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教学导向探究——也谈近六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型与审题对策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教学导向探究因蔡开盛摘要:六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大体是以任务驱动型为主的新材料作文。
根据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可将它们分为:一般新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漫画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题型设计呈现思辨性、任务型、情境化、实用性等特点;命题材料选择聚焦立德树人,不回避时政热点。
分清作文类型,洞悉命题趋势,采取相应策略,方能精准备考。
关键词: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型;策略;导向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自从2006年开启“乌鸦向老鹰学抓羊”这样的材料作文模式以来,它的题型大体属于“新材料作文”。
它明显有别于之前“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种三自模式的话题作文,并且在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这两方面呈现渐进嬗变的趋势。
尤其是2015年全国I 卷出现以“明华”的身份“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这样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为新材料作文命题开启了任务指令设计的新征程。
从材料类型和写作要求两方面来看,近六年的“新材料作文”命题大致可分为:一般新材料作文、组合型材料作文、漫画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等四种主要形式。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讨以上四种“新材料作文”的题型特点及审题对策,亦冀从中洞悉命题趋势,明确作文教学导向。
一、一般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策略:理清逻辑,审慎推导一般新材料作文是指试题只提供一则材料,而不限定话题,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审题立意的作文命题样式。
近几年的一般新材料作文还出现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审题立论中考查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
伏尔泰曾说:“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思考问题要比研究一个时代的人们怎么行动更重要。
”2018年全国II 卷有关“幸存者偏差”这道一般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恰好就证明“怎么思考问题”比“怎么行动更重要”这一观点。
说它是“一般新材料作文”,是因为它的试题材料是一则逻辑学中的案例;更因为它的写作要求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没有附加特别的“任务指令”。
高考语文命题趋势
• 三套试卷的20题补写句子回归,加强对学 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 三套试卷的21题均考查压缩语段,要求提 炼关键信息,强化考生信息处理能力考查
• 3.写作方面重情境
• 增加对实用性文体考查:一卷考查演讲稿, 二卷考查演讲稿、信、读后感、慰问信, 强化了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 活需求
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 D.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
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 原文: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 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 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 原因分析:原有的简单对照已不能应对高考
• 2.稳中有变 • 变的目的是打破常规答题套路,强化核心素养 • 变的方式可能是回归 • 注意几类题型: • (1)句意理解(可能出现在文学类作品阅读、诗
歌鉴赏中)
• (2)标点考查(尤其是标号:冒号、括号、引号、 破折号;点号注意问号运用。可能出现在语言运 用中,结合补写句子、病文修改)
• (3)颁奖词拟写
•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 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 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 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 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 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 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 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 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 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 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 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 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 态保护,才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趋势与写作建议
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趋势与写作建议作者:方英来源:《中学语文·中旬》2023年第10期摘要深入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趋势和写作技巧,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备考。
首先通过对高考作文的题目进行梳理,发现其主要涵盖社会热点、时事问题、价值观反思、人文关怀、个人经历与成长等内容;其次探讨了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明确立意、构建清晰逻辑、用具体细节和案例支持、运用表达技巧等;最后提出了高中生备考高考作文的建议,包括多读多写、积累素材和写作技巧、关注时事动态等。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写作技巧备考建议高考是中国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的重要考试。
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科目的一部分,占据相当大的分值,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和录取情况,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高考作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试环节。
在过去的高考中,作文题目涵盖了广泛的题材,涉及社会、文化、人生、科技等各个领域,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积累、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对于考生来说,如何应对高考作文题目,掌握适合高考的写作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然而,由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许多考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写作思路。
同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相对较为严格,要求考生的作文不仅要有正确的论述和观点,还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流畅的表达。
因此,许多考生的高考作文成绩不理想。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掌握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写作技巧,笔者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和对高考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总结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和评分要点,提供针对不同题材的写作技巧和应对策略,以帮助考生提升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自信,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笔者也对高考作文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高考作文命题特点与趋势1.高考作文命题特点高考作文题内容丰富。
将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常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高考命题趋势及命题策略
高考命题趋势及命题策略高考命题这事儿,就像一场神秘的魔术表演,我们都在努力猜测魔术师下一个把戏是什么,也就是琢磨那命题趋势,而命题策略呢,就像是魔术师的手法啦。
先说说命题趋势吧。
现在的高考啊,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像从只看你会不会搬砖,变成看你能不能用这些砖砌出一座漂亮又结实的房子。
比如说语文,以前可能背背古诗词、写写记叙文就行了,现在可不一样。
它更倾向于考察你对各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像那种给你一篇科技说明文,让你说说里面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这就需要你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只是走马观花地看。
我有个朋友是高中语文老师,他给我讲过一次他们集体备课分析高考趋势的事儿。
他们围坐在一起,面前堆满了各种资料,那些资料就像小山一样。
老师们都拿着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像一群侦探在分析案情。
他们发现现在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也越来越灵活,不再是那种简单的命题作文。
有一年出了个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话题,这可把好多学生难住了。
因为你不能只是空泛地说几句“我们要传承文化”,得有具体的例子,得有自己的思考。
这就要求学生们平时要多读书、多关注社会热点,就像小蜜蜂要到处采蜜一样,积累各种素材,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有话说。
再看看数学,命题趋势也是往应用方向走。
数学不再是那些干巴巴的公式计算了,而是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我记得有一道高考模拟题,是关于一个工厂生产零件和成本利润的问题。
这题可把学生们折腾得够呛。
你得先根据题目里的条件列出函数表达式,然后分析成本和利润的关系,最后还要算出最优方案。
这就像你要经营一家小商店,得算清楚怎么进货、怎么定价才能赚钱一样。
而且现在的数学题对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要求很高,一道题可能有好几种解法,就像走迷宫一样,你得找到那条最快最准的路。
说到命题策略,那可真是个精细活。
命题人就像一个大厨,得精心挑选食材(知识点),然后用巧妙的手法(出题方式)把它们做成一道美味又有营养的菜肴(试题)。
命题的时候,他们得考虑难度的平衡,不能太简单,不然就像白开水,没味道;也不能太难,把大家都难倒了,那就没人能吃得下这道菜啦。
洞察 2024 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走向,掌握后期备考关键
洞悉2024年作文命题趋势,把握后期备考重点——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2024年作文备考策略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应对方案绿阴不减来时路,守正创新不二门,以此形容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趋势,亦无不可。
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始终体现了"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辨,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在材料、提示语等方面迥异于往年,但考查核心价值、时代精神等旨归不变。
如上海卷"好奇心",指向科学精神,涵养高远的科学志趣;天津卷,指向青年如何立德修身、躬行实践;新课标 I 卷,指向奋斗追梦,讲好中国故事;全国甲卷,指向科技发展中如避免人被物化等时代命题;新课标 II 卷,指向自我与环境、自我与时代;全国乙卷,指向立己达人、美美与共、和合共生……这些主题,都紧扣时代脉搏。
材料虽然一反往日的宏大叙事,代之以清新蕴藉的材料,但就其内容本身,可谓绿阴不减来时路,与往年考查并无二致。
鉴于此,笔者纵观历年高考作文命题,深入解析,洞悉高考命题特点,亲自进行写作实践,并总结出应对之策,以期有所裨益。
命题趋势一:回归教材将2023年高考作文题与教材对接,不难发现,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强调回归教材。
如全国甲卷作文"人·技术·时间"与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作文题大同小异,必修下I 卷作文"故事的力量",直接呼应选择性必修中册外国文学作品研习单元中的"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
解决方案:深耕教材,积学储宝与其漫无边际"做加法"-﹣横扫各地联考题,不如"做减法",回归课本,对每篇课文深耕、开掘、盘点,使课本成为写作的"无尽藏也"。
充分发挥课文的作文功能,不妨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课本素材挖掘、整合、阐释、盘点;二是对课文典型写法总结运用;三是重视课本单元人文主题、单元研习及活动任务等。
高考作文命题特点趋势范文
高考作文命题特点趋势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作文命题特点趋势范文高考作文命题特点趋势范文(5篇)一般说来,高考语文作文如果写记叙文,运用小标题、日记体、分镜头式等片断组合法写成的文章比较清爽直观。
人工智能与人文气息(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新趋势)
下水榜样作文——不为物役,让科技星光更璀璨
然而,悦纳科技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臣服于其脚下,放弃自我主导的 权利。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曾言:“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庄子也发出过 类似的警示,提醒我们不应成为外物的奴隶。这两位先哲的智慧都在告诫我 们,不要被物质所驱使。然而,现实中仍有不少人被科技所俘虏,不知不觉 间沦为科技的奴隶。元宇宙、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确实使 我们的生活、工作更加便捷,但也让一些人沉迷于科技编织的虚拟世界中无 法自拔。如同好莱坞电影《未来战警》所描绘的那样,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 来,人们安逸地躺在家里,通过意念操控仿生人进行工作、社交,结果导致 身体机能逐渐退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发虚假和疏远。若科技发展
下水榜样作文——不为物役,让科技星光更璀璨
chatGPT引爆全网热议,人工智能正赋能各行各业,加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不禁感叹:“奇点”真的要来了吗?身处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 们该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一日千里?
孙中山先生曾深刻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 亡。”面对科技浪潮的汹涌澎湃,我们应怀抱着一种欣然接纳的态度。自人 类诞生之初,便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而科学技术正是推动 我们摆脱贫困、劳役、病痛等困境的强大引擎。如果我们像别里科夫那样, 因对未知的恐惧而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套子里,抗拒一切新鲜事物,拒绝任 何创新与发展,那么不仅会让自己疲惫不堪,最终也将被时代所抛弃。
手打素材
如果我们继续在不够明智和审慎的情况下发展技术,我们的佣人可能 最终成为我们的刽子手。
——美国军事家奥马尔·布拉德利
表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看法,可用在对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的分析或归结。
手打素材
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 什么,一种真正的心灵温暖的感觉。
高中语文2024高考命题变化趋势(名篇名句默写+作文试题)
高考语文命题变化趋势一、名篇名句默写1.开放性与限定性的统一2021年适应性测试中,“名篇名句默写”试题首次出现开放性试题。
这种考查方式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给了喜爱古诗词的考生更多的作答空间,考查的重点由固定篇目的记忆理解转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育部考试中心《立德树人自然融入内容改革持续深化——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这类试题是开放性与限定性的统一,增加试题答案的多种可能性是建立在给定的意象基础上的。
这些意象或是古代地名(如“三秦”“京华”),或是自然事物(如“落木”“花鸟”),或是常见代称(如“杜康”“谢公”)。
2023年新课标Ⅰ卷和Ⅱ卷则更进一步,设置真实生活情境考查对古代名句的应用,要求填入内容符合设定场景,它不仅考查考生是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背诵古代诗文名篇,而且考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将背诵的名句迁移到具体情境中,利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要求考生抓住题干提示信息。
2.限定性下的唯一可能性与此同时,这种限定性还表现在作答的篇目选择上。
例如,包括2021年适应性测试旧课标版和新高考Ⅰ卷旧课标版和新课标版试题、2022年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新课标版试题在内,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未对《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进行修订)的范围内,均有且仅有1句诗句符合题意。
因此,开放性试题下并不一定意味着课程标准要求下试题答案的多种可能性。
这样的考察方式既突破了以往答案的唯一性,又能够鼓励考生在课余多积累古诗词,很好地落实了有关上位法命题要求。
《广东高考年报(2021年)》3.命题倾向诗、词、曲篇目新增“开放性试题”并非新高考这三年“名篇名句默写”试题的主要特点,“名篇名句默写”试题的最大变化应当体现为命题时对篇目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1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的诗、词、曲篇目。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
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7篇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都很熟悉吧。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将会紧跟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突显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对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的一些预测和展望。
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会围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
作文题目可能涉及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垃圾分类等热点话题,鼓励学生思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2.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很有可能涉及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
作文题目可能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机器人在社会中的角色、科技创新对教育的改变等话题,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索人与科技的关系。
3. 多元文化与跨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会邀请学生讨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多元文化的价值,鼓励他们展现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促进全球化时代的心灵沟通。
4. 青少年成长与社会责任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与社会责任备受关注。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会以青少年成长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社会意识和使命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5.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传统文化又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可能会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对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的预测,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主题将会更关注社会、环境、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及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一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过程,其实就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轨迹。
因为高考作文命题,其实质是一种科研活动,它既要体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鲜活的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研究的理论高度,即遵循教和学的规律;又要不断探索“考”的思想、途径和方法,既检查学生的思想深度,知识的广度,情感的浓度,写作技巧的熟练程度,又要给中学语文教师暗示作文教学的方向。
高考作文的命题,对语文教学有深刻的影响。
从1951年我国执行高考制度至今,就其发展的轨迹,高考作文命题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文化大革命前(1951年—1965年),第二阶段为恢复高考至改革开放前(1977年—1982年),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1983年—2001年)。
从41次高考作文命题来看,第一阶段共16年,16次作文命题的思路平稳,注重文体。
第二阶段,力图在命题上有所突破,1978年是缩写,1979年是改写,试图改变以往那种呆板的命题方式。
1983年以后,高考作文向材料作文方向发展。
从作文命题的形式看,逐渐走向开放。
其演变的轨迹似乎是命题作文(第一阶段)※半命题作文(第二阶段)※给材料作文(包括文字、图画两类材料)※话题型淡化文体作文(第三阶段)。
这一轨迹表明,其形式愈来愈逼近中学生的写作心理,考场作文的规律及写作本身的规律。
从作文命题的内容上看,第一阶段的作文命题与当时的政治很贴近,较有代表性的是:1961年的《我学了毛泽东著作以后》,1963年的《唱国际歌想到的》,1965年的《论革命与学习》和《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强调思想政治,渲染政治色彩是这一时期作文命题的特点。
其所带来的是思想单一,作文空洞,学生和教师不关心自然以及自然与人的关系,理想思考多于情感的抒发。
改革开放以后,淡化政治热点及政治口号乃至疏离正在被现实检验的道德教化条文,主要让考生写做人,做学问,人与自然的关系,审美(如1983、1986年的赏析漫画)、文学(1991年的片断作文)、哲理、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内容。
2023年高考语文趋势
2023年高考语文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考语文考试也在不断变革和调整。
预测到2023年高考语文趋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命题趋势1.综合素质评价导向:高考语文命题将逐渐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再单纯追求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
命题内容将更注重学生的思辨、创新和综合运用能力。
2.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未来的高考语文命题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生活素材和实际问题进行命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语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多元思维培养:高考语文命题将鼓励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题型和命题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考试形式趋势1.任务型考试的普及:随着综合素质评价导向的推进,考试形式将逐渐向任务型考试转变。
考试题将更贴近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等方式来完成任务,并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和思考。
2.赋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权利:考试形式将更注重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通过开放性题目,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展现个性化的语文表达风格。
3.引入信息技术:高考语文考试将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在阅读理解中增加多媒体资源的利用,或者通过在线写作平台进行作文考试等方式,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三、知识点与能力要求趋势1.传统文化教育:高考语文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对古代文化经典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2.跨学科学习:语文学科将继续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诗歌教学中引入音乐元素,在小说教学中引入历史和社会知识等。
3.实践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高考语文将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创新和解决问题,让语文学科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高考命题不止对老师教学有指导性对高三考生也具有极强的引导性。
根据2024年高考对试卷分析的梳理,总结出高考命题几个趋势。
高考命题的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融入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化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注重增强试题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素养,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
考试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选拔人才要求。
突出能力考查,突出情境设计。
加强教考衔接,助力育人方式改革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高校选拔人才要求情景设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科技创新;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个人体验情境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生活实践学习探索。
关注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
转变一:教育功能从单纯考试变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
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转变二:评价理念从知识能力变为综合评价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
转变三:评价模式从单一的考查内容变为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分析湖州中学周凌[命题回顾]题目关键词分值字数文体题型全国卷(一)2004年(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等)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话题作文2005年(黑龙江、吉林、广西等)位置和价值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话题作文2006年(黑龙江、吉林、内蒙、贵州等)图书阅读率与网上阅读率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材料类话题作文全国卷(二)2004年(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等)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话题作文2005年(河南、河北、安徽、山西等)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话题作文2006年(河北、陕西等)鹰/乌鸦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材料类话题作文全国卷(三)2004年(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话题作文2005年(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忘记和铭记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话题作文2006年(新疆、宁夏、甘肃等) 以“书”为主题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材料类话题作文全国卷之(四)2004年(青海等)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60分不少于800字自选文体话题作文2005年2006年北京卷2004年包容60分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命题作文2005年说“安”60分不少于800字议论文命题作文2006年北京的符号60分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命题作文天津卷2004年材与非材60分不少于800字文体自选话题作文2005年留给明天60分不少于800字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命题作文2006年愿景60分不少于800字文体自选命题作文上海卷2004年忙70分10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歌话题作文2005年课堂外中学生文化生活社会三镜头70分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话题作文2006年我想握住你的手70分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命题作文重庆卷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60分不少于800字文体自选话题作文2005年(1)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
新高考语文学科七大命题趋势
新高考语文学科七大命题趋势“教改必须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写作的教学。
预计未来的中高考,命题人会在更大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题型来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情况...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升学要吃大亏!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高中语文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2017年说的这番话,现在看来,没人敢说“雷声大雨点小”了。
照这个趋势,只有“雷声大,雨点更大”!这份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命题的语文模拟试卷,非常典型地体现了温儒敏先生之前谈到的新高考语文七大命题趋势。
1.命题将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增大。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
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
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
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
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学生要学会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下文有详细说明)。
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学习,剩下的时间就要去接触更多的古文。
还要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2.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考生应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今后的阅读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学生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
2018年高考还选入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建议多读《新华文摘》。
3.更加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为什么现在那么重视检索能力的训练?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有太多信息需要去辨认。
这些年高考语文在强化检索能力的考查,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所以在复习中,学生要多进行检索阅读训练。
考查检索能力通常看你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能排除概念干扰,能不能提取新的信息。
尤其在实用文阅读中,基本都含有概念干扰这一特点。
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
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这些趋势对考生备考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体、题材、题型和思维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命题。
一、文体多元化在过去的高考语文中,命题主要围绕小说、散文和诗歌展开。
然而,近几年的命题增加了剧本、议论文、评论等文体的考查。
这种文体多元化的趋势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备考时,考生应多读各种文体的经典作品,并注重培养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题材题向时事与热点命题方向逐渐向时事和热点话题倾斜,引导考生关注社会问题,扩展视野。
许多文章的素材选取自社会现实,如对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际关系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积极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提高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三、题型多样化高考语文命题的题型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常见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外,越来越多的题目要求考生进行写作或者修辞分析,如演绎推理、材料应用、议论文写作等。
这种多样化的题型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注重思维方式和创新传统的命题形式强调对文本的理解和背诵,而近年来的命题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考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该类题目通常要求归纳总结、辩证分析、联系实际等。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
总体来说,高考语文命题的趋势更加注重考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基于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面、注重实际应用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同时,考生还应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在高考语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就是对高考语文命题趋势的分析,希望能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高考。
考生们要根据这些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灵活应用各种解题方法,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述及2022年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其次,考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 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 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
最后,写作任务将考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 促使考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 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考生认识到“画 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关系。
天津卷作文题在材料中列举了数张“中国面 孔”,给定的情景是2020年的春天,要求考 生写出对“中国面孔”的新思考和感悟。显 然,这是希望考生能重点书写抗疫背景下的 各种“中国面孔”。这个题目含蓄地涉及抗 疫话题,并把这个时事热点冷处理,希望考 生能平和地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表达中国 精神。
北京卷第一道作文题,就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 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设取得突破的重 大标志性事件,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 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 信力,生发自豪感。
就话题的延伸和联系实际而言,可以联系到个体 与集体、青年与时代的关系,甚至提示考生如何 面对全球性问题与挑战,包括每个成员都应躬身 入局,建立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等内容。
挖据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和“魂”。高考作文题善于利用优秀传统 文化,积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考生从中 汲取前进的动力。
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 系”选取了我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 景,以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文题着重 引导考生结合自身参与抗疫的切身体验,分 析和发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 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促使考生坚 持立德树人理念,深刻把握家国情怀,深入 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 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预测近几年的作文评卷结束后,诸位参与改卷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失作文者,必定失高考。
”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对高考成败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考生的高考作文水平,下面将对高考及平时考生写作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2020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合理预测,希望对2020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1.双基不牢。
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反映了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牢固。
这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的错误率较高,有的考生一篇作文之中竟有10多个错别字。
《考试大纲》对写作明确规定: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这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
2.审题不清。
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淡化审题的倾向,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是考生的作文中还是有跑题的现象。
如2020年高考山东卷“见证”这一作文题,就有好多考生对“见证”理解不准,有的考生立意为“史铁生见证了身残志坚”,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当是所见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
又如考生在审题时,容易顾此失彼。
2020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弯道”,忘记了“超越”这一关键内容;有的考生把“弯道超越”变成了“超越”,只字不提“弯道”,对材料含意的把握难免失之偏颇。
3.材料不新。
现在考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的问题。
那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只能“旧事重提”。
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这些素材虽然也可以采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显得庸俗,也显得考生视野狭窄。
4.文体不明。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充分发挥考生个体写作才智,往往不限文体。
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让考生自我选择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时用一半的篇幅来大发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
有些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只是单纯地引用事例,缺少分析论证,没有把材料和观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更有甚者,以创新为名,胡乱地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5.语言不畅。
好多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在遣词造句上,显得苍白无力,进而形成考生在写作时心中有话说不出,说出话来不到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意不畅的局面。
有的文章还用了古白话文的形式,半文半白,弄巧成拙。
6.卷面不洁。
考场作文中,卷面书写脏、乱、草的现象俯拾即是,影响了考生的作文成绩。
高考作文书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笔法遒劲,只求笔笔清晰;忌连笔字,忌字体忽大忽小。
二、202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1.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
分析2020年全国的20道作文题,其中材料作文9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
可见话题作文渐渐淡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所以202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将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主打天下。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半命题作文。
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由于其开放性比较大,补充题目显得格外重要,对此,考生应当加以重视。
2.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是主流。
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个性,关注社会。
这必将是2020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
2020年高考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天津卷的“我说90后”,三个直辖市的作文一致地以“我”入题,直接关照了“我”身边的世界。
以“我”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是避免假、大、空的策略,更是体现了“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展示自我个性的正确途径。
作文题目关注生活,尤其关注社会热点是激发考生写作热情的有效方法。
2020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都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如江西卷的关于“圆明园流失兔首、鼠首的拍卖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安徽卷的关于“弯道超越”,江苏卷的关于“品味时尚”,都直接针对社会,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3.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主调。
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表达真情实感。
题材的选取上,要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体现人间的真爱。
如2020年湖南某考生写的《踮起脚尖》,朴实地叙述了夜深了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的“我”等待在外谋生的父母回家这样的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由于文中再现了父母回家后怕吵醒“我”而“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给“我”盖被子等细节,所以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
这样的细节往往就蕴涵着父母的深情。
4.理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主旨。
2020年的高考作文,在整体上应该会继续保持理性的倾向。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考生引向理性思考的路上,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
如2020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要考生谈“绿叶”和“根”之间的依存关系。
“根”滋养哺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茂盛;“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
“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比较流行,我想关键是由于这种新材料作文让考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够从多角度加以阐发,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
因而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对这种新材料作文的训练,培养自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2020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1.审清题意。
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
首先,要读懂材料。
如2020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道”,既可实指困难大、变数多的赛车弯道,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遇。
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
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
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
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题眼。
如2020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
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
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
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
如2020年高考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命题的含意。
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
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
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
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性、否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2.积累素材。
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
考生应注意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4)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
同时考生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
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从课本:(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从生活: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
从自然:(1)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
从历史:(1)诸葛亮巧借东风;(2)萧规曹随。
从名人名言: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搭建结构。
好多时候老师都对考生讲,高考时要带着“作文”进考场。
这说的不是准备作弊,而是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心中要明白自己熟悉的文章结构。
最基本的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
如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线索串珠式、时空贯穿式、画面组合式、穿插回放式和巧设悬念式。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
有时考生不光要掌握这些大的框架结构,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段落,如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如何进行论述。
好多考生只会用简单的观点(分论点)加材料来论证,缺乏分析,没有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连接到一起。
这就要在平时做好建构,如下面的例子: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
(论点)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贫寒人家。
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椤…(列举论据)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
穷则思变,贫穷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上面这则材料就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连接,对论据的分析和阐述使论点鲜明。
4.优化语言。
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发展等级里的要求,“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但并不是一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
如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
如2020年某安徽考生的高考作文《转弯之后,是个春天》的片断: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