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一、应急预案为了有效应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制定本应急预案。
1. 紧急处置(1)发现输血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保留余血,并采集患者血样。
(2)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向科室负责人及医院输血管理部门报告,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2. 不良反应分类及处理措施(1)轻微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头痛等,给予对症处理,如退热、抗过敏等。
(2)中等不良反应:如急性肺水肿、溶血等,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救治,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死亡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救治,报告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
3. 调查与分析(1)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程度。
(2)分析不良反应与输血治疗的关系,评估输血治疗的风险。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输血安全管理措施。
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1.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要求(1)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在24小时内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并及时上报医院输血管理部门。
(2)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输血过程、不良反应表现、处理措施等内容。
2. 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处理(1)输血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展开调查,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2)根据调查结果,对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3)对严重不良反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输血不良反应信息登记与统计(1)输血管理部门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登记,建立不良反应数据库。
(2)定期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
4. 输血不良反应培训与宣传(1)加强对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不良反应的能力。
(2)开展输血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
5. 持续改进与监督(1)根据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调查分析,不断完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但同时也存在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每年都会有一些患者因为输血不良反应而遭受到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类型,其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低血压等。
2.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指病人接受输血后体温增高,超过38℃。
3. 血液反应:血液反应主要是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造血元素输注时出现的反应。
4.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受体体内出现免疫复合物导致的反应。
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1. 选择适当的输血产品:根据患者的身体特征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输血产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 预测并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前进行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血压变化情况以及血型配合情况等,并在输血过程中进行监测。
3. 应用适当输血技术:应用适当的输血技术,如慢输、滴管输血等,可有效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4. 了解输血后的护理措施:在输血后正确护理患者,监测其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三、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1. 紧急处理:在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具体措施包括翻身位、氧气吸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
2. 通知医生:及时通知医生,告知患者的情况和处理措施,配合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3. 采取积极的措施:快速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如及时采取皮肤测试、口服抗过敏药物、输液稀释等措施,能够有效减缓并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的过程。
4. 报告反应事件:及时向上级医院或相关部门报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并妥善保存相关证据,以便后期跟踪调查。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扫尾工作1. 给予护理: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并护理好病人的伤口。
2. 提供防范措施: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及程序当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并更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对于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并上报医务科和血库。
5.对于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的情况,应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往血库。
6.如果患者家属有异议,应立即按照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临床紧急用血预案为了保障紧急抢救患者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输注临床血液,制定了紧急用血工作预案。
该预案编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该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为了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了临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其中组长为医务科主任,副组长为检验科主任,成员为各临床科室主任。
该预案的职责如下:1.医务科主任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2.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3.输血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4.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1.经治医师应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进行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2.输血科在确认库存血液不足时,应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说明哪种血液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
3.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伤员,此时应指定1名医师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每个患者的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应清楚地标明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号。
若无法识别患者(如患者昏迷),可在病案号的基础上加紧急人院号(如01号、02号……),避免在确认受血者身份和粘贴血标本标签时出错。
4.如果在短时间内发出另外一份针对同一名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技术人员确认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检验科,根据反应类型及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1)低热患者,减慢输注速度,密切观察,遵医嘱物理降温、给予解热镇痛药及抗过敏药物。
(2)过敏反应:轻者减慢输注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
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保持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激素及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监测生命体征、氧气吸入、抗休克治疗,必要时气管切开及CPR.
(3)溶血反应:a.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保留剩余血液和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标本送输血科检验;b.维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和碳酸氢钠碱化尿液;c.双侧腰部封闭及热敷;d.抗休克治疗;e.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2.上报医教科、护理部。
3.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相关程序对血液及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输血反应根据发生的机制和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输血反应。
急性输血反应是指发生在输血后的24小时内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迟发性输血反应是指输血后24小时至30天内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较轻,但是可能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慢性危害。
下面是一份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供参考。
一、应急预案1.实施输血前的临床评估,防止输血不再需要,并保证输血者有足够的循环血容量。
2.根据输血者的血型、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确保血型配对正确。
3.输血前检查输血品质、保存时间,防止输血品种错误或质量堪忧。
4.定期进行供者和受者的传染性疾病筛查,防止输血中传输病原体。
5.准备充足的紧急用血库存。
6.培训相关医务人员熟悉输血反应的症状和处理程序。
二、处理程序1.急性输血反应的处理程序:(1)停止输血:一旦发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
(2)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需要,进行气道管理以保证患者呼吸。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4)给予氧气:给予患者吸氧,维持氧饱和度。
(5)给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抗过敏药物、补液等。
2.迟发性输血反应的处理程序:(1)停止输血:发现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
(2)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3)给予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如镇痛药、退热药等。
3.对于严重的输血反应(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溶血反应等),应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和相应的输血袋残余血液样本以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查。
(2)首诊:将患者送至急诊科或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处理。
(3)注射皮质激素:对于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重症反应,给予患者注射大剂量皮质激素。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输血反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院长:负责应急预案的总体领导和协调。
2. 医疗科: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指导各部门做好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3. 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输血反应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4. 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质量控制,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鉴定和处理。
5. 药剂科:负责提供必要的药品和抢救物品,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及时上报输血反应情况。
四、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 输血反应发生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 护士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治疗。
3. 对过敏反应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焦虑。
4. 对发热反应患者,给予退热药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进行物理降温。
5. 对溶血反应患者,立即停止输血,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鉴定。
6. 对细菌污染反应患者,立即停止输血,隔离患者,采集血培养,寻找污染源。
7. 对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8. 报告医生及科主任、护士长,并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
9. 对严重输血反应患者,做好抢救准备,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给予氧气吸入。
10. 患者家属有异议时,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11. 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输血反应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输血反应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输血反应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抢救流程、药品及物品的准备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如有新的输血反应发生,应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预案。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引言输血是临床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但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演练。
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1. 输血反应定义: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由于血液或血液制品质量、患者自身因素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2. 输血反应分类:(1)发热反应: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小时内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2)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3)溶血反应:输血后1-2小时内出现寒战、高热、腰痛、酱油色尿等症状。
(4)其他反应:如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
3.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流程:(1)发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并通知医生。
(2)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如吸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等。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抗凝等药物治疗。
(4)保留输血袋、血液制品及患者血样,送检验科检测。
(5)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及医院相关部门。
(6)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病情记录。
4.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措施:(1)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检验、储存、输注等操作规程。
(2)加强医护人员输血知识的培训,提高对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
(3)建立健全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4)加强与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输血反应的救治效果。
三、输血反应应急预案演练1. 演练目的:(1)检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2)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
2. 演练场景:(1)一位患有贫血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
(2)一位患有血型不合的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溶血反应。
3. 演练步骤:(1)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
(2)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如吸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等。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抗凝等药物治疗。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一、输血反应的概念输血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发生的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等。
这些反应轻则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制定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1.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血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同时,要对输血器具和血液制品进行仔细检查,查找引起发热的原因。
2.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也是输血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输血后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治疗。
同时,要对输血器具和血液制品进行仔细检查,查找引起过敏的原因。
3. 溶血反应溶血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输血后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同时,要对输血器具和血液制品进行仔细检查,查找引起溶血的原因。
4. 细菌污染反应细菌污染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输血后出现败血症等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同时,要对输血器具和血液制品进行仔细检查,查找引起细菌污染的原因。
三、预防措施1. 严格把关血液来源,确保血液质量。
2. 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 对受血者进行严格的输血前检查,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4. 在输血过程中,要对受血者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
5. 对已经出现不良反应的受血者,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总结输血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制定应急预案和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工作,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引言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输血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处理输血反应,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1. 主任: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2. 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和保障。
3. 医疗小组:负责输血反应的诊疗、处理和抢救。
4. 护理小组:负责输血反应患者的护理、观察和记录。
5. 报告小组: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输血反应事件。
三、应急预案处理流程1. 输血反应发生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 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报告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和血袋标签等信息。
3. 医生接到报告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输血反应类型。
4. 医疗小组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
(2)溶血反应:给予碳酸氢钠、利尿剂等,防止肾功能衰竭。
(3)细菌污染反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5. 护理小组负责以下工作:(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生命体征。
(2)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减少焦虑。
(3)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6. 报告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输血反应事件,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和血袋标签等信息。
7. 输血反应事件处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康复情况。
四、应急物资储备1. 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
2. 抗生素:针对细菌污染的抗生素。
3. 碳酸氢钠、利尿剂等。
4. 输血反应相关记录表格。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对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各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输血反应的能力。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会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我们需要充分重视并做好准备。
以下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应急预案。
1. 事前准备。
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了解其输血史、过敏史、疾病史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高风险受血者。
同时,需要确保输血设备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避免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
2. 人员培训。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接受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培训,掌握不同类型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应急设施。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设施,包括应急药品、设备和人员配备等,以便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二、处理流程。
1. 发现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受血者的情况,一旦发现出现不适症状,如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需要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诊断。
2. 评估和诊断。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受血者,医务人员需要迅速进行评估和诊断,了解其症状和体征,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3. 应急处理。
根据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药物、纠正液体和电解质紊乱等,以保障受血者的安全。
4. 报告和记录。
在处理不良反应后,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受血者的情况、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效果等,以便进行事后的评估和总结。
三、总结。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对于医务人员而言至关重要,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培训,才能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受血者的安全。
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管理和监控,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应急预案1、概述: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和输血并发症等。
应急预案旨在确保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受血者的安全和健康。
2、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由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血库、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明确预案的制定人员、审批人员、执行人员及其职责,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3、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应急响应流程:明确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包括紧急停输、检查输血设备、记录相关信息、联系输血科和临床医生等步骤。
(2) 应急处理措施:具体包括不同类型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如过敏反应的抗过敏治疗、输血反应的停输、支持性治疗等。
(3) 报告和记录:明确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记录要求,包括报告的时间、报告的对象、报告的内容等,同时应规定相关信息的保存和保密要求。
(4) 应急培训:规定医护人员定期参加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培训的要求,确保医护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掌握相应的处理技能。
(5) 通讯与联系:明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的通讯与联系方式,包括联系输血科、血库、临床医生、药师等相关人员的电话、传真、邮件等信息。
二、处理流程1、不良反应的识别: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和输血并发症等症状,应立即怀疑并停止输血。
2、紧急停输: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将输血设备关闭,避免输血继续进行。
3、检查输血设备:停止输血后,医护人员应检查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路、输液器、输血袋等,确保设备没有漏血、漏液或者其他异常情况,以排除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技术问题。
4、记录相关信息: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处理措施等信息,包括受血者的基本信息、输血单位信息等,以备后续处理和报告使用。
5、联系输血科和临床医生:医护人员应立即联系输血科和临床医生,报告不良反应的情况,并按照预案中规定的通讯方式和联系人员进行沟通,以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03
如发生溶血反应,立即 给予抗休克治疗,如补 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 物等。
04
对于其他输血不良反应,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04
预防措施与风险管理
加强血液质量监测
严格筛选献血者
确保献血者符合献血标准,进行 详细的健康询问和体检,排除潜
输血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输血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输血安全的认识。
心理支持与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和干预措施。
患者随访与反馈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输血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05
培训与演练计划
培训目标及内容设置
培训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处理及应急能力。
定期演练计划制定
演练目的
检验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的掌握情况,提高应急反应 能力。
演练计划
每季度进行一次模拟演练,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制定相应 的演练方案。
演练评估
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参演人员的表现、演练效果等,并针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
06
总结回顾与改进建议
本次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评价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处理 能力和水平。
推动输血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降低输血不 良反应的风险。
挑战应对
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警,提高识 别和处置能力。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长期反复输血可导致铁过载,引起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等。
03
应急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报告及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输入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及护士长,并遵医嘱用药。
3、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4、病情危重的患者准备好抢救药物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抢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在积极做好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信息核对。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2)核对供血者、受血者的ABO血型,Rh血型。
6、剩余血液制品及输血用具教检验科进一步检查。
7、积极配合医生或检验科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各项监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验科。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用具进行封存,并做记录。
9、按照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检验科、医务科、护理部。
(二)处理流程(见附图)
附:输血反应处理流程图。
输血科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输血科在日常输血过程中发生的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其他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三、处置原则1. 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迹象,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 积极救治:迅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给予氧气吸入、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3. 详细记录: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抢救过程及用药情况。
4. 及时报告: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及护士长,并按照医院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5. 保留样本: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及患者血标本,以备后续检查。
四、处置程序1. 发现输血反应:护士或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迹象,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更换输液器,改输生理盐水。
2. 报告医师: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及护士长,并告知患者家属。
3. 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症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给予氧气吸入、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4. 详细记录: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抢救过程及用药情况。
5. 填写报告卡:根据医院规定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并上报输血科。
6. 保留样本:保留未输完的血袋及患者血标本,以备后续检查。
7. 后续处理: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1. 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重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
护理措施:给予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发热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等。
护理措施:给予退热药物,保持患者体温稳定,观察病情变化。
3. 溶血反应:表现为寒战、高热、腰痛、黄疸等。
护理措施:给予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4. 细菌污染:表现为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
护理措施:给予抗生素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六、总结本输血科输血反应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更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医务科、血库。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血库。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程序】→临床紧急用血预案1.目的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情况下临床血液能快速安全输注于临床,制定紧急用血工作预案。
2.编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4.组织及职责为做好临床紧急输血工作,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临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组长:医务科主任副组长:检验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5.职责5.1 医务科主任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5.2 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5.3 输血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5.4 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6.紧急用血管理预案6.1 经治医师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6.2 输血科在确认库存血液不足时,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说明哪种血液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
6.3 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伤员,此时应指定1名医师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每个患者的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应清楚地标明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号。
若无法识别患者(如患者昏迷),可在病案号的基础上加紧急人院号(如01号、02号……),避免在确认受血者身份和粘贴血标本标签时出错。
6.4 如果在短时间内发出另外一份针对同一名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技术人员确认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6.5 急性失血患者如经液体复苏后收缩压能维持在10.66kPa(80mmHg)左右可暂不输血,因为患者维持在许可的低血压状态可减缓出血,防止在伤口处形成的一个不结实的止血血栓被血流冲走。
6.6 对于低血压急需手术的患者应尽快送手术室。
6.7 特别紧急情况下,需要紧急同型输血时,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标明血液需求的紧急程度,输血科在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后,如病情“急”应尽快鉴定供、受者血型并根据临床输血需要,发出经交叉配血主侧相合的同型悬浮红细胞。
但在未知患者RhD血型的情况下,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或未成年女性不轻易发给RhD阳性O型红细胞。
病情“紧急”应在30min内完成正反定型及凝聚胺法主侧配血。
6.8 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不能输注全血,只能输注红细胞。
红细胞只要求主侧配血相合,次侧配血不作要求。
输注前要与患者或其亲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说明利弊。
血浆和冷沉淀可以相容性输注。
6.9 若已输人大量O型红细胞成分后,能否输注与患者同型的血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当患者原ABO血型的红细胞与新采集的患者血标本血清相合时,可以输注与患者原血型同型的血液(在改输原同型的血液时,须更换输血器)。
若交叉配血试验由于ABO抗体所致不合时,则应继续输注O型红细胞。
6.10 RhD阴性患者需要输注血浆和冷沉淀时,可按ABO 同型或相容性输注,RhD血型可忽略,执行《RhD阴性及其他稀有血型的血液输注管理规程》。
6.11 紧急情况下,患者为RhD阴性,没有检测到抗一D,男性患者或无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可输RhD阳性血,但必须征得患者或其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若有抗体产生,以后输血只能输注RhD阴性血。
6.12 患者为RhD阴性,体内虽未检测到抗-D,但患者是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包括未成年女性)应输RhD阴性血液;如一时找不到RhD阴性血液,不立即输血会危及患者生命,此时须采取以下措施:(1)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并说明在紧急情况下输注的利与弊,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注明给患者带来的后果和并发症:第一,不会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第二,该类Rh阴性红细胞缺乏,不输Rh阳性红细胞危及生命,此时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输注Rh阳性红细胞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条件;第三,会给以后用血或妊娠带来不良后果,可能导致妊娠的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溶血病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对未生育的女性);第四,患者因本身原发病不治而非输血治疗所能挽回时,不能借口归罪于输血治疗不当,知情后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
(2)临床科室主任和输血科主任签字认可。
(3)医务科报批。
必须征得患者或其亲属同意后才能实施。
6.13 紧急用血可以欠费进行,输血科不得以欠费为理由拒绝发血。
7.应急保障措施7.1 血液供应紧张:如果省中心血站没有足够库存血液,则立即由医院总值班与中心血站领导进行联系,由血库负责人进行协调解决,并报告科主任。
遇有特殊血型的血液(如Rh阴性)时,若血库没有库存,当出现Rh阴性患者急需输血时,可向省中心血站申请输用同型或相容型冰冻红细胞。
如血站确实无法解决时,要求血站与其他血站进行联系,寻找合适的血液供应临床,以保证患者治疗需要。
当与其他供血单位联系仍无法解决时,要与临床科室联系,进行患者直系亲属的血型检查工作,发现与需血患者相同血型的献血人员后,及时与省血站联系进行采血,血液采集和检验要求省血站按紧急情况处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检查,保证尽快供应临床。
7.2 发生停电时,首先与电工班进行联系,确定发生的原因和估计停电时间。
若为短暂停电,有急需输血患者时,则将设备连接到备用电源、(UPs)进行配血试验,但不能融化血浆;如确需输用血浆,可在水浴箱内加热水调节温度达到要求后进行融化(注意监测温度),以保证临床抢救治疗。
血液发出无法打印报告单时,可手工填写报告单,以保证临床输血程序正常进行。
待来电后再补打报告单。
7.3 配血离心机为配血专用离心机,出现故障后会影响交叉配血工作。
当出现故障后,首先把电源关掉,5分钟后再打开电源,检查是否正常工作,如仍不正常而有急需输血者,可临时启用备用配血离心机进行配血,但要调整好离心时间和离心力。
7.4 当冰冻血浆解冻箱出现故障时应启用备用血浆解冻箱。
向备用血浆解冻箱内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后,加人蒸馏水调节温度在37℃以下,接上备用血浆解冻箱电源,让备用血浆解冻箱自动调节水温至37 ℃后进行血浆融化。
待设备修好后再使用原解冻箱进行工作。
7.5 输血微机管理系统故障后,无论是软件问题,还是硬件问题,首先进行重新启动,然后查看是否正常。
如仍不正常,有需要紧急输血患者,则先进行手工填写输血报告单发血,待微机修好后再补打报告单。
8.预案启动与终止8.1 应急响应8.1.1 在正常工作日,输血科接到需紧急用血抢救事件后,立即报告医院总值班、医务科主任及相关人员。
.8.1.2 节假日及下班后,输血科接到紧急用血事件后,立即报告总值班。
8.2 接到严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伤事件后,按突发事件应急用血预案执行。
8.3 接到紧急用血事件通知的科室,应做好输血前一切准备工作,包括血样采集、标识及送检和取血的前期准备。
8.4 紧急输血无患者家属签字的需报医务科备案,所有需签署的同意书随后补签。
8.5 应急终止紧急输血抢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抢救成功或患者死亡,则该事件预案终止。
9.总结评估与改进对每一起临床紧急用血事件,要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医院紧急用血协调小组定期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调整和修订。
10.本预案经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预案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1.过敏反应1.1 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1.2 治疗1.2.1 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1.2.2 吸氧:鼻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1.2.3 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滴,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1.2.4 异丙嗪25mg加人静脉补液;1.2.5 10%葡萄糖酸钙10mg加入静脉补液;1.2.6 对反复发生热性输血反应,可选用洗涤红细胞输注。
2.发热反应2.1 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2 据症状轻重处理。
2.2.1 轻症物理降温、多饮水。
2.2.2 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3.溶血反应3.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压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
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3.2 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3.2.1 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
3.2.2 使用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
3.2.3 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3.2.4 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
3.2.5 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
3.2.6 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
4.细菌污染4.1 症状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为一般发热反应,重者即使输入少量也可立即引起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剧烈反应。
4.2 治疗4.2.1 立即停止输注。
4.2.2 抢救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
4.2.3 及早使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为宜。
4.2.4 将袋内剩血离心取底层直接做涂片染色和病原体培养。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2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2500ml,称大量输血。
5.1 循环负荷过重如输血过多过快,常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泡沫样血痰等肺水肿征象。
应立即停止输血,按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紧急处理。
5.2 出血倾向多见于大量输入库存血,预防措施可每输600—1000ml库存血,应给予200ml新鲜血或及时补充葡萄糖酸钙,可防止因枸橼酸盐同血钙螯合所引起的低钙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