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贫富格局的起源》

合集下载

2024秋新版七年级上册6-10课历史过关清单及知识点总结

 2024秋新版七年级上册6-10课历史过关清单及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知识点1.概述(1)世界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分布特点:①分布广泛②数量众多2.古人类代表(1)元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

(2)蓝田人: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距今约160万年。

(3)郧县人: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距今约100万年。

元谋人、蓝田人和郧县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和使用工具(进一步锻炼了人类的双手和大脑)3.北京人(代表性的直立人)(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2)发现时间:1921年(3)发现第一个头盖骨学者:裴文中(4)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5)头部特征: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6)肢体特征: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7)生产生活状况:①生活环境:生活区域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水草丰美,有梅花鹿、野马等动物出没。

②生产工具:a.材料:石块、兽骨和鹿角;b.技术: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c.用途: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③社会组织: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④用火:a.证明:遗址中有灰烬,烧石和烧骨;b.用途:烧食物,防寒,照明,驱兽;c.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8)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9)意义: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山顶洞人(代表性的晚期智人)(1)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2)特征:模样和现代人相同,属于晚期智人(3)发现: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4)生产生活状况:①工具技术: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生活概况:知道人工取水,靠采集、狩猎为主,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③社会活动:他们的社会活动相当大,与其他的原始人群有交往④生活观念:爱美意识强,有埋葬死者的行为⑤社会组织:集体生活,居住在一起,使用共同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

全球化面面观读书报告

全球化面面观读书报告

全球化面面观读书报告一、引言《全球化面面观》是一部关于全球化现象的综合性著作,通过对全球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全球化,把握其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全球化的历史与现状1.全球化的起源:全球化起源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随着欧洲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的兴起,世界各地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工业革命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2.全球化的现状:当前,全球化已渗透到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

全球治理体系逐步形成,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成为主流。

三、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提高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全球化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面临经济边缘化的风险。

2.政治影响:全球化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提升了新兴大国的地位。

全球化也加剧了国际政治的不稳定性,如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问题日益突出。

3.文化影响: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但全球化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部分民族文化面临消亡的危机。

4.社会影响:全球化加速了人口流动和移民现象,促进了国际社会的多元化。

全球化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资源不均等。

四、对全球化的反思与展望1.对全球化的反思:全球化在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

2.全球化的展望:未来,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但速度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新兴经济体将在全球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治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和挑战,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

五、结论《全球化面面观》通过对全球化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深远影响。

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2022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22--2022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五单元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22--2022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五单元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选择题(题文)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 第一次工业革命B. 俄国十月革命C. 《共产党宣言》发表D. 巴黎公社革命【答案】D【解析】解题时紧扣题干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新阶段”可知符合史实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这次革命是发生在1871年,同时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A 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同时也无法反映题干中的“阶级斗争”;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时间不符;《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这一时间的工人斗争仍以自发为主,构不成“新阶段”。

选择题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A. 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B.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C. 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D. 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答案】A【解析】据材料“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可以得出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不可能改变规律,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的斗争手段,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也不是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故D项错误。

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

”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在()A. 《共产党宣言》B.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C. 《莱茵报》D. 《德法年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但这并不是第一次指出,A项错误;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探索,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马克思虽然也为《莱茵报》撰稿,但并没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探索,C项错误;《德法年鉴》与题目信息无关,直接排除。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版含答案

第26课_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发展进程(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推动因素(1)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2)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结束,消除了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实行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3.主要表现(1)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生产的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增加,规模巨大,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3)金融的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主要影响(1)经济全球化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问题与展望1.问题(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3)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2.展望(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概念阐释]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一词最早是在1985年提出,用来概括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巨大变化的特征,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更具有整体性。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2024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出土了大量遗物,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片、人骨标本以及兽骨残片,对遗址的稻作化石分析证实了该地区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

据此可知,这一文化遗存( )A.证明江西是最早农业起源地B.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C.说明原始的手工业非常发达D.出现了社会阶级贫富分化2.贾谊在《新书·等齐》中描述了汉初官制:“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

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

”据此可知,汉初( )A.政治设计削弱中央集权B.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C.形成了完备的官僚体系D.正确吸取了秦亡的教训3.秦汉时期推行乡里制度,但到东晋南朝,以户口编排为基础的“里”逐渐松弛,丘、村等自然聚落逐步演变成为实际的乡村行政管理单位,与“里”并存,甚至慢慢地取代了“里”。

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主动对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进行调整B.传统制度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C.血缘聚居取代地缘聚居为主的聚合形态D.国家治乱兴衰影响了社会基层组织形态4.理学大师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但朱熹也说:“人欲中自有天理。

”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其体现的主旨是( )A.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B.建立伦理道德秩序C.用道心克制过度欲望D.去除人的一切欲望5.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的风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

货币观后感600字 《货币》观后感1000字(五篇)

货币观后感600字 《货币》观后感1000字(五篇)

货币观后感600字《货币》观后感1000字(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方案大全、心得体会、祝福语、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s, experiences, blessing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货币观后感600字《货币》观后感1000字(五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专题八多元共生——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与文化并存交融+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多元共生——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与文化并存交融+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答案:C
6.命题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作用 [2022·湖南高考,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 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 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核心素养情境化
微点1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和发展与交流 真题引领 1.命题点:古代西亚地区一部法典的规定 [2023·新课标全国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 “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 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 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3.古代非洲文明
区域
代表国家
成果
特征
南部非洲 津巴布韦
巨石建筑群
相对隔绝环境下发 展起来的文明
东部非洲
阿克苏姆、摩 外贸发达,城市繁荣;兼容并蓄的混合型
加迪沙
园艺业为主
文明
西部非洲
加纳、马里和 桑海
黄金交易繁荣;廷巴 克图是文化中心
古代西部非洲文明 最高代表
呈区域性特 征原因
非洲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受到外来文明影响
5.古代罗马 (1)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控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2)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4)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

2020年江西省上饶市下塘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西省上饶市下塘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西省上饶市下塘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参考答案:A2. 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主席嘱咐道:“这次联大以2/3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

……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

”毛泽东所谈的事件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B.因美国的阻挠而没能成功C.使联合国摆脱美国影响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题眼是“1971年”“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

根据题眼,可知该事件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该事件并没有导致中美关系的恶化,美国在这种孤立政策失败后开始和中国改善关系,故A项错误;在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上,新中国以绝对的优势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当时,联合国仍然受美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故D项正确。

3.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参考答案:D4. 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736736736高中历史第40讲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736736736高中历史第40讲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40讲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课程标准]1.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2.了解当代世界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①背景: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行动:“9·11”事件之后,美国迅速展开反恐行动;2001年发动了阿富汗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

(2)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①发展历程②存在问题: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2)区域经济集团化①欧洲联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③东南亚国家联盟: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3.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1)社会信息化①涵义: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②影响: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但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文化多样性①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③应对: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常考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常考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常考点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联盟将变成“色拉欧洲”。

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欧洲,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

据此可知,欧盟A.成员国间的矛盾激化B.政治一体化遥不可及C.民族性与统一性相融D.主权国家的影响减弱答案:C解析:根据“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欧洲,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可知欧盟的发展要迎合各成员国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因此是民族性与统一性相交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盟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成员国间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遥不可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D项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C 项。

2、下图是1961年英国《卫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象征英国的老人在试水温。

该漫画反映出当时英国A.滞胀现象阻碍经济复苏B.国力的衰退制约贸易理念C.福利政策拖累国家发展D.传统外交观束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报纸《卫报》刊登的讽刺漫画,代表英国的老人不光左脚在小心翼翼地试水温,右脚更是绑着一个沉重的船锚。

可以看到英国事实上对于融入欧洲依旧是怀有疑虑的,反映了传统外交观束缚经济发展,D项正确;滞胀危机是70年代,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不了英国国力衰退、也反映不了英国福利政策拖累国家发展,排除BC项。

故选D项。

3、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

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根本上是由于A.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D.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答案:D解析: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根本上是由于合作与共赢的发展需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际层面,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不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的认同度不断提高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不是在国际上的认同度不断提高,排除C项。

《世界经济史》第17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格局

《世界经济史》第17章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格局
• 其一,财政恶化得到控制。 • 其二,经济下滑趋势得到迅速遏止,国
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 其三,产业结构得到改善。 • 其四,对外收支状况明显好转。 • 其五,高科技产业迅速成长。
自1991年以来,印度改革的红利依然在 持续,经济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5%以上。
2.2 印度经济的改革与快速增长
• 黑人的经济地位和收入的到了 明显的提升。
• 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南非经 济受到很多制约,主要包括:
• 产业结构不平衡,农业和矿业增长缓 慢,轻纺工业落后;
• 第四,提出国家创新战略,注重发展国民 教育、发展基础应用科学、解决民生问题 及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经济发展后劲。
• 第五,深化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俄罗斯总统普京
2.3 俄罗斯经济的转轨和增长
通过上述措施,俄罗斯经济逐步恢复发展:
第一,GDP保持较快增长; 第二,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转; 第三,生产状况有所改善。
1.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其四,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西方国家在向 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技术的同时,往往兜售其价值观和体制,甚至用带有苛刻政治 条件的经济援助胁迫发展中国家就范。
• 其五,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国际货物、资本和人员频繁和大规模流动的同时,为金融投 机、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恐怖活动等提供了可乘之机。
中国家的生产资料、人力资源,而且以昂贵的价格出售技术和知识产品。与 此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不断争夺市场,实施双重标准,并以 经济手段威胁和干涉别国的内政。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 国家主权都会遭受巨大的挑战。 • 其三,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是极不均衡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 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效率,同时使财富越来越向 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专题09 人类社会的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9  人类社会的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专题09 人类社会的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1.(2021·北京·高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B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C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没有垄断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排除A项;17世纪中叶,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B项时间错误,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

故选D项。

古代的商业贸易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商业贸易发展2. 古代世界的商业(1)古埃及,市场交换普遍。

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如雅典就是贸易中心。

(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如丝绸之路西起汉朝长安,东达欧洲罗马。

(4)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5)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9讲 课题52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9讲 课题52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二战后,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

在对峙过程中,美苏互有攻守,既有对抗,也有缓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同时随着战后西欧、日本的崛起,以及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两极格局中又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对经济宏观调控,迅速恢复发展生产力,并通过建立福利国家等形式,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

外部资本主义国家间建立国际经济组织,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二战后,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生产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但未能突破苏联模式而失败,引起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4.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二战在带给人们深重灾难的同时,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课题52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1)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项目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2.两极格局(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①“不对称”的两极格局: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不完全”的两极格局: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24-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

24-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案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学目标】①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意义。

(历史解释)②了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通过两者对比认识到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③认识我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原始居民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大家认识这些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吗?答案提示:小麦、水稻、高粱、粟教师指导: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出现农业,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我国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什么是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历史遗址?答案提示:新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仰韶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

教师指导:距今1万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出现原始农业,早期先民由渔猎走向定居,中华文明开始奠基。

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南北两大农业体系:黄河中上游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自主学习:(1)【温故知新】原始人类主要靠什么生活?答案提示:采集、渔猎;(2)仅靠采集和渔猎可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么?答案提示:不可以;教师指导:受自然环境和生存环境的影响,采集狩猎这种方式食物来源不稳定,不利于生存。

后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加深,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掌握了动植物生长知识。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考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1.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 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

这一趋势表明了()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2.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3.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至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儒学体系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5.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1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2018_2019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4课1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含答案

第24课 1 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A.发展中国家B.发达国家C.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主导地位,是最大受益者。

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

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跨国公司发挥主要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冷战后,局部冲突逐渐增多,并且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③④不符合史实,①②正确,选A。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

这种感觉直接源于()①交通工具的变革②通讯技术的创新③垄断组织的形成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各国之间的实际距离没有“拉近”,世界也没有真的变“小”。

人们之所以有了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交通工具的变革和通讯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更加快捷。

4.肯德基(KFC)因其独有的美味,被中国消费者公认为“顾客最常惠顾的”西餐,并在中国名列前十个国际著名品牌的榜首,已成长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饮品牌。

肯德基(KFC)在华迅速发展反映的本质是()A.中国人饮食结构西化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C.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D.餐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所反映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KFC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D项。

5.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说:“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收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们的计算机的毛利只有5%,贴牌手机的专利费要占到售价的20%”。

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有()①发达国家垄断了科技市场②发展中国家应抵制全球化③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倒退④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B。

人类与社会形考二

人类与社会形考二

《人类与社会》形考二一、单选1.与封建时期的中国不同,16世纪以来的西欧通常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2.对世界商业与贸易的影响十分巨大,引起了所谓商业革命的是(地理大发现)。

3.人类实现从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动力系统)的突破性变革。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是美国人(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5.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独立的产权)。

6.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崇拜自然)。

7.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8.15世纪前后,(黄金)是当时国际间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全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10.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1.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

12.1968年,苏联以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为借口,公然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阵营最终解体。

13.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是在(1990)年10月。

14.早在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基础,获得印度方面的赞同。

15.当今世界,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激化,(恐怖主义)已成为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16.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洲联盟)。

17.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式、防御性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洋务运动)18.人类社会出现现代化变革的前提条件最早是在西欧、主要是在(英国)出现的。

19.(2001)年11月11日,在阿联酋的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对“知识经济”首次给予了明确的定义。

《世界经济千年史》笔记

《世界经济千年史》笔记

《世界经济千年史》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世界经济史的重要性 (3)1.2 本书的目的和结构 (4)二、古代经济 (5)2.1 古代文明的经济发展 (7)2.2 农业革命的影响 (8)2.3 工商业的兴起 (10)2.4 丝绸之路的作用 (11)三、中世纪经济 (13)3.1 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4)3.2 商业革命的影响 (15)3.3 技术进步与工业革命的萌芽 (16)3.4 宗教与经济的关系 (18)四、近代经济 (19)4.1 新航路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 (20)4.2 工业革命的扩散与影响 (21)4.3 资本主义的崛起与殖民扩张 (23)4.4 两次世界大战对经济的影响 (24)五、现代经济 (25)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重建 (26)5.2 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28)5.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挑战 (29)5.4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势与问题 (30)六、结论 (32)6.1 对世界经济历史的总结 (33)6.2 对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展望 (34)一、内容概述作者通过对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梳理,使我们了解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从古代的农业文明、手工业文明,到中世纪的商业革命,再到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人类社会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各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书中通过对各个时期经济现象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这种差距的存在,既与各国的历史、地理、资源等因素有关,也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要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书中还通过对世界经济千年史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全球化进程中的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都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答案:世界格局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整体状况。

它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世界格局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起源,并且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首先,古代世界格局在主要由大型王国和帝国的崛起和衰落所主导。

例如,古埃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起都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王国和帝国逐渐衰落,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机会。

其次,近代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由欧洲的国家竞争和殖民主义运动所推动。

15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控制了许多地区,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大规模的帝国体系。

在这个时期,欧洲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决定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首先,欧洲国家的衰落和殖民主义的结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权力重新分配。

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他们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和冷战格局主导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世界再次迎来了新的变革。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贸易和资本流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和印度,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世界中,世界格局的演变依然在继续。

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贫富分化等问题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因此,世界格局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各国的政治意愿、经济实力和国际合作的态度。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五)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五)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

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 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

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解析:选A从题干上来看,美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结合时间信息可判断A项正确。

2.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①是世界银行,②是关贸总协定,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是亚太经合组织,A项符合题意。

3.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新一轮经济危机成为世界金融的热点。

为稳定金融秩序,希腊可向哪一机构申请救助()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联合国解析:选B希腊债务危机需要短期的资金救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B项正确。

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A项错误。

C、D两项与稳定金融秩序无关。

4.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声明,不久之后,西欧六国就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起()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欧洲共同体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作答,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51年,故A项正确;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于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于1958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

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学习活动中生成了下图及相应的结论。

其中推论正确的是()A.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实现了欧洲货币的统一C.阻断了经济全球化潮流D.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选A从材料可知表述的是欧元的诞生,结合史实可知欧元诞生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贫富格局的起源》《世界贫富格局的起源》(2011-04-07 13:38:46)/s/blog_66fed9f40100rtn1.html一广泛的疑问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工业发达水平,人们总忘不了七大强国,它们分别是美,日,英,法,德,意,加七国。

这七国的特征是,国强民富。

如果单从人民生活富裕的程度来考察,它们很容易被中东石油国家超过。

如果从国力强弱来衡量,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力似乎要比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强大。

但是,如果要用国力强弱和民众的富裕程度两把尺子同时衡量,这七个国家就会脱颖而出。

石油国家的特点是民富国弱,中国和俄罗斯则是国强而民贫。

为什么这七个国家会在全世界的贫富格局中遥遥领先呢?考察它们的社会制度,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这必然会使我们产生疑惑,既然马克思已经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可是为什么现在最富强的国家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相反的问题同样存在,既然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东欧剧变和苏联倒台。

现实生活似乎从正反两方面都在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明摆着比社会主义更有生命力。

无论从生产力的发达程度来说,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说,都是如此。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从苏联成立到现在为止的一个世纪当中,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在和资本主义制度较量。

从结果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逐渐获得全面的胜利,而社会主义的阵营在节节败退。

这一切现象不由得不使人们对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理论产生怀疑,因为,现实社会和马克思所预言的完全不同。

可是在一个世纪以前,马克思理论在解释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那时候的现实同样在告诉人们,马克思理论的无比正确性。

所以就出现一种解释,马克思理论是在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时期总结出的。

马克思去世以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根据自由竞争而得出的马克思理论不能解释新的资本主义现象。

因此,该理论是有缺陷的,应该对之进行修正。

这就是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

可是修正又是什么意思呢,修正并不是发展,而是篡改。

发展是指在严格遵守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新的现象详细分析,提出更深一步的理论。

篡改是指面对新的现象,不做深层次的考察,而是对原有理论任意删减,使理论屈从于现实,企图蒙混过关。

这是典型的懒人哲学。

这种方式也是我们常说的机会主义。

所谓机会主义,就是投机取巧,不愿意做科学的调查研究,只要在纸面上能够自圆其说,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但是机会主义总是有大量的土壤,因为探索毕竟是很花精力的,“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要能够把人们和自己都能骗住就行,机会主义者向来如此。

为什么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所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众还在为温饱挣扎呢?机会主义者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们,因为马克思理论过时了。

这样的回答其实根本就不是回答,它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马克思的理论过时了,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可是所有的机会主义者都喜欢这样回答,因为这样一句轻松的回答,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应付的责任赖掉。

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有位贵族不服气的对他说,美洲大陆本来就在哪里,只不过碰巧被你发现了。

哥伦布回答,任何事物其实本来都在那里,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发现,有人发现了,有人没发现,就差那么一点。

对于那些总想投机取巧的修正主义分子,我们也可以这样回答:答案就在历史当中,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寻找。

说什么马克思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不符合,这完全是含糊其辞的说法。

如果不能用马克思理论解释当代生活,那么为什么它能解释到十九世纪末期以前的一切历史现象呢。

难道二十世纪不是从十九世纪发展出来的吗,它难道是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种独特的世纪,所以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它吗?真实的答案只有一个。

人们没有准确的把握马克思的理论,没有很好的运用马克思理论这把工具来分析新的现象。

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人笨怪刀钝”。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比旁人更加想知道,为什么资本主义到目前为止,似乎还很有生命力,而各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似乎都濒临失败。

但也正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绝不异想天开,弄虚作假,相反,我们是艰苦的探索者,在历史的迷雾中寻找答案,马克思理论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答案只属于有心寻找的人二财富与工业在当今世界里,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西北欧,北美洲再加上东亚的日本。

这些发达国家的的特点是,不仅人民享有的物质财富充足,同时举国的财富制造能力强大,而财富的制造能力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

一个富裕的国家并不一定就具有发达的工业,,可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必定是富裕的国家。

究竟一个国家是先有发达的工业,然后才拥有巨额的财富呢,还是相反,先成为富国,才发展工业。

从世界近代史来看,工业的发达程度和国家的富裕程度大多是同步发展的,但是最终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杠杆性力量,还是其工业水平。

我们就拿资本主义早期阶段来说,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分别称为世界的霸主,财富最从西班牙流到英国,其根本原因,就是西班牙几乎没有工业,而荷兰的工业力量又较英国薄弱,英国只有到了工业革命之后,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霸主地位。

为什么说工业水平是一个国家富裕的决定性的杠杆呢?因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瓜分世界市场的历史,各国资本家都竞相把本国产品输出,工业越发达,意味着产品的价格越便宜,在世家市场上就越有竞争能力。

世界近代史战争不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和殖民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前者有英法争霸战,后者有鸦片战争。

武器工业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力量之一。

一个贫穷可是具备先进工业的国家可以轻而易举的掠夺富国,这种现象直到现在还在不断上演,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在当代七个发达国家中,除了加拿大,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走过侵略的道路,掠夺他国的财富。

所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意味着,第一,可以制造出更有竞争力的商品。

第二,装备更有战斗力的军队。

因此,具有发达的工业也就有意味着,不仅能制造更多的财富,还能保住自己的财富不被他国掠夺,更有甚者,可以强夺他国的财富。

那么在当代世界里,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的发展,是应该先成为一个富国,还是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呢。

答案不言自明。

三资本主义与富强实际上,当今世界贫富格局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定型,即是说,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形成当前格局的雏形,只是各国实力的排名先后和目前有所不同。

那时候,英法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属于一流强国,德意美日属于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后来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质就是新老资本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

但是如果再向后推到十八世纪末,我们就会发现,国力最强的反倒是东亚的中华帝国和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帝国,英法虽然在海外获得广泛的殖民地,可是对这两个亚洲帝国,它们一向是敬畏有加的,日本正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完全以大清帝国为蓝本,德国和意大利还出在四分五裂的状态,美国刚获得独立,在国际政治上还没有话语权。

可是德国于1870年获得统一之后,立刻发展资本主义,到了十九世纪末已经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向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日本于1868年明治维新后的短短20年的时间内,就跻身于世界列强,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它过去的先生——中华帝国。

在日俄战争中,再次战败沙俄。

而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之后,一跃成为资本主义新强,而曾令西方敬畏的大清帝国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给英法。

这一切都似乎说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能够迅速提高一国的实力。

但是相反的事例也是存在的,即有些国家即使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任然摆脱不了贫弱和受人宰割的命运。

资本主义能否使贫弱的国家变得富强,这个问题一直在引起广泛的争论。

我们的回答是,这要看资本主义处于哪个阶段。

如果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的阶段时,弱国实行资本主义是可以走上富强的道路。

如果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发展成为帝国主义时,弱国即使实行资本主义,也只能成为强国的经济附庸国。

因为强国必然会压制弱国,而且也有能力压制。

弱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强国更加有利,因为这使它对弱国的剥削变得更加容易。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变成另一个问题了。

为什么西欧各国会先发展资本主义,为什么同是东亚的封建国家,日本能够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却不能。

为什么美国的资本主义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在半个世纪内就从新型的资本主义强国跃变为全球的霸主。

这就要从资本的性质谈起四资本的起源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指出,要想通过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富强之国,那就要看起跑的先后。

在世界近代史中我们已经看到,凡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现在即使不是强国,至少也是富国,例如比利时,荷兰之类。

日本是当今发达国家中起跑最晚的国家,可它却是在亚洲起跑最早的,作为一个曾落后的亚洲小国,何以能在近代史上成为新的列强,我们以后要对之专门做详细的考察。

现在起我们的疑问是,为什么西方会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或者说,为什么资本主义会首先在西方产生?首先我们要再次详细的讨论,资本究竟是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资本是能够自行增值的价值。

而在这里所说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简称。

交换价值是以劳动时间来衡量其大小的。

从物质表现来说,资本具体是什么东西呢?——商品与货币,这两种物质是资本的两种表现形式。

货币又是什么呢?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说它特殊,是因为它被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为什么人类普遍选择贵金属充当货币呢,是因为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这里就不多谈了。

所以,货币首先是商品,然后根据其特有的自然属性,才被人们选作货币。

即是说,即使这种商品不再适合当做货币,可它还是商品,能进入市场作为普通商品进行交换。

既然商品和货币都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而货币又是特殊的商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商品是资本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即商品是资本的细胞。

在当今社会里,资本是由商品组成,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商品就是资本。

商品变成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实现。

我们再讨论商品。

商品是什么呢?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所以,商品有两种特征,第一,它是人类的劳动产品,第二,它的职能是用来交换别的产品。

如果一种物品具有实用价值,可不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它就不是商品。

如果劳动者生产某种物品是为了自己享用,那该物同样不是商品。

因为商品的职能是和别的劳动产品交换,就会出现交换比例的问题,人们只能从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彼此的交换比例,也正是因为交换的需要,我们才引出“交换价值”这个概念。

交换价值就是劳动量,大小由劳动时间衡量。

现在我们清楚,商品具有两个特点,(1)是劳动产品,(2)用于交换。

为什么必须是劳动产品,我们已经解释了,因为只有包含劳动量,才能决定交换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