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浅论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与范畴

合集下载

浅论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与社会价值

浅论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与社会价值

浅论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与社会价值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不是
完整的教育。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
人格培养的作用。

美育对学生来说,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教学而言,美术课不止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些小东西,学生
照着画就行。

我们常说”想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这桶水,不仅应该有,而
且应该是一桶”活水”。

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绘画能力。

将美育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存有以下三点: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美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

2.有助于培育新时期各方面人才。

我们正遭遇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著重知识结构的综合化,就可以培育出来负荷时代建议的新人才。

3.有利于提高思维的多元化。

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形象思
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
来说,要更注意形象思维的教育。

总之,美术课堂时学校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课程之一,而美育更应当在中小学中
急于、有序地不予扩散.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做到言传身教,并使学生擅于回去辨认出、挖
掘生活中的各种美。

浅谈音乐课程的价值观

浅谈音乐课程的价值观
形成 了“ 润物细无声 ” 的审美奇效。
善于 发现和挖 掘音乐教材 , 尽一 切可能地给 学生提供 各
结束真理 。音 乐的情感特征 可以极 大地激发学生 的表现欲望
和创造热情 。
种类型、 风格 多样的音乐体验 , 量开阔学 生的音乐视野 , 尽 也
就是 要选 择对学生具有 “ 亲和力 ” 的音乐教材 内容。电视媒体 对学生有 亲和 力, 中的_ 些 动画歌曲、 其 电视 插 曲更让 少年 儿童的喜欢 。音乐是声音 的艺术、 时间的艺术 、 听觉 的艺术 、
作 为一个 审美感知 和审美发 现 的过 程 ,融入 到音 乐教学 中
去。所 以审美应是音乐课程~个重要 的价值观 。 那么 , 乐课 的审美价值体现在 那些 方面呢? 音 1 . 选择音 乐教 学 内容 , 明确 审美要 素 , 为音 乐教育确 立正
确 的方 向 。

3音 乐教 学环境应有 审美特 点。 .
以 人 为 本 的教 育 理 念 。
关键词 : 小学教育 ; 乐课程 ; 乐教 学; 音 音 价值 观 中图分类号 : 3 .1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号 : O 一 1 ×(0 9)5 0 5 — 2 G6 37 B 1 9 O 2 0 0 — 0 5 0 0 O
音 乐课程作 为基础教育 的组成 部分 , 多年来 在取 得 明显
抒发 内心的 清感。如果立意 与情感之美对 学生有深刻的感召 力, 会使他们的心 灵萌发美的种子。常言道 :歌 为心声。” 就 “
好的歌 曲应 动听、 耐唱 、 曲调 优美 , 能产生 动人 的艺术魅 力 ,
二、 刨造性发展 价值
音 乐的产 生过 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 。无论学 生的表 演 或欣赏 , 都必须伴 随创造性 的表现 , 生丰富 的联 想和想象 。 产

浅谈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教学中审美教学的认识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

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

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审美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

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

音乐艺术既不能象文学那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能象美术作品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以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着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二度创作能力——有感情地歌唱能力和有表现力的演奏能力及较生动的作品剖析能力。

教师的音乐表现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感受力、审美兴趣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力求按乐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地范唱、范奏,使学生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完整的艺术印象,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学生才喜欢。

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

同时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手势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因素。

简言之,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体验价值放在音乐课程价值的首位,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致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音乐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的审美教育大众传媒时代,由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显性化、表面化结果夺人眼球,于是作为隐性的、文化的音乐审美常被有意无意地放逐。

殊不知,根深才能叶茂。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音乐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其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就如同假牙、假发一样,没有任何生命力和价值。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审美教育。

一、经验化审美,唤醒学生的音乐本能审美是学生的一种天性。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作为教师,教学中可通过经验化的音乐内容,唤醒学生的审美本能,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浸润学生的心灵。

需要注意的是,经验化的音乐审美,不仅要以音乐为导向,以审美为导向,更要以教育为导向。

例如,苏少版一年级下册《小松树》是一首蕴含生命成长寓意的歌曲,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化情境,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一棵小松树会怎样长大?一排小松树会怎样长大?所有的小松树呢?”通过对小松树成长的描述,学生能感受到自己就是一棵小松树,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共同哺育下,正茁壮地成长。

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走步、跑步等节奏运动,体会音乐的情绪变化。

通过反复聆听歌曲,学生感受到乐曲活泼、轻快的特点。

在学唱过程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啦”进行模唱,用手打拍子为歌曲伴奏。

伴随着身体的律动,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获得情感的升华,体会到歌曲情绪的多层次变化。

歌曲是作曲家生命实践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为教师,要唤醒学生的音乐学习本能,深化学生的音乐感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通过经验化审美,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判断音乐作品原生性的艺术价值。

二、思维性审美,促进学生的音乐感悟音乐,不仅仅是感性的学科,更是理性的学科。

就感性审美而言,音乐学习离不开感知、感受和体验;就理性审美而言,音乐学习离不开思维,离不开理解、判断与感悟。

只有通过思维性审美,才能揭示音乐作品中深层次的、隐含的美。

例如,苏少版三年级上册《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因歌词多次出现“溜溜”而得名。

浅论现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浅论现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浅论现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作者:刘凯璇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01期摘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是最直接的美育,学校的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分为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两方面,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也即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是音乐教育深层价值的体现。

在中国美育实施活动的大环境中,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是我们民族实施美育的重要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育理念下的现代音乐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性格特质,现代音乐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也是当代音乐审美理论提升和民族美育理念的双重进步。

关键词:现代音乐教育美育审美价值一、音乐教育概述1.关于音乐教育姚思源先生说过“学校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与途径之一”,音乐课程“应该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园地,因为它能系统地顺序地传授知识,培养和发展审美能力和对于美得创造能力。

因此,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的教育,通过美向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发挥渗透和影响作用,而不应该离开这个审美核心,即超越音乐艺术的规律,片面地追求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

”从上面的话语中我们深知音乐教育不同于音乐,它是以音乐为媒介,以教育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对于这样的一种社会活动,自然具有属于其特殊的活动价值。

2.音乐教育视野下的“价值”要谈论音乐教育的价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及音乐教育视野下的价值概念,这是我们谈论审美客体价值的必要准备。

哲学层面上的价值,其内容主要表达的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主客体关系,价值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对于音乐来说,它的价值就在于音乐的主体与音乐的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之间的关系,即音乐的参与者或欣赏着与音乐实践活动或音乐作品之间的相互的关系。

在音乐教育的视野下,“价值”首先不仅要实现其教育价值的,更重要的是实现音乐活动自身属性的审美价值,这是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两个价值体现。

二、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1.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分为两个部分:音乐教育的内在价值和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

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十)

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十)

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十)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感体验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2023年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规定,这些规定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音乐教育目标的更新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增进音乐文化意识与认同,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相比于过去,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更加丰富和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更注重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二、音乐教育内容的细化和拓展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内容既要体现人文精神和文化遗产,也要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将历史文化和音乐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音乐走进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此外,我也注重将音乐教育与时代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引入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和多样化的音乐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之间的差异和互动。

三、音乐教育方法的创新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方法注重差异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音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也在音乐教育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数字化的音乐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具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乐趣。

四、音乐教育评价的转变2023年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注重过程和结果,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学效果和发展潜力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减少对学生的死板要求,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角色中体验、学习、创作和表演。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我们的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呢?在音乐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挖掘审美因素,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

情境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学活动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与其相适应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与氛围,这便是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利用电脑创设情境,借助语言带动情境或通过表演体会情境等。

如讲授《我是山里小歌手》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配有音乐伴奏的北京香山课件,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情景美,从而促使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就可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目的。

二、激发审美情趣,引导参与表现,体现音乐美。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常因抽象的、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感到困惑,因教学环节的简单机械而感到苦恼,天长日久,学生就丧失了学习兴趣,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则是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枯燥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

如在欣赏《小渔篓》这一课时,让美羊羊带同学们到美丽的海边去赶海,然后途中遇到一条河、一座山,通过闯关游戏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了附点四分音符节奏,这就使学生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新课标中就提出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三、提高审美意识,培养情感,加深情感体验,表现音乐美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 引言1.1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是一种全面发展人类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智力、情感、认知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更加懂得欣赏美好音乐作品,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学会用音乐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音乐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更在于其对学生审美情感、表达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音乐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2 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和艺术修养都至关重要。

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为学生的美育之路铺平道路。

2. 正文2.1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目标这部分的内容涉及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目标,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的美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品位。

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观

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观

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观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目标与价值观。

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手段,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塑造良好人格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观,并阐述其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情趣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它要求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学会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仅对音乐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可以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其次,音乐教育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表达能力。

这种表达能力不仅仅体现在音乐领域,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此外,音乐教育还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音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这种审美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更可以影响学生对其他艺术形式和美的事物的认识和欣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此外,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纪律意识。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形成一个和谐的乐团或合唱团。

这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习音乐也需要学生严格遵守乐谱和指挥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和纪律意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观体现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情趣方面。

浅谈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浅谈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浅谈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均存在专业化的倾向,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较引人注目的问题。

作为新世纪音乐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感召下,明辨“基础”与“专业”之别,走出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化的误区,还基础音乐教育之本,在教学中真正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审美价值误区纵观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这不但违背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忽视了音乐的审美特点。

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个亟需改革的问题。

总体上讲,以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及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受专业音乐艺术高校的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也超出中小学生的现有音乐水平和接受能力;而在体例安排上,各类音乐知识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这样一来,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音乐知识而不是真正的、完美的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单纯的记忆概念对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对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而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新课标中也提出我们当前音乐教育和教学所应关注的探索与改革方向:一要改变音乐课程中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二要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并看重学习知识或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

所以,我们必须走出这个误区,还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

一、认清基础音乐教育的性质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

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

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但长期以来,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被重视。

这种片面的认识与素质教育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

在音乐教学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

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加强音乐欣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

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教材中的赏析作品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

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

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

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口头说教,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完整的,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3篇)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3篇)

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浅谈(3篇)第一篇: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分析摘要:音乐是美的艺术,声乐教学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陶冶情感,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教育;意义;方法音乐是美的艺术,声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演奏和欣赏能力,还应重视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在演奏中展现艺术和情感之美。

低层次的声乐教学是音与技,高层次的音乐教学是情与美。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真正让学生感知声乐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陶冶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一、声乐的审美特质分析在音乐的艺术王国里,声乐是最早诞生且最具艺术感染力的音乐形式,也是最能展现美学思想和特质的艺术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声乐的表现形象也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声乐的艺术魅力也越来越强大,展现的审美情趣也越来越丰富。

由最为原始的单纯音乐发音逐步拓展表现形式,现在已经发展到丰富多样的专业声乐技巧,声乐的唱词最初是非常讲究实用,现在能够展现更多层次的审美艺术,向艺术化高度不断攀越,并不断拓展新的高度,展现更为美妙的艺术。

从音乐专业美学的名称定位来看,是音乐学和艺术美学的交叉融合,体现的艺术与艺术的双向融合,是艺术美学中一个最为重要且具发展潜力的分支,也是现代音乐学体系中研究音乐艺术的重要基础学科。

声乐艺术本是就是一门非常独特的审美创造表现艺术,通过创作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者演唱表演、受众欣赏体验完成整个表现和欣赏过程。

从创作、到表演再到欣赏消费,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以审美的标准来表现,并获得最为直接的审美体验,处处渗透着美的艺术张力。

声乐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声乐的美学特质,能够感知声乐作品、表演以及欣赏中渗透的审美标准和情趣,能够融入审美内涵,获得艺术美的享受,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他们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文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文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篇一一、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功能,还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音乐审美教育则是通过音乐活动来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素养,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原则及实施策略。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1. 音乐审美教育的定义与目标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个体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其审美素养,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个体。

2. 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1)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2)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循序渐进: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实践为主:强调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感受、理解和创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音乐审美教育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可以通过欣赏课、演唱课、器乐演奏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提高其音乐素养。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活动与评价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组织音乐比赛、演出、音乐节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四、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以某中学的音乐审美教育实践为例,学校通过开设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如声乐、器乐、合唱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基本技能。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文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文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篇一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分支,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1. 音乐审美教育的定义音乐审美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它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和创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

2. 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其中,感知能力是基础,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核心,创作能力是目标。

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3. 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音乐审美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情感体验,通过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二是强调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三是跨学科性,音乐审美教育涉及到美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1. 教学方法与策略(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讲座、互动式教学、合作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从基础的音乐知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3)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4)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实践案例分析以某中学的音乐课为例,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

首先,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自由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作品的结构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

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美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首先要讲究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

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是注意运用感情。

教学是一门艺术,始终贯穿着感情的线索,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对人的心灵和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在上课时必须进入角色。

音乐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学生听课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制约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板着面孔。

另外,课堂内容结构还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展现出一种摇曳多姿的曲线美,让学生在美的结构中接受艺术的熏陶,获得知识的营养。

二、注重教学环境的氛围美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教师和学生,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和接受者,要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美,还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

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是: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

课堂氛围美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之审美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之审美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之审美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

中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审美体验是中小学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柳斌同志在《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认为:“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

”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

”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

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

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文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文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篇一一、引言音乐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其音乐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塑造其健全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方法和效果。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1. 定义与意义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创造音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音乐不仅是艺术的体现,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理论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美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

美学理论关注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心理学理论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审美需求,教育学理论则关注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些理论为音乐审美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其审美水平。

(3)情境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和理解音乐,提高其审美体验。

2. 教学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律、和声、曲式等基本知识,为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基础。

(2)音乐作品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其审美品味。

(3)音乐创作与实践:通过音乐创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其审美水平。

3.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以某中学的音乐审美教育实践为例,学校通过开展音乐欣赏课、合唱团、乐器演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合唱团和乐器演奏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提高其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文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范文

《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篇一一、引言音乐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感知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其实施策略。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1. 定义与内涵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鉴赏、演绎和创作等过程,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过程。

其核心在于通过音乐的表达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其审美素养。

2. 价值与意义音乐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其次,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音乐审美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音乐审美教育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取至关重要。

应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涵盖不同风格、流派和时期,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同时,应注重音乐的多元性,包括民族音乐、世界音乐等,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 教学方法与策略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至关重要。

首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鉴赏音乐作品。

其次,应注重实践操作,如演奏、合唱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案例分析以某中学的音乐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一首民族音乐作品。

通过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和谐与美感。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新时代美育音乐教学中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新时代美育音乐教学中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新时代美育音乐教学中的分析与思考摘要:音乐课堂是美育基石,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起点,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课堂知识的宽度与深度,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把红色基因用音乐的方式一直传承下去。

关键词:音乐教学、信息技术、音乐合唱、德育教育美育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发现美、创造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加强美育教学,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广大青少年美好品格,具有特殊的时代含义。

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是奠定青少年发现美、创造美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音乐美育教学的内涵,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但是目前我国音乐艺术教学中还有些误区值得关注,改正这些缺憾之处,有利于强化国人的审美能力,提高我国的整体音乐水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用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一生的精力都全部倾注到了怎样培养真人上,在他的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过,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多引导、多鼓励,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身为一名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我在自身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其实有很多机会都没能抓住,也没有认真思考,更别说引发内心的触动与同事探讨和总结了,从而错过了很多以实际为引证的有效教学案例,有可能通过一桩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就有可能改变我的教学方式,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再一次《黄河大合唱》教学课堂上,我设计了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黄河那气势如虹的雄壮气概,以提高同学们对歌词的理解能力,通过气势磅礴的流水让同学们自己发现为什么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了解《黄河大合唱》不仅仅有《黄河颂》,总共有八大篇章。

但课堂气氛并没有按照我的设想进行,竟然有个学生想给大家唱一首流行歌曲,他说老掉牙没人听的过时歌曲一点意思都没有,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只是感觉他在扯着嗓子歇斯底里的模仿着唱摇滚,也不知道他唱的什么,我本想以扰乱课堂纪律的名义对他严厉批评,突然我觉得这个孩子一定很喜欢音乐,也很喜欢唱歌,本来就是音乐课,我不能因为他没按照我的思路就批评、指责他,我更应该从专业的角度引导他、帮助他,保护他对唱歌的兴趣。

谈音乐教育中审美价值观的认识与实践

谈音乐教育中审美价值观的认识与实践

——谈音乐教育中审美价值观的认识与实践摘要:审美是音乐教育的价值观。

遵循美育规律,坚持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欣赏与活动相结合、语言描述与想象相结合、知识技能与发挥表现相结合,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形态美、动作美、内涵美、创造美。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价值观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

美丽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

展示音乐自身的美,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美,体验音乐美,是体现和实践审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新的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审美心理来陶冶心灵、塑造人格,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激荡,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形态美音乐与美术都是情感艺术,都是美育的组成部分。

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

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

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就是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两个侧面去感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生“1+1>2”的整体效果。

有人说音乐也是一幅画,是用音乐作色彩、旋律作线条描绘出的用听觉去观察的心灵之画。

你看音乐中的do、re、mi、fa、so、la、ti与美术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多么奇妙的组合!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程。

音乐是听者从听到的音响效果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受生活、环境、知识、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单靠听难免会产生厌倦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无法深切感受音乐的美。

因此,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就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论文之浅论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与范畴
浅论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与范畴1、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审美观。

在我国古代,孔子的“礼乐”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的根本之道。

相传孔子闻“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听“郑声”即痛斥为亡国之音。

由此可见当时的审美观与音乐的政治功能紧紧相连的。

战国时,项羽兵败垓下,与刘邦营造的四面楚歌之心理攻势是分不开的。

我认为四面楚歌甚至比十面埋伏更能迅速瓦解项军。

音乐这种情感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使人的心灵发出震颤,产生共鸣。

因此,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

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

而唐玄宗的《霓裳羽衣舞》则反应了唐开元年间的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万民称颂的盛世之景,这是这类音乐(以《霓裳羽衣舞》为代表的反映政治安定、歌舞升平的“称颂音乐”)的时代特征,其音乐价值观在于从思想文化领域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

也是这一时代审美标准的反映。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其中之一的民歌则是反映每个民族的劳动生活,节日喜庆的场面与时代画卷,当然也是每个民族审美艺术的集中体现。

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功能、教育功能、价值功能、审美功能,等等。

那么,作为音乐众多功能之一的音乐教育功能其意义如何呢?我认为,音乐的教育功能是诸多功能中首要的功能,对于它的音响渲染力,无论你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接受,还是学校音乐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它的诸多功能均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产生。

音乐教育是甘甜的乳汁、清澈的泉水,它哺育了贝多芬,也哺育了爱因斯坦。

审美活动首先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我们的音乐教育应该是真理的阳光,它用民族的、时代的、世界的、自然的音响------震撼着人们的心弦。

它教化、感动人们去改邪归正,并使之爆发出生命的火花。

正如俄国大文豪契可夫所说:“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

音乐教育又是理想的灯烛,它引导人们追求真理,达到成功的境界,音乐教育又是成功的桥梁,它启发人们智慧的火花,沟通心灵的隔阂
------
2、影响音乐诸多功能事实的主要原因。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音乐课的开设形同虚设。

甚至还有许多学校至今没有开设音乐课!音乐课成绩不记入学生在校成绩总分(不知是哪儿的规定?),与学生的升学率无关,造成了音乐学科在中小学校中地位的低下,音乐教师地位的低下(我所在单位的领导曾认真地对我说:你音乐教师想评高级?我们的数理化老师往哪儿放?),的局面,可以说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我们的教育一方面造就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更多的音盲!这是中国的悲哀,这是新世纪的悲哀!那高考的指挥棒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向音乐倾斜呢?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句话每个校长都会说,但实际上呢?只有他们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教育。

所以说,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地方,音乐教育毫无价值可言!它的诸多功能在此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它在应试教育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致使我潸然泪下------
3、音乐教育是师生情感体验交流的过程。

但是,在我神圣的、那属于我的音乐课堂上我依然是一个坚强的斗士,我用音乐作武器向本不该存在的教育现象开火!我要夺回我的阵地、夺回我的学生,我要用音乐艺术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颤,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升华。

因为:音乐“素质教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种塑造人格的艰苦劳动[注1]。

之所以是艰苦的劳动,是要求教师按教学规律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真备课,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高度艺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音乐产品”去施教,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美的熏陶和音乐阳光的照耀,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而使高尚人格逐步铸成。

比如,我在讲管弦乐《蓝色多瑙河》时,首先播放同名女声独唱的视频画面,让学生从歌词上认识作品,并要学生记住其音乐主题;当欣赏完管弦乐《蓝色多瑙河》后,我再用钢琴弹奏其中的五个小圆舞曲的音乐主题,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试唱各段音乐主题。

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演唱他们喜欢的段落,并要求我用钢琴为他们伴奏。

这样,在我和学生配合默契的表演过程中,情感得到了交流,我们热爱大自然的美的情操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只有此时,我感到音乐审美的价值观才在我们的心灵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4、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课堂与课外)是音乐教育功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前提。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施展才华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的艺术,音乐教师是向学生心灵深处播洒音乐阳光的天使,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实施者。

那么,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育活动,就为我们音乐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试想,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音乐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一条凝固的、毫无生气的河流,他们情感的浪花就无法自由自在地飞腾,这朵小小的浪花就会凝固、干涸、消失在那毫无生气的河流的岸边------我们所说的现代化课堂教学,首先是指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主动参与的程度。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则是我们应努力探索的教学艺术了。

比如我在给学生们上《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一课时,首先提出: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含歌词、曲调、人声、乐器等)或你最喜欢的那一点记住,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其实已经把学生们领到了音乐的岸边,只等他们去采集那应该属于他们的那一朵朵晶莹的浪花了。

欣赏完后,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为什么没有人唱歌,而只有人在朗诵呢?”“为什么朗诵配乐也叫歌曲呢?”“老师,我喜欢‘英雄的故事象黄河的波涛山岳般的壮烈’------”“老师,我喜欢弦乐队那温情的述说------”“------”啊,学生那求知的渴望被我
煽动起来了,他们已经采集到了那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朵朵浪花,只有待于我带领他们一起跳进那“深情的黄河”去畅游了。

总之,新时代音乐教育审美活动应该是: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动学习与自我表现,不断净化着心灵,使其在感受美,理解美,鉴赏与表现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本体目标[注2
]。

因此,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有了落实的基础。

5、新时代音乐教育审美的范畴。

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音乐教学的内容,而教学内容又体现在教科书与教学大纲上,以上我们说到音乐的时代性,还应包括音乐的娱乐性。

那么,我们这一时代音乐的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由于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音乐领域的电声乐队、电脑音乐、通俗的流行歌曲-----如万花筒般使我们眼花缭乱,又由于传播媒体的普及,凡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会感受到它(音乐)的变化,
我们的中小学生亦是如此。

可是,我们的现今教材上却对此没有丝毫反映,这是我们教育思想的滞后。

所以,当代音乐审美范畴应当包括:民族的,通俗的,古典的这三大内容,并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层次要求,制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内容。

否则,学生是不会真正喜欢音乐课的。

在三大内容的比重上,我认为,民族音乐至少应占50%,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共占50%(或者通俗占20%,古典占30%)。

总之,在教科书中突出民族特色,增加民族音乐内容,是我国在新时代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迫切要求。

否则,我们的民族音乐就有失传的危险,至少,我们的音乐听众也会丧失。

所以这也是教材编写应努力探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