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

近些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1999-2003年,教育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截止2003年底,全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一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大部分教师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育部还相继与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合作,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培训,取得积极成效。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自2000年实施以来,累计培训教师50多万人,对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产生了广泛而重要影响。

2003年11月启动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信息技术师资培训项目,计划在今后五年内计划为中西部地区每所中学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普遍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工作还仅仅是开始,成效是初步的。

从总体看,我国绝大多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不能适应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效益的发挥,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之一。

因此,《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贯彻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创设一种新型教学环境。

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落实。

这样一种努力和方向,正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和要求的,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紧迫要求。

第二,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推进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也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导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是造就高质量国民教育的根本保证和必由之路。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今天的教师,仅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活动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日趋明显,掌握和有效运用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掌握的重要专业素质和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规范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市场,提高信息技术培训质量。

目前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一些地区培训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重复培训,乱办班、乱收费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权威、统一、符合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内容,一些培训班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教师教学实际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无法通过培训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建立一套规范性、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将有效地规范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切实维护教师的权益,提高教育技术培训质量,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定与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推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健康发展。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已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在去年9月教师节前夕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正式启动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明确要求: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考试和认证体系。

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使全国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首先要研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依据和引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2003年4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开始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研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部分。

每部分内容都涉及意识与态度(主要包括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等内容),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内容),应用与创新(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等内容),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等四个能力维度。

《标准》把引导中小学教师具备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探索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途径及方法,并使中小学教师明确在应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这是我国颁发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颁发,对于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考试认证体系。

为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教育部于今年4月6日正式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这项计划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2005年首先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试点工作。

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其主要目标:一是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在2005—2007年间,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

三要逐步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教师聘任、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动力机制。

实施这项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制定培训大纲,开发培训资源。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术培训理念、内容和方法,注意与相关培训的衔接和整合,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和培训方案,组织力量研究开发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的高水准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源;二是加强基地建设,实施资格准入。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市、区)四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组织各级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

三是组织开展培训。

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级教育技术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同时,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联计划,通过“人网、天网、地网”的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

加强与其他相关培训的衔接与整合,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相关培训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符合实际的有效办法,减少重复培训,提高培训效益;四是组织统一水平考试。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为依据,在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和考核办法。

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通过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的能力水平等级证书。

五是制定配套政策。

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研究制定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相关的配套政策,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证书与教师资格认证和再认证制度,教师考核以及老师职务晋升条件挂钩,形成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认证,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有效机制。

实施这项计划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自始至终体现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第一,加强领导,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教育部成立了由主管部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对计划实施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在中央电教馆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具体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实施本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实施机构。

根据本计划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研究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本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计划实施工作的开展。

第二,整合力量,分工合作。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本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进教师网联计划,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整体规划。

充分调动和发挥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的积极性和优势,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计划的实施。

根据本计划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的具体实施办法,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建立开放、高效的培训体系,切实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将实施工作与加快推进区域性教师网联计划相结合,积极推进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整合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和实施工作。

对各级培训基地严格按照培训基地标准进行评估认定,明确各级培训基地的职责和分工,其中,国家级基地主要负责骨干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省级基地主要负责培训者的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地)级基地负责对本地骨干教师和县培训辅导员的培训;县教师培训机构主要配合上一级培训基地,组织和管理本地教师培训、考试以及提供学习辅导、资源支持与技术服务。

第四,加强培训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明确教师培训主管部门的责任,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坚决制止多头管理、重复培训和乱办班的现象。

以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严把质量关,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将各地已有培训与本计划衔接的具体办法。

积极探索实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电大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网络学历教育中教育技术课程学分沟通互认的办法。

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本计划实施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加强政策研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各地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本计划实施的相关政策,从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与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资格认定等挂钩的具体办法,形成促进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六,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希望各地切实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

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设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项经费。

积极整合和利用正在实施的国内外有关项目的经费。

充分发挥国家第二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教师培训经费的作用。

积极争取和拓展其他经费来源渠道,切实保障本计划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当前教师教育改
革与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要取得突出成效,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还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级专业机构、专家队伍的积极性,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同时还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全社会的支持。

我相信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在全社会的支持下,这项计划必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