲贵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则想到养蚕妇人的辛苦;每吃一顿饭则要想到种田农夫的艰难。

至于在听取别人的言语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凭着自己的喜怒感情用事。

我经常亲自处理各种烦杂的政务,怎么敢因过于辛劳而推辞呢!你们不要讥笑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强就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永久享有富贵,确保一生吉祥顺利。

先贤曾说过,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仇敌。

这句话不可不仔细体会啊?”。

2. 帮忙翻译下诫皇属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自己的亲属说:“我在位十三年了,出外时从未享受过游览观赏风光名胜的乐趣,在宫中也不敢沉溺于歌*** 色。

你们这些人生于富贵之家,长在深宫大院之内,作为皇亲贵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则想到养蚕妇人的辛苦;每吃一顿饭则要想到种田农夫的艰难。

至于在听取别人的言语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凭着自己的喜怒感情用事。

我经常亲自处理各种烦杂的政务,怎么敢因过于辛劳而推辞呢!你们不要讥笑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强就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永久享有富贵,确保一生吉祥顺利。

先贤曾说过,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仇敌。

这句话不可不仔细体会啊?”。

3. 文言文翻译急谢谢大家啦太宗朝,天下新承隋氏丧乱之后,人尚俭素唐太宗年间,天下刚刚承受隋朝灭亡的战乱之苦,人们大都崇尚俭朴的生活。

太子太师(官名)魏征,是当时朝廷的重要臣子,(他)所居住的房屋矮小简陋。

太宗想要为(他)营造(一座)府第,魏征总是谦让推辞不接受。

不久魏征得了病不能起床,(正赶上)太宗打算建造一所规模小的宫殿,于是停止使用这些材料而(用它们)为(魏征)造了一间正厅,五天就完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太宗教子翻译赏析
文言文《太宗教子》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

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

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

”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

”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

”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

”【注释】①世子:即太子。

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③夺:抢占。

④黎庶:百姓。

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翻译】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

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谕。

见他对着饭菜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回答说:‘不知道。

’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努力务农,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饭吃。

’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怎样来的吗?’回答说:‘不知道。

’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他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气力,这
样就可以常有马骑。

’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回答说:‘不知道。

’我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
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惧!’看到他
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回
答说:不知道。

’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

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作为鉴戒。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