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财政,收入]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与分析

合集下载

试论财政支农、金融信贷政策与农民收入增长

试论财政支农、金融信贷政策与农民收入增长
( ) 一 财政 支 农政 策
提 出 的“ 着 石 头 过 河 说 ” 全 赞 同 。“ 着 石 头 过 河 ”是 在 勇 摸 完 摸 , 敢 实 践 中不 断总 结 经 验 的一 种 形 象 性 的说 法 , 改 革 开 放 3条 是 经验 — ‘ 论 ”“ 论 ”“ 猫 、摸 、 不争 论 ” 的其 中一 条 。 社 会 主 义 中 在
式、 资金 的投入方式 、 资金 的拨付 方式按 照效率原 则来分析 、 从财政支农资金 和农村金融市场论的结合上 来促 进“ 三农” 问题解决
的研 究并不多见。就是从这点 出发 , 分析我 国财政支农和农村金融信贷政策的现状 、 特点和运行效率 , 出现行财政支农和农村金 找
融信 贷政策的优化措施 , 以期更有效率地达到设定的政 策 目标 。
【 关键 词】财政支农; 政策; 措施


引 言
财 政 支 农 政 策 的有 益 之 处 提 供 了借 鉴 。 总 的看 , 然 学 术 界 在 这 方 面 的研 究 颇 多 , 许 多不 乏 针 虽 有
在 城 乡差 距 不 断扩 大 、 村 生 存环 境和 经济 条 件 相 对 于 城 农
18 9 0年 1 2月在 中央工作会 议上 ,陈云讲 话称 : 我们 要改革 析的基础上 , “ 找到现行财政支农和农村金融信贷政策 的优化措
… …
随 时总 结 经 验 , 就 是 要 ‘ 着 石 头 过 河 ’ 邓 小 平对 陈云 施 , 期更 有 效 率 地 达 到 设 定 的 政策 目标 。 也 摸 。” 以 二 、 国财 政 支 农 和 农 村 金 融信 贷 的运 行 现 状 我
市 持 续恶 化 的今 天 , 依靠 农 村 消 费 拉 动 内需 、 现 国 民经 济“ 实 又 对我 国实际、 有独到见解和 有深度 的分析和研 究, 但对我 国财 好又 快 ” 展 显 然 是 难 以行 得 通 。从 另一 个 方 面 讲 , 终 将 占中 政农业支 出资金 的分 配方式 、 发 始 资金 的投 入方式 、 资金 的拨 付方 国 人 口近 7% 0 的农 民排 除在 分 享 改 革 开 放 经 济 成 果 的 行 列 之 式 按 照 效 率 原 则 来 分 析 、 从财 政 支 农 资金 和 农 村 金 融 市场 论 的 外, 是极 不 人 道 的 , 有 悖 ‘ 平 正 义 ” 也 公 的和 谐 社 会 理 念 。发 展 结 合 上来 促 进 ‘ 三农 ” 问题 解 决 的研 究 并 不 多 见 。 文 就 是 从这 本 农 村 经 济 、 善 农 民生 活 条件 , 最 终 的落 脚 点 就 在 于 增 加 农 点 出 发 , 析 我 国 财 政 支 农 和 农 村 金 融 信 贷 政 策 的现 状 、 点 改 其 分 特 民收 入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 方面 需要 农 民 自身 增 加投 入 , 高 劳 和 运 行 效 率 , 我 国 的 实 践 与 导 致 农 民收 入 增 长 的动 因 ( 一 提 将 即相 动生产率 ; 另一 方 面 也 需 要 国家 给 予 政 策 扶 持 。既 应 该 包 括 财 关理论) 做一个相 互验证 , 对现行 的财政支农和 农村金融信贷 政 方 面 的 支 农 政 策 , 也 应 该 包 括 金 融 信 贷 方 面 的 支 农 政 策 。 运行机制 的绩效做出评 判。最后在综合 分析相关理论及实证分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2021.02NO.495122文 / 李 多农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黑龙江省农民收入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这和黑龙江省多年以来坚持财政支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东北三省经济发展与振兴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促进了东北地区振兴和助农扶持政策落实,为黑龙江省经济振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与支持,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这也更强调了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力争促进财政支农的有效实施,提高支农资金的效率,从而增加农民各种类型的收入。

黑龙江省政府于2020年12月28日出台了《黑龙江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建立系统完善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管机制,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创造无限的助农价值,对具有扶持价值的农业产品领域进行甄别,对资金投入数目和使用方向进行精确把控。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黑龙江省财政支农现状财政农业农村资金主要支持农民持续供给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证农民生产性纯收入,还有针对脱贫攻坚的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以建立现代化农村的经济体系。

2020年10月黑龙江省资金重点支持机械购置和改装,对玉米和水稻收获机械改装进行全额补助,减轻农民生产收获农产品压力,提高农产品收获率。

黑龙江省近年还注重补贴秸秆处理的机械用具,不仅环保还能减轻农户打包秸秆的费用压力。

目前,全省补贴购置各类收获机械近万台,改装收获机械2万余台,大大帮助了农民的生产活动。

不仅如此,黑龙江省每年都下发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脱贫。

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现状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2020年一、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仍然实现了稳定增长。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财政补偿政策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财政补偿政策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补偿政策分析摘要:提高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得以提高的重要动力就是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健全的金融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金融的发展势头不太良好,阻碍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只有合理的运用财政政策,弥补农村金融的不足之处,才能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以及增强市场经济的稳定性等提供莫大的活力,本文将对此作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发展财政补偿重点领域财政支出税收优惠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上涵盖了四类: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农业银行,而它们总体发展的现状是经营状况不佳、盈利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强以及不良贷款占比太高等,而且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健全。

农村金融中介功能也比较微弱。

以上的种种情况亟待解决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政策是保障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深入探讨金融支农等的根源和绩效情况,在吸纳财政补偿的优秀经验以及尊重国情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补偿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重点财政补偿领域的选择农业是弱质产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以及技术的进步,在多方面也获得了不少的成就,然而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仍然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控制,良好的财政政策的支持,可以有效地弥补农业自身的脆弱性,增强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将基本的畜牧品、油料燃物以及棉花等供需的调剂能力较大的农产品融入到一般性的补偿范围内,除此之外,要适当的地赋予此类的农村金融业务以补偿。

其次,要针对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在农村信贷资金补助以及贴息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先支持,在分析他们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借助于先建后补以及奖励优先等手段引导农村农机具、农产品种子等的服务性公司,以便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农耕等农业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农民科学地种养。

东北地区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东北地区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东北地区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边 恕1 刘为玲1 孙雅娜2 摘 要:财政支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本文采用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东北地区农业财政投入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东北地区农业财政投入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对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稳步增加农业财政投入;创新农业财政投入方式,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抓住乡村振兴和东北振兴发展契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财政投入;农民收入;乡村振兴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做好“三农”工作,一系列改革建设的创举使得农民收入稳步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34元,而2019年达到16021元。

财政支农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障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亦是全部农村工作目标的集中体现。

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意义重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带来了重大契机,东北全面全方位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有效发挥东北地区财政支农效益,可以促进东北地区农业稳步发展,进而为东北振兴发展奠定强而有力的基础。

因此,探讨东北地区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厘清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进而探寻提高东北地区农民收入的可行路径,这对缩小东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确保东北地区与全国同步、农村与城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总结范文2024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一年,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打造现代农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我市在2024年大力实施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

本文将对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工作概况2024年,我市全面落实国家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积极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加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投入。

全年共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产销衔接、农业科技创新、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

二、资金使用情况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道路、灌溉设施、电力设施等建设。

全年共投入资金2000万元,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2. 农产品产销衔接为解决农产品产销衔接问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重点投入到了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领域。

全年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建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厂和冷库,打通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销售链条,使农产品能够更好地进入市场,实现增值增收。

3.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关键。

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投入到了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等方面。

全年共投入资金800万元,支持农业科技团队开展科研项目,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4. 农民专业技能培训为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专业技能培训。

全年共投入资金400万元,开展了农业机械操作、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等培训班,提高了农民技能水平,拓宽了就业渠道。

5. 农村金融服务为解决农民小额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全年共投入资金300万元,支持农村信用社扩大服务范围,提供更多优惠的贷款利率和融资渠道,解决了农民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实证分析_囤兴侠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实证分析_囤兴侠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Mar.2012 Gen.500No.032012年3月总第500期第03期一、引言自1978年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总体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后趋于放缓。

根据农民收入增幅,可将1978年来的农民收入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84年)为快速增长期。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16元提高到1984年的355.13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期间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15.1%。

第二阶段(1985~2000年)为低速徘徊期。

在经历了6年的快速增长期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度陷入徘徊。

期间有两个时间段增幅连续下降,一个是在1989~1991年,连续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下降,在198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增幅为-1.6%,年均增长只有0.7%;另一个时间段是1997~2000年,期间农民收入连续四年增幅下降。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为恢复增长期。

在这一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增收的根基尚不牢固,增收仍处于恢复阶段。

尽管2001年和2002年增长幅度超过4%,但仍是恢复性的。

2003年农民收入增幅略有回升,2004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6.8%,突破2936元,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从总体上看,农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与国民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

为什么在1989~1991年和1997~2000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会下降?为什么2007年农民收入增幅达到了9.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在2008年增幅下降到8%。

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农民纯收入?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不仅关乎农民自身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农民增收缓慢、增幅不稳等因素影响到内需的扩大和社会的稳定。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山东省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山东省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V0 1 . 2 6 NO . 3
Aug .2 0 1 3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1 0 3 7 ( 2 0 1 3 ) 0 3— 0 0 8 2—0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1 0 3 7 . 2 0 1 3 . 0 8 . 1 6
第2 6 卷第3 期 2 0 1 3年 8月
青 岛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RN A L O F QI N G D A O U NI V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1 模 型 概 述
经 典 的生产 函数模 型 , 即C — D生产 函数模 型 :
Y— AK Lp
其 中a + = = = 1 , Y代 表 产 出 , A 代表 广义 技术进 步 , K 代表 资本 , L代 表劳动 力 。Du r a n d提 出 了 C — D生 产 函数 的改进 型 , 即取 消 了 a +口 一 1的假定 , 允 许 要素 的产 出弹性 之 和大 于 或小 于 1 , 即 承认研究
于 江梅 ,姜 伟
( 青 岛大 学经济 学 院 , 青岛 2 6 6 0 7 1 )
摘要 : 运用 1 9 9 0 —2 0 1 1 年 相关 数据 , 通过 协整检 验方 法实 证分析 了 山东省 金 融发 展 与农 民 收入 之 间的相关 性 和影响 机制 。结果 表 明 : 金融规 模 的扩大 有利 于增加农 民收入 , 缩小城 乡 收入 差距 ; 而金 融效率 的提 高 , 则 会减 少农 民 收入 , 扩 大城 乡收入 差 距 。 因此加 大 对农 村 地

农业财政政策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农业财政政策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和 谐社会的 重大制约冈 素。 的 。马 关系 文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农户家庭纯收入主要 多公共产品的 外部性问题。而合理的农业税收政策则能通 是环境因 、 素’ 资产因素、 家庭人口与规模及经营状况所决定 过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在再分配过程中 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 的[。 出给予弥补, 这一功能在平衡农业的发展、 缩小地区 差距方 本文重点讨论农业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 成熟的农业税收政策对整个国家
V 14, . o . No 4
D c2o e. 06
农业财政政 策与农 民收入关 系的实证研究
魏 钢, 峰 昭 施海
(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北碚 40 1 ) 0 76
摘 要: 通过对 18 — 03 9 1 20 年这个时间段 农业财政 政策与农 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发现 + 农业 财政 政策存在一定程 度的政策失 灵, 主
0 f1 8 d o 9 1—2 0 a e e ld t a e a rc l r s a o ii so h o n r i d,t o xe t t o k p o e l .T i fi r 0 3 h srv a e tt gi ut a f c p l e f e c u t f l h h ul i l c t ya e o s me e tn - o w r r p r y hs al e u
Ab ta t sr c :Ane i cla ay i o ea r utrl sa oiisa dteic meo r r o sh lsi hn  ̄rrl ra ep r mpr a n lss f h gi l a f c l l e n h o f ame u e od ‘ C ia u a esi t e i t c u i p c n f h n a nh i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94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94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

后 的 收入 总 和 ; L G E S A 表 示 i 省 在第 t 年 的地方 财 政 支农 支 出 ; 表 示一 组 可 能影 响农 民收 入 的控 制 变量 ; c表 示截 距 项 ; o r 和 分别 表 示 地 方 财政 支 农 支 出 和控 制 变 量 的估 计 系数 ; 为 随机 误 差 项 。根 据 资 金 的用 途 和作 用 发挥 方 式 的不 同 , 广 义 的 财政 支 农 支 出可 以划 分 为生 产 性 支 农 支 出和 补 贴 性 支 农 支 出两 个 大 类 ; 其中, 生 产 性 支 农 支 出是 政 府 为 了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和促 进 农 村 公 共 事 业 发 展 而对 农 业 和农 村 进 行 的投 人 , 补 贴 性 支 农 支 出是 政 府对 粮 食 生 产 、 农业 生 产 要 素投 入 等 进 行 的补 贴
财政支农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 对农民 收入 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致 陆 肖海峰
( 中国农业 大学 , 北京 1 0 0 0 8 3 )
内容 提 要 : 当前 , 我 国的农 民增 收难 问题 越 来越 严峻 , 而财政 支农 支 出在促 进 农 民增 收 方 面的 效 果到底 如 何 ? 本 文根 据 1 9 9 4年 一 2 0 0 9年 的省 级 面板 数据 , 实证 分析 了地 方财 政 支农 支 出对农 民收入 的影 响 。研 究结 果表 明 , 地 方财政 支农 支 出对 农 民增 收产 生 了一 定的促进 作 用 , 但 这种促 进 作 用总体 上还 非常有 限 , 地 方 财政 支农 支 出在促 进农 民增收 方
增加 , 中央政府相继提 出了“ 工业反哺农业 、 城市支
持农 村 ” 、 “ 统 筹城 乡 发展 ” 等 方针 政策 , 2 0 0 4年 以来 的中央 “ 一 号 文件 ” 也 都 连续 关 注 了“ 三农” 问题 , 具

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路径分析及对策——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为例

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路径分析及对策——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为例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准确方向,健全合适农业农村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根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立足农村金融领域,从现状及问题出发,以农村金融发展为切入点,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为例,分析其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的举措,并对下阶段该行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建议对策,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存在问题;路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优惠政策,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

十八大期间,“三农”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民收入持续提升、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获得关键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重要论断。

换句话说,“三农”问题虽然在努力下取得一定成效,但当前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更大成就,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

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农村金融服务是其支柱力量和有力支撑。

要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充分利用金融科学技术给“三农”提供“源头活水”,让优质金融服务和产品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之源,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本文在剖析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珠三角某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下一阶段该行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策略建议,以期在促进农村振兴工作中农村金融力量如何参与推动提供参考。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以提高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的应用价值。

提供参考资料,供将来在中国进行研究。

1.1.2.2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农民收入总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增速缓慢,城乡差别依然很大。

重视的研究和拓展金融发展和农村,建设关系意义可谓深远。

其一,能够使得农村金融在机制上得以健全,进一步推行金融行业改革。

其二、能够扩充研究二者关系的理论的内容,为促进二者均衡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依据。

其三,能够促使农村金融对各地区经济的支持,并起到正向作用。

金融机构入驻乡村,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家庭增收,帮助产业实现效率提升,对于我国地区并行发展有重大意义。

1.2 文献综述1.2.1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孙慧波,逄春蕾(2014)农村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支农主力军,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金融的作用愈加突出的同时其发展的影响因素也日趋多样化。

Wang,Han(2018)提出提高财政资源投入的准确性,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巩固贫困地区农村财政减贫和增加收入的基本条件。

王博莹(2019)指出我国的经济不断腾飞,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也随之加快,但是必须承认的是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在供需方面的支持力度还稍欠火候,并且我国的农村金融业发展的较为缓慢,严重制约的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赵瑞政(2021)进一步梳理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工作,加快创新,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

周晓婷(2022)提出现代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充分发挥现代金融的作用就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段秀娟、张海波(2022)则从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由于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较少且分布不均、涉农的金融产品少以及宣传不到位等影响因素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财政支农、农业贷款与农户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财政支农、农业贷款与农户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模型对我国东西部 财政支农对 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 了实证 考察 ,结 果显示西 部地 区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 的关系
更为显著。
以上文献大多从经济增 长的角度来考察农业与金融贷款之
间的关系 , 本文试 图以农户收人为主体 , 通过相关数据来考察江
9 9 9 2 0 00 2 001 2 00 2 2 00 3 2 004 2 0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0 0 9
个重 要 方 式 。
2 o 0 3
6 9 2 %
6 2 9 %
44 7 %
4 3 7 %
2 ( x 】 4
2 【 x l 5
57 7 %

42 6 %
4 3 7 %
5 8 3 %
2 ( x J 6 2 O o 7 2 0 o 8
6O 8 %
苏省财政支农 、 农业贷款与其之 间的关系 , 并给我国的其他 区域 提出参考性 的政策和建议。

年 时
图 1江苏省财政支农与农业贷款趋势图

2O王 3
图1 显示 了 1 9 9 9 — 2 0 0 9年江苏省财政支农与农业贷款余额 历年数据折线 图 , 近1 0年来江苏省农业贷款 由 2 0 0多亿元增 加 到 1 3 0 0多亿元 , 绝对值 增加 了将 近 6倍左 右 , 年均增 长率达 到 1 9 . 9 %;财政 支农投 入 由 1 9 9 9年的 4 1 . 3 8亿 增加 到 2 0 0 9年 的 4 0 3 . 2 7亿 元 ,绝 对值 增 加 将 近 9倍 左 右 ,年 均增 长 率达 到
金 融 支持 。 关键词 : 财政 支农 ; 农 业贷 款 ; 农 户 收 入

关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关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

关于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财政支农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而实施的财政政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财政支农能够通过投入农业科技、改善农田水利、土地整治等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加大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利效益,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总量;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耕地质量,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等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财政支农能够通过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拓展产业链条等措施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通过引导农民从单一种植向多种植、高效种植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扶持农村金融和服务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措施,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支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发展等措施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文化教育资源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通过扶持农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和手工艺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措施,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二)国外研究综述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财政政策一直被视为支持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财政政策的研究成果,国外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国家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的政策。为了提高农民收入较低的状况,美国在1933年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其内容主要制定了利于农民增收的农业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共同体成立后,为了加快欧洲各国的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欧洲各国学术界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农业政策和惠农助农措施的研究以期望提高农民的收入[16]。Barro基于政府公共产品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探究,得出短期内政府投入增加会提高经济发展速度,过了某一时间点后,政府投入对经济有抑制作用[17]。Lin探究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且以农业改革后,以承包家庭的比例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认为新政策和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率有促进作用[18]。
Tutor Zhu Bingying
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 and farmers’ income, and explores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 on farmers' incom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ofZao Zhuang City from 1996 to 201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and the income of farmers in Zao Zhuang City, establishes the economic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 and the net income of farmers, and finds that the expenditure of Zao Zhuang financial support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farmers' income with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After 2008, other factors have an impact on the income of farmersofZaozhuang, and then we must improve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expenditur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come of farmers, improve the lives of farmers,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to contribute.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际发展中,农村金融面临着信贷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成本高、产权资本化程度低等不足。

山东省胶州市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农村产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

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应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加金融供给,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本文从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发展状况着手,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做出探讨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融资实践建议一、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农村金融对农村的再生产过程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它通过资金的流通,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再配置,特别是对农业产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再投入、促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服务于农村发展的金融机构主体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部分地区已改制为农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这些金融机构或者由于资金来源广泛,或者受到政策支持,资金规模大,社会接受程度高,是农村金融供给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领域逐步向社会资本放开,农村经济活跃的地区开始出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但受到资金规模、业务范围等因素影响,主要作为农村金融的补充,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这些金融组织共同形成了以合作金融、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和社会资本主导的民间金融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格局。

二、农村金融发展现状1、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概况据中国银监会数据统计,到2012年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物理网点数达到11.3万个,组建村镇银行876家,40万个行政村设置了助农取款服务点,金融机构网点已覆盖了全部县(市)和绝大多数乡镇,金融服务延伸到绝大部分农村地区。

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当年各项贷款余额的27%。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日益成为各国的焦点。

农村地区不仅是国家粮食生产的基地,也是众多农民生活的主要场所。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发展普遍滞后,农民收入增长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以“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题,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地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同时,农村地区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发展农村经济,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的挑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人力,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2、农业结构单一。

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农村劳动力流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许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无人问津。

4、政策支持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三、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下对策值得: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2、调整农业结构。

通过引导农民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和深加工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4、鼓励农民创业创新。

通过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财政支农、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农、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的持续深人以及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 “ 三农”
问 题 日益 成 为 政 府 高度 重 视 的 问题 。 2 0 0 4年 ~ 2 0 1 3年 中央 连 续下 发 1 O个 “ 中央 一 号 ” 文件 , 为 农 业农 村 经济 的发 展提 供政 策 支持 。中央 财政 对 农 业 的支 出 比例也 逐 渐提 高 , 2 0 1 1 年 农 业财 政 支 出 占财政 支 出总额 的 比例达 到 9 . 6 %, 对 农业 经 济
响, 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投人能够使农 民纯收入提 高2 . 2 8 个百分点。 沈坤荣等( 2 0 0 7 ) 运用 1 9 7 8 年~
2 0 0 4年 的数 据 , 对农村公共支 出、 农 民 收入 增 长 以及 城 乡 收入 差 距 间关 系 进行 实 证 研究 , 结果 证
\ f b\ x | N J | A N G S T AT E F AR MS E C ON oMY
2 o 1 3 . 6

新 疆 农 垦 经 济
财 务 与 金 融

文献 综述
对 于财 政 支农 对 城 乡 收入 差距 的作 用 , 国 内 外 研 究 者尽 管 研究 的视 角 不 同 , 但 研 究 结论 基 本
究成 果 。
[ 作者简介 ] 曹祖文( 1 9 8 7 一 ) , 女, 汉族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硕士研 究生 , 研 究方 向: 农业经济 学; 白硕, 男, 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研 究方 向: 农 业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刘建徽 , 女,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 研 究方 向: 财税政 策、 统计与会计 ; 刘 晗, 男,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 农业政策与理论。

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图 1 城 乡 收入 差 距 比值
数据来源 : 收入差距 比值是城镇居 民可支配 收入 与农村 居 民人均纯 收入 之 比, 城 镇居 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 民人均纯 收入数 据来 自《 国区域 经济 统计年 鉴》 的 中
“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主 要 指 标 ” 目。 国 栏
利于城 乡收 入差 距 的缩 小 , 随着地方 政府 财政 自主权 的增强 , 们 对城 乡差 距 的 削减 作 用在 减 弱 。基 本建 但 它
设 投 资起着 拉 大城 乡收入差 距 的作用 。
上述文 献在研 究 财政支 出政 策与 城乡 收入差距 的关 系 时 , 一方 面没 有针对 我 国近几 年 的财政 支农政 策效
我 国的城 市偏 向型政策 主要 表 现在 如下 几个 方面 :
1财 政政 策 。从财 政 收入 角度 看 , 取 消农业 税之 前 , 国农 民的人 均 税 收大 约 是城 镇 居 民人 均 税 收 的 . 在 我 13 .5倍 ] 。而 国家 财政 中用 于农 业 的支 出 不 到 1% (98年 最 高 1. % ) 2 2 阴 0 19 0 7 1 如。从 20 04年起 , 国家 出 台
二, 本文 关注 的焦点 是财 政支 出及支农 支 出对城 乡 收入差 距 的影 响 ; 三 , 文 考虑 城 乡 劳动 生产 率 的差别 ; 第 本
第 四 , 地 区讨论一 下影 响城 乡收入 差距 的因素 。 分
二 、 市偏 向型政 策 与城 乡收 入 差距 城
大量 的研 究将 中国城 乡收 入差距 巨大 的原 因归 因于我 国长期 以来 实 施 的城 市偏 向型 政 策 。中 国 的城市 偏 向型政 策 , 现在价 格 、 资 、 表 投 财政 、 收 、 税 金融 、 贸等各个 方面 。之所 以产 生城 市偏 向型 的政策 , 由于我 外 是 国改 革开 放 以来 , 实行 的重 工业 优先 发展 战略 。 由于追 求政 绩 和官员晋 升 的激励 , 面追求 区域 G P增 长的 片 D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

融结构相对简单 以及数据获取的难度 , 本文对这些指标作 了取舍 , 最终选择了两个指标 :) 1 农村金融发 展的效率指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主要是指农村金融中介的发展效率。金融中介的基本职能就是把吸
济发展 水平与农村金融发展水 平之间 的差异 , 而这 必将 弱化研究 分析 对具体 地 区的指导 意义 。在此 背景
下, 立足于山东省的具体 隋 , 况 研究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 , 将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收 稿 日期 : 0 9—0 —2 20 9 9
作者简介 : 吴海霞 (9 4 , , 18 一)女 山东潍坊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 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融理论与投资技术。 金
示 山东农 村金融 发展 与农 民收人增 长之 间 的关 系 , 文 以 18 本 98—2 0 的 统计 数 据 为依 据 , 取 山东 0 7年 选
省农 民人均纯收人为被解释变量 , 以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 , 同时考虑到政府支农财政支出和农
产 品价格 在预期 中对农 民收入 的正 向影 响 , 二者作 为 控制变 量 引入 模 型 中 , 将 以提高研 究 的准确 性 。
的探索。 ]'-5[ ( 1 7 )3P 0 5 近年来 , [( 38 ,]7 -3 ,J l 一 2 11 8 ) P 7 8 [( 3 国内理论界也开始积极寻求二者的关系 。当前 国内
学者对 于农村 金融 发展 与农 民收入关 系问题 的研究 可归结 为两大研 究分 支 。一 部分 学者从宏 观上分 析 了金融 发展是 否是 经济增 长 的前提 , 在此 基 础上 确 立 了农 村 金 融发 展 是农 民收 入 增长 的 前 提 。 另 一 J 部分学 者则是 从微 观层 面寻求各 种制度 的支撑 来促 进金 融体 系 的 良性 运 转 , 而 引 出农 村金 融对 农 民 从 收入增 长 的影 响 。 ]5 ) [(3 从这两 大分 支我 们 可 以看 出 , 5 P 7 国内外 理 论界 针 对农 村 金 融发 展 对农 民收 入

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

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

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一个共识已经非常明确: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自身寻找出路,也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推动。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一个共识已经非常明确: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自身寻找出路,也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推动。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的外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政府,其中在政府推动力量中,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2004年,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体现在财政上,不仅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绝对量最多,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也是近年来最高。

更重要的是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支持“三农”的指导思想和支持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改变了国家与农民之间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一种里程碑性质的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初步分析现行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是逐步演变而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改革、创新的过程。

目前包括支出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两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运用投资、补助、贴息、税收等政策手段对农业农村发展给予支持。

在支出方面。

目前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支出有15大类,按照这个口径,1998—2003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9650亿元[1]。

重点用于包括大江大河治理在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建设、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其他改革、农业行政事业管理、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和救济等。

在税收方面。

主要有农业税轻税政策、农业税减免政策、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抵扣和出口退税政策。

此外,国家财政还通过利用外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分析近年来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转变和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支出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与分析
一、引言
继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2014年中共中央又下发了新世纪以来第十一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这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第十五个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要促进农民增收,在增加投入和提高劳动效率的基础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包括财政方面的支农政策,也包括金融信贷方面的支农政策。

由于在我国,财政与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各自的作用边界,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效率进行进一步分析,在机制运行上强化财政金融的协调整合,实现两种机制的融合,从而不断提高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率,为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提供支持。

二、财政支农与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及数据说明
1、变量的选择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即农民家庭可支配的劳动收入。

与家庭总收入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更能反映农民的真是收入水平。

财政支农(G),通过农业的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

其中,国家用于农业的支出包括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支援农村生产的支出和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以及农业科技三项费和农村救济费用。

农村金融发展规模(F),根据金融结构理论之父戈德史密斯(1990)对金融结构相关理论的定义,本文采用金融相关比率作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存量和流量指标,也即一国的金融资产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农村金融现状,用农村的信贷总额来反映农村金融资产状况,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代替农村GDP。

故农村金融发展规模(F)=农业贷款/农村农林牧渔总产值。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1980―2012年的年度数据,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数据由1980―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整理获得,为了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采用以1980年为基期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处理得到真实值,以利于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财政支农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财政年鉴》。

财政支农的总额包括:农村生产支援的支出和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农村救济费。

农村金融发展规模(F)指标中,农业贷款数据来自历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在1994年以前农业贷款包括乡镇企业贷款,之后作分别统计,为便于分析,1994年之后的农业贷款是两者之和。

(二)模型的检验与估计
1、平稳性检验
利用ADF检验方法对LY、LG、 LF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所有一阶差分指标都是平稳的,水平非平稳与趋势非平稳的原假设均在5%甚至1%的显著性水平上被拒绝,所以LY、LG、 LF均为一阶单整I(1),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

滞后项的确定采用SIC原则。

2、协整关系检验
利用恩格尔―格兰杰(Engle-Granger)提出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法即协整分析法来检验这些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

首先建立农民收入、财政支农、农村金融之间的回归模型,即,对回归方程生成的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2,残差序列ecmt不存在单位根,说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三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趋势,即存在协整关系,也即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滞后阶数检验
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前,首先采用似然比即LR(Likelihood Ratio)检验法,从最大滞后阶数开始检验,发现LR、FPE、AIC、SC、HQ均指向1阶滞后,所以文章选用1阶滞后。

接下来验证VAR(1)模型是否稳定,通过计算AR特征多项式根,发现所有根的倒数的模都小于1并且处于单位圆之内。

因此,该模型满足了稳定性条件,根据它建立的VAR模型是平稳的。

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本文为了直观反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以及农村金融规模的关系,在建立的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渐进解析法计算响应函数的标准方差(如图1),以直观地展示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1 农民收入对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
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对财政支农的冲击响应,刚开始的2期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第3期起就有有一个较大的提高,随后逐渐上升,总体来说是正向冲击,这说明财政支农对促进农民增收刚开始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中长期来看有显著的作用。

,农民收入对于来自农村金融一开始就有一个较大的冲击响应,随后稳步上升,总体来看,呈现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趋势。

从两者的对比来看,在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绩效上,农村金融发展比财政支农更有效,也即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这一结论与武剑(2000)在对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的贡献度中的研究结果是一样的,当时结果显示为:在我国现阶段,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60.1%,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会使我国农村市场更活跃。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对我国农民收入、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关系的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农村金融比财政支农更有效。

据此,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金融与财政措施:
首先,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

政策性资源配置机制应该先行发挥作用,提高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的力度。

政策性金融是针对农业面临自然、市场双重风险而采取相应补贴的重要手段。

财政资金主要应无偿用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研究、公共道路等非直接生产性领域,支持小城镇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农村政策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先行发挥来纠正市场失灵,帮助农村、农业这一特定区域和行业走出商业性金融下容易出现的资金贫困恶性循环,逐步实现资金需求良性循环。

转变农村金融服务的理念和思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农服务与商业运作的融合,农村金融具有客户弱势、需求小频急、经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等特性,其独特诉求和风险特征要求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户金融服务供给。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在产品、渠道、组织方式上的创新。

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适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需要,积极创新土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业主联保贷款、订单贷款、供应链融资、厂房按揭贷款、通用设备贷款等多种信贷品种,探索建立统贷统还、先支后收等专业服务模式,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服务渠道。

引入特许经营机制,促进大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资金互助组织等加强业务合作和资本联合,积极开办流动银行服务,研发适应农村特点的新型自助银行设备,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延伸农村金融服务触角。

创新服务组织形式。

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设立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的规模,引导和扶持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加快发展。

组建涉农金融租赁公司,为三农客户提供大型农机具和成套设备租赁服务。

其次,财政支农方面。

构建财政支农资金的平稳增长机制,将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多地向三农分配倾斜,提高支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制度建设,始终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在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农中的主体地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不断加大对财政支农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幅度超过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在努力增加支农资金投入量的同时,要探索开辟支农资金投入的新渠道,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业,逐步形成新稳定的农村建设资金来源。

着力财政支农资金的创新机制,支农资金整合要有新突破,积极探索财政在支持农业保险、农业担保方面的有效途径,完善财政支持防灾减灾机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支持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民办公助机制。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支农资金分散使用的问题。

整合支农资金就要从调整管理机构的职能入手,改变纵横交织的管理机制网状结构,使资金按照有序方向进行流动,减少资金使用的交叉和重复,从而使有限的资金最优配置,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关键领域给予有力的支持。

此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加强支农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对符合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并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纳入支农项目库,适时根据发展规划对现有资金进行适当归并,以主导产业或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支农资金整合平台,适时加强对项目库的更新管理,从而使选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

着力强化管理,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考评和奖罚等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检查。

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支农建设资金的监管,深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科学量化考核指标,逐步构建以绩效为导向、过程监管为重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覆盖水利建设资金和建设项目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机制,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效益
最优效用。

在支农项目工程建设上,制定刚性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上级主管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要经常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开展进度调查统计和中期评审,及时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对竣工决算、竣工验收要加强管理,将检查和验收结果作为下年度申报项目的重要依据。

通过开展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