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探析
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34c5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19世纪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包括:
1. 政治权利的扩大:19世纪初,英国只有一小部分人有投票权,主要是男性地主和财产阶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权利逐渐
扩大,逐步包括妇女、农民和工人。
2. 政党制度的确立:19世纪初,英国政党制度并不健全,政
治派系混乱。
然而,随着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政党制度得到了完善,两大主要政党——保守党和自由党——随之崛起。
3. 平等主义的兴起:19世纪是平等主义的兴起时期,人们开
始强调政治、经济、社会上的平等。
由此,许多改革法案和政策被
制定,从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消除贫困现象到提高妇女的地位、
保护少年等。
4. 媒体自由的发展:19世纪英国媒体自由度不断增高了,其
中以报纸为主要形式,成为传媒民主化的重要指标。
它对于公共社
会生活、政治变革等方面的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要。
总之,19世纪是英国民主政治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这种发展
除了民主制度这一基础外,也必须借助于各种经济、社会、文化和
人类思想等多方面的要素。
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与影响
![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bebdf5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1.png)
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与影响19世纪是欧洲政治思潮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欧洲人民开创了很多政治思潮,并将其推广到全世界。
这些思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影响了所有人类的生活。
本文将讨论19世纪欧洲政治思潮的发展及其影响。
1. 自由主义思潮19世纪初,自由主义思潮在欧洲大陆上迅速发展。
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享有自由和财产的所有权,并主张政府应该保护公民权利和财产。
这样的思潮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思想,并推动了市场经济和技术进步。
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是英国对土地私有化的支持。
英国的无产阶级在这样的支持下快速成长为自己的阶级代表,并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同。
这也带动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阶级的团结与斗争。
另外,自由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各国对市场的改革,使商品贸易和资本投资更加自由、简单。
这种理念带给了经济最大的利益,也改变了全球经济结构的格局。
2. 社会主义思潮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是批判资本主义,提倡公有制。
在19世纪,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工资增加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者认为私有制是社会的根本问题,并主张实现全民所有制。
这一思想推动了不少国家的国家化运动。
同时,社会主义的影响也带来了对女性、儿童劳动的关注,以及提倡社会权利。
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潮,还是一种全面的社会改革方案。
3. 泛德意志主义思想德意志统一的理念兴起于19世纪初,代表了德国人民的政治意识。
这个理念通过新闻和宣传团体传播得到了全国的支持。
在推动德国统一的同时,泛德意志主义也帮助了许多欧洲国家一起实现国家主权。
同时,泛德意志主义也推动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繁荣,如今在欧洲,这个观念仍然深刻影响着每个人。
4. 认同民族帝国主义的思想在19世纪,随着欧洲列强的不断增长,出现了一种认同民族帝国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每个“民族”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帝国”,而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领地、资源应该由那个民族的帝国拥有并控制。
英国新右派思潮述评
![英国新右派思潮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2d5e0e39102de2bd97058845.png)
保守党右翼,而只是重新界定、促进和实施了传统的苏格 为首的保守党右翼在英国的改革,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
兰和英格兰自由主义。中国学者对新右派也有不同认识。 和意识形态上的动力。当时英国激进的保守党右翼根据新
有的学者把新右派视为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在西方掀起的 右派的种种理论所进行的改革,对英国公共政策产生重要
学的启示逐一展开。总之,现象学可以描述性地分析“科 [10] [11] 胡 塞 尔. 胡 塞 尔 选 集. 上 海 : 上 海 三 联 书 店 ,
学”这个“现象”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把“科学”作 1997: 84、 140、 133、 138、 95、 142、 117、 95、 95、
为一种现象接受下来,并对这个现象做意识的反思性描 108、 97、 111.
以1973年全球性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几乎整个西方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危机作为应付30年代大萧条时期大规模失业危机而产生的凯恩斯主义对此一筹莫展为了解决危机西方社会在6070年代涌现出各色各样的社会思潮像新左派思潮激进主义新法西斯主义等等但当时规模最大对英国及世界各国影响最大的还是新右派思潮英国新右派概念的界定和内涵新右派一词最早出现于1966年的美国用以概括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罗纳德里根的思想1968国的戴维柯拉德在其撰写的一本名为新右派批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经历了一次西学东渐的浪潮海外多种学术思潮纷纷被介绍进来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海外学术世界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及时了解海外的学术动年起推出海外理论界栏目以评价海外学术思潮和海外学者的学术成本期先刊登两篇竭诚欢迎广大作者赐稿编者内容摘要新右派是年代上半期世界性大危机的产物是作为填补凯恩斯主义的空白而出现的英国作为古典自由主义和古典保守主义的发源地新右派在英国的发展和传播有其独特的特点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新右派是英国统治阶级和政治体制特殊发展过程的产英国的新右派包括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两部分前者强调自由市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而后者更加强调国家权威和秩序两者因为都反对社会主义和维护私人产权而联合在一新右派提出的自由的经济强大的国家的对策成为反对战后英国共识政治反对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对付滞胀危机进而治疗英国病的一剂新药方关键英国新右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济南从上述分类看第一现象学无疑可以和认识论相关因为它本身就是达成一种确定性和明晰性的认识的方第二在科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的研究上与分析哲学不同的是现象学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去理想化地确定真理的标准以及科学理论演化的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而是研究当人们把科学理论当成科学的理论接受下来的时候它们动用了哪些意识条件人们是如何建构科学理论的是如何让科学理论和意识直观相关联在一起的例如科学之把感觉翻译为客观数据通过数据和图像对意识之外的黑箱进行理论假设并让这一黑箱假设和意识内的数据或图像保持直观效果上的一致等等通过这样的现象学描述我们就不是去假定什么而是发现实事是什么以及如何第三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对科学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同样可以从意识内到底发生了什么进行研究而不是去建立一个解释模型通过这种研究我们就可以对一些科学哲学家提出的解释模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校正第四现象学作为本质科学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文化思潮分析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文化思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1f014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5.png)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文化思潮分析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其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转型也是独具标志性的。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社会风貌、文化和思想都有了重大的变化。
从一个强大的帝国国家到一个现代化、工业化的现代国家,这一时期对于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文化思潮进行分析。
一、工业化的兴起对文化思潮的影响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工业化的兴起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工业化的兴起导致了人口的迅速增长,这导致城市人口大规模增加,城市化现象日益加剧。
城市化对文化思潮的影响尤其明显。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科技、文化、艺术和政治等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二、信仰和价值观的转变英国的文化思潮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经历了重大的转变。
在这个时期,信仰和价值观的转变是最为明显的。
工业化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许多人感到迷失和无力。
传统的宗教信仰不再可以解释和指导人们思考和行动。
在这种背景下,信仰和价值观的转变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很多思想家和文化人开始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这使得文化思潮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重大的推动。
三、文学和艺术的繁荣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的文学和艺术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艺术家。
这个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风格。
它们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人的经验、观点和价值观。
四、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是文化思潮的一个主要方面。
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的教育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新型的教育体系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这对于文化的发展和思潮的推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的文化思潮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发展。
工业化的兴起、信仰和价值观的转变、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推广都对英国的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潮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9a4ee28b4daa58da0114a8b.png)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从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看知识税的废除摘要:本文结合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废除前后英国的报业结构, 通过对国内外自由主义报业理论框架中基本缺席的激进主义报业的报道内容, 经济运行方式,社会影响,政府压制等几方面, 阐明了废除知识税所带来的报刊商业化冲击对激进主义报业所形成的毁灭性打击,从而为认识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视角。
关键词:报业史知识税激进主义报业Abstrac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s structure in the 19th cent ury Britai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adical press, its’ content,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impact and the stifling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 nt to suppress it, the article made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full map to understand The Repeal of Press Taxation in press history.Key words: Press History; Taxes on Knowledge; Radical Newspapers一直以来,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的废除都被认为是报刊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一大胜利,然而,这一结论却忽略了一度在英国影响广泛的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起伏。
那么, 废除知识税是否真的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报业自由? 本文试图立足于英国报业结构的宏观视野,通过对激进主义报业的生存环境、运营方式、社会影响、以及废除知识税对其造成的冲击和毁灭性打击等几方面的分析,阐明废除知识税不仅带来了自由主义报业史所盛赞的言论出版自由,同时也促使了报刊的进一步商业化,使市场力量在报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解读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另一个崭新的视角。
谈廉价报纸与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
![谈廉价报纸与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660c823a21614791711288a.png)
谈廉价报纸与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谈廉价报纸与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关键词:廉价报纸 平民化 资产阶级 自由独立摘要:工业革命后,廉价报纸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国家报刊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主要西方国家出现了.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国先后实现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报刊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就在这一时期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出现的一种以刊登社会新闻为主,面向社会大众发行售价便宜的新型报纸,称为“廉价报纸”,亦称作“便士报”或“一分钱报纸”。
看这一时期主要西方国家的报纸,英国出现了工人报刊,有《北极星报》、《人民简报》、《贫民卫报》等。
1855年6月2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创刊,标志着英国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大众化”时期。
《每日电讯报》扩大了新闻报道面,注重新闻的趣味性。
在报纸编辑方法上,首先采用了美国报纸多层标题等编辑形式。
1865年的《帕马公报》是一份政治色彩很浓的廉价报纸。
1881年的《点滴杂志》是一份娱乐性的刊物。
该刊在发行、推广方面采用一系列方法,如免费为读者办理铁路交通安全保险,举办各种有奖比赛等。
在法国,出现了连载小说的《新闻报》。
法国于1830年即有工人报纸出现过。
在美国,《太阳报》打出自己的办报宗旨:“独立是我们的格言。
”《纽约每日论坛报》也有自己的办报思想“报纸不应是党派的奴仆,也不应当伪装中立,……而应当公开支持它的信任的一个政党。
”仔细看来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报纸标榜独立、走出了党派争夺的圈子,面向大众化。
所以,廉价报纸,作为一种“大众化报纸”,作为西方工业革命后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商业报纸,总结看来具有这些特征:1、面向社会中下层,以广大平民百姓为主要读者对象;2、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独立;3、经济上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4、内容上,除了少数鼓吹社会改革、宣传改良主义主张的以外,一般着重报道地方新闻、社会新闻、警事新闻、体育新闻以及种种软新闻;5、文字简短通俗,编排活泼花哨。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7d4372941ea76e59fa040b.png)
自由贸易的内涵: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法国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过程: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由保护贸易向自由贸易的过渡时期。
1823~1825年英国对关税税则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减少和取消阻碍国内贸易的消费税,对一些制成品,原材料和消费品降低关税,撤销丝织品进口的禁令。
19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政府接连废除阻碍自由贸易的重要法则。
首先,1846年7月废除了对外囤进口谷物征收高关税的“谷物法”。
其次,废除航运垄断的“航海条例”,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对其它国家全部开放,进口商品限制进一步放宽,1941年进口税种有1163种,到1853年减少到466种(1862年减到44种,1882年减到22种)。
英国的贸易体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它完全抛弃了保护国内工业制度的航运垄断,实行开放贸易,自由贸易政策确立起来。
19世纪60年代是自由贸易政策取得胜利的时代,英国同欧洲国家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了一系列商约。
1860年同法国签订商约,规定,法国取消一切禁止性关税,降低对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继这项条约后,同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瑞士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在这些商约中,关税都大大降低了。
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占主导地位,工业品的数量增长了几倍,而市场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英国的商品销售很大一部分仍然集中在北美,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3c19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f.png)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特点: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第四,偏重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他们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艺术特点: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倡导想象。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德国浪漫主义特点:复古倾向、唯心主义、宗教主义、神秘色彩、悲观情调、重视民间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
第二阶段: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浪漫主义的初期,以“湖畔派”诗人为代表。
他们真正开创了浪漫主义潮流。
这三位诗人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三阶段:从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这两位诗人加强了对现实的关注,更具批判精神。
耶拿派【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与奠基人是施莱格尔兄弟。
他们1798年创办了《雅典娜神殿》杂志,宣扬浪漫主义的理论主张,首先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名称,创立了“耶拿派”诗论。
他们宣称只有浪漫主义的诗才是“无限的和自由的”,否定一切客观规律和法则,主张打破文艺中的一切界限,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鼓吹文学与宗教结合。
他们把诗人的主观作用强调到了超越客观现实的地步。
受这种理论的影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充满了神秘虚幻和恐怖怪诞的色彩。
最有代表性的是诺瓦里斯的《夜的颂歌》。
海德堡派(海德尔堡派)【名】:1805年,一批年轻的、志同道合的德国作家在海德尔堡创办刊物《隐士报》,并发表理论主张和文学作品,由此形成一个新的文学团体,史称“海德尔堡派”,又称后期浪漫派。
外国新闻传播史——英美法三国的政党报刊与廉价报刊之滥觞
![外国新闻传播史——英美法三国的政党报刊与廉价报刊之滥觞](https://img.taocdn.com/s3/m/5ec8ebfbf61fb7360b4c651b.png)
法国政党报刊起源
法国大革命发展迅猛、斗争激烈,它曾给法国和欧洲大陆的封建 制度以沉重的打击,给世界历史发展以巨大的影响。但是,革命 以后道路曲折,法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反复斗争,才在19世纪70 年代确立了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革命后的报业随着政 治的反复,历经顿挫,几度兴衰起落。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期长、 历经风浪而不倒的报纸很少。但是,政治的反复并不是历史的简 单重复,因为每次反复都使封建势力受到新的打击。同样,报业 的兴衰起落也不是循环踏步,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报业生存的 政治环境逐步改善,报业规模也不断扩展,从1815年到1870年, 日报的总发行量就增加了19倍。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督政府的大权,建立起资产 阶级的军事独裁政权,1804年正式称帝。拿破仑十分看重报纸的 威力,认为“一张报纸抵得上三千毛瑟枪”,“一支三十万人的 军队在安邦定国、对外威慑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比不上半打受雇 的蹩脚记者”。出于集权政治的需要,他一贯严格控制报业,在 报业领域实施集权主义控制。
阿贝尔的《杜歇老爹报》:发行量最大报纸。阿贝尔创办。读者 对象是广大群众,语言浅显通俗,很受读者欢迎。态度鲜明,言 论泼辣。
德穆兰和《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
马拉
让-保尔·马拉(1743年5月24日 -1793年7月13日)是法国大 革命时期著名的活动家和政治 家。
马拉原本是一名医生,1774年 发表《奴隶制枷锁》抨击英国 的君主制。法国大革命爆发后, 他投身进取。创办《人民之友》 报,批评《人权宣言》只是富 人安慰穷人的诱惑物。
与此同时,在杰弗逊周围聚集了另一派力量,他们代表农场主和 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主张给各州更多的权力,尤其指责宪法没有 保障公民权利的条款。这些人被称为反联邦派或民主共和派。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从头解读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从头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b9e8997e21af45b207a8f5.png)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从头解读——从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看知识税的废除摘要:本文结合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废除前后英国的报业结构, 通过对国内外自由主义报业理论框架中大体缺席的激进主义报业的报导内容, 经济运行方式,社会阻碍,政府压制等几方面, 说明了废除知识税所带来的报刊商业化冲击对激进主义报业所形成的毁灭性冲击,从而为熟悉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加倍全面的熟悉视角。
关键词:报业史知识税激进主义报业Abstrac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s structure in the 19th cent ury Britai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adical press, its’ content,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impact and the stifling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 nt to suppress it, the article made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full map to understand The Repeal of Press Taxation in press history.Key words: Press History; Taxes on Knowledge; Radical Newspapers一直以来,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的废除都被以为是报刊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一大成功,但是,这一结论却忽略了一度在英国阻碍普遍的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起伏。
那么, 废除知识税是不是真的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报业自由? 本文试图立足于英国报业结构的宏观视野,通过对激进主义报业的生存环境、运营方式、社会阻碍、和废除知识税对其造成的冲击和毁灭性冲击等几方面的分析,说明废除知识税不仅带来了自由主义报业史所盛赞的言论出版自由,同时也促使了报刊的进一步商业化,使市场力量在报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解读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另一个崭新的视角。
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趋势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d64523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f.png)
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趋势及其影响(1)英国19世纪后半期政治发展的新趋势:①内阁权利的上升,议会权力的下降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的权力曾经无所不能,但到19世纪70年代后,议会的权力有所下降,内阁权力上升,被称为“第三院”。
主要表现为:内阁占用议会会议时间达84.5%以上,议员缺乏发言时间。
b内阁实际上垄断了立法提案权,在许多问题上,议会定一般原则,内阁制定具体细则。
c内阁逐渐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
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领导核心。
对议会下院控制很强。
②文官制度逐渐建立,军队、警察力量逐渐强化。
③社会立法加强。
为了保障工人和底层人民的生存权利,进行广泛的社会立法。
在最低工资、最高工时、养老、失业救济、医疗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立法,来保障人民权利。
3.美国两党政治的形成和南北战争(1)19世纪美国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①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基本情况: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
民主党于1828年正式成立,共和党于1854年成立。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
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②两大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a它们控制国会,左右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政党是美国政治生活的主角。
b两党对垒,提出对于美国发展的不同策略,以吸引选民,赢得选民支持,也代表选民利益。
两党交替执政是美国政治特色(宪法并没有排出其他党执政可能,只是美国的其他党力量太弱小)虽然两党历史传统和代表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c两党之间的竞争也是一种有效监督。
不同于一党制政府的党群关系,两党制政府的政治竞争是党与党的关系。
两党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揭短,本身是一种监督绝好方式。
政党竞争其实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因为它时刻激励一个政党的健康、廉洁、进步、与时俱进,否则就会丧失政权甚至解散。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c31d7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d.png)
对英国报业史上废除知识税的重新解读——从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看知识税的废除摘要:本文结合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废除前后英国的报业结构, 通过对国内外自由主义报业理论框架中基本缺席的激进主义报业的报道内容, 经济运行方式,社会影响,政府压制等几方面, 阐明了废除知识税所带来的报刊商业化冲击对激进主义报业所形成的毁灭性打击,从而为认识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视角。
关键词:报业史知识税激进主义报业Abstrac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s structure in the 19th cent ury Britai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adical press, its’ content,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impact and the stifling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 nt to suppress it, the article made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full map to understand The Repeal of Press Taxation in press history.Key words: Press History; Taxes on Knowledge; Radical Newspapers一直以来,十九世纪中期知识税的废除都被认为是报刊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一大胜利,然而,这一结论却忽略了一度在英国影响广泛的激进主义报业的兴衰起伏。
那么, 废除知识税是否真的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报业自由? 本文试图立足于英国报业结构的宏观视野,通过对激进主义报业的生存环境、运营方式、社会影响、以及废除知识税对其造成的冲击和毁灭性打击等几方面的分析,阐明废除知识税不仅带来了自由主义报业史所盛赞的言论出版自由,同时也促使了报刊的进一步商业化,使市场力量在报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解读知识税的废除提供了另一个崭新的视角。
9.19世纪英国
![9.19世纪英国](https://img.taocdn.com/s3/m/de042ff29e3143323968937c.png)
1、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
• 边沁不仅热心于英国的政治、法律制 度改革,而且还积极地为这种改革寻求理 论根据和指导原则。他认为革命时期的理 论已经不能再适应新时期改革需要,要实现 改革的目的必须有新的理论作基础,这就 是功利主义。
• 边沁的功利主义有两个出发点或前提:
关于功利主义
• 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 “最大幸福”。主要思想家有米尔、边沁等。 •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而且这个 最大的善是可以计算。与一般的伦理学说不同,功利主义不考 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 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由此 他们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对幸福的促进就成 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体系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其 基本原则就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 导致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 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 在政治哲学上,功利主义者赞成将民主作为使政府利益与公众 利益取得一致的一种方法。 • 功利主义是指以超阶级的功利作为人们行为标准的资产阶级哲 学思想。
自由放任主义
• 边沁以所谓功利原理和自利选择原理为依据, 在经济方面鼓吹自由放任主义。他认为,在经济 活动中应以个人的活动自由为原则,国家应做的 只限于保护个人活动的自由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安 全,除此之外,不应作任何干涉。按照边沁的解 释,在经济上实行自由放任,生产上将会得到最 大量,分配上将越趋于平等,从而使幸福也达到 最大量。如果安全与平等不能两立,就必须放弃 平等,而维护私有财产的安全。
4、边沁功利主Leabharlann 的影响• 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十分重大。提出之初,就 对斯密的自助的经济学提出挑战,后来影响到边际 理论、消费理论、政府干预主义、货币政策的发展 及福利经济学。 • 边沁被广泛地认定为动物权利的倡导者。他论 证说动物的痛苦与人类的痛苦其实并无本质差异。 • 刑法学构成边沁应用性工作的主要部分。边沁 认为惩罚的应当和犯罪的程度成正比。不过,惩罚 程度应当达到这样:因犯罪而招致的痛苦程度应当 大于犯法活动的既得利益。由此边沁还设计出“圆 形监狱”。
19世纪英国激进主义报刊的繁荣与衰亡
![19世纪英国激进主义报刊的繁荣与衰亡](https://img.taocdn.com/s3/m/61dfcc0dc281e53a5802ff9a.png)
这些 斗争 的关键性 事件 有 :星 室法庭 ( t h e C o u r t o f
S t a r t C h a m b e r ) 的废 除( 1 6 4 1 年) , 报 刊 许 可制 的终 结
国大革命 的爆发在英 国引起 了巨大骚动 ,各个 阶层 、
而 这 种 观 点 也 得 到 了我 国 新 闻研 究 者 的认 同 , 如
2 0 0 1 年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出版的 《 外 国新 闻传播 史》 ( 国家级重点教材 ) 中就在该书 中引用 了英 国自由 主义报刊史学家哈罗德 ・ 赫德《 英国新闻史》 一 书中著 名小说家和政治家布尔发 ・ 李顿 1 8 3 2年 6月 1 4日在
制 的转变” , 英 国 自由主义报业体制开始得 以确立 圜。
资、 女工 和童工 、 过长 的劳动时间 、 社会联 系的丧失 、 生病 、 工伤、 养老保 障的缺少” 等诸多社会 问题 , 但是 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 。 这一切使政府在人们心 中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 为 激进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生 创造 了土壤。1 7 8 9年 , 法
( 1 6 9 4 ) , 福克斯诽谤法案 的颁 布( 1 7 9 2 年) , 以及实行 于 1 8 5 3至 1 8 6 1 年 的知识税废止 。 正是 以知识税 的废
、
英 国 激 进 主 义 报刊 争 取 出版 自 由的 斗争
1 8 世 纪下半 叶后 ,工业革命使英 国从传统 的工 场手工业时期进入 了机器化大工业时代 , 社会经济结 构 和人们 的生活方式 以及社会 关系都发 生了 巨大 的
危 险著作 , 宣判潘恩犯有煽 动性诽谤罪 ; 任何携 带《 人 权》 的人都可 以受 到起 诉 , 任何引证潘 恩著作 的行 为
浅析1810-1820英国工人激进主义运动
![浅析1810-1820英国工人激进主义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7a569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0.png)
浅析1810-1820英国工人激进主义运动作者:王锦来源:《西部学刊》2020年第16期摘要: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在生产力飞跃的同时也激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加之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工人为首的群众政治诉求激增。
19 世纪初,英国工人激进主义运动发展迅速。
1810— 1820 年间英国工人激进主义出现了合法方式与暴力方式相交织的特点。
工人运动从卢德运动的暴力斗争开始,历经汉普顿俱乐部的请愿运动和斯彭斯协会的武装起义,合法斗争在彼得卢事件中达到高潮;随着“六条法令” 的颁布,暴力斗争又在加图街密谋中走向顶点。
这一时期的英国虽然处于托利党的高压统治之下,却并不存在革命的基础。
因为英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残酷镇压激进派运动,对工人运动定罪却采取了合法的程序,依法处理,这让和平派继续斗争有了希望,并寄希望于获得普选权来改变现状。
关键词:英国;激进主义;卢德运动;彼得卢;加图街中图分类号:K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146-03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英国工人激进主义运动发展迅速,虽然遭遇政府打压,但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19 世纪初的工人运动与之前相比,既保留了先前通过合法的、和平的途径表达诉求的斗争方式,也出现了愈演愈烈的非法暴力斗争事件。
和平与非法暴力两种运动方式相互交织,构成了 1810—1820 年间英国工人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19 世纪初工人激进主义运动背景(一)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英国生产力一度腾飞,但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在机器生产的影响下,社会关系发生了剧变。
首先,机器在生产中的使用率不断增大,雇主对生产者的技术要求不断降低,工人们可以通过高度重复化的劳动迅速掌握操纵机器的方法,原先中世纪那种传统手工艺劳动力已不再符合当时的生产趋势。
同时受机器工厂的影响,手工工人纷纷出现了失业危机。
英国新闻传播史
![英国新闻传播史](https://img.taocdn.com/s3/m/c0d8c303bed5b9f3f90f1cc0.png)
英国新闻传播史一、英国报刊的发展1.早期报纸萌芽中世纪开始有手抄新闻出现,并出现本册式的新闻书,是雏形现代新闻媒介,从荷兰传入。
1476年英国出现印刷机,1528年起历任国王实行出版管制,包括:皇家特许制;皇家出版法庭。
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报刊:出版商伯特,作为特许的皇家出版公司成员,出版英最早印刷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荷兰新闻书的贩卖人。
《每周新闻》:1621年创于伦敦,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出版商鲍尔尼与阿切尔经由国王特许出版,全称为《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NEWS”作为新闻第一次被用于刊名,每期二十页,外观似荷兰新闻书,内容按政府规定,只报导国外新闻,无国内政治新闻。
2.英国大革命——光荣革命时期政治动荡,新闻政策变化快,皇家特许制和星法院被取消,出版得到自由,出现专门报导国会消息的刊物,出现较多报刊。
但由于革命反复,新闻传播业也受到影响,出版自由理论无法得到彻底执行;党报时期体现不明显。
《国会活动纪要》:1641年托马斯创,首家报导国内政治新闻的报刊;《国会辩论每日纪要》,记载每日国会主要辩论事项的周或旬刊,1642至1655年持续出版。
《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是在“特许制法令”下出版的官报,也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张报纸。
单页两面印刷,全是新闻,没有评论,主要内容是官方发布的信息,出至24期时迁回伦敦,易名为《伦敦公报》,至今出版,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公共广告者》:奈德海姆创,支持克伦威尔的报人,1657年办《公共广告者》,英第一家全广告报刊,广告报的始祖。
政党报刊:国会派——《英国信使》:保皇派——《宫廷信使》《公民信使》克伦威尔——《政治信使报》《公众情报者》,奈德海姆主编。
3.资产阶级革命后至20世纪初的报业发展新闻政策,知识税的建立与废除;废除禁止报导评论政治新闻;使用煽动与诽谤罪压制新闻媒介的传统被削弱。
工业革命推动报业产业化,传播业“稳步、全面发展”。
19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思潮
![19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dc1a263feefdc8d376ee324c.png)
• (2)社会静力学——以生物学中的解剖学静态 分析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及其关系的学说。 • 家庭——阶级和种族——国家和政府 • 国家和政府协调关系的手段:物质手段(军队、 警察)和精神(宣传、教化)手段,此外还应使 用宗教力量(人道教)(religion o f humanity) • 社会全面改组,社会学成为各门科学的女王
评价穆勒的功利主义
• 优点:注重结果和社会福利 • 缺点:西季维克认为有两点逻辑错误:
• 实际被欲求的东西≠值得欲求的东西 • 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个人追求公众幸福
• • • •
阿玛蒂亚· 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认为有三点错误: 忽视了基本权利等非效用因素; 忽视了分配公平 适应性行为和心理调节会影响功利主义效用的计算
• 特点:第一,与契约论学派在气质与精神上的深刻差别; • 第二,追求个人利益,有别于西方传统(上帝信仰的克 己、利他);建立在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上——而非特殊 的宗教体验上 • 第三,功利主义在自由主义中的影响最大。为所有的伦 理学说提供经济学的伦理框架;比虚无缥缈的契约论学 ralism (from the Latin liberalis, “of freedom”) is the belief in the importance of liberty and equal rights. • 自由主义的反义词——暴力 • 自由主义的两个主要派别——契约论学派(自然 权利学说) 和功利主义学派。
2002年电影《阿道尔夫》
• 2、托克维尔 • 作品:《美国的民主》(1835) 《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 • (1)对平等有清醒认识:是民 主的首要条件,平等主要指财 富、社会地位及学识的接近或 平等,智力不平等的事实根深 蒂固难以改变,任何民族都不 可能建立完全平等的社会条件, 绝对平等难以存在。——重视 条件的平等,而非结果的平等。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探析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3d52b127d3240c8547ef18.png)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探析本文分析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的根源:激进主义报业的发展愿景;报业人员由忠实的传播者构成;低成本的经济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的发行网络;阅读场所的促进。
这段在政府高压控制下蓬勃发展的报业史,是废除知识税、争取新闻自由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节。
标签: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根源18世纪下半叶,逐渐发展起来的中产阶级想要打破社会限制,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财富,贫困的工人、小手工业者、雇农等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失业、过长劳动时间、无养老保障等的风险。
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面对此种社会局面,不断颁布各种强制性法令维护自身利益。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潘恩在其著作《人权》中的自由人权及新闻印刷品思想对英国劳工大众起到了政治启蒙的作用,推动工人阶层将对政治的热情转化为行动。
在这场中下层人民寻求社会地位的政治运动中,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主流报纸中无法表达意见,于是出现了一批激进报刊,如《曼彻斯特先驱报》、《每周快报》、《北极星报》等。
19世纪上半叶,激进主义报业很少刊登广告,却能在政府的高压控制下蓬勃发展,这依赖于工人运动繁荣发展下报业的独特运营模式。
一、激进主义报业的发展愿景早期的激进报纸侧重于唤醒工人阶级的自我认知意识,给予他们重新的定位。
他们将劳动人民描述成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强调集合起来的劳动人民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消除贫穷的世界。
卡贝特的《政治文摘》曾特别指出,“国家真正的力量和所有的资源,来自于普通人民的劳动。
”这种全新的世界观,唤起了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信心,从思想上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种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到了19世纪30年代,激进报纸批评的重点深入到了社会经济分配结构。
激进报纸通过报道那些主流报纸从不报道的新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组织的联合斗争发挥了联结作用。
1833年至1834年,工人们可以在激进报纸上看到其它地方的工人斗争,甚至还能看到比利时和德国的工人斗争。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社会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3dd26c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3.png)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社会背景1. 引言十九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与英国社会的变革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对文学的影响。
2. 政治背景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和民主思潮兴起的时期。
这个时代经历了海外殖民扩张、内部改革运动以及工人阶级权益争取等一系列政治事件。
这些变革不仅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3. 经济背景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最先进和富裕的国家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社会阶级差距日益加大。
财富不平等和劳动条件恶化成为当时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这种经济背景通常反映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揭示了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4. 社会风气十九世纪英国社会风气复杂多元,包括上流社会的优越感、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中产阶级追求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呼声。
这种社会风气对当时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作家们更加关注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5. 文学作品案例分析5.1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狄更斯通过《雾都孤儿》和《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描绘了当时工人阶级生活的悲苦境遇,对不公正现象进行了揭露,并提出人道主义关怀。
5.2 威廉·沃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沃兹华斯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相互关系的理解,反映出当时浪漫主义运动对个体情感及精神自由追求的执着。
5.3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王尔德借助戏剧创作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上层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束缚。
他的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突破传统文学规范,探索人性中的黑暗面。
6. 结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社会背景对作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们在作品中探讨社会问题、展现人性和呼唤改革。
通过对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分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当时英国文学发展背后的社会动态。
西方女权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西方女权主义三个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c71df8f002020740bf1e9b34.png)
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历程的启迪西方女权主义能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女权主义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发源于法国财产阶级革命和启发运动此后, 19 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
1789 年 10 月,法国大革命迸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公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同样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
1790 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布了《妇女权益宣言》,提出 17 条相关妇女权益的要求。
宣言此后成为女权运动的大纲性文件。
1792 年,英国女作家 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布《为女权辩白》一书,提出妇女应该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样的待遇。
19 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直至 1920 年,美国经过法案,保障女性享有选举权。
这一阶段的特色是:目注明确,妇女要求与男子有同样的经济、政治权益;以行动、实践为主,重视于推进立法。
最为典型的是拉拉 .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运动与各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一系列运动。
这一阶段确立了女权运动的奋斗目标,也形成了女权运动是一场社会实践运动的基调。
教育、就业及政治权益的诉求归根结底是最求女性追求同样的社会角色地位,而不健全、非理性的劳动力市场是女权运动的最大阻碍。
1 / 5能够说,把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利地位视为男女社会地位不一样样的重要本源,就是这一阶段形成的。
只管此后女权主义思想理论有了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环境背景也在不停变化,可是这类看法仍是在女权主义者中根深蒂固。
第二代女权主义(从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 60 年月):现代女权主义,这一阶段是女权主义在西方最重要的阶段。
女权主义者发现,只管女性在政治经济领域争取同样的努力获得显然的成果,可是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不一样样地位却没有获得根天性的改良。
比如,获得选举权的妇女集体在政治依旧处于附属地位,同工同酬、同样就业基本获得保障的状况下职业隔绝与职业发展远景不好的问题凸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繁荣的根源:激进主义报业的发展愿景;报业人员由忠实的传播者构成;低成本的经济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的发行网络;阅读场所的促进。
这段在政府高压控制下蓬勃发展的报业史,是废除知识税、争取新闻自由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节。
【关键词】激进主义报业;繁荣;根源
18世纪下半叶,逐渐发展起来的中产阶级想要打破社会限制,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财富,贫困的工人、小手工业者、雇农等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失业、过长劳动时间、无养老保障等的风险。
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面对此种社会局面,不断颁布各种强制性法令维护自身利益。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潘恩在其著作《人权》中的自由人权及新闻印刷品思想对英国劳工大众起到了政治启蒙的作用,推动工人阶层将对政治的热情转化为行动。
在这场中下层人民寻求社会地位的政治运动中,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主流报纸中无法表达意见,于是出现了一批激进报刊,如《曼彻斯特先驱报》、《每周快报》、《北极星报》等。
19世纪上半叶,激进主义报业很少刊登广告,却能在政府的高压控制下蓬勃发展,这依
赖于工人运动繁荣发展下报业的独特运营模式。
一、激进主义报业的发展愿景
早期的激进报纸侧重于唤醒工人阶级的自我认知意识,给予他们重新的定位。
他们将劳动人民描述成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强调集合起来的劳动人民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消除贫穷的世界。
卡贝特的《政治文摘》曾特别指出,“国家真正的力量和所有的资源,来自于普通人民
的劳动。
”这种全新的世界观,唤起了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
的信心,从思想上给下层人民提供了一种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到了19世纪30年代,激进报纸批评的重点深入到了社会经济分配结构。
激进报纸通过报道那些主流报纸从不报道的新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组织的联合斗争发挥了联结作用。
1833年至1834年,工人们可以在激进报纸上看到其它地方
的工人斗争,甚至还能看到比利时和德国的工人斗争。
宪章运动领袖菲格斯?克纳说道,激进报纸“是将劳动人民联结
在一起的纽带。
”据克纳回忆,在此之前,“报界是完全沉默的,尽管我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但一个城镇的成功集会对另外一个城镇来说,却是毫无影响。
”在一次宪章运动的地
区集会中,一个演讲者说到,如果没有《北极星报》,“我们的声音就只能在荒野上飘荡而没有任何人响应。
”
二、报业人员由忠实的传播者构成
《西部骑士之声》的前任出版人和发行人约瑟?哈泼森
说道,因为印刷成本的低廉,报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都掌握在人民信任的人手中,他们会“支持劳动人民的权力和利益,很荣幸,我也是这些劳动人民的一份子。
”当时一些主要的
激进报纸所有者如沃森、海瑟尔顿等都出身卑微,他们委以报纸管理重任的人也都出身于手工业者,或者是中产阶级中的激进主义分子,由于长期参与工人阶级政治活动,他们的立场已被同化。
同时,因为内容主要是政论,那些为激进报纸工作的记者们的自我定位与后来的职业记者不同,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职业活动者而非专业人士。
很多受雇于《穷人卫报》、《北极星》和早期《雷纳德新闻报》的通讯员,同时也是全国工人阶级联合会或宪章运动的组织者,他们视自己为本阶级的代表而不是毫无利益关系的旁观者。
三、低成本的经济运营模式
19世纪早期,创办一份激进报纸的成本非常低。
当时激进报纸多是用手工印刷机印制的,[1]这种机器的购置只需要大概10至15英镑。
印刷用的铅字通常是按小时计价租的,印刷工人按件计酬。
激进报纸由于刊载的多是政论,减少了在记者队伍上的开销。
在19世纪30年代激进报纸转入地下以逃避印花税时,报纸的内容大多是由读者提供的,当时由海瑟尔顿创办的《两便士通讯》的运营每周只需要6英镑。
据《伦敦快报》1836年9月17日报道:“事实上,用于编辑、
采访、评论和文学来稿等方面的花销,也就是技术上称为支撑一份报纸的所有开支,每周只需要6英镑。
”在《北极星报》1841年的公司年报中,该报每周的运营成本只要9英镑多一点,即使当时的《北极星报》发展了一支稳定的有偿通讯员队伍,增大了支出。
广告的数量在1930年至40年代稳步增长,在此之前,大部分的商业报纸就很依赖广告了。
当时很多激进报纸基本没有广告收入,[2]卡贝特的《政治文摘》1817年只获得了3个广告,1837年《伦敦快报》的每千份广告税不及主流竞争对手的二十五分之一。
但是很多激进报纸单靠报纸发行就能维持50%的支出,并且一些大的激进报纸甚至盈利甚厚。
四、不断完善的发行网络
19世纪前半期,一些主要激进报纸的发行已经遍及全国。
早期最著名的激进报纸―由威廉? 柯贝特创办的《每周政治纪事报》就通过马车运往全国各地的商店销售。
[3]19世纪
20年代,《两便士废物》、《政治文摘》和《共和党报》已经
拥有了远达约克郡、兰卡郡、英格兰中东部以及苏格兰南部的广阔领域。
19世纪三十年代早期,《每日警察公报》、《穷
人卫报》等发行网络北起格拉斯哥,南至图若,东起诺危克,西至卡门森。
当时的激进报纸能够行销全国,在于它不断完善的发行系统。
如《每周政治纪事报》在没有缴纳印花税的情况下,给予能够收下1000份报纸的商店店主一定的折扣。
[4]此外一些激进报纸直接送往消费地――工人工作团体、行业协会、劳工组织、政治组织等。
1816至1817年,《两便士废物》打破了当时所有报纸的发行记录。
在1815年到1855年,《北极星报》和《雷纳德新闻报》都拥有约50万读者。
当时在苏格兰和威尔士,超过14岁的人口总数也不过略高于1千万。
这种通达全国的发行网络,不仅扩大了激进报纸的销售,同时也为激进报纸进一步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
五、阅读场所的促进
咖啡馆、小酒馆等在激进主义报纸的传播上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初,英国各地出现许多咖啡馆,这些咖啡馆成为手工工人的集聚地,他们可以获得免费报纸。
咖啡馆及小酒店业主们发现,向顾客提供他们买不起的刊物可以吸引更多对报纸怀有极大兴趣的顾客,[5]这会大大促进他们的生意,因此,他们订阅了大量刊物且吹嘘他们的环境如何的惬意舒适,以此招徕工人阶级顾客。
到后来,一些工人甚至向咖啡馆主、酒吧主提出,如果没有激进报纸他们将不再光顾。
据1829年的一份统计,由于这类集体阅读设施,伦敦每一份激进报纸估计拥有30个读者。
六、结语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激进主义报业通过面向全国报道地区性的工人运动以减少地理距离阻隔,达到意志的统一。
得
益于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英国激进主义报业在没有广告收入的情况下,以低成本运营模式在英国政府的屡次压制下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发行上全国领先。
这段在政府高压控制下蓬勃发展的报业史,是废除知识税、争取新闻自由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节。
【注释】
[1] 《泰晤士报》在1814年开始使用蒸汽驱动的滚筒印刷机.
[2] 当时激进报纸与广告商的对立情绪普遍存在。
《伦敦快报》就曾表态“我们的原则是宁愿受到起诉、罚款之类的待遇,可以肯定的是,这远远比赚那些广告商的钱更光荣.
[3] 《每周政治纪事报》于1802年创刊时还不是一份支持工人阶级的激进报纸,而是在财政部资助下的亲政府出版物.
[4] 当时没有缴纳印花税的报纸是不能通过皇家邮政来递送的.
[5] 卡贝特的《政治纪事报》在1816年的是7.5便士,这远远超过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
19世纪30、40年代,大部分激进报纸的售价是4至5便士,工人只能集资购买.
【参考文献】
[1] [美]詹姆斯?卡瑞,珍?辛顿著,栾轶玫译.英国新闻史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英]凯文?威廉姆斯著,刘琛译.一天给我一桩杀案―英国大众传播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 [英]E.P.汤普森著,钱乘旦等译.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4] 吴伟著.格拉布街―英国新闻业往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舒小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J].世界历史,2011.06.
[6] 胡洽坤.论潘恩的人权思想[J].学术界,1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