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模拟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1900年,学者章太炎提议学界编写新体例的《中国通史》,对于通史,他认为要达到一个境界,“静以臧往,动以知来”。
这一观念A.深受唯物史观影响B.强调历史学的现实意义C.与传统史学观念截然不同D.把中国的历史视为世界史的一部分25.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26.韦伯在《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谈到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中央集权的权利高度集中与地方政治控制的脆弱涣散两重性。
而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
作者认为,地方政治控制“脆弱涣散”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体制的腐败B.农民起义对皇权的反抗C.皇帝对地方长官的猜忌D.中央权威对社会渗透能力有限27.法困历史学家布岁代尔评价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时说:“中困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他的理由可能是A.迁都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B.迁都不利于经济重心南移C.迁都不利于中国参与海洋开发D.迁都后明朝长期处于北方边患威胁下2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材料表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A.追求个人价值和自由B.凸显以国家主义为中心C.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D.是西方国家侵略所致29.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货币制度,统一发行称为法币的纸币,这一举措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C.制止了白银外流D.为抗日战争作了充分的金融准备30.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
2020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年⾼考历史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2020 年⾼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本卷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1 .道家崇尚⾃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为,反对⽃争;提倡道法⾃然,⽆所不容,⾃然⽆为,与⾃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 .追求平等,⽆为⽽治⼀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2 .根据下⾯的两幅图⽚,可以得知(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产和贸易B .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C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 .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3 .元朝时,⾏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交错,使其⽆⼭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
元朝这⼀设置的主要⽬的是( )A .防⽌地⽅割据B .创新管理体制C .加强经济管控D .体现因地制宜4 .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 “ 天下⽆数百年不弊之法,⽆穷极不变之法,⽆不除弊⽽能兴利之法,⽆不易简⽽能变通之法。
”这⼀⾔论说明魏源主张( )A .改⾰体制,中体西⽤B .兴利除弊,变能政体C .经世致⽤,改⾰旧法D .变通治法,提倡⼯商5 .民国初年,⾟亥⾰命⼀词使⽤并不⼴泛,称呼⾟亥年武昌起义⾄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繁多。
民国初年的报章,如《申报》、《⼤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 “ 武昌⾸义 ” 、 “ 共和成⽴ ” 、 “ 民国肇⽣ ” 、 “ ⾟亥之役 ” 等名词连篇累牍。
这表明( )A .⾟亥⾰命对封建正统思想批判不彻底B .北洋军阀对新兴思想严格控制和打压C .民主共和已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思想D .媒体和舆论对⾰命的名称未达成共识6 .⽑泽东与朱德于 1937 年 7 ⽉8 ⽇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战,为保卫华北⽽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寇决⼀死战!对这⼀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全民族抗战局⾯已经形成B .中共表明抗⽇形式和⽴场C .抗⽇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D .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7 . 2016 年 “ 两会 ” 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年,新⽕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等。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汇总(全国3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全国3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含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4分)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
其理论()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2.(4分)“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3.(4分)如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4.(4分)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
皇帝大怒,让胡作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
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
这反映了()A.胡惟庸打压内阁B.胡惟庸家藏万金C.相权妨碍了皇权D.中央集权急待加强5.(4分)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
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A.盐铁专卖政策B.均田制度C.放宽商业限制D.“匠户”制度6.(4分)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
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剑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7.(4分)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7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早商时期,商朝统治中心位于今河南郑州和偃师一带,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
中商时期,商朝的实力达到顶峰:西至陕西周原、商洛……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
这体现了商代A.势力东扩的显著特征B.受到外敌入侵被迫东迁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D.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加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
【备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
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
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
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
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
2.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以及答案(全国1卷)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全国1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2.(4分)《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坊市制度已经崩溃B.都城人口急剧增长C.城市管理更加严格D.社会治安明显好转3.(4分)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京戏4.(4分)晚清时期流行一首童谣:“前门开,后门张,前门引进虎,后门又进狼。
不管虎与狼,终朝每日铛、铛、铛(指官员出门鸣锣开道之声,以示・威严')。
”童谣的创作者旨在()A.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行径B.抨击清政府的无能腐败C.批评农民起义祸乱中国D.讽刺地方官员东南互保5.(4分)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
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6.(4分)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表面()A.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启蒙精神B.五四运动反帝不反军阀C.工人罢工产生了深远影响D.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7.(4分)如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7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西周时期周公制定周礼后,原先婚姻关系上的“一夫多妻”传统转变为“一夫一妻多妾”的礼制。
周公的这一改革旨在A.实现贵族婚姻门当户对B.扩大姬姓封国的数量C.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D.提高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礼制,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对西周“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的转变的描述,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与一夫多妻制相比,一夫一妻多妾制出现了妻妾之别,由此就产生了嫡庶子之别,而当时实行宗法制并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这一改革力图避免权力继承时的争夺,有利于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故选C项。
材料不能反映出贵族婚姻关系中的门当户对,故排除A项。
分封的对象并未扩大,故排除B项。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当时孔子尚未出生,故排除D项。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礼制,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对西周“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的转变的描述,体现了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与一夫多妻制相比,一夫一妻多妾制出现了妻妾之别,由此就产生了嫡庶子之别,而当时实行宗法制并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这一改革力图避免权力继承时的争夺,有利于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故选C 项。
材料不能反映出贵族婚姻关系中的门当户对,故排除A项。
分封的对象并未扩大,故排除B项。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当时孔子尚未出生,故排除D项。
无2.《孟子》原本只是一部普通的儒家著作。
南宋时期,《孟子》被编入“四书”,成为儒家经典,自元到清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
《孟子》地位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统治者践行仁政学说D.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子思想、宋明理学等,意在考查考生的历史因果分析能力,渗透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考查。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全国1卷)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届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古代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从规范外部行为和调控内心情绪出发,通过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再配以乐的感染,便能统一民心,成就王道。
据此可知礼乐制()A. 直接为统治者而服务B. 明确等级森严的尊卑秩序C. 通过道德教化以巩固统治D. 具有法律条文的效力2.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3.北魏大臣李安世上奏《均田疏》中说:丈量土地,将城邑附近的肥沃土地与乡村的荒地重新划分,使土地不荒废,人群中没有无业的流民。
后均田令在此基础上实施,据此可知均田制()A. 重新建立封建土地依附关系B. 促使流民问题得以解决C. 重新优化配置土地和人口D. 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4.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5.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
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洋布占13.5%,加上国产机制布亦不过只占14.15%;而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商品布占40.31%.这表明()A. 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B.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 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6.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③7.1941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太平洋战局的战略》,指出“对轴心整个的战略,自应取长期的持久战,以求逐渐消耗敌力,而对于再衰而竭的日寇,则应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先击破其最弱的一环使东西纳粹不能呼应”。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全国3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全国3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含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4分)英国商人托马斯•孟(1571﹣1641)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
其理论()A.适应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C.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2.(4分)“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
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内局势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卢沟桥事变后的国共关系D.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化3.(4分)如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4.(4分)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
皇帝大怒,让胡作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
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
这反映了()A.胡惟庸打压内阁B.胡惟庸家藏万金C.相权妨碍了皇权D.中央集权急待加强5.(4分)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
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A.盐铁专卖政策B.均田制度C.放宽商业限制D.“匠户”制度6.(4分)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
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剑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7.(4分)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
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
”这说明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溢号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
这说明溢号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
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民国〕王修《版本述》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6.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绝对之原则”指A. 三权分立B. 主权在民C. 司法独立D. 民主共和7. 1948年初,东北解放区合江省除缴公粮及以粮换盐、换布外,每人尚有余粮六斗至一石。
从1946年6月到1948年10月,该地共输送子弟兵六万两千余人到主力兵团,为解放军提供了丰富的兵源。
这主要是因为A.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B.农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C.国民党政权即将被推翻D.土地改革运动顺利进行8. 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
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
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B. 人民物质需求未得到满足C. 体制转型中矛盾的复杂性D. 生产关系调整出现了失误9. 在雅典,任何公民大会通过的法案若与现行法律相悖,或通过的时候不符合法定程序,公民可以在法律通过一年内向法庭提出诉讼,追究法案提出者以及会议主持者的责任,这被称为“违法法案指控”。
这一做法表明A. 公民大会地位被破坏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追责制利于权力制约D. 民主制度受到挑战10.据统计,英国圈地运动高峰时期,在富裕的公共牧场,未圈地区每1000英亩土地需要470个劳力被圈地区则需要1500个劳力;未圈地区公地和荒地每1000英亩需要190个劳力,被圈地区则需要1800个劳力。
这反映出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迅速扩展B. 圈地运动破坏农业生产力C. 圈地运动造成了工业劳动力的短缺D. 农村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11.在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首当其冲被启蒙思想家推上理性的法庭而受到严厉批判的是宗教神学。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A. 打破宗教神学精神枷锁是启迪人智慧的前提B. 宗教神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敌人C. 宗教神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D. 教会与君主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统治12.古罗马曾设置专门法官处理民事纠纷,罗马法学家的著述和活动也着重于民法方面。
罗马法关于经济交往中的契约,如商业贸易、借贷、租赁、财产转让、遗嘱继承等,强调以双方意愿一致为契约基础。
这说明,罗马法A. 在法官学者推动下不断革新B. 在当时的世界处于先进水平C. 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D. 罗马法以保护私有财产主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 (本题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
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特点和作用。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6分)14.(本题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指的是一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以增加资本本身为目的,累积个人资本的责任,并且将积累的资本用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个人消费。
资本主义精神同时带有资产阶级文化的色彩,个人只要能够在经济制度下以合法途径赚钱,就是擅长于某种天职的表现。
韦伯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具有理性计算的特征,以严格、小心谨慎且有远见的计算为基础,进而谋求经济上的成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崛起。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二)选做题:共15分。
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1年,清政府行政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在中央,裁汰胥吏差役,归并、裁撤部分机构。
在地方,裁撤河东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和滇、鄂、粤三省巡抚。
同时,创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
1906年9月,成立“编制馆”编纂官制,拟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司立法之责;裁汰军机处,设十一部,掌行政之事;司法之权则专属法部。
守旧势力拼死反对。
11月,西太后命令“军机处一切规则,著照旧行”。
同时,改组中央各部,凡十一部,1907年7月,清政府谕准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将“财政及兵马之事权,悉收回于中央政府”。
遭大部分督抚反对而收效甚微。
9月,清政府下谕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11月,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1910年,资政院成立。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采取君主立宪之制”,裁汰军机处等旧机构,原十一部调整为十部;组织首届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被称为皇族内阁。
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
其后又不到半年,清王室主动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灭亡。
——摘编自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行政制度改革影响。
(7)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在今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的诺门罕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日本关东军和苏、蒙军的一场局部战争,史称“诺门罕战争”。
这场战争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1904——1905年的军事较量和苏联三十年代后期的政治气候,使得侵占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趾高气扬,以海拉尔为大本营,挑起战争。
双方投入兵力二十余万人,大炮五百余门,飞机九百余架,死伤六万余人。
而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损耗了54000多兵员和大量重武器,结果惨遭失败,被迫改变其“北进计划”,停战讲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诺门罕战争的具体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诺门罕战争对苏联卫国战争和中国抗战的积极影响。
(7分)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吕思勉(1884年——1957年)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
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
吕思勉认为其书独特之处在于:“颇有用新方法整理旧国故的精神……现在读史,自然和从前眼光不同,总得在社会进化方面着想。
”1940年出版的《吕著中国通史》,适应了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时大学教学的需要。
吕思勉说“颇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现状的所以然,对于前途可以预知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吕著中国通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文化史,下册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史,其创新之处在于吸收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使读者既能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
——摘编自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等(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风格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