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doc

合集下载

青岛市2024年工作计划

青岛市2024年工作计划

青岛市2024年工作计划1. 引言青岛市作为一座追求卓越的现代化城市,将在2024年继续推进城市发展和改革。

本文档将介绍青岛市2024年的工作计划,旨在指导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在新一年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 经济发展青岛市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2.1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新能源。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提升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推动开展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2.2 推动科技创新•增加科研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

2.3 扩大开放合作•推动青岛自贸区的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和项目。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3. 城市建设青岛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宜居性。

3.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通行能力。

•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建设更多公园和绿地,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城市供水和供电设施建设,确保居民生活质量。

3.2 城市管理与服务•改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加强市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推动数字化城市建设,提供更便利的在线服务。

3.3 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场所。

•鼓励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4. 社会事务青岛市将关注人民群众的福祉,推动社会事务的发展和改善。

4.1 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加强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教育需求。

4.2 医疗保健•完善医疗设施和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解的通知-青政发〔2015〕2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解的通知-青政发〔2015〕2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解的通知正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解的通知青政发〔2015〕2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现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解》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密切配合,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的要求,严格履行责任,将所承担事项列入各自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业务职能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明确阶段性工作内容、具体措施、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限;同一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排在第一位的责任单位为牵头单位,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区、市政府和功能区管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履行好属地落实责任。

市政府办公厅将对分解的136项工作挂牌督办,并定期对其中30项(以“★”标识)实施情况进行公开。

青岛市人民政府2015年3月13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责任分解1.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

分管市长:牛俊宪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工作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

分管市长:牛俊宪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5%。

分管市长:刘明君、董晓莉责任单位:市商务局★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0.08•【字号】青政办字〔2024〕35号•【施行日期】2024.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35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0月8日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抢抓低空空域改革、密集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形成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引领,统筹产业发展和低空安全,大力培育低空市场,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战略支撑。

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保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产业发展提质增量。

拓展多机型总装制造能力,积极引进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示范运营项目,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培育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龙头项目5个以上,孵化低空经济企业30家以上,打造10个低空重点领域特色集群。

——示范应用加快拓展。

拓展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海洋特色示范场景,构建满足多种需求的低空智能物流网络及城市空中交通网络。

低空飞行(不含微轻小型无人机)突破4万架次,开通5条以上区域无人机物流航线,4条以上景区旅游航线,2条以上短途运输航线,打造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

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篇1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

日本、欧洲等地区的厂商加速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升温,领军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及其产业化应用。

但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

未来,我国应加强工业机器人产业规划、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配套支撑、推动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

一工业机器人产业概况(一)工业机器人简介1.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产品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电子电气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领域。

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均体现了工业机器人可编程、仿人功能、通用性的特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工业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

ISO8373进一步解释,工业机器人具有自动控制、再编程和多用途功能,有多个可编程轴,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可以固定或移动。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机械手,通过调用不同程序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特种装置。

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的、能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2.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按臂部运动形式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只有移动关节;圆柱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一个转动关节,可做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两个转动关节,可以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有多个转动关节。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25•【字号】青政办字〔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若干措施的通知青政办字〔2022〕29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25日青岛市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若干措施为全面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促进招商工作转型升级,加快优质项目招引落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聚焦重点产业大项目,提升产业链定向招商水平1.锚定重点产业招商布局。

明确重大产业、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加强重大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匹配,聚焦先进制造业和“四新”经济,谋划招引产业大项目,全力打造多个一流产业集群。

明确全市招商产业布局,细分各区(市)产业赛道,重点延伸发展3到5个主导产业,推动区(市)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产业链牵头部门)2.明确“管产业也管招商”责任。

市直部门按照管理服务的产业行业推进项目招引,在重大项目谋划、战略资源引进、产业项目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国有企业混改、境外上市返投、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层次人才来青创业、商会和行业协会服务等工作中挖掘投资机会,加强与区(市)、经济功能区配合协作,推动项目落地。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商联)3.突出产业链精准招商。

制定完善全市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和“两图一表”(产业链全景图、产业链路径图、重点招商项目表),推进产业链招商图谱数字化,加强图谱在招商工作中的运用。

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青经信发〔2012〕21号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2-2016年)》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2-201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指导工业发展工作。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1 -青岛市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2-2016年)本指导目录,高端制造业主要指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七大产业中,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的领域;新兴产业主要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六个新兴产业中的各相关领域。

七大产业高端制造业(一)家电电子1.电器和电子设备(1)节能、风冷型、智能型、大容量、多间室电冰箱;环保型、舒适型变频空调产品和高能效等级定频空调产品;洗净度高、节能节水效果好、低噪音全自动洗衣机;其他智能化、网络化、节能环保型电器产品(2)数字电视终端设备等数字视听产品(3)大屏幕触摸型一体式新型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高安全性工业控制计算机等产品- 2 -2.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1)光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敏感元器件、电声器件、半导体功率器件、显示器件、发光器件、液晶模组等(2)工业控制、电力、机床、医疗、金融等领域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应用电子产品(3)超级电容器、特种功率电阻器、新型储能电池等新能源配套电子元器件(二)石化化工1.石油化工(1)低硫、高品质成品油(2)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新型基础化学原料和专用树脂、合成纤维单体(3)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硅树脂等产业用功能性产品2.橡胶制品(1)高性能工程子午线轮胎、航空轮胎、扁平化大轮毂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及无内胎载重子午轮胎等(2)高速耐高温同步带等高新技术传动带、高品质胶管等(3)导电橡胶、开关橡胶和医用橡胶等特种橡胶制品3.精细化工和无机化工(1)新型染料、燃油助剂、医用钡盐、特殊用途催化剂和- 3 -水果蔬菜新型杀菌剂、病毒抑制剂等产品(2)海洋精细化工系列产品(3)缓控释肥等高端专用肥料(三)汽车机车(机车见高端装备制造部分)1.高档乘用车和节能型中重型卡车、特种车、专用车、交叉型乘用车2.先进发动机、高效变速器、驱动防滑控制、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等(四)船舶海洋工程(海洋工程见高端装备制造部分)1.海洋科学考察船、20万立方米以上液化天然气船(LNG)、大型油轮及集装箱船、大型化学品船、液化石油气船(LPG),海峡大型高速客货运输船、两岸通航适用型客滚船、江海直达多用途船等2.豪华邮轮、豪华游艇、防火救生艇、旅游观光艇、公务艇等3.船用齿轮箱、电动机、发电机、大型螺旋桨、柴油机、曲轴、甲板机械、电力推进系统、变压器、舵机、锚机、海水淡化装置、压载水处理装置及游艇用发动机、推进器等(五)纺织服装1.纺织面料(1)抗菌功能性针织面料、多组份差别纱线坯布、吸湿发- 4 -热面料、高针距超舒适面料、抗静电面料、阻燃功能面料、防紫外线面料、环保防水透气面料、阳光蓄热保温面料、防电磁辐射面料、天然纤维面料及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等(2)耐高温袋式除尘滤料等过滤和分离用纺织品,功能性土工布、土工膜等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防弹防刺纺织品等高端系列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传输用骨架材料等结构增强用纺织品2.服装(1)高端品牌男装、高档女装(2)高附加值、外衣化、时装化针织服装(3)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童装(4)功能性针织内衣(六)食品饮料1.食品(1)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等功能性食品(2)高档果酱、果粉、果蔬萃取保健食品及高档罐头制品(3)发酵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等畜禽精深加工产品(4)强化婴儿乳粉、免疫活性肽及乳酸等新型乳品2.饮料(1)高端啤酒、老酒、葡萄酒、保健酒及矿泉水(2)营养型、功能型、果蔬复合型饮料(3)高档果汁、果酒等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饮料产品- 5 -(七)机械钢铁1.专用设备(1)隧道掘进机、挖掘机、凿岩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2)海洋食品、粮油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3)螺杆聚合反应器、先进混炼机、高效节能塑料加工成型设备等化工生产设备(4)避难硐室、救生舱等安全救生设备(5)高光无痕叠层旋转大型塑料模具、大型工程机械轮胎橡胶模具、高速精密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医疗器械注塑模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超大超薄LED大型塑料模具等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2.通用设备(1)高速精密重载轴承、超大型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高速链传动系统、高压液压元件及大功率液力元件、智能高频响气动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高强度紧固件、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高密度高强度粉末冶金零件和高可靠性联轴器、制动器、离合器等(2)高频电主轴、直线电动机、数控机床刀具、电滚珠丝杆及大型装备用阀门、气缸、泵和压缩机3.电气机械碳纤维导线复合芯、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线、高速电气化铁- 6 -路用接触网线、自控温电缆、超高压及特高压电缆等特种电线电缆,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4.仪器仪表智能化专用海洋监测仪器仪表、科学分析测试仪器等5.钢铁高端优特钢品种新兴产业(一)新一代信息技术1.集成电路数字电视芯片、数字多媒体解码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变频控制芯片、移动智能SoC芯片、网络通信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多模多频终端芯片、智能电网芯片、传感器芯片、医疗影像处理芯片及其他专用芯片的设计、制造与封装2.新型显示(1)激光显示器件、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M-OLED)、高世代TFT-LCD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PDP)、3D显示面板、触摸屏、彩色动态电子纸显示屏、互动投影、全息投影及LED新型显示技术产品等(2)3D电视、智能电视、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激- 7 -光电视及多屏融合数字家庭智能终端3.软件(1)嵌入式软件。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1. 简介青岛高新区,全称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城区东南部。

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区以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 发展愿景青岛高新区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技术创新,加强产业优化和壮大。

3. 发展目标青岛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包括:•培育一批在技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技术集成和转化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高新企业和投资者进入高新区。

4. 发展重点青岛高新区的发展重点在于:4.1 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区将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措施,吸引和扶持一批优秀的企业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并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施。

4.2 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高新区将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技术集成和转化能力。

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资金支持,推动科技研发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并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4.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高新区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培育和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

4.4 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高新区将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

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供创业孵化、人才培养和技术转让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 发展措施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和重点,青岛高新区将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并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各种支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科研机构,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管理支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5.31•【字号】青政办字〔2024〕21号•【施行日期】2024.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2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5月31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到2026年,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高能级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海洋大模型与重点行业大模型国内领先,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赋能应用生态更加完善。

——创新能力。

打造2—3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揭榜国家人工智能创新任务15项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集群发展。

打造10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与赋能应用特色园区,培育2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加快构建资源集中、合作高效的产业集群。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正文:----------------------------------------------------------------------------------------------------------------------------------------------------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批复》(鲁政字〔2017〕72号)和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鲁发改区域〔2017〕489号),为推进规划全面实施,实现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高点站位。

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以更大的格局谋划推进新区发展,干出新区速度、创出新区标准、推出新区品牌,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先行先试。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敢于争第一、创唯一,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出新路子,趟出新路径。

统筹协调。

推进城乡统筹、陆海一体、军民融合、港城联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补齐短板,精准发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落实落地。

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考核机制,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为抓手,促进规划落小落细落实落地,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任务。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国家级新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2%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3%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箱;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50亿美元;常住人口达到240万左右;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

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摘要:青岛高新区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个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

多年来,高新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本文将就青岛高新区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和阐述,包括发展背景、总体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一、发展背景青岛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是青岛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自成立以来,高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和培育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重构。

二、总体规划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的发展,青岛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总体规划。

首先,高新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

其次,高新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高新区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

三、产业布局青岛高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高新区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创新中心是高新区的核心区域,其中包括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孵化器等,旨在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孵化服务。

科技服务中心则是高新区的功能性区域,主要提供科技服务和支持,包括产业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

四、政策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新区的发展,政府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创新项目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政府将鼓励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

另外,政府还将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推进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和组织方式变革顺应产业智能化、网络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趋势,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空间重构,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产业组织方式变革,构建特色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的产业生态和组织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效能。

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坚持空间收缩、土地集约、要素集中、区别发展,依托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国际招商园区和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在全域东、中、西部集约有序建设龙泉-姜山、上合-高新区-南村、董家口三大产业组团,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协同,提升产业关联、产城融合、产才匹配程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塑造产业生态圈。

推进产业园区社区化,增加居住、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配套,打造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功能区。

实施工业用地保护区制度,划定工业集聚区控制线,确保工业用地总规模不降,预留预控重大产业项目战略储备空间。

产业发展三大组团重点园区和产业方向产业发展三大组团示意图青岛市人民政府集中打造三大总部片区。

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焦发展浮山湾、金家岭、唐岛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引领山东、辐射沿黄、服务全国的北方总部经济高地。

加快智慧楼宇、智慧城区建设,提升浮山湾总部片区,聚集现代金融、航运贸易、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资源。

聚焦创业城市、财富青岛建设,拓展金家岭总部片区,发展创投风投、财富管理、科技创新、商务服务等总部。

推动唐岛湾总部片区与自贸片区协调联动,集聚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海洋经济、先进制造、影视文化等总部机构。

面向世界500强、民营500强、央企、省内大企业,积极引进综合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创新型总部,大力招引高成长性科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新经济企业总部,支持企业“分改子”“子升总”“总升级”。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8.02•【字号】青政办字〔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32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8月2日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部署,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投入创新的积极性,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制定如下政策。

一、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分类别合理设置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研发项目对企业联动投入要求。

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按年研发投入总量或增量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基础研究投入可按2倍计入)。

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含)-5000万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30%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5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150万元;研发投入在5000万元(含)-1亿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3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200万元;研发投入在1亿元(含)-10亿元之间,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15%及以上的企业,对增量排名前20位的按不超过新增额的10%给予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奖补200万元;对研发投入10亿元(含)以上,且研发投入经费较上年度增长8%及以上的企业,单个企业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9.20•【字号】青政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借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和“十五个攻势”实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传统产业有效供给能力、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全市统筹与区域特色相结合、本土培育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科技研发创新驱动、品牌营销能力提升、要素资源倾斜配置等措施,推动纺织服装服饰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等7个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转变,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7个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作为我市工业经济重要基础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基本实现“三个转变,五个提升”。

--生产制造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变。

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赋能转型基本完成,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广泛应用,智能化制造、柔性化制造水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

--产品供给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变。

从以贴牌生产为主向以生产自主品牌为主转变,青啤集团、即发集团、明月海藻集团等龙头企业继续保持国内同行业第一方阵地位,并新增10个全国知名品牌。

--产业生态向特色化时尚化转变。

海洋特色、老字号特色等优势更加突出,科技赋能、设计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时尚化水平全方位提升,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发展生态更加优化。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附件2:《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容摘选总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市行政区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胶州湾西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

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哥庄镇(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生态城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三五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生态城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三五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生态城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属性本规划由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组织编制,是指导青岛西海岸新区十三五期间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第2条总体目标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旨在以当地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环境空间管控为手段,以提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为内容,优化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空间格局,促进环境资源合理利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保障青岛西海岸新区环境安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可持续发展。

第3条环境保护形势判断青岛西海岸新区现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一方面,规划区域属典型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地区,未来随着石化类、电力类等行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给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区域内也面临着全面改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迫切需求和压力。

青岛西海岸新区现状水厂总净水能力为56.5万m3/日,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为80万m3/日。

现有供水水源严重不足,依赖于区外调水,缺乏后备水源建设。

水源地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容量急剧下降。

全区水资源缺乏统一优化调配,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低,供水设施及管网系统需进一步完善。

青岛西海岸新区2015年SO2、NO2年均浓度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M2.5年均浓度值为0.05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仅为259天,且区内石化、热电厂、钢厂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容量及区域总量减排构成压力。

原材料、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导致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同时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矛盾将会愈发突出。

第4条指导思想以“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青自然资规(规)字〔2020〕4号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青自然资规(规)字〔2020〕4号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正文:----------------------------------------------------------------------------------------------------------------------------------------------------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型产业规划用地管理的通知(试行)各区(市)自然资源局,各派出分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9〕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培育新型产业项目健康发展,支持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统筹新型产业规划布局(一)新型产业用地(M0)是指融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高端装备研发、物联网设计研发、生物医药研发、文化创意、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

新型产业项目由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请区(市)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部门认定。

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工业用地(M)”大类下,增加中类“新型产业用地(M0)”;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工矿仓储用地(06)”一级类下,增加二级类“新型产业用地(0600)”。

(二)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明确新型产业用地布局和结构,引导新型产业空间结构合理分布,新型产业用地重点选址布局于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区域。

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区块范围进一步明确:东岸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零星工业区块可不限制新型产业用地布局,重点选择在城区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区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以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确定的重点园区、功能区、示范园区等区域安排;北岸城区的工业区块内的新型产业用地原则上不大于辖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6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省政府转报国务院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构想,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城乡发展战略,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2.坚持海陆统筹,实现蓝色跨越。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3.坚持区域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立足山东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亚,不断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生态基底保护,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5.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化布局,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6.坚持科学布局,实现集约发展。

转变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镇化管理、生态安全管制、城市安全防护,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妥善处理好新增用地和存量挖潜关系,构建紧凑高效、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与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1.国际职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2.国家职能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科技城、综合交通枢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25日青岛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制造业是青岛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全面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岛制造业乘势而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五年。

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再创青岛制造新辉煌,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是青岛制造业转型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制造强国、制造强省战略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制造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

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89.3亿元,利润总额531.6亿元,均居全省首位。

三度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办法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思路严格依据国务院安委会、省安委会关于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的部署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示范带动、分级推进、全面实施的工作原则,突出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推动各地和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细则,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落实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

力争到2018年,在全省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组织领导省安委会成立全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

副省长、省安委会常务副主任马秋林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安委会副主任王志忠,省安监局局长、省安委会副主任陈正邦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公安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旅游局、省海洋渔业局、江苏海事局、民航江苏监管局、省铁路办、省农机局、江苏能源监管办、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和徐州办事处、省总工会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安监局,具体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领域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工作。

四、工作任务(一)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1.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

企业要逐级、逐岗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健全完善涵盖企业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预警预控、隐患排查治理、- 2 -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完备、系统规范、管控有效的安全风险预防长效工作机制。

2.开展风险辨识评估。

企业要以事故预防为重点,制定科学、规范的风险分析、辨识和评估制度。

组织全体员工对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工作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分析辨识,加强岗位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等情况。

对风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3.实施风险分类和等级确定。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实施差异化动态管理。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等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本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4.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要强化重点管控。

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并报送县(市、区)安监等有关部门备案。

5.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企业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0号)要求,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在企业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企业风险点、风险和有害因素类别、重大危险源和管控措施;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 4 -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

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状态下撤离方案告知相邻企业和单位。

6.实施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企业要根据行业标准,针对每一风险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清单,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内容、频次和要求,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号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推动企业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常态化,对隐患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

7.加强重大危险源管控。

企业要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完善排查、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在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中明显标注,实施全程动态监控和风险预控管理,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企业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报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8.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企业要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健全落实安全培训责任制。

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健全安全培训档案。

劳务派遣单位要加强劳务派遣工基本安全知识培训,劳务使用单位要确保劳务派遣工与本企业职工接受同等安全培训。

安全生产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单位要与使用单位共同承担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安全培训责任。

9.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

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

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10.加强职业危害防控。

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告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

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二)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1.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 6 -管、谁负责”原则,理顺和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属地监管、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等职责,形成分工负责、有责担当、齐抓共管的隐患整治工作机制。

各地要在系统总结本地区行业标杆企业经验做法基础上,制定地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细则。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行业安全标准规范组织企业开展对标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2.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加强城乡规划与安全生产的统筹协调,将区域安全评价作为城乡规划建设审批的前置条件和硬性指标,严格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安全准入。

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如石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的安全问题。

加强城乡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安全标准,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严禁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高风险项目,或者在高风险项目周边设置人口密集区。

制定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时,要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政策,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整顿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3.加强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系统分析风险类别、风险分布、风险深度和危害程度,从工艺、设备、场所、岗位或人群、物品等方面,定期开展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重大安全风险排查。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量化分级、预防控制、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制度,确定防控重点和重大风险行业企业,将其纳入省重点监控调度范围,每季度逐级确认上报,实施差异化动态监管。

对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属地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

制定实施企业隐患自查自治的正向激励措施和职工群众举报隐患奖励制度。

4.加强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依据风险等级,对本地区高危行业企业及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领域科学划分监管等级,实施分级管理。

强化档案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本质安全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安全监管档案,实行一风险源一档,并按照风险等级,对监管档案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

将指导督查作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手段,对出现风险等级上升的高危行业企业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帮扶,找准差距,及时改进。

2017年底前,省、市、县三级分别完成本地区高危行业企业及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领域“红、橙、黄、蓝”安全风险等级分- 8 -布电子图绘制。

5.建立重大风险预警预报制度。

明确重大风险管控重点,建立重大风险监测监控系统,厘清政府、企业、社会其他组织的职能,建立重大风险分级预警预报制度,做到风险预警准确全面,风险预报及时有效和接警处置迅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