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合集下载

浅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自我心理调适

浅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自我心理调适

个 教 师 接 手 了一 个 差 乱 班 后 ,经 过 一 年 的 努 力 ,
该 班 转 变 甚微 ,成 绩 不 见 提 高 。 他 对 自 己努 力 的 结 果 不 能 形 成 积 极 的 感 受 ,长 期 看 不 到 自 己 的成 绩 ,就 认 为 自
己健康 状况如何 ,不仅要 明 白自己的身体健康 状况 ,对 心理健康 状况更要 有点 “ 自我感 觉”。而 自我 感知 ,自 我认知 ,只 有在 自身健康 的前提 条件 下才会正常认识 。 人 在健康状 况下 ,言行合 符常规 ,是原 本的 自我表 现。 保 持 真正 健康 就 是保 持 常态 。认 识 自 己,就 要正 视 自 己 ,要求 自己不断调 适达到 身体 健康 、心理健 康、道德
素 。教师的职业是 一种特殊 的职业 ,教师不仅 要教书 , 还 要育人 ,也就 是帮助学生学会做 人。教育工 作是塑造 完 美个性的工作 ,教 师育人是 比教 书更重要 的任务 。教
师是 人 类 文 化 的 传 播 者 ,是 学 生 心 灵 的 塑 造 者 ,是 班 级 活 动 的领 导 者 ,是 学 生 家 长 的 代 理 人 ,是 学 生 的知 心 朋
断 学习新知 ,树 立终生学 习的理念。读经典 、读理 论书
籍 、看 报 刊 、 听 新 闻 、 上 网络 … …应 是 教 师 生 活 不 可缺
少的环节 ,教师只有 自身不断注入 新鲜血液 ,才能保持 对世界 的新 鲜感 ,教育观 点才不至于 落后于学生 ,也 能 找到和学生 交流的话题 。教师还应 有广泛的社会交往 、
质 、塑造完美个性 的工作 ,教 育工作 的这一 特殊性决定 了教师心理素质 的重要性。教 师心理健康 的状况不仅 事 关 自身所 扮演 的角 色行为效率 ,而 且直接影 响着 学生 的 心理健康 。一个教 师对 自己的职业若是 长时 间产 生倦 怠 情绪 ,将 会导致教 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问题 ,势必 影响到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1.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加之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工作任务日益增加,导致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在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当代社会中,中小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包括旷课、逃学、违规、欺凌等,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容易导致教师疲惫和倦怠。

4.待遇低下:相对于其他职业,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收入不高,福利待遇不完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5.与家长冲突: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值等方面的差异,常常引发与家长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使教师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1.加强工作支持机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工作支持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工作支持和帮助,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

2.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底线和纪律要求,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4.提升教师待遇和福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力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优化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5.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避免因家长意见不合而引发冲突。

6.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养成教师自我学习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浅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认识职业倦怠就是指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

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工作。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在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中,教师远离了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单一而重复,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教室与办公室这两点一线间穿梭,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这些相同的工作内容。

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工作只是一种“惯性”来进行,忽视了教育工作的创新性。

2、过重的工作下,教师丧失了激情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教师工作负荷的强度是其它职业所无法比比拟的,在这种超强度的工作中,教师被拖得身心疲惫。

当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过去,教师则更多地将“平平淡淡才是真”作为人生的信条。

没有了激情,工作上便逐渐没有了追求,倦怠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3、不断出现的精神压力,让教师身心疲惫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虽已全面展开,可在本地区用分数给学生排队,用成绩给教师排队的现象依然存在,成绩不好就无法聘上相应的工作岗位是压在教师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再加上职称评定相对较困难,为了相应的职称和岗位,教师就要不断的给学生增加课业,而学生产生的厌学的情绪又让教师觉得向身心疲惫。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说起。

1、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产生的职业倦怠。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教学工作本身即是一种压力情境,教师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难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以及家长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望,上级部门的各种督导检查评估等,这些都会损耗教师的工作土气与热情,导致教师身心的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一、引言近年来,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

教师们职业倦怠对教育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对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就。

因此,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并提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1.工作压力。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

他们需要应对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心理问题等各种因素,同时承担着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校事务等繁重任务,导致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职业冲突。

教师的角色冲突是引发职业倦怠的另一个主要成因。

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学生们的辅导员,这两个角色之间难免存在冲突。

教师在平衡这些冲突时,可能会感到疲惫和困惑,由此导致职业倦怠。

3.缺乏职业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当他们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时,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会受到严重打击。

职业成就感的缺乏容易引发职业倦怠的心态。

4.教育资源不平等。

现实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加重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以及其不满和不平等心理,从而增加了职业倦怠的发生概率。

三、管理策略1.支持性领导。

学校领导的角色对缓解教师职业倦怠至关重要。

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关注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激励教师的创新热情,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

2.创造积极学习氛围。

教师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积极性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之一。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如参加培训、研讨会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分享教学心得,从而增加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和激情。

3.倡导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重要的自我管理策略。

学校可以制定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假期安排,帮助教师更好地调节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一些娱乐活动和健身设施,使教师能够放松身心,减轻职业压力。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迅猛的科技进步和信息的膨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繁琐复杂的事务,中小学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危害严重的问题,它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成长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的角度出发,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中小学教师面临许多职业压力,包括社会对教育的不断批评、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等。

这些压力导致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

具体表现如下:1. 情感疲惫:教师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的问题、抱怨、不满等会给教师带来情感负担。

长期以往,教师会感到疲惫和心力憔悴。

2. 职业压力: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挑战性。

对于教学方面的挑战,如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当前逐渐增长的课业量等方面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

3. 工作过载: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需要完成很多学校分配的任务,比如处理纪律问题、准备课件、批改作业、参加会议等。

工作任务之间的重叠,会造成教师自身时间的压力及感受。

4. 人际压力: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上级领导等多方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但这些人员间的需要和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会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人际压力。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显著的,它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正常运作。

具体影响如下:1. 影响工作效率: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会对学校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以往,影响会越来越大。

2. 影响学生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引言:中小学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神圣使命的职业,然而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成因分析1. 课程负担过重:中小学教师需要备课、上课、改作业、出卷等一系列工作,加之学生数量庞大,导致教师课程负担过重,无法充分休息,产生倦怠感。

2. 管理压力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各方面的管理压力,包括学校管理、家长管理、学生纪律管理等,这些压力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3. 缺乏专业发展机会:教师职业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4. 薪酬不公:教师职业普遍薪酬低,而且薪酬待遇不公平,这使得教师缺乏动力和满足感。

5. 教师职业尊严感缺失:一些学生和家长的不尊重或误解,加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重视,使教师缺乏职业尊严感。

二、管理策略探讨1. 加强课程减负: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课程负担,减少课程数量和课时,提供更多的备课时间,促进教师充足休息。

2. 管理压力的减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支持,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心理辅导,以减轻教师管理压力。

3.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参加研讨会、培训课程等专业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进步动力。

4. 改善薪酬待遇: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教师薪酬的投入,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同时建立公平的薪酬制度,以增加教师的满足感和动力。

5. 增强职业尊严感: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的宣传和推广,提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鼓励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结语: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其工作的荣誉感和职业满足感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引言教师是社会的守望者,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然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普遍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这给教师的工作效果和教育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1 工作量过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巨大,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参加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工作。

这些工作任务的繁重和压力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长期承受工作量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1.2 教学环境问题教学环境对教师的工作效果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缺乏教学资源、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干涉等问题都会给教师带来不适感和压力,进而助长职业倦怠。

1.3 职业认同感不足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认同感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在社会地位、收入待遇以及社会尊重方面存在认同感不足的问题,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意义缺失,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管理策略2.1 改善工作环境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者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师生关系建设,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2 建立支持体系中小学教师需要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反馈,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工作。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2.3 增加教师参与感教师参与感的增强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管理者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过程,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和价值。

2.4 提升职业发展机会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与其职业满意度密切相关。

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进修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等方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激励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引言: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承担着教育主力军的重任。

然而,由于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巨大,包括教学任务繁重、面临的学生成绩压力、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压力,还有各种行政工作、评教和会议的压力等。

这些压力常常使得教师感到无法承受,从而加剧了职业倦怠感。

2. 事业发展困境中小学教师的晋升空间有限,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升迁和晋级非常受限制。

教师往往感觉自己的事业发展受阻,缺乏进一步的激励和动力。

这使得他们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3. 教学资源匮乏当前,一些中小学乃至农村地区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教师需要面对缺乏教材、教辅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的问题,这使得他们感到压力倍增,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4. 家庭与工作的平衡中小学教师需要兼顾家庭与工作,这种平衡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工作上,疏忽了和家人的互动,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进而影响教师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策略1.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例如开展定期的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此外,对于教师的升迁和晋级,也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 优化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建立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可以增加教师的课余活动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交流和发展。

3. 增强教师团队合作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师资研讨会、教研活动等方式,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满意度。

4. 增加对教师的关怀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怀,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工作支持。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引言: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以较低的薪资、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尽心尽力培养学生的学业和思想。

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给教师自身及教育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本文将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提出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 高压工作环境:中小学教师每天承受大量的备课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加之学校行政任务的增加,工作压力巨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工作。

2. 薪资待遇低:中小学教师的薪资相对较低,很难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

与此同时,部分学校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缺乏晋升激励,导致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

3. 缺乏社会尊重:一些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只需每天在教室讲课即可,没有意识到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责任和压力。

社会尊重度的低下使得教师们感到内心空虚。

4.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中小学教师教学资源紧缺,缺乏优秀的教材、教辅资料,导致他们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展开创新教学。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1. 教师离职率增加:受到职业倦怠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选择离职,这不仅影响教育发展,也导致学校经常需要招聘新教师,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2. 教育质量下降:职业倦怠的教师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思想成长。

3. 教师身心健康受损:职业倦怠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发生,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

三、对策研究1. 提高待遇和福利:政府应加大教师薪酬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

同时,建立健全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个人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评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学校应提供多种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他们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

3. 提供心理支持: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职业压力和心理困扰。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教育管理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教育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备受关注。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职业倦怠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个教育管理体系的运行。

本文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调查情况分析一项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调查显示,超过60%的教师认为自己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疲劳、情绪低落、缺乏职业动力等。

而对于职业倦怠的原因,大部分教师指出了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和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等。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已形成普遍现象,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原因分析及教育管理措施1. 工作压力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难度大以及教育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等方面。

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应建立和谐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和家校关系,搭建相互支持的教师合作平台,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减少不必要的繁琐文件和会议。

2. 工作内容单调乏味教师的工作内容往往是重复性且单调的,这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产生倦怠感。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培训与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由此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视野,使教师的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化和有挑战性。

3.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晋升和职称评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因此,建立健全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供更多的进修与培训机会,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是重要的教育管理措施之一。

4. 加强心理辅导中小学教师常常面临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5. 加强教师交流与合作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缓解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学交流、研讨和教案评课等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凝聚力。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然而,多年以来,我们见证了许多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职业倦怠发生的成因,并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是关键的。

一、成因分析1.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通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他们需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特殊需求的关注和教育变革带来的挑战。

这些压力会导致教师忧虑、焦虑和疲劳,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2.缺乏职业认同感中小学教师通常经历长期的学习和培训,但经常面临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批评,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怀疑。

缺乏职业认同感会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3.工作环境不满意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例如,教学设施和资源的贫乏、班级规模过大、学生纪律问题等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于长期处于不满意的工作环境中的教师而言,职业倦怠成为他们的常态。

二、管理策略1.提供支持和辅导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

例如,定期组织职业发展培训和心理健康咨询,提供教学资源和指导,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支持和重视。

2.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学校管理者应建立良好的教师管理机制,以激励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这包括建立公平的评估体系、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等。

只有在公正和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加强团队合作和交流学校应鼓励和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相互支持和帮助,缓解工作压力并增加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

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活动和座谈会,以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4.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这可以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加大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投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方式实现。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的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教育事业的重任。

然而,由于职业特点和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1.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压力、学生管理压力、家长压力和教育改革的压力。

教师需要应对这些压力并保证工作质量,导致不少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2.工作内容单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课堂上的重复性工作和缺乏挑战性的任务会让教师感到乏味和缺乏成就感。

3.管理和评价机制欠缺当前的教育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偏重绩效导向,过多注重考核成绩和教育质量等最终结果,过度依赖标准化考试。

这样会导致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创新受到限制,剥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1.提供支持和资源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支持。

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供教学资源和辅导材料,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2.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师办公室和教学设备,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

通过改善工作场所,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

3.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空间去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进的项目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

4.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评价,鼓励教师创新,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励机制。

评价过程应更加公正和全面,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

5.优化教师待遇和福利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

完善保险和退休制度,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途径,增加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总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策略中小学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等问题,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帮助教师有效缓解和预防职业倦怠。

一、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

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重、备课压力大、教学反馈压力等问题,工作压力成为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差异和不确定性也会导致教师的不安和疲惫。

例如,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家庭教育背景和学习动力差异大,学校资源不足等。

3. 教师角色冲突。

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多重角色期望和角色冲突。

要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家长的咨询对象,要管理好教学同时还要承担行政工作,这使得教师们很难处理好各种关系。

4. 个人成长需求。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人员,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也需要关注自身个人成长。

然而,由于教师职业特殊性,他们的个人成长需求可能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职业倦怠。

二、管理策略1. 职业定位。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找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职业规划。

只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 培养自我情感管理能力。

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和教学环境变化时,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感。

可以通过情绪释放、寻求支持、调整心理预期等方式,有效缓解情绪压力。

3.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和教师共同创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包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等。

4. 加强自我提升和学习。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等方式,改善自身教学效果,增强工作的满足感。

5. 建立良好的团队和同伴关系。

教师之间可以建立学习共同体和教研团队,互相支持和帮助。

同时,与同行进行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共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尊师重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以及高考升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上的改革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办法。

本文侧重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

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

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2007年教师节重庆市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

而在尖子班、重点班和升学年级任教的教师压力更大。

很多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

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始于工作应激。

应激是我们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大努力的情形时产生的紧张状态。

工作应激是一种精神压力,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适度的工作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动作用。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一。

什么是“职业倦怠”《辞海》“倦”含义有二:一是疲乏;二是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

“怠”意思也有二:一是懒惰,忪懈;二是轻慢,不尊敬。

我想此处“教师职业倦怠”含义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失去了兴趣,在工作上表现出来的懒惰松懈以及教师身心疲劳而产生的对教育事业的轻慢。

典型状态是工作满足度低、工作热情和爱好的丧失和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教师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一)教师职业理想不够纯洁教师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样,为教育不顾一切无私奉献。

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和无限的热爱,他就会把心思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埋头工作,刻苦钻研,孜孜以求。

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不少教师只把教师职业当成赚钱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热衷于与有钱行业攀比,认为钱少,福利差,教学工作只是走进教室呆完45分钟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备课、改作业等环节基本不做,更不用说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和教学科研。

(二)学生思想与行为趋向复杂由于留守儿童问题以及读书无用论等因素影响,学生价值取向在走向极端,不少学生在公与私发生矛盾时,认为“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不少青少年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立足自我,行为方式更多受到现实利益的驱使,崇尚金钱与物质;道德判断也有偏颇,不少学生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状况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他们认为讲道德反而容易被欺负。

于是不少学生不喜欢学校、不愿意学习、不尊敬教师。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连家长都不管“问题学生”,而这样的“问题学生”不是少数。

(三)家长、政府、社会尊师重教风气不浓《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

”然而,当前尊师重教的风气还剩多少?你不见生活中有些人是看不起教师,鄙视教师?甚至时有家长到学校来为孩子无理取闹吗?政府时常敬告:“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然而,教师光荣起来了吗?面对日益疯长的物价,中小学教师们不得不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一不小心还被人们戏谑:“老师最精、最小气!”(四)校园文化与学校管理缺乏朝气由于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学校设施一直简陋,尤其是边远的乡村中小学校,教师上课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科技的进步在教学设施上没有任何痕迹,有的学校教室、寝室等一切设施陈旧不堪,操场上除了草木不见任何文化,本应是人类文明的殿堂却一片荒凉。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篇一:浅谈我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看法浅谈我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看法从事教师十三年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

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厌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一、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爱,所以执着”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

二、调整目标。

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

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

三、调整心态。

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

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四、寄情教学工作。

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一、表现形式及危害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度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随后马斯洛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其研究表明, 职业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

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1)态度方面。

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

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兼职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在行为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在教师岗位几十载,听得最多的就是四个字:倦怠和待遇。

走在工作的前列,完美人生价值,在物质不能保障的前提下,倦怠了?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师体会更深!尽管平时也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理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总是有如此多的抱怨呢?回答更多的是:上级领导富了,老师累了、穷了,所以倦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态度方面。

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

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兼任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在行为方面。

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

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社会要进步,关键在教育;教育要提高,关键在教师。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近几年,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有的优秀教师选调进城,有的千方百计跳槽当公务员;有的教师的责任心没有以前强了;有的教师出现急噪、焦虑等状况;有的教师缺乏自信等。

这些现象背后也反应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显突出。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一)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

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们的身心备受煎熬。

2、过多地承担着社会的角色。

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

面对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进行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影响工作效果。

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其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3、需要承受过重的经济压力。

老师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虽然近年来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生活并不富裕,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

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父母需要赡养,也有儿女需要哺育,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别人,不顾自己的社会职责,那教师还是个完整的人么?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劳动创造出潜在价值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实生活中教师诸多方面却不甚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有些教师情绪不稳,产生心理波动,如此多方面的原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4、舆论和媒体对教师的负面影响。

教师队伍是一个高知识、高素质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在社会中的犯罪率是最低的。

然而,当前的媒体对教育正面的报道力度不够,对优秀教师的宣传显得乏力,却对个别出现的教师殴打体罚学生、学校食品卫生、教育乱收费等现象却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力度。

教育工作确实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但过多地对负面影响进行强化,势必使教育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

教师既要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担心孩子在奔跑中摔跤,打闹中碰伤,而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会引来媒体的曝光和社会舆论及家长的声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像是崇高的灵魂工程师,倒像是一个被监视的过失者,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二)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单调和重复的工作性质。

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和重复,再有就是繁重和烦琐。

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所教授学生的年龄段和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虽有变化但大致保持相对的稳定,对教师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相对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差不多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

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

同一篇文章你讲了无数篇,你是不是觉得很乏味?虽然,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可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因为受到教材、考纲等的限制,教师的创造性不可避免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倦。

2、新型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带来的压力。

在古代,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尊师重道,师道尊严。

而现在的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

针对目前政府的法律法规,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无论何种情况,受伤的最后都是教师,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先给教师严厉处分一番,然后教师向社会或家长赔礼道歉,对学生给予赔偿,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

3、新的教育体制带来的压力。

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激励竞争”制度的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

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

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

另外,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资格的社会化、学生和家长评定教师制度的推行、绩效工资制等,明着是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地位得到提高,待遇得到改善,实际上这些制度都是教师头上的“紧箍咒”,都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是职业倦怠的内在诱因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

首先是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教师角色已成为完美的化身,如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和耐性、性格温和、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

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教师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教师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教师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其次,职业倦怠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

如有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

拥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

另外,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

教师职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集中精力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不理解、不适应,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再加上教师工作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同情和认可,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倦怠心理。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对策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预防教师职业倦怠要从这三方面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

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

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行业评价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期望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

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

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

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现实。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

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

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它并适应它。

既来之,则安之。

其次,教师要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

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

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

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

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