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第2章

合集下载

加速器第3章

加速器第3章

输电电流 b—带宽<0.6m,v—速度<30m/s,振动、磨损、 风耗∝v3表面电荷密度最大值
通常 原因:带表面附近电场不均匀。 一般采用电晕喷电,可使表面均匀带电。
提高ic措施 1)增加输电带数量(一般不>2) ) 2)加分压棍(金属) ) 使电场沿带匀整, σ→σM 带易与棍相擦, 导致ic不稳。 解决办法: 再加保护棍(绝缘)
1 i ∆V = N − 2 fC
流强 10毫安 毫安
纹波
1 i δV = 2 fC
绝缘磁芯高压电源 端电压0.3~4MV 纹波 大,重量大,但电源利 用率高,价格低 我国已生产0.3MV 30mA, 0.6MV 30~60mA, 1.5MV 10mA绝缘磁芯高压 电子辐照加速器,用 于电线电缆辐照,生 产泡沫塑料,处理污 水废气。
3)复激输电(利用下行边) 复激电源、自偏压 优点:设备少,成本低;缺点:总波动大。
4)用高气压气体作为绝缘介质 提高Eb 提高σM
临界气压现象:如 右图电晕系统,当 气压上升时会出现 临界气压现象。此 时间隙火花放电的 击穿电压会低于电 晕起始电压,当p>pc 时,击穿前不再有 电晕,输电系统无 法工作。
出射 粒子 靶物质 直流电源 北大4.5 北大4.5 MV 单级静电加速器
北大4.5 MV 单级静电加速器 北大4.5
静电加速器
第三节 高压电场与绝缘介质
一、绝缘介质 1.气体 高气压气体的击 穿电压远高于其 它绝缘介质。在 大间隙均匀电场 中各种介质的击 穿电压如右图。
击穿场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间隙长度 均匀电场中击穿场强随d↑而下降。一 个大气压下: d=0.5mm,Eb=5MV/m d=10mm,Eb=3MV/m 2)气压 p<10atm,近似线性; p>10atm,上升减慢。

加速器原理-第4章

加速器原理-第4章

在电子感应加速器中,磁 场的分布是轴对称的,所以涡 旋电场的形状是封闭圆。根据 楞茨定律,电场的方向应与磁 感应强度增长方向的右手螺旋 方向相反。 符合一定条件的电子,被 涡旋电场连续地加速,经过多 次的积累得到了较高的能量。 如果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电子 能围绕祸旋电场的封闭圆运动 达百万圈,那么即使电子每转 一圈只获得数十ev的能量,其 最终能量也能达到数十Mev。
现在常采用的偏移方法是围绕加速器中心垫片绕 几匝导线,并通以不同方向的脉冲电流,使中心加速 磁通突然地增大或减小,而轨道磁场仍按常规上升。 这将导致平衡轨道收缩或扩张,使电子进入引出装置 或打内靶。这种偏移方法的优点是: 1)调节脉冲电流的时间,就可以改变电子偏离平衡 轨道的时刻,因而改变引出电子或γ射线的能量。 2)选择脉冲电流的方向,使中心加速磁通突然地增 大,引起平衡轨道扩张。这样,可以把引出电子的装 置或内靶放在平衡轨道的外侧以便于电子的引出。 3)调节脉冲电流的大小,可以改变电子的偏移速度。 如配上合适的引出装置,可使引出电子束的脉宽延长 到300 μs 。
3.电子的注入、俘获与偏移、引出
(1)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工作状态 电子感应加速器磁铁的励磁绕组由交流电源供电。 磁场随时间是交变的。另一方面,要使电子能围绕平 衡轨道多次稳定地加速,要求产生加速电场的中心磁 通和控制轨道的轨道磁场都随时间增大,所以电子感 应加速器的整个加速过程只能在磁场上升的1/4周期 内完成。 在交变磁场的第一个1/4周期开始后,就把电子 注入到加速轨道。被俘获的电子随磁场的上升而加速, 磁场相位上升到80°左右时将电子引出。引出束流的 脉冲宽度与引出方法有关,一般为1μs。可见,从电 子感应加速器个引出的电子束流是脉冲的。脉冲重复 频率就是励磁绕组供电电源的频率,一般为每秒 50次。

加速器原理 第三章 倍压加速器

加速器原理 第三章 倍压加速器
沿轴的磁场分布如图所示。其 束流光学特性,可按以下方法处 理。每一个磁场分布峰可近似处理 为一个薄透镜,每一个独立的磁场 分布峰可用Glaser 模型近似描述
§3.5 离子束传输的聚焦元件
局完全击穿)。 (2)防止表面爬电(绝缘环要足够长)。 (3)防止电子负载现象。 (4)尽量采用屏蔽措施(保护陶瓷环)。 (5)加速管的束流聚焦性形能。
加速管实例
s
c s
§3.5 离子束传输的聚焦元件
概述 为了保证将加速的束流传输到 本节讨论常用的一些聚焦
靶上,必须应用电场、磁场或 元件及其聚焦性能。
§3.2、倍压电源
1、倍压原理
倍压电源由一个升压变压器和多级的由高 压电容和整流二极管组成的多级倍压线路组 成。电路如图所示。
C1、C2 Cn 为主电容(相等)。
C1、C2 Cn 为辅助电容(相等)。
升压变压器将交变电压 升到几十千伏以上。
以单极倍压线路为例 分析倍压原理。
多级倍压线路
§3.2、倍压电源
VC1 ~ 2Va
§3.2、倍压电源
对N级倍压线路,经过 n 个 周期,主电容柱端(直流柱)最高 是空载电压为:
2NVa 辅助电容柱端(交流柱)空载电 压:
2(N-1)Va-Va sin (wt)
§3.2、倍压电源
2、负载电流对倍压线路输出 电压的影响
前面已得到空载理想状态下,主 电容柱端可达到2NVa高压,实际倍 压线路总要给加速器供电,即有一定 的负载。
的改进途径
3)倍压线路的改进办法
2)电压波动的限制
#不能用减小负载电流 i 的办法来降低
V 和 V
由:
V
i
N (N 1)
fuC 4

加速器原理-第3章

加速器原理-第3章

mm




不同气体的击穿电场强度相差十分悬殊,惰 性气体最差,而负电性气体最好。 负电性气体是指含有氧、氟、氯等负电性原 子的气态化合物。这些气体分子容易吸附电 子而成为稳定的负离子,从而削弱了电子倍 增过程。 目前在加速器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气体有:氮 气、氮气与二氧化碳(一般占20%)的混合气 体、上述气体与少量六氮化硫的混合气体、 以及纯六氟化硫。 常用的固体绝缘材料:玻璃、陶瓷、有机玻 璃、聚矾等。
第5节 高压加速器的其它技术
1. 粒子能量的测量
粒子的能量一般用分析器测量。主要有三种分析 器:静电分析器、磁分析器和交叉场分析器。 分析器的用途: 束流成分分析(不同粒子不同电荷态) 束流能量测量(能谱中心能量) 束流能散测量(能谱宽度)
2. 电子剥离 在串列加速器中,离子源所产生的负离子被 加速到高压电极后,要经过电子剥离器转变 为正离子,再继续加速。 剥离器有两种:气体剥离器与固体剥离器。
第4节 加速管
1. 基本结构
(1)对加速管的要求 有良好的真空性能,高气压环境下能维持较好的真 空度;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对束流有聚焦作用; 耐高电压(电场匀整); 有过电压保护措施。
(2)类型 加速管由一段段的绝缘环与金属片交叠封接 而成。这些金属片称为加速电极。 在大气压下工作的加速器,如大多数倍压加 速器,遇常加速管较长而平均电位梯度较低。 这种加速管往往分段较少,每段的长度为十 几到几十厘米。其加速电极是长圆筒形,电 极长度较电极间隙大很多。在这种加速管中, 电场集中在间隙附近,在圆筒电极内部几乎 没有电场,粒子通过时仅以恒定速度漂移, 因此这种加速管被称为带漂移管的加速管(大 气压型)。 电位梯度<1MV/m。
固体剥离器可以是固体薄膜(例如几十μg/ cm2的碳箔)。 气体剥离器是一段细管,其中充以一定压力的 气体(例如氩气,压力为~1Pa)。 气体剥离器与膜剥离器的比较:

加速器中的脉冲功率技术课程ppt(第2章)

加速器中的脉冲功率技术课程ppt(第2章)
直流分析 交流分析 参数分析 瞬态分析
参考:OrCADPSpiceAD9_21简明教程
6
Accelerator Lab of Tsinghua University
2.1 概述
第二章 脉冲功功率,积累起来得到一定的能量,然后将其以高得多的 功率释放到负载上。
3~4学时
3
Accelerator Lab of Tsinghua University
参考书目
Peter D. Pearce: Application of pulsed power technology in accelerators and industry, not published, 2006 S T Pai, Qi Zhang: Introduction to high power pulse technology,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1995 曾正中:《实用脉冲功率技术引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刘锡三:《高功率脉冲技术》,2005 韩旻:《脉冲功率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2002
tr I max
— 上升时间 — 峰值电流
现代大型脉冲功率装置的 K pr 已达到1018~1020 W/s !
世界最大的发电站:
K pr Pmax tr Pmax T /4 4 f Pmax 4 50(Hz) 10 (W) 2 10
10 12
W/s
远低于脉冲功率装置所能达到的功率增长率。 TW级的束流功率并不能够使用传统的加速器得到 !
Accelerator Lab of Tsinghua University

加速器物理课件第2章离子源

加速器物理课件第2章离子源

标准型离子源结构示意图
微波窗不 真空密封, 经济安全 线圈地电位,位置可调,可 优化场形 三电极 引出系 统,简 单
不同材料内 衬,增加质 子比
真空隔离 高压,方 便调整。
离子源实验台架
微波系统及标准型离子源
励磁线圈
紧凑型离子源与各种形式放电室
3,电子束离子源 electron beam ion source(EBIS)
6,高频离子源 RF ion source
• 利用低压气体中高频放电现象的等离子体离子源。它的基本结 构包含放电管(石英或派勒克司玻璃管)、高频功率耦合回路、 进气管和离子引出系统。许多源都有10-3- 10-2 T的磁场(纵 向场、横向场或多极会切场)以提高等离子体密度并改善其分 布。源的典型工作参数为气压10-3-10-2 Torr 高频振荡器频率 1-100 MHz、功率几百瓦。RF离子源按高频功率耦合方式分 为电容耦合型和电感耦合型。后者居多,一般将RF线圈放在 放电管外面,也有采用将天线结构装入放电室内的。RF离子 源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无灯丝,因而寿命长和等离子体中杂 质元素少。它适用包括氧的所有气体,在加速器和半导体工业 中广泛应用。它利用栅网引出结构可制成大面积(如10cm) 大束流(如 300mA )适用于离子推进器和中性束注入器。此 外 , 已 经 发 展 新 型 RF 会 切 场 离 子 源 , 可 引 出 H- 离 子 束 (~40mA)和金属Cu+离子。
2,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ECR)
基于磁场中电子回旋共振,微波加热电离的磁约束等离子体离子源。 ECR条件为BC=0.0357f (T/GHz),式中f为微波频率,BC为磁场强度。 它可分为产生高电荷态离子的ECR离子源(f>2.45 GHZ)和产生强 流单电荷离子的微波离子源(f2.45GHz)。两者磁场结构也不同。前者 按最小磁场原理,由轴向磁镜场叠加径向多极场而成,使放电室中央的 磁场强度最小,室壁附近最强,其间存在一个闭合的 ECR等磁场面。最 高场强越高越有利于高电荷态离子的产生,因此有的采用超导磁场结构。 微波离子源是简单的螺旋管磁镜场。当磁场强度略高于共振值,结 合高气压条件(>1Pa)实现不完全共振加热,可以更有效吸收微波能量, 从而达到1013/cm3的电子密度,引出很强离子流。这时微波窗的位置和 结构是影响离子源性能和寿命的关健问题。

加速器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加速器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加速器安全管理制度范文加速器安全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加速器的安全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加速器的生产效率,根据《辐射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加速器设备及相关使用单位。

第三条加速器安全管理制度是指为保障加速器的安全、正常运行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明确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各种辐射源和其他危险源的辐射、泄漏、释放等有害因素不对工作者产生致命的伤害、伤残和其他危害。

第四条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持续改进”。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第五条设立加速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加速器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并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加速器的责任人是指对加速器安全负最直接责任的人,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加速器的安全、正常运行。

第七条加速器的使用单位应当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第八条工作者是指加速器设备相关工作人员,包括操作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等。

第九条工作者应当具备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技能,熟悉加速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措施,并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十条工作者应当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不得擅自改变设备参数和操作模式。

第十一条加速器设备应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十二条加速器设备的故障、事故和泄漏应及时上报,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进行调查和分析。

第十三条加速器设备的危险废物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处置和监管。

第十四条周边区域的环境监测应定期进行,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第十五条加速器设备的安全管理文件和记录应及时、完整地保存,便于日后的查阅和复查。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十六条加速器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和辐射源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合理性。

第十七条加速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明确各项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并进行指导和检查。

加速器原理-第1章

加速器原理-第1章

1932年美国科学家柯克罗夫特(J.D. Cockcroft)和爱尔兰科学家沃尔顿(E.T.S. Walton)建造成世界上第一台直流加速器——命名为柯 克罗夫特-沃尔顿直流高压加速器(700kV),以能量 为0.4MeV的质子束轰击锂靶,得到α粒子和氦的核反应 实验——Li (p,α) He。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 用人工加速粒子实现 的核反应,因此获得 了1951年的诺贝尔 物理奖。
奈辛(G.Ising)于1924年,维德罗 (E.Wideroe)于1928年分别发明了用漂移管上 加高频电压原理建成的直线加速器,由于受当 时高频技术的限制,这种加速器只能将钾离子 加速到50keV,实用意义不大。
1932年,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劳伦斯 (wrence) 建成了回旋加速器,并获得 人工放射性元素为此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物 理奖。他们通过人工加速的p、d和α等粒子轰 击靶核得到高强度的中子束,首次制成了24Na、 32P、131I等医用同位素。人们为了纪念劳伦斯, 把103号元素Lr 命名为 “铹”。这是加速器 发展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第1节 加速器的发展概况
(1) 1919年E.卢瑟福(E.Rutherford) 用天然放射源实现了第一个人工核反应 从而激发了人们寻求用人造快速粒子源 来变革原子核的设想。
1919年,卢瑟福利用212Po放出的7.68MeV的α粒子( 速度为2×109 cm/s)作为枪弹,去射击氮气,结果 发现,有五万分之一的几率发生了如下的反应:

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 所正在建造重离子冷却储存环加速装置,目前 工程已进入后期;800MeV合肥同步辐射光源 的二期工程已接近完成。

2005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正式结 束运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始其升级工 程(BEPCII), 投资6.4亿元。新北京正负电 子对撞机的性能将是美国同一类装置的3~7倍, 对研究体积为原子核一亿分之一的夸克粒子等 基础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物理选修二 学习笔记 第2章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高中物理选修二 学习笔记 第2章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学习目标] 1.了解感生电场的概念,了解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涡流的产生原理,了解涡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

3.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了解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

一、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1.麦克斯韦认为________的磁场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电场,这种电场叫作感生电场。

2.由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电动势叫感生电动势。

3.电子感应加速器是利用____________使电子加速的设备,当线圈中________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

4.感生电场的方向根据楞次定律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生电动势的大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计算。

如图所示,B 增强时,就会在空间激发一个感生电场E 。

如果E 处空间存在闭合导体,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而产生感应电流。

(1)感生电场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2)在上述情况下,哪种力扮演了非静电力的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只要磁场变化,即使没有电路,在空间也将产生感生电场。

( ) (2)处于变化磁场中的导体,其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是由于受到感生电场的作用。

( ) 例1 (多选)某空间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磁场,当磁感应强度变化时,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会产生感生电场,有关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与感生电场方向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从上向下看应为顺时针方向B.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从上向下看应为逆时针方向C.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时,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从上向下看应为顺时针方向D.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时,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从上向下看应为逆时针方向例2现代科学研究中常要用到高速电子,电子感应加速器就是利用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的设备。

加速器物理acc_phys_n(PDF)

加速器物理acc_phys_n(PDF)

加速器物理学第一章绪论内容与目的:针对核技术及应用学科(加速器)学生及其他感兴趣者,主要,①系统地认识各类加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参数,概念清楚;②学习加速器的基本理论,线性理论下束流横向运动与纵向运动的稳定性,流强怎样提高及主要物理参数,在老师指导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设计;③准备将来从事加速器研究、计算、设计、制造、运行。

基础知识:四大力学,主要是电动力学,特别是微分方程求解,会利用特殊函数。

掌握的几个方面:1、基本原理应用;2、基本理论,线性理论下的横向运动与纵向运动;3、主要类型,有些很少提到;4、加速器的新动向、新原理。

用的都是国外提出的原理,中国还没有提出过。

5、通过参观、实习、运行学习。

参考书:1、陈佳洱等著,加速器物理基础;2、徐建铭著,加速器原理;3、王书鸿著,质子直线加速器原理;4、姚充国著,电子直线加速器;5、M. Livingston, Particle Accelerator, 1962;6、J. J. Livingool, Principle of Cyclotron Accelerator;7、谢家麟著,加速器与科技创新,2000;8、H. Wiedemann, Particle Accelerator Physics, 1998。

9、叶铭汉著,静电加速器。

本科生的相关课程,如电磁学(赵凯华著,伯克利教程,科大物理口的教材)、电动力学(曹昌祺著,郭硕洪著,杰克逊著中文或英文版),研究生的相关课程:高等电动力学。

§1.1 加速器发展概况带电粒子加速器的发展及其原理,来源于基本物理现象理论与试验的进步。

而粒子加速器试验研究仅起步于上世纪,它依赖于对电磁现象基本物理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是在十九世纪期间和二十世纪初在理论和试验两方面探索所进行的。

在此引言中,我们将简洁地回顾导致粒子加速器发展、应用的历史,并引入基本定义和支配粒子束流动力学的公式。

§1.1.1 加速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近代物理学中的作用[1]粒子加速器的历史与发展,与荷电现象的理解和发现有关,也与灯炮中一些单个粒子所具有的特殊性质携带的电荷密切相关。

加速器作业全部答案

加速器作业全部答案

第四章作业及答案
1、 从 (������
dt d ������������ ������������
) = −������������
2 (1
− ������)������ 和
d dt
(������
������������ ������������
) = −������������2 ������������ Mz .
第二章作业及答案
1、 阐述带电粒子束的三个主要参数能散度,亮度,发射度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答:能散度:束流中带电粒子能量分散的程度; 亮度:束流在空间的密度; 发射度:束流中带电粒子在相空间分散的程度. 2、 哪些离子源可以产生多电荷态离子?其条件是什么? 答:高频源、潘宁源和双等离子体源在约束时间长和电子密度高的情况下, 都能产生多电荷态离子,但由于工作气压较高,很难得到高电荷态的离子。 产生条件是:约束时间长,电子密度高。 哪些离子源可以产生高电荷态离子?其产生机理是什么? 答:ECR 源、电子束离子源产生高电荷态离子,产生条件是:电离用的电子能 量要高,要求电子密度高和约束时间长,工作气压要低。 3、 为使从炽热灯丝发射的电子(质量 m、电量 e、初速为零)能沿入射方向通 过有匀强电场(场强为 E)和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 B)的方形区域,则电场 E 方向应为?对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dN ������ ������������ ������ ������������ 2������������ ������������
⃑ 又 ������ = ������������ 2 ������ ⃑ =− 所以 E
1 2������������
∙ ������������ 2 ∙
2
⃑ ������������ ������������

加速器第2章

加速器第2章

在束流传输过程中,只有当粒子能量不变时,发 射相面积才是守恒的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能量粒 子束的发射度,引入“归一化”发射度。 A n n 归一化发射度
相对速度
0 相对能量 p m0c
p mv 2m W
A A

n n

W v
三、亮度
引出系统 引出系统的要求是: 1) 能引出强的束流或具有高的引出效率; 2)引出的束流具有优良的品质; 3)具有适当的气阻。(放电室内是低真空,气压为0.1—
10Pa。加速管内则须保持高真空,气压低于10-3Pa )
引出过程:等离 子体是良导体其 电位基本与阳极 电位相等
结构:
(a) 皮尔斯系统, 保证引出平行的离子束。

A

实用单位是米.弧(m· rad)
2.刘维定理 表述:带电粒子在保守力场和外磁场中 运动时,相空间内粒子代表点的密度在运 动过程中将保持不变。即:粒子群在相空 间中的行为像不可压缩的流体。
由刘维定理得出的两个推论: 1,运动过程中粒子数守恒,粒子在相空间代表点 的密度也不变,所以相空间内代表点所占相体积 也不变。 2,当粒子束沿 x, y , z 三个方向的运动互不相关时, ( x, px ), ( y, py ), ( z, 三个相平面 pz ) 粒子束分别在 内的代表点所占据的相面积在传输过程中也都各 自守恒不变。
(b)锥形离子束引出系统 (c)扩张杯引出系统 ,发射面形状好,降低引出 电场避免电场击穿。
聚焦电极 (以双筒电极为例)
(z<0)处受电场的聚焦作用,(z>0)则受电场的 散焦作用。
第三节 一 离子源的分类
离子源的主要类型
1电子碰撞型 具有一定动能的电子撞击气体分子产生等离子体, 再用电场从等离子体中引出离子束。所以又叫等 离子体源。 2固体表面电离型 电离发生在紧靠固体的表面。电离过程可以靠(1) 热能维持,(2)外部离子束、电子束轰击来维持。 (1)原理:电离能较低的元素粒子(碱金属和稀 土金属类)碰到高电离能的金属(如钨,铂,铱等) 表面时,就会使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 这一原理制成的离子源能得到品质好,纯度高的离 子束,但粒子种类少,束流强度低 。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4节质谱仪加速器课件(1)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4节质谱仪加速器课件(1)
当带电粒子的速度最大时,其运动半径也最大,
由 =



=

,若D形盒的半径为R,则带电粒子的最终动能:

2 2 2
1


2
= =
2
2
与加速电压U无关
所以,要提高加速粒子的最终能量,应尽可能增大磁感应强度B和D形
盒的半径R.
例题1 (多选)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粒子从粒子源A处(D形盒圆心)
(重力不计)
匀速圆周运动
二、回旋加速器
二、回旋加速器
工作原理:利用电场对带电粒子的
加速作用和磁场对运动电荷的偏转
作用获得高能粒子。
(1)磁场的作用:带电粒子以某一速度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匀强磁场后,并在洛伦兹
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和速率、半径均无关,带电粒子每次进入D形盒都
运动相等的时间(半个周期)后平行电场方向进入电场中加速.
qU=Ek.
2.直线加速器,多级加速
如图所示是多级加速装置的原理图:
一、直线加速器
由动能定理得带电粒子经n极的电场加速后增加的动能为:
Δ = (1 + 2 + 3 + ⋯ ⋯ + )
3.直线加速器占有的空间范围大,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制造
直线加速器受到一定的限制.
温故知新
问题2: 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的运动状态?
(2)电场的作用:回旋加速器的两个 D形盒之间的窄缝区域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并垂
直于两D形盒正对截面的匀强电场,带电粒子经过该区域时被加速.
(3)交变电压:为了保证带电粒子每次经过窄缝时都被加速,使之能量不断提高,
须在窄缝两侧加上跟带电粒子在D形盒中运动周期相同的交变电压.

爱爱医资源-直线加速器(LA)医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爱爱医资源-直线加速器(LA)医师上岗证考试大纲

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直线加速器(LA)医师上岗证考试大纲第一章总论1.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2.放射治疗的基础3.对亚临床病灶的认识4.对放射抗拒性的认识5.肿瘤病人的体能状态(PS)及放射治疗后的功能问题6.放射反应及放射损伤7.综合治疗的定义(放射与手术、放射与药物、放射药物与手术综合)8.肿瘤急症的放射治疗(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颅内压增高、脊髓压迫、大出血)9.肿瘤的姑息性放射治疗第二章近距离治疗1.近代近距离治疗的特点2.近代近距离治疗的内容3.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的定义,优点及注意的事项4.近距离治疗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5.单管照射缺点及克服方法6.组织间照射的特点、适应证、禁忌症7.术中近距离治疗8.组织间巴黎系统的插植原则9.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10.血管内照射第三章临床放射生物学1.放射敏感性2.放射可治愈性3.放射敏感性与可治愈性的关系4.治疗增益系数TGF5.细胞存活曲线Do、Dq、N值的意义6.细胞增殖周期与放射敏感性7.线性二次方程(Linear-quadraric LQ、早反应及晚反应组织)8.分次照射和生物效应的关系9.正常组织耐受量(特别是:胃、小肠、肾、脊髓、角膜、晶体、骨等)10.氧效应11.4“R”:亚致死损伤修复Repair of SLDR潜在致死损伤修复Repair of PLD再增殖(再群体化)Repopulation再氧合Reoxygenation12.高LET射线的特点13.RBE、LET、OER14.放射增敏剂和放射防护剂15.加温治疗的原理16.目前加温治疗的难点第四章放射物理学基础第一节放射源和放射治疗机1.放射源的种类与照射方式2.放射治疗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源的种类及特点3.X线治疗机[特征辐射和韧致辐射、滤过板的作用、半价层(半值厚)]4.钴-60治疗机(钴-60γ线的特点,钴-60半影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5.医用直线加速器的特点和性能第二节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1.临床剂量学原则2.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体外照射技术的分类及其优缺点、X(γ)线,电子束布野原理、相邻野设计、肿瘤区、靶区、计划区、照射区、危及器官)3.治疗计划设计步骤4.治疗方案选优(体外照射、近距离照射)5.治疗摆位与模型技术6.适形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第三节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执行QA的必要性2.靶区剂量的确定;对剂量准确性的要求3.放射治疗过程及其对剂量准确性的影响4.QA组织及内容第五章胸部肿瘤第一节食管癌1.食管的解剖及食管癌蔓延规律2.食管癌的诊断(食管癌的X线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类;食管癌的X线分段和临床分期;食管造影、细胞学拉网、食管镜检查、胸部CT与MRI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作用;食管癌穿孔前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放射性溃疡与癌性溃疡的鉴别)3.食管癌放射治疗原则(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及禁忌症、放疗技术、设野、放疗剂量、局部复发性食管癌的再治疗原则、食管癌高剂量率腔内放疗原则、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失败原因与预后因素。

加速器操作规程范文

加速器操作规程范文

加速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概述1.1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加速器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整性。

本规程适用于加速器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包括加速器设备的启动、停机、运行和维护等操作。

1.2定义和缩写1.2.1加速器:指用于加速带电粒子束的设备。

1.2.2加速器操作人员:指获得相关培训和授权,有能力操作加速器设备的人员。

1.2.3安全屏蔽:指通过合理的物理隔离措施,将加速器的辐射和其他危险因素隔离出来,防止对人员和环境产生损害。

1.3参考文件1.3.1加速器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和操作手册。

1.3.2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文件。

第二章操作前的准备工作2.1加速器设备的检查2.2安全屏蔽的检查2.3工作许可证在进行加速器设备操作前,加速器操作人员应持有效的工作许可证,该许可证应明确操作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安全要求等信息。

第三章加速器设备的启动和停机3.1启动前的准备3.2启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加速器设备启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特别关注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异味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状况应立即停机并上报。

3.3停机操作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加速器设备的停机操作,确保设备在停机过程中处于安全状态。

停机后,加速器操作人员应及时断开相应的电源,并进行设备的常规检查和维护工作。

第四章加速器设备的运行4.1运行时的值班和巡视在加速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值班和巡视。

值班人员应密切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状况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上报相关人员。

4.2运行参数的调整加速器运行参数的调整应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人员应确保调整过程中不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险。

如需更改参数,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记录。

4.3事故和故障处理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或故障,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害发生。

同时应及时上报,按照规程进行事故和故障处理。

第五章加速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5.1设备巡检5.2设备清洁和保养加速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1章 4 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1章 4 质谱仪与回旋加速器

核心素养微专题
课堂小练|素养达标
课后提升练习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质谱仪的结构与原理
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如图所示是质谱仪示意图,它可以测定单个离子的质量,图中离子 源S产生带电荷量为q的离子,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射入磁感应 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沿半圆轨道运动到记录 它的照相底片P上,测得它在P上位置与A处水 平距离为d,则该离子的质量m大小为多少?
预习导学|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素养初培
核心素养微专题
课堂小练|素养达标
课后提升练习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答案】离子经过加速电场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qU=
1 2
mv2.在匀强
磁场中离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d2,由qvB=
mv2 d
,则有
d2=
mv Bq
.联立以上
2

两式解得m=qB8U2d2.
预习导学|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素养初培
核心素养微专题
课堂小练|素养达标
课后提升练习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3.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 ___半__径___大小,就可以判断带电粒子比荷的大小,如果测出半径且已知 电荷量,就可求出带电粒子的___质__量___.
预习导学|新知领悟
多维课堂|素养初培
核心素养微专题
课堂小练|素养达标
课后提升练习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一章 安培力与洛伦兹力
【解析】由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可判断粒子带正电,A错误; 速度选择器中粒子受力平衡,可知粒子受到的电场力向下,P1极板带正 电,B正确;在B2磁场中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可知 半径r=mqBv,半径越大,比荷越小,C错误,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极化离子源:根据核物理对极化离子束的要求而产生
8正电子源:电子对撞机的出现,提出的要求。
第一节 带电粒子束的主要参数
一、 能散度 是束流中带电粒子能量分散的程度

1 2 0
式中,1 2 为粒子束流强随能量的分布曲线中, 流强为最大值一半处的能量宽度,即半高宽 0 为流强峰值处所对应的能量。 FWHM,
高频离子源 潘宁源(PIG)
双等源
电子回旋共振源(ECR)
电子束离子源(EBIS)
负离子
极化离子源
1 高频离子源 优点:结构简单、寿命长、工作稳 定、离子含量高 放电原理 在高频源中,电子从高 频电磁场中得到能量,并与气体分子 碰撞使其电离,产生等离子体。 流强可达10mA量级 常规的高频离子源在常温下只能电离 气体状态的物质,因此,能产生的离 子种类较少 。
2固体表面电离型
电离发生在紧靠固体的表面。电离过程可以靠(1) 热能维持,(2)外部离子束、电子束轰击来维持。 (1)原理:电离能较低的元素粒子(碱金属和稀 土金属类)碰到高电离能的金属(如钨,铂,铱等) 表面时,就会使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 这一原理制成的离子源能得到品质好,纯度高的离 子束,但粒子种类少,束流强度低 。 (2)原理:靠离子束轰击维持电离的溅射离子源, 用一定能量的离子束轰击靶,就能从靶表面溅射出 靶材料的中性原子和正,负离子。溅射的种类少, 其中用铯离子束轰击金属靶锥而产生被轰击金属的 负离子源是典型的溅射源。
①离子掺杂与离子束改性
重复性、可靠性比扩 散法好。离子注入掺 杂在半导体大规模集 成电路的生产中已成 为重要环节,用离子 注入法取代旧的扩散 等工艺在有些器件中 已成为必然趋势。 离子注入机
在常用金属的离子注入改性中,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抗 腐蚀性能和抗疲劳强度,降低金属的磨损率。某些绝缘材 料如陶器、玻璃、有机材料经离子束照射以后,性质发生 重要的变化,获得新的用途。“离子注入冶金学”正在形 成
2

S
2 2 2 2 2 1 d dS r '2 .2 rdr 1 a b 2 2 0
b
B
d dS d dS
S S
di
S

I
2I B 2 2 .
单位
A.m .r空间(x,y,x’,y’)内的粒子束流密度
I B V( x, y, x ' , y' )
4 双等离子体源: 50 年代,强流高能加速器的迅速发展, 导致了它的发展。 5 使用常规潘宁型的等离子源获得多电荷态的离子: 60年 代,开始研究,以满足重离子物理研究的需要。
6 溅射型负离子源、高电荷态的电子束源、电子回旋共振 源:80年代,为串列静电加速器研制它,这进一步推动了 重离子物理研究。

A A
2mW
W v
在理想的加速和传输过程中,束流的归一化发射度 保持恒定。
实际应用中,发射度有变化:或增加或减 少。归一化发射度不变。 在初始发射度相同的条件下,能量愈高的 束流,其发射度愈小,即束流口质愈好。
在应用时,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
三、亮度
是束流在相空间的密度
亮度定义的方法有两种: 1 通过单位粒子束截面、单位立体角的束流强度
3引出系统 引出系统的要求是: 1) 能引出强的束流或具有高的引出效率; 2)引出的束流具有优良的品质; 3)具有适当的气阻。(放电室内是低真空,气压为0.1—
10Pa。加速管内则须保持高真空,气压低于10-3Pa )
引出过程:等离 子体是良导体其 电位基本与阳极 电位相等
结构:
(a) 皮尔斯系统, 保证引出平行的离子束。
(b)锥形离子束引出系统 (c)扩张杯引出系统 ,发射面形状好,降低引出 电场避免电场击穿。
4聚焦电极 (以双筒电极为例)
(z<0)处受电场的聚焦作用,(z>0)则受电场的 散焦作用。
第三节
离子源的主要类型
一 离子源的分类
1电子碰撞型 2固体表面电离型
3热离子发射型
1电子碰撞型
具有一定动能的电子撞击气体分子产生等离子体, 再用电场从等离子体中引出离子束。所以又叫等 离子体源。
二 离子源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部分
离子源由供气系统、放电室、引出系统及聚焦电极组成
1供气系统:由管道及阀门组成。将需要的气体 充入放电室,气压一般为10—10-1Pa。充入相关 的气体。 2 放电室:充入的气体在放电室中电离,形成等 离子体。按形成等离子体的不同方式。离子源分 成不同的种类。但无论哪一种电离方式,在等离 子体形成的过程中都是自由电子起着主要的作用。 来自热发射或场致发射的电子以及空间的自由电 子,受到电场加速而具有一定的动能。它们与气 体分子碰撞将导致分子的离解和电离。
分子态变成原子态称离解
电子动能达8.8eV 电子动能达11.8eV
H2 e H1 H1 e 2eV
H2 e H1 H1 e 11eV
分子或原子态变成分子离子或原子离子称为电离 电子动能达15.6eV 电子动能达18.6eV 电子动能达28eV 电子动能达46eV
当粒子在 z zi 处某个截面上的运动状态时, x, y, px 四维空间,例如,截 , py 六维空间退化为 y, p y 面为矩形的束流,可分别在 和x, px 构成的 两维相平面上进行研究,而对于截面为圆形的旋 r, pr 转对称束,只用 构成的两维相平面就可以 描述粒子的运动状态。
束流发散度的一种常见定义为: 用以表征带电粒子相空间分散的程度
如果束流在x,y方向的发射相图都是椭圆形,发射 相面积分别为AX, AY,则
V ( x, y, x ', y ') AxAy ( )
1 2 1 2
2
第二节 离子源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一 对离子源的要求
1.要求离子种类多、电荷态高
2. 要求离子束的强度足够大 3.要求离子束的发射度小、亮度高 、能量分散小 4.要求离子源的寿命长 5.要求离子源的效率高
dB di dSd
r
ds
沿束截面S积分
B
d
d dS d dS
S S
di
S

I
r'
dS 2 r.dr 由图: d r '2
如果束流旋转对称,则发射相图为椭圆,方程为:
r 2 r '2 2 1 2 b a r 2 r '2 2 1 2 b a
dS 2 r.dr d r '
离子源的发展历史
粒子源与加速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速器的发展 对粒子源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粒子源技术的每个重 大突破和发展又促进了加速器的发展与革新。
粒子源是产生带电粒子束的装置,粒子源的水平决 定加速器的流强、发射度、粒子种类。 1.表面电离源、电子轰击型源:20年代,用于质谱仪。
2. 气体放电型离子源:潘宁型源 30 年代,用于高压倍加 速器和回旋加速器。 3. 负离子源:40 年代静电加速器的大量建造有促进了它 研究和发展。
H1 e H1 2e
H2 e H1 H1 2e
H2 e H1 H1 2e 10eV
H2 e H H 3e 10eV
1
1
原子和分子俘获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因此放电 室中有中性粒子、电子、正离子、负离子。
电离的逆过程,称为复合。复合现象主要是 发生在放电室壁附近,并与壁的材料有关。金属的 复合系数高于绝缘材料,因此有些离子源的放电 室用石英或优质玻璃制成。复合现象对工作状态 影响不大的离子源, 放电室仍由金属制成。
离子束流强 即能够获得的有用离子束的等效电流强度,用电流单 位A或mA表示。 有用离子百分比 离子源给出的总离子束包括单电荷离子、多电荷离 子、各种分子离子和杂质元素离子等的离子束。
束的聚焦性能
以离子束的截面和张角表示。 离子源的效率 以离子束形式引出的工作物质占总消耗的比例。
工作寿命
离子源一次安装以后使用的时间。
② 离子束分析 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使其发射电子、光 子、X 射线等,还可能发生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以及核 反应,产生反弹离子、反冲核、γ射线、氢核、氚核、α 粒子等核反应产物,有背散射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核 反应分析和沟道效应,低能离子束还可作表面成分分析, 如离子散射谱(ZSS)、次级离子质谱(SZMS)等。超灵敏质 谱(加速器质谱)、带电粒子活化分析、离子激发光谱、 离子激发俄歇电子谱等。 ③ 离子束加工 较低能量的离子束广泛用于工业加工,如离子减薄、离子 抛光、离子束打孔、离子束刻蚀、离子束溅射金属膜等。
第二章 带电粒子源
第一节 带电粒子束的主要参数 第二节 离子源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第三节 离子源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电子和正电子源
第五节 离子源的主要应用
离子源 Ion source概述
离子源的定义:使中性原子或分子电离,并从中 引出离子束流的装置。
所有离子源都包括:
放电室 放电物质与功率的导入元件 维持放电稳定和离子寿命的约束电场或磁场结构 离子引出 抽气系统

A

实用单位是米.弧(m· rad)
2.刘维定理
表述:带电粒子在保守力场和外磁场中 运动时,相空间内粒子代表点的密度在运 动过程中将保持不变。即:粒子群在相空 间中的行为像不可压缩的流体。
由刘维定理得出的两个推论: 1,运动过程中粒子数守恒,粒子在相空间代表点 的密度也不变,所以相空间内代表点所占相体积 也不变。 2,当粒子束沿 x, y , z 三个方向的运动互不相关时, ( x, px ), ( y, py ), ( z, p 粒子束分别在 三个相平面 z) 内的代表点所占据的相面积在传输过程中也都各 自守恒不变。
环 状 放 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