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真题卷及答案解析版)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真题卷及答案解析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宁夏、内蒙古、青海、陕西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

要实现海洋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各国必须摒弃传统的大国争霸思路,充分照顾彼此的安全关切和合理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海盗、人口走私、贩毒等海上犯罪行为,在涉及海洋权益争端时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短期内无法协商的问题可以考虑搁置争议。

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愿景意味着,我们要坚持开放的自由贸易体系,同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发挥海洋作为国际贸易大通道的积极作用,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

随着人类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各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各国都希望开发利用更多的海洋资源。

如何才能在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又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发展的“四个转变”:“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

这为海洋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全球、地区和双边层面,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应该着眼于不同的路径,这样才更具有可行性。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我的童年”为线索,通过对童年记忆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B. 文中“那些夜晚,我常常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她讲述着关于家乡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童年的夜晚”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C. 文章结尾“家乡,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地方”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D. 文章整体上采用了平实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答案:C解析:C项中,“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并非直接表达对家乡的眷恋,而是通过这句话,将家乡与“温暖”这一情感联系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这篇小说情节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女孩因为偷苹果而被父亲责打,最终导致她离家出走。

B. 小女孩离家出走后,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人,老人帮助她找到了回家的路。

C. 小女孩回到家后,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D. 文章通过小女孩的经历,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A解析:A项中,“小女孩因为偷苹果而被父亲责打”这一情节在原文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这篇小说主题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通过小女孩的经历,探讨了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B. 文章揭示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惩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等。

C. 文章呼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D. 文章主题是“爱”,强调家长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答案:D解析:D项中,“爱”并非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小女孩的经历,探讨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语文高考真题试卷答案及解析

语文高考真题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怆(chuàng)沉鱼落雁B. 雕梁画栋(dòng)娇羞C. 骄阳似火(yáng)雕梁画栋D. 风和日丽(lì)沉鱼落雁答案:D解析:A选项中“悲怆”应为“悲壮”;B选项中“娇羞”应为“娇嗔”;C选项中“骄阳似火”应为“骄阳似火”。

D选项中字形、字音均正确。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浪费现象仍然严重。

B.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浪费现象仍然严重。

C.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浪费现象仍然严重。

D.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浪费现象仍然严重。

答案:B解析:A选项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前文“随着社会的发展”搭配不当;C选项中“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前文“随着社会的发展”搭配不当;D选项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前文“随着经济的发展”搭配不当。

B选项中语句通顺,没有语病。

3.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画龙点睛B. 一鸣惊人C. 贻笑大方D. 一帆风顺答案:C解析:A选项中“画龙点睛”用于形容文章或讲话中关键的一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B选项中“一鸣惊人”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突然取得突出成就;D选项中“一帆风顺”用于形容事情进展顺利。

C选项中“贻笑大方”用于形容自己因无知而闹出笑话,不适合用于描述别人。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无数英勇无畏的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逆行者”的称号。

②在这场抗疫战争中,我们看到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比如,有一位名叫钟南山的老院士,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疫一线。

高考试卷语文详解及答案

高考试卷语文详解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态。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低俗、抄袭成风等。

对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学,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

1. 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态,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网络文学内容低俗,抄袭成风,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文学。

C.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各有特点,应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D. 我们应该完全否定网络文学,只关注传统文学。

答案:C解析:A项错误,原文提到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并未说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文学。

B项错误,原文并未说网络文学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文学。

D项错误,原文提到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学,不能完全否定。

2. 文中“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学”指的是什么?答案: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学指的是既要看到网络文学的积极一面,如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如内容低俗、抄袭成风等。

解析:根据原文“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学,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可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5分)以下是一段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 严格环境法规,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3. 发展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1. 文章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答案:文章主要讨论了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危害。

解析:根据文章第一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可知。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甲卷)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甲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金银器》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与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可以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
“没关系,你,你别管我!”
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
D.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B.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 重要。
C.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
“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
“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
“嗯……”他又是一阵猛抖。
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文章:《流浪地球》节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流浪地球”为背景,描绘了人类面临地球毁灭危机时,勇敢抗击外星入侵者的壮丽场景。

B. 文章通过刘启和韩子昂的对话,展现了主人公们在危机面前的坚定信念和勇敢担当。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地球发动机”、“流浪者”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D. 文章以未来科技为背景,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面对困境时的团结协作。

答案:A解析:选项A中,“抗击外星入侵者”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并未提及外星入侵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文章:《红楼梦》节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B.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柔弱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

D.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奢华和腐朽。

答案:C解析:选项C中,“通灵宝玉”并非象征着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而是象征着贾宝玉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三、文学常识【小题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以唐僧师徒取经为主线,充满了神话色彩。

C.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

D.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讲述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斗争精神。

答案:D解析:选项D中,“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斗争精神”表述不准确,虽然《水浒传》中有农民起义的元素,但并非其主要内容。

四、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Ⅱ卷)

2022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全国Ⅱ卷)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D.材料一提纲挈领,从总体述说中国典籍“谁来译”的问题,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分而论之,三则材料呈现出总分的结构。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 题目: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yàn)雕梁画栋(diāo)B. 惊鸿一瞥(piē)风驰电掣(chè)C. 瑶台玉宇(yǔ)雕虫小技(cháo)D. 青出于蓝(lán)落英缤纷(bīn)答案:B解析:A项中“雁”应读作“yàn”,C项中“雕”应读作“diāo”,D项中“蓝”应读作“lán”,故选B。

2.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B. 他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从不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答案:D解析:A项中“我觉得”应改为“我认为”,B项中“虽然”应放在“他”之后,C 项中“通过”或“使”应去掉一个,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到自动驾驶、无人配送,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②人工智能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③一是数据安全。

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和学习,而这些数据往往涉及个人隐私。

如果数据泄露,将给个人带来严重后果。

④二是算法歧视。

人工智能的算法可能会存在偏见,导致对某些群体不公平对待。

例如,一些招聘平台使用算法筛选简历,可能会无意中排除掉某些性别、年龄或地域背景的人。

⑤三是失控风险。

人工智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测的行为,甚至失控。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可能无法及时做出反应。

⑥那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风险呢?⑦首先,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企业和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考前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那么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开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忆、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开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开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开展,那么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开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别离。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甲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

“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

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

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

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一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史叙述体系。

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

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夏商周三代古史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A.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唯一力量。

B.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C. 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华文明延续的要求?()(3分)A.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B.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C. 坚持文化自信D. 依赖外部力量3. 下列关于文化精神弘扬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 要弘扬跨越时空的文化精神。

B. 要弘扬超越国界的文化精神。

C. 要弘扬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

D. 要弘扬失去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传播途径和审美趣味,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

然而,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等。

如何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4.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4分)A. 创作方式单一B. 传播途径狭窄C.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D. 抄袭现象严重A. 网络文学已经取代了传统文学。

B. 网络文学只受年轻人欢迎。

C. 网络文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高考满分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考满分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些文化现象,它们跨越时空,超越了国界,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

这些文化现象就像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其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中国的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程。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字形经历了多次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始终没有改变。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表意性。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

例如,“水”字由三个点组成,形象地表达了水流不息的特点;“山”字由两个“山”字叠加而成,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

这种独特的造字方法,使得汉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字的音韵美也是其魅力所在。

汉字的发音独特,音节丰富,具有音乐美。

古代诗词歌赋,都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音韵美来表达情感。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通过“光”、“霜”等字的音韵美,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汉字的书写和使用逐渐减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字的文化价值在降低。

相反,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首先,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哲学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学习和传承汉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其次,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现代社会,汉字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日常生活中的书写、交流,到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汉字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计算机的汉字输入法、网络用语等,都是汉字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最后,汉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字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研究汉字文化。

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悠闲(xián)悠然自得(yóu)B. 纷飞(fēn)震耳欲聋(zhèn)聋若未闻(lóng)C. 悠然(yōu)自得(dé)悠然自得(yóu)D. 沉默(mò)悠闲(xián)悠然自得(yóu)答案:D解析:选项A中“沉默”应为“mò”,“悠闲”应为“xián”,“悠然自得”应为“yóu”;选项B中“纷飞”应为“fēn”,“震耳欲聋”应为“zhèn”,“聋若未闻”应为“lóng”;选项C中“悠然”应为“yōu”,“自得”应为“dé”,“悠然自得”应为“yóu”。

故选D。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进入家庭。

B.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是还是抽出时间来学习。

C. 我今天去书店买了一本书,明天去图书馆借一本。

D. 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还是无法解决。

答案:A解析:选项B中“虽然……但是……”为转折关系,但“工作很忙”与“抽出时间来学习”不构成转折关系;选项C中“今天”与“明天”表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但句子中未体现先后关系;选项D中“考虑了很长时间”与“无法解决”表示因果关系,但句子中未体现因果关系。

故选A。

3. 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D解析:选项A中运用了对偶手法;选项B中运用了夸张手法;选项C中运用了借代手法。

故选D。

二、非选择题1. 请将下列句子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1)许多年前,一位名叫小提琴的意大利青年,带着一把心爱的琴,来到了中国。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làng)胸无点墨(diǎn)B. 雅俗共赏(shǎng)青出于蓝(lán)C. 水落石出(shí)汗牛充栋(dòng)D. 雕梁画栋(diāo)碧血丹心(dān)答案:D解析:A项中“落雁”应读作“luò”,B项中“雅俗共赏”应读作“shǎng”,C 项中“汗牛充栋”应读作“dò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行业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B.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

C.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对于这个成果,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D. 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

答案:B解析:A项中“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成分残缺,应改为“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C项中“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我们终于把这个项目完成了”;D项中“不仅赢得了观众的掌声,而且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语序不当,应改为“她不仅获得了比赛的冠军,而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句是:A. 雨后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B.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洒在树叶上,闪着金色的光芒。

C. 海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D. 花园里,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平实的描述,而D项“五彩斑斓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他的诗作《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Ⅰ卷)含答案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Ⅰ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在最后)(适用省份:山东、河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浙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Ⅰ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Ⅰ卷)(含答案详细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高考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C.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

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

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 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

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

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

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

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答:①裁缝作为幸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地对这个行当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感到它有独特的意义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答:①语言生动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