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学科建设与规范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科学科建设与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急诊科学科的建设与规范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学科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术语定义1.急诊科:医院特地负责接诊病情危重、病情快速恶化或有生命不安全的患者,供应紧急医疗救治的科室。
2.科室负责人:指急诊科的主任或由主任委派的副主任。
3.急诊医生:指在急诊科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
4.护理人员:指在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士等医院聘用的护理人员。
5.患者:指急诊科接受治疗或就诊的病人或伤者。
第二章急诊科学科建设第四条急诊科技术人员配置1.急诊科室负责人应依据工作负荷和科室规模,合理配置医师和护理人员,并确保人员的专业本领和素养。
2.急诊科室负责人应与医务部门共同订立技术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等管理方法,确保技术人员的素养和本领得到不绝提升。
第五条急诊科设备设施的建设与维护1.急诊科室负责人应依据科室的需求,确保设备设施的合理配置和运行,以保障患者的诊疗需求。
2.急诊科室负责人应定期组织设备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急诊科室负责人应与医务部门紧密合作,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设施,以满足科室的诊疗需求。
第六条急诊科的救治流程及标准化操作1.急诊科室负责人应订立科室的救治流程,并确保科室内医务人员严格依照流程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急诊科室负责人应组织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医务人员熟识并掌握救治流程的操作规范。
第七条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1.急诊科室负责人应与其他科室的负责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科室之间的协作和搭配。
2.急诊科室负责人应组织定期的协作会议,解决工作中的交叉问题,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第三章急诊科规范管理第八条急诊科的岗位设置和职责1.急诊科室负责人应依据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2.急诊医生应依据职责进行日常工作,正确诊疗,保证医疗安全。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定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根据卫生部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制定我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
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
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因此,急诊科的设置标准非常重要,下面将从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谈谈急诊科设置的标准。
首先,急诊科的人员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一支优秀的医护团队是急诊科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
在人员配置方面,急诊科需要有足够的急诊医生、护士、技师等医护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其次,急诊科的设备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急诊科应该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急救和治疗。
此外,急诊科的空间布局也需要合理,应该设置有充足的急救床位、观察室、手术室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急救和治疗需求。
再次,急诊科的管理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急诊科的运转秩序和医疗质量。
急诊科应该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急诊流程,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及时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最后,急诊科的设置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和联动。
在医院内部,急诊科往往需要与重症医学科、手术科、内科等其他科室密切合作,因此急诊科的设置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机制,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急诊科的设置标准涉及到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和与其他科室的协作等多个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合理的规划和落实,急诊科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因此,医院在设置急诊科时,务必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以确保急诊科的正常运转和医疗质量的提升。
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
医院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指导思想:急诊医学是一门对于急性的伤或病提供立即的评估、处置、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或死亡的专门学问,不单指危重病人,只要是突然发生的事件、事情,都是急诊医学的服务范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属独立的二级临床学科。
以1983年卫生部做出医院建立急诊科的相关规定,和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为标志,急诊医学作为二级独立临床学科已有20余年历史,对我国急诊医学发展、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积极救治急性伤、病和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病到医院看急诊在人民群众中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但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请醒地意识到:从原规定颁布到目前20余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人民的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最显著的标志。
由此可以看出原来的规定已远远不能指导当前快速发展的急诊医学和人文关怀的需求。
为此,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组织医院管理专家、急诊医学专家共同起草一部新的“医院急诊科的规范设置和管理规定”,其根本遵旨是:1、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医学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时俱进,使医院急诊科构建模式及管理模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
2、遵循“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到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病人能得到及时、方便、有效、安全、连续地服务,使危急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转危为安,使病人满意、家属满意,政府满意。
3、本着有利于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有利于医院各学科协调发展,有利于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
第一章急诊科的设置一、急诊科在医院功能定位1.窗口单位:集中体现医院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水平,服务理念、精神面貌及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连续24小时服务。
2.平时主要对各种急危重病人的及时有效救治,接诊120急救车送来的多发伤、急性病人的处置。
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标准急诊科是医院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门,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急救能力和医疗质量。
因此,急诊科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下面就急诊科建设标准进行探讨。
1. 急诊科区域设置急诊科应位于医院主要通道旁,便于急救车辆及时进出。
急诊科应具备独立完整的空间,包括等候区、分诊区、急诊观察室、急诊治疗室、手术室等功能区,各功能区域之间应当合理分布,确保患者能够快速接受到相应的医疗救治。
2. 急诊医疗设备急诊科应配备常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吸氧设备等,确保在急诊医疗需求时能够及时救治患者。
此外,还应配备充足的医疗用品,如输液器、导尿管、呼吸道插管等,以备不时之需。
3. 急诊科医护人员配备急诊科应根据医院的级别和规模,合理配置医生和护士人员,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服务。
医护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急救经验,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急救设备,应对各种急诊情况。
4. 急诊科管理规范急诊科应严格按照相关医疗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急救处置标准和程序,确保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另外,急诊科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急诊科环境卫生急诊科应保持整洁干净的工作环境,设施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检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另外,还应保持空气流通和温湿度舒适,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工作和就诊舒适度。
综上所述,急诊科建设标准是医院急救工作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医院应当注重完善急诊科的建设标准,做好急诊医疗设备的配备和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急诊科建设和管理规范指南规范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医院急诊科护理单元设置布局与管理要求
医院急诊科护理单元设置布局与管理要求急诊科是急症救治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服务的主要窗口。
要求布局合理,设备设施完善,人力配备充足,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设置与布局】急诊科建筑要求独立或相对独立成区,与住院部、各类辅助检查部门相邻近。
急诊入口通畅,设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设有救护车专用通道和停靠处,有条件的医院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急诊科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预检分诊处、各专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清创室、留观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设洗胃室、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药房、收费、心电图、B 超、放射等各类辅助部门,另设转运车、轮椅停放处、公用电话等公共设施。
流程合理,24小时满足急诊服务。
1.预检分诊处设立在急诊科入口醒目位置。
有就诊流程图,配候诊椅、传呼装置、手卫生设施等,备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手电筒、压舌板等医疗检查器械。
2.诊室综合性医院设内、外、妇、儿、眼、口腔、耳鼻咽喉科等专科诊室,配备办公桌、坐椅或坐凳、诊查床、隔帘或屏风、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和干手设施等。
网络信息化医院每间诊室配备电脑及打印机。
专科诊室配备专科检查设备。
妇产科各室安装不透明玻璃与隔帘。
3.治疗(输液)室根据医院条件,可分输液接待区、配药区、注射区、处置区。
配药区和处置区同普通病区。
注射区分设肌肉注射区与静脉注射区,有条件的医院男、女患者分室肌肉注射,另设采血室、输液区,配备输液椅、抢救车、吸痰及输氧装置、空气消毒设备、电插座等。
4.抢救室靠近急诊科入口,与预检分诊处邻近,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位。
抢救床为多功能抢救床,有条件的医院设隔离间。
配氧气及负压吸引装置、抢救车、抢救药品、设备等,张贴抢救流程图(详细要求见《湖南省医院急诊科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1)常用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快速血糖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除颤仪、起搏器、超声雾化仪、洗胃机等,有条件的医院可备动脉血气分析仪。
医院急诊科设置及管理规范标准[详]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建立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
急诊科负责 24 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发展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视,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立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晰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效劳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璀璨通风,候诊区宽阔,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造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 14-16 平方米为宜。
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前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承担着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任务。
加强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提高急诊医疗质量,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规范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二、急诊科建设(一)硬件建设1. 位置与布局:急诊科应位于医院交通便利、易于识别的位置,与医院入口、停车场、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保持便捷联系。
急诊科内部布局应合理,分为接待区、诊断区、治疗区、观察区、抢救室等,各区域功能明确、相对独立。
2. 设施与设备:急诊科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监护仪、急救药品等。
同时,应具备完善的通讯设备,确保与院内各科室、外部急救系统保持顺畅联系。
3. 信息化建设: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急诊患者就诊、检查、治疗、收费等信息的实时传输、查询和管理。
同时,加强与院内其他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PACS、LIS 等)的对接,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效率。
(二)软件建设1. 人员配备:急诊科应根据工作量、患者病种、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配置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急诊医疗经验、熟练的急救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培训与考核:急诊科应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业务水平。
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
3.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急诊科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急诊就诊流程、急诊抢救流程、急诊观察流程、急诊患者转诊流程等,确保急诊医疗服务有序、高效。
三、急诊科管理(一)质量管理1. 医疗质量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急救措施及时、准确、有效。
加强对急诊患者的病情评估,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减少误诊、漏诊。
2. 护理质量管理:急诊科应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护理措施到位、护理安全。
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进行救治。
3. 药品质量管理:急诊科应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急救药品的供应、储存和使用安全。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_图文
急诊科的工作质量要求
• 5 优化的急诊工作流程:救治流程;抢救流程 ;转归流程。
• 6 完善的急救备用物质管理机制:各种抢救物 品、药品要实行“四定”,即定数量、定地点、 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原 则上急救仪器不得轻易外借。每周检查仪器设 备功能及保养清洁,并记录。有故障的仪器悬 挂故障牌,转移至非医疗区,及时送修。
急诊科的布局
• 辅助设施: • 急诊挂号室
急诊检验室 急诊CT室
急诊收费处 急诊超声室
急诊药房 急诊X光室
具体设置与布局
• 预检分诊处
• 急诊诊室
• 急诊抢救室 • 监护室
• 急诊观察室 • 急诊手术室
急诊科的设置
• 急诊科人员编制 • 根据规模确定编制 • 发展趋势:专业急诊医护人员 • 注意:新老搭配,梯队建设
长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急诊分诊病情分类如得不到紧急救治, 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
有潜在危及 生命的可能
Ⅰ类:危急症 Ⅱ类:急重症
一般急诊急性症 状不能缓解的病人
Ⅲ类:亚紧急症
可等候
Ⅳ类:非紧急症
• 病人就诊的先后顺序 第一类:需紧急抢救,立即处理 第二类:优先就诊 第三类:病人病情较稳定,但仍需在3—6 小时内治疗者 第四类:病人病情轻,无生命危险,可在门诊治 疗或次日就诊者
(2)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1
2
3
4
方便有效的 通讯设备: 设立急救绿 色通道专线
急救绿色通 道流程图
急救绿色通 道的醒目标 志
急救绿色通 道的医疗设 备
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
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接收、病情评估和治疗急诊患者。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需要合理配置设施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设施配置1.抢救区:抢救区是急诊科最核心的区域,应设置为独立的空间,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急救车停放区。
手术室应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材,重症监护室应有足够的床位和专业的监护设备。
2.暂留区:暂留区是对急诊患者进行短期观察和治疗的区域,应设置舒适的病床和必备的医疗设备。
同时,应为患者提供基本的休息设施,如卫生间、咖啡厅和阅览区。
3.分诊区:分诊区是急诊科的首道门诊环节,应配置足够的医生和护士,并配备分诊台、诊室和相关的医疗器械和设备。
分诊区还应设置等候区,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
4.检查区:急诊科应配置必要的检查设备和设施,如X射线机、CT机、超声仪等。
这些设备应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查结果,以便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5.药房和药品库:急诊科应设立药房和药品库,药房应配备专业的药剂师和药品管理人员,并按照规定操作程序进行药品配药和管理。
同时,药品库应具备充足的存货量和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以应对不同时间段和患者数量的需求。
6.医疗废物处理和防护设施:急诊科应设有医疗废物处理区和防护设施,包括洗手间、消毒设备和防护服。
这些设施的配置能够保障急诊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卫生。
二、管理制度1.人员配置:急诊科的人员配置应根据科室的规模和工作量来确定。
核心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应充足,以应对不同时间段和患者数量的需求。
同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医生和护士的轮班和加班,以保障工作质量和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2.紧急救治流程:针对急诊患者,急诊科应制定紧急救治流程。
流程应明确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包括患者接诊、病情评估、治疗措施、转诊等环节,并设置必要的监测和记录措施。
3.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急诊科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操作程序、清晰的工作指引和培训计划。
医院急诊科建筑设计及感染管理规范(最全)
医院急诊科建筑设计及感染管理规范
一、建筑布局
1.应设单独出入口、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应包括预检分诊、就诊室、隔离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
2.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
3.小儿诊室应与成人诊室分开。
4.急诊抢救室,每床净使用面积≥12 m2,观察室床间距≥1.2 m。
5.各诊疗区域应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洗手池、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
二、工作人员
1.应衣帽整齐,不戴饰物。
2.应定期体检,并进行必要的预防接种。
3.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有职业暴露可能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4.患有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者应停止工作。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设置标准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它承担着医院急救和抢救
工作的重要任务。
因此,急诊科的设置标准对于医院的医疗质量和
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急诊科设置的标准。
首先,急诊科的人员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应当配备有临床
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和护士,他们需要具备处理各种急诊病情的能
力和经验。
此外,急诊科还需要配备有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
机等各类急救设备,以及各类药品和消毒器械,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应当定期接受急救培训,保持急救技能的熟
练程度。
其次,急诊科的设备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急诊科应当设有充
足的急救床位,以便及时收治急危重症患者。
此外,急诊科还需要
配备有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如CT、MRI等影像设备,以帮助医生
及时明确诊断患者病情。
此外,急诊科的设施还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保持干净整洁,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最后,急诊科的管理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
的急诊科管理制度,包括急诊医生和护士的轮班制度、急诊科内部的协作机制、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协调配合机制等。
此外,急诊科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急诊病历记录和信息传递系统,以保证患者病情的及时、准确传递。
总之,急诊科的设置标准涉及到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全面考虑和严格执行,才能保证急诊科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希望各医院能够重视急诊科的设置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诊医疗服务。
医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医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一、引言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门诊部门之一,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病患者、急性病情患者以及各类急诊医疗服务的重任。
为了提升急诊科的服务质量、加强日常管理,我们制定了本《医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急诊科设置的原则1.服务范围与规模:急诊科的服务范围应涵盖短期高效的急诊医疗救护任务,包括急救、挂号、诊断、观察、治疗、转运等各个环节。
急诊科的规模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地理位置、病人流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能够满足当地患者的需求。
2.人员配置:急诊科应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护士、急救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
医师数量应根据科室的服务水平和日均接诊量来确定,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救治。
3.硬件设施:急诊科必须拥有符合标准的急诊抢救设备,如心电图、呼吸机、除颤仪等,并且要随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此外,还要配备充足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确保能够应对各类急危重病患者的救治需求。
三、急诊科的管理规范1.科室运行管理(1)科室领导应制定科室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并根据医院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建立科室内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确保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3)严格执行排班制度,确保每个时间段都有足够的医生和护士在岗,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2.患者服务管理(1)急诊科应提供便捷的挂号和分诊服务,以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并确保合理的患者流向。
(2)医护人员应高度关注患者的就诊需求和病情变化,及时与家属沟通,并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抚和心理支持。
(3)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要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抢救措施,并及时转诊到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3.科室质量管理(1)建立科室内部的质控小组,制定科室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建立健全科室质量档案。
(2)定期进行科室质量分析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
四、相关配套政策1.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急救技术和服务意识。
急诊科设置标准(一)
急诊科设置标准(一)急诊科设置标准简介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科室之一。
它涉及到各种医疗紧急情况,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外伤、烧伤、感染等等。
因此,急诊科在医疗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在建设急诊科的时候应该遵守哪些标准呢?急诊科的设置标准以下是急诊科设置的标准:1.急诊科的面积应该能够容纳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人员,足以支持繁忙的医疗应急情况。
建议急诊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2.急诊科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以保证每天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值班。
医生应具备紧急情况的临床处理能力,护士应具有熟练的诊断和待患者技能。
3.急诊科的各项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标准,包括紧急处理设备、医疗氧气和负压隔离室等。
同时,维护和安全设备也必不可少,如消防、排烟、清洁卫生等。
4.急诊科的药品必须齐全,包括停血药、抗生素、镇痛剂、抢救用药等等。
药品的储藏和管理也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标准,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使用。
5.急诊科的科室氛围必须积极向上、舒适温馨,以便让患者和家属感到宽心。
在疾病紧急的情况下,提供一个友好、温暖和安心的环境对患者及其陪护者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急诊科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科室之一。
建设急诊科时必须遵守各项规定,以保证医院的各项服务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标准。
同时,急诊科的舒适和安心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标准只是建议,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急诊科的开展急诊科的开展需要医院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急诊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提升医院的形象。
同时,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和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也是急诊科开展的关键之一。
此外,急诊科的开展还需要与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如医院内部的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相互支持合作,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多重需要得到满足。
最后,急诊科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此科室服务的流程和功能,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急诊科的用途和流程。
急诊科建设标准1急诊科设标准1 (2)
急诊科建设标准1急诊科设标准1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初步诊断工作。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科室的建设和设备配置。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急诊科的高效运行。
1. 急诊科的基本要求急诊科应当位于医院的显著位置,并且紧靠着门诊部以方便患者就诊。
急诊科应当有独立的门诊部和留观室,并且可以直接与医院的其他科室和手术室进行联系。
急诊科的建设要满足以下要求:a. 科室的布局•急诊科应当设有诊室、留观室、抢救室、观察室、医疗废物处理室等功能区域;•诊室应当设有医生办公区和与患者就诊区域分隔开的就诊区,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和医生的工作效率;•留观室应当设有足够的病床,以供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使用;•抢救室应当设有先进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便快速、准确地进行危重患者的急救;•观察室应当设有舒适的环境和设施,供需进一步观察的患者使用;•医疗废物处理室应当有独立的区域进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b. 设备的配置急诊科应当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以保证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 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用于危重患者的监护和治疗设备; - 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用于实验室检测的设备; - B超、X光机等用于影像学检查的设备; - 医疗废物处理设备等。
2. 急诊科的管理要求急诊科是一个高度时效性的科室,需要确保患者的急诊需求得到及时的满足。
因此,急诊科的管理要求如下:a. 人员配置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以满足患者的急诊需求。
医生应当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知识,护士应当具备扎实的护理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b. 人员培训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急救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急症的处理流程、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医疗新技术的应用等。
c. 流程优化急诊科应当建立科学、高效的急诊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就诊时间尽量缩短。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一、急诊科的布局与设施1、位置选择急诊科应位于医院的显眼位置,方便患者快速到达。
通常靠近医院的主要出入口,并有明显的标识引导。
2、分区设置分诊区:用于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确定病情的紧急程度。
抢救区:配备先进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紧急救治。
诊疗区:设有诊室、治疗室等,进行常规的诊断和治疗操作。
观察区:供病情相对稳定但仍需观察的患者使用。
3、通道设置要确保通道宽敞、畅通,包括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和物资通道,以方便人员和设备的快速移动。
4、设施配备医疗设备:如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应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性能良好。
通讯设备:包括内部电话、对讲机等,保证医护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
急救车辆:配备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二、人员配置与团队建设1、医生急诊科医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护士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术,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支持人员包括担架员、保洁员等,要经过专业培训,明确各自的职责。
4、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团队协作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协同工作。
三、急诊科的工作流程与规范1、分诊流程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分诊护士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等,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引导患者到相应的区域就诊。
2、抢救流程对于危急重症患者,应立即启动抢救流程,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按照既定的抢救方案进行操作。
3、诊疗流程明确各种常见疾病的诊疗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转诊流程对于需要转往其他科室或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要建立完善的转诊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转运。
5、质量控制建立工作质量评估指标,定期对急诊科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1、病历管理如实、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病情、诊疗过程和结果,保证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急诊科设施配置与管理制度
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一、目的使科室的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急诊科室。
三、职责(一)。
病区设施配置不完善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及时向院领导及设备科报告申请。
(二)。
病区的设施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三).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然后向院领导汇报.(四)。
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向设备科申请报废、更新。
四、工作程序(一).病区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国家规定的病区设施要求配置病区所需设施及器材。
(二)。
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收集设施及器材使用信息,如需要增加的设施、器材,填写购买申请单,送医院领导审批.(三).护士长负责对购买的设施及器材进行建账管理,并按病区及编号标识在醒目的位置.(四)。
护士长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五)。
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设备科.(六)。
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七)。
一切抢救器械、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八).病区的急救设施不准挪用、外借,非急救设施原则上也不准挪用,若其他科室要作短暂的借用,也要有登记,杜绝以私人的名义借用。
(九).护士长每周全面检查一次科室所有设施、器械,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医院急救管理制度一、目的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
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
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理,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
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理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
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
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
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第十二条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
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第三章人员配备第十三条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五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继续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六条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护士参加急诊。
第十七条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并应具有8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
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第十八条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人员担任。
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九条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管理、保安和其它人员。
第四章科室管理第二十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二十一条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
第二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
第二十三条急诊科应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确保急诊救治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