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水分

合集下载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有许多方法可以测定煤的水分含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干燥法:将已经粉碎的煤样放入煤样器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通过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含量。

这是最传统的测定方法,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2. 比重法:将煤样浸入密度较小的液体中(例如二氯甲烷),通过测量煤样下沉的深度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是非常快速和简单的,但是可能会受到其他组分的干扰。

3. 红外反射法:利用红外光的特性,通过测量煤样的红外反射光谱来判断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速度快,且不需要煤样的破坏,常用于在线监测煤水分含量。

4. 微波法:利用微波的特性,通过测量煤样微波传输的特性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速度快,但需要专门的设备。

5. 密度法:通过测量煤样的密度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浸透的密度测定仪器。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实际操
作中,常常会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煤水分的测定,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
1.什么是煤的最高内在水分?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是指煤在100%相对湿度下达到吸湿平衡时的除表面水以外的水分,或者说煤的毛细孔达到饱和吸水状态时的内在水分。

但由于在上述条件下表面水极难除去,所以实际测定的最高内在水分是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6%~97%的条件下达到吸湿平衡的内在水分。

2.测定煤的最高内在水分的意义是什么?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的大小,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的内在表面积,因此,它与煤的结构、煤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人们常利用这种关系来研究煤的性质,如在国际以及各国煤炭分类上利用它将煤的发热量这算成含最高内在水分无矿物质基(或无灰基)发热量作为煤分类的一个辅助指标。

3.国际上常用哪两种方法测定煤的最高内在水分,它们有何异同?
国际上常用的两个方法是常压法和减压法。

共同点是都用饱和硫酸钾溶液来调节恒湿器内的湿度。

因为饱和硫酸钾溶液在30℃时的水蒸气压为4.1kPa(约30.6mmHg),相当于96%~97%的相对湿度;不同点在于调湿平衡方式,常压调湿是保持密封的调湿器内为常压状态;而减压调湿是保持调湿器内接近于真空状态。

4.常压法和减压法能否得到一致的结果?为什么?
常压法和减压法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影响煤平衡水分的是试
验气氛中的水蒸气分压,而不是气氛的总压。

因此,虽然常压法和减压法的试验气氛组成不同,但其水蒸气分压相同,即相对湿度相同,所以常压法和减压法有同等效果,能得到一致的结果。

但实际测定结果,常压法常略低于减压法,特别是年轻煤。

这是由于煤在常压调湿器内进行调湿时受到氧化作用的缘故。

煤的水分

煤的水分

1. 水分(1) 外在水分(Wwz)外在水分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以及大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

它以机械方式与煤相连结着,较易蒸发,其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相等.在空气中放置时,外在不分不断蒸发,直至煤中水分的蒸汽压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平衡时为止,此时失去的水分就是外在水分.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应用煤,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风干煤.外在水分的多少与煤粒度等有关,而与煤质无直接关系.(2)内在水分(Wnz)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的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内在水分指将风干煤加热到105~110时所失去的水分,它主要以物理化学方式(吸附等)与煤相连结着,较难蒸发,故蒸气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绝对干燥或干煤.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

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和井下安全生产的加强,以及喷露洒水、煤层注水、综合防尘等措施的实施,原煤水分呈增加的趋势。

为此,煤矿除在开采设计上和开采过程中的采煤、掘进、通风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上制定减少煤的水分的措施外,还应在煤的地面加工中采取措施减少煤的水分。

(1)煤中游离水和化合水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

如硫酸钙(NaSO4.2H2O)和高龄土(AL2O3.2SiO2.2H2O) 中的结晶水。

游离水在105~110C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可蒸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C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煤的水分名词解释

煤的水分名词解释

煤的水分名词解释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

而煤中的水分也是影响煤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煤的水分的概念、特性以及对煤质的影响。

一、煤的水分概念煤的水分是指煤中所含的水的含量。

一般来说,煤中的水分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表面水和内部水。

表面水是煤表面所附着的水分,通常在矿井中采矿过程中加水或在露天堆场中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时吸附的水分。

而内部水是煤内部孔隙中所含的水分,主要是天然存在于煤中的水。

二、煤的水分特性1. 含水量:煤的水分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即煤中所含水的重量与煤的总重量之比。

一般来说,煤的含水量越高,其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和能量就越低。

2. 吸附性:煤可以吸附大量的水分,这是由于煤中存在着大量的孔隙和微孔,这些孔隙和微孔可以吸附水分分子。

因此,即使在干燥的环境中,煤依然可能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3. 揮发性:煤的水分是煤中揮发性物质的一部分。

揮发性物质是指在煤燃烧时能够从煤中挥发出来的物质,其中水分是最容易挥发的成分之一。

揮发性物质的存在也决定了煤的可燃性。

三、煤的水分对煤质的影响1. 燃烧性能:煤的水分含量与其燃烧效率密切相关。

煤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时,燃烧时需要先将水分蒸发掉,这样就会消耗部分能量,从而影响燃烧过程的效率。

而煤中含水量越低,煤的可燃性就越高,燃烧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也越小。

2. 热值:煤的水分含量对其热值有着直接的影响。

煤中含水量越高,其热值一般会相对较低,因为煤中的水分并不产生燃烧的热量。

因此,对于需要高热值煤的应用领域,如电力行业,煤中的水分含量需要尽可能地降低。

3. 运输和储存:煤中的水分含量对煤的运输和储存有重要的影响。

含水量较高的煤在运输时可能会导致煤堆结块,增加了运输成本和风险。

而湿度较高的煤也不利于长期的储存,容易出现霉变和变质的情况。

总结起来,煤的水分是煤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影响着煤的燃烧性能、热值以及运输和储存的可行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煤质。

煤水分基本知识

煤水分基本知识

1、煤中水分的存在状态煤中的水分按结合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1)煤中的游离水是指与煤呈物理状态结合的水,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隙中。

可分为两类:外在水分Mf 外表面和大孔隙-收到基内在水分Minh 小孔隙-空气干燥基二者的质量之和即煤中的全水分Mar(收到基)煤质分析化验采用的空气干燥基水分为Mad,即与Minh,ad大小相同。

2)煤的化合水包括结晶水和热解水。

结晶水是指煤中含结晶水的矿物所具有的。

热解水是煤炭在高温热解条件下,煤中氢和氧结合生成的水。

通常煤中的水分指煤中游离态的吸附水。

(3)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指煤样在30℃,相对湿度达到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水分,用符号MHC表示。

该指标反映年轻煤的煤化程度,由于空气干燥基水分的平衡湿度一般低于96%,因此,最高内在水分高于空气干燥基水分。

煤中水分含量分级:低水分煤≤ 5%中水分煤>5~15%高水分煤>15%煤中水分对煤炭利用的影响(1)燃烧、气化、炼焦→吸收额外的热量,降低热效率(2)煤炭运输→浪费运力(3)煤炭成本→高水分,煤价下降(4)适量的水分可以在运输和贮存中减少煤粉尘的产生,减少煤的损失空气干燥基:当煤样在实验室的正常条件下放置,即室温二十摄氏度,相对湿度六十摄氏度条件下,煤样会失去一些水分,留下的稳定的水分为称之为实验室正常条件下的空气干燥水分。

以空气干燥过的煤样为基准的成分称为空气干燥基成分。

全水分是煤的游离水和附着水分,是内在水和外在水的总合,空气干燥基水分是煤炭样品与周围环境温度达到平衡时保留下来的水分,称作内水,失去的水分称作外水,有时也用烘干法的方法脱去外水,但烘箱温度不得高于50度,称量时样品要与周围环境温度达到平衡。

在实验室中室温20℃,空气相对湿度60%时,煤样在试验室中存放一定时间后,会失去一些水分而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分含量,称为空气干燥水分(air dired),其余成分也称为空气干燥成分,以ad表示,其成分可以写成:Mad+Vad+FCad+Aad=100(%)注:M——水分(moisture)V——挥发分(volatile)FC——固定碳(fixed-carben)A——灰分(ash)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等几种。

煤炭的水分的概念

煤炭的水分的概念

煤炭的水分的概念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其在世界能源供给中具有重要地位。

而水分对于煤炭的品质和使用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煤炭的水分概念进行详细介绍。

煤炭的水分是指煤炭中所含的水的含量。

煤炭本身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其中的微孔和裂隙可以吸附和储存水分。

这些水分主要来源于煤炭在采运过程中与外界环境接触,如大气中的水分和地下含水层的水。

由于水分的存在,煤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因此,煤炭的水分含量是煤炭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炭的水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表观水分,另一种是内在水分。

表观水分是指煤炭表面和微孔中吸附的水分,是煤炭中最容易去除的水分。

通常通过在室温和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暴露煤样,等其水分含量达到平衡后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反映的就是煤炭的表观水分含量。

表观水分的含量主要取决于煤炭的孔隙结构和相对湿度。

而内在水分则是指煤炭中的结合水分,即与煤炭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组分结合较为牢固的水分。

内在水分主要存在于煤炭的孔隙和有机质中,与煤炭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紧密相关。

内在水分的含量通常需要通过加热煤样进行脱水实验,然后根据煤样失重的比例确定。

内在水分的含量与煤炭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含量有关,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煤炭内在水分也相对较高。

煤炭的水分含量对煤炭性能和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水分会影响煤炭的燃烧性能。

煤炭中的水分在燃烧过程中会蒸发,从而消耗煤炭的热量,降低煤炭的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

因此,煤炭的水分含量越高,其燃烧性能越差。

其次,水分还会影响煤炭的物理性质。

高含水煤炭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煤堆自燃和粉尘爆炸的危险。

另外,水分还会影响煤炭的储存性能,高含水煤炭容易吸湿变形,导致煤炭堆放不稳。

在煤炭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控制煤炭的水分含量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可以通过煤炭干燥技术降低煤炭的水分含量。

煤炭干燥技术包括机械干燥、热风干燥、煤炭热水交换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煤炭的表观水分,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

煤的水分计算公式是什么

煤的水分计算公式是什么

煤的水分计算公式是什么
Wf=G1/G*100
式中:Wf—分析试祥的水分%;G1—分析试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G—分析试样质量,g。

以符号M表示游离水是吸着润湿在煤表面和吸附凝聚在煤内部毛细孔中以机械方式结合的水;化合水是煤中与矿物质结合的除去全水分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

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结焦时间延长5-10min。

煤炭的水分测定

煤炭的水分测定

煤炭的水分测定O1水分的测定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的最基本的指标。

因为煤中水分含量越多,煤的无用成分也越多,同时有大量水分存在,不仅煤的有用成分减少,而且它在煤燃烧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成为水蒸汽蒸发掉。

所以煤的水分越低越好。

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分为两类:化合水、游离水。

化合水:以化合方式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即通常所说的结晶水,例如硫酸钙(CaSO4×2H2O)、高岭土(AI2O3×2SiO4×2H2O用的结晶水。

结晶水要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游离水:以物理状态(如附着、吸附等形式)和煤结合的105-110。

C能除去的水。

根据存在的不同结构状态,分为以下两种:外在水分freemoisture(Mf)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储存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及非毛细孔中的水分。

内在水分inherentmoisture(Minh)内在水分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的小毛细孔中的水分。

这部分水分较难蒸发。

02水分的测定•全水分(Mt)tota1moisture煤的外水和内水之和,代表刚开发、发运及接受时煤的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空干基水分,分析水)•空气干燥煤样水分(Mad)moisture一般分析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含的水分•通用水分测定原理间接重量法:——称取一定量的煤样一一^在105-110o C鼓风烘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或在专用微波炉中干燥)——根据质量损失计算煤的水分•与水分值有关的因素1煤的变质程度(煤种)褐煤…烟煤一无烟煤2、环境湿度湿度大…-水分高湿度小-一水分低3、制样过程设备的密封性、是否经过干燥、煤样的储存方式•水分测定的注意事项全水分--制样操作要快,使用密封式破碎机或水分损失小的破碎机;——全水分试样保存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内,存放空干基水分根据不同煤种选用适合的方法或程序;(通氮法,空气干燥法,加热时间等)---- 在鼓风条件下干燥;——干燥至质量恒定(或增重);——防止干燥后的样品吸水。

煤炭五大常用指标

煤炭五大常用指标

煤炭五大常用指标: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个指标:固定碳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 A V M=100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FCd=100-Ad-VdFCdaf=100-Vdaf第五个指标:全硫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

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

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参考自:中国煤炭信息网煤焦知识堂煤炭技术指标编辑词条低发热量定大卡数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的水分名词解释

煤中的水分名词解释

煤中的水分名词解释煤是一种常见的矿石资源,它不仅是重要的能源来源,也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煤的性质和特点有着广泛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含有水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煤中的水分含量以及其对煤的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1. 水分含量定义煤中的水分是指煤中所含的水分的百分比。

它是通过煤样在常温下加热至室温(通常为105±2℃)的条件下,将其质量与其干燥后的质量之差除以煤样的干燥质量,然后乘以100来计算得出的。

水分含量是煤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煤的质量和适用性。

2. 水分的来源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地下水和煤中的内部水。

地下水通常是通过煤层下方的岩层渗透到煤层中的。

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地下水被压力和温度改变,部分转化为煤中的内部水。

内部水是煤内部形成的水分,主要以化学键的形式存在于煤的孔隙中,受煤的热裂变和氧化作用的影响比较大。

3. 水分对煤性质的影响水分在煤的质量和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它主要影响煤的热值、燃烧性能和煤的物理性质等方面。

首先,水分的存在会导致煤的热值下降。

由于水是绝热物质,其蒸发需要耗费热量,而途中消耗的热量将无法用于发热。

因此,含水煤的热值要比干燥煤低。

其次,水分还会影响煤的燃烧性能。

在煤的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水分首先需要蒸发,从而消耗部分热量。

此外,水分还会对煤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煤的燃烧效果。

另外,水分还会影响煤的物理性质。

煤中的水分会占据煤的孔隙空间,导致煤的孔隙率降低。

此外,由于水分可以与煤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它也会影响煤的气体透过性、导热性和抗压强度等物理特性。

4. 水分控制与利用在煤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控制和利用煤中的水分十分重要。

首先,控制煤中的水分有助于提高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

通过煤的干燥处理,可以降低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

这在热电厂等大型能源消耗单位中尤为重要。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煤,水分的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煤炭水分_精品文档

煤炭水分_精品文档

煤炭水分摘要: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能源行业。

煤炭中的水分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影响着煤炭的质量和燃烧特性。

本文将介绍煤炭水分的定义、测试方法以及其对煤炭性质和燃烧过程的影响。

一、引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在能源行业中扮演着巨大的角色。

然而,煤炭的质量和性能却受到其水分含量的影响。

煤炭中的水分是指煤样中所含的由于湿度和其他因素引起的水的含量。

煤炭中的水分含量是指以质量百分比计算的水分的重量。

二、煤炭水分的定义在煤炭中,水分可以以游离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游离水是指煤炭中存在的由于直接受湿度影响而存在的水分。

而结合水是指煤炭中结合在煤质内部的水分。

煤炭中的水分对于煤炭的燃烧特性和储存性能都有重要影响。

三、煤炭水分的检测方法对于煤炭中水分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常见的方法包括空气干燥法、测湿仪法和烘箱法等。

1. 空气干燥法:这种方法通过将煤炭样品置于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通过测量煤样重量的变化来确定水分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相对湿度低的环境。

2. 测湿仪法:这种方法使用特殊的仪器来测量煤炭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测湿仪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适用于各种湿度条件下的水分测量。

3. 烘箱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水分测试方法,它通过将煤样置于预热的烘箱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测量煤样的重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四、煤炭水分对煤炭性质的影响煤炭中的水分含量对煤炭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首先,水分的存在会降低煤炭的热值,影响其燃烧效果。

水分含量较高的煤炭在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水蒸气,使燃烧的效率下降。

其次,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煤炭的储存性能。

水分含量较高的煤炭容易受到霉变和腐烂的影响,降低了其质量。

对于需要长期储存的煤炭来说,水分的控制至关重要。

另外,水分含量与煤炭的可磨性也有一定关系。

水分含量较高的煤炭在磨煤过程中容易产生粘结现象,使得煤炭的磨碎效果下降。

五、煤炭水分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煤炭中的水分含量也会直接影响煤炭的燃烧过程。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①煤样:粒度<0.2mm,样重1±0.1g(称准至0.0002g) ②干燥温度:105-110 ℃ ③干燥时间:烟煤1h;无烟煤1.5h
二、煤中空干基水分的测定方法(Mad)
常用方法:空气干燥法 (2)分析步骤
称 量
预先干燥过的称量瓶; 样重1±0.1g,称准至 0.0002g; 连瓶带盖一起称; 将煤摊平;
水分测定原理: 已知质量的煤样 → 在105—110℃烘箱中干燥至 质量恒定(或在专用微波炉中干燥) → 根据质量损 失计算煤的水分。
GB/T211-2007中规定了,三种测定方法: 1、两步法: A1(氮气流),A2(空气流)中干燥 2、一步法: B1(氮气流),B2(空气流)中干燥 3、微波干燥法C 氮气流中适用于所有煤种;空气流中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C法适用于褐煤 烟煤 其中A1为仲裁法。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仪器设备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两步法
第一步:
煤样<13mm
环境温度或<40℃ 空气流中 (500±10)g
质量恒定
外在水分Mf
第二步:
测定外在水分后的 煤样破碎到<3mm
(105~110)℃ 氮气/空气流中 (10±1)g
质量恒定
内在水分Minh
计 算:
Mt M f
煤种 Mt Mad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年老无烟煤
15%~40%
5%~20%
5%~30%
0.5%~12% 0.7%~3% 2 %~9.5%
一、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三、与水分值有关的因素
2)环境湿度: 湿度大 —— 水分高 湿度小 —— 水分低 3)制样过程: 设备的密封性 是否经过干燥 煤样储存方式

煤炭运销常用煤质指标

煤炭运销常用煤质指标

煤炭运销常用煤质指标、含义与表示(一)水分水分符号:M,单位:%,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

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在实际测定中只能测煤的全水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和最高内在水分,而不测定结晶水和分解水。

日常所说的煤的水分是指,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煤与大气达到接近平衡时所失的那部分水(外在水)和留下来的内在水分,它们的测值随测定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矿发煤与用户的水分往往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

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煤中灰分符号:A,单位:%,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它与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可磨性等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关系。

在煤燃烧和气化中,根据煤的灰分以及灰熔融性、灰粘度、导电性、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和气化中可能出现的腐蚀、沾污、结渣等问题并据此进行炉型选择;在炼焦中,要用煤的灰分大小来预测焦炭中灰分的高低。

煤的灰分高,有效碳的含量就低,发热量一般也低,在商业上要根据煤的灰分来定级论价(现炼焦煤以灰分论价,动力煤已改为以热值为主论价)。

煤的灰分在煤炭分析中的定义为:煤完全燃烧后留下的残渣,它不是煤中固有的矿物质,而是在高温下经各种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固体残留物。

原煤质量标准

原煤质量标准

原煤质量标准一、水分含量水分含量是原煤中含有的水分占总重量的百分比,是评价原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煤的变质程度和用途不同,原煤的水分含量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炼焦用煤的水分含量要求较低,在5%~6%以下;动力用煤的水分含量要求较高,在10%~20%左右。

二、灰分含量灰分含量是原煤燃烧后残留的固体物质占总重量的百分比,是评价原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灰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效果。

根据煤的变质程度和用途不同,原煤的灰分含量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炼焦用煤的灰分含量要求较低,在5%~8%以下;动力用煤的灰分含量要求较高,在20%~30%左右。

三、挥发分含量挥发分含量是原煤在高温下加热时所释放出的气体占总重量的百分比,是评价原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挥发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的燃烧性能和利用效率。

根据煤的变质程度和用途不同,原煤的挥发分含量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炼焦用煤的挥发分含量要求较低,在10%~15%以下;动力用煤的挥发分含量要求较高,在20%~30%左右。

四、硫分含量硫分含量是原煤中含有的硫化物占总重量的百分比,是评价原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硫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效果。

根据煤的变质程度和用途不同,原煤的硫分含量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炼焦用煤的硫分含量要求较低,在0.5%~1.0%以下;动力用煤的硫分含量要求较高,在1.0%~2.0%左右。

五、发热量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原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是评价原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发热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煤的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耗。

根据煤的变质程度和用途不同,原煤的发热量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炼焦用煤的发热量要求较高,在6500千卡/克以上;动力用煤的发热量要求较低,在4500千卡/克左右。

煤的水分

煤的水分

煤的水分
煤里面都含有水分,水分的含量和存在状态与外界条件和煤的内部结构有关。

3.1.根据水在煤里面的存在状态,将煤中水分分别称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以及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结晶水、化合水。

3.2.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的表面和被煤表面的大毛细管吸附的水。

当煤放在空气中存放时,煤中的外在水分很容易蒸发,蒸发到煤表面的水蒸汽压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平衡为止。

3.3.失去外在水分的煤叫空气干燥煤,当这种煤制成粒度为分析用的试样时,就叫分析煤样。

用空气干燥状态煤样化验所得的结果,就是空气干燥基ad(分析基)的化验结果。

3.4.内在水分是指吸附和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管中的水,在常温下这部分水不能失去,只有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能失去。

失去内水和外水的煤样分析叫干燥基daf。

3.5.收到基ar所含水分为全水,是指内在及外在水分之和。

不包括结晶水和化合水。

3.6.结晶水和化合水是指煤中矿物质里以分子形式和离子形式参加矿物晶格构
造的水分,如石膏(CaSO
4.2H2O)、高岭土Al4「Si
4
O
10
」(OH)
8
,通常要在200℃
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在煤的工业分析中,一般不做测定。

3.7.在煤的工业分析中测定的水分可分为收到基水分和分析基水分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一)们通常把开发煤炭资源的企业称作煤矿,把开采出来的煤矿产品称为煤炭。

我国古代曾称煤炭为石涅,或称石炭。

它是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矿产。

它不仅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而且还是冶金、化工、医药等部门的重要原料。

据统计,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1995年,生产占75.5%,消费占75.0%。

在国民经济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的发展都离不开煤炭。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煤炭的用途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都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矿物原料特点(一)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

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

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

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5.硬度是指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根据外来机械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将煤的硬度分为刻划硬度、压痕硬度和抗磨硬度三类。

煤的硬度与煤化程度有关,褐煤和焦煤的硬度最小,约2~2.5;无烟煤的硬度最大,接近4。

6.脆度是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程度。

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成分、煤化程度等都对煤的脆度有影响。

在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中,长焰煤和气煤的脆度较小,肥煤、焦煤和瘦煤的脆度最大,无烟煤的脆度最小。

7.断口是指煤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断面的形状。

在煤中常见的断口有贝壳状断口、参差状断口等。

煤的原始物质组成和煤化程度不同,断口形状各异。

8.导电性是指煤传导电流的能力,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

褐煤电阻率低。

褐煤向烟煤过渡时,电阻率剧增。

烟煤是不良导体,随着煤化程度增高,电阻率减小,至无烟煤时急剧下降,而具良好的导电性。

(二) 煤的化学组成煤的化学组成很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以有机质为主体。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有机硫等五种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占有机质的95%以上。

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和其他元素。

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一般来讲,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氮的含量也稍有降低。

唯硫的含量则与煤的成因类型有关。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重要元素,氧是助燃元素,三者构成了有机质的主体。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常以游离状态析出,但在高温条件下,一部分氮转变成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可以回收制造硫酸氨、尿素及氮肥。

硫、磷、氟、氯、砷等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含硫多的煤在燃烧时生成硫化物气体,不仅腐蚀金属设备,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危害植物生产,而且将含有硫和磷的煤用作冶金炼焦时,煤中的硫和磷大部分转入焦炭中,冶炼时又转入钢铁中,严重影响焦炭和钢铁质量,不利于钢铁的铸造和机械加工。

用含有氟和氯的煤燃烧或炼焦时,各种管道和炉壁会遭到强烈腐蚀。

将含有砷的煤用于酿造和食品工业作燃料,砷含量过高,会增加产品毒性,危及人民身体健康。

煤中的无机质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其中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分。

另外,还有一些稀有、分散和放射性元素,例如,锗、镓、铟、钍、钒、钛、铀……等,它们分别以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煤中。

其中某些元素的含量,一旦达到工业品位或可综合利用时,就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通过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通过工业分析可以初步了解煤的性质,大致判断煤的种类和用途。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和固定碳的计算四项内容。

1.水分指单位重量的煤中水的含量。

煤中的水分有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三种存在状态。

一般以煤的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

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水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是有害物质。

在煤的贮存过程中,它能加速风化、破裂,甚至自燃;在运输时,会增加运量,浪费运力,增加运费;炼焦时,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燃烧时,降低有效发热量;在高寒地区的冬季,还会使煤冻结,造成装卸困难。

只有在压制煤砖和煤球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2.灰分是指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

它是煤中的矿物质经过氧化、分解而来。

灰分对煤的加工利用极为不利。

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燃烧时,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成排渣困难;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强度,严重影响焦炭质量。

煤灰成分十分复杂,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灰分的熔点。

灰熔点低的煤,燃烧和气化时,会给生产操作带来许多困难。

为此,在评价煤的工业用途时,必须分析灰成分,测定灰熔点。

3.挥发分指煤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

它是对煤进行分类的主要指标,并被用来初步确定煤的加工利用性质。

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煤化程度越低,挥发分越高,随着煤化程度加深,挥发分逐渐降低。

4.固定碳测定煤的挥发分时,剩下的不挥发物称为焦渣。

焦渣减去灰分称为固定碳。

它是煤中不挥发的固体可燃物,可以用计算方法算出。

焦渣的外观与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此,根据焦渣的外观特征,可以定性地判断煤的粘结性和工业用途。

(三)煤的工艺性质为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价值,必须了解、研究煤的工艺性质,以满足各方面对煤质的要求。

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透光率、机械强度和可选性等。

1.粘结性和结焦性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

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

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

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

粘结性是进行煤的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

胶质层越厚,粘结性越好。

测定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胶质层测定法外,还有罗加指数法、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

粘结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矿物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也很小。

2.发热量是指单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亦称热值,常用106J/kg表示。

它是评价煤炭质量,尤其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

国际市场上动力用煤以热值计价。

我国自1985年6月起,改革沿用了几十年的以灰分计价为以热值计价。

发热量主要与煤中的可燃元素含量和煤化程度有关。

为便于比较耗煤量,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将实际消耗的煤量折合成发热量为2.930368×107J/kg的标准煤来进行计算。

3.化学反应性又称活性。

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与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汽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反应性强弱直接影响到耗煤量和煤气的有效成分。

煤的活性一般随煤化程度加深而减弱。

4.热稳定性又称耐热性。

是指煤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又一项重要指标。

热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炉内能否正常生产以及煤的气化和燃烧效率。

5.透光率指低煤化程度的煤(褐煤、长焰煤等),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对光的透过率称为透光率。

随着煤化程度加深,透光率逐渐加大。

因此,它是区别褐煤、长焰煤和气煤的重要指标。

6.机械强度是指块煤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难易程度。

机械强度低的煤投入气化炉时,容易碎成小块和粉末,影响气化炉正常操作。

因此,气化用煤必须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

7.可选性是指煤通过洗选,除去其中的夹矸和矿物质的难易程度。

我国现行的选煤方法,详见第四节。

二、用途与技术经济指标(一) 煤的工业分类1958年,国家颁布了以炼焦用煤为主的分类方案,为工业部门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认真分析研究和吸收国外先进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为了使各项分类的技术经济指标最能反映煤的质量特点,达到更加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的目的,1986年,国家重新颁布了从褐煤到无烟煤的全面技术分类标准,将自然界中的煤划分为14大类,其中,褐煤和无烟煤又分别划分为2个和3个小类(表2.2.1)。

这就是我国现行的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表2.2.1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1) 分类指标及其符号Vr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Hr为干燥无灰基氢含量(%);GR.I(简记G)为烟煤的粘结指数;Y为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PM为煤样的透光率(%);b为烟煤的奥亚膨胀度(%);Q-A.GNGW为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MJ/kg)。

(2) 煤类的编码各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码表示。

10位表示煤的挥发分,个位数在无烟煤及褐煤表示煤化程度,在烟煤表示结粘性。

二) 各煤类的主要特征和用途1.褐煤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

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

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

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

2.长焰煤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焰,故得名长焰煤。

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动力燃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