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人眼中的产品设计
网易Light 安卓版产品解构分析报告
![网易Light 安卓版产品解构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452b1e0975f46526d3e1c6.png)
网易Light 安卓版产品解构分析报告众所周知,用户体验有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产品设计的流程通常会由战略层到表现层,从上而下地执行。
而用户感知,却是自下而上的,有时候还会互相穿插。
笔者将以体验产品的正常顺序来对Light进行结构和分析。
产品信息体验产品:Light版本:V1.0.1体验系统:Flyme OS5.1.0.2Y表现层整体风格:圆润、清新、友好。
为什么Light会给人这样的视觉体验呢?笔者将以颜色、排版、辅助图形、图标、动画这五个方面解构Light的表现层。
颜色Light主要使用明快的黄色,大量留白。
而在色彩心理学中,黄色给人轻快、透明、充满希望的心理暗示。
而《头脑特工队》中的乐乐,也是使用黄色代表积极向上。
而对用色进一步解构(图一)。
发现Light使用了三种明度的黄色,最高明度的黄色用于面积较大的图形,像按钮,图标等;而明度中等的黄色多用于高亮的文字,或者线型的图形;而明度最低的黄色在APP中很难发现,出现在Web版的高亮文字中,而该文字有着一个灰色的底色。
这三种黄色,在对产品的日常使用中很难发现区别,因为它们都极其接近。
而对颜色作出如此微小的调整,有可能是因为想保持黄色在不同背景被感知中的一致性,更低明度的颜色也保证了高亮文字的易读性。
无论如何,Light对用色的严谨是值得肯定的。
图一排版Light的排版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首屏的焦点图叠加上非常有设计感的图形文字(图二)。
尽管这种风格在Web中很常见,但是Light的首屏无疑也是相当惊艳。
虽然也被人诟病有参照应用Yahoo News Digest,孰优孰劣就见仁见智吧。
图二辅助图形在辅助形的使用上,Light大量地使用了圆形和圆弧,圆润的形状给人一种友好的感觉。
无论是画面的分割、装饰图形、控件、还是图标,圆形元素都处处可见。
辅助图形的一致和复用,能够大大地深化视觉印象,更有利传达产品的气质(图三)。
图三图标图标的风格跟Logo和辅助图形的风格一脉相承,形态圆润,线构成的图案显得更加轻盈(图四)。
产品分析 - 网易云音乐,音乐产品的视觉化探索之路
![产品分析 - 网易云音乐,音乐产品的视觉化探索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a14dfac40066f5335b812185.png)
产品分析| 网易云音乐,音乐产品的视觉化探索之路编辑导读:网易云音乐作为当下在年轻人群体中大火的音乐类APP必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作者主要从产品框架、竞品分析、用户分析和功能分析几个方面对网易云音乐的视觉化探索之路进行了产品分析,与大家分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产品拆解2.竞品分析3. 用户分析与调研4. 功能分析与优化建议方案5. 总结01 网易云音乐产品功能结构产品架构由网易云音乐产品架构图可看出,网易云以音乐属性为核心,兼具社区属性和个性化推荐音乐资源属性。
两者相辅相成——音乐属性满足用户基本需求,而社区属性丰富了产品的温度。
2019年新推出的云村社区标志网易云音乐在音乐社交的探索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02 竞品分析2.1 产品定位自2004年酷狗问世以来,截至2013年网易云音乐诞生。
网易云音乐以黑马姿态迅速占领市场,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行业规模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腾讯音乐(TME,包含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包含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
网易云音乐以音乐社区、音乐个性化推荐为切入点打入市场。
根据百度指数,网易云音乐20至30岁用户占50%以上,可见网易云在线音乐的用户年轻化明显,网易云音乐在产品的探索方面一直位于行业前列,敢于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满足年轻用户的新需求,从社交到视频无不体现了它走出自己风格的决心。
2.2 竞品分析根据艾瑞数据音乐音频类目下月独立排行榜,网易云音乐排行第5。
前5名中,其与网易云音乐目标用户重合度较高的QQ音乐背靠腾讯公司,产品成熟且版权资源丰厚。
酷狗音乐与酷我音乐凭借其早期的PC基础与移动端一体化的音乐体验也具有极大竞争力。
因此竞品分析对象为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
以上是4款APP的业务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直至今日,几种APP的核心功能与业务分布都较为相似。
如以音乐服务为核心的个性化推荐功能,相关视频功能,直播功能等。
中国情感化设计产品案例
![中国情感化设计产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f6b73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d.png)
中国情感化设计产品案例
1. 爱心形状的暖宠物床 - 这款宠物床采用了可爱的爱心形状设计,让宠物感受到主人的温暖和关爱,增加了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2. 情侣手牵手暖手宝 - 这款暖手宝设计成了两只手牵手的形状,象征着情侣之间的爱与温暖,让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亲人的陪伴和温暖。
3. 情感表达式可调节灯 - 这款台灯可以调节不同的表情图案,如笑脸、心形等,让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不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4. 情感化设计香薰灯 - 这款香薰灯的外形设计为一个小熊形状,可通过加入不同的香薰精油,为居室创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温暖和舒适。
5. 亲子相框 - 这款相框设计为一对亲子熊的形状,让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家庭温暖的氛围。
“10款”——有趣的交互产品设计
![“10款”——有趣的交互产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ebf8e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a.png)
02-Nio 灯具
设计:Joe Fentress
这⼀款互动灯具的设计师同样是 Joe Fentress 。
nio是⼀盏灯,它在被设计时摒弃了电⼦系统,选择通过⼿动去进⾏灯光的明暗调节,强调产品与⼈的互动性。
05-Smaller Queiter ⾳响
设计:Jacqueline Bae
Smaller Queiter是⼀个⾳响。
⽤户可以通过滑动,使锥体更⼤或更⼩来简单地控制⾳响的⾳量。
06-RA 台灯
RA是⼀种形式简单的台灯,可以通过切换⾓度调整亮度。
在⽔平位置上,灯亮度是0,当你开始按顺时针⽅向旋转灯管时,灯逐渐亮起来,直到灯管垂直时达到最亮。
你可以在任何你喜欢的位置停⽌运动,以创造更平静的氛围,或者在灯光下打开灯来照亮房间。
这个灯的运动,提醒了⼈们天空中的太阳路径——它越⾼,它就越明亮。
08-Pillowy 加湿器
设计:Lu Yicong
Pillowy是⽤压⼒来控制加湿程度⼤⼩的加湿器,犹如捏挤⽛膏⼀样,当你施加压⼒越⼤,机器释放的湿度越⼤。
全⾝通体圆润,出雾⼝也是进⽔⼝。
这种令⼈难忘的设计将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户体验。
10-Dropin
设计:Juan Lee;Sojeong Cha;junku jung;Heo KIM;SooAh Park
Dropin将视觉和触觉元素与⾳乐相结合。
每个⼈都可以通过Dropin创造和聆听多种多样的⾳乐,进⽽更丰富地欣赏⾳乐,听⼒受损的⼈也可以通过触觉,
视觉感受并享受⾳乐。
优秀的用户体验的数字产品案例
![优秀的用户体验的数字产品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761da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4.png)
优秀的用户体验的数字产品案例作为数字产品设计师,优秀的用户体验是产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优秀的数字产品案例,它们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界面设计,更在于为用户创造了出色的交互体验。
1. 路上行:共享单车路上行是一款共享单车应用,它通过简单、直观的界面设计和便捷的使用流程,使用户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目标单车、解锁车锁、骑行、还车并支付等操作。
此外,该应用还提供了电子围栏、车辆追踪、故障报修等实用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用户在找车、骑车、还车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
2. 滴滴出行:出行服务平台滴滴出行是国内知名的出行服务平台,其简单、明了的用户界面及优秀的用户体验被广泛赞誉。
除了支持多种出行方式,包括网约车、拼车、公交、地铁等,该应用还能与各种智能硬件(如智慧公交、共享单车等)对接,以提供更为全面的出行服务。
此外,滴滴还提供了优秀的订单管理、用户服务及安全保障等多项功能,让用户在使用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便捷体验。
3. 网易云音乐:音乐流媒体应用作为国内流媒体市场的领军者,网易云音乐以优秀的用户体验获得了极高的用户粘性。
该应用提供了海量的音乐资源(包括海外版权文件),并提供了优秀的推荐算法,通过了解用户的听歌习惯,为用户推荐更为贴合其口味的音乐,打造出了精致的音乐生态。
此外,网易云音乐还拥有优秀的社交功能,可以让用户和歌手、其他歌迷互动,并参与到音乐社区中。
4. 支付宝:移动支付应用支付宝是国内知名的移动支付应用,它通过提供便利的用户体验、灵活的支付方式和完善的支付安全措施,成为了众多用户首选的移动支付厂商。
该应用支持各种支付方式,包括扫码支付、NFC支付等,并提供了丰富的支付功能,如账单查询、余额查询、转账、信用卡还款等。
此外,支付宝还提供了优秀的生活服务,如酒店预订、保险购买等,让用户在一个应用中完成各种生活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bd821fb7360b4c2e3f644d.png)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简称:UCD)近年来被业界频繁追捧,并得到很多实质案例的应用和发展。
然而对于很多新进者来说,其实,往往会产生一种误导,这个误导类似于很多人信仰——“细节决定成败”。
目前,互联网公司当中,首先,是淘宝的UCD团队很强大也很优秀,其次是腾讯的CDC 团队也很强大很优秀,第三是网易的门户UCD团队及杭州研究院的UED团队。
而团队的价值表现,也越来越在产品中得到体现和体验。
其实,产品设计,不仅仅是UCD、CDC、UED他们的事情,也是调研人员,PD、PM,产品测试和运营人员的事情。
而真正有话语权的,就是在这些环节都需要有专研和深度直觉的有心人,比如巨人网络的史玉柱、网易公司的丁磊、腾讯公司的马化腾,他们的产品设计的核心就是直觉,而这个直觉的前提就是,通过移情,进行调研,独立思考,深度模拟逻辑,确定目标等。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仅仅是满足了产品设计的常规情形,可以理解为心智模型对立面的现实模型。
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核心却是心智模型。
所谓的“心智模型”,是指用于结识个体为现实世界中之某事所运作的内在认知历程。
这是一种外在现实的内部标志或表示方法,被假设于大部分的认知心理学。
很多人讲心智模型,可是真正有多少人懂或了解呢?今天在广州UCD群里,有一个朋友问:“周日开UCD书友会的时候,听到很多朋友提到马斯洛,能介绍一下或者推荐几本你们觉得值得看看的著作么?”马斯洛是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他的最大的贡献也许就是我们长挂嘴边谈及的“需求层次理论”。
其实,光是阅读或了解了第三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哲学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时候,我就在群里推荐这位朋友再延伸阅读一些。
我推荐了罗素分析哲学,也许可以理解为第一代心理学派,然后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最后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荣格和弗洛伊德可以成为第二代心理学派。
如果对他们的主要学说进行延伸阅读话,也许对我们更有帮助,如果你对现象学再感兴趣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主要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他是20世纪现象学的创始人。
透着未来感的科技产品有哪些独特设计?
![透着未来感的科技产品有哪些独特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a800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3.png)
透着未来感的科技产品有哪些独特设计?科技产品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功能设计,总能给人一种浓厚的未来感。
这些科技产品凭借其引人注目的造型和创新的功能,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那么,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款透着未来感的科技产品,它们的设计简直就像从未来穿越而来。
一、智能手表智能手表是一种集通讯、运动监测、健康管理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智能穿戴设备。
其独特设计往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不仅仅是它们外观的时尚感,更重要的是其功能的多样性。
一些智能手表还具备心率监测、血氧监测、睡眠监测等功能,能够让人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
同时,智能手表还可以作为手机的扩展,实现接听电话、查看短信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二、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头盔是一种能够带给用户身临其境感受的科技产品。
它利用高清显示技术和头部跟踪技术,能够模拟出一个真实的三维场景。
穿戴者可以通过头盔中的屏幕看到这个虚拟世界,并可以通过头部动作来进行交互。
虚拟现实头盔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中。
无论是游戏、电影还是虚拟旅游,虚拟现实头盔都能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体验,完美地融入到用户的生活中。
三、折叠手机折叠手机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的设计,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
传统的手机都是一体式设计,无法改变形态,而折叠手机则打破了这一限制。
它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从手机到平板电脑的无缝切换。
不仅具备了普通手机的通信功能,还能够提供更大的屏幕空间进行工作和娱乐。
折叠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在手机使用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四、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家用电器。
智能灯泡、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都是智能家居设备的典型代表,它们以其便捷、智能的特性,展现出强烈的未来感。
通过智能家居设备,我们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语音控制等功能,使得家居生活更加智能化、便利化。
而且这些设备也具备一定的自学习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进行智能调整,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盘点那些让用户上瘾的产品设计
![盘点那些让用户上瘾的产品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e4adc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e.png)
产品经理简称PM,是指在公司中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
产品经理是很难定义的一个角色,如果非要一句话定义,那么产品经理是为终端用户服务,负责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人。
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目标用户特征、竞争产品、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模式等等诸多因素。
近年来互联网产品经理火热,一起看下为大家精选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学习文章。
用户粘性是评价一款产品的重要指标。
粘性越高的产品,用户打开次数和使用时长就越高,高使用时长可以带来高流量。
互联网行业本质是流量的生意,谁收割的流量越多,谁就是赢家。
所以各家都会极力提升产品的用户粘性,最好是让用户每天都离不开,迷恋自己的产品以至于达到上瘾的地步。
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容易让用户上瘾的产品设计。
什么是上瘾?上瘾指的是个体通过做一些重复性的行为来获取快感。
这里的关键词是快感。
因此你的产品要想让用户上瘾,那么最根本上来说,需要给用户带来快感。
快感是人类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大脑会刺激分泌多巴胺,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感觉。
那么我们有哪些需求需要被满足呢?1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类,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最底层的需求拥有最广阔的市场,那么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包括:空气、水、食物、睡眠、性。
2019年全球的点击量排名第8是Twitter,第10是instagram。
排在他俩中间的是pornhub,pornhub是全球最大的在线视频教学,每天都有大量的用户在线上网课学习,他们主要的课程是人类的繁衍与发展。
越底层的需求市场越大,因为这些都是刚需。
但是刚需有一个缺点,刚需的商业模式比较成熟,很难做出差异化,可复制性强。
极强的可复制性意味着竞争者会很多。
例如,为了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网易云web设计理念
![网易云web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69387c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5.png)
网易云web设计理念网易云是一款知名的音乐分享平台,它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用户体验一流、简洁清新、便捷实用和个性化定制。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网易云的设计理念。
首先,网易云强调用户体验一流。
它注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反馈,不断优化界面和功能,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例如,网易云的搜索功能非常智能,用户可以根据歌曲名称、艺人、专辑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结果准确且快速。
此外,网易云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推荐歌曲和歌单,根据用户的偏好和收听记录为用户推荐最合适的音乐,增加了用户的满意度和黏性。
其次,网易云的设计风格简洁清新。
整体界面采用了简洁的设计风格,以蓝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同时,网易云的界面布局非常合理,各个功能模块清晰明了,用户可以迅速找到所需功能并操作,提高了效率和易用性。
此外,网易云的按钮和图标设计也非常简洁,符合现代审美观念,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再次,网易云注重便捷实用。
它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音乐播放、歌曲下载、歌词显示、评论互动等,满足了用户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同时,网易云还推出了手机客户端和网页版,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时随地听音乐,便捷实用。
此外,网易云还提供了多语种的界面,方便了海外用户的使用。
最后,网易云强调个性化定制。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定制界面和功能。
例如,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封面、相册封面等,打造个性化的空间。
此外,网易云还有“每日推荐”、“私人FM”等个性化推荐功能,根据用户的听歌习惯和喜好进行歌曲推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总结起来,网易云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用户体验一流、简洁清新、便捷实用和个性化定制。
它通过优化界面和功能、简洁的设计风格、丰富的功能和个性化推荐等方式,不断提高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用户喜爱的音乐分享平台。
网易公司设计理念有哪些
![网易公司设计理念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ec9e22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a.png)
网易公司设计理念有哪些网易公司作为中国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
以下是网易公司设计理念的几个主要方面:一、用户至上网易公司一直坚持用户至上的设计理念。
在产品设计中,网易公司始终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并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
网易公司通过用户研究、用户调研等手段,不断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简约与美观网易公司的设计理念追求简约与美观。
在产品设计中,网易公司注重简洁明了的界面设计,避免过多的复杂功能和繁琐的设计,使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
同时,网易公司也非常注重产品的美观性,通过细腻的设计和合理的配色方案,打造出富有吸引力的产品。
三、创新与突破网易公司一直秉承创新与突破的设计理念。
作为互联网公司,网易公司不断引入新的科技和技术,推陈出新,在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上持续创新。
网易公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更加注重对未来的探索和发展,努力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情感与人性化网易公司的设计理念注重情感和人性化。
网易公司在产品设计中,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通过细致入微的设计和设计元素的运用,传递出积极、愉悦的情感,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感到舒适和愉快。
网易公司设计的产品更注重人性化,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感诉求和行为习惯,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因素,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五、便利与智能化网易公司的设计理念追求便利和智能化。
网易公司通过持续优化和改进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使用体验。
网易公司也注重产品的智能化设计,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六、整体与细节网易公司的设计理念注重整体与细节的综合考量。
在产品设计中,网易公司注重整体的一致性和统一性,通过整体设计的思路和原则,保证整个产品的品质和一致性。
同时,网易公司也注重产品的细节设计,通过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用户的体验。
以上是网易公司的设计理念的主要方面。
好设计举例50个
![好设计举例50个](https://img.taocdn.com/s3/m/e93277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4.png)
好设计举例50个好设计是指在功能、美学和用户体验方面都能够得到完美平衡的设计,在这种设计中,用户能够轻松地理解和使用,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美感和愉悦感。
下面是50个关于好设计的举例和相关参考内容。
1. iPhone- 参考内容:在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方面,iPhone采用了直观的操作方式和简洁的界面设计,使用户能够轻松地使用手机,并且在美学上,iPhone有着简洁、优雅的外观设计。
2. 微信- 参考内容:微信的设计考虑到了用户的需求和习惯,界面简洁明了,功能清晰可见,用户可以轻松地进行聊天、分享和支付等操作。
3. 象棋- 参考内容:象棋的棋盘设计直观简洁,每个棋子的形状和颜色都独特而容易区分,使得玩家可以轻松地辨认和移动棋子。
4. 摩托罗拉 Razr V3 手机- 参考内容:Razr V3采用了薄型翻盖设计,外观简洁大方,同时内部的界面设计也直观友好,用户可以方便地完成通话、发送短信等操作。
5. IKEA 家具- 参考内容:IKEA的家具设计简单而实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组合和搭配,同时还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6. 物理密码锁- 参考内容:物理密码锁使用数字或字母来设置开锁密码,用户可以按照特定顺序旋转锁上的盘来解锁,简单而直观。
7. Google 搜索引擎- 参考内容:Google搜索引擎的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搜索结果也按照相关度排序,使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8. 无纸化电子书- 参考内容:无纸化电子书使用电子墨水屏幕,仿真纸张的触感,同时拥有着类似纸质书的形态和外观,使用户能够舒适地阅读。
9. 笔记本电脑- 参考内容:笔记本电脑的设计轻薄便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并且还注重散热和电池续航等方面的考虑。
10. 微波炉- 参考内容:微波炉的设计简单易用,用户只需选择时间和功率即可完成加热,同时还有一些快捷按钮可以一键启动。
11. 创可贴- 参考内容:创可贴的设计便于操作和使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剪裁,黏贴,以保护受伤部位和防止污染。
网易云音乐产品分析和改进建议
![网易云音乐产品分析和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f899a62f46527d3240ce078.png)
2.高逼格的界面设计高度统一的界面色彩运用,大气而简洁。
QQ音乐采用的红绿色调搭配的配色风格,没有保持一致性,同时红绿两色对冲式的运用有点不讨好眼球,整个界面效果看起来就要逊色几分。
率先采用模仿留声机的播放界面设计,非常有逼格。
随即也引来了竞争对手的争相模仿。
播放界面的主色调会根据音乐的专辑封面的色调而改变,逼格满满。
当然同样也被竞争对手相继模仿。
所有调用菜单都保持一致的色调、图标大小和排列方式,整个设计的一致性非常高。
网易云音乐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可谓处处体现了高品质和高逼格。
作为对比的QQ音乐的调用菜单,不仅色调不一致,在用户视觉线路上也采用了不同的排列方式,图标大小和字体大小的都没有保持一致,看起来就显得很杂乱,设计感较差。
二、网易云音乐用户分析1.年轻群体为主85后占据网易云音乐用户数的86%2.女性用户为主使用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中,男性用户只占38%,女性用户占62%。
女用户是网易云音乐的主流用户。
3.一二线城市用户为主网易云音乐2014年度,移动音乐用户最集中地城市为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汉、深圳等全国区域中心型城市。
用户从原有的东部、沿海城市等较发达地区,逐渐向哈尔滨、长春、兰州、天津、青岛、南昌、厦门、福州、佛山、东莞、昆明、桂林、贵阳等二十多个城市及周边均有大幅扩散;二线城市网易云音乐用户涨势迅猛。
4.用户人均收入较高网易云音乐用户最集中在月收入3000-5000元、5000-8000元两档,而其它音乐软件用户月收入则主要集中在3000元以下;特别要指出的是,网易云音乐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用户高达25%,而其它音乐应用软件高收入群体相对稀少。
网易云音乐用户具有相对于其他音乐用户收入更高的特点。
5.用户使用设备较高端网易云音乐43%用户手机价格超过3000元,用户群具有很强的数码产品消费倾向。
6.用户听歌时间和空闲时间吻合,使用场景为上下班途中,工作空闲,午休,睡前时间移动音乐应用在线人数从傍晚19:00开始攀升,到21:00升到峰值,热度一直持续到23:00开始回落;白天时段则从早7:00开始明显的在线人数提升,中午12:00-13:00期间出现小峰值。
网易经验谈:B端C端产品的设计差异
![网易经验谈:B端C端产品的设计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a7de005227916888486d7c4.png)
网易经验谈:B端C端产品的设计差异虽然to B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市场上仍然是to C产品更普遍、更大行其道。
毕竟C端产品面向的人群更广泛,受众面更大。
而当下的设计师也多是从C端流动转向去做B端产品的,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差异,以及在做这两类产品时的一些设计思考。
先做个名词解释:▪C有释义为:Consumer、Client;本文中取“Consumer”,意为消费者、个人用户或终端用户,使用的是客户端。
例如:网易新闻、网易云音乐等等。
▪B释义为:Business;通常为企业或商家为工作或商业目的而使用的系统型软件、工具或平台。
例如:网易云、网易有数或企业内部的ERP系统等等。
C端&B端产品的本质及特性UI设计C端产品的本质基本都是一个核心功能,例如:音乐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听音乐;阅读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阅读;游戏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游戏。
其它的功能都是附加的,去除这些附加功能,体验会受影响、会变差,但并不会阻碍核心功能的使用,例如:去除了评论,用户依然可以听音乐;去除了打赏,用户依然可以阅读书籍;去除了分享,用户依然可以玩游戏。
而C端产品的特性我们也可以总结为一个词——“分享”。
刚才文中所提到的“评论”、“打赏”其实都基于“分享”,即让他人听见“我”的声音,看见“我”的想法。
B端产品的本质则是满足用户的工作需要,而工作需要从来不是单一的功能就可以满足的,其必然包括多项功能的复合及嵌套应用支持。
当用户需要绘制多种不同类型的图表时,产品就绝不能只提供单项类型的图表功能;例如:甲公司的产品只能画柱状图,而公司乙的产品却能画10种甚至更多不同类型以适应不同需求场景,若你是客户,你会选择哪个产品呢?这根本毫无疑义不是么?B端产品的特性也非常明确——即“协同工作”。
在处于信息时代的现代公司或企业中,几乎已没有可以单独完成而不需要协同合作的工作了;例如最简单的,你想请个假,那通常需要在公司的OA系统上提交个申请,系统流程会自动流转至下一个审批人,再一层层递交,最后所有相关人员审批存档后,整个请假流程才算完成。
网易营销方案
![网易营销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265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3.png)
网易营销方案网易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以提供全面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而闻名。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效的营销方案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易的营销方案,以及其如何通过创新和多元化战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首先,网易在产品设计上注重用户体验。
无论是网易新闻、网易云音乐还是网易考拉,这些产品都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网易云音乐通过智能推荐歌曲和个性化歌单,满足用户的音乐需求。
网易新闻则通过自定义资讯推送和精准的内容分类,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获取信息的平台。
通过这种用户体验的持续改进,网易吸引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并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其次,网易注重与品牌合作,扩大市场影响力。
与知名品牌合作常常是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
网易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与Nike、Burberry 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推出限量版产品,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这种合作不仅扩大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也增加了品牌的独特性和奢侈感。
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提升了网易的销售额,更重要的是为网易品牌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另外,网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全面的营销推广。
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企业宣传和营销的重要渠道。
网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与用户进行互动。
他们不仅发布新产品和促销活动的信息,还通过与用户互动、开展有奖活动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
通过这种互动和参与,网易建立了和用户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用户忠诚度。
此外,网易还注重独特的宣传和广告策略。
他们不仅在传统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还积极采用创意的宣传方式。
例如,网易游戏曾在地铁站和公交站等交通要道上设置巨大的游戏广告牌,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
这种独特的宣传方法不仅提高了品牌的曝光率,还引发了广大用户的讨论和传播,为网易带来了更多的潜在用户。
最后,网易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来保持竞争力。
在互联网行业,创新是关键。
网易紧紧抓住市场机会,不断推出新颖的产品和服务。
TED网易公开课之产品的人性化设计
![TED网易公开课之产品的人性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068dbb26fff705cc170a8b.png)
TED网易公开课之“产品的人性化设计”通过观看了美国著名公司IDEO创始人之一大卫·凯利的演讲后,受益良多,对产品的设计有了一些新的和深刻的认识。
大卫·凯利通过IDEO开发的案例来体现了其公司最近、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方向。
其解释到人性化的设计就是要尊重人性特点和行为习惯,的确在其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IDEO公司是于1991年大卫·凯利设计工作室(DavidKelleyDesign)和由比尔·莫格里奇设计公司IDTwo合并而成;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设计公司,专注于多个设计领域和各类客户群体,以产品发展及创新见长。
其认为创新即是用户的需求性、商业的延续性以及科技的可行性三者的结合点,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更是应当具备换位思考、实验主义、善于合作、乐观主义等要素。
在课程的开始,IDEO创始人凯一一陈述了了其最新的设计产品,有帮助Hdspringang公司设计的treo手机,有为吸烟者设计的心脏除颤器,有扫描和查阅纸质报纸信息的电子阅读器。
无一不体现了其产品设计趋向的前瞻性和产品技术利用的创新性。
在接下来的5个视频短片中更加细化和突出其设计公司的特色与优势。
首先播放的第一个短片为位于纽约的普拉达衣服商店的设计,种种富有创意的设计点和细节优化的处理,打破了原有的简单购买衣服只是为摆放于陈列柜上的方式。
其最核心的创新是于商店各处盛放扫描设备,各类商品上附有射频标签。
例如,当你对某一衣服中意时,不必穿上身体,通过扫描衣服附有的标签,即可快速的了解其颜色、尺寸、试穿效果(于三维模拟人体试穿)等等基本信息。
如果你的确想亲身一试,也可将其衣服去下于更衣室更换,而更衣室的设计更是具有突出的人性化和非凡的创意。
在更衣室中放有镜子,并非普通的镜子,当你想要看见自己试衣的身后时,可旋转一圈,然后面视镜面,发现其镜中的自己也跟随旋转,但当转到身后时会自动停滞3秒,可清晰的判断自己身后试衣的效果,的确是非常的人性化;而且更衣室的门也相当智能和人性化,当你穿好中意的衣服想要给于自己的密友展示和征得评价时,也无需开门出来,通过更衣门的智能按钮便能更改门的透明度,将你的试衣形象清楚地展示在门前的任何一个人。
用户感官出发的设计案例
![用户感官出发的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aa3e33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b.png)
用户感官出发的设计案例
在当今消费市场中,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设计不再是单纯的视觉呈现,而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是几个以用户感官出发的设计案例:
1. 芬奇巧克力的包装设计
芬奇巧克力采用了一种颜色鲜艳的包装设计,同时在包装上添加了巧克力的味道和质感的描绘,让用户在视觉、嗅觉和触觉上都有了极佳的体验。
这种设计不仅让用户更容易选择他们想要的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品牌忠诚度。
2. 肯德基的 KFC 拉力球
肯德基推出的 KFC 拉力球不仅是一种游戏,同时也是一种营销
手段。
这个设计让用户在玩游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 KFC 的品牌形象
和口味,通过娱乐的形式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3. 亚马逊的 Kindle 阅读器
Kindle 阅读器的设计以用户的触觉感受为出发点,为用户提供
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这个设计采用了类似纸张的材质,并采用了类似书本的排版方式,让用户感受到更接近纸质书的阅读体验。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以用户感官出发的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容易地接受产品,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用户的感官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写创意产品设计50
![写创意产品设计50](https://img.taocdn.com/s3/m/cfd49ad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4.png)
写创意产品设计501、桌面小风扇设计此款桌面小风扇,造型小巧精致,形态柔美,色调活泼暖人,给人可爱、小清新的视觉美感。
多种配色方案,简约白、天空蓝、中国红、草木绿,每种配色都有独特的寓意,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与情感需求。
出气孔的设计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渐变的圆形孔,律动的条形孔,给人独特新奇的感受。
同时桌面小风扇设计操作简便。
性能稳定,噪音小,便于携带,适用于桌面、床头、书房等生活场景,为人们带来空气清新的呼吸环境。
2、智能体脂秤设计夏天到了,开始大家口中所谓的露肉的季节了,在很多年轻人调查中都认为夏天更适合减脂,内心暗示自己要保持完美身材,必须控制自己。
此款呢,就是智能体脂秤设计,能够比较精确地测量人体脂肪百分比、人体水分百分比、人体肌肉百分比、骨骼重量等等大约20多种人体成分数据。
智能体脂秤设计采用BIA生物分析芯片测量脂肪,是世界上最精确的点式称重传感器。
外观采用重新定义ITO镀膜导电工艺,使面板没有多余的打孔和结构件。
以全新方式---边缘传输则保证产品使用者站立处平整性以及外观上的统一性,让使用者体验更加舒适人机。
玻璃面板采用360无死角全包边,支持防侧翻及滑移设计。
这款体脂秤设计也不是盖的,因为具有独特的优势荣获德国红点奖。
3、美容仪设计美容仪是每个爱美女生,不可少的物件了,可以在空闲之余,躺在家里,给脸部做个按摩,做下脸部的保养,让你的皮肤在更加紧致Q弹。
美容仪设计它是美容大机器的浓缩版,对内部堆叠原件进行了小型化选择,既保留了强大的功能,又简化了产品的造型,可以帮助人们淡化法令纹、抬头纹、眼角纹及去除黑眼袋、黑眼圈等,且便于随身携带,方便用户使用。
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此美容仪设计小巧精致,流畅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柔美的产品形态,恰到好处的灰白配色,并以科技蓝点缀,给人简约素雅的美感。
符合人体工学的造型设计,理性便捷的功能按键,不仅易于手持操作,还给人更佳的使用舒适感和愉悦感。
什么样的产品具有人文气息
![什么样的产品具有人文气息](https://img.taocdn.com/s3/m/2e9584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5.png)
什么样的产品具有人文气息人文气息,是指产品在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注重文化内涵,具有人性化、温暖感的特质。
这种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更致力于创造出具有情感共鸣和艺术审美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具有人文气息的产品的特征。
1. 设计理念具有人文气息的产品首先需要有一个独特而具有情感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应该深入人们的生活,观察生活细节,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情感表达。
通过设计,将自然、艺术、文化和人们的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产品。
2. 材质选择材质是产品传递人文气息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质的天然材料,如木材、陶瓷等,能够赋予产品更多自然的气息和触感。
同时,材质的处理也需要注重细节,通过精致的工艺和手工技艺,展现产品的艺术美感和质感。
3. 艺术创意人文气息的产品通常融入了艺术的元素。
设计师可以借鉴艺术作品的形式和造型,将其融入到产品中去。
比如,在家居用品中运用各种线条的设计,构成充满灵动感的艺术形态;在服装中运用细腻的刺绣和手工缝制,赋予产品更多的艺术氛围。
4. 文化内涵人文气息的产品通常富有文化内涵,能够诉说着一段故事。
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将这些自然融入到产品之中。
通过产品的图案、色彩和装饰元素,传递出丰富的文化信息,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5. 功能与体验尽管人文气息的产品注重情感共鸣和艺术感,但功能性依然是产品的基本要求。
产品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应该给人们带来舒适的使用体验。
比如,在家具设计中,品牌可以注重人体工学设计,提供符合人体曲线的椅背和扶手,让人们在舒适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综上所述,具有人文气息的产品需要注重设计理念、材质选择、艺术创意、文化内涵以及功能与体验的综合考量。
通过打造出独特而富有情感的产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引领产品设计的人文化和人性化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易人眼中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策划方案】简介: 很少有产品像Google一样胸襟天下,绝大部分产品都有着本身的方针用户群——那么“调调”就需要针对她们做出形式上的包装与流程上的优化。
一、我进来经常说一句犯上作乱的话:“用户需求其实不重要”这台词冷不丁抛出来,很容易让人闪了腰杆。
对“用户需求”词面上的理解,是用户需要啥子。
好吧我问你,你需要啥子样的资讯网站?需要啥子样的个人空间?需要啥子样的社交平台?你回答我。
再细致一点,你看网易新闻频道是吧,你需要它供给怎样的内容革新?你用腾讯QQ是吧,你需要它的下一个版本作出怎样的优化?你经常上淘宝是吧,你最但愿它加强哪几个方面的功效应用?我以前作过很多类似的调查,当问到“你需要啥子”的时候,用户给我的回答全数是大路货“更多更全面,更好更精确,更快更简单,更省更自制”,翻来覆去脱不出这几个套路,以至于我对着上千份调查成果痛苦叹气,最后还患上本身绞尽绞脑汁去假想产品革新标的目的。
“我需要啥子?”这实在是个弘大命题,冷不丁抛出来,能把人给砸晕过去。
我不认为1000个用户能说出多少让产品设计师惊喜的创意来,最后只好搞成启发型的选择题调查——谜底却往往造成误导。
用户选择一项“我需要的应用”,或是“我认为需要加强的应用”,那只意味着他对这项应用本身的好感,完全不能证明在XX平台上以XX方式提供该应用,就能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来。
有可能你用尽浑身解数,用户就是不乐意在你的平台上使用该项办事,但他依然是这项服务的典型受众之一。
我在枯燥研究第三辑里专门用了一个小节“需求陷坑”来诠释这个征象,论断是,用户需求其实不重要,他所需要的基本上你都知道,重要的是收集用户体验认识——即用户在使用一款产品中具体而明确的感受,这是举行产品设计时最要害的凭证。
以内容频道为例,用户说我需要漂亮的大图,频道就用上了竖长头图,结果因为头图太大,高于一屏,导致一眼看不到底部的图片标题,头图点击率反倒有所下降。
用户又说我需要专题内容更丰富更直观,减少点击次数,频道就在专题里把重点内容用摘要的形式直接铺出来,结果因为没处理好CSS和分段,黑糊糊一片文字导致阅读坚苦。
但是用户必定不会告诉你,我需要在一屏内完整显示,标题凸起的大图;或是我需要14号黑色字体,3-4行分段,行间距清爽,利于舒适阅读的专题排版。
近距离观察用户的使用过程,具体询问他在每个应用环节的感受,这样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资料。
用户其实不懂他究竟要啥子,但是他能告诉你他感觉到了啥子。
从这类细腻的感受出发,就能作出细腻的产品优化。
因此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去相识正在使用你的产品的用户,曾经使用你的产品的用户,测验考试之后很快放弃你的产品的用户,正在使用同类产品的用户,曾经使用同类产品的用户,当然,她们都应该是你这款产品的目标人群。
你需要打开产品页面,让她们试着经历自己熟悉的操作流程,经历你希望他去评价的某个产品环节,观察他的注重力路线与鼠标轨迹,再小心翼翼地提出问题:你注重到那个了吗?为啥子不点这里?你了解到它的效用了吗?喜欢啥子和厌恶啥子?这个设计给你留下怎样一种印象?用户回答与设计目的之间的偏离,就是产品需要改进的方向。
离开这类实际体验认识去调查用户空想出来的产品需求,我严峻地说:这是装逼。
二、我最近在部门里安排了不少产品调研的任务,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做调查,一丝不苟地观察每一个页面,每一个细节,从用户注册到帐号寻回——但这些都是错的。
我曾经有十几年没放过烟花,07年去广西北海,看见海边沙滩上有人放烟花照亮半个夜空。
第二天忍不住自己也去买了些来,不多,心想看别人放也是一样的,反正站这么近——但是烟花引线在手中嘶嘶响起来的时候,我忽然感受到放烟花的乐趣。
只有亲手点燃烟花,才会对它的果实产生出无比的期待,几秒钟后这期待在夜色中尖叫着盛开,那种胸腔一瞬间被填满的狂喜,是旁观者永远也不能了解的快乐。
和这个道理类似,一个产品使用者在情感上的触动是旁观者永远也不能了解的神秘区域。
产品设计是理性的,但产品的应用却带有感性成分。
在互动操作中,来自产品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细微的反馈,都会对经历者造成独特的印象划痕,这意味着某种纤细而敏感的交流。
一个敏锐的产品设计师发现用户不仅仅在使用自己的产品,而是和每一个应用环节发生无言的交流;当用户发出每一条信息,他总是盼望得到别人对这条信息的回应。
这样的感触、期待和释放,只有投入其中才能感同身受,却正是一款产品是否能打动人心的要诀。
因此,不论怎样锐利的眼光,丰富的经验也好,仅仅外部观察只能感知这款产品的不足50%。
大半部分在阴影中沉默。
这就像是一栋房子,住进去的人永远比访客有更多的体会。
产品应用的本质是与这款产品,与其他用户发生交流,而不是“它看上去如何”。
保持距离,缺乏交流的调研必然错失曲折迂回之处。
三、我在以前的互联网研究里提到过产品的“调调”这个概念,这听起来很玄,好像在跳大神。
我可以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
在Facebook最新设计的Web IM里,有三种状态:“在线,离线,发呆”,而不是通常的“在线,离线,离开”。
那么“发呆”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着Facebook风格的,有调调的细节。
所谓“调调”,就是能体现受众群独特个性的产品细节,产品设计中的部分感性元素。
这种感性可以深深打动其目标受众,使其感到亲切,有着鲜明的小众趣味。
它们代表着“自己人”和“外人”之间的界碑,带来情感上的群体封闭性,增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
国内有两款产品的调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款是豆瓣的“小组”设计,含有大量的个性化元素,最终促成了趣味十足的小组讨论风格;而“在梦上”这个网站抬头就讲:“废柴们,不赶紧把自己做过的梦告诉我的话可是很快就会忘记的哦”,我一看就觉得他妈的找到组织了,亲切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这种好的调调在产品的各种细微之处闪闪发亮,尤其渗透在标语、主题、头衔、状态、互动提示里,有时候也和界面设计或者一整个模块策划融为一体。
很少有产品像Google 这样胸怀天下,绝大部分产品都有着自己的目标用户群——那么“调调”就需要针对他们作出形式上的包装与流程上的优化。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一款产品缺乏吸引目标用户的调调,这使它看上像是个大路货,就得付出加倍努力来加强别人的印象。
近来由于Facebook太火了,使得我羞于拿它来说事,因为人人都拿Facebook来说事,仿佛手捧同一本互联网圣经。
但我在这里绕不开Facebook,这个校园社交网站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得益于它23岁的创始人Mark Zuckerberg,在创立Facebook的时候他本人就是大学生中的一员。
因此我们能看到这个Facebook中充满了Pokes,Wall,Gift这样在技术上极为简单,却充满了学生趣味的细节设计。
我毫不迟疑地认为这种小众趣味在Facebook的成长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让学生们认为这款产品与众不同,却与“我们”志趣相投。
品牌识别性通过低技术成本的方式得以深入人心。
在过去的工作中,总是有人不停地提醒我,这个设计用户一眼看不懂,那个设计用户一下子不明白。
但这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我们有时候必须让用户付出一些理解上的成本,关键在于当用户理解这个设计之后,他们是否会接受它?喜欢上它?在一款产品中,被接受的个性反而令它的用户格外着迷,带来额外的品牌忠诚度,因此即便是大众化的产品也有必要刻意营造一些个性出来——没人愿意自己也是个大路货。
产品的个性和用户的个性形成某种默契,就像是所谓的“经典设计”通常分两种:最好用的,以及最特别的。
我们得让产品在好用的基础上显得更特别一点。
四、刚才提到,我们有时候必须让用户付出一些理解上的成本,有时候我还必须让用户付出一些操作流程上的成本。
这听上去与“易用性”原则背道而驰,没错,我就是要刻意让用户在社群环境下的发表步骤去适应更复杂的方式,更冗长的流程。
按照常理来推断,你多半以为我丧心病狂,不由自主地远离了我几步,双手护胸。
在男女关系中有句常见的谚语:“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珍惜。
”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果用户太容易加上一个好友,加入一个圈子,发表一条信息,那么他不仅会滥用这些廉价的行为,对其后果也显得漫不经心。
论坛设计中有个典型错误,就是为了增加活跃度,允许仅仅用快捷表情符号进行回复,这样做只会催生大排大排的表情符号,反而干扰并减少了真正愿意回上那么几十上百个字的用户。
出于易用性的原则,我们经常努力降低用户的参与成本,互动成本。
在应用门槛被无限降低的同时,非目标用户给社群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干扰,而目标用户也有可能过于轻率地对待自己的发表和回复。
显然这不是我们所乐意看到的结果。
那么针对强调品质感的内容社群,如果在发表流程中将门槛适度抬高,不仅将无所事事的干扰者挡在门外,也可以令目标用户更重视每一次发表行为,并且对发表结果产生更多的期待。
这样的门槛设臵,通常是针对内容的主题特性来设定一些填写选项(不超过2页,填写时间在5-10秒以内),让到此一游的无关者茫然而烦躁,真正的发表者却大笔一挥而过。
你想想,连花费5秒钟的相关信息都懒得填,他还能发表什么用心的内容?在这里造成的用户损耗与过滤掉干扰信息所降低的社群管理成本相比,基本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它维护了内容社群的主题与品质,用户额外填写的信息也带来更好的索引和注释效果。
如果一味追求快捷,方便,反而容易变成乱哄哄的口水广场,劣币驱逐了良币。
所以说不论理解成本也好,参与成本也好,“成本”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可以过滤不恰当的行为,并增加用户的投入程度。
不同的产品需要设臵不同的门槛,注册也好,发表也好,社交也好,对用户成本的无限降低反而有可能造成产品本身的贬值。
还是那句老话,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会珍惜。
五、一次小圈子里的讨论提到了交互设计的重要性,有多重?有多轻?一些人认为交互设计事关用户体验,举起UCD的大旗,能够把每个网站数落得唾沫星子满脸。
产品体验是个很广泛的概念,这里提到的可以算作是细节体验,流程体验,直观印象。
但是我们都知道国内最出名的几个社区,天涯,猫扑,产品体验无比之烂,但人气依然无比之旺盛。
没办法,火啊,看得UCD爱好者无比火大。
在资讯网站里也存在类似的案例。
我们可以对文章作精编处理,编写更好的标题和摘要,在文末加入更细致的延伸阅读和互动投票,但这样依然只能打动一小批人,大部分读者对此视而不见。
中国读者(可能也包括外国读者)更在意的是“有没有”,而不是“好不好”。
在“你有我也有”的基础上,也要优先考虑“习惯去哪边”,其次再考虑“好不好,细不细致”。
换句话说,用户对内容差异性的追求,远远压倒了对同一内容的品质追求。
一个网站是否有用户所需,而别人没有的内容、功能;或者这批用户是否早已建立了牢固的浏览习惯;这在产品竞争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