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合集下载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概要课题名称: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审批:教育部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编号:立项号111820089课题组成员:课题专家组长:原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教学教材专家阎立钦教授。

课题专家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博导、中高考研究专家郑日昌教授。

课题秘书长兼课题执行组长: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主持专家、中国学校教育网总编李亚平博士;课题学习技术平台研发组长:中国学校教育网技术平台研发部主任何兴才硕士等。

现就子课题(实验基地区、校)申报选题,下发课题概要及选题指南。

一、研究意义1、本课题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和教育部的要求,集中国内一流专家进行的实证性研究。

旨在改变教学方式,针对应试教育弊端,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是一次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式突破的有效探索。

2、本课题提出的基于个性化学习信息平台是凸现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实验中将使个性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个性化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面向每一位不同个性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各有所获,课题实验范本在中小学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本课题能够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关键在于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融入整体的课堂教学系统之中,为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服务。

本课题将提供样本范示。

二、研究特征1、通过研究、实践、解决个性化学习中的问题。

2、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3、强调科研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4、重视行动研究中及时反馈;允许在行动中调整方案。

2014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2014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BJA140063 国家一般 以效果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BLA140064 国家一般 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对青少年审美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
BLA140065 国家一般 小学生音乐素质标准的研制和评价研究 BLA140066 国家一般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BLA140067 国家一般
刘咏莲 安徽师范大学 张细谦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岳伟
刘晓东 南京师范大学 车丽娜 山东师范大学 温恒福 哈尔滨师范大学
BAA140014 国家一般 国民性培育的学校教育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刘黎明 河南大学 BAA140015 国家一般 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BAA140016 国家一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的学术传统研究 BAA140017 国家一般 生命教育学学科建构研究 BOA140018 国家一般 基于甲骨文史料的商代教育史研究 BOA140019 国家一般 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中的心态问题研究 BOA140020 国家一般 中国幼儿教育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 BOA140021 国家一般 政治、宗教与教育:马相伯研究 教育“右转”的抵制:批判教育研究的历史及其 理论建构研究 从边缘到中心:美国精英大学群体的崛起 BOA140023 国家一般 (1875-1945) BOA140022 国家一般 侯怀银 山西大学 刘旭东 西北师范大学 王定功 河南大学 章小谦 江西师范大学 陈胜 郑刚 浙江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附件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 姓名 陈国良 工作单位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 究院
AFA140001 国家重点 教育现代化的动态监测及政策调适研究 AGA140002 国家重点 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研究 AJA140003 国家重点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拟立项课题名单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拟立项课题名单

吴忠科 沈阳市教育局 朱峰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教师学校
韩古月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李国艳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符蕾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田文涛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探究与实践 辽宁民办高职院校闭合式制度管理研究 构建"中高本"职教有机衔接贯通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对策研究—— 以大连地区为例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核心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一主线两体系双证书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辽宁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推 进策略研究 老工业基地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中职化学工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实践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科教结合、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学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对辽宁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研究 辽宁高校对接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策略 研究 辽宁省高等工程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及特色研 究 基于专业标准的学前师资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构建研究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对辽宁新农村建设支撑能力 体系研究 行业背景地方高校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研 究 ESP理论和CBI模式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研究 辽宁省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 探讨和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立体化模式研究 面向辽宁区域的创新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 卓越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医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张裕彬 营口市西市区创新小学
以特色项目群建设促特色学校创建的实践研究 学校文化背景下的有效德育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朝阳市《蒙古语标准音》的推广 和普及研究 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沙盘游戏对学生情绪情感调节的应用研究 非优质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下自主提升习作能力有效策略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抚顺市中小学卓越教师成长因素与培养途径研 究 混龄幼儿区域游戏设计与组织的实践研究 小班环境中学生高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小学阳光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区域资源为载体,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沈阳市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的研究 “三•三•九”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推广性实践 研究 网络环境下小学家校合作实践研究 开发融合式美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审美能 力 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实践研 究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研训互动有效性研究 沈阳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实效性研究 跟进式教学辅导提高学困生学业成绩的研究 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区域推动策略研究 为成就卓越公民奠基教育模式探索 图示可视化对中学生理化学习有效性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教师个性与个性化教学模式创设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李超军一、研究背景: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的个性来熏陶,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培养。

因此,教师创设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教学模式个性化的形成,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底蕴、文化背景、教学经历和个性特点。

其中,教师的个性特点,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甚至延伸到课外,其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挖掘教师个性中的有利因素,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课堂教学模式,极为重要。

在目前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第一、由于教师对自我个性缺乏深入分析,忽视教师的个性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师的个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不够,教师教学的个性特色不突出、不明显;第二、由于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忽视教师个体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作用,导致生搬硬套,跟风模仿他人“优秀”教学模式的做法盛行。

根据我校初中教师队伍庞大,结构复杂,个性丰富,创新不够的现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单纯讲授式的教学状态,赋予传统教学方法以个性化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的诸多个环节和因素都充满个性化,促成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形成,这对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个体独特的教学魅力来催生学生个性的发展,培育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原创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1、本课题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和教育部的要求,分阶段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研究。

旨在改变教学方式,针对传统教育弊端,通过分析教师个性特征对学生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选择符合教师个性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

是一次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式突破的有效探索。

2、本课题提出的基于教师个性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凸现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教师个性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成性影响以及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影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期总结交流培训会圆满结束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期总结交流培训会圆满结束
水平 参 差不 齐 , 选 题大 量重 复 , 导致 相 当部分 的教
育 软件 没有 充 分发 挥 多媒 体 的技 术 特 点 和优 势 ,
只是教 科 书的简 单补 充 和附属 品 。
3 教 育软 件发展 趋 势 ( 1 ) 向 多元化 发展
力, 也取 得 了一定 的成 果 , 如 开发 了不 少 的网上 教 学软 件 , 并 开 设 了 网上 课 程 、 网上学 校 、 网络 远 程 教 育等 。 ( 3 ) 向智 能化方 向发展
2 整个 会议 过 程不 只是 静 态的知 识传递 , 更是通 过 动 态 的实 际操 作 与讨论 达 到 深 化交 流 培 训 的
;效果。会后 , 代表们一致认为, 通过各课题组之间展 示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 , 有效促进 了课题组之 i间、 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 开辟了新的工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有效推进 了后期研 究工作;
( 2 ) 向网络化 发展
进行 搜 索 、 判断、 决策, 动 态产 生 与 其相 适 应 的学
习策 略 , 从 而更 合理 地安 排教 学 内容及 教学 进度 。 对学 习过 程 中学 生 的错 误 , 通 过 智 能 诊 断机 制 进 行动 态分 析 , 分析错 误 的原 因 , 提供 合 理 的改 进方 案 。当学 生遇 到 困难 时 , 能对 学 生 进 行 针对 性 的
发展 起来 。我 国在 这方 面投 入 了大量 的人 力和 物
③ 管理 无序 , 供 需 脱 节。 国家 对 教 育 软 件 类
产 品没 有制定 统 一 的标 准 和要 求 , 软 件 开发 者往
往是 自主盲 目开 发 。在 教 育 软 件项 目的选 取 、 内 容 的安 排及 教育 教学 规律 的应 用等 一些 主要 方 面

关于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设计与申报

关于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设计与申报

关于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设计与申报(二〇一一年五月)一、关于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一)什么是“课题”和“规划课题”1、什么是“课题”?课题就是由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生成的、为解决教育领域中的问题而设立和进行研究的专题。

它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生成性。

课题由问题生成,教育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是生成教育研究课题的基础和源泉。

有问题才有课题,问题在先,课题在后。

但赤裸裸的问题不是课题。

由问题到课题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问题是原始的,课题是人为的;问题是客观的,课题是建构的。

(2)指向性。

研究课题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正因为教育教学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才有了研究课题产生和存在的必要。

进行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探讨对教育教学领域中某一问题的解决,并寻找其规律,以更好的应对和解决同一类型的相似问题。

(3)系统性。

作为研究课题,它是一个研究的“专题”,有其明确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同时又有其研究的系统性,即要按照一定的计划,有系统、有步骤的进行研究,以求得对问题较全面而深刻的解决,并取得较为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成果(含理论的和实践的,文本的非文本的)。

2、什么是“规划课题”?规划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规划,由政府教育科学规划部门审定发布,覆盖各类教育的,具有行政性质和行为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它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权威性。

因为它是政府教育科学规划部门审定发布,代表了政府的一种权力和意志,具有政府的“行政性质和行为”,因而它是所有同级别课题中分量最重、最具权威性的研究课题。

(2)全局性。

正因为它是政府教育科学规划部门审批和发布的研究课题,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全局性,着眼于对全局工作的指导和推动。

(3)决策性。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的责任,其研究的成果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行政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其研究的过程,也可推动教育行政部门某些决策的贯彻和落实。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潘克明在“十五”期间,我们通过《引进信息反馈技术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通过《利用互动技术发展社会化学习网络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的研究》等课题,组织全国的一些中小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为互动反馈技术继续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入、有效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8月,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信息技术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又批准《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题。

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欢聚一堂,就是为了正式启动我们这个课题。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总课题组做开题报告。

这个报告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什么;第二、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需要——互动反馈技术常态化发展的需要第三、我们怎样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突出重点开展课题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一、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什么(一)课题名称: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研究(二)关键词1.互动反馈技术:具有“1对1”特性的互动反馈技术(互动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简称IRS)由师生群组遥控器、接收器以及平台软件构成的课堂数字化教学应用技术。

2.教学研究:(1)教学应用研究:互动反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第一类应用:基础性应用。

基于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多媒体互动反馈课堂中互动反馈技术的应用。

这些应用包括: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应用与生成;基于问题探究与讨论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习主体的互动参与的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反馈信息的分析、评价与处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的调整方法等。

这是对课堂教学中互动反馈技术具体应用方法的,属于个案或样本研究,是互动反馈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全国425项)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全国425项)

国家一般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 国家一般 美国智库影响政府教育决策研究——兼论中国 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建设路径
国家一般 教育管办评分离治理的政府角色研究 北京市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典型案例研 究 高等教育推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 国家一般 较研究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教育政策证据问题研究 国家一般 我国高校大学生资助管理评估研究 国家一般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评估与学校社会工作介 入模式研究
附件: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BEA150072 BEA150073 BEA150074 BHA150075 BHA150076 BHA150077 BHA150078 BHA150079 BHA150080 BHA150081 BHA150082 BHA150083 BHA150084 BHA150085 BHA150086 BIA150087 BIA150088 BIA150089 BIA150090 BIA150091 BIA150092 BIA150093 BIA150094 BIA150095 国家一般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国家一般 微观权力视角下大学生危机行为过程控制研究 国家一般 中国传统蒙学的德育思想研究 国家一般 基于创新生成的中小学生音乐核心素质培养研 究 郑洁 储琰 冯文全 戴娱 田良臣 罗生全 李帆 纪德奎 但菲 刘磊 李广平 唐丽芳 唐智松 张增田 王雁 孙泽厚 李胜会 李志峰 宋伟 张伟 陈建安 王国平 冉富强 汪锋 重庆邮电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 西南大学 中国教育报刊社 天津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3、《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课题申报指南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重点资助项目《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旨在通过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深刻检视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模式,主动追寻和破解学校、教师、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实质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进而实现教师教育智慧水平的全面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以此凸显校本科研的本质功能和核心价值。

立项选题,也是对课题本身及学校实际情况加以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申报指南所列课题,申报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技术处理和适当变通。

限于数量,本课题申报指南除个别特色题目外,均未对教学领域进行学科细化。

申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名称的表述中自行嵌入学科化或个性化字样,对其进行加工改造。

例如“课堂教学创意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意研究”、“小学作文活动课堂教学策略创新研究”等多种多样的研究选题,藉以强调申报单位特定的研究角度,从而使子课题研究更加具体化和更具可操作性。

一、分类目录(16类689题)L01 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研究(20题)L02 教育经营与质量管理研究(36题)L03 校本科研与教师发展研究(35题)L04 素质教育与教育模式研究(51题)L05 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研究(35题)L06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研究(172题)L07 校本德育与团队活动研究(58题)L08 心理健康与卫生教育研究(58题)L09 体育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40题)L10 社会实践与科技教育研究(25题)L11 学校安全与生命教育研究(43题)L12 教育技术与课件开发研究(35题)L13 特殊教育与教育衔接研究(15题)L14 民族教育与农村教育研究(15题)L15 民办教育与社区教育研究(10题)L16 中职学校的创新发展研究(30题)L L17 贯彻幼儿教育方针的研究(27题)二、列选课题(16类689题)L01 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研究(20题)L0101 办学理念形成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L0102 经典文化传承与学校内涵发展研究L0103 学校特色建设与品牌打造的研究L0104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研究L0105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L0106 特色学校特质发展研究学L0107 生本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L0108 校园文化与学校风貌建设研究L0109 校风、校训、校歌建设研究L0110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L0111 学校绿化、美化、文化工程建设研究L0112 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研究L0113 国际教育视野下学校内涵发展策略研究L0114 和谐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L0115 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L0116 构建生态校园与发展学校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L0117 薄弱高中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研究L0118 构建“和谐校园”打造“魅力校园”的实践研究L0119 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研究L0120 示范性高中引领性建设及现代化发展的研究L02 教育经营与质量管理研究(36题)L0201 教育发展策划促进办学质量提升的研究L0202 治校方略与教育策划研究L0203 校长治校能力与和谐管理策略研究L0204 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文化研究L0205 学校集约化与精细化管理研究L0206 学校人性化管理与领导凝聚力研究L0207 学校人文管理与激励机制研究L0208 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科学内涵与评价标准研究L0209 教学质量校本评价标准与监控体系建构研究L0210 ISO国际教育质量认证借鉴应用的校本研究L0211 教学行为规范与学习活动规划研究L0212 学校教育活动与教学行为规范化研究L0213 学科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L0214 原生态常规化教学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L0215 合理班额的理论与实践研究L0216 学校教育环境与教学条件改善研究L0217 校园网吧管理体制与监控机制研究L0218 有效家访机制重建与完善的研究L0219 校车安全高效运作管理研究L0220 学校实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L0221 学生学籍管理与电子档案建设研究L0222 民主管理与阳光校务的研究与实践L0223 学校人事(财务)管理服务学校发展的研究L0224 教育机构、教师、学生权益保护的研究L0225 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研究L0226 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学习管理研究L0227 九年一贯制学校集约化管理的研究L0228 薄弱学校优势发展研究L0229 对口支援与远程交流促进薄弱学校发展的研究L0230 校内走班选课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探索L0231 基础教育学区化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的研究L0232 学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L0233 学区内流动任教跨校走读模式的探索L0234 学区教育资源运筹与质量管理一体化研究L0235 大学区内校际教育差异与整体发展研究L0236通过合作办学,促进兴教、兴校的新模式研究L03 校本科研与教师发展研究(35题)L0301 中小学校本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L0302 校本科研规划与目标实现研究L0303 校本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熟与职业发展研究L0304 校本小课题体系结构与效益管理研究L0305 “小题大做”与“大题小做”校本科研模式研究L0306 校本科研骨干培养与作用发挥的研究L0307 校本科研成果开发模式与推广机制研究L0308 校本科研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研究L0309 校本科研质量与成果评价研究L0310 叙事性研究质量与成果品质提升的研究L0311 课题化备课模式创新研究L0312 学案备学与教案备课交互整合的研究L0313 集体(小组)备课模式创新研究L0314 同组备课名师导课主讲说课随班听课集体议课学生评课模式研究L0315 骨干教师培养途径与研修模式的研究L0316 教师岗位培训与校本研修模式研究L0317“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发展模式研究L0318 专家把脉会诊与课堂教学反思教师发展模式研究L0319 校本培训模式与校本科研实践一体化研究L0320 综合性课程开设与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L0321 教师教学品质的优化与提升研究L0322 班主任工作艺术创新研究L0323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L0324 班主任工作创新与教师自主发展研究L0325 教师群体发展“青蓝工程”实践研究L0326 中小学名师经验本质研究的研究L0327 有效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的研究L0328 教师发展共同体(网络联盟)构建的研究L0329 初任教师职业适应与教学成熟的研究L0330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化与创新性研究L0331 教师职业倦怠倾向克服与爱岗敬业精神培养的研究L0332 教育服务理念生成与教师职业信念培养L0333 影响学生发展的教师人格魅力研究L0334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L0335 学校教科研室功能建设与机制创新研究L04 素质教育与教育模式研究(51题)L0401 素质教育具体化与操作性研究L0402 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L0403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模式)研究L0404 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研究L0405 素质教育误区研究L0406 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与综合评价研究L0407 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研究L0408 学生个性培养与特长发展的研究L0409 体验教育研究L0410 差异教育研究L0411 赏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L0412 成功教育经验借鉴研究L0413 质量教育研究L0414 情育(亲情友情人情教育)常态化研究L0415 快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L0416 卓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L0417 人本教育理念的“情育”与“心育”研究L0418 学生个性与灵性发展的研究L0419 中小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培养研究L0420 中小学生自主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L0421 学生探索精神与创造意识的研究L0422 学生优势智能开发与主动发展的研究L0423 教育契机与教育艺术研究L0424 启蒙教育的科学方法与策略研究L0425 学生学习视野拓展与人文素养提升研究L0426 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研究L0427 综合培养学生信息、艺术、文化综合素养的研究L0428 中小学生素质可持续发展研究L0429 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L0430 “小主人”责任教育研究L0431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实践研究L0432 学生社团组织与活动模式创新研究L0433 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的实践研究L0434 学生多元发展与国际教育交流的实践研究L0435班级体制下教育均衡与学生整体发展的研究L0436 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教育相结合的研究L0437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实践研究L0438 学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L0439 成长记录载体优化与多元综合评价实践研究L0440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研究L0441 中小学生学习领域拓展与素质提高研究L0442 中小学生学业受挫现象与克服对策研究L0443 新形势下辍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L0444 学困生辍学倾向的预见与对策研究L0445 学校家庭沟通信息渠道与技巧研究L0446 书香班级(校园)建设与实践研究L0447 适合教学需求的学生座位排布模式研究L0448 班级座位模式变化的教学优势比较研究L0449 跨班走读教学组织模式研究L0450 学区集体备课、流动上课、串校走读、跨校评价模式研究L0451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研究L05 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研究(35题)L0501 校本课程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探索研究L0502 新课改背景下“理想课堂”与“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L0503 校本课程资源与教材开发研究L0504 高中课程模块与教学模式研究L0505 校本课程的教育文化品质与品位研究L0506本地自然生态资源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课程化研究L0507 校本课程可行性与适应性研究L0508 生本性课程与生态化课业研究L0509 课程改革深化与教学模式更新的研究L0510 电子图书、网络文化与学生学习视野研究L0511 新版教科书与学生水平、教师水平适应性研究L0512 新版教科书预定教学目标实际达成度研究L0513 校本课程与学生潜质开发研究L0514 校本课程下选修课与活动课整体建构研究L0515 资源型(课题型、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L0516现代社会生活与科技发展成果充实校本课程的研究L0517 学法课程设置与教材生成研究L0518 跨学科整合型教材体系建构与应用研究L0519 学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研究L0520 双(多)语课程教学实验研究L0521 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研究L0522 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创新性研究L0523 学校、教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研究L0524 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科学评价的研究L0525 学业评价对学生智能发展影响的研究L0526 学科课程学习形成性评价工具开发研究L0527 学分制研究L0528 学习质量检测与命题技术研究L0529 有关评分、评等与评语的研究L0530 现代考试内涵与效益研究L0531 新课改目标下的中考(高考)试题研究L0532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研究L0533 中(高)考学科试卷质量与素质发展因素深入研究L0534 无纸化网络考试研究L0535 素质化课程社会化考试网络化评价模式研究L06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研究(172题)L0601 教学模式创新促进现代学习素质提升的研究L0602 课堂教学创意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L0603 学科课堂创意与教学艺术研究L0604 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素质化的研究L0605 生本教学模式与现代学习策略研究L0606 学案导学模式与学法教学案例研究L0607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L0608 多媒体跨学科整合型教材体系与教学模式研究L0609 差异互补与生成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L0610 生活化教学契机与随机性教学模式研究L0611 交汇式学科课堂与交互式网络课业研究L0612 科学发展观下全方位学习理念与实践研究L0613 现代学习元素与传统学习优势整合研究L0614 现代学习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研究L0615 校本课程开发与生本课堂打造的研究L0616 生本课堂教学策略优化与创新L0617 构建灵动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L0618 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同案(教案学案一体化)共享模式研究L0619 问题生成性与课堂生本化教学模式研究L0620 校本科研方式与生本课堂策略研究L0621 生本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评价L0622 生本课堂学生学习心理研究L0623 生本课堂信息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L0624 开放性生本课堂环境构建的研究L0625 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L0626 生态性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L0627 生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研究L0628 生本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研究L0629 生本课堂学生学习组织模式研究L0630 生本课业实验研究L0631 语文日程训练通用模板与功能模块研究L0632学科日程训练体系设计与实效评价研究L0633 学科训练日程系统策划与系列设计研究L0634 日程训练校本资源开发与生本资源生成研究L0635 “书报阅读—生活观察—作文实践”同步训练研究L0636 看图作文教材的校本开发研究L0637 学科日程训练模块的动态整合研究L0638 生本课业设计与校本教材开发研究L0639 书面日程训练的网络生成模式研究L0640 日程训练跨科整合与学科拓展实验L0641 学习环境转移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L0642 中小学作业适度性与科学化研究L0643 中小学课业设置多元化与多样化研究L0644 教材学材整合转化的课业改革研究L0645 日程课业展示模式与评价体系研究L0646 领悟经典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L0647 “写字、修性、审美”综合培养的研究L0648 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L0649 点评式阅读促进读写能力提高的研究L0650 语文教学内容精选与课堂精练的研究L0651 以听促读的研究L0652 学写诗歌与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L0653 作文自主评改提高读写能力的研究L0654 作文考试评价改革与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L0655 精彩表达能力培养研究L0656 听说读写训练有机结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研究L0657 课堂问题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研究L0658 课堂中教师提问与追问策略研究L0659 新课标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实践研究L0660 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细化研究L0661 学习误区提前干预的研究L0662 课业分层设计与个别辅导模式研究L0663 英语学习语境创设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L0664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实践研究L0665 英语口语交际环境创设与学生听力提高的研究L0666 英语教学课堂用语与课前导入的研究L0667 英语写作情境创设与教师角色扮演的研究L0668 英语故事改编与英语课外阅读拓展的研究L0669 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学习及记忆方法创新研究L0670 新媒体环境下英语情境创设促进听说能力提高的研究L0671 精彩课堂打造研究L0672 乐学模式建构研究L0673 教育智慧与课堂创新研究L0674 主流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研究L0675 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研究L0676 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L0677 “学案导学”课堂模式整体建构研究L0678 目标教学过程深化研究L0679 异步教学模式创新研究L0680 “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实证比较研究L0681 生成性课程与校本化课堂的研究L0682 实验操作性课程教学生态化研究L0683 构建生命化激情课堂的研究L0684 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L0685 构建具有生命力课堂文化的研究L0686 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构建的研究L0687 积极学习与有效教学研究L0688 任务型学习与目标化教学机制研究L0689 探究性学习与小组化教学策略研究L0690 合作型学习与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L0691 互助式学习与互动式课堂模式研究L0692 感悟性学习与反思性教学策略研究L0693 学科素养整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L0694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与思辨能力的研究L0695 中小学生知识发现、技能发挥与内涵发展策略研究L0696 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校本转化研究L0697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L0698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与低效学习状态研究L0699 学生学习发现促进思维发展的研究L06100 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培养研究L06101 指导学生科学制订有效学习计划的研究L06102 基于知识综合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L06103 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开发的策略研究L06104 课堂生成性与教学机智性典型案例研究L06105 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与教师处理策略的研究L06106 有效克服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L06107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L06108 学科教学学习起点研究L06109 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的研究L06110 学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研究L06111 学生学习类型及分类指导研究L06112 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培养研究L06113 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研究L06114 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L06115 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L06116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的研究L06117 积极互动教学方式建构研究L06118 学生学习过程自主建构的研究L06119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比较研究L06120 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L06121 学生个体差异及学习需要满足的研究L06122 课题化学习策略研究L06123 学生学习报告机制与策略研究L06124 师师、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研究L06125 学科教学疑点与难点处理经验研究L06126 个性化教学促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L06127 小班化与小组式教学模式研究L06128 实效课堂分组互助机制研究L06129 学生(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建制研究L06130 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L06131 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模式研究L06132 情境认知与体验学习方式研究L06133 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L06134 “概念图示”与“问题链接”教学策略研究L06135 课堂板书、板画、板图教学研究L06136 课堂教学突(偶)发事件处理策略研究L06137 创造性学习品质培养的研究L06138 学生自主学习研究L06139 学习困惑地带与课堂教学误区研究L06140 学科高频率共性错题成因及预防策略研究L06141 学习困难与学业障碍研究L06142 学习潜能持续开发的研究L06143 中小学生网络生活与学习现状研究L06144 中小学生学科学习倾向与差异比较研究L06145 互动式网络化学习模式的研究L06146 日记型活页课外作业研究L06147 小组化集体作业及总体评价模式研究L06148 多媒体作业结构的研究L06149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及对策研究L06150 本校学情调查与学习质量监测研究L06151 学科传统教学优势与现代教学创意相结合的研究L06152 学科作业批改模式创新研究L06153 作文命题与写作生活化研究L06154 小学拼音与识字教学生活化研究L06155 传统经典诵读与学生文化品质培养的研究L06156 语言文字规范教育研究L06157 中小学生即席演讲能力培养的研究L06158 培养学生倾听习惯与深思品质的研究L06159 外语学科听说读写多媒体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L06160 学科教学课程综合化与课堂整合性研究L06160 开放性课堂与发展性教学研究L06162 学科课堂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实验研究L06163 学生小组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助模式研究L06164 教师与学生博客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的研究L06165 校外学习案例研究L06166 学校教师教学设计研究L06167 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L06168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L06169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L06170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L06171教师团队培养提升研究L06172 小组合作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L07 校本德育与团队活动研究(58题)L0701 校本德育主导文化与主题活动的系统构建L0702校本德育操作体系与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L0703 学校德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研究L070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育人成效研究L0705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优化学生道德品质的研究L0706 经典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研究L0707思想品德文化与课堂教学文化整合构建研究L0708 人文德育的校本实验研究L0709 中学时事政策教育研究L0710 中小学生爱心教育研究L0711 感恩教育研究L0712 中小学生亲情教育研究L0713 中小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研究L0714 课程改革与德育融合研究L0715 学科德育研究L0716 德育活动与课程有机整合的研究L0717 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促进的研究L0718 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信仰教育的研究L0719 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L0720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L0721 民族精神培养与国学文化育人研究L0722 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教育研究L0723 责任意识培养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L0724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研究L0725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L0726 中小学全员德育机制建立的研究L0727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L0728 主题班队会系列设计案例研究L0729 学生党校建设与党团工作创新研究L0730 少先队活动组织与特色创新研究L0731 新时代青年信仰教育与共青团组织活动创新研究L0732 升旗仪式教育研究L0733 现代礼仪教育实践与实效研究L0734 社会生活礼让教育研究L0735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L0736 “问题学生”个案比较研究L0737 青少年学生精神风貌教育实践研究L0738 中小学生合理惩戒教育的研究L0739 学生生涯规划与志向教育研究L0740 中小学生自律教育研究L0741 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L0742 中小学诚信教育研究L0743 考场电讯屏蔽技术下的考风考纪教育研究L0744 “绿色网吧”建设与网络行为教育研究L0745 网瘾学生教育救助策略研究L0746 网络时代与学校德育研究L0747 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究L0748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研究L0749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L0750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研究L0751 德育活动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研究L0752 德育活动课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L0753 德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L0754 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研究L0755 班主任网络德育模式及有效性研究L0756 学习型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德育可持性续发展策略的研究L0757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L0758 学生不良道德倾向与心理行为矫正策略研究L08 心理健康与卫生教育研究(58题)L0801 中小学生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L0802 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实效性研究L08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L0804 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评价研究L0805 心情培养与性格修养教育研究L0806 中小学生思想历练与心理成熟教育研究L0807 学生心理自测与训练研究L0808 学生问题行为研究L0809 学生人格障碍诊断与对策的研究L0810 中小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矫正研究L0811 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L0812 学生过度焦虑矫正的研究L0813 中小学生表现心理与展示方式研究L0814 中小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研究L0815 后进生与优等生心理发展比较研究L0816 超常儿童心理与发展教育研究L0817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心理研究L0818 学生学习动机及激发的研究L0819 学生学习心理与调控策略研究L0820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环境调控的研究L0821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心理研究L0822 积极学习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L0823 中小学生厌学心理与教育研究L0824 学困生心理辅导研究L0825 中小学生意志力培养的研究L0826 学习处境不利与学生认知发展策略研究L0827 中小学生应试心理调适与考试状态调整的研究L0828 学习成绩排名积极意义与消极作用比较研究L0829 困境(困惑、困难)学生的心理援助研究L0830 少年儿童异常行为矫正教育研究L0831 青少年逆反心理疏导教育研究L0832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与教育研究L0833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L0834 中小学生网瘾戒除教育的研究L0835 校园心理活动实效研究L0836 心理咨询室功能建设研究L0837 升学与择业心理教育与技术指导的研究L0838 眼操保健教育与学生健康学习的研究L0839 卫生课程引进校本案例教学的研究L0840 卫生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L0841 学生学习生活卫生教育研究L0842 中小学生医疗保险教育研究L0843 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模式探索L0844 中小学教室光照环境与学生近视防治的研究L0845 学生超重、肥胖现象干预的研究L0846 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模式的优化研究L0847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合化研究L0848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的研究L0849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L0850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L0851 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L0852 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研究L0853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研究L0854 教师必备心理咨询技能培养及应用的研究。

【优质】课题成果推广合作方案

【优质】课题成果推广合作方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部级规划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子课题《优质课堂中综合应用自检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艺的研究》合作方案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科分类:H.基础教育总课题负责人:张敬培课题承担单位:中央教科所教育科技研究中心课题归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前称:中央教科所)我们负责的子课题:《优质课堂中综合应用自检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艺的研究》子课题合作学校:郑州市102中学(崔振喜)结题时间:2014年4月《优质课堂中综合应用自检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艺的研究》课题意义与价值(概括):1.“学业管理”模式让校园进入数字化管理时代,让老师一对一精准把握每个学员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及学习进度。

2.“五定个性化促学解决方案”(可对全校几千名学生一对一“定目标、定内容、定时间、定考核、定责任人”的个性促学解决方案)让课堂外学习任务安排从“全班统一、按分数布置”模式,精准到“完全因人而异”,使得任务布置更科学、更高效、更可控,更具备考核意义。

3.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4.帮助老师认识到学生差异,实行个性化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5.学生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培养,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能力。

6.学生主动独自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与方法的能力培养。

具体请参考总课题开题报告。

一.关于我们我们是湖南省科技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公司实体为:长沙易思软件有限公司)。

为合法的法人机构。

近3年来,已经为近50所学校输送数理化“学业管理服务”以及“学习习惯管理指导师现场指导服务”。

在课改及学员成绩两个方面均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地址:湖南省科技厅14楼(长沙岳麓区岳麓大道233号)◆中心顾问:王尚志(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查委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北京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庆市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计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计划

大庆市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计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计划
王欣欣
10
大庆一中高中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张晶
何红侠张雪莲曾楠
夏秀丰梁军吴俊杰
廉士欢王星丽姚闯
隋婷婷王雪辉池影韩晶李海燕
11
大庆一中附属第一小学
小学语、数、英学科学生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李云龙肖秀丽
徐宏姚振芳蒋艳
朴诗齐陈春扬丁艳明齐春杰赵一泽田雪娇
宣超宇赵丽娜
12
于子佳侯立孙青石伟曲波王赤杰李景奇
赵先才黄国龙丛莎
姜华
15
大庆五十一中学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
郑浩
宋精慧刘亚娟毕秀智
16
大庆四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研究
刘德成
马创范微毕鑫庄文军牛华宋君君丁玉杰
唐芳朱瑞王莹曹彦秋
17
大庆实验中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
姜黎黎
金仁顺李伟姜波
解天娇路华莹姜玲
55
大庆市景园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王丹王巍
张亚萍刘艳
56
大庆市怡园小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李雪梅
房玉江张艳波彭琳琳
刘晓明高慧勇武焱
金帅李隶鸣姜超柯焱张娟
57
大庆市第三小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时宵
5598977
大庆市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黑龙江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立项汇总表
填表单位: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科研所填表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序号
承担单位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制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要求,紧紧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中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教育科研;坚持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研究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提高服务教育科学决策能力; 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高指导基层教育工作的实践能力;坚持科研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能力,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统一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如何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准确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科学践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既需要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引领。

学会肩负着“繁荣群众教育科研,扶持教育创新人才,推进教育家办学”的光荣使命,“十二五”期间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立足新起点,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求新突破,团结广大会员,广泛发动基础教育战线,积极开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的伟大实践。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学校安全教育事故防范与应对及问题处理
研究
申请·评审书
申请人姓名刘长锁
单位名称唐山市第一中学
填表日期2011 年 10 月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制
一、填报说明
1、课题的审批与立项由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根据课题申报单位的课题设
计论证等相关材料研究决定。

2、课题的主研人员限报十名,其中可设置组长副组长各一名。

主研人员应在研究
中有明确分工,在最后的成果中必须有切实的贡献,还应有自己独立的成果。

3、鼓励一般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人数不限,但参与者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成果。

3、课题的论证部分做为申报内容的核心,其实用性、科学性、课题性尤为重要。

4、申报表须填写一式三份,规管办备案一份,实验区指导小组存档一份,批复给
课题研究单位一份。

5、年度、编号、类型由规管办根据审批情况统一填写。

二、选题须知
各单位选题可直接从选项中选取适合本校研究的课题进行申报;亦可结合本校教学管理、教科研实际情况独立命题,作为国家教师基金重点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申报。

三、本课题实验小组基本概况
四、本校承担其它综合性课题情况简介(可不填)
注:此栏内容待课题发展中可随机改变。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七、预期完成时间和成果
八、经费预算
九、推荐意见(学校直接申报此栏可不填写)
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十一、审批意见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方庄芳城三区13号教师基金会科管办邮编:100078。

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

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

2011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优秀1项
良好14项
合格33项
暂缓结题1项
免于鉴定6项
2011年3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1)优秀2项
良好14项
合格17项
暂缓结题5项
不合格1项
免于鉴定2项
2011年3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2)优秀1项
良好5项
合格14项
暂缓结题2项
免于鉴定2项
2011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优秀2项
良好3项
合格18项
暂缓结题2项
2011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优秀1项
良好7项
合格14项
暂缓结题2项
免于鉴定1项
2011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
优秀1项
良好9项
合格18项
免于鉴定4项
2011年7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优秀2项
良好18项
合格13项
暂缓结题3项
免于鉴定1项
2011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一览表
鉴定组专家名单:田慧生、刘复兴、张男星、孟繁华、王保华、陈英和、苏彦捷、冯刚、檀传宝、方晓东、耿申、马陆亭、吴霓、袁本涛、马健生、高宝立、姜大源、俞启定、时晓玲、邢晖
优秀1项
良好23项
合格18项
免于鉴定2项。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计划课题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导向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计划课题以培育学生能力为导向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
保障条件的论证
(1)完善的组织保障。确立了以郭德生校长为主持人的课题研究组。郭德生校长是小学高级教师,也是我县青年骨干教师,他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有着准确的定位,在本课题研究工作中主要负责策划。其他参加研究的教师曾参与完成过课题研究,也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能增强研究的实效。
第二部分:从教学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困境、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对探索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结合当前“高效课堂”实施的背景,借鉴全国各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比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和“10+35”、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提供启示与参考。
教导处
主任
中小学
一级
本科
碧洲镇宏山中心小学
预期的主要成果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工具书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预期完成时间
二、课题论证
1、对申请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观察、探索、实践、质疑、创新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目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下,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导致教育面临着学生学习能力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诸多困境。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实施新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立项课题名单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立项课题名单

王万山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研究
付景川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障碍及破解路径研究
安心
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赵薇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核心职业技能教岗对接培养模式研究
宋争辉
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突破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郭健
“逆城市化”现象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补偿教育机制研究----以冀、湘、皖三省为例 杨会芹
张玉华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有效发展研究
刘松林
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研究
王健
舞蹈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平心
关于软式垒球运动对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尚大鹏
青海省藏汉双语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郭辉
跨境民族教育研究
钟海青
撒拉族教育特色研究
武启云
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融合研究
孙杰远
民族教育与武陵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吴驰
促进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研究
邢红军
情绪一致性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发展研究
李芳
小学教师元认知教学的发展与干预研究
张振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刘志军
基于学生发展的校本评估对教学有效性的促进研究
李凌艳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机制与培养途径研究
盖笑松
运用分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安宏
数字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和共享模式研究
王民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刘强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模型与调控机制研究 高考加分政策研究 城市养老女性护理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国际汉语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公共教育财政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内部治理机制比较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合并的问题与对策比较研究 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的社会学基础研究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模式研究 学前儿童品格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基于和合学习理念的探索 中小学生弱势群体情感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高校哈萨克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宪法认同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及其德育功能实现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问题研究 经济发达地区中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机制研究 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专业化特色研究 基于证据的教育舆情分析研究 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研究 校长教学领导力发展的知识基础研究 地方政府民办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教育支出与公共教育投入问题研究 基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助学贷款最优担保机制研究 新世纪国家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研究 非洲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发达地区构建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多元评价体系研究 转型期中国大学办学定位的制度逻辑演进研究 独立学院“浙江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培养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教师个性与个性化教学模式创设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李超军
研究背景:
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的个性来熏陶,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培养。

因此,教师创设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教学模式个性化的形成,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底蕴、文化背景、教学经历和个性特点。

其中,教师的个性特点,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甚至延伸到课外,其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挖掘教师个性中的有利因素,形成富有个性色彩的课堂教学模式,极为重要。

在目前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第一、由于教师对自我个性缺乏深入分析,忽视教师的个性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师的个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不够,教师教学的个性特色不突出、不明显;第二、由于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忽视教师个体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作用,导致生搬硬套,跟风模仿他人“优秀”教学模式的做法盛行。

根据我校初中教师队伍庞大,结构复杂,个性丰富,创新不够的现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单纯讲授式的教学状态,赋予传统教学方法以个性化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的诸多个环节和因素都充满个性化,促成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形成,这对于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个体独特的教学魅力来催生学生个性的发展,培育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原创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
1、本课题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和教育部的要求,分阶段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研究。

旨在改变教学方式,针对传统教育弊端,通过分析教师个性特征对学生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选择符合教师个性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

是一次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式突破的有效探索。

2、本课题提出的基于教师个性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构建,凸现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教师个性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生成性影响以及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影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实验中将使教师个性特征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师个性中的有利因素,促成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生成。

3、本课题力图对形成个性化课堂模式的构建方法论体系进行浅层探索,为以后的深入探讨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三、研究内容:
通过对实验教师的个性深入分析,挖掘其积极因素,形成具有强烈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教师个性化特征的调查研究
1、教师个性的分类研究。

2、教师个性的利弊研究。

(二)教学模式个性化的具体研究内容
1、教师语言的个性化研究。

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实际情况,引导教师固化个性分明、效果突出的课堂用语,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课堂语言风格。

2、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个性化研究。

根据课题安排,举办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个性化系列研究活动,督促和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呈现方式的改革,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3、师生互动方式的个性化研究。

通过对实验教师的个性分析,探索彰显教师个性优势的互动方式。

4、教学评价方式的个性化研究。

根据教师的个性,探索幽默、激励等不同的评价方式。

5、提问方式的个性化研究。

通过相关问卷调查、案例研究,以及分析老师的课堂反思,探索个性化提问方式的有效方法。

6、具体课型的个性化研究。

根据教师的个性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丰富多彩、个性各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力求形成体现教师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
1、本课题属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以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辅之。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的相关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

通过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分析研究教师的个性特征,收集学生对教师个性特点和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保证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措施具有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中反复验证,改善教学状况,不断修正、充实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通过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寻求教师个性与课堂教学模式之间的契合点、融合面,研究架构个性各异的教学模式的途径。

(4)个案研究法。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5)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15个月(20XX年09月——20XX年12月),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准备阶段(20XX年09月——20XX年10月)
①提出研究意向;
②上报研究议题;
③上交计划书;
④实验教师作理论储备。

(2)初步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①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②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③教师个性分类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8月)
①教师语言的个性化研究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