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历年试题与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和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和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据1997年人口、耕地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

A. 1/2 B. 1/3C. 1/4 D. 1/52.下面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

A. 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浮游植物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C. 浮游植物→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类D.浮游植物→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3.( )又称为高效氧化塘,水深约15-30cm,阳光可透过水层到达塘底。

A.厌气氧化塘B.好气氧化塘C.通气氧化塘D. 兼性氧化塘4.1968 年初,日本九州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病症。

症状是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严重者呕叶恶心,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

即当时轰动世界的"米糠油事件"。

是由( )引起的。

A. 有机磷农药 B.有机汞农药C. 有机氯农药 D.多氯联苯5.( )是水质的物理指标。

A.嗅和味 B.生化需氧量(BOD)C. 有机物D. 植物营养物质6.污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是( )。

A.利用筛网和捞毛机占除纤维类杂物B.利用辐流式沉淀池分离污泥C. 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D.利用气浮沾处理饮用水的浊度、藻类和浮游生物7,酸雨包括所有pi{值低于( )的雨、雾、雪、露、霜等降水形式。

A. 8 B. 7.9C.5.6 D.6.58.自对流层顶至55km左右为( ),其下部气温稳定,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A. 对流层 B.平流层C.中间层 D.热成层9.( )足通过质量力的作用达到除尘目的的除尘装置。

A. 机械式除尘 B.过滤式除尘C.湿式除尘 D. 静电除尘10.( )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系列活动中产生的,-般不在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 B )。

A.65%B.71%C.69%D.79%2.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C )。

A.1/2 B.1/3 C.1/4 D.1/5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A )。

A.500亿元B.600亿元C.700亿元D.800亿元4.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水( C )。

A.4吨B.5吨C.6吨D.7吨5.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水( C )。

A.18吨B.19吨C.20吨D.21吨6.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其有效利用率仅为( D )。

A.55%左右B.50%左右C.45%左右D.40%左右7.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 C )。

A.1500亿元B.1800亿元C.2000亿元D.2200亿元8.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C )。

A.1000亿元B.1200亿元C.1500亿元D.1800亿元9.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其丰度占世界第( C )。

A.六位B.七位C.八位D.九位10.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北半球居( A )。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11.下面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C )A.农田B.果园C.草原D.城市12.下面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B )A.森林B.农田C.湖泊D.城市13.下面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D )A.农田B.果园C.草原D.城市14.所有以生产者为食物的动物属于( B )。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15.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 C )。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16.在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及流动的过程中,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转移效率约为( B )。

A.5%B.10%C.15%D.20%17.著名的玛雅生态农场位于( D )。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 )。

A。

65%B.71%C.69%D.79%2.下面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农田B.果园C.草原D.城市3.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乙醇B.煤C.石油D.水能4.太阳光伏发电是用太阳电池进行发电的一项新技术,转化效率可达(A.10%B.20%C.30%D.40%5.对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重金属是( )。

A.As B.Cd C.Pb D.Cr6.日本发生的“骨疼病”公害是(。

)。

A.镉中毒引起的B.汞中毒引起的C.铅中毒引起的D.砷中毒引起的7.发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是( )。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8.对臭氧最为敏感的植物是( )。

A.花生B。

烟草C.苹果D.番茄9.对点污染源(包括集中的工业区),布点用( )。

A.同心圆布点法B.扇形布点法C.网格布点法D.成对布点法10.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长,清洁水样可保留( )。

A.12h B.24h C.48h D.72h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20分)11.资源节约型社会12.生物防治技术13.氧化塘14.除尘15.环境监测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管理因地制宜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破坏间接能源物理信息大气稳定度复原更新资源化为目的对流层工业废物空气氧化法特种目的监测瞬时采样固定污染源)16。

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________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17.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________ 、生物资源等。

1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19.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主要有物种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和________。

20.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________ ,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篇:《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环境:广义的环境一般来说是指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农业环境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主要组成要素如下:(1)大气环境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CO2,借助于叶片中的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共给植物生长。

而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产生O2释放到大气层中。

(2)水体环境水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可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确实很少,今年由于农业的发展,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质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合物及污染物两大类。

(3)土壤资源环境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也不断下降,主要有: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问题。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污染问题。

(4)聚落环境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

2、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3、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是什么?自然资源的分类:1、自然资源原生性自然资源,如太阳能、空气等;2、次生性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如金属;3、不可回收的非再生资源,如石油;4、可更新资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水等自然资源的特点:(一)普遍性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线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得多用性;(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3)资源质量相对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4、什么是水资源?调查你所居住的城市(或乡镇)水资源的现状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水资源:自然界的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农村环境生态保护作业题1-4

农村环境生态保护作业题1-4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31、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2、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3、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4、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途径是什么?技术政策有哪些,有什么特点?5、垃圾填埋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6、调查自己家庭中每天的垃圾量和种类有哪些?应该如何做才符合环境要求?7、什么是环境监测和农业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方针是什么?主要任务是什么?8、什么是环境标准?分为几类?参考答案:1、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塑料薄膜大多是烯烃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烷基链含碳数不同的各类酞酸(PAES)约占2/3。

据研究,高浓度二正丁酯(DNBP)对土壤脲酶有一定的激活效果,但对蔗糖酶有较强抑制效果。

胡萝卜块根、白菜茎叶、大豆及水稻籽实中均可自土壤中富集DNBP。

人食用PAES超标的食物后,PAES转化为酞酸酯后易引起肝肿大,致畸、致突变倾向。

防治措施:(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对废塑料制品的回收和管理,并建立生产粒状再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农膜新产品,以代替现用高压农膜,减轻农田残留负担。

(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是塑料增塑膜,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2、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除了化肥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影响外,化肥施用通过反馈过程对土壤环境以及对水、气环境也发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是土壤的性质的变化,水环境的富营养化,以及土壤气体对大气圈的影响。

(1)化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的影响。

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料(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农业环境保护考试试题

农业环境保护考试试题

农业环境保护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农业活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A 合理使用有机肥料B 过度使用农药C 轮作种植D 休耕2、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A 农田施肥B 农村生活污水C 工业废水排放D 畜禽养殖废弃物3、以下哪种措施有助于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A 增加化肥使用量B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C 推广秸秆还田D 砍伐森林扩大耕地4、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A 大气沉降B 农药残留C 化肥使用D 以上都是5、以下哪种生物可以用于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A 蚯蚓B 蝗虫C 蚊子D 苍蝇6、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应该优先发展()A 化学农业B 有机农业C 转基因农业D 大规模机械化农业7、以下哪种灌溉方式最节约用水?()A 漫灌B 喷灌C 滴灌D 沟灌8、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处理方式不包括()A 随意丢弃B 堆肥C 沼气池发酵D 制作生物质燃料9、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 单一作物种植B 建立农田防护林C 保留农田周边的湿地D 减少农药使用10、以下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 农业环境保护只关乎农村地区的发展B 农业环境保护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C 农业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D 农业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农业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

2、常见的农业土壤退化类型包括、、。

3、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主要有、、。

4、农业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

5、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

6、农业温室气体主要包括、、。

7、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在于、、。

8、绿色防控技术包括、、。

9、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有、、。

10、可持续农业的三大目标是、、。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农业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环境保护》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环境保护》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农村环境保护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分校班级: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B)。

A.65% B.71% C.69% D.79%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A)。

A.500亿元 B.600亿元 C.700亿元 D.800亿元3.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水(C)。

A.18吨 B.19吨 C.20吨 D.21吨4.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C)。

A.1500亿元 B.1800亿元 C.2000亿元 D.2200亿元5.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北半球居(A)。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6.下面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7.下面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农田 B.果园 C.草原 D.城市8.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为(C)。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9.在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流动的过程中,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转移效率约为(B)。

A.5% B.10% C.15% D.20%10.著名的玛雅生态农场位于(D)。

A.印度 B.印度尼西亚 C.墨西哥 D.菲律宾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

2.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和活动场所的周围环境。

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

3.能量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由低到高划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4.生态农业: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是一条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问答题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问答题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答案问答题1.沼气发酵有哪些工艺条件?答: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有:(1)厌氧环境;(2)温度;(3)营养平衡;(4)搅拌;(5)干物质浓度;(6)接种物;(7)适当的酸碱度;(8)水料比。

2.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有些?答: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曾先从叶背气孔周围细胞开始,逐渐扩散到海绵和栅栏组织细胞,使叶绿素破坏,组织脱水坏死,形成许多点状、块状或条状褪色斑点,受害部位与健康组织之间界限分明。

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植物,初期主要在叶脉间出现白色伤斑,轻者只在叶背气孔附近,重者则从叶背到叶面均出现伤斑,这是二氧化硫危害的主要特征,后期叶脉也褪成白色,叶片脱水,逐渐枯萎。

3.大气中的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有哪些?答:大气中的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症状表现为从气孔或水孔进入植物体内,但不损害气孔附近的细胞,而是顺着导管向叶片尖端和边缘部分移动,在那里积累到足够的浓度,并与叶片内钙质反应,生成难溶性氟化钙沉淀于局部,从而干扰酶的催化活性,阻碍代谢机制,破坏叶绿素和原生质,使得遭受破坏的叶肉因失水干燥变成褐色。

当植物在叶尖、叶缘出现症状时,受害几小时便出现萎缩现象,同时绿色消退,变成黄褐色,二、三天后变成深褐色。

4.大气中光化学烟雾对植物的危害有哪些?答:光化学烟雾中对植物有害的成分主要是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臭氧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从叶背气孔侵入,通过周边细胞、海绵细胞间隙,到达栅栏组织,使其首先受害,然后再侵害海绵细胞,形成透过叶片的密集的红棕色、紫色、褐色或黄褐色的细小坏死斑点。

同时,植物组织机能衰退,生长受阻,发芽和开花受到抑制,并发生早期落叶、落果现象。

一般臭氧浓度超过0.1×10-6mg/m3时,便对植物造成危害。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是光化学烟雾的剧毒成分,对植物的毒性很强。

它在中午强光照时反应强烈,夜间作用降低。

PAN危害植物的症状表现为,叶子背面海绵细胞或下表皮细胞原生质被破坏,使叶背面逐渐变成银灰色或古铜色,而叶子正面却无受害症状。

农村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农村环境保护培训试题及答案 1一、单项选择题(10分)1、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包括:A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C、工业环境与农业环境D、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2、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CA、公法范畴B、私法范畴C、社会法范畴D、国际法范畴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C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4、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DA、一切开发建设项目B、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C、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D、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5、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A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危险责任原则6、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的是:DA、环境行政处分B、环境行政处罚C、环境行政赔偿D、环境行政强制7、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特殊制度的是:DA、总量控制与核定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D、“三同时”制度8、固体废物污染属于:AA、有毒有害物质污染B、环境要素污染C、生态资源破坏D、生活环境污染9、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范畴的有:CA、野生动物保护B、森林资源保护C、土地资源保护D、渔业资源保护10、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A、风景名胜区B、人文遗迹C、城市环境D、自然保护区二、判断题(10分)1、人类环境与生态环境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完全重合的。

2、以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为标准,环境问题可区分为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3、环境法调整的内容主要可分为污染防治与生态资源保护。

4、协调发展原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环境法中的具体体现。

5、限期治理的决定权在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6、环境行政处分的对象仅限于环境行政相对人。

7、行为违法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8、废气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环境要素污染。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答案
环境污染。
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乱倒、生 活污水乱排,影响农村
环境卫生。
工业污染
部分乡镇企业环保意识 薄弱,违法排污,对农
村环境造成威胁。
农村生态破坏问题

不合理的采伐导致森林覆盖率 下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水资源过度开发
不合理的灌溉和采矿导致水资 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退化
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生物多样性减少
捕猎、采集等人类活动威胁野 生动植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
少。
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
环保意识薄弱
部分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对环 境问题不够重视。
缺乏有效监管
环保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污染 企业和个人违法成本低。
经济利益驱动
部分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经济利 益,忽视环境保护。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答案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 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农村环境保护的措施 • 农村环保政策与法规 • 农村环保的成功案例
01
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农业污染
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养殖业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大量粪便 和污水,处理不当导致
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 ,导致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
得不到有效处理。
02
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考试题及答案2017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考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哪几个方面?(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硝酸盐积累(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2、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有哪些?(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3)资源的变动性(4)资源的多用性(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3、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第一、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和分布不均匀的。

第二,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有限。

第三,资源可更新速率是有限的。

第四,资源的功能是有限的。

4、我国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1、数量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

2、人均占量低,资源相对紧缺。

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1)农业资源质量相差悬殊(2)矿产资源相差悬殊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口错位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5、我国政府在资源利用上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有哪些?1、转变观念2、搞好规划3、调整结构4、健全法制5、完善政策6、依靠科技7、示范推广8、强化管理9、宣传教育6、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河川径流地区间分布不均。

(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3)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4)各流哉人均资源量分布不均7、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对策有哪些?(1)给洪水以出路(2)建议节水型社会(3)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4)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8、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对策有哪些?防治沙质荒漠化的主要方法即指植物防治沙、沙地造林种草、工程治沙和综合防沙治沙。

其中,植物防沙治沙除了常规的固沙造林技术外,还包括沙地草场改良、人工草场建设和防治林体系建设等技术;沙地造林种草包括沙地乔木造林、沙地灌木造林和沙地牧草载培等;工程治沙包括沙障治沙、水力治沙、风力治沙及化学固沙等。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 )。

A。

65%B.71%C.69%D.79%2.下面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农田B.果园C.草原D.城市3.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乙醇B.煤C.石油D.水能4.太阳光伏发电是用太阳电池进行发电的一项新技术,转化效率可达(A.10%B.20%C.30%D.40%5.对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重金属是( )。

A.As B.Cd C.Pb D.Cr6.日本发生的“骨疼病”公害是(。

)。

A.镉中毒引起的B.汞中毒引起的C.铅中毒引起的D.砷中毒引起的7.发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是( )。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8.对臭氧最为敏感的植物是( )。

A.花生B。

烟草C.苹果D.番茄9.对点污染源(包括集中的工业区),布点用( )。

A.同心圆布点法B.扇形布点法C.网格布点法D.成对布点法10.水样的保存时间不宜长,清洁水样可保留( )。

A.12h B.24h C.48h D.72h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共20分)11.资源节约型社会12.生物防治技术13.氧化塘14.除尘15.环境监测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管理因地制宜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破坏间接能源物理信息大气稳定度复原更新资源化为目的对流层工业废物空气氧化法特种目的监测瞬时采样固定污染源)16。

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________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

17.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________ 、生物资源等。

18.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19.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主要有物种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和________。

20.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________ ,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

农村环境保护一村一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一村一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一村一)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A. 1000亿元B. 1200亿元C. 1500亿元D. 1800亿元2.著名的玛雅生态农场位于()。

A.印度B.印度尼西亚C.墨西哥D.菲律宾3.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焦炭B.煤C石油 D.水能4.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约占沼气的()。

A. 50%—60%B. 60%—70%C 70%—80% D. 80%—90%5.引起我国台湾省发生所谓黑足病的重金属是()。

A.镉B.汞C.铅D.碑6.发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 D.散逸层7.以下植物中对氟化物敏感的是()。

A.玉米B.棉花C烟草 j D.扁豆8.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属于()。

A.气体废弃物,一,一;^B.液体废弃物C.固体废弃物D.农业废弃物9.线污染源,如交通车辆污染,布点用()。

A.同心圆布点法B.扇形布点法C.网格布点法D.成对布点法10.根层采样深度,农作物土壤一般深()。

A. 0〜5cmB. 0〜15cmC. 0—20cmD. 0〜25cm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1.生物多样性12.能量金字塔13.化学需氧量14.温室气体15.环境质量标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低开采扩散洪水泛滥区域非生物环境还原水循环讲求效益26常规型有害废物温度层结连续源农业废物)16.循环经济的特征是—、高利用、低排放。

17.我国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有三: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18.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主要组成成分。

1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一、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20. 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一,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1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1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1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其有效利用率仅为( D )。

A. 55%左右 B.50%左右 C.45%左右 D.40%左右2.在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及流动的过程中,平均每个营养级的转移效率约为( B )A. 5% B.10% C.15% D.20%3.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C )。

A.水能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天然气4.二氧化碳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约占沼气的( D )。

A.10%—20% B.20%~30% C.30%~40% D.4026~50%5.我国特有的优良饲养鱼种如青鱼要求水中的溶解氧(DO)保持在( A )。

A, 5mg/L以上 B.4mg/L以上 C.3mglL以上 D.2mglL以上6.引起我国台湾省发生所谓黑足病的重金属是( D )。

A.镉 B.汞 C.铅 D.砷7.酸雨是指雨、雾、雪、露、霜等降水形式,其pH值低于( C )。

A.8 B.7.9 C.5.6 D.6.58.以下植物中对氟化物敏感的是( A )。

A.葡萄 B.棉花 C.烟草 D.扁豆9.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称为( B )。

A.无害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生态化10.大气监测点要开阔,周围的自由空间应为( D )。

A.1800 B.225 C.2700 D.3150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实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和更低环境污染,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是一条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3.直接能源:包含农业生产用能和农村人口生活用能。

4.面污染源:是相对点污染源而言,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

5.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农村环境保护(一村一)》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一村一)》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一村一)》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农村环境保护(一村一)》2017-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

A。

1000亿元 B。

1200亿元 C。

1500亿元 D。

1800亿元2.著名的玛雅生态农场位于(。

)。

A。

印度 B。

印度尼西亚 C。

墨西哥 D。

菲律宾3.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A。

焦炭 B。

煤 C。

石油 D。

水能4.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约占沼气的(。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5.引起我国台湾省发生所谓黑足病的重金属是(。

)A。

镉 B。

汞 C。

铅 D。

砷6.发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是(。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散逸层7.以下植物中对氟化物敏感的是(。

)。

A。

玉米 B。

棉花 C。

烟草 D。

扁豆8.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属于(。

)。

A。

气体废弃物 B。

液体废弃物 C。

固体废弃物 D。

农业废弃物9.线污染源,如交通车辆污染,布点用(。

)。

A。

同心圆布点法 B。

扇形布点法 C。

网格布点法 D。

成对布点法10.根层采样深度,农作物土壤一般深(。

)。

A。

0~5cm B。

5~15cm C。

15~20cm D。

20~25cm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1.荒漠化:指地球上原本有植被覆盖的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12.综合防治技术:指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从源头、过程、末端等多个方面进行治理,达到综合防治的效果。

13.水质指标:用于描述水体水质状况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参数。

14.酸雨: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酸性降水。

15.方法标准:指在环境监测和治理中,对于操作方法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选择下列适合的内容,填在相应的下划线上)16.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农村环境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测试题(含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在线测试2一. 单选题1.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A.1/2B.1/3C.1/4D.1/5答案:C2.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农业造成的损失达()。

A.1000亿元B.1200亿元C.1500亿元D.1800亿元答案:C3.下面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A.农田B.果园C.草原D.城市答案:C4.对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重金属是()。

A.AsB.CdC.PbD.Cr答案:A5.1968年初,轰动世界的“米糠油事件”是由()。

A.有机磷农药引起的B.有机汞农药引起的C.多氯联苯引起的D.有机氯农药引起的答案:D6.在人体中蓄积于肾、肝、脑中,主要毒害神经系统的重金属是()。

A.镉B.汞C.铅D.砷答案:B7.我国目前生活污水的二级处理率,只有约()A.20%B.30%C.40%D.50%答案:B8. 发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散逸层答案:A9.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A.碳氢化合物B.氟化物C.氢氧化钠D.硫化物答案:A10.将固体废弃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称为()。

A.无害化B.减量化C.资源化D.生态化答案:A离线作业一1.简述目前我国农业环境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污水灌溉;(2)土壤退化;(3)农药污染;(4)畜禽粪便、生活垃圾;(5)焚烧秸秆;(6)社区—庭院垃圾;(7)大量施用化肥;(8)乡镇企业污染;(9)地膜对土壤的危害;(10)非农业占地2.简述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现状的重要方法。

(1)要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现状,减少化肥施用量是重要的方法。

(2)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以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可以生产生物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

它可作为基肥和追肥施用,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并培肥土壤。

离线作业二1.简述我国的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主要表现。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问答题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问答题答案

农村环境保护综合练习答案问答题1.沼气发酵有哪些工艺条件?答:沼气发酵的工艺条件有:(1)厌氧环境;(2)温度;(3)营养平衡;(4)搅拌;(5)干物质浓度;(6)接种物;(7)适当的酸碱度;(8)水料比。

2.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有些?答: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曾先从叶背气孔周围细胞开始,逐渐扩散到海绵和栅栏组织细胞,使叶绿素破坏,组织脱水坏死,形成许多点状、块状或条状褪色斑点,受害部位与健康组织之间界限分明。

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植物,初期主要在叶脉间出现白色伤斑,轻者只在叶背气孔附近,重者则从叶背到叶面均出现伤斑,这是二氧化硫危害的主要特征,后期叶脉也褪成白色,叶片脱水,逐渐枯萎。

3.大气中的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有哪些?答:大气中的氟化物对植物的危害症状表现为从气孔或水孔进入植物体内,但不损害气孔附近的细胞,而是顺着导管向叶片尖端和边缘部分移动,在那里积累到足够的浓度,并与叶片内钙质反应,生成难溶性氟化钙沉淀于局部,从而干扰酶的催化活性,阻碍代谢机制,破坏叶绿素和原生质,使得遭受破坏的叶肉因失水干燥变成褐色。

当植物在叶尖、叶缘出现症状时,受害几小时便出现萎缩现象,同时绿色消退,变成黄褐色,二、三天后变成深褐色。

4.大气中光化学烟雾对植物的危害有哪些?答:光化学烟雾中对植物有害的成分主要是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

臭氧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从叶背气孔侵入,通过周边细胞、海绵细胞间隙,到达栅栏组织,使其首先受害,然后再侵害海绵细胞,形成透过叶片的密集的红棕色、紫色、褐色或黄褐色的细小坏死斑点。

同时,植物组织机能衰退,生长受阻,发芽和开花受到抑制,并发生早期落叶、落果现象。

一般臭氧浓度超过0.1×10-6mg/m3时,便对植物造成危害。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是光化学烟雾的剧毒成分,对植物的毒性很强。

它在中午强光照时反应强烈,夜间作用降低。

PAN危害植物的症状表现为,叶子背面海绵细胞或下表皮细胞原生质被破坏,使叶背面逐渐变成银灰色或古铜色,而叶子正面却无受害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5。

正常年份全国灌区年缺水约300亿m3,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 A. 500 )亿元。

2.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亿元。

( C. 2000 1500 )4.( C. 通气氧化塘 )又称为曝气氧化塘。

水深一般为2~5m ,由于采用机械通气,故塘内能保持良好的充气状态,提高了BOD的负荷,缩短了处理时间。

5.4.( A. 厌气氧化塘 )主要靠大气供应氧气,在塘底进行厌气分解,污染物仅在表层进行好气性分解。

5。

( A. 有机磷农药 )的主要危害是其急性中毒作用。

急性中毒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出现诸如共济失调、震颤、思睡、神经错乱、抑郁、记忆力减退和语言失常等症状。

5.( C. 有机氯农药 )在人体则蓄积于脂肪器官,如肝、肾、肠,各种腺体内,可引起白血病、癌症等,但尚无定论。

对鱼类和水鸟则可影响生长和繁殖,甚至中毒死亡,已有明显的事例。

6.( C. 铅 )的毒性影响神经系统、骨骼和血液,可造成贫血、神经炎、肾炎等症状。

6.( B.汞 )在人体中蓄积于肾、肝、脑中,主要毒害神经系统,破坏蛋白质、核酸,出现手足麻痹、神经紊乱等症状。

7。

( A.嗅和味 )是水质的物理指标。

8.自对流层顶至55km 左右为( B.平流层 ),其下部气温稳定,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9.自平流层顶至85km 左右为( C. 中间层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

10.C. 湿式除尘 )该方法是用液体(一般为水)洗涤含尘气体,使尘粒与液膜、液滴或雾沫碰撞而被吸附,聚集变大,尘粒随液体排出,气体得到净化。

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陆地占——%。

( B.71 29) 2.一般表层( B.20 )cm土壤含盐量0—0.6%称为盐化土,含盐量0.6~2.0%或以上的称盐土。

3.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下面哪一个是人工生态系统( D.城市 7.( B.生化需氧量.(BOD) )是水质的化学指标。

8.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中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的混合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污染烟雾现象称为 ( B.光化学烟雾 )9.碳氢化合物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 B.3,4—苯并芘 )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10.( A.机械式除尘 )是通过质量力的作用达到除尘目的的除尘装置。

名词解释二、1.土壤资源土壤是指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地,如耕地、草地、林地、绿化地等。

但是,一般用于种植的土壤、牧草用地、渔业、养殖用地,才称为农业土壤资源。

2.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是一条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3.直接能源包含农业生产用能和农村人口生活用能。

4.资源化 4.资源化是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者通过——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固体废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1.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件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3.农村能源是指农村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居民所消费的能源。

4.无害化是指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

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很多,如垃圾卫生填埋、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等。

简答题(共40分)1.我国自然资源有哪些特点?(5分)1.(5分)(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1分)(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1分)(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1分)(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1分)(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1分)2.人类对自然磷的循环的干扰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2.(4分)主要表现在第一,大量开采磷矿制造磷肥和洗涤剂,加速了磷自勺这种损失。

据估计,在生物圈中,磷参与循环的数量目前正在减少,磷将成为人类和陆地生物生命活动的限制因子。

(2 分)第二,通过农田退水、大型养殖场排水和城市污水,将大量磷酸盐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淡水和海洋的富营养化。

(2分)3.我国建造的户用沼气池有多种结构,但各有其不同的适应性特点,近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沼气池有哪些?(5分)3.(5分)曲流布料沼气池、赤泥双面革多功能沼气池、铁罐沼气池、两步发酵多功能沼气池、溢流式小型高效户用沼气池、塞流式自循环小型沼气池、小型组合折流式沼气池等。

4.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有哪些方面?(6分)4.(6分)(1)制定综合防治规划,实现“一控双达标’’;(1分)(2)调整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1分)(3)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源;(1分)(4)综合防治汽车尾气;(1分)(5)完善城市绿化系统;(1分)(6)加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管理(1分)5.废弃物热解的优点有哪些?(6分)5.(6分)(1)在绝氧或极低的氧的还原条件中,发生的NOx,SOx,HCl等公害物质较少,生成的气或油能在低空气比下燃烧,因此废气量较小,对大气的污染较少。

(2分)(2)能处理不适于焚烧的难处理物。

(1分)(3)热分解残渣中,腐败性有机物量少,能防止填埋场的公害。

(1分)排出物密度高、致密,废物大大被减容,而且灰渣被熔融,能防止重金属类溶出。

(1分)(4)能转换成有价值的能源。

(1分)6.监测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那些?<6分) 6。

(6分)明确监测目标;有关资料的调研;(1分)设计方案框架;(1分)现场勘察;(1分)修订监测方案;(1分)方案论证与审批;(1分)拟订监测实施计划。

(1分)7.要作好有机食品的国际贸易,要确保满足哪几个条件?(8分7,(8分)(1)考虑利用企业资源转向生产绿色食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2)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符合欧盟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的相应法规标准;(3)对每种有机农产品的海外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确立占领国外有机食品市场份额;(4)保证绿色农产晶的质量和建立企业信誉,从而赢得和保持长期客户;(5)考虑价格、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

1.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有哪些?(5分)(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1分)(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1分)(3)资源的变动性;(1分)(4)资源的多用性;(1分)(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1分)2.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1)河川径流地区间分布不均;(1分)(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1分)(3)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1分)(4)各流域人均资源量分布不均。

(1分)3.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几个方面?(4分)主要包括:一是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1分)重点在节能灶具普及和“炕连灶”改建方面;(1分)二是农业废弃物能源转换和资源化利用,如秸秆气化、炭化、液化(制取乙醇),人畜粪便沼气发酵和综合利用等;(1分)三是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微水电等。

(1分)4.大气中有害物质主要通过哪几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6分)第一,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2分)第二,附着在食物或溶于水,随饮水、饮食而侵人人体;(2分)第三,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尤其是脂溶性物质更易从皮肤渗入人体。

(2分)5.城市垃圾如果处理不当,直接施用于农田,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8分)一是对土壤理化性状将产生不良影响。

(2分)二是长期施用垃圾将导致农田中重金属含量积累。

(2分)三是日益增多的有机合成材料和塑料及其制品,大部分未经回收利用随垃圾进入农业环境。

(2分)四是由于城市垃圾大多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施用于农田,就会将大量的细菌类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带人土壤,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播源。

(2分)6.目前已颁布的排放标准是浓度控制标准,它包括哪些方面?(5分)包含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分)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1分) 辐射控制标准、(1分)物理因素控制标准。

(1分)7.从企业层次来说,实行清洁生产有哪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其中的关键和核心是什么?(8分(1)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1分)(2)开发长期的企业清洁生产战略计划;(1分)(3)对职工进行清洁生产的教育和培训;(1分)(4)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1分)(5)进行产品生态再设计;(1分)(6)研究清洁生产的替代技术。

(1分)其中,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是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

(2分)四、论述题(共20分)1.利用综合害虫防治系统以减少农药的施人量(2分)综合防治是应用生态学为基础的害虫治理方法中的一种较新的方式,是一种把所有可利用的方法综合到一项统一的规划中的害虫治理方法。

(2分)2.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2分)首先要对症下药,农药的使用品种和剂量因防治对象不同应所所不同(1分)3.制定农产品中的允许残留量标准(2分)制定农药的每日容许摄人量(ADl),并根据人们取食习惯,制订出各种作物与食品中的农药最大残留允许量。

(1分)4.制定施药安全间隔期(2分)根据农药在农作物上允许残留量,可制定出某一农药在某种作物收获前最后一次施药日期,使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规定残留标准。

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作物收获之间相隔日期,称为安全间隔期。

(2分)5.采用合理耕作制度,消除农药污染(2分)农作物种类不同则对各种农药的吸收率也不同。

(1分)6.发展开发新农药(2分)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农药新品种的主要发展方向。

(1分)四、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有哪几个方面?《农村环境保护》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环境:广义的环境一般来说是指除生物圈之外的其他圈层是广大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狭义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人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环境。

农业环境: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农业环境可以由两部分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主要组成要素如下:(1)大气环境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CO 2,借助于叶片中的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共给植物生长。

而植物在这一过程中产生O 2释放到大气层中。

(2)水体环境 水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可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确实很少,今年由于农业的发展,水体污染严重,污染物质主要分为有机污染物合物及污染物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