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共8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手段,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秸秆(残茬)覆盖、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耕作技术. 具有明显的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节约作业成本的效果。
其主要做法是:1、秸秆根茬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或根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的前提。
秸秆或根茬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20?30厘米;另一种是灭茬浅旋处理,就是作物收获时留高茬,播种前用旋耕机或灭茬机浅旋表土,使秸秆根茬与土壤混合均匀,以利于机械播种。
使用的主要机具有: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收获机、割晒机、旋耕机等。
2、免耕播种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最关键的生产环节。
为了保证播种质量,需要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留茬地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使用免耕播种机一定要把播量、播深、株距、行距、覆土深度等按照农艺要求调整好,其调整方法与常规播种机相同。
目前适用机型有:2BM-9免耕播种机、2BG-4/6型带状免耕播种机、2BY?4/3型免耕播种机、2BF-3/2免耕播种机、2BT-2型破茬播种机、SGTNB-180苗带灭茬播种机等。
3、杂草、病虫害防治根据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适用的除草剂和灭虫剂。
使用喷雾机械按要求进行喷洒。
对使用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杂草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辅助除草。
使用的机具:WFB-18A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机动喷雾机、3WM2-350喷雾机等。
4、机械深松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蓄水保墒能力,一般为2~3年深松一次。
土壤含水率在15~22%时,可以在秋季作业,松土深度30?左右;干旱严重或土壤含水率低于15%时,不宜在秋季作业。
深松机械的类型有凿铲式深松机、翼铲式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常用机型有IMC-185灭茬深松机、IS-360、350、240全方位深松机、ISN-70型深松机、ISND-140悬挂深松机和ISZF-3型深松中耕追肥机等。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经澳大利亚昆士兰试验站15年对比试验表明,土壤中蚯
蚓数量:传统耕作19条/㎡、少耕23条/㎡、免耕44条/㎡,免 耕法具有明显优势。
保护性耕作的内容
1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收获后不翻耕,在留茬地上直接用特制的免 耕播种机施肥播种 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用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保证种 子出苗即可, 3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 主要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4 土壤深松技术 不翻转土壤,不破坏土层结构,提高土壤含 水量,降低土壤容重
水 蚀
水蚀导致耕地退化
风 蚀
风蚀导致耕地粗砺化
保护性耕作的优点
1 节肥
保护性耕作从三方面节肥:秸秆还田补 充有机质;减少土壤侵蚀与扰动减少营 养物质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 物活动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
构造传递空气、水和 空气的通道
增加团粒结构和蚯蚓
2 节水
保护性耕作减少径流; 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抑制蒸发; 旱地农业可以提高水份利用效率20%左 右,相当节水20%; 一年两熟灌溉地,可以减少一次灌水, 节水50m3,占灌水量的20-25%。
虫剂灭除。
4)深松与表土作业 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 地块,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 破原有的犁底层,之后2-3年 深松一次,直到土壤具备自
我疏松能力。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 风暴”。1931年从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刮起的黑风暴 横扫美国大平原,厚达 5-30厘米的表土被吹走,30 多万公顷农田被毁。 1935年的第二次“黑风暴”横扫美国2/3国土, 3亿多吨表土被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300万公顷。 当年全美冬小麦减产510万吨,南部各州1/4多的人 口迁移。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1. 引言1.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为宗旨,通过合理组织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的农业生产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减少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中,不仅要考虑单一耕作环节的影响,还要综合考虑整个生产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的冲击。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耕地面积的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内容结束】1.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随着土地的开垦和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退化与沙漠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缓这些问题的恶化速度。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增加农田的生产力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减少耕作对土壤的损伤,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土壤的生产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目标。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保护环境、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稳定性,提高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达到保护土壤、改善环境、增加农田生产力的目的。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可持续农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保护,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经 济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农业的长期 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保护性耕作可以为农 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02
CHAPTER
保护性耕作技术
少耕法
减少耕作次数
少耕法是一种减少土地耕作次数,保留地表 残茬的耕作方法。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补贴和奖励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户给予补贴和奖 励,鼓励更多农民参与。
科技示范和培训
组织科技示范活动,展示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和效果,同时开展相关 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
农业合作社和协会支持
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在保护性耕作方面的推广工作,通过 集体力量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深松法需要与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相结合 ,如地表覆盖、作物残茬保留等,以充分 发挥其效果。
03
CHAPTER
保护性耕作实践
国内外实践案例
国内实践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保 护性耕作,成功案例包括北方旱 作农区的玉米-小麦轮作和南方稻 区的稻-稻-油轮作。
国外实践
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在保 护性耕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 验,主要采用少免耕、覆盖耕作 和深松耕作等技术。
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技术难题
保护性耕作需要适宜的配 套技术和机具支持,部分 地区缺乏相应的条件。
农民接受度
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原 理和技术掌握不够,需要 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保护性耕作 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制定 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提高农民积极性。
7保护性耕作技术1(1)
保护性耕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彻底取消铧式犁耕翻,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或浅耙),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升土壤肥力和抗旱水平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2、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地表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播种和化学除草防病虫等作业,达到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天然降雨利用率,促动作物产量提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目的。
其主要的技术内容有四项,即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
在这四项技术中,其中秸秆残茬覆盖技术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核心技术,深松及表土处理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是配套技术。
(1)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该技术是指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用免耕播种机实行种子和肥料播施作业,达到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免耕技术是指对地表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用播种机播种的技术;少耕则是根据地表覆盖情况和地表平整度的不同,采取适当的处理后再实行播种的作业。
免耕或少耕播种技术通常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播种施肥处理作业方式:即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二是带状旋耕播种施肥处理作业方式:即用带状旋耕播种施肥机一次完成带状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前者主要适用于前茬作物为小麦等低秆作物的播种作业;而后者主要实用于前茬为玉米等高秆作物或根茬较大的作物的播种作业。
其技术关键为选用适合该区的免耕播种机,同时选择与播种机相配套的施肥装置,确保化肥科学使用。
(2)秸秆残茬覆盖技术秸秆残茬覆盖是指将一定量(保护性耕作规范要求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升天然降雨利用率的目的。
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
秸秆残茬处理通常采用以下四种处理方式。
保护性耕作技术讲义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讲人:田金榜一、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保护性耕作是人们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惨痛教训之后,逐渐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模式。
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为加速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大型机械大面积、多频次翻耕农田,加上气候持续干旱,土地沙化严重,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
1931年从美国西部干旱地区刮起的黑风暴横扫美国大平原,厚达 5~30厘米的表土被吹走,30多万公顷农田被毁;1935年的第二次“黑风暴”横扫美国2/3国土,3亿多吨表土被卷进大西洋,毁掉耕地300万公顷,当年全美冬小麦减产510万吨,南部各州1/4多的人口迁移。
两次“黑风暴”过后,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农业耕作方法出现了问题,开始研究和应用少耕、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努力,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地遏è制了沙尘暴的再度猖獗。
受美国“黑风暴”的启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也开始研究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在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应用面积已占本国耕地面积的40%—70%。
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和试验示范少耕、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单项保护性耕作技术,但受技术、机具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发展较慢。
进入21世纪,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我国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已达3000多万亩。
我县是从2002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2002年开始我们农机部门先后在原一肯中乡河北村、五家村,原八肯中乡常吉号村、原二龙镇的齐营子村和忙农镇的新地村进行各种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对比试验。
2004年我县列入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县。
自2004年-2011年,全县12个乡镇共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5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实施面积20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知识课件
耕作带,一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另一条是沙 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 6) 2006~2012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 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基 本上在北方旱作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 愈长,通道愈多。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 稳定疏松的耕层。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 松,孔隙度增加。 经澳大利亚昆士兰试验站15年对比试验表明,土壤中蚯 蚓数量:传统耕作19条/㎡、少耕23条/㎡、免耕44条/㎡,免 耕法具有明显优势。
水蚀
水蚀导致耕地退化
风蚀
风
保护性耕作从三方面节肥:秸秆还田补 充有机质;减少土壤侵蚀与扰动减少营 养物质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微生 物活动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
构造传递空气、水和 空气的通道
增加团粒结构和蚯蚓
2 节水
保护性耕作减少径流; 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抑制蒸发; 旱地农业可以提高水份利用效率20%左
保护性耕作原理
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立即改变土壤构造, 创造需要的孔隙度。但由于机器压实、雨水拍击地表结壳, 必须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是缓慢的、长期的积累过程。土 壤中孔道愈来愈多,团粒结构愈来愈多,不用外来的干预, 即可以长期保持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原理
2、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1)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1
16-Jul-20
13
16-Jul-20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简介●引言●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配套技术---深松●小麦花生两茬连作技术路线引言●农机推广人员应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深厚的农机专业理论功底,通晓当前推广机型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机具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故障诊断等专业技能,了解农机化未来发展趋势。
●具有基本的土壤学、植保学、农作物栽培学知识。
●具有大农业的广阔视野。
●熟知农机政策法规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含义●保护性耕作起源及演变●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点●保护性耕作的效益●我市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机具保护性耕作的含义●国际上的一般定义为:●“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起源及演变●2002年我国农业部按照保护性耕作的内涵和目标,将其定义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风暴”防治,“黑风暴”的灾难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其中,免耕法作为一种新的耕作应运而生。
●1988年开始,美国以秸秆残茬覆盖量为主,重新定义了传统耕作、少耕和保护性耕作,用保护性耕作代替了免耕的提法。
1994年美国联邦立法,规定高侵蚀土地(HEL)必须采用保护性耕作。
进入90年代美国的保护性耕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经过数十年的长期努力,保护性耕作法在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试验研究成功。
在美国等许多国家保护性耕作不仅和植树、种草措施一起,有效地扼制了沙尘暴再度猖獗。
同时也成为减少径流、减少蒸发、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节约生产成本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一项先进旱地农业生产技术。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60年代黑龙江国营农场开展免耕种植小麦试验,江苏开展稻茬地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80年代陕西省农科院“旱地小麦高茬少耕全程覆盖技术”,山西农科院“旱地玉米免耕整杆半覆盖技术”,河北省农科院“一年两熟地区少免耕栽培技术”等●1991年中国农业大学与山西省农机局合作,开始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研究,筛选了一批技术模式,开发了多型号轻型保护性耕作机具。
2014年农机化主推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
后 的地表 秸 秆 覆盖 率 , 保 证 种子 顺 利 发芽 , 保 护 幼 苗 生长 。
2 . 2 . 2 免 耕 坐水 播 种 : 秸 秆 或 留高 茬 覆盖 越 冬 ,
少 土壤 板结 、 蓄纳 雨水 , 在不 影 响作 物 生长 的情
况下 , 可进 行深 松 。 3 . 1 . 4 收获 期 :可 在 收获 的 同时 进 行秸 秆 粉 碎 还 田作业 。 粉 碎后 的秸秆 应抛 撒均 匀 。在 风大 区 域. 可采 用适 当方 式 , 固定粉 碎后免耕 。尽 量 多 的秸 秆 覆 盖 , 以多
蓄纳 雨雪 。 减少水分蒸发 ; 如 果 采 用 留茬 覆 盖 ,
应尽 量 留高茬 。
2 . 1 . 2 播种 期 : 鼓 励采用 免耕方式 直接播种 。 在极
其干旱 的情况下 . 可 配合采用 坐水播种等措 施 。 2 . 1 . 3 田间 管 理期 : 根据 当地 生 产实 际 , 进行 间 苗、 追肥 、 病 虫草 害 防治等 。 2 . 1 . 4 收获 期 :可在 收 获 的 同 时进 行 秸 秆 粉碎
2 长 城 沿 线 农 牧 交 错 区
主要 问题 : 季 节性 干旱 。长期 翻耕形 成犁 底 层, 使耕层变浅 ; 黑 土地 土壤 肥 力 下 降 、 土 地 退 化等。
1 . 1 关 键 环 节 的 技 术 要 点
主要问题 : 春 季 干旱 严 重 , 影 响适 时播 种 , 并 易 造 成露 籽 和 出苗 难 、 成苗 率 低 ; 农 田风 蚀 严 重、 荒 漠化趋 势 加剧 等 。
1 . 2 . 3 原 垄 免耕 播 种 : 碎 秆 或 留茬 覆 盖 越 冬 , 春 季 在原垄 上 直接免 耕播 种 。
保护性耕作技术
我为麦 田化除献 一
业 , 把 播 量 、 深 、 距 、 距 和 覆 土 应 播 株 行 深度等按农艺要求调整好。 目 前 , 用 机 型有 2 H 9 免 耕 播 适 B一 型
种 机、 B F 一 / 型免耕施肥 播种机 、 2H S 27 2 M S一 / B F 3 9型 免 耕 施 肥 播 种 机 、
碎 还 田的 联 合 收 获机 、 晒 机和 旋 耕 机 割 等。
右。干 旱严重 或土 壤含水 率低于 1 % 5
时 , 宜 在 秋 季作 业 。 不
2 M 一 O 5型 免 耕 施 肥 播 种 机 、 B S 1/ F 2 M F 1 / 型 免 耕 施 肥 播种 机 等 。 B S- 26
生产 周期 节 支 1 5 3 5 / m 。 3- 4 元 h
三 、 草病 虫 害防治 杂
根 据 杂 草 、病 虫 害 的 发 生 情 况 。 选
用适 用的 除草 剂 和 灭 虫 剂 。 用 喷 雾 机 使
械 按要 求 进 行 喷 洒 , 使 用 化 学 除 草 效 对
果 不 好 的 杂 草 可 采 用机 械 或 人 工 辅 助
除草 。
二、 免耕 播种
免 耕 播 种 是 保 护 耕 作 最 关 键 的 生 产 环 节 。 为 保 证 播种 质 量 , 要 使 用 专 需 用 的 免 耕 播 种 机 。 留 茬 地 一 次 完成 开 在 沟 、 种 、 肥 、 土 和 镇 压 等 多 项 作 播 施 覆 襄 城 县 常 年 小 麦 播 种 面
情 适 宜 的 情 况 下 用 药 效 果好 。
除 草 过 早 。 造 成 有 些 杂 草 尚未 完 全 萌 会 发 、 土 , 响 除 草 效 果 : 外 , 尽 量 出 影 另 要 避 开 寒 流 施 药 。 寒流 到 来 时 , 往天 阴 往 湿 度 大 。 草 代 谢 不 旺 , 剂 不 易 被 吸 杂 药 收 , 于 茎 叶 处 理 类 除 草 剂 , 早 晚 有 对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