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西县张武帮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教案
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案
用一个手指托住直尺,观察手指所在刻度可知重心在尺子中央,从而体会重心的概念.
5.重力的图示
举例:试作出静止在一斜面上的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木块所受重力的图示.
(目的在于通过作重力的图示总结所学内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通过作重力的图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与回顾.
(4)组织学生猜想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和制定表格
(6)请各小组交流方案和表格,帮助总结出实验方案和表格.
(指出应多测几组数据)
(7)请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提出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发现规律.
(8)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发现的规律.
(9)由实验可总结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牛/千克(用g表示).(对有的同学得出的比值不正好等于可稍作解释)G=mg
重力
教学课题
第三节 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
(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3.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
(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一个钩码(50克)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约).
(2)师:你的体重(质量)是多少千克呢?你觉得你的重力大还是一个钩码的重力大?
(3)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看学生情况也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重力》◆教材分析《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
“重力”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无影响.为了落实物理新课标要求,教材编写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两处“想想议议"一处“想想做做'一个探究实验,八幅插图,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搜寻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设计实验、讨论等方式了解重力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培养研究探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课前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第3节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身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方向、大小难点:重力的方向【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观察分析法。
2.学法:学案导学自学、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探究新课堂】【课前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重垂线、制作的不倒翁、乒乓球【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播放蹦极运动视频,展示教材图7.3-1两幅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后总是向下落?为什么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为什么向空中撒开的鱼网,要飘落到水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新授课】(一)重力分析视频或图片中的人、水、鱼网的运动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是谁给了他们向下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附近的物体是否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重力的概念和符号。
然后让学生再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并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重力的大小让学生体验搬起不同的重物,为什么所用力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重力的大小呢?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
(说明: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教案
7.3 重力【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者情况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
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精品】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1
第三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教学物理、教学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由来与重力大小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教学方法一、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二、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设计一、自主教学方案知新1、阅读教材“重力的由来”,完成下列问题:(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着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由于的力叫做重力。
2、阅读教材“重力的大小”,完成下列问题: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比。
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G表示,单位是,m表示,单位是,g= 。
3、阅读教材“重力的方向”,完成下列问题:重力的方向是。
4、阅读教材“重心”,完成下列问题:(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2)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如: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球的重心在。
二、课堂导学方案教学点 1 重力的由来1、学生做教材中的“模拟引力”实验,体验一个物体绕着另一个物体运动时两者之间要有引力(靠绳子拉力提供引力)。
2、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月球绕着地球转,那么,月球和地球之间是否有引力呢?只不过这种引力不需要绳子来提供而已。
月球和地球之间自然存在着这种引力。
3、学生阅读教材第1、2段内容,了解牛顿对上述类似现象的研究成果: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力。
4、正是因为万有引力,地球对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有引力,所以投出去的铅球会落向地面,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我们称之为。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教案
7.3 重力一、教材分析不论在知识上和运用上都要有一个“度”。
比如“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它们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这样的话在这一节就不要求从道理上说清楚。
学生“只要能意会不一定能言传”。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重力,掌握重力的计算及方向.2.知道什么是重心,会找物体的重心.3.掌握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重心的概念,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标、自主探究(一)、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说明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相关材料:提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学生猜疑: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释疑: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
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提问:重物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谁?学生: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重物。
强调: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受力分析中重力肯定有。
在月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月球的吸引而受到相应的重力,到其他星球表面也一样。
(二)、重力的大小G= .做好实验探究,出示动画。
出示实验题。
相关材料: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出。
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的大小,观察计算重力G与钩码的质量m的关系。
学生马上得到:G与m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下 7.3 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
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一)重力1.想想做做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书中图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是不是发现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松开手就会被甩掉。
那为什么我们并没有用绳把月亮拴在地球上,但是月亮总是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这又是为什么?是不是地球上有某种力,像拉着橡皮的线一样,在牵着月球呢?和大家想的意一样,地球和月亮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
重力★整体设计说明★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设计从生活中的现象走向物理课堂,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物理知识,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理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建议★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学情分析★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悉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并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经历探究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3)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猜想(4)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重力的存在及其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实验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经历自主建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过程,认识重力;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验,让学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难点:通过创设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描述“重力方向”过程的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教师:两根弹簧、自制流水装置、重垂线、自制的水槽、三角板、画、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投影仪、苹果、细绳学生:钩码、质量已知的一些物体、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教师:上课之前请同学观察两个现象:泡泡下落、各种物体下落1.老师吹泡泡2.老师将一容器内:羽毛、纸片、石块、铁块等物体释放教师:看到什么了?学生:物体都落向了地面教师:大家猜猜他们为什么都会落向地面,而不是其它地方?学生:地球对它有引力(重力)教师:我们再来做一实验:请你上来配合好吗,在他的食指上各挂一根弹簧,弹簧下系一细线,然后给他戴上眼罩老师在一根细线下挂一苹果,一根细线用等于苹果的重力去拉细线教师:现在你两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感觉到重了(感觉有力向下拉手)教师:取下他的眼罩请你观察一下,这边是老师的手用力向下拉,那边是挂了个苹果,而两边所给你的感觉却是一样的这说明苹果通过弹簧对你的手也有力的作用(苹果送给学生),苹果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重力【投影:重力课题】(教师板书课题重力)二、新课讲解(一)重力的由来:(约2分钟)教师: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一、重力的由来)(其实早在300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而发现“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刚才,物体下落、苹果能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其实就是受到地球向下吸引的结果,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投影:一、重力的由来——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符号:G】(板书:由于地球吸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泡泡、物体的下落、学生体验重力等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从现象猜测有重力到学生体验有重力,最后理论支持有重力,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教师:重力是一种力其施力物体是谁?学生齐答:地球【投影:施力物体:地球】教师:因为有重力所以我们平时能看到:【投影:苹果落地、惊险的蹦极、跳伞、精彩的跳水比赛、吊灯把悬绳拉紧、物体压着桌面等现象】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当物体没有被提拉或支持时会落向地面,当物体被悬线提拉时会把悬线拉直,当物体被支持面支持时会对支持面有挤压,这些现象都表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投影: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教师:我们学习一个力就是要学习它的三要素,是哪三要素呢?学生齐答: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板书:二、三要素:方向、大小、作用)教师:我们先来研究重力的方向(二)探究重力的方向(7分钟)教师:根据平时你的观察你认为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向下的(或说竖直向下的)教师:究竟往哪个方向向下呢?【演示】1.观察水滴下落方向教师:为了弄清重力的方向,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实验,这是个水龙头,管子中装了染了色的水,为了准确描述重力的方向,我们借助一水平面作为比较,这个水槽中装了染了红色的水,这是水平面,把木板看做地面打开水龙头,水滴为什么会下落?学生齐答:受重力教师: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静止下落,水滴下落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学生齐答:一致教师:第二滴呢,第三滴呢?为了能看到水滴下落的轨迹,你有什么方法?学生齐答:加快水滴下落的速度教师:细细的水流可以理解为是其中一滴水下落的轨迹我们只要通过观察水流方向就知道水滴下落时的重力方向通过你们的观察告诉老师水流与水槽中水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多少呢学生齐答:90教师:老师用三角板测量,确认学生的回答【投影:水滴下落重力方向与水面垂直】【演示】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重垂线),观察静止时悬线的方向教师:我们再来看看静止物体的重力方向,这一重物静止在悬线下,其重力的方向与悬线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吗?学生:由于物体静止所以受重力和悬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教师:很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悬线的方向就知道重物的重力的方向,我们把这样的悬线叫做重垂线,【投影:重垂线】同样我们借助水平面看看悬线与水平面、地面的夹角分别是多少学生:90度(与水面、地面都垂直)学生测量【投影:悬线与水平面垂直】教师:在物理学上我们把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就叫竖直方向【投影: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怎样(向下)的?学生:竖直向下(与水面垂直向下)【教师板书:竖直向下】【投影:竖直向下】教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吗?再观察下面一个实验:【演示】3.实验证实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把桌面一侧垫高,现在地面是一斜面,请大家再观察重垂线与水平面和地面的关系学生:重垂线与水平面垂直,而与地面不垂直?师生共同总结: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总是与水平面垂直,但不一定总垂直地面,所以不能说成是垂直向下【投影: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三)重力的方向的应用教师:重力方向的这一特点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较广泛的应用【投影:重垂线,建筑工地砌墙图片】如在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砌墙时会在墙旁边挂一重垂线,你知道这一重垂线可起什么作用吗?学生:检查墙砌的是否竖直教师:怎么检查学生:看砌的墙是否与重垂线平行教师:中国人过年都有挂年画、贴对联的习俗我这有张画(老师把一张画贴在黑板上)谁能上来利用重垂线把它贴正来学生:利用重垂线(看画的左右边沿是否与重垂线平行或看画的上下边沿是否与重垂线垂直)教师: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学了这招,我想今年过年家里挂年画、贴对联的时候,就能露它一手了【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运用转换法和模型法理解重力的方向,即直观形象又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教学规律重垂线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贴画活动的设计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同学感受到学习物理是非常有用的教师:接下来我们一块探究重力的大小(四)探究重力的大小(15分钟)【投影:探究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教师: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有的物体重力比较大,有些物体的重力比较小物体的重力可用什么来测量?学生:弹簧测力计教师:想想为什么物体平稳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学生: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对物体的拉力和地球对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投影:图片: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二力平衡】教师:我这里有两袋我们家乡产的九江瓜子,请两同学帮我分别测一测它们的重力学生:两同学分别测瓜子的重力教师:你们告诉我它们的重力分别是多少?学生:一袋重0.9N,一袋重2.6N教师:你们再帮我们仔细看看这两袋瓜子,是它们的什么不同导致了他们的重力不同呢?学生:质量教师:可见物体的重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学生:质量教师: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投影: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设计实验教师:要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投影: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学生:质量、重力【投影:质量、重力】教师:由于时间的原因物体的质量老师已经帮大家测好,请大家注意观察标签上的质量值,每件物体质量都是50g请大家思考测一组数据行吗?学生:不行教师:根据本组器材你如何做可以测得多组数据学生:可以分别测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物体的重力教师:请同学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数据收集,然后根据数据绘制图像,再通过对图象分析得出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实验时大家要分好工,看那组做的最快最好,下面开始实验【投影:请同学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数据收集然后根据数据绘制图像,再通过对图象分析得出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设计实验表格 所测物体物体质量m (kg ) 重力G (N ) 实验图像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教师这期间,走到学生中去,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二是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临时问题,三是对部分实验困难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让他们不落队,也能顺利完成本实验(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大家做好了实验,请把实验报告填写好,然后大家把器材整理好,停止实验 学生:整理好器材教师:展示小组的结果,请某一小组的一同学上来汇报实验情况,说清你们是如何找到物体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学生:一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情况重力与质量关系式通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图像,所以成正比教师:再请另一小组同学把你们的实验情况也和大家汇报一下学生:一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论教师:其他组的同学结果和他们相同吗?学生:相同教师:因此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一结论是具有普遍性【投影: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0.10 0.20 0.30G /N m/kgo 1.02.03.0教师:你们得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的大小为10,是个定值,因此也可以通过这一方法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其后有单位吗?如有应该是什么?学生:N/kg(学生齐答)教师:10N/kg就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符号g表示(板书:G/m=10N/kg=g)通过我们的探究找到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通过公式变形得到G=mg m=G/g 如果已知质量就可求出重力,已知重力就可求质量【投影G/m=g G=mg m=G/g】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教师:其实我们科学家们也在地球的不同的地方精心的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这个比值各地略有不同,但都在9.8N/kg左右,平均值大约是9.8N/kg,即g=9.8N/kg②其中g=9.8N/kg表示的意义是: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注意: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教师:我们回头反思一下刚才这些小组测得的数据与所测的对象,把三组(一组测钩码、一组测铜块、一组测炒米)数据同时放在展示台上,并把这三种同质量的物体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它们,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体积、形状、密度都不同教师:什么量相同?学生:质量、重力相同教师:从而你们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学生:表明质量一定时,重力与物体的体积、形状、密度没有关系【投影:质量一定时,重力与物体的体积、形状、密度没有关系】【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探究重力的大小,可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上,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在物体质量一定时,重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均无关系让学生自己探究,一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可以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五)重力作用点——重心(5分钟)教师:最后我们再来了解重力的作用点【投影:图片】教师:物体的每一部分都被地球吸引着,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如果物体的重心正好被另一个物体支起,物体就是平稳的不会掉落(板书: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教师演示:用一物体将薄方形纸板,薄圆形纸板,把直尺等物体支起,分别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重心所处的位置学生:直尺的重心在中点、薄方形的纸板的重心在两对角线的交点、薄圆形纸板的重心在圆心上教师:谁能总结出像这些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哪里?学生:几何中心上【投影:图片: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设计意图】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六)讨论:假如地球上的物体不受重力情景会是怎样的?(有时间让学生讨论)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正因为有着这个力的存在,我们才能平稳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设想忽然物体不受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相互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想法)那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情景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结束语:希望同学们现在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有一天也能像这些宇航员一样遨游太空!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温,一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投影】1.重力的由来——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三要素:①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②方向:竖直向下③作用点:重心四、课堂例题(约3分钟)投影:1.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N/kg)已知:m=3T=3000kg g=10N/kg 求:G解:由重力计算公式得G=mg=3000kg×10N/kg=30000N答:质量为3T的汽车重力是30000N2.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C )两道例题,让学生快速思考回答,老师做适当点评五、达标测试(约8分钟)学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探究和讨论下面两个问题1.用悬挂法寻找质量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2.自制一个玩具“不倒翁”,并讨论研究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其中的奥妙【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课后拓展作业等方式,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课后练习作为课堂延伸,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课后的讨论认识到物体重心会影响物体稳定性这一物理知识★板书设计★(课件)一、重力的由来------地球的吸引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三、重力的大小:G/m=g=9.8N/kg——G=mg四、重力作用点:重心★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设置,创设了对话平台,营造了师生情感交流、相互启迪、轻松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建构与重力有关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利用大量的、具体的、感性的素材,从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感知重力、认识重力、描述重力,达成了三维目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不同的物体。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提问学生:“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重力。
”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作用点教师提问:“重力在物体的哪个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3)重力的方向教师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4)重力的大小教师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重力的大小还与地球表面的纬度有关。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题:“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5. 实验探究6.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3. 方向:竖直向下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地球表面纬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哪个位置?3. 重力的方向是什么?4.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7.3 重力》教案
《7.3 重力》【课题】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1.学生观察。
2.引导提问: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2.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让学生认识到做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原因:有绳子的拉力在束缚着小球。
那肯定在地月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
3.讲述:牛顿认为,地月之间存在互相吸引力。
有哪位同学知道有关牛顿对这方面的研究?鼓励有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发言。
3.学生发言总结:牛顿认为地面上物体受到地球吸引力下落与地月之间的吸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发现万有引力。
4.引导提问:哪位同学能够描述万有引力的大概内容?4.学生可分组议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播放动画“万有引力”。
5.引入课题:重力,特指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5.明确学习内容:重力,包括研究其大小,方向,作用点。
播放动画“重力”。
重力的大小1.探究活动:在地面上拿大小两个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一个重一个轻,为什么呢?什么是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呢?1.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其质量有关?可能与体积有关?引导学生做实验,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设计步看重力的变化情数据,要求能表现出质量与重力的对应关做图,用图线表示重力与质3.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协助、指导学生快速高效地进行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协助,商讨。
4.学生实验完毕后,将某组的实验记录及图收上来,展示给大家,共同分析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教案:7.3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教案:7.3 重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重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重力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和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小球、绳子、桌子、滑轮组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球和一张纸。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站在地球上,感受地球对他们的吸引力,引出重力的概念。
2. 讲解重力的定义:通过地球模型和绳子,展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讲解重力的概念。
3. 实验一:孩子们用纸和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纸上的运动,探讨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4. 实验二:孩子们用绳子和滑轮组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下的运动,探讨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6. 课后练习: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受到重力影响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和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孩子们对重力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中有些孩子对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这一点还不太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讲解,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重力的概念。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受到重力影响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两个实验,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重力概念。
第一个实验是让孩子们用纸和小球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在纸上的运动。
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重力对小球的影响。
人教版物理八下7.3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具体内容如下: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5. 重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重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细线、桌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苹果落地,引出重力的概念。
2. 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4. 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并进行实验操作。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5. 重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苹果的质量为0.2kg,求苹果受到的重力。
答案:G=mg=0.2kg×9.8N/kg=1.96N2. 题目:一张纸的质量为0.01kg,求纸受到的重力。
答案:G=mg=0.01kg×9.8N/kg=0.098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重力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在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启动课堂一、从月球为什么做绕着地球说起1、指导学生做图12-1-1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问学生:这时,你会不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拉住才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也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
2、教师:物理学家牛顿对类似的现象进行了研究: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是同一种力。
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而广之,找到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在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尤有引力。
学生看书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学生阅读、思考通过实验、讨论,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让学生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7.3 重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二、重力是怎么产生的?1、让学生看课文第42页图12.1-2从高处拍摄的蹦极照片。
2、问题:为什么做蹦极运动时,人跳出去后总是向下落?还有为什么水总是向低处流?为什么吊灯会把悬绳拉紧、台灯会压着桌面?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3、可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让学生将上述现象概括为:因为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4、教师:人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地球上物体的吸引产生的。
学生看课本图片思考、讨论并回答师生一起概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不且之重力大小不同。
把钩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物理量 1 2 3 4 5 6学生观学生以单位设现学g mG(3)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
用g 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或G=mg介绍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 ――重力――牛顿(N ) m ――质量――千克(kg ) g=9.8N/kg说明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4)用质量相同密度(或体积)不同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其受重力,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密度(体积)无关;用橡皮泥改变形状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形状无关;将铁环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用酒精灯加热使其温度变化,来验证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温度无关……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主要涉及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3.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 G=mg 表示,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 m/s²。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大小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3. 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悬挂重物的绳子、测量重力的仪器(如弹簧测力计)、质量不同的物体。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感受一下重力的存在,并思考重力是什么。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 演示重力的方向:用悬挂重物的绳子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确认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 讲解重力的大小: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5. 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大小,并记录数据。
7. 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重力的公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教案
7.3 重力【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把重力的学习由《大纲》要求的“理解”层次定位于“了解”层次,要求有所降低。
本节课主要是想通过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
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学过程实录】:一、复习提问:师:什么是力?生:思考回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将昨天的问题(哪些因素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并举例说明)进行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说大人能提起一大桶水而小孩就提不起来;穿鞋和脱鞋时用力的方向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推门时,推在门把手上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把门推开,推在门轴附近就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推开。
师:在适当位置板书“方向、作用点、大小。
”二、引入课题引入:讲桌上放有一棵苹果树模型,上面结了一个很大的苹果。
师:将拴苹果的细线剪断,苹果落到讲桌的海绵上。
哪位同学愿意把“苹果落地”的故事讲给同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2、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在搜寻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设计实验、讨论等方式了解重力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培养研究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具和媒体 1、演示用:苹果树模型;用线拴着的铜块;长方体木块;橡皮泥;弹簧秤;海绵2、学生三人一组实验用:弹簧秤;钩码一盒(每个的质量为50g );橡皮泥(200g);长方体木块(100g);圆柱形铝块(200g);圆柱形铜块(100g);细线3、多媒体、课件学们听?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在此基础上,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知道了苹果落地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5、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质地均匀规则形物体或质地不均匀不规则形物体重心位置。
论:1、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10N/Kg。3、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你从例子中得出重力的方向是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它在日常生活
对于“不倒翁”现象: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
对于走钢丝演员表演出现不平衡时摆动标杆的动作,是因为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调整重心的方便。
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悬线法、支撑法找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教师实验演示。
阅读科学世界
中有哪些应用?1、
2、检验桌面是否水平的仪器(水平器)
学生举例,并体会规则形物体的重心位置。
学生观察实验并举例,体会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并记忆。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实例,再上升到理论。再回到生活。
通过科学想象,来感悟知识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体会物体重心的位置。
了解找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同学们提出猜想?
重力的大小可能与 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2)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mg G—重力—单位(N)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
B、教室里吊电灯的线总是竖直向下。
C、盖房时,必须盖成竖直向下的,才牢固。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书
设
计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
二、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三、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观察重垂线实验;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在引导下,归纳得出重力的方向。
明白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能运用重垂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环
节
四
重心
给出重心概念;利用圆形薄板、直尺等规则物体给学生演示实验,指出重心所在;让学生明白重心的平衡特点。
观察教师试验,讨论交流。
理解重心的概念,并能找出物体的重心。
解
读
教
材
内容标准
本课时主要落实课标“重力的由来”;“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教学重点
重力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解读方法
二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不同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指导学生讨论,填写表格
学生观看教师实验,认真记录数据,讨论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明白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9.8牛/千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环
节
三
重力的方向
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让学生观察;指导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制作重力实验装置,观察家庭中的重力现象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7)开展重力知识主题班会或科普讲座,让学生分享重力知识,提高全班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计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重力概念、方向和作用点时,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阐述重力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重力实验,如悬挂重物实验、地球引力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作用和方向。
7. 学生自评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时进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
8.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 示意图:重心标记
4. 重力的计算公式
- F = G × m₁ × m₂ / r²
- 其中,F 为重力大小,m₁ 和 m₂ 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 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5. 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建筑:利用重锤线检查墙体是否竖直
- 体育:运动员跳高、跳远时的助跑
- 交通:汽车、火车行驶时的制动
6. 重力的测量
九.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了解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度、观点的提出和分享情况,以及讨论成果的展示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节 重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的精神。
(2)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难点:重力的方向。
(三)教具: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新课教学:
1、观看图片,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 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上的物体。
3、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2)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①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kg m / 0.05 0.1 0.15 0.2 0.25 0.3 …… 重力N G /
0.5
1
1.5
2
2.5
3
……
描点并连接这些点,如下图所示:
③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为9.8kg N /,用于表示这个比值,有时g也取10kg N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 m
G
=,或mg G = ④kg N g /8.9=的物理意义。
表示质量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g 在不同的星球上数值不同,如在月球上地日=g g 6
1。
在地球的不同位置,g 的数值也略有不同。
⑤例题:质量为0.25kg 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N 。
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 取10kg N /。
解:已知kg m 25.0=木,人G =450N ,kg N g /10= 木块受到的重力:N kg N kg g m G 5.2/1025.0=⨯==木木 人的质量:kg kg
N N
g
G m 45/10450==
=
人人
答: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5N ,人的质量为45kg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可由重垂线确定。
三、练习
1、练习册P 5-6
2、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6
1
,宇航员从月球取回6kg 的岩石拿到地球上,岩石的质量是____kg ,重力是____N 。
3、一辆汽车载重2.53
3
/10m kg ⨯的石子,请问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g 取10kg N /) 四、小结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 表示。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比值用字母g 表示,kg N g /8.9=
g m
G
= 或mg G = 3、重力的方向,总是坚直向下的。
五、布置作业:课本P 14 1 2 3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