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我的角度谈谈我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的角度看,对我院现状及存在的部分问题列了一张表,如下:
2.对于我院的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1)在一般情况下,中小型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是必然的选择。
适合转型的体制是前提。
(2)在转型的方式上,不对现有模式做根本的变革,不冲突设计业务的地位,较稳定的为总承包业务的培育提供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但这对我院高层的战略规划和对时机的把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且需要付出一定的协调成本。
(3)观念滞后、资源有限、市场竞争激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困难。
通过提高人员的素质、项目管理的控制水平,与其他工程公司合作,组成“联合体”来承接项目,寻求与领先的工程公司(包括国外的)合作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困难。
(4)可以先一步的培育公司的软实力:项目化的组织结构、设计管理(强化矩阵式管理)、报价管理(重视和控制前期报价)、项目管理(推进项目经理负责制)、技术质量管理(适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流程化管理等。
(5)干三维配管起家,找机会跟老外合作,干配管,收美元。
然后由外入内,靠替老外做项目时收集的资料,自己做工艺包,掌握核心技术,国内也有这样的先例。
3.所在部室现状,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部室领导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
如果我是部室领导,我会怎么做?
部室现状:质量体系逐渐规范和加强,运行机制逐渐规范。
有的项目专业分工不很细致,专业接口少,界面宽泛;工作强度有时较大,有时没活干,这和项目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关系;校核没有严格的专业校核内容表,只靠校核人员自己把握;和其他专业分配产值时得不到部室领导支持;有综合能力强的人,专业能力深度又略显不足;师傅带徒弟没有一套流程,有时和项目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
智、信、仁、勇、严那是对院长的要求,我认为合格的部室领导: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有一个党员的素质或者类似党员的素质;要有很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要有很高的工作标准;要有深入细致求实的工作作风;要有很强的协调和组织能力;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和较好的身体素质。
我院部室领导目前比较单一,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多年的重点培养对象,技术、人脉、资历、关系往往缺一不可,设计院里行政位置不多,从业人员都有学历有能力,竞争激烈,也许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失落感,所以有刺激领导和互相刺激的爱好,对此需要理解。
如果我是部室领导,我希望我一开始就是在公开、公平、公正,摒弃论资排辈的旧俗的背景下,通过竞聘上岗的,像奥巴马竞选总统那样进行演讲,使部室员工在一开始就能充分了解我的想法,知道我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谁能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大家一定能够共同发展的信念。
同时这样也可
以使个人理想、工作需要、组织安排有机结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如果我是部室领导,我有几点要做到:
(1)充分理解设计院的战略目标和年度任务计划,明白自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搞清楚这样几个问题:为完成设计院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工艺室承担的主要职责和目标是什么?为完成这些职责和达到目标,室里需要的资源和支持是什么?为实现目标,自己作为部室领导又该做哪些努力等。
此外,工艺室根据现状和对未来的要求还需要在尽快哪些方面加强和完善,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2)建立员工技能矩阵和人力资源矩阵,充分了解自己部室员工的技能(包含设计业绩)、工作态度、个人发展方向,是否出现技能和工作的偏差,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了解员工的工作饱满程度,一方面给工作过于饱满的员工降压,一方面防止出现人员放空和人员浪费情况,这也是当前给员工收入的保证,有活干,才有收入。
(3)构建核心团队,项目管理需要构建核心团队,部门管理同样也是如此。
了解员工的技能也可以适当把员工向不同的方向去培养,做相应的技术储备和核心团队成员的培养。
(4)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
很多时候员工之所以离开并非是因为薪资福利不够,而是看不到自身的进步,员工不仅仅在寻求设计院的发展,也在寻求个人的发展,领导的魅力也是有限的,提高员工的自身能力,不仅可以维系员工的忠诚度,也可以提高设计院的效益,可以把员工接受的培训小时数定为我的考核要求。
(5)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部门领导与成员的沟通往往是随机的和不平等的,随机性导致部室领导只是在出了某些问题后才能了解事情的动态,不平等则导致根本无法了解员工真正的心态。
当然沟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重要是一个平和的场合,像朋友似地交流。
(6)改进绩效考核。
我认为绩效考核则是考核员工一段时期内的进步程度,通过关注员工工作的绩效目标,结合员工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必需的资源和领导支持。
绩效考核不应该只作为评优的一项标准,更重要的是对员工进步的一种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