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浦区 2018 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5 页。
2019.4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分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用钢笔清楚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
交卷时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试卷不用上交。
2.选择题(第 1-20 题) 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答题卡与试卷在试题编号和选项上是一一对应的。
考生应将代表该题答案的小方格涂黑,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择用橡皮擦清,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注意:答题卡的准考证号码是九位,如“XXXXXXXXX”,涂号码时按九位涂)
3.考试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1-20 每题 2 分,共 40 分)
1.儒学发展过程中除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外,也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
该特点集中体现于
A.孔孟之道 B. 两汉经学 C. 魏晋玄学 D. 宋明理学
2.中国古代王朝都城位置演变的一般规律是“从西向东迁,从南向北迁”,最后定都于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3.“当神宗、王安石锐意变法之际,独愀然以为未当,退而著史,……垂二十年而书成……其书衣被沾溉于后世,至今不能废。
”此处的“书”当指
A.《太史公记》 B.《史通》 C.《资治通鉴》 D.《文史通义》
4.《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
世祖的“大新制作”主要表现为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5.名画《步辇图》描绘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觐见太宗求亲的场景。
画面中左
三着(红色)官服者供职于
A. 吏部
B. 礼部
C. 户部
D. 工部
6.某地历史档案馆珍藏一件被称为“廷寄”的实物史料。
该文物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A. 刺史制度B.科举制度C.内阁制度D.军机处制度
7.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来文化主要通过两个方向传入中国(如下图)。
其中,明末清初通过方向
②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主要是
A.佛教文化
B.道教文化
C.基督教文化
D.伊斯兰文化
8.最符合“建立民族国家——确立专制王权——推翻专制王权”这一近代历史轨迹的国家是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日本
9.以英国标榜的“自由、民主、宪政”来抨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典型文献是A.
《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宣言》
10.被近代中国人盛赞为“百工领袖”“社会主义泰斗”的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圣西门
C. 马克思
D. 毛泽东
11.下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铁血政策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一战爆发
12.由于改革,他被指责“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被指为“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他”是
A. 拿破仑
B. 罗斯福
C. 列宁
D. 丘吉尔
13.19 世纪60、70 年代,改革与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下列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A. 洋务运动
B. 农奴制改革
C. 明治维新
D. 不结盟运动
14.有观点认为“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但现在,其可能性大大减小了。
该观点旨在强调哪一组织的作用?
A. B. C. D.
15.右侧所列史实反映了一座中国城市自近代以来的若干历史记忆。
由此,推断该城市当为
A. 上海
B. 广州
C. 武汉
D. 北京
……
广方言馆
《青年杂志》
商务印书馆
发昌机器厂《中美联合公报》
16.“日本对辽东半岛永久占领,必将招致日本与各方冲突,希望日本政府能够善体此意,保全名誉。
”此处“各方”指
A. 俄德法
B. 英法美
C. 德美法
D. 俄英德
17.容闳(1828 年11 月—1912 年4 月)的作品《西学东渐记》系他晚年用英文撰写而成的回忆录。
书中无法描绘的见闻是
A. 洋务与制器
B. 复辟与割据
C. 维新与改制
D. 赴美与留学
18.某纪念馆以“新中国外交风云”为主题,制作了几幅展板。
其中与“初登国际舞台”主旨相吻合的展板内容应为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汪辜会谈达成共识
D. 出席日内瓦会议
19.1980 年,青浦商榻乡南车大队成员高兴地说:“这么一包,早稻亩产 736 斤,比上一年每亩增产 119 斤,超历史水平,田与我们更贴肉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可大大提高。
”此话从一个侧面肯定了
A. 土地改革喜获丰收
B. 人民公社制度优越
C. 联产承包切实有效
D.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20.小明欲策划“70年前的今天——新中国历史回眸”纪念活动。
下列事件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A. 一届政协与《共同纲领》颁布
B. 中美正式走向建交
C. 一届全国人大与《宪法》颁布
D. 澳门成功实现回归
二、简答题(共 60 分)
(一)金瓯无缺
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典
型举措之一是设立管辖机构。
将下列史实的字母编号正确填入表格对应的空格中。
(14 分)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E.台湾府
F.伊犁将军
G.河西四郡
H.宣政院
21. ① A B C D ② A B C D ③ A B C D
22. ④ E F G H ⑤ E F G H ⑥ E F G H ⑦ E F G H
(二)崭新的开始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
……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公元 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
……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
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问题:
23.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相同与不同。
(6 分)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认为“1763 年至1914 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例举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三项史实。
(6分)
2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
(三)“夭折”的方案(28 分)
材料一:论中华情事者,一曰内情,一曰外情也。
内情如律例本极允当,而用法多属因循;制度本极精详,而日久尽为虚器;外省臣工,……尽职者少,营私者多;兵勇之数,动称千百万,……实属老弱愚蠢;今之士人,……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
外情系内情所致,而外情何也,前数十年中国与外国并无来往,亦无所谓章程……现在议定条约,有十国之多,驻京有外国所派大臣,新设有衙门专办各国事务……中国初次与外国定约,盖未以条约为重,不过聊作退敌之策,至今万众之内,或有一二人知有条约,然未识条约之重,未知违约之害……
外国所有之方便,民均可学而得……如水陆车舟,工织器具,寄信电机,银钱式样,军火兵法等,中外来往日多而敦好,外无多事之扰,内有学得之益,照办则民化而国兴……大皇帝召见各国驻京大臣,若不允见恐必藉他端而生事,不如先告以可见,派委大臣驻扎外国,于中国有大益处……
……劝早料理者,不早了必致动干戈,无不知中外交兵,外有必胜之势……止有国政转移,
无难为万国之首,若不转移,数年之内,必为万国之役……
——赫德《局外旁观论》节选(注:赫德,英国人,1863 年被清政府任命为大清海关总税务司,1865 年,他正式向清廷递交长达 4000 多字的改革方案,惜未被采纳。
)
材料二:赫德所递论议说帖,悖慢之辞,殊堪发指……西洋各国,外虽和好,内实险竞,共利则争。
——左宗棠
问题:
26.概括赫德递交改革方案时中国所处的内外局势。
(4 分)
27.赫德认为中国“内情”之弊有哪些?(5 分)为改善内情,理顺外情,他给出的改革方向是什么?(3 分)
28.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份“夭折”的改革方案。
(16 分)
青浦区 2018 学年高三历史二
模考(评分标准)
1-10 D C C C B D C A B C 11-20 C B D A A A B D C A
21 ①A②D③C22 ④G ⑤F ⑥H⑦E
23.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全球统一的开始。
(2 分)
不同: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对世界总体是有益的(2 分);材料二认为新航路导致西方与其他殖民地的冲突加剧,且欧洲人占据主导地位。
(2 分)(意思到位即给 4 分)
24.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通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理性化;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殖民体系。
(每项2 分,任答3 项给满分,共6 分)
25.主要变化:多中心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或者世界市场由分散向整体/全球化发展(2 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社会转型;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每项2 分,共4 分)
26.外部: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签署了新一批不平等条约(2 分);内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帝国摇摇欲坠,开启洋务运动。
(2 分)(意思准确,不从内、外两个视角表述,整体写亦可)
27.弊端:律例因循守旧;制度陈旧虚设;当官者营私弄权;士兵军事素养低下;读书人缺乏远见等。
(结合材料,任写3 项给5 分)
方向:趁早整顿内政外交;恪守条约规则办事;派遣使臣出国;主动向西方学习等。
(共 4 项,任答2 项即给3 分)
28.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法。
评分要素是:观点与论证、材料与史实、叙事与逻辑
评分项一:观点与论证(8 分)
水平 1:回避问题,无观点、无论证。
(0 分)
水平 2:观点不甚清晰;论证不尽一致,合理。
(1—4 分)水平 3: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
(5—9 分)
评分项二:材料与史实(5 分)
水平 1: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或所学知识。
(0 分)
水平 2: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所学知识。
(1—3 分)
水平 3: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
(4—5 分)
评分项三:叙事与逻辑(3 分)水平 1:仅罗列史实。
(1 分)
水平 2:叙述连贯通顺。
(2 分)水平 3:叙述结构完整。
(3 分)
可供参考观点:
(1)该方案是基于十九世纪内外交困时局下催生的产物,改革的理念应时势应运而生。
(2)该方案寄托着外国人对中国现代化改革之路该如何深入推进的清醒认识与思考。
(3)该方案以较为独特的第三方有识之士为视角,一定程度上预见了未来中国的命运走向。
(4)外国人的改革建议与中方官员在认识上的分歧与矛盾,反映了东西方两种文明之间的博弈碰撞,折射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步履蹒跚。
(5)基于维护清王朝的立场,鉴于对西方势力的警惕及对赫德背景的综合考虑,未能采纳该方案虽然暴露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仍具有合理性。
(6)虽是一份夭折的方案,但以长时段看,其中的“水陆车舟,工织器具,寄信电机,银钱式样,军火兵法”日后都得以实现。
也引发了从“朝贡体制”向“近代条约体制”的过渡,
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