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水文化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百年来,滨州大地屡遭洪涝干旱之灾,勤劳智慧的广大人民与天斗、与地斗,治水患、除水害、兴水利,造福滨州大地。为总结治水经验,以示后人,滨州市水利局于2009年夏在全国地市级率先创新性地建成水文化馆,为弘扬水文化,传承水文明做出了典范。 大禹治水主要活动区域就在黄河中下游,禹疏九河,其中有五河流经滨州 滨州市的河流,南承泰沂山北麓之洪,西泄鲁北之水,北控入海门户。这些河流的蓄泄吐纳,不独关系滨州一隅,且直接影响省城济南、工业重城淄博及鲁北各市,因此,滨州的水利建设、河湖治理如何关涉全省。 滨州,在历史上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因而我们从零星的文字记载中也探寻到一代代人民群众治水的传说故事,如传颂千古的夏禹治水。《孟子·滕文公》曰:“禹疏九河,渝济、漯,而注诸海”(禹时,黄河的支流济水、漯水流经今滨州市)。《禹贡》曰:“导河积石……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人于海”(禹时,黄河下游分九条支流,其中某些支流位于今滨州境内),驯服了浩浩滔天的洪水。春秋战国时期,为了防止黄河决溢,劳动人民修筑了黄河下游堤防。汉·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为排泄黄河决溢洪水,在高唐至沾化间开挖了商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主流涉入今滨州市境后,王景于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组织了几十万军民治河,除障清淤,裁弯取直,修筑了堤防,由此,黄河长期经今滨州入海。 市水利局局长王少青告诉记者,滨州应该是古老的水利战场。大禹治水时,主要活动范围就在黄河中下游。那时,黄河在下游流经现在的新乡、凌县、广平等地,从天津以北汇入渤海,此即史书所说的“禹河”。“禹河”主流虽不流经滨州,但其支流济水、漯水和“禹疏九河”中的5条河流却循滨州洼地入海。 水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历史悠久的水利活动,推动了中国水文化主题的产生与发展,而对水文化的发掘研究和传承对中华民族实现人水和谐的福祉境界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正是基于这种对中华水文化和滨州水文明历史的深刻理解,滨州水利局党组决定要开创全国地市级没有水文化馆的先河,在滨州建立一个水文化馆。 滨州水文化馆于2006年开始筹建,馆名由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原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敬正书亲笔题写。原水电部部长、国家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为其题词:传承中华水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滨州水文化馆建设期间先后得到了水利部领导和水利部文明办、办公厅、农水司、水资源司,中

国水利学会、中国水文化研究会、海河水利委员会、山东省水利厅等领导的大力支持。滨州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也都给予了积极关注和帮助。 滨州水文化馆最终选定在三河湖水利风景区,给景区赋予了灵魂性的色彩 滨州市水文化馆地处风景秀丽的滨城区三河湖省级水利风景区,紧邻禹疏九河之一的徒骇河,西靠古龙王庙遗址,占地30亩,建有中心展馆区、治水名人雕像区、黄河民俗风情区、龙湖景观区。 当初,这个承载着滨州人民关于水文化梦想的博物馆的选址问题曾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有人建议将博物馆建在滨州城区,人流量大,便于参观。而市水利局的领导经过反复琢磨和推敲,最终将馆址选定在了滨城区原堡集镇的三河湖风景区。 王少青说,定此址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在三河湖风景区有一座廿里堡拦河闸,这座闸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物。该闸始建于1959年,为8孔,1967年一期扩建,为钢筋混凝土开敞式,现在仍在发挥着作用。二是土骇河、土马沙河、付家河交汇形成了三河湖,将水文化馆建在水利风景区,二者相得宜彰。三是三河湖风景区有个古龙王庙遗址,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水文化博物馆由湖北大冶古园林建筑设计院设计,整个建筑体现了古色古香的风格,主馆周围将按照“和谐与自然相统一”的原则,建成与三河湖水利风景区巧妙结合、相辅相成的生态园。水文化博物馆作为三河湖水利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该景区赋予了灵魂性的色彩,它的建成使用填补了滨州市乃至山东涉水宣传教育的空白。 龙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从形式到内容无不打上深深的水文化烙印,因而该馆中心雕塑为龙王爷 沿水文化博物馆往西走约300米处,有个四面隆起的土台子。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就是传说中的古龙王庙遗址。据不可考究的历史记载,此处原为土骇河上的一座渔湾,清朝时期,商贾云集,渔船承载着货物进出频繁。但此处属于退海之地,经常受到潮水侵袭,当地百姓为了平波安澜,祈求平安遂于此处建了一座龙王庙。时至今日,王素先村及附近村庄的居民还延续着到龙王庙烧香祈福的习俗。 王少青说,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龙已是部落联盟的图腾,龙崇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而在中华先民的观念中,龙是掌管雨水和各类水域的水神,也是神话传说中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平波安澜、消灾驱难。因此,龙与水联系甚密,此处的古龙王庙遗址,便使水文化馆结上了“龙王缘”。故而,面积1600平方米的中心展馆中央耸立起了高5.8米的龙王像。此尊龙王像采

用北京房山汉白玉雕制,拟人化设计,栩栩如生。馆区内设计了龙湖景观区由龙湖、假山、龙湖石、乾隆御碑组成,与周边绿化相配,意境交融。 四面八方收集而来的水利文物从不同程度折射出水文化 清代修筑河堤时夯实用的木夯、清代镇水兽、清末民初水利施工中使用的木桶、水利施工常用的测量仪器、用于排水灌溉的机械——龙骨水车……馆内从栩栩如生的名人画廊,书写、雕刻精美的水利书法到详实齐全的水利用具,分门别类的水利器材可谓丰富多彩。 水文化馆文物厅展示了古近代及现代水器、治水用具、水利器材等300多件,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水文化的发展历程。黄河民俗风情区陈设黄河三角洲地区人民日常生活、生产用具和龙井、辘轳、龙骨水车等,让人们亲身体验滨州民俗风情。这些文物是市水利局发动全局及社会力量从四面八方收集而来,它们从不同程度折射出水文化。 镇水兽是1963年徒骇河治理时,从惠民县河底淤泥中出土的。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由大清河入海后,连年溃决注入徒骇河,徒骇河经常漫溢成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当地群众认为这是徒骇河中的水怪作祟,遂在河口安放了这两只镇水兽,镇服水怪。 小开河管理局局长郑安明捐赠的玉桶乃水文化馆的镇馆之宝,该桶通身用玉做成,做工精致,美观典雅。这是一只明代皇宫贵族使用的盛水器,后流落民间作为观赏物收藏。 自从有了建立水文化馆的意图后,王少青出差每到一处必逛古文化市场。一次在阳信古家具市场上的意外收获,让他兴奋许久。这个被王少青称为“得意之作”的古文物是一块牌匾,牌匾上写着“流泽孔长”四个大字,是民国七年,洛宁知县送给卖沃渠渠长宋翰先的。王少青说,该匾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渠道本身带来的效益,二是指兴水利留给子孙后代的恩泽。这是对水利基层工作者的最高褒奖,也是一种真真切切的鞭策。 关于治水名人管仲、范仲淹和潘季驯等 翻开中国的历史,治水活动赫然贯穿其中,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识大禹治水的故事。但在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名人在治水方面的功勋却鲜为人知,像管仲、范仲淹、潘季驯等人在治水方面的功绩就在滨州水文化馆内进一步得到传颂。 在确定水文化馆治水功勋人物雕像时,王少青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并反复与专家商讨。最终决定将大禹、管仲、西门豹、李冰、汉武帝、王景、范仲淹、郭守敬、潘季驯、徐光启、康熙、张謇、李仪祉等13位治水功勋人物用北京房山汉白玉雕制,“请”到馆区。给历史人物做雕像以何作蓝

本呢?王少青同大家查看资料,上网搜集,最终找到了治水名人的模样与人们文化心理最契入的结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