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5讲亚洲觉醒的先驱教程讲义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51965dcdd5bbfd0a7956735a.png)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⑼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勤奋好学:①童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②少年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③青年学医行医2、忧国忧民、弃医从政原因: a/民族危机不断加剧b/胸怀祖国、忧国忧民c/受西方教育影响,向往西方民主政体3、上书李鸿章受挫、孙中山从改良转向革命 [此乃孙中山政治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二、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一)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定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①成立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②兴中会纲领: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③成立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①成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任总理②同盟会的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③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成立意义: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
(新阶段:指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和统一的纲领。
)3、制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①三民主义来源: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发②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③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准备工作①组织基础:创立同盟会②理论基础:制定三民主义③思想准备: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展开论战)④实践基础:组织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打击清王朝、促进民众觉醒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正式爆发(1911年10月10日)3、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①时间、地点: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③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2月)(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②颁布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③主要内容:a/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民主共和制b/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④评价:a/性质:中国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意义: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独裁,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5讲 亚洲觉醒的先驱教程讲义(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5讲 亚洲觉醒的先驱教程讲义(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88de7bb8bceb19e8b8f6ba43.png)
选修四第55讲亚洲觉醒的先驱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考点二印度“圣雄”甘地1.甘地“非暴力思想”(1)甘地“非暴力”思想内容①消极抵抗;②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2)促进甘地“非暴力”理论形成的原因①家庭影响和性格;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③赞同托尔斯泰的书中所提到的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运动背景: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②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③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④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⑤直接原因: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罗拉特法案,损害了印度人民的民主权利。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①斗争②影响:积极:发动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赢得敬意——“圣雄”。
消极:非暴力限制运动的深入发展。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①概况:二战时期,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②特点: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3.评价甘地他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是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被称为印度“圣雄”;他以德报怨,苦行游说,团结献身,其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永远感染印度人民,是印度之魂。
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1.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杰出人物,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
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
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
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
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4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选修4
![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4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ff605ed195f312b3069a523.png)
1234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实行“非暴力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主要实践。 答案 原因:坚持真理与正义;发扬民族精神;推崇非暴力斗争形式。 实践: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土布运动);食盐运动。(任答 两点即可)
答案
微点拨 以和平、合法的斗争形式争取印度民族独立或自治,是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的本质特点,集中表现为用不合作来号召动员群众起来进行 反英斗争,又用非暴力来防止社会改良转化为革命,集中体现了这一政 策的革命性、策略性、妥协性。
返回
细讲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1.孙中山革命道路的探求
2.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内涵
1.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加试】——(b) (1)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兴中会。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络 光复会部分成员,在东京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 国同盟会。 ③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 大主义。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返回
精练 高考模拟
1234
1.(加试题)(2015·浙江招考)孙中山和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先行者。 他们的共同点有( ) ①借鉴西洋,洋为中用 ②民主科学,齐头并举 ③致力实业,督办 铁路 ④排除万难,为国尽瘁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34
2.(加试题)(2016·慈溪学考检测)孙中山和甘地经济思想的相同点是( )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纲考情——预测角度
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人教版选修4)
![历史: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8a8bcc655acfa1c7aa00cce5.png)
用足教材
P69
简单设问: 1、当时世界政治潮流主要是什么? 2、请用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顺应世界潮流? 3、孙中山的这些努力体现了哪些精神?
P74 “历史纵横‛ 食盐进军
“……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棍击头盖 骨的破裂声,被打的人像十柱戏的木柱 一样成片倒下,而后面的人没有一个伸 手招架的,保持原来的队形镇定自若地 走上来,走到被打倒为止。‛ 想象、理解、感受
广度与深度
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寻求救国之路的 基 本 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 要 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求
“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议:宏观上梳理革命历程(跨度、转变); 微观上精选史实与材料(如护法运动、遗嘱)
广度与深度
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发 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 展 中的历史作用。 要 求
“评价”:应用层次。“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 是评价的立足点。 建议:对“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有个总体把握; 多角度评价(反帝反封建角度;民主政治角度); 多方面评价(思想、实践、精神);要结合史实
广度与深度
第一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人物史的一种教法
了解时代的影响
三维目标的统一
历史的统一
《圣雄甘地》简要设计
图片导史
出示图片
教师讲述:美国Google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段恶搞 印度圣雄甘地的视频,甘地居然拿枪扫射、拿刀杀人,引 发了印度大规模示威游行。印度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教师设问:印度为什么反映如此强烈?甘地到底是怎 样的一个人?
基 本 要 求
高三历史总复习选修课件:4-4-4“亚洲觉醒”的先驱
![高三历史总复习选修课件:4-4-4“亚洲觉醒”的先驱](https://img.taocdn.com/s3/m/3e764063af1ffc4ffe47ac52.png)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4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4.维护共和 (1)清帝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宣布退 位,________继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2)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全力倡导民生主义。“宋 案”惊醒了孙中山建设铁路、发展实业的美梦,他仓促发 动“________”,开始了挽救民国的艰苦斗争。
选修四 专题4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4.(1)1912 革命党
2
12
袁世凯
(2)二次革命
(3)中华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国民党
护法运动 军官 (2)中国国民党第一 扶助农工
5.(1)党内合作 次全国代表大题4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 2 “圣雄”甘地(1869~1948) 1.早期活动:留学英国学习法律→领导反对种族歧视 的斗争(南非)→创造了“______________”的斗争形式。 2.独立斗争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为了反对英国的高压政 策,国大党于________年正式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 合作计划及党纲,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 ________运动。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4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领导改革 (1)政治方面:废除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制度,实 现国家制度的世俗化。 (2)经济方面:推行________政策,限制和利用外资, 废除农村封建义务。
选修部分
选修四 专题4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3)文教方面:关闭宗教学校,推行________教育和 ________教育;实行男女同校和字母改革。 (4)社会生活:废除一夫多妻制,公职人员穿着西服; 采用公元纪年;规定妇女有________权和________权等。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选修4 考点2“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教版)课件:选修4 考点2“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1d1bb01cf111f18583d05ac8.png)
③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写了《法兰西内战》,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 教训。
④编写《资本论》第一卷。 2.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1)理论研究 ①1844年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真实地描述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指出 了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 ②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同时,还在理论上全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 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 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
斗、勇于开拓
人物 牛顿
爱因 斯坦
活动 (1)著有《自然哲学中的数学 原理》 (2)创“归纳—演绎”研究方 法 提出(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假 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地位 “近代科学之父” 20世纪的科学伟人
精神
勤奋探索、勇攀高 峰、追求科学
科学创新、实事求 是、崇尚真理、勤 于思考、甘于奉献
经济方面
以苏俄为师,推行国家主义,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是新土耳其的伟大缔造者。
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问题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 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 和时代性。 2.确定评价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 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 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指对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但同时要遵循大 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历史贡献。
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 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 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 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 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 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 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 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 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4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文档:专题4 “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4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77f1379b6648d7c1c746fe.png)
专题总结(四)一、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1.孙中山一生的四大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
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2)从“改良”到“革命”。
上书李鸿章受挫,使他认识到清政府无药可救的腐朽本质,决心投身民主革命,以武力推翻清政府。
(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多次民主革命的接连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求能够摆脱困境并推进中国革命的新力量。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孙中山开始革命时只反对封建清王朝,没有明确反帝,是因为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
之后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这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
2.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最伟大功绩)。
(4)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二、甘地——印度“国父”“圣雄”1.对甘地的评价(1)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2)功绩: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3)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宗教色彩浓厚;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2.对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评价(1)斗争性、革命性:从背景看,由于印度民族与宗主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而甘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他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这场运动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斗争性。
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
![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c58ccac5da50e2534d7f6d.png)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 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 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 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
三次转变 时代背景 革命思想 时代影响
弃医从政 晚清腐败、 民族灾难
转而革命 幻想破灭、 三民主义 推翻满清、
甲午惨败
结束帝制
联俄联共 共和屡败、 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
十月革命
反帝反封。
二、圣雄甘地
(一)甘地“非暴力”思想 1.初期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在南非,他亲自创建名为“凤凰新村”的非暴力训练基地 (消极抵抗) 2.后来认为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 不向敌人施加暴力。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 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坚持真理)
阅读下列材料:江苏百校09届高三样本分析考试 材料一 1649年,英国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任国务会议第一任主席。1653年他被拥戴 为终身“护国主”。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 的陆、海军总司令,他主管税收,统辖警察和司法, 领导外交,在国务会议同意下宣战、媾和。在召开 例行议会之前,他有权以自己的名义颁布具有法律 效力的敕令。……乍看起来,议会、国务会议和护 国主在权能上是彼此制约和互相限制的。实际上, 唯独护国主才能制约一切和限制一切。
什么?(1分)用史实加以说明。(1分)
(3)依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反侵
略斗争方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4
![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862e4f14b35eefdc9d33382.png)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四)一、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1.孙中山一生的四大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
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2)从“改良”到“革命”。
上书李鸿章受挫,使他认识到清政府无药可救的腐朽本质,决心投身民主革命,以武力推翻清政府。
(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多次民主革命的接连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求能够摆脱困境并推进中国革命的新力量。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孙中山开始革命时只反对封建清王朝,没有明确反帝,是因为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
之后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这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
2.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最伟大功绩)。
(4)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二、甘地——印度“国父”“圣雄”1.对甘地的评价(1)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2)功绩: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3)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宗教色彩浓厚;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2.对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评价(1)斗争性、革命性:从背景看,由于印度民族与宗主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而甘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他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这场运动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斗争性。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 人民版选修
![【步步高】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 人民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2692cb02ccbff121dd36835f.png)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6.评价 (1)积极作用 ①促进印度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专题四
②对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促进了民族独 立的进程。 (2)消极影响 ①“非暴力”限制了群众运动发展。 ②其经济思想具有落后性,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专题四
思维提升
专题四
专题四
[考 纲] [课 标]
“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 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 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3.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 动中的主要活动,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专题四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早期活动(1894~1905 年) (1)孙中山于 1894 年 6 月上书李鸿章, 主张了中国资产阶级 第一个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 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3)1895 年成立香港兴中会,筹划广州起义而失败。 (4)孙中山先赴日本,再到美国,又转英国,遭到清朝伦 敦使馆的诱骗而被捕,幸经康德黎营救脱险,开始作为 中国的革命家而驰名于世界。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专题四
3.缔造民国 (1)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并一举成功,各省 代表于 1911 年 12 月集会南京, 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宣告成立。 (2)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颁布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3)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实现了 20 世纪中国社 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形 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 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躯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躯 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851dff4028915f804dc2f8.png)
凯末尔
领土面临 被肢解的危机。
领导民族 革命和改革, 缔造现代土耳 其民族国家。
角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非暴力
局限(民
前期对帝 原则限制群
国家
族资产阶 国主义本质认 众运动发展, 主义经济
级软弱性)
识不清,对封 建势力妥协。
对英国抱有
体制弊端。
幻想。
历史地位 (国父)
民主革命
国大党
先行者、革命 领袖、政治
答案: (1)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主持制定资产阶 级民主宪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同:都提出了指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三民主义和非暴力主 义);斗争过程中都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都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异:孙中山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
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如下: 1.明确比较对象。首先要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 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 2.明确比较方向。要确定需要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 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躯 复习课件
亚 洲 觉 醒 的 先 驱
亚 洲 觉 醒 的 先 驱
亚 洲 觉 醒 的 先 驱
角度
孙中山
背景(民族 危机严重)
清政府成 为“洋人的朝 廷”。
贡资族献产民(阶主领级运导民动)革华国命民共发, 国 合动建,作辛立促。亥中成
甘地
印度完 全沦为英国 殖民地。
领导非 暴力不合作 运动,推动 印度独立。
谢谢
家。
活动家。
共和 国缔造者、 土耳其之 父。
典题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 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 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渡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 的历史篇章。
高中历史选修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高中历史选修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https://img.taocdn.com/s3/m/e40940d4195f312b3169a51d.png)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内容标准: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一、从“医人”到“医国”原因:1.民族危机的刺激 2.受西式教育的影响 3.爱国心的驱使——此时的孙中山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他把挽救危亡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身上。
二、从“改良”到“革命”(19世纪末):原因:1.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事迹:1.建立兴中会,发动武装起义 2.创立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4.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5.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原因:1)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旧三民主主义为指导)寻求新道路2)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意义: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的旗帜2)标志三大政策正式确立四.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早年: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如旧三民主义中就没有提出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告各友邦书》中承认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转变: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
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如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反帝的要求)*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2、推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建立了民主共和制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1)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5“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选修4)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5“亚洲觉醒”的先驱课件(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3f0ff43155270722192ef734.png)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第 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
安……”“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这些信息提
取。③结合材料二中的“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
义”这些信息提炼。该题中的第二类“规抚(汲取)”:④结合民权主 义借鉴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形式作答。该题中的第三类“创获”: ②结合所学,并由材料一“余之民族主义……对于满洲……而务与之 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 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第5讲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孙中山 1.创立政党:
(1)1894年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2.建立共和国: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捍卫共和:组织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4.国共合作: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
【名师指津】 3.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原因 (1)甘地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 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 (2)当时的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
(3)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的特点。
2.历史评价: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
可提炼出;⑤可依据材料二中的“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5讲亚洲觉醒的先驱教程讲义选修四中外
历史人物评说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弃医从政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他上书李鸿章。
但没有受到重视,认识到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2.创立政党(1)1894年,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兴中会
(2)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作为同盟会政纲
3.建立共和国(1)武昌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孙中山回国后并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第
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宣告成立
(3) 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的成文法
4.捍卫共和(1)1913年,袁世凯叛变革命,孙中山组织了
讨袁的二次革命
(2)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孙中山积极参加了
全国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
(3)1917—1920年底,孙中山组织了两次护法
运动
5.国共合作(1)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
考点二印度“圣雄”甘地
1.甘地“非暴力思想”
(1)甘地“非暴力”思想内容
①消极抵抗;②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2)促进甘地“非暴力”理论形成的原因
①家庭影响和性格;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③赞同托尔斯泰的书中所提到的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
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②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③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④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⑤直接原因: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罗拉特法案,损害了印度人民的民主权利。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①斗争
积极:发动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赢得敬意——“圣雄”。
消极:非暴力限制运动的深入发展。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
①概况:二战时期,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②特点: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3.评价甘地
他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是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被称为印度“圣雄”;他以德报怨,苦行游说,团结献身,其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永远感染印度人民,是印度之魂。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1.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杰出人物,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
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
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
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
满州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
吾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
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
材料二然而当时之实际,乃适不如所期,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
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
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
使当时而有此政党,则必能抵制袁世凯之阴谋,以取得胜利,而必不致为其所乘。
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
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以上材料均摘自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结合所学,指出“始告厥成”的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孙中山从“革命第一次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为此,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3)综合上述材料,表现出孙中山怎样的精神?
2.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时代,印度甘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甘地把历史上自发的宗教非暴力抗争,不仅发展成大规模发动民众的现代政治手段,也发展出相应的一套理论,最后也确实成为达到印度独立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甘地在当时就风靡全球,包括风靡英国。
它的历史背景是:包括英国在内,强国对殖民历史本身普遍的反省和道德谴责。
甘地大量反暴力哲人格言,展现的对民众的号召力,一身“拖地”纺纱和东方式神秘,不断入狱绝食的政治道德形象,使他成为世界偶像。
很少有人去想,在将类宗教追求,转化为与法治逆向的实现政治诉求的手段,在一个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付诸实践,必定隐患连连。
甘地的非暴力不仅在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也走向极端,逻辑混乱,令人困扰。
一个标志就是宗教冲突绵延不断。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印度人民崇拜甘地的最主要理由。
指出甘地“成为世界偶像”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认为“手工纺纱的意义不在于比英国殖民期的生产方式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在于经济上的独立。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始终“一身‘拖地’纺纱”折射出的经济思想。
(3)据材料,就现代法治社会而言,谈谈你对“甘地的非暴力”方式的认识。
第55讲“亚洲觉醒”的先驱【随堂验收】
1.(1)原因:满汉民族矛盾;列强侵略,清政府无力御侮,中国沦为半殖民;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
(任答一点)
依据: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创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教训:与反动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妥协;革命党自身组织涣散。
探索: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或联俄联共);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3)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或与时俱进),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2.(1)理由:甘地领导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取得印度独立。
原因:对殖民与战争暴力现象的反思;非暴力主张的号召力;政治道德形象的影响。
(任答2点)
(2)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发展传统民族经济。
简析: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印度经济上的独立,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消极性:抵制西方现代文明,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
(3)认识:“非暴力”斗争方式在特定的国情中产生;在现代法治社会,政治诉求的手段应当纳入到法治轨道。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