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气象学与天气学》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涉及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分析我国常见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通过实例讲解其作用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天气图,判断天气系统种类及其对天气影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气象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天气图上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气象图表、天气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的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a. 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特征b. 锋面的定义、形成和分类c. 高压脊和低压槽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种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气系统识别和分析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天气图。

5. 随堂练习:发放天气图,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识别其中的天气系统。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天气系统分类2. 气旋、反气旋、锋面、高压脊和低压槽的特征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近期的天气图,识别并分析其中的天气系统。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预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气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可开展天气观测、气象小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和运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气象与气候》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气旋和反气旋的、发展和影响;锋面的形成、分类和天气特征;以及常见天气系统与我国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重点: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气象图表等。

2. 学具:地理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让学生对天气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2. 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天气系统与我国天气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的天气系统,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冷锋、暖锋和锢钝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特征;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与对应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基本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天气图表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带来的具体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图、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介绍锋面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它们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析最近一周内的本地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讨论其对本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如何从天气图中判断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系统的位置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6. 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展示随堂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快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气旋与反气旋定义特点天气影响2.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锢钝锋天气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地实际天气,推测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

2. 答案作业答案将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天气图分析的能力。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天气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直观展示气象图表和卫星云图,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天气播报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取一个感兴趣的天气系统,如台风、暴雨等,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天气变化等方式,深入了解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利用气象图表和卫星云图,分析近期的天气变化,尝试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测。将分析过程和预测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详细解释气象图表、卫星云图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分析天气系统。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系统在我国的主要影响,如台风、寒潮等。
5.强调天气预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所选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范围及预测方法。
4.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影响。
2.强调天气预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天气系统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2. 教学重点: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地图、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讲解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近期我国发生的典型天气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高压和低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2. 锋面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3.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 答案:(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表面形成高压和低压区域。

特点:高压区域气压高,天气晴朗;低压区域气压低,天气阴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内容包括: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天气系统的知识分析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象图表、PPT课件。

2. 学具:地图、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1)介绍气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讲解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介绍气旋、反气旋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4. 例题讲解:(1)分析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天气。

(2)探讨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天气现象属于哪种天气系统:A. 暖锋过境 B. 冷锋过境 C. 气旋 D. 反气旋(2)分析我国某地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预测可能的天气系统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气团概念、分类及特点2. 锋面形成、分类及影响3. 气旋、反气旋形成、特点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特点。

(2)分析我国某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判断可能的天气系统影响。

2. 答案:(2)根据天气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天气预测。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

2. 学习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学会分析天气图,判断常见的天气系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和判断;不同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天气图。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2024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关注。

2. 知识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天气图判断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 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天气图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但部分学生对天气图的分析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天气图的分析和判断方法。

2. 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复习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尝试分析背后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2.分析以下天气图,识别图中的天气系统,并描述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附上相关天气图,以便学生分析)
3.针对以下天气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但在天气系统这一章节,学生对气旋、反气旋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天气图、解读地理信息方面能力有待提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设计分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基础知识,巩固概念;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大思维训练力度,提高分析能力。
4.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模拟天气播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5.创设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2.模拟天气播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模拟天气播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天气系统的类型、特点和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5)课后作业
布置与天气系统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组近期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2.练习题类型: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气候与气象”,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1. 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3.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的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天气图表;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讲解:a.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b. 介绍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c. 分析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图表,让学生分析不同天气系统下的天气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关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常见天气系统及天气现象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 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3.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b. 描述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c. 分析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举例说明。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学会分析天气系统,提高生活品质。

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期的天气系统,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内容包括: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图,识别和预测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天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天气现象?”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结合天气图讲解气团的移动规律。

锋面:讲解锋面的形成、分类和特征,分析锋面天气的特点。

气旋与反气旋:介绍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天气图,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案例分析:讲解近期我国某地出现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4.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涉及的天气系统。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天气系统》2. 内容:气团:概念、分类、特征、移动规律锋面:形成、分类、特征、天气特点气旋与反气旋:概念、特征、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近期我国某地出现的天气系统,描述其特征并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图,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与天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天气特征;天气图的认识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天气图上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地图、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3. 示范:在黑板上展示天气图,解读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影响。

2. 天气图的解读方法。

3. 重点、难点知识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给定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预测。

本教案以实践情景引入,注重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天气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2.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预测题:分析给定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天气系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学生需关注近期的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温度、湿度、风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天气系统知识,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强调学习天气系统对于理解天气变化、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气团、锋面、高低气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运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图,教学生如何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天气图的能力。
2.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预测天气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灾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探究作业:鼓励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采用实验、调查、访谈等方法,形成探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6.复习作业:复习课本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整理笔记,为下次课堂测验做好准备。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四)课堂练习,500字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气团的概念及其分类、锋面的形成与分类、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分析天气图,识别常见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地图、天气图、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不同地区天气现象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关注,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 基本概念学习:(1)气团:讲解气团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锋面:介绍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高压和低压系统:阐述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锋面天气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几道关于天气图分析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气团2. 锋面3. 高压和低压系统4. 天气图分析七、作业设计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分析天气图时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2. 实践情景引入:天气图分析的应用3. 例题讲解:结合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4. 作业设计:深入理解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一、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1. 识别等压线:等压线是天气图上最基本的线条,它表示相同气压值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压线的分布和形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包括: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识、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2529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天气图等资料,分析实际天气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实际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地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介绍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结合天气图进行分析。

(2)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及判识方法。

(3)阐述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 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影响3. 天气图分析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

(2)分析我国某地区高压或低压天气系统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锋面系统: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边界,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2)答案因地区而异,需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天气图的分析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天气系统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运行规律。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地图、图表、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锋面系统(1)形成(2)特点(3)影响3. 气旋和反气旋(1)(2)结构(3)运行规律(4)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常见的天气系统精品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精品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精品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天气特征;以及如何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天气、气候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的概念及其天气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天气图、地理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2. 新课内容讲解:(1)气旋与反气旋:讲解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锋面:介绍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天气特征。

(3)天气图分析:教授如何通过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旋与反气旋概念特征天气影响2. 锋面形成分类天气特征3. 天气图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反气旋的天气特征。

2. 答案:(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多晴朗天气。

(2)根据天气图分析,具体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我国近期天气变化。

(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观察天气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天气特征。

3. 天气图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旋与反气旋是两种基本的天气系统,其特征和对天气的影响如下:1. 气旋:特征: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北半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气象图表、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天气系统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天气播报、气象观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等,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学会分析天气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工具,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3.能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
1.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动画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其特征。
2.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三、课堂实践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5.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天气播报、气象观测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6.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内容,提高他们的能力;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7.注重课后巩固与拓展,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气象观测、地理知识竞赛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秀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秀教案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程标准1、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分析:天气图是学生以及将来作为一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要经常接触到的。

本条“标准”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天气图是用来反映天气状况并预报天气变化的专业性图像,其中涉及各种类型锋面、低压和低压槽、高压和高压脊、切变线等天气系统。

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多是电视节目中播放的简易天气图。

本条“标准”所指的就是这类简易天气图,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而且只关注海平面的天气图。

高空天气图在此不作要求。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作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学习天气系统尤其是锋面,需要引入气团的概念,但对其他概念(如气旋、反气旋),“标准”未作要求,目的是简化知识头绪。

把握本条“标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应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切忌增加知识难度;第二,应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作适当拓展分析,如锋面等;第三,不同地区应重视对影响本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的了解,如云贵高原地区的昆明准静止锋。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在前几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气团、锋面的概念、分类;②使学生能够根据锋面图能判断锋面的类型,分析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特点;(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示意图的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归纳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②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树立辩证唯物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的结合,分析得到结论,掌握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并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锋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先介绍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低压槽和高压脊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么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再安排实践活动,配合课本中的案例,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道理。

本节课在第二章的章节中处于重要地位,即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的影响因素;在整个高中地理中也是主要的一环,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到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都是尤为重要的。

三、学生分析在学习过《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和《气压带和风带》两节内容后,学生对于气球上的大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有了足够的基础来学习下面的内容,但学会分析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学生需要有一个学会分析并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本节课对图片的分析和把握可以做到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得到学习经验。

四、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图表简单分析各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并能最终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些天气系统。

故设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通过对气团概念的了解,能说出锋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对气压图的学习,能理解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低压槽和高压脊的概念。

2、通过对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能说出个中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能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标】1.能说出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并根据动画演示,给同桌讲懂锋面的形成、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能说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涵义;并根据动画给同学讲懂气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应用上述原理分析台风、寒潮、雨带形成及影响;并能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在等压线图上分析天气变化。

【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锋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书中给出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简易天气图的识读。

这是对第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活动展开讨论和对图2.24锋面气旋进行天气状况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有二:①冷锋及天气。

我国冷锋活动普遍,冬季可遍及全国,夏季主要在黄河以北。

②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影响。

夏季东南沿海主要受热带气旋影响,大陆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主要受蒙古冷高压影响。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知识的学习是分析、理解和预测我国天气和气候形成原因和过程的原理性知识。

我国东部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和降水的不同有力地证明了季风的存在,我国冬天的寒潮、夏季东南沿海的台风存在有力地证明了天气系统的存在,等等。

目的让学生感到所学是实际中存在的、有用的地理知识而不是空洞的纯理论解释。

本节课的难点也较多,应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区分冷锋与暖锋时关键是让学生分清冷、暖气团中,谁是主动运动的气团;另外,冷锋和暖锋造成的天气有很大不同,冷锋天气很复杂,暖锋天气比较简单。

可用动画演示某地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的天气变化规律。

在教学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时,可从分析成因入手,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地转偏向的规律画出风向。

讲解锋面气旋天气的形成时,可用多媒体演示:气旋中心辐合上升的气流,而在气旋所在的低压槽部容易产生不同性质气流的相遇,形成锋面。

【学情分析】1、从知识基础角度分析:对天气及天气系统的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学生都有感性的认知,但往往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缺乏科学规范性,需要对概念的形成、内涵加强指导。

天气变化是影响天气的因素导致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天气系统及运动状况的教学,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与深度思考的基础上把握天气系统运动的过程及产生的结果。

2、从方法和思维角度分析:天气及天气变化是静态和动态描述自然现象的一种方法,对天气系统影响学生静态描述问题不大,关键是动态描述时会出问题,因此,动画演示描述动态过程是其最基本的方法。

3、从情感态度角度分析:预测天气及天气变化的原因是学生“想知”的内容,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是课堂的关键,所以引入实际案例,在每个环节上都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课程资源】1、教材:教材除了提供原理性文本外,还设计了2则“活动”及1则“案例”等探究性栏目,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探究提供了材料,教学设计要注重这些探究性材料的应用。

2、课件:以探究性材料及动画模型为信息源,组织探究程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课件也补充了相关的课程资源。

3、微课:《如何判读锋面气旋图》4、练习:拓展应用,达成应用目标。

5、学生:学生在合作中贡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在共同探索中,逐渐完善自己有关天气的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1、探究法2、动画图示归纳法【教学过程】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导入新课(要求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收集与台风、寒潮相关的资料;收集1—2条天气谚语)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

师: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如何?生:(据现实情况回答)师: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生(据实际情况回答)师: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一、锋与天气1、气团:由学生自学教材,领悟气团概念及内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

2、动画演示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学生观察动画演示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完成以下任务:①锋面的结构(学生画出锋面结构图,并由两名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出)。

②锋面的类型:学生根据演示过程,用语言归纳。

3、锋面与天气①动画演示锋面的移动过程:分别演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移动过程及引起的天气变化。

②老师指导学生分别从过境前(锋前)、过境时、过境后(锋后)三个运动时段描述冷锋和暖锋移动引起的天气变化。

③案例分析:老师给出材料,影响我国的三大准静止锋的形成原因,学生分析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并能准确解释江南梅雨天气、冬季昆明四季如春、贵阳阴雨冷湿天气的成因。

④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利用锋面系统,探究影响我国寒潮、沙尘暴及夏季北方的暴雨形成过程、路径及影响。

⑤训练检测:课堂训练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4、走近生活用地理①文学作品中的天气描写的欣赏:《水浒传》P42“活动”;诗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②关于天气谚语的理解:“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③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规律---雨带移动:动画演示,学生归纳出雨带移动的时段、位置及影响形成的天气状况,并能解释梅雨与伏旱形成的原因。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在等压线图上认识基本的气压场:老师指导学生在P43图2.21上,认识气压场:学生用语言描述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的内涵或位置。

2、三维动画演示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气流如何运动:学生观察并归纳完成下表:3、课堂思考: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低气压、高气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

生低气压、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4、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气旋和反气旋的差异及其天气探究内容:(1)从中心气流的运动状态看,气旋和反气旋有什么差异?(2)假如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冬季和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什么天气?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总结提出结论。

探究结果:(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空气上升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

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天气。

师:可见气压的分布导致空气的流动,气流的运动影响天气的形成。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很大,这些天气系统是怎样影响我国的?生:气旋过境时,中心地区云量增多,常见阴雨天气。

北半球气旋东部刮偏南风,因来自低纬气温高,水汽含量多,所以多云雨。

西部刮偏北风,空气来自高纬,降水少,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影响我国的气旋有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常见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生:影响我国的反气旋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和温带大陆上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造成我国夏季炎热干燥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在温带大陆上的蒙古冷性反气旋,造成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如我国位于蒙古高原形成的反气旋东侧,冬季多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在秋末、冬季、春初时节常会形成寒潮。

5、案例分析—台风(1)播放录像:台风(2)学生归纳:台风成因、结构、源地及路途、影响(有利与不利)。

三、锋面气旋1、锋面气旋结构分析:由老师依据图,介绍锋面气旋结构。

2、微课学习:《如何判读锋面气旋图》。

3、课堂训练:锋面气旋相关练习,学生在应用中理解锋面气旋的天气及天气变化。

课堂小结:学生下表【课后作业】1、训练目的:以近年高考题为例,学生利用气压带风带、季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2、训练要求:一是学生必须在40分钟内定时定量完成。

二是对完成中有困难的地方由学习小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问老师。

三是书写要规范,主观题术语准确、语言精练、逻辑合理、层次清楚,学生通过做作业,结合手头的复习资材,把有关气压带风带和季风解答问题的学科术语梳理一下,并记住。

四是本次作业由第2学习小组负责讲评。

3、作业内容:《第二章第2节课后作业提升》【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