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位《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位《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第19页例1及第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重点难点根据条件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旧知。

老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方位词有哪些吗?学生: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老师继续追问:那么,你会在地图上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课件出示十字坐标系,引导学生复习在图上表示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各城市的位置,体会在不同观测点,描述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之前有关方位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

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台风预报的小视频,让学生说说台风的危害,引入例题。

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1。

老师:谁能帮老师读一读这则台风预报?学生: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老师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后,老师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在十字坐标系上用量角器画出东偏南30°的过程,并向学生明确两点:(1)东偏南30°第一方向“东”是正方向,即从正东起往南转30°。

(2)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出示即时练习,让学生说一说蓝色线表示的方向吗?2.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老师追问:如果只考虑方向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小组讨论,说说各小组的想法。

老师接着问:如果只知道台风中心到A市的距离,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二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方向词“左、右、前、后”。

–能够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能够根据指令调整物体位置。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方向词的概念及用法。

2.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括展示方向词的图片或示意图。

2.教具:小物体,如玩具或小球。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例如向左转、向右走等,培养学生对方向词的感知。

2.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方向词的图片或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左、右、前、后”这几个方向词的含义。

3. 课堂练习
1.让学生利用小物体进行练习,例如:“请把小球放在桌子的左边。


2.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例如:“书在铅笔的后面。


4. 拓展延伸
•老师与学生一起在教室内找寻不同物体,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进行互动练习。

5. 总结反思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方向词的理解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书本上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练习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点。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如何根据方向与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并能绘制出简单平面示意图。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教学难点:描述任意角度的具体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师:每到夏季,咱们浙江沿海一带就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台风过境时常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些影响。

瞧,今早气象专家发现:在A市东南沿海方向已形成一股较强台风,这股5号台风将直接影响A市。

(课件出示信息)1、请帮助气象专家在图上标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预设:一片范围都可能,引导学生理解东南方向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无法确定具体位置。

(课件演示:以A市为观测点,出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标志)2、揭题:气象专家经过精密测量,确定了台风中心位置。

(课件出示台风中心位置)现在你能准确描述它的位置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设计意图】数学问题就是在一个个认知冲突中自然生成的。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有关方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生成新的问题──如何确定具体位置,激发学生求知欲。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主题:位置与方向(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让学在知道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确定物体具体位置,能根据描述画出位置,也能根据图,描述位置。

让学生知道确定一个物体具体位置必须同时有两个必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是方向和距离。

学情分析: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过程中,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位置与方向,但是让学生自己对位置与方向的进一步探究可能有一些掌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目标确定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使用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已经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明确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学习的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提供多种探究途径,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知道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

2、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根据条件正确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练结合动手操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任务:1、会根据图形,进行物体位置描述。

2、根据描述,会画物体位置。

学习内容:位置与方向(二)学习目标:1、感知八个方向的位置。

2.根据图形,描述物体位置。

3.根据描述,会画物体位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人复习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位置与方向,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这方便的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够判断物体移动后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懂得关心他人,团结合作。

二、教学重点1.掌握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掌握物体移动后位置关系的判断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坐标系运用。

2.分析物体移动后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教材、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文具、教材。

五、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巩固学生对坐标系概念的理解。

2.1.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物体在坐标系中移动了一定的位置,它的新坐标会是多少?如何判断物体移动后的位置关系?2.让学生自主探究物体在坐标系中的移动规律。

3.让学生分组进行举例,相互讨论解答问题,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4.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学习路径,突出重点。

六、课堂作业1.每位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作业题目。

2.布置自主练习:让学生在家中通过实际情境练习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七、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人教版,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位置与方向(二)》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位置与方向(二)》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二《位置与方向(二)》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是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方向的认知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难以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描述物体位置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准确描述物体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描述物体位置的准确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地球仪、坐标系、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地球仪、坐标系、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寻找藏宝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坐标系等教具,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每组学生需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卡片上物体的位置,并准确描述给其他组听。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描述物体位置。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最新6篇)《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另外,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学生后面画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基础,并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二、教材处理本课时教材安排的例题是有关台风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特别是西藏的小学生,对台风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不改变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先让学生确定我们学校周围建筑物的位置,然后我再教学书上的例题。

这一改变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思想,符合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西、南偏东等方位角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发展目标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其观察能力、识图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难点分析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并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简单的数学位置与方向概念,掌握使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物体位置与方向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学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概念。

•理解如何使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上一节所学内容,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粘贴纸、小纸盒等。

3.其他:教学课件、课堂活动设计、实例练习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内容,巩固对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概念。

•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授新知识(20分钟)•介绍文字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第三步:操练与训练(3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第四步:总结与作业(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念。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提供更多实际场景的问题,让学生继续进行位置与方向的练习。

•分层巩固训练,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以便更好地进行下节课教学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本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数学位置与方向概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课堂教学设计课程主题:位置与方向(二)——方位角与位置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位角的概念,掌握用角度描述方向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方位角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测量、计算和讨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探索空间位置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方位角的概念和位置描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方位角和距离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方位角示意图、校园平面图等。

•实物教具,如指南针、量角器等。

•学生分组材料,每组一张校园平面图、量角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复习旧知:提问学生关于方向的基本概念(东、南、西、北)和简单的位置描述方法。

2.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更精确的方式描述图中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出方位角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约20分钟)1.方位角的概念:•讲解方位角是以正北方向为基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所形成的角度。

•展示方位角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2.位置描述的方法:•介绍如何用方位角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根据给定的方位角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3.实物演示:•使用指南针和量角器,实地测量教室中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方位角。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加深对方位角概念的理解。

三、分组实践(约15分钟)1.任务布置:每组学生根据提供的校园平面图,选择一个建筑物作为起点,测量并记录其他建筑物相对于起点的方位角和距离。

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测量结果和位置描述,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巩固练习(约10分钟)1.课堂练习:提供一系列关于方位角和位置描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度、分、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在确定物体位置过程中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于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彩笔、量角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方向的表示方法、度、分、秒的认识等。

然后提问:“我们在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方向和距离。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学校操场上有若干个班级在举行运动会,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帐篷。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位置与方向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10页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以及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动眼、动口(观察、比较、探究、评价)能在平面图上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练习设计,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的掌握。

根据参照物的不同,认清事物之间的方向关系。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1、说一说你知道的八个方位,并指一指2、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

同桌互相合作(1人指方向,1人说出来,交换进行。

)二、引入1.看地图,找家乡。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都是中国人,那大家对我们的国家了解多少呢?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师:我们住在哪里啊?(指一指)师:谁能具体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在中国的哪个方向?师:长城在我们家乡的什么方向呢师:判断方向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先写出八个方向图,再用实际位置对照)2.辨别家乡位置。

师:那我们来一起看看我们的家乡吧。

3.辨别学校位置。

师:再看一看我们的学校4.怎样去学校的道路。

师:小军说,我家住在学校的西南面,那小军家住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画出小军的家。

师:小红说,我家住在学校的北面,也请同学们画出小红的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用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2.在经历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确定准确位置的方法。

3.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用较规范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将下面的方位图补齐。

二、探究新知1.自学提示:自学教材第18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2)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2.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1】(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可以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师: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预设: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师: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预设:600÷20=30(时)3.课堂练习,强化新知。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2)组织交流。

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第22页第1题。

学生先独立测量,然后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2页第2题。

(1)学生独立填空。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别不同角度的方向,掌握简单的方向词,例如东西南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方向词,如东西南北。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位置的能力。

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不同方向的角度。

2.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方向词来描述位置关系。

三、教学内容1. 方向与角度1.概念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

2.示范操作:老师示范用手指指向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方向词。

3.练习:让学生结对练习,要求他们相互指向不同的方向,并说出正确的方向词。

2. 位置关系1.概念引入:给学生展示几幅图片,让他们描述图片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2.示范操作:老师示范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描述。

3.练习:让学生配对练习,让其中一个学生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另一个学生根据描述找到对应的物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步骤一:教师向学生展示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位,引导学生讨论东西南北方向。

•步骤二:老师示范用手指指向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方向词。

2. 梳理与讲解•步骤一:让学生结对练习,相互指向不同的方向,并说出正确的方向词。

•步骤二:给学生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3. 练习与巩固•步骤一:老师示范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描述。

•步骤二:让学生配对练习,一个学生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另一个学生找到对应的物体。

4. 总结与拓展•步骤一: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步骤二: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拓展知识点的应用范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方向词和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2)》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示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方向和距离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对距离的估计不准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纸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例如,展示一张教室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黑板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描述物体位置需要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

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

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说课稿一、说教材选取的依据和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中的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的第三课时。

本单元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意识,通过学习形状的位置和方位关系,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描述和指示,并能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应用。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延续,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棋盘、地图等方格和直线概念与位置关系;(2)理解东西南北等基本方位词,并能正确使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位置和方向的描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描述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巩固和拓展学生对东西南北等基本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2)培养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描述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与技巧;(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1)教学PPT;(2)小组活动的任务卡片;(3)教学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辅助工具。

2. 教学环境:(1)教室的大屏幕和音响设备;(2)讲台上的教师桌和学生桌椅。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课(10分钟)1. 启发学生思考:请学生用手指指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地图引入新课,简单介绍了解位置和方向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步骤二:讲解新知(15分钟)1. 通过教材PPT,详细解释任务卡片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习描述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位置与方向(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2)》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简单的方向和距离的计算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复杂方向的理解和距离的估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距离估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对复杂方向进行理解和距离进行估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地图、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描述学校的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指南针和测量工具,测量和描述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向。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坐标确定位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实践,从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对坐标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坐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情境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坐标纸:准备坐标纸,方便学生画图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在一个公园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某个景点的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引出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呈现(10分钟)1.讲解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如利用坐标系。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坐标在确定位置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坐标表示其位置。

2.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讨论坐标系的优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东湖区红星小学郭红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19~P20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这不,兔子不服气要再比一次,兔子说“有胆量再比一次吗?”。

乌龟说“比就比!”。

这次兔子可不敢偷懒,拼命地跑,拼命地跑,过了很久,乌龟不紧不慢地才来到了终点,可是兔子却迟迟不见踪影。

乌龟在终点等啊等,等啊等……终于等来了兔子。

可结局是:兔子输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同时出示课件,展示龟兔赛跑的过程)……
师:真厉害!兔子虽然跑得很快,可是他方向跑偏了,终点的位置找错了,能赢吗?所以在我们生活中,位置和方向很重要,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讨论讨论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二、实践感悟,探索新知
(一)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 理解方向
师:既然兔子跑错了方向,那我们得跟它分析原因了。

先来看一下乌龟和兔子比赛的路线图,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龟兔赛跑的起点和终点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起点和终点、下面有一小段,上面写了100米。

师:在图中,我们用这样的一小段表示100米,那即使有好几百米的距离,我们也可以用几个这样的小段就可以表示吧?
师:在这场比赛中,我们是以起点作为观测点,去看终点的位置,那终点在起点的什么方向上呢?
生1:终点在起点的东北方向。

师:这一大片都是东北方向啊,你能描述出终点的具体位置吗?
师:那怎么来说更加简洁、准确?
……
师:北偏东是什么意思呢?
生:以北为起点,向东偏一点。

师:除了北偏东,那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东偏北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以东为起点,向北偏一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抓住关键词,引出“北偏东”或“东偏北”的方法)师:是的,描述的很清楚。

那到底偏多少呢?有没有办法?
生:用量角器量出角度。

师:嗯,这倒是个好办法。

有了方向,位置确定了吗?
生:用直尺量距离。

师:实际上,起点到终点那么远,一把尺子才20厘米,又如何量出来呢?
……引导学生使用一小段表示100米的方法确定距离。

在我们练习纸上,是用1厘米表示100米。

同学们,如果你是裁判,你该如何向兔子准确地描述终点在起点的什么位置呢?请你们想一想,用工具量一量、画一画、再填一填。

同桌间可以互相讨论。

……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生1:“终点在东偏北60°方向上,距离是800米”。

(展示台展示)
生2:“终点在北偏东30°方向上,距离是800米”。

(展示台展示)
师:看样子距离都没有问题,主要是方向存在不同看法。

(板书这2种方案。

请学生再点评……)
师:我们来看一下,东偏北60°是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北旋转60°,北偏东30°是以正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30°。

北偏东30°和东偏北60°都是表示同一个方向,那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是对的,但是,同学们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更好呢?
(让学生谈到:我觉得北偏东30°更好,因为终点离得北更近一点,所以说北偏东更好。


师:说的很到位,离得哪个方向近,我们就先说哪个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习惯用小于45°的角来表示哦,所以,我们最好用北偏东30°来表示。

师: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是如何确定终点的具体位置呢?
师: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就可以准确的表示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

(二)引出兔子跑的位置,强化“方向”和“距离”缺一不可
1.只给距离
师:我们已经能够准确地描述终点的位置了,可我们要告诉兔子啊,你们知道兔子跑到哪里去了吗?
……
师:那老师告诉你一个信息:兔子也跑了800米。

哪位同学上来猜一猜他跑到了哪里?
(请学生上来指)
师:兔子的位置一定会在这里吗?
(学生继续指……课件演示)
师:只知道距离是800米,那兔子跑的位置是……
生:一个圆圈。

师:兔子到底跑到哪里去了?你认为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还有方向。

师:好,兔子是往东偏北30°方向上跑的。

那现在我们能确定兔子的具体位置了吗?
生:能。

师:好,谁能解释一下“东偏北30°”是什么意思?
生: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北旋转30°。

2.小结
师:刚才我们探究兔子最终跑的地方,如果我们只知道方向,兔子跑的位置能确定吗?
生:不能。

师:那兔子跑的位置是在一条——
生:线。

师:是的,一条射线上。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该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呢?
……(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缺一不可)
师:是的,我们回想一下,知道东北方向,确定的是一个“面”,加上“角度”精确了方向,我们确定的是一条“线”,再加上“距离”,我们确定的是一个“点”。

今天我们探究的就是由面到线最后到点来确定位置的过程。

师: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兔子跑错的原因,这是兔子跑的位置,这是终点,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生:终点是在北偏东30°,以正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30度;而兔子跑的是“东偏北30°,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北旋转30°。

(三)变换观测点,强化观测点的重要性
师:哦,怪不得兔子会跑错来,原来方向弄错了,现在兔子会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了,它还要再比一次,这一次他们统一在终点开始跑,原来的终点变成了起点,为了区分,老师命名起点2,原来的起点变成了终点,命名终点2。

如果你是裁判,现在你能准确的描述终点在起点的什么位置上吗?
生:终点2在起点2南偏西30°方向上,距离是800米。

师:同样的两个地点,交换了观测点,方向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北变南,东变西,刚好是相对的方向。

师:距离有变化吗?(没有)
师:谁能将刚才的发现归纳一下?
生:同样的两个物体,交换了观测点,方向恰好是相对的方向,距离不变。

……
师:看来,观测点、方向和距离是准确描述一个物体位置的三大要素。

那我们首先要找准观测点,然后要知道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其中,
方向和距离与位置都是一一对应的。

师:因为这一次,兔子找准了终点的位置,所以这次比赛兔子终于赢了。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一)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师:我们能帮兔子找准终点的位置,那你们知道我们百花洲小学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来看一下。

(播放视频——出示地图)
师:在图中你找到了百花洲小学吗?
师:你还看到了哪些地方呢?
……(请4位同学畅所欲言)
师:老师选了2个地方,八一公园上面的柳堤和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现在以百花洲小学为观测点,你能描述出他们的位置吗?请你们拿出练习纸做一做。

(请两位同学上来展示,展示后用ppt演示)
四、回到课本
师:那我们回到课本,看一下书上是怎么说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9页,书上的例题是台风的情景问题,其实和我们课堂上学的都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情景而已,现在看一下,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好,那老师就把后面的习题当作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书上第20页做一做”。

五、回顾与总结
师: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生1: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向和距离找出物体的位置。

生2:我们习惯用小角度来表示物体的方向。

六、方法对比
师:同学们,还记得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吗?(课件出示)用数对确定位置和我们今天探究出的“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生1:他们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数对是用行和列来确定,今天学的是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的。

师:嗯,分析的很到位。

生2:数对适合像教室、电影院这样的地方确定位置,范围比较小;而今天学的可以描述的范围很多很多。

师:嗯,用途不一样,适用范围也不一样。

生3:方向与距离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可数对就不能。

师:是呀,数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但无法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用方向与距离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描述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细致、也很精彩,今天我们学习了找准观测点,用方向和距离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大到野外勘察,小到行车走路,方向与距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真正地在生活实际中去应用这些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

师:好,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