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近似数-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近似数-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近似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理解近似数的作用和特点;3.熟练掌握近似数的估算方法;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近似数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近似数的作用和特点;2.熟练掌握近似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近似数与数的大小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2.理解近似数与数的大小关系;3.能够准确判断近似数与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1.近似数的概念;2.近似数与数的大小关系;3.判断近似数与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活动1.以10元为例,让学生从钱包中取出一张钞票,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一张10元的钞票。

接着,让学生从钱包里面找出一张5元的钞票和一张1元的钞票,向学生解释这两个钞票售价加起来就是近似于10元的价格。

2.让学生完成近似数大小关系的游戏。

教学评估针对近似数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完成一些类似的习题,检查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二课时近似数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近似数的估算方法;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近似数进行估算。

教学内容1.近似数的计算方法;2.实际应用中的估算。

教学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要求游戏中的题目都是需要使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

例如,让学生估算班级里面有多少枚铅笔,多少本书等等。

2.使用老师提供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民主讨论,然后汇报各自小组的结果。

教学评估针对近似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完成一些类似的习题,检查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等方法。

教学评估1.常规评估:例如课堂测验、作业等;2.板书评估:板书中出现的错误、重要知识点等;3.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参与程度、表现情况等;教学资料1.《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 课程文稿;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使用近似数进行估算。

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

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准备:、铅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

(18支)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

交流共享汇报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4人,大约10人。

师:二年级有1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教学例9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近似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近似数》

近似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 记忆大比拼。

1658 2984 7012 2098 98052500 3000 10000 4000 74002. 数一数。

(1)2998 2999 ()()()(2)6097 6098 ()()()(3)() 9000 9001 ()()二、探究新知下面那些是近似数?那些是准确数?三年级有417人,共有597台电脑,大约1000盆花综合类图书2912本,学生大约1600人近似数:准确数:三、知识运用1. 在下面是近似数的数据后面画“√”。

(1)从家到餐厅约有100米远。

()(2)学校最新购买了482把椅子。

()(3)学校每个月的水费大约是5300元。

()(4)3月份交纳的水费是5300元。

()2. 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6830,5021,3900,8104,4005,2897,7053,9008.3.4.5. 选一选。

(1)红星电影院有1948个座位,约是()个。

A. 1000B. 1500C. 2000 (2)图书馆里新购买了一些故事类的图书,花了()元, 大约是3000元。

A. 1985B. 3025C. 39986. 连一连。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91页“做一做”。

第93页练习十八,第7题。

板书设计准确数 近似数下面那些是近似数?那些是准确数?三年级有417人,共有597台电脑,大约1000盆花 综合类图书2912本,学生大约1600人近似数:准确数: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4 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4 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4 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 简单的近似数》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但是对于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2.让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并能够解释求近似数的理由。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四舍五入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四舍五入法的讲解和练习题。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

3.教学道具:例如小球、卡片等,用于直观展示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想要4个苹果,你会怎么办?”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近似数来解决问题。

2.呈现(15分钟)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的意义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近似数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四舍五入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的估算、时间的重量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近似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近似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

2.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3.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2.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3. 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近似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近似数。

2. 新课导入:讲解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

3. 案例分析:分析“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近似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近似数2. 主要内容:近似数的概念“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给定数的近似数。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与近似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近似数与准确数。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4. 课后作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提高题,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讲解近似数的概念、求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案)第四单元 简单的近似数-二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 简单的近似数-二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简单的近似数-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比较大小;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算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喜欢数学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近似数的概念;2.掌握近似数的比较大小。

三、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法;2. 示范教学法;3. 难点突破法。

四、教学步骤1.引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介绍,让学生看到两堆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物品,引导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

2.讲解概念介绍近似数的概念,例如,“近似数是一个约数,它与真实值相差不大,可用于估算”。

带领学生思考,为何我们要用到近似数?并举一些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3.比较大小教师展示两个近似数,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举例子和引导讨论,让学生自己思考大小关系。

4.练习设计把两个近似数比较大小的训练,如用三个各自约等于22的长条物品和两个相近数目的小球,由学生先用眼睛比较大小,再互相验证得出最终结果。

然后将练习难度逐渐加大,训练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并比较大小,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估算能力。

5.总结对刚刚的训练进行总结,重点凸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运用估算策略,在实践中掌握它。

6.作业安排作业,让学生继续练习近似数的比较大小,并记录经验,以备下次课上分享。

五、板书设计本课重点:近似数比较大小六、教学反思近似数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都有广泛应用,因此,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通过比较大小的训练,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算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互动、引导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明白得近似数的含义。

初步明白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分辨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被选用近似数。

通过学生的数据搜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相互转化。

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明白得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预备:、铅笔教学进程:情境引入师:今天教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窗们猜一猜教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让学生充分地、斗胆地猜。

师依照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依照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此刻教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

(18支)此刻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如何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像如此可能的数确实是近似数,今天这节咱们就一路来研究近似数。

交流共享汇报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教师要求你们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教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若是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讲这两个数字,你会如何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4人,大约10人。

师:二年级有1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学生猜,教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此刻咱们来观看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可能的数)。

像如此可能的数咱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教学例9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咱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咱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窗们你们明白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确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近似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近似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近似数》主要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统计和概率等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对小数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近似数,如身高、体重等数据的表示。

但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求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以及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近似数的作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近似数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身高、体重等数据卡片,用于引导学生求近似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近似数实例,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关注近似数。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近似数,并提问:这些近似数是怎么来的呢?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引导学生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并进行总结。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

第8課時近似數教學目標:1.通過準確數與近似數的比較,理解近似數的含義。

2.初步知道準確數與近似數的區別,會正確辨別準確數與近似數,並會恰當選用近似數。

3.通過學生的資料收集與交流,能對近似數和準確數互相轉化。

4.體會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理解近似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合理地取近似數。

教具準備:課件、鉛筆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把鉛筆,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中的鉛筆有幾支?讓學生充分地、大膽地猜。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書。

現在老師想請你們猜一猜手中的鉛筆是幾十支?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後出示準確的資料。

(18支)現在讓你們猜手中的鉛筆是幾十支,你會怎樣說?(學生回答:大約20支)像這樣大概的數就是近似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近似數。

二、交流共用1. 彙報課前調查各個年級的學生數。

師:老師要求你們課前調查各個年級的學生數,你們做到了嗎?來看大螢幕:二年級(1)班有學生50人,那麼二年級三個班大約有多少人呢?請你們猜一猜。

學生猜,老師板書後出示準確數,留下接近的數。

師:如果讓你們用兩句話來說這兩個數字,你會怎樣說呢?師引導說:二年級有學生154人,大約150人。

師:二年級有154人,那麼全校有6個年級大約有多少人呢?學生猜,老師板書,出示正確的數後留下最接近的數字。

提問: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數字和後面一排的數字有什麼特點?(前面一排是準確的數,後面一排是大概的數)。

像這樣大概的數我們就把它叫做近似數,板書。

2.教學例9創設情境:小明是龍崗小學的學生,小華是東山小學的學生,一天他們倆相遇了,都說自己學校的人最多,看大螢幕。

顯示:小明:“我是龍崗小學的,我們學校大約有700人”。

小華:“我是東山小學的,我們學校大約也有700人”。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學校到底哪個學校的人數多嗎?在小組裡面說一說。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8《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8《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8《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4.8《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4.8《简单的近似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小明有32粒糖果,他想把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 教学新课(15分钟)通过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每个朋友能分到的糖果数。

讲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练习题包括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 确定要近似的数。

2. 找到要近似的数的下一位数。

3. 如果下一位数大于或等于5,则将要近似的数加1;如果下一位数小于5,则要保持要近似数的不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827.345.6答案:1. 332. 273. 4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初步理解了近似数的概念,并掌握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练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第7课时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第7课时近似数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回顾课堂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完成课本第47页的练习题1、2、3。注意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并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3.结合生活实际,每人至少找两个例子,说明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房间面积、计算购物金额等。
4.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4.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基本原则,能够灵活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在给定误差范围内进行合理估算,培养他们运用近似数的实际应用能力。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家长签字确认,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鼓励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请教。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如测量结果存在小数、测量值略有差异等。
4.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和描述事物,但由于各种原因,测量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近似数来表示这些测量结果。”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2.讲解四舍五入法的规则,如:当小数点后第一位大于等于5时,向前一位进1;小于5时,直接舍去。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第7课时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近似数的重要性,能正确运用近似数进行计算和描述事物。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近似数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近似数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 近似数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8 近似数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4章第8节,主要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到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以及如何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 教学重点:掌握近似数的概念,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妈妈去超市买苹果,每千克3元,想买2.5千克的苹果,请问需要多少钱?2. 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2.5千克的近似数。

学生可能会想到2千克或者3千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即当要舍去的数字小于5时,舍去;大于等于5时,进位。

所以2.5千克的近似数可以四舍五入为3千克。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1.8千克的苹果,近似数是多少?答案是2千克。

4. 团队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华的身高是1.68米,请问他的身高近似是多少米?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1. 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得的数。

2. 四舍五入法:当要舍去的数字小于5时,舍去;大于等于5时,进位。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数的近似数:(1)2.3;(2)1.8;(3)2.5。

2. 实际问题:妈妈去超市买苹果,每千克5元,想买3.2千克的苹果,请问需要多少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求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简单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简单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简单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简单的近似数》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学生在求近似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近似数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2.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老师去超市买苹果,每斤苹果3.5元,老师给了5元钱,问老师应该找回多少元钱?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用到了近似数。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近似数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同时,教师解释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练习求近似数。

例如,让学生计算1.23的近似数,并说明求近似数的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

(教材第45、第46页)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估数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重点: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难点: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件。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是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大约”“大概”这样的词语来说一些不是十分精确的数据,这些数我们就可以说是近似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近似数。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先看图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例9题)生1:我知道了龙岗小学有学生695人。

生2:我知道了东山小学有学生703人。

师: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各接近几百人?学生可能会说:·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

·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人。

……师:其实当我们问这两个小学有多少学生时,没必要回答得十分精确,一人不差,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大约都有700人。

这就是用近似数来回答的。

可以这样表示: 695≈700 703≈700“≈”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师:实验小学有学生2016人,大约是几千人?生:因为2016人比2000人多一些,接近2000,所以说大约有2000人。

【设计意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起学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新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近似数准确数A类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二年级科学下册 近似数教案 (新版)苏教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 近似数教案 (新版)苏教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近似数教案 (新版)苏教

教学目标
- 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 掌握近似数的取舍原则和简单的近似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对数值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 课本:《二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 教学辅助工具:数学练册、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引入
1. 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中的近似金额、步行距离的估算等,引发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与思考。

探究
1. 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近似数?”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

2. 通过多个例子的展示,解释近似数是指对某个数进行近似估算时所采用的数,它不是精确的数,但在一定范围内十分接近。

3. 引导学生发现近似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讲解
1. 详细讲解近似数的取舍原则,即接近原则和舍去原则。

2. 介绍常见的近似计算方法,如四舍五入、简便计算法等。

3. 结合实际示例,给予学生练和理解近似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拓展
1. 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应用近似数进行估算和计算,并向同学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2. 提供一些延伸练,巩固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结
1. 简要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近似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2023秋)
(2)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理解近似数并非精确值,而是与准确数接近的估计值。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会误认为近似数就是准确数,需要通过实例解释说明,强调近似数是在一定精度范围内的估计。
(3)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近似数:将近似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计算。
难点解析:学生在运用近似数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忽略实际情境,导致估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远。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合理的近似计算。
此外,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有了进一步提升,但仍有个别学生提出疑问。这说明我在教学中还需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定义,明确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关系。
举例: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近似数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法:学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举例: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如236,让学生练习将其四舍五入到最近的十位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简单的近似数》苏教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认识近似数: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法: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数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近似数

【数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近似数

---------------------------------------------------------------范文最新推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近似数教学目的: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

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1 / 4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8(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2)比较1500和1506两数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范文最新推荐------------------------------------------------------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近似数的使用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3、练习:P794、5、6三、课堂作业P808、9四、课后任务P8073 / 4。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简单的近似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正确应用近似数;2.能够使用近似数完成简单的数学问题;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应该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正确使用近似数;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2.教具:数学练习册、白板、笔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近似数是指数值与精确数值相近但不同的数。

第二步:讲授1.讲解近似数的使用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练习,让学生熟悉近似数的使用;2.讲解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超市打折、快递到达时间等。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理解近似数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2.让学生完成一个生活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应用近似数。

第四步: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2.让学生回答关于近似数的问题,进行巩固;第五步:作业布置1.布置书本上的课程练习;2.布置一个生活实例得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紧扣《苏教版小学数学2年级下册》中的内容,通过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近似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近似数的概念理解难度较大,需要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在讲解时也应该结合实际问题进行阐述,增强学生兴趣,加深理解。

最后,将生活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也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案)第四单元 简单的近似数-二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 简单的近似数-二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简单的近似数-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简单地利用近似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近似数的综合运算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爱学习、爱数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 认识近似数的概念2. 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近似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利用近似数进行复杂的计算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普查教学法、问答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教学过程: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例如35.267,然后询问学生哪些数可以用来近似它,如3、35、35.3、35.27、35.2670等。

2. 通过对以上计算结果的比较,学生会逐渐认识到何谓近似数。

3. 巩固认识近似数的概念。

让学生根据各自所在地方,举例近似数,如重量、长度、温度等。

4. 引入近似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加法运算是通过对各位上下取整再进行加法运算。

5. 进行近似数的加法计算练习。

如:987.21+53.46. 覆盖近似数的减法运算。

与加法运算类似,近似数的减法运算是通过对各位上下取整再进行减法运算。

7. 进行近似数的减法计算练习。

如:67.8-41.348. 引入近似数的乘法运算。

首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一个数字乘以一个比它少的数,那么结果一定比原来的数字再小一点点。

如果把一个数字乘以一个比它大的数,那么结果一定比原来的数字再大一点点。

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乘法运算。

9. 进行近似数的乘法计算练习。

如:107.4*510. 引入近似数的除法运算。

首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相除的结果要比所除的数大,但要比所有数小。

如:100/3=33.3余1,但是计算器却给出了33.3333。

11. 进行近似数的除法计算练习。

如:45.54/312. 对近似数的四种运算法则进行综合训练。

如:246.3-43.1*3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什么是近似数,并学会了将近似数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

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
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
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

交流共享
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班有学生5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教学例9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
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

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板书:695≈700703≈700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695约等于700,703约等于700.
师问:“≈”这个符号怎么读的?这个符号就叫约等号。

教学“试一试”。

出示:实验小学有学生XX人,大约是几千人?
让学生充分地猜以后,优化得出XX大约是2千人,所以写成:XX≈XX
反馈检测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数轴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师问:我们一共填了哪些数,这些数中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600?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强调题目要求:大约是几百或几千元,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在说近似数的时候通常都是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引导依次讨论三个子问题。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怎样摆接近XX的数?先摆一摆,再读一读。

你知道怎么摆接近9000、5000、1000的四位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似数,近似数是一个大概的数。

课堂作业
第四单元课题: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及其组成,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练习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会根据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有0的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知识再现
前面一段时间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会比较万以内的数,能根据要求写出近似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练习四。

复习数位顺序表。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几个数位?你能从右往左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四”第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引导学生说出相邻数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2题。

我们在读写数的时候要从最高位想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读几千;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读几百;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读几十;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读几。

遇到哪一个数位没有就写0,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完成“练习四”第6题。

对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考一考你们。

独立完成后提问:比较每一组的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完成“练习四”第3题。

出示后问:下面四个数都有一个“6”,这几个“6”有什么不同吗?表示的意义是?
完成“练习四”第4、5题。

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7题。

独立完成后师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完成“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师问:杉树可能栽了多少棵?说出你的理由。

完成“练习四”第9题。

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集体评价。

完成“练习四”第10题。

问:参观科学宫的人数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为什么?可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
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