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二首》_优秀课件
![《古诗二首》_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defea0a417866fb94a8ecc.png)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
6.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 象来感 染,教 育学生 热爱生 活,热 爱劳动 ,热爱 动物, 热爱人 民,培 养学生 的爱心 ,高尚 的情操 和良好 的品德 。在教 学中, 培养学 生掌握 一定的 知识和 技能技 巧,并 有理解 和表现 歌曲的 能力。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注解:
草长:青草在发芽生长。 二月天:农历的二月,初春时节。 拂堤杨柳:杨柳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抚摸着堤岸。 醉:沉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间因为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一种纸做的像老鹰的风筝。这里指风筝。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咏柳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活动一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村居 dǐng [清] 高 鼎
yī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
6.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 象来感 染,教 育学生 热爱生 活,热 爱劳动 ,热爱 动物, 热爱人 民,培 养学生 的爱心 ,高尚 的情操 和良好 的品德 。在教 学中, 培养学 生掌握 一定的 知识和 技能技 巧,并 有理解 和表现 歌曲的 能力。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三 三读古诗,理解大意
注解:
草长:青草在发芽生长。 二月天:农历的二月,初春时节。 拂堤杨柳:杨柳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抚摸着堤岸。 醉:沉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间因为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一种纸做的像老鹰的风筝。这里指风筝。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古诗二首》PPT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
活动二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咏柳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活动一 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村居 dǐng [清] 高 鼎
yī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1a6d0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7.png)
展示古代诗人 的豪放不羁
振奋人心
展现作者对人 生的豁达
豪情十足
《将进酒》的艺 术特点
《将进酒》描写了作者欢快的心情和豪迈的气息,展现了 对人生的豁达和豪情。该诗展示了中国古代诗人豪放不羁 的一面,鼓舞人心,激励读者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挑战。
● 03
第3章 古诗学习的意义
古诗对人格修养的影响
古诗在陶冶情操、熏陶心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古 诗,人们能够修身养性,提高人格素质。古诗中蕴含的哲理 和智慧也能对个人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古诗对人格修养的影响
陶冶情操
熏陶心灵
哲理和智慧
积极引导成长
修身养性
提高人格素质
01 音韵美
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
02 形象感
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03
古诗对审美情趣的培养
优美语言
培养审美能力
深刻内涵
提升审美情趣 加强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对传统文化 的传承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传承中华 文化。了解古诗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树立正 确的历史文化观,推动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
● 06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古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瑰宝
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提升 人文素养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对思维和情感发 展有影响
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
古诗学习的未来 发展
面对当代社会的挑战,古诗学习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 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古 诗学习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支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贡献力量。
古诗诵读比赛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精品课件(共94张PPT)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精品课件(共9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1b12d04a7302768f9939cc.png)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暴露行迹 浮萍一道开
天真无邪 淳朴可爱
创设情境
第2课时
背诵这两首古诗。
春晓
咏柳
春眠不觉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
处处闻啼鸟。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夜来风雨声, 不知细叶谁裁出,
花落知多少。 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 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小池
[宋]杨万里
作者简介
结构梳理
小池
泉眼——惜
池边
所想
树荫——爱
小荷——露
池中
所见
蜻蜓——立
生机勃勃 充满情趣
主题概括 《小池》写的是_初__夏___荷花_还__未__开__放__
时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小池美丽的景物的描 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_热__爱____之情。
拓展延伸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
不知道
走过的 水面上的浮萍被划
痕迹
开一道痕迹
浮萍
请你结合配图,说一说这两句诗描写了 怎样的画面吧!
小男孩不知道怎么掩藏 ( 踪迹),上面上的 ( 浮萍)留下了小船划过 的(痕迹)。
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动画视频,结合诗 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 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 说些什么?
“早”和“才”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准 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 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拓展延伸
你们喜欢这样的小池吗?请拿起你 手中的笔,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小池吧!
天真无邪 淳朴可爱
创设情境
第2课时
背诵这两首古诗。
春晓
咏柳
春眠不觉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
处处闻啼鸟。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夜来风雨声, 不知细叶谁裁出,
花落知多少。 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 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小池
[宋]杨万里
作者简介
结构梳理
小池
泉眼——惜
池边
所想
树荫——爱
小荷——露
池中
所见
蜻蜓——立
生机勃勃 充满情趣
主题概括 《小池》写的是_初__夏___荷花_还__未__开__放__
时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小池美丽的景物的描 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_热__爱____之情。
拓展延伸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
不知道
走过的 水面上的浮萍被划
痕迹
开一道痕迹
浮萍
请你结合配图,说一说这两句诗描写了 怎样的画面吧!
小男孩不知道怎么掩藏 ( 踪迹),上面上的 ( 浮萍)留下了小船划过 的(痕迹)。
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动画视频,结合诗 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 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 说些什么?
“早”和“才”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准 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 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拓展延伸
你们喜欢这样的小池吗?请拿起你 手中的笔,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小池吧!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ppt精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ppt精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0c7717240c844768eaee2b.png)
15 古诗二首
人1教5 语古文诗二二年首级 下册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5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 范 成大 、 陆游 合称“中兴四 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诚斋 集》行世。
15
古诗二首
xiǎo
晓
不要多写 “丶”。
qióng
穷
写穴字头时 别忘了下面 的一撇和一 点。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5
古诗二首
hé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部首:艹(草字头) 结构:山下结构 组词:荷花 荷叶 造句:这朵荷花真美。
15
古诗二首
穷
生字归类
荷莲 湖
上下 结构
左右 结构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5
古诗二首
生字归类
绝含 岭 吴
上下 结构
左右 结构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凸显景 色美丽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5
古诗二首
欣赏了夏天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再来 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人1教5 语古文诗二二年首级 下册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5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 范 成大 、 陆游 合称“中兴四 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诚斋 集》行世。
15
古诗二首
xiǎo
晓
不要多写 “丶”。
qióng
穷
写穴字头时 别忘了下面 的一撇和一 点。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5
古诗二首
hé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部首:艹(草字头) 结构:山下结构 组词:荷花 荷叶 造句:这朵荷花真美。
15
古诗二首
穷
生字归类
荷莲 湖
上下 结构
左右 结构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5
古诗二首
生字归类
绝含 岭 吴
上下 结构
左右 结构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凸显景 色美丽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5
古诗二首
欣赏了夏天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再来 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 》ppt精 讲课件
《12古诗二首》PPT课件
![《12古诗二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7faed0c8d376eeaeaa3172.png)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 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 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 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 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 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 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 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 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shǒu
首
部首 首都 首相
cǎi
采
神采 采花 采办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读题目,想想小池里有些什么?
图上有什么?
蜻蜓 荷叶
树荫
泉水
quán
小池杨万里
xī
qíng róu
chí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lù yīn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南宋诗人。他一生写过 2万多首诗,保留到现 在的有4200多首。他对 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 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诗。
我会读
可惜
qíng liú
xī
quán lù
泉眼
温柔
yīn
róu
chí
晴天 露出
jiǎo
阴天 小池
流
角
我会读
chí xī yīn qí ng róu lù
池 惜 阴 晴
柔 露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水的出口 爱惜 细小的流水
树阴照水爱晴柔。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泉眼:泉水的出口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PPT课件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758b004028915f814dc214.png)
8 古诗二首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 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 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 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 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 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 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 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 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串珠问题1)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串珠问题2)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 一层楼”。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jìn
依山尽 尽
结构:上下 音序:J 部首:尸 组词:尽头 尽力 造句: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力。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 两点在左下格。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huáng
黄河 黄
结构:上中下
音序:H 部首:黄
组词:黄金 黄色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 窄。第二横长;中部上宽 下窄。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céng
一层楼 层
结构:半包围
音序:C 部首:尸
组词:上层 双层
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 整一层楼。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 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 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 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 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 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 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 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 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串珠问题1)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串珠问题2)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 一层楼”。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jìn
依山尽 尽
结构:上下 音序:J 部首:尸 组词:尽头 尽力 造句: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力。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 两点在左下格。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huáng
黄河 黄
结构:上中下
音序:H 部首:黄
组词:黄金 黄色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 窄。第二横长;中部上宽 下窄。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古诗二 首》PPT 课件
céng
一层楼 层
结构:半包围
音序:C 部首:尸
组词:上层 双层
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 整一层楼。
《古诗二首》课件
![《古诗二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0431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3.png)
出现小水珠的原 因就是——空气很 潮湿。
燕子边飞边说: “要下雨了,空气很 潮湿,虫子的翅膀沾 了小水珠,飞不高。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燕子为什么要低飞?
要下雨了 虫子飞不高 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空气很潮湿 燕子忙着捉虫子
创设情景
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 飞的原因?
因为空气很潮湿, 虫子的翅膀上都 是小水珠, 飞不高, 燕子忙着捉虫子, 所以飞得很低。
提示: 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小娃娃去 干什么了?
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白莲
“浮萍” 是什么?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浮萍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
一个( 小娃娃 )撑着一只(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藏好踪迹, 身后的( 浮萍 )都分开了。 这个小娃娃真可爱呀!
腰坡沉伸潮湿
ne kònɡ mēn xiāo xī bān xiǎnɡ
呢空闷消息搬响
沉潮 湿消
偏旁都是三点水, 偏旁是三点水的 字与水有关。
加一加
月要
腰
亻申
伸
扌般
搬
多音字
kònɡ( 有空 )(空闲)(填空) 空
kōnɡ( 天空 )(空间)(空气)
直 呀 边 呢吗吧加
“呀、呢、吗、吧”4个字左边小口 在左上格, 封口压横中线;“加”字右 边小口略大, 位置居中。
初读课文
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 正确,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再标出自然 段的序号。想一想,圈一圈,这个故事中 讲到了哪些动物?
小白兔
小燕子
燕子边飞边说: “要下雨了,空气很 潮湿,虫子的翅膀沾 了小水珠,飞不高。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燕子为什么要低飞?
要下雨了 虫子飞不高 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 空气很潮湿 燕子忙着捉虫子
创设情景
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 飞的原因?
因为空气很潮湿, 虫子的翅膀上都 是小水珠, 飞不高, 燕子忙着捉虫子, 所以飞得很低。
提示: 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小娃娃去 干什么了?
小娃 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白莲
“浮萍” 是什么?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浮萍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
一个( 小娃娃 )撑着一只(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藏好踪迹, 身后的( 浮萍 )都分开了。 这个小娃娃真可爱呀!
腰坡沉伸潮湿
ne kònɡ mēn xiāo xī bān xiǎnɡ
呢空闷消息搬响
沉潮 湿消
偏旁都是三点水, 偏旁是三点水的 字与水有关。
加一加
月要
腰
亻申
伸
扌般
搬
多音字
kònɡ( 有空 )(空闲)(填空) 空
kōnɡ( 天空 )(空间)(空气)
直 呀 边 呢吗吧加
“呀、呢、吗、吧”4个字左边小口 在左上格, 封口压横中线;“加”字右 边小口略大, 位置居中。
初读课文
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 正确,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再标出自然 段的序号。想一想,圈一圈,这个故事中 讲到了哪些动物?
小白兔
小燕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4a7fc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f.png)
站立。
jiān
尖叫
心尖
尖刀
尖子
豆尖
jiǎo
尖角
角尖
对角
口角
豆角
浮萍一道开。
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描写夏天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无人
无主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泉水是怎么流的呢?
无声、细流
➢ “惜”是“爱惜”的意思,谁爱 惜谁呢?
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 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shù
树叶
树林
树木
树立
小树
ài
友爱
爱人
心爱
爱心
可爱
爱情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流出泉水的
爱惜。
小洞或裂缝。
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主要作品:《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赋 得古原草送别》等。
tǐng jiě jì fú píng
艇解迹浮萍
chēng tōu zōng
撑偷踪
cǎi
采果子
采花
采用
开采
采光
采风
zōnɡ jì
踪迹
事物所遗留的痕迹痕迹
是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 出不理解的词句。
池上 【唐】白居易
shǒu
12 古诗二首
shǒu
元首 一首歌
首长 回首 自首
jiān
尖叫
心尖
尖刀
尖子
豆尖
jiǎo
尖角
角尖
对角
口角
豆角
浮萍一道开。
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描写夏天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无人
无主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泉水是怎么流的呢?
无声、细流
➢ “惜”是“爱惜”的意思,谁爱 惜谁呢?
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 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shù
树叶
树林
树木
树立
小树
ài
友爱
爱人
心爱
爱心
可爱
爱情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流出泉水的
爱惜。
小洞或裂缝。
晴天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主要作品:《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赋 得古原草送别》等。
tǐng jiě jì fú píng
艇解迹浮萍
chēng tōu zōng
撑偷踪
cǎi
采果子
采花
采用
开采
采光
采风
zōnɡ jì
踪迹
事物所遗留的痕迹痕迹
是常见的水面浮生植物。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 出不理解的词句。
池上 【唐】白居易
shǒu
12 古诗二首
shǒu
元首 一首歌
首长 回首 自首
《古诗二首》精美版课件
![《古诗二首》精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4b89c4376baf1ffd4fad86.png)
神韵。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
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两首古诗抓住了春天里的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花草树木、动物和人的特点,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
构成了一幅明媚和谐、生机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古诗二首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 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 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 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 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 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
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两首古诗抓住了春天里的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花草树木、动物和人的特点,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
构成了一幅明媚和谐、生机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古诗二首
—抓住景物特点,感受春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 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 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 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 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 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写活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可爱。
2020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课件(生字动画配音讲解)
![2020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课件(生字动画配音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d43ef5859eef8c75fbfb360.png)
笔顺: 组词:可爱 爱好 爱情 造句:这只小狗真可爱。
读音:ài 部首:爫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10画
笔顺: 组词:可爱 爱好 爱情 造句:这只小狗真可爱。
读音:jiān 部首:小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6画
笔顺: 组词: 尖锐 笔尖 尖叫 造句: 午夜时分,窗外传来了一声尖叫。
读音:jiān 部首:小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6画
笔顺: 组词:采摘 采访 采用 造句:我和妹妹在草地上采花。
读音:cǎi 部首:爫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8画
笔顺: 组词:采摘 采访 采用 造句:我和妹妹在草地上采花。
读音:wú 部首:无 结构:独体结构 笔画:4画
笔顺: 组词:无论 无须 无妨 造句:这次你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一看。
读音:wú 部首:无 结构:独体结构 笔画:4画
笔顺: 组词: 尖锐 笔尖 尖叫 造句: 午夜时分,窗外传来了一声尖叫。
读音:jiǎo 部首:角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7画
笔顺: 组词:角度 角落 视角 造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读音:jiǎo 部首:角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7画
笔顺: 组词:角度 角落 视角 造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生字动画配音讲解
笔顺: 组词:无论 无须 无妨 造句:这次你无论如何都要去看一看。
读音:shù 部首:木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9画
笔顺: 组词:树林 树枝 树梢 造句:小兴安岭林区的树木很茂盛。
读音:shù 部首:木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9画
笔顺: 组词:树林 树枝 树梢 造句:小兴安岭林区的树木很茂盛。
读音ài 部首:爫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10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生字动画配音讲解
《古诗二首》ppt课件(共23张ppt)
![《古诗二首》ppt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49734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4.png)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
思考: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日、香炉 、紫烟、瀑布。
课文讲解
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 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 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课文讲解
你了解香炉吗?文中的“香炉”到底指什么呢?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 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 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诗人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香 炉峰。
课文讲解
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生”字,而不用“升”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 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 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 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
8.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引入新课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 阳湖畔,瀑布飞泻。被誉为 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瀑布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 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
引入新课
李白
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
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
课文讲解
思考:“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的”遥看“有什么 作用?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点题,点明是远远地望庐山瀑布。 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课文讲解
思考:”挂前川“的”挂”字好在哪里?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7cbc7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3.png)
诗歌品读
图中有什么? 荷 叶 荷 花 莲 蓬 小娃 小 船 蜻 蜓 浮萍 竹篙
图中的小娃在干什么? 撑着小船采莲蓬。
小娃撑艇采莲回 说明小娃担心别人不让采就偷采的心理
小 娃撑 小艇, 偷 采白莲回。
用篙使船前行
小娃顽皮、可爱
交流:小娃偷采白莲时心情如何?
忐忑
高兴 有趣
思考:诗中的“偷"与一般的“偷”表 达的情感一样吗?
xiǎo chí
小池
sòng yáng wàn lǐ
[宋] 杨 万 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ì liu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ou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xiǎo hé cái lù jiān jiān 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一 年级语文下册
② 古诗二首
池上
[唐]白居易
期高份
白居易 (772—846) 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下邦 (guī)
(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 唐 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 魔"之称。
拼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chí shàng
池,上
t áng bái jū y i
[唐] 白 居 易
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 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小 娃 撑 小 艇 ,偷采 白莲 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ì fú píng yí dào kāi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 。
字理
识记方法
采:本意是用手指或指 尖轻轻摘取。
12.古诗二首《池上》(课件)
![12.古诗二首《池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f005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f.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池上》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它描绘了一个小孩在池塘上划船偷采白莲的情景。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童真的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具体描写。诗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展示了小孩的天真无邪,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韵律和词汇的深层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浮萍一道开”的意象,我会通过图片和实际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诗歌背景介绍方面,我感觉学生们对唐代社会文化背景了解有限,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们对古诗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意识到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提问和反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讨、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意绘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
Hale Waihona Puke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池上》诗句优美,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词汇的学习与应用: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艇”、“采”、“踪迹”,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池上》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日有没有去过池塘边玩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夏日池塘景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具体描写。诗中“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展示了小孩的天真无邪,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韵律和词汇的深层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浮萍一道开”的意象,我会通过图片和实际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诗歌背景介绍方面,我感觉学生们对唐代社会文化背景了解有限,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们对古诗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意识到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提问和反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5.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讨、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意绘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
Hale Waihona Puke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池上》诗句优美,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词汇的学习与应用: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艇”、“采”、“踪迹”,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池上》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日有没有去过池塘边玩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夏日池塘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宋
[]
小池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 词。 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应 拉长一点声,体现出那种意境来; 最后“立上头” 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使听者回味无穷。
课文 12 《古诗二首》
泉水的出口
课文 12 《古诗二首》
泉眼
课文 12 《古诗二首》
细流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小荷
尖尖角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蜻 蜓
课文 12 《古诗二首》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注释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
这首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
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
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
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
面,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
课文 12 《古诗二首》
中心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孩儿 偷采白莲的情景。刻画了这 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 泼淘气的可爱形象。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作者介绍
课文 12 《古诗二首》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 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 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 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 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 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 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
小池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宋】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ī liú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xiǎo hé cái lòu jiān jiān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 细流:细小的流水。
• 照水:倒映在水面。
•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 荷叶尖端。
•
•
译文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
中心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唐]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注释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译文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2.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白居易,汉族,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 山居士,我国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 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 和文学家。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 之称。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宋
[]
小池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要突出“惜”、“晴柔”、“尖尖”、“立”等 词。 其中“惜”、“爱”、“尖尖”在读的时候应 拉长一点声,体现出那种意境来; 最后“立上头” 应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使听者回味无穷。
课文 12 《古诗二首》
泉水的出口
课文 12 《古诗二首》
泉眼
课文 12 《古诗二首》
细流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小荷
尖尖角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蜻 蜓
课文 12 《古诗二首》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 注释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
这首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
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
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
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
面,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
课文 12 《古诗二首》
中心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孩儿 偷采白莲的情景。刻画了这 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 泼淘气的可爱形象。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作者介绍
课文 12 《古诗二首》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 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 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 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 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 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 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
小池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宋】杨万里
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ī liú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xiǎo hé cái lòu jiān jiān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tóu
• 细流:细小的流水。
• 照水:倒映在水面。
•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 荷叶尖端。
•
•
译文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
中心
课文 12 《古诗二首》
[唐]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注释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水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译文
课文 12 《古诗二首》
•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2.
课文 12 《古诗二首》
课文 12 《古诗二首》
白居易,汉族,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 山居士,我国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 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 和文学家。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 之称。
课文 12 《古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