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整理(元和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整理(元和角)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重难点
及易错题整理(元和角)
一、重难点
1. 元的概念:
- 元是中国古代货币单位之一,是元素的简称。

- 学生需要理解元的含义及其与角度的不同。

2. 角的理解:
-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形成的图形,其中两条射线称为边,交点称为顶点。

- 学生需要学会观察环境中的各种角,并能准确描述角的位置和大小。

3. 角度的度量:
- 角度是用来表示角的大小的单位,常用度(°)来表示。

- 学生需要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易错题整理
1. 填空题:
- 一个直角是____度。

(90)
- 两个直角是____度。

(180)
- 垂直交叉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____度。

(90)
2. 选择题:
- 以下哪个是钝角?
A. 30°
B. 45°
C. 90°
D. 120°
- 以下哪个是锐角?
A. 150°
B. 180°
C. 90°
D. 30°
3. 解答题:
- 如何用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一个钝角?
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重难点及易错题的整理,请学生们认真复,加强对元和角的理解和运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时认识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时认识克

(二)体验克 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估计下几粒
黄豆的重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 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 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 克,哪些物品比1克轻?生活中在哪些地方 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估一估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掂一 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 估得准不准,然后再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
90g
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单位的?
有多少克?
下面的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
400g
单位换算填空 2千克=( 2000 )g 9000 g =( 9)千克
3000g
3000 g =( 3)千克 7千克=( 7000 )g
(1)杯里的水
有多少克?
杯子重200g,杯子
和水一起重350g 水的重量是350200=150g
数学三年级上册课件 (苏教版)
数学三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第2课时 认识克
一、质疑导入
大家能说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吗? 对于很轻的东西,用千克来作它 的单位合不合适呢?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克
1、称比较轻的物 品,常用“克”来 作单位,用字母g 表示?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2)如果要称出一杯水有多
重,该如何称的? 先称出杯子的重量 再称出水和杯子的合计重量
四、作业
填空
( 1毛硬币 )大约重1克 (2袋盐)大约重1千克
3千克=( 3000)克
5000克=( 5 )千克
7千克500克=(7500 )克
23千克-15千克=( 8 )千克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丨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

苏教版丨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

苏教版丨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0.解决问题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考点整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考点整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0. 解决问题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辅差题(辅差专用,亲自整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辅差题(辅差专用,亲自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或整百的乘法口算:(挡0法)先把乘数末尾的0挡住进行口算,再将挡住的0加到乘积末尾,挡住几个0就再加几个0。

例1:20X3=60 200X3=600 200X8=1600注:先不看0口算,算完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加几个0.如20X3=,先算2X3=6,然后20末尾有一个零,所以在积的末尾加一个0,所以20X3=60,练习:90X4= 6X60= 100X9= 8X800= 700X9=2、竖式计算: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例2:练习:23X3= 43X3= 182X4= 521X3=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例3:练习: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4:梅花鹿一般能活20年,大象的平均寿命大约是梅花鹿的4倍。

大象一般能活多少年?20X4=80年答:大象一般能活80年。

练习:①蝙蝠每分钟飞行500米,大雁每分钟飞行的路程是蝙蝠的3倍。

大雁每分钟飞行多少米?②有10人打乒乓球,跳绳的人数是打乒乓球的3倍,拍球的人数是跳绳的2倍。

跳绳的有多少人?拍球的呢?③一棵树苗生长7周后,高度大约是原来的3倍,如果树苗原来高40cm,7周后树苗大约高多少厘米?5、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任何数和1相乘还得这个数本身。

例5:0X0=0,0X12=O.26X1=26,365X1=365练习:0X2= 9X0= 1X8= 58X1=6、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6::练习: 304X2= 603X3= 506X7= 605X5= 206X8=7、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8、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如:1X10=10,9X99=891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了解)10、对折绳子和对折纸:(了解)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 克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 克的认识

第2课时克的认识学习内容:教科书P31-33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6题和你知道吗。

课前思考:本节课主要认识质量单位克,进一步掌握称物体轻重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大致分三个层次来安排这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通过例2引入质量单位克。

第二层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第三层次是通过例3引导学生探索千克与克的关系。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计算、操作、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既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思维,还加深了体验。

想想做做第1-6题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继续体会克的应用,感知以克作单位的物品的轻重,进一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巩固对千克和和的认识,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同时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后安排的“你知道吗”,结合对克的认识,介绍小学生每天的食物应该怎样合理搭配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们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习重难点:体会1克有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架、每组一架小型电子秤,膨化食品、1千克食盐(500克装2袋),不同硬币、10多克黄豆。

每人准备2分、1角、1元硬币各1枚,橡皮、三角尺、橡皮筋、铅笔屑等较轻物品,水和杯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个质量单位?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千克,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大约重1千克吗?谈话:出示膨化食品,称一称。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在台秤上秤一秤膨化食品,让学生看看满不满1千克,指针指的地方离1千克有多少小格。

引导:这袋食品不到1千克,不能用千克作单位,那到底有多重呢?提问:再看一看包装说明,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发现:上面标有重量是135克。

2016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2016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2016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易考题:1. 795×5大约是()千;289×4大约是()千()百;58×8得数不大于();243×4的积是()百多;156×7的积是()位数。

一个数乘6得3000,这个数乘4得()。

2. 口25×5积是三位数,口里必须填(),116×口积是四位数,口里必须填()。

3. 口01×5的积中间有两个0,口里有()中填法。

4口0×5积的末尾3个0,口里填()。

4. 填不小于或不大于:491×4的积()二千,215×4的积()八百。

5. 填最大:80×()< 650,305×()积是三位数。

6. 用2、3、5、8组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最大的算式:()×(),最小的算式:()×()。

7. 32×3=()×3+()×3;125×8=125×()×();346×4×5=346×()8. 99×6+6=()×6;7×999+7=()×()800÷6=800÷()÷()9. 600×5的积的末尾有()0。

先算6×5得()个(),再在末尾添上()个0。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 认识克及千克和克的换算》课件PPT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 认识克及千克和克的换算》课件PPT

学以致用
3.
多少袋这样的奶糖重1千克?
200克
每袋售价6元,买1千克这样 的奶糖应付多少元?
我是这样想的。
1袋奶糖重200克,1千克=1000克,1000 克里有5个200克。
200克 400克 600克 800克 1000克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学以致用
3.
200克
多少袋这样的奶糖重1千克?
典题精讲
3.填空。
2 千克=(2000)克 3000 克=(3)千克 8000 克=(8)千克 5千克=(5000)克
根据1千克=1000克,2千克就是2个 1000克,是2000克,3000克里有3个 1000克,也就是3千克。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典题精讲
4.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7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1
2.现在你知道1角硬币和1元硬币各大约 重多少吗?
大约重3克。 大约重6克。 掂一掂不同的硬币,看看有什么感觉?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1
3.称出10 克黄豆, 数数有多少粒。
10 克黄豆一般有20粒。 1克黄豆大约有几粒,掂一掂。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情境导入1
先称一称,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袋食品重不足1千克。 这袋食品净含量是135克。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1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 可以用字母“g” 表示。称比较轻的物品 时,一般用小型电子秤称量。
称2分硬币时显示1.1g,我们可以说这枚硬币 大约重1克。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fùxí)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知识(zhī shi)框架一级知识点数与代数二级知识点数的运算(yùn suàn)三级知识点1、列竖式计算除法。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3、一步计算的问题4、两步计算的问题1、质量单位千克、克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千克、克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3、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根底上安排的。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66÷672÷347÷7〔2〕口算:36÷360÷268÷290÷3〔3〕列竖式计算:39÷389÷467÷274÷3〔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84÷395÷481÷3〔5〕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3、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5、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6、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三年级数学上册章末复习(苏教版) 第二单元《千克与克》(原卷)

三年级数学上册章末复习(苏教版) 第二单元《千克与克》(原卷)

第二单元千克与克知识点1:认识千克1.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或2.认识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示。

千克又叫作。

3.称物品质量的方法:用盘秤称物品的质量时,盘秤的指针指向几,物品的质量就是几千克。

知识点2:认识克1.克:计量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表示。

2.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千克=克。

【易错典例1】一瓶果汁连瓶一起正好重Ikg,瓶重200g,这瓶果汁的质量是800 g.【思路引导】一瓶果汁连瓶一起正好重Ikg(称毛重),瓶重200g(称皮重),求这瓶果汁的质量(净重).把1千克化成1000克,再用1000克减200克.【完整解答】解:1kg=1000g1000﹣200=800(g)答:瓶果汁的质量是800g.【易错注意点】净重=毛重=皮重.不同单位的名数加减计算要先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计算.相同单位的名数相加减,只把数值相加减,单位不变.【易错典例2】(•登封市月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990克、90克、1千克、7千克.90克<990克<1千克<7千克.【思路引导】把克数、千克数都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完整解答】解:1千克=1000克,7千克=7000克90克<990克<1000克<7000克即90克<990克<1千克<7千克.故答案为:90克<990克<1千克<7千克.【易错注意点】吨、千克、克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反之除以进率.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大小比较通常是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名数,再根据整数或小数或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易错典例3】(•南京月考)估一估,如图物品各有多重,再连一连【思路引导】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大小的认识,可确定:一头牛重500千克,一筐苹果重50千克,一个西瓜重2千克,一头猪重200千克符合生活实际,据此连线得解.【完整解答】解:一头牛重500千克,一筐苹果重50千克,一个西瓜重2千克,一头猪重200千克.【易错注意点】解决此类题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此确定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易错典例4】(•泗洪县校级期末)如图,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克.A.30克B.100克C.60克【思路引导】根据图意,1号空杯重20克;2号杯大约半杯连同水共重50克,则2号杯中的水重50﹣20=30克.3号杯中装满了水,水大约重60克,据此解答即可.【完整解答】解:由图可知,1号空杯重20克;2号杯连同水共重50克,则2号杯中的水重50﹣20=30克,因为2号杯大约半杯.3号杯中装满了水,水大约重:30×2=60(克);答:3号杯中的水大约重60克.故选:C.【易错注意点】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理解一杯水连同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杯子的重量.考点1:认识千克1.(·博罗期末)一只鸡大约重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预习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
方法一:用手掂一掂
方法二:用秤称一称
2.认识1千克
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是比较大的质量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即1千克可以写成1kg。

千克又叫作公斤。

3.认识克
克是比较小的质量单位,1克很轻,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5.比较质量的大小
比较质量的大小时,如果单位名称相同,可以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如果单位名称不相同,要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快速计算方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包括进位和连续进位的情况。

•乘法的估算:•理解乘法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认识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知道1千克=1000克。

•体验千克和克:•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培养估测能力。

•解决问题:•运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比较轻重、换算单位等。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包括边和角的特点。

•周长:•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实践活动:•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快速计算方法。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的估算:•理解除法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学习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推理和计算,逐步找到答案的解题策略。

•间隔排列:•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平移:•认识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认识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的基本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轴对称:•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找出给定图形的对称轴。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其含义,能表示一些简单图形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认识几分之几,理解其含义,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运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运算。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5、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称一样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能够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3、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能够用字母“g”表示。

4、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5、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2、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3、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专门的长方形。

4、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先长方形的宽。

5、一周边线的长确实是长方形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用0占位。

除的过程中,每次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3、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速度×时刻=路程路程÷时刻=速度路程÷速度=时刻(二)1.两种物品间隔排列,两端是同一种物品,中间物品少1,两端物品多1;两端是不同的物品,两种物品数量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最新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2、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要学生记住几个常见题型。

鸡蛋50g 鸭蛋60g 学生体重25到45kg之间一分钱硬币1g左右】
3、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5、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6、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装油,倒油问题。

一瓶油连瓶重7千克,倒出一半油后重4kg。

求油重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典型题。

画图讲解】
7、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反复强调单位要统一】
8、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9、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哪个重?
10、经常强化解决问题的训练。

反复训练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11、重量单位之间进率是1000,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这个说法是错的。

强调相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