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的审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纪录片的审美

一纪录片的“真实性”审美

纪录片以其独特的“纪实美”而成为电视屏幕的新热点。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使其精神和情操得以净化和升华的结果。纪录片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是建立在对真人、真事、真实生活状态的客观叙述上,与此同时真实的反映时代的特点。对于纪录片来说,保持纪录片真实性价值的存在是首要的,而“真实”则包括着创作者的真诚,原生态的生活真实,选择性真实,艺术真实。

首先,创作者的真诚是纪录片创作的根本前提。他们的真诚是开启观众心灵世界的一把钥匙,在纪录片中是唯一能够保证其真实性和权威性的东西。虽说创作者有主观的思想,但却是来自客观现实的存在。《北方的纳努克》的成功就是弗拉哈迪与纳努克一家长期交友共处,深入观察,取得其高度信任,以便拍摄时,他们在镜头前能自然流露出日常生活行为习惯。《迁徙的鸟》的创作者为了让鸟类与拍摄人员相处和谐,自然,真实些,他们便让鸟类整天跟自己呆在一起。此外,还聘请了多名世界鸟类专家和两个科考队来协助拍摄。这样才让世界的观众鸟瞰了我们美丽的地球,实现了一次奢侈的视听盛宴。

其次,原生态的生活真实,即纪录片表现出的是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现实。生活真实纪录片真实性体现的基础。它要求创作者发挥本身的专业优势,纪录生活,贴近生活。只有符合生活真实才能创造出具有生活逻辑的生活情节,才能产生具有客观生活规律的纪录片作品。《梯田边的孩子》的创作者为了强调生活的气息和在现场的感觉,于是采用了“跟踪拍摄”和“对话采访”的方式,客观地记录了梯田边两位少年和乡人对带路及金钱的态度与做法,虽然他们或多或少都染上了大山外的“付小费”的习气,但正因为这样让我们看到他们或俗气或单纯的内心世界。《龙脊》中考试的那一段长镜头,老爷爷从门外走进考场看外孙考试,并在考场转悠,结果被监考老师劝出。这段画面是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编导没有进行事先情节的设计或摆拍,因而让观众感受到了具有戏剧性情节的原生态的生活真实。《北方纳努克》运用大量的长镜头,真实地纪录了纳努克一家聚居地的生活场景。他们猎取海豹、一家人在水边下筏上岸等场景的长镜头,都是长镜头理论运用的最早范例。

再次,选择性真实就是创作者从生活事件中对素材的选择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他们对记录内容进行了不断的甄别和筛选,从而呈现出真实的一面。从题材内容看,选择性真实是创作者对真实人物,真实时空,真实事件进行了宏观把握与选择,他们选择摄取的镜头画面是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生活事件。编导

在《梯田边的孩子》中,选择用偷拍的创作手段对故事主人公进行了跟踪拍摄,偷偷给他别上麦克风,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与乡亲关于租牛的对话,与伙伴之间关于“多吃点”的对话,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从技术层面看,经过从生活事件的原生态到摄像机、编辑机的处理,也是创作者的主观意图的表现。根据对影视专业要求的理解和价值观判断,创作者对纪录片作品的成形要素也进行专业层次上的选择。

最后,艺术真实是是创作者建立在选择性真实基础之上的,是对选择性真实的一种超越。创作者在具备真实生活事件内容的选择性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人生体验和艺术的创造,对原素材加以选择,提炼,加工,整合,从中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本质与真谛来。在纪录片真实性创作原则下,必要的对纪录作品进行故事化的叙述能够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使真实的生活更加生动、典型,从而产生较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艺术真实是纪录片真实性的终极追求,从人的痛苦,幸福以及人性善恶中,给人以人生感悟,从而获得强烈的审美享受。弗拉哈迪在《北方的纳努克》中便成功地运用了故事化的叙述手法。他让纳努克用已经死了的海豹进行重演,甚至让他们一家人在冰天雪地里模仿起床,造成了故事事件过程的戏剧和悬念,具有故事性,这样也就能够带给观众以更深层次的思考。虽然纪录片不能用故事片的戏剧性和荒诞性来塑造纪录片的血肉,但纪录片故事的真实性能够产生于创作者对生活真实事件的故事化叙述和营造。《俺爹俺娘》通过摄影家焦波20多年拍摄自己父母日常生活照片的故事,反映了一对普通的中国农民勤劳、平凡的一生,表达了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对年迈父母的思念与愧疚之情。该片以独到的艺术感觉、精湛的电视语言、细腻的表现手法,生动地讲述和表达了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厚重的情感,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二纪录片的主题审美

人是纪录片永恒的主题,题材的人文性是纪录片的最大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纪录片中创作者追求以本来的面目来表现人。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同情与反感、生存与抗争、美的追求等,强调人文内涵、文化品质等等。在此将纪录片的主题美可分为崇高美、和谐美和悲剧美三大类。观众从具有不同美感的纪录片中获取丰富的审美感受,培育自己美好的生命启示、生命导向,将使自己的人生通过奋斗,走向更加圆满的明天。

1纪录片主题的崇高美

所谓崇高美是纪录人在某一特定环境、特定生存状态下,生命力冲破巨大阻力,创造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美好业绩过程的纪录片具有的一种美;纪录片的崇高美具有激扬、振奋人的精神向上的力量,使人景仰,崇尚伟大、崇高。纪录片所具有的崇高美通常从以下两种生活的纪录中表现出来:一是生命战胜巨大的“恶”自然力的崇高,如《地球村民———远山正瑛》纪录日本治沙专家

远山正瑛自愿到中国,费时六年,征服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内蒙古库尔其沙漠,终于完成雄伟计划的第一步。战胜“恶”的内自然力的,例如《薛范的歌》,纪录一岁多就因小儿麻痹症双腿致残的薛范,几十年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苦难,完成大学中文课程并学会四种外语和外国音乐课程,毕业后从事译配外国歌曲和电影插曲工作,在这一领域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二是生命战胜巨大的“恶”社会力的崇高。例如《王振举———一个共产党员的纪实》,纪录宁夏固原地区税务干部王振举,在拜金主义盛行、物欲横流的“恶”社会风气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坚持廉洁奉公,一身正气,感天动地。例如《嫁给中国》,纪录上世纪30 年代奥地利姑娘嫁到中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无论中国战乱、动荡、贫穷以及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带给她多少苦难,都不能动摇他们的爱情。

2纪录片主题的和谐美

和谐美是指纪录人的生命经历与社会、与自然的剧烈磨合,最终能与历史的、自然的必然要求保持和谐一致的纪录片所呈现的美。这其中的和谐,通常是是指纪录的对象是由过程的不和谐最终到达结果的和谐,并通过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纪录中表现出来的,其中以纪录人与自然和谐最引人注目。例如《藏北人家》,纪录藏北牧民在西藏高原巨大的、压倒一切的自然力面前,他们始终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和谐一致的劳动与生活、家庭与宗教、审美与娱乐活动。透过藏北牧民那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纪录片执着地追寻着人类“生命的本质意义”、藏北牧区“文明的实质”等等这样一些形而上的、永恒的、亘古难解的理性命题,并从中获得了更加充分、更加直率的答案。这种活生生的、从和谐的天人关系中体悟出来的关于“生命本质”、“文明实质”的答案,对于处在自然中仿佛已变得“微不足道”却又疲惫不堪的现代都市人来说,有着太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3纪录片主题的悲剧美

悲剧美指纪录了人的美好生命衰微、消亡、毁灭或美好的事业遭受扼杀过程的纪录片所呈现的美。悲剧美具有警示人生、坚毅精神的力量,使人在感受悲悯的同时领悟透彻。目前可见到的部分纪录片的悲剧美通常从以下几种生活的纪录中表现出来。

一、疾病对美好的摧残。例如《呼唤》,纪录上海癌症俱乐部一群癌症患者最后的生命拼搏。片子纪录的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苦难人群的最后拼搏过程,这是一种生命到达临界点的残忍、惨烈的现实。在这里,一方面,生命的悲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