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的区域活动实践探索
基于儿童视角的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以小班班本课程“hello,小鸡”为例
基于儿童视角的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以小班班本课程“hello,小鸡”为例作者:刘宁霞来源:《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年第10期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从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兴趣需求,建立形式鲜活、内容充实、探究创新的生态课堂,使幼儿的情感、知识、道德、语言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确立班本课程主题,怎么制订、调整课程目标及内容,如何实施课程?以下是笔者在班本课程“hello,小鸡”的尝试。
一、班本课程主题的选择选取什么样的课程主题在班本课程构建中十分重要。
教师必须抓住幼儿的好奇心,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选择合适主题。
(一)基于兴趣在主题课程数学活动“小动物吃点心”中,有一个给小鸡取名字的环节,孩子们用叠词给不同颜色的小鸡取名字以分辨它们。
活动后,孩子们看着小鸡图片还在讨论见过什么鸡、小鸡从哪儿来等。
我想,3~4岁的幼兒对身边的小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以“小鸡”为主题的班本课程被确定下来。
(二)基于经验从孩子们关于小鸡的讨论中,我听到了如下几个话题:小鸡都是黄色的吗?鸡蛋怎么孵出小鸡?小鸡长大后是什么样的?于是,我们给家长发布了关于饲养宠物经验的调查问卷,调查孩子们有没有基本的养护经验。
从孩子们的言语交流和问卷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对养护小动物有粗浅的经验,能够发现小鸡的基本外形特点,对小鸡的孵化和成长过程认识模糊却有探索的欲望。
基于以上经验,我们增加了“孵化小鸡”环节,最终确立了“孵化小鸡”和“养护小鸡”两大内容的小鸡主题班本课程。
二、班本课程的预设与调整(一)捕捉关键词,确立目标确立好课程主题,还要对课程目标进行预设。
儿童视角的班本课程目标必须从幼儿出发,是“幼儿想要”的课程目标。
因此,教师要结合指南、纲要,以日常观察、幼儿调研、家长问卷等形式,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能力等,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
在此基础上得出课程目标的关键词,才能真正满足本班幼儿需要,确保幼儿有所收获。
基于区域活动的园本教研(3篇)
第1篇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某幼儿园为例,探讨基于区域活动的园本教研,分析区域活动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区域活动是指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为若干区域,如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各个区域中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与同伴互动,发展自身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本文将探讨基于区域活动的园本教研。
二、区域活动的实施现状1.区域设置较为合理在某幼儿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活动室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如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阅读区等,各区域设置合理,方便幼儿自主选择和活动。
2.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区域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
例如,建构区提供了积木、积塑等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发展空间想象力;角色区设置了医院、超市、餐厅等场景,让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中学习社会规则;美工区提供了绘画、剪纸、手工等材料,让幼儿在创作中培养审美情趣。
3.教师引导适度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适度引导,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通过观察、询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三、存在的问题1.区域活动时间不足尽管区域活动在某幼儿园得到了重视,但实际开展时间不足。
由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挤压,区域活动时间常常被缩减,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区域活动材料单一部分区域活动材料单一,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建构区只有积木,缺乏其他辅助材料;美工区只有绘画工具,缺乏手工材料。
3.教师对区域活动指导不足部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不足,未能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建构区,教师只是简单观察幼儿的建构过程,未能引导幼儿思考建构原理;在角色区,教师只是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未能引导幼儿体验角色的情感。
基于幼儿自主的幼儿户外游戏探索与实践——以j幼儿园“小山坡”环境为例
泰州教育T AIZHOU JIAOYU幼儿任何一段有价值的“经历”,都应该既有趣又有效。
课程绝对不是简单的快乐、好玩,还要让过程成为幼儿经验生长的时空。
有趣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去研究儿童,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
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也意味着要让幼儿面对问题和挑战。
一、起源:微农场里有个“小山坡”J幼儿园地处乡村,占地20多亩,户外环境很是丰富。
特别是孩子们在散步或者参与农场活动时,总会偷偷溜到种着油菜、长着树的小山坡上跑一跑、走一走、看一看。
他们可能会说:“老师,你看,我在爬山。
”“这边可以用来打仗。
”“从小山坡上跑下来好快啊!”……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充满了神奇的自然现象,为幼儿的认知能力提升提供了天然的场所。
对于幼儿园里的“小山坡”,孩子们的感受不断,孩子们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得以萌发,我们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平时的活动中,利用他们身边的环境让幼儿掌握知识技能。
二、激发兴趣:“小山坡”———“幼儿的小山坡”(自主探究与体验)面对新的游戏天地,孩子们在活动时与小山坡环境进行了亲密接触,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活动。
结合第一次幼儿的现场体验可以有如下发现:(基于几组共性表现,对一个班级幼儿进行的汇总)观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见,孩子们通过探索、询问、想象等,产生对小山坡环境的认识与互动。
此外在游戏过程中,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最初的独自游戏、平行游戏逐渐发展成为利用环境开展的合作游戏,体现出了资源的价值。
三、把握价值:“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活动支架”(回顾与分享)围绕小山坡以及孩子们自主的体验,我们组织了体验后的分享交流活动。
分析思考:分享交流是孩子们呈现个体经验、相互影响、衍生兴趣的过程。
通过孩子们体验后的分享交流,我们可以发现:因前期材料提供不足,幼儿并未有机会充分利用小山坡环境;幼儿个体差异比较大,特别是社会性发展、创造能力不均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自主体验。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教研方案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教研方案教研方案: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在幼儿教育中,创设一个具有丰富主题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探索儿童在不同主题环境下的学习和发展表现,为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创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1. 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从环境设计与幼儿发展的角度回顾已有文献,总结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明确基于儿童视角的主题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2. 环境创设的主题选择:通过儿童参与、教师引导等方式,确定适合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合适主题,例如自然、科学、艺术等。
3. 儿童参与的方式:设计适合儿童参与的环境创设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参与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中来,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4. 环境创设的实施过程:根据主题,确定环境创设的具体内容,包括装饰布置、材料选择、区域设置等。
同时,要关注环境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确保儿童在环境中的自主探索和互动。
5. 数据收集与分析:设计合适的观察、记录、访谈等方法,对幼儿在主题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进行数据收集。
通过统计分析,对比不同主题环境下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找出规律和差异。
6. 结果和反思: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该研究的成果,并进行反思。
讨论应用该研究成果对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意义和影响,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三、预期影响与成果通过该实践研究,预期实现以下影响和成果:- 为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创设提供基于儿童视角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提高幼儿参与主题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加强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观察和理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研究方法和时间计划- 文献综述:时间预计为1个月;- 主题选择和儿童参与方式设计:时间预计为2个月;- 环境创设实施:时间预计为3个月;- 数据收集与分析:时间预计为2个月;- 结果总结和反思:时间预计为1个月。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与探索
教研管理·教学智慧Selected Paper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幼儿园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有效运用集体、分组与个人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在学习、生活和游戏过程中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
随着我们不断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积极邀请区域活动方面的专家进行培训,我们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与体会。
一、师幼互动,共同设置区域区域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打破了教师作为区域创新主体的局面,重视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创造,最大限度地发展并提升幼儿的活动水平。
(一)“主题”产生的活动区域当教师刚开始进行主题探究时,班级中可能只有一到两个与主题有关的领域,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出更多领域。
其中,有些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领域,有些是幼儿自主开发的领域,这些区域的性质、连续性及发展也促进了专题活动的深化与革新。
例如,在中班开展的“花花世界”主题探究活动中,刚开始,我们只在观察区看见教师和小朋友收集的鲜花、塑料花和干花。
参观了社区花店之后,孩子们开始分类摆放,并筹备了花瓶、花架、包装纸、标签纸等材料,于是,班里的花店区开张了;随后,语言区也逐渐出现了与花有关的书籍;紧接着,美术区、科学区中与花有关的材料也变得丰富起来;最后,整个活动室都成了花的“海洋”。
(二)幼儿自主“生成”活动区域幼儿往往对自己没接触过的玩具倍感好奇,于是,教师建议他们把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里。
很快,一座令孩子们惊喜不已的“玩具城”建成了。
教师根据玩具的不同材质和功能,和幼儿一起生成了“交通工具区”“机器人战斗区”“毛毛公仔区”等,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三)幼儿游戏“再造”新区域在大班生活体验区里,“小厨师”们正在烹饪食物,香味飘至其他活动区域,惹得孩子们都想品尝刚出炉的美食,这该怎么办呢?于是,在活动评价环节,教师把问题抛给了幼儿,鼓励他们说一说、想一想。
基于‘儿童本位’视野下园所自然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基于‘儿童本位’视野下园所自然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摘要: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呢?文章从实践经验出发,分析了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出现的四个误区,提出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并提出了区域支持、符号支持、材料支持、秩序支持、精神支持五个支持策略,并且在自然植物,自然角,种植地这样的环境中,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创设,策略,自然环境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才是适宜儿童发展的环境?本文试图分析教师在创设环境时所出现的误区,并提出一系列创设适宜环境的策略,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自然环境创设的问题1.互相模仿,千篇一律。
课程游戏化的开展,教师都知道要为儿童创设一个丰富的幼儿园环境。
可是何为丰富的环境?教师创设的环境是否是儿童内心所需要的?这些都没有相应的实证研究做基础。
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时,互相参考,互相模仿,导致所创设的各个区域环境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
2.严重超载,缺少留白。
有些教师对教室的每一块角落都进行精心布置,当你走进这间教室时,会发现教室里琳琅满目,却缺少给儿童进行更深一步思考的留白,这说明教师对创设丰富的环境的理解进入了另一个误区。
3.教师设计,重在装饰。
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总是认为儿童的年龄较小,制作的作品不“精美”,所以在创设环境时,总是包办代替,自己动手制作,而且环境的创设重在装饰,往往忽略儿童的审美和需要,使幼儿园环境成了教师需要的环境,而非儿童需要的环境。
4.经验不足,缺少刺激。
许多教师创设的环境比较单一,包括班级墙的创设、区域物品的摆放、材料的提供等都是一成不变的,儿童很快就失去了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5.缺少对植物的认知。
幼儿园教师在对植物这一方面只是让幼儿看书本上的,没有切实让学生去大自然看,这让儿童失去了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也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基于儿童立场的 区域教研方案
基于儿童立场的区域教研方案1. 介绍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教学和教育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利益。
基于儿童立场的区域教研方案便是一种颇具前瞻性的教育模式,它以儿童的核心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通过深入的教研,为儿童提供更具价值的教育体验。
2. 对儿童的关注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理念,首先需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
儿童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教研方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特点,确保教学内容和方式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需求。
3. 区域教研方案基于儿童立场的区域教研方案,是一种将地域特色和儿童需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在实施该方案时,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当地社区和学校,了解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儿童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对当地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制定出更加符合儿童需求和地域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活动。
4. 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基于儿童立场的教研方案需要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研究。
深度的研究包括对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以及对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研究。
广度的研究则包括跨学科的整合,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为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5. 个人观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切认识到基于儿童立场的区域教研方案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忽视了儿童的真实需求和兴趣。
而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对于培养未来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结基于儿童立场的区域教研方案,以儿童为核心,充分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地域文化特色。
它需要深入研究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同时还需要广度的跨学科整合和研究支持。
通过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相信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模式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基于儿童视角与立场的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实践
基于儿童视角与立场的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实践标题:从儿童视角出发,探索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实践导语: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是为了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学习和游戏空间。
本文将从儿童视角和立场出发,深入探讨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并分享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为什么儿童视角和立场在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中至关重要1.1 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点1.2 理解儿童的游戏和学习行为1.3 促进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1.4 创造愉悦的学习和游戏体验2. 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原则和方法2.1 多样化的区域设计2.1.1 设计灵活的学习和游戏区域2.1.2 创设丰富多样的角色扮演区域2.2 幼儿参与的机会2.2.1 儿童参与区域环境设计和布置2.2.2 鼓励儿童参与自主选择和规划2.3 考虑体验和感受2.3.1 舒适和安全的环境设计2.3.2 创造愉悦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体验3. 对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实践的回顾和总结3.1 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3.2 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3.3 重视儿童的参与和合作3.4 提供支持和引导的机会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实践,我认为从儿童视角和立场出发至关重要。
只有真正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游戏和学习行为,才能创造出符合他们兴趣和需求的环境。
在实践过程中,应给予儿童参与和选择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了解到从儿童视角和立场出发,在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实践中是至关重要的。
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点,创造出多样化的区域设计,并给予儿童参与和选择的机会,能够促进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这些实践,我们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愉悦、安全、丰富和有挑战性的学习和游戏空间。
儿童本位视域下的家园活动模式探索
儿童本位视域下的家园活动模式探索儿童本位视域下的家园活动模式探索儿童本位是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其思想基础是以“人学”为前提的,强调儿童是教育过程中积极的、主动的、创新的主体,不是单纯的被塑造者,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
儿童本位的教育是以儿童为出发点,又以儿童的成长作为归宿的。
在儿童本位视域下,幼儿园家园活动作为儿童教育的方式之一,亦应以儿童为出发点,以儿童的成长作为归宿。
儿童本位视域下的家园活动指的是幼儿园和家庭以儿童出发,以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核心,双方积极主动相互配合而开展的家园活动。
它与传统的家园活动在理念和操作方面有较大区别。
一、传统家园活动的不足在传统的家园活动中,教师是主要发起者,常以自身的发现与思考来设计开展活动,操作流程比较简化:教师确定主题——通知家长参与——倾听教师讲解——交流活动感受。
仔细分析,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是缺乏系统规划。
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把儿童及家长作为活动主体,忽视引导家长与教师共同观察、了解、研究儿童,没有系统地、聚焦家园活动主题设计家园活动,来促进儿童发展和家园协作,这样的家园活动目的性不强,意义也不大。
二是缺乏需求评估。
这样的家园活动中,教师缺少活动前期对家庭和幼儿需求的调查和了解,较少考虑家庭需要什么,而一致要求家长应该怎么做,因此不能有的放矢,从而导致活动有效性不足。
三是缺乏双向互动。
长期以来,家长被动接受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建议,缺乏主动参与;配合幼儿园完成教育工作,缺乏交流互动的双向性。
四是忽略评价反馈的作用。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家长口头交谈活动感受,未将零散的信息收集起来做相关评析,为下一次活动积累经验。
在思想上重视家长的意见不足,缺乏家园活动的有效反馈评估。
二、家园活动转型的必要性1.新发展时期的需要。
站在新的发展时期,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家长可以从各种渠道学习了解到教育儿童的信息与观念,家园活动要给予家长什么来促进儿童的发展非常关键。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摘要】通过“儿童本位”的主题环境创设,第一,构建了“儿童为本”的主题环境创设模式,主要表现在激活了儿童参与主体环境创设的兴趣,丰厚了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拓展了儿童环境创设的品质。
第二,形成了“儿童发展”的主题环境局面。
第三,提升了“儿童文化”的主题环境创设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教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环境创设视野有了明显的改观。
【关键词】儿童本位主题环境创设研究一、研究缘起(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儿童观”重塑的思想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树立起这样的观点:儿童是一个发展的、完整的、独特的、多元的生命个体,是自己成长的主人。
2.《纲要》、《指南》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同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指出教师应:“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
”同时还将“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
这些都凸显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现存的问题分析我园的主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与其相呼应的主题环境却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对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现存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主题环境的现状分析:纯展示的主题墙饰,没有幼儿学习痕迹体现;纯墙饰的主题环境,没有与区域、材料融合;纯教师主导的环境,没有幼儿参与。
主题环境原因分析:教师正确的儿童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对主题环境的特点、价值认识不到位;教师主题环境创设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三)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研究意义基于对我园主题环境现状的思考,以及对“儿童观”重塑的理解,笔者确定了“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实践研究”。
基于儿童本位引导科学探究
基于儿童本位引导科学探究作者:丁苑媚来源:《家长》2020年第07期【关键词】大班幼儿;科学跨班区域;科学探究能力在大班科学跨班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自由观察和动手操作去探索新鲜的事物,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实体验,从而产生对周围环境或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实现“玩中学”的理念。
这样,就能眵促进幼儿积累活动经验,进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一、基于幼儿认知,投放科学探究材料在跨班科学区活动中,当幼儿进入活动区域,势必会经历一个材料的选择过程,幼儿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认识和熟悉材料,进而使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获得充分锻炼。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大班以后的幼儿逐渐形成了合作意识,基于幼儿需求,投放合作性材料。
例如,在跨班科学区域活动“小灯泡亮了”,在操作电路齿轮联动这一环节时,教师安排两两一组进行合作,幼儿之间可以一边商量解决办法,一边进行操作,由此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促进了其社会性的发展。
这样一来,幼儿一边在合作中培养了交际能力和协作能力,一边又因为操作实验的成功,增强了自主探究自信,不断激励着幼儿继续挑战,培养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与持续探究的信心,有助于培养幼儿敢于挑战、永不言败的品质。
二、基于幼儿兴趣,推进科学探究进程(一)通过启发式提问,推进科学探究进程在跨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特征来设计活动流程,借助启发式提问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们在活动中积极动脑,敢于思考,善于寻求答案,从而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连接电路”这一跨班区域科学活动中,有个小朋友选择了“抢答器”。
他拿起操作图认真观察,一步步操作,他按照着图示进行组装,最后他将电池盒的红线和蜂鸣器发光二极管器的红线连接后,发现蜂鸣器发光二极管器灯一直亮着,蜂鸣不停。
此时,教师指着操作图引导孩子观察按钮的连接,提出“这里有两条红线”这里红线是哪条的?小朋友看了看图回答“是电池盒的红线”。
《基于儿童本位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基于儿童本位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儿童生态学是近年来刚刚萌芽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借助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儿童放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社会环境之中进行研究。
儿童生态学认为,儿童的行为及状态与其背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儿童的发展是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之间,逐步相互的适应,这个过程受到情景和背景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影响。
因此,了解儿童所处的背景比了解儿童的各自特征能够更为精确地预测儿童的行为。
按照儿童生态学的观点,为了了解当代儿童的知识获得的特点,必须从考察分析他们赖以成长的社会环境入手,了解其现实的需要和状态。
1.儿童令人堪忧的成长环境呼唤教育回归本真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家庭、社会和学校在儿童教育中既相对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趋于平衡的教育生态环境。
然而当代社会,却使得这种平衡出现倾斜。
家庭:四二一家庭的增加、住宅的高层封闭化,销蚀着儿童对美的感受,限制着儿童的活动空间,使得当代儿童变得过于早熟、现实和成人化。
由于竞争的加剧,使得家长的教育心态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家庭的智育功能空前加强,而德育或社会化功能空前削弱;社会:大都市的兴起、工业污染、钢筋水泥建筑,使得儿童的自然群体、“院落文化”不复存在、过多地接触成人,出现孤独、无助、任性、自我中心、缺乏基本的交往能力等等成为一种“时代病”。
同时,社会上的各种辅导班、才艺班应运而生。
幼儿园:教师习惯将成人文化强加到幼儿文化中,以成人文化的逻辑来安排幼儿学习,为了利用而利用。
有的利用过于“简单化“,以简单说教代替,忽略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对于幼儿的意义走向消解;有的利用过于复杂化,将所有的知识都一股脑呈现,未经取舍的知识让幼儿无所适从,忽略了幼儿学习的经验基础及年龄特点。
以上所述的家庭、社会、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其现状令人堪忧,严重破坏了幼儿的学习生态,同时也破坏了幼儿的精神生态,幼儿失去了在自然常态下正常的心理、行为反应。
儿童本位下大班幼儿户外游戏的开发实践研究
儿童本位下大班幼儿户外游戏的开发实践研究【摘要】游戏是孩子最本真的活动,是一种精神,也是幼儿教育中一直尊崇的初心!本文就大班幼儿户外游戏开发进行探究。
【关键词】儿童本位;大班幼儿;户外游戏游戏教育让孩子在自然乐园里畅享快乐童年,户外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有助于幼儿的自然、健康发展。
1.充分利用场地,挖掘资源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活动的地点更加多样化、更加开阔,为幼儿开展游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实现了课堂教学到课外的延伸,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活动激情。
开展户外游戏,户外为幼儿游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户外活动开展中,老师要充分的挖掘户外场地蕴藏的资源,实现幼儿的自然发展。
强化生活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调动户外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户外游戏中。
幼儿园户外形状各异的石子、松松软软的沙子以及随处可见的树叶树枝等都可以是开展户外游戏的材料。
户外游戏中要充分的挖掘本土资源,这些资源是幼儿熟悉可知的,让幼儿对户外自然资源进行创作,借助户外自然资源进行游戏,实现幼儿的自然发展。
如树叶、树枝等自然界常见的物品,老师可以以此为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户外游戏。
例如,可以开展“比一比”游戏,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捡树叶,然后比一比谁找到的树叶品种多。
树叶是形状各异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树叶的形状、颜色以及脉络各有不同,引导幼儿寻找树叶、观察树叶、对比树叶。
还可以开展“堆一堆”游戏,让幼儿借助树枝、树叶等进行美术创作,摆一个落叶迷宫,做几间房子等等,充分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借助树叶、树枝等进行手工创作,让幼儿借助捡到的树叶、树枝来制作花冠、王冠等,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尊重幼儿想法,自主创新幼儿户外游戏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大班幼儿的体育户外活动,提升游戏的针对性,实现游戏中幼儿的自然发展。
在设计和组织户外游戏时,老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状况,幼儿运动能力水平等,实现“跳一跳摘到桃子”,实现户外区域的合理划分和活动类型的科学组织。
基于儿童本位的主题活动优化策略探究
基于儿童本位的主题活动优化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主题活动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儿童本位的主题活动优化策略,旨在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背景介绍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无法真正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本位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基于儿童本位的教学理念基于儿童本位的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发展需求,通过与儿童互动、合作参与,发现和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主题活动的定义和意义主题活动是基于某个主题或者话题展开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参与主题活动,他们可以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
主题活动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帮助儿童全面了解某个特定的主题,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四、主题活动在基于儿童本位教学中的作用1. 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活动是一种集体互动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增强实践能力:主题活动注重参与、动手实践,帮助儿童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促进综合素养的培养:主题活动整合了不同学科的内容,可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能力。
五、优化策略1. 了解儿童需求: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对儿童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查和分析,确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能够吸引儿童的参与。
2. 设计活动流程: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活动的流程,确保活动有起有伏,有趣又有挑战,使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3. 多样化资源利用: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如图书、音频、视频等,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方式。
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划与执行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划与执行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规划和执行区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划与执行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探索与实践,共享经验和教训。
二、区域活动规划的重要性1.1 提升幼儿综合能力区域活动规划能够让幼儿在各个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角落游戏区域”,可以设置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在“建构游戏区域”,可以设置积木、穿线珠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2 培养幼儿创造力区域活动规划也能够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乐趣,从而激发创造力。
三、区域活动执行的重要性2.1 落实教育目标执行区域活动时,幼儿园老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引导和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促使他们在活动中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2.2 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通过参与区域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四、实践与探索3.1 设计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尝试为不同的区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美术创作区域”,我们设置了绘画、剪贴等活动,激发幼儿的艺术天赋和想象力;在“图书阅读区域”,我们设置了阅读、故事演讲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3.2 引导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造在执行区域活动时,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
我们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挥想象力,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幼儿园区域活动规划与执行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探索与实践,共享了相关经验。
通过规划和执行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规划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等,这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改进。
儿童本位,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幼儿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研究
动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让幼儿积极投入,乐于参与,更有效地获得新的经验。
1.转变理念,将游戏还给幼儿教师应从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观察者和引导者,尊重幼儿的想法,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和幼儿一起探讨、创设富有生活化气息的、搬到了卫生间的大瓷砖墙上,于是幼儿有了更大的自主涂鸦创作空间。
(5)区域规则共设:和幼儿一起商定物品摆放标记,小班采用直观的图片式、数字点、颜色标记,中大班则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标记,环境中的规则暗示,各材料物品的摆放顺序,57SHAN XI JIAO YU2020.10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TANSUOYANJIU探索研究便于幼儿操作。
3.根据需要,优化筛选游戏材料根据幼儿喜好进行游戏区域材料的优化筛选,梳理出筛选的注意点,包括年龄特点、主题推进、兴趣需要、季节变化及层次递进等。
如小班美工区投放的是刷子、印章、车轮等适合小班幼儿涂鸦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尽情涂鸦创作的愿望,小班的工具材料摆放在幼儿桌面,便于幼儿拿取,创设融于生活的艺术游戏情境,激发小班幼儿的创意;中大班美工区更多的是投放多元的原生态材料、手工材料及品种丰富的工具材料,满足中大班幼儿多元化的创意表现。
二、呵护幼儿的生活情趣,积极开展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认识、判断、尊重和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策划主题活动、幼儿需求与区域活动优化整合的方案,寻求优化整合的具体措施,激发幼儿对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1.结合生活紧扣主题,推动区域游戏开展加强区域游戏的主题关联度,结合生活丰富主题相关内容。
如幼儿园的桂花树开花了,“香味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桂花是什么样子的?”“桂花能吃吗?”“如何收集桂花?”于是教师和幼儿开展了主题活动“香香的桂花”,根据活动内容讨论需要准备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渠道获取,并发动家长共同参与。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引言当今儿童地位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教育体系中不断提高,因此尊重儿童并赋予儿童一定的、自由的受教育权利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大势所趋的背景,而基于儿童本位思考,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的必要性更加需要被彰显。
站在幼儿角度去发掘当前的幼儿园教学行为活动本质,并提出有关教学指导的建设性建议,是撰写本文的初衷。
一、什么是儿童本位与区活动指导(一)儿童本位儿童本位这一理念最早提出于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口中,该理念主要阐述了儿童中心与目的的个性化培养教育,这一理念在近几年逐渐衍生成了后来的儿童中心本位教育。
以长远的教育眼光来看,儿童本位这一理念是尊重并且体谅儿童个体的理念,这样可以使儿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来发展自己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实行儿童本位理念,让儿童可以针对教师所设定的区域活动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而教师在实行儿童本位理念时,应该做到认真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和遇事的不同反应,通过对其的解读来采用正确的教育指导措施。
只有在策划区域活动时,全程围绕儿童本位来进行建设才可以使区域活动指导在开拓教育新时代的同时拥有创造性。
(二)区域活动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实行区域活动教学,这种教学在近几年有成为一大特色的趋势。
而此教学最早提出于意大利的一位教育家,她曾为了教育抚养儿童建立了一个拥有多项活动区域的“幼儿园”。
她在那时就已经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对活动区域进行了分化和定义,用不同的材料装扮活动区域,使每个区域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这样设计提供了老师教育幼儿的不同教学内容。
进行区域活动教学,使活动地点变得多元化,无论是针对幼儿玩心设置的游戏沙池区,还是教育幼儿学习知识的语言知识区,都可以提供幼儿良好的活动环境。
其实若是从本质上解读区域活动教学,可以理解它为教师根据幼儿性格习惯等,创造出一个生活环境,从而使幼儿有机会根据自己想要的来选择喜欢的游戏和材料。
像这样分出不同的活动区域来进行幼儿游戏可以把游戏和教育目标相结合,从而达到足以体现幼儿教育先进思想的境界。
基于儿童本位开展实践活动——“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基于儿童本位开展实践活动——“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发布时间:2021-01-25T14:35:05.54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作者:江世林[导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这一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开放性强、生活性强的特点。
在“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回归儿童本位,要基于儿童视角,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儿童操作,优化活动过程;关注儿童心理,优化活动评价,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江世林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这一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开放性强、生活性强的特点。
在“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回归儿童本位,要基于儿童视角,设计活动主题;引导儿童操作,优化活动过程;关注儿童心理,优化活动评价,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儿童本位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3-016-0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提升小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
当综合实践活动被确定为国家课程以后,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多年来,也有不少教师为推动综合实践教学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与知识型课程不同,综合实践课程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关注学习者内在需求,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只有了解了小学生的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的实践课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综合实践也强调开放性,而这里的“开放性”可以理解为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开放性,而不是放任自流似的自由,否则将会让课堂散乱无章,难以真正有效的将教学目标落实。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回归儿童本位,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策略的研究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儿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策略的研究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幼儿体验式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通过幼儿体验式学习,幼儿可以在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究,积极参与,获得开心和愉悦的体验,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幼儿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策略:
1. 设计多元化丰富的学习活动:利用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游戏、故事、旁观、情境活动等,让幼儿参与其中,通过体验,感受和理解新知识。
2.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打造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放松、愉悦的氛围,通过感性、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体验中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积极参与,多方面提升幼儿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进而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
4. 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和表述:通过思维问答、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等方式,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表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发言和思考对周围的影响,亲身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收获。
5. 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然、自主、有趣,培养幼儿自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和素养,进而推动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基于儿童本位的区域活动实践探索
作者:叶莉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19年第10期
摘; ;要: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幼儿教育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对幼儿教育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改革幼儿教育方式,凸显幼儿主体地位,已成为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区域活动实践是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区域活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要正视区域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紧紧围绕儿童开展区域活动,并尊重幼儿选择,让区域活动回归儿童本位。
关键词:区域活动;儿童本位;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0-0051-02
儿童本位意指所有事情均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意愿高于一切。
儿童本位能够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
区域活动是一项能够彰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在具体操作中,幼儿教师要以儿童本位理念为指导,科学设计,为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创设丰富有趣味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区域游戏活动设计必须关注幼儿兴趣需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区域游戏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并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但幼儿注意力较差,难以长时间关注一项事情。
为此,在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对幼儿的关注兴趣进行调查,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需要,从而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以幼儿区域游戏《成长的脚印》为例,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游戏空间,既有幼儿刚出生时的照片,又有幼儿小时候玩过的各种玩具、穿过的各种衣服。
通过这样的环境创设,幼儿在回忆往事时,更能激发自身的表达热情,以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丰富有趣味的环境设置是开展区域游戏的基础,也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
教师巧妙借助幼儿自身成长情况而设置游戏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进而提升游戏活动的成效。
另外,幼儿对色彩、图形较为敏感,对各种造型奇特的玩具也比较感兴趣。
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借助多元化的手段,为幼儿编制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营造浓郁的游戏氛围,激活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需让幼儿一进入到活动区域就能产生实践欲望,这样才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