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的《回答》鉴赏

合集下载

北岛回答赏析

北岛回答赏析

一《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 初刊于《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 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 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

这首诗是北岛早期的诗歌, 是北岛最着名的诗作。

此时的诗人还在地下进行着神圣的诗歌创作, 和一些与他有共同理想的朋友们一起自费编辑出版诗刊《今天》, 这首诗是诗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也是那一时期诗歌的代表作。

诗题取名《回答》, 要“回答”就要有回答的起因、回答的对象。

诗人的回答对象很明显, 就是那沉闷的社会现实, 那充满悸谬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

中国内乱的十年(1966——1976), 给了北岛太多的感触, 而他的朦胧诗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中, 试图给自己的灵魂有一个负责的交代。

《回答》展现了北岛一代的知识青年对残酷现实的强烈不满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呐喊——“告诉你吧, 世界, 我—不—相—信!”全诗共7节, 北岛企图在一个封闭的逻辑空间内构建一个完整、自足的“自我”形象, 并依靠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关系来强化这一形象的独立性。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它是一很奇怪的陈述句, 这明显也是一个隐喻句, 简单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 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 这给原属中性词的“通行证”沾上了“卑鄙”的负面感情色彩。

事实上, 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里也不例外。

若从语言规范的角度看, 在这个短句内, 出现两个相同的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但这种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 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 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

读者不禁要问: “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 目的是让读者思考。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 不道德的形容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 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 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 “通行证”一般是给有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

[精品]北岛《回答》赏析

[精品]北岛《回答》赏析

[精品]北岛《回答》赏析
这首诗是北岛早期的诗歌,是其扛鼎之作,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要“回答”,就要有回答的起因、回答的对象。

诗人的回答对象很明显,就是那沉闷的社会现实,充满悖谬的十年浩劫。

诗歌开头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著名诗句。

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借“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这明显给“卑鄙者”和“高尚者”身处地方一个极负面的评价。

诗人的心中充满着英雄式的悲剧情结。

同样,诗人的心中也充满了希望,来自古老祖先的希望。

从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中,诗人仿佛看到一片纯洁的天空,闪现着漫天星斗的天空。

诗歌大量运用象征手法,那些象征性的形象又带有明确的意义指向。

尽管这象征的形象相对直白,但是并没有影响诗歌的感性特征。

“冰凌”、“死海”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困境和艰难。

诗中新颖意象和丰富情感的巧妙组合,带有明显的朦胧诗特点,诗歌的思想倾向也带有明显的朦胧诗的特征。

— 1 —。

北岛的诗回答赏析

北岛的诗回答赏析

北岛的诗回答赏析《回答》是我国著名诗人北岛代表作之一,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回答》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北岛的诗《回答》赏析诗开头第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是一句很有力量的悖论式警句。

“卑鄙”,指人的品行很恶劣。

“通行证”是行关过卡的证明,只颁发给具有资格的人。

这两个意象结合在一起,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社会是以品行恶劣为标准的,或者说,只有品行恶劣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通行无阻。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与前句相对应和对比,意谓“高尚者”的高尚行,就像无形的“墓志铭”一样永存人世间。

这两句用了四个意象,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惊心动魄的震憾和深刻的印象。

这两句既是对卑鄙者和社会现实的鞭挞,也是对“高尚者”的颂扬,对社会正义力量充满了信心。

接着的第三、四行是写景句。

但描绘的景色,进一步让人感觉这个社会十分可怕。

“镀金的天空”表明是一个被粉饰的天空,与之对应的社会是一个被粉饰的社会。

“倒影”且飘在天上,那么这倒映到天上的死者,就该是地面上的死者了。

“弯曲”,让人联系想死者的死因可能是冤屈。

加上“飘满了”的形容,则给读者描绘出天空满布尸体的恐怖景象。

这种恐怖景象配合第一、二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根本否定和强烈不满的情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段第一句的“冰川纪”,即指地质纪年的冰河时期(新生代的第四纪),由于气候异常寒冷,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显然是一个暗喻。

可以作两解:一是指解放前的黑暗年代,那么可以理解为,解放前的黑暗年代已经过去了,为什么现在(文革时期)人与人的关系还是处处充满冰凌?同时,这首诗写于1976年,很多人自然地将“冰川纪”联想成文革时期。

“冰凌”即冰锥,有寒冷、尖锐、伤人的特点,可用来形容人们互相攻击、互相猜忌,不能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的情况。

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指既然人情极度冷漠的时代已经过去,为甚么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攻击,不能融洽相处呢?如果上两句用了地球的纵向历史,接着两句则用了空间或地理的意象。

《回答》原文及赏析

《回答》原文及赏析

《回答》原文及赏析北岛的《回答》是一首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和深刻思想内涵的诗作。

这首诗创作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原文如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不公。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开篇这两句就如石破天惊,将卑鄙者和高尚者的命运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卑鄙者凭借其卑鄙的手段畅通无阻,而高尚者却只能在死后留下墓志铭,这种对社会道德颠倒的痛斥,直击人心。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这里的“镀金的天空”象征着虚假的繁荣和表面的美好,而“死者弯曲的倒影”则暗示了那些被扭曲和扼杀的正义与生命。

诗中连续的追问,“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困惑和质疑。

冰川纪本应结束,却依然寒冷;好望角的发现本应带来希望,死海却依然充满竞争和争斗。

这种强烈的反差,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诗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使命,他要为那些被压迫、被忽视的声音发声,要挑战这个不公的世界。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这种坚定的反抗精神,展现了诗人不屈的意志和勇气。

北岛《回答》的艺术特色

北岛《回答》的艺术特色

北岛《回答》的艺术特色:
北岛的《回答》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北岛早期的诗作,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高度概念化的意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首诗的成功首先就是这种批判思想的成功,但承载这种思想的是高超的诗歌艺术.将抽象的伦理观念与平易的意象相结合,产生了一种超现实的思想力量.其强烈的悲剧感,更是让人透不过气来.冷峻的反讽、浓郁的悲愤、炽热的感情,如火山喷发一般使人惊心动魄.诗中许多意象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借助于高超的诗歌艺术,使诗具有了哲理的意蕴,更加宽广的、深层次的省思,历史的深度.。

北岛《回答》赏析

北岛《回答》赏析

《回答》手稿
写作背景
《回答》写于6年的“四五”运动期间,后被广泛 传抄。“四五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波及到全 国范围内,形成强大的群众革命运动。《回答》就是 在这样一个黑暗极权时代诞生的,它做出了大胆的怀 疑,彻底否定了现实的秩序。《回答》于《今天》创 刊号(1978年)发表,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 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
图为四五时的天安门广场,一名青年正在 讲演

回答
北岛
制作人:WYW
作者资料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 代表人物之一。出版的诗集有:《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 天涯》《午夜歌手》《零度以上的风景线》《开锁》其他作品有: 《波动》《归来的陌生人》《蓝房子》散文集《失败之书》散文集 《青灯》散文集《城门开》。《回答》为其代表作之一。他曾多次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当今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 人。
所谓“朦胧诗”
朦胧诗是酝酿于文革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 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得名于当时官方媒 体对其作品“晦涩”、“朦胧”的批评。最初以地下 刊物《今天》为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是人 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北岛创作于“文革”后期的短诗《回答》是第一首公 开发表的“朦胧诗”作品,刊载在1979年3月号《诗刊 》上。 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包括北岛、顾城、多多、杨炼、芒 克、梁晓斌 和舒婷。

北岛《回复》赏析

北岛《回复》赏析

北岛《回复》赏析
北岛的诗作《回复》是一首表达自我思考和独立思想的作品。

本赏析旨在分析该诗的主题,描绘手法以及语言运用。

主题
《回复》通过询问自身的存在和意义,探索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认同的复杂性。

诗中的“你”指的是一个虚拟对象,代表了诗人对现实中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评价的回应。

通过这种方式,北岛探索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描绘手法
北岛运用了直接而简洁的表达手法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他使用了寥寥数语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误解。

此外,诗中的对话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内心体验。

语言运用
《回复》的语言简明扼要,却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北岛运用了对比和隐喻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他通过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对照来揭示诗人的自我认识和自由意志,并在诗中融入了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中使用的语言和意象也呼应了主题的复杂性。

北岛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描述,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结论
《回复》是一首充满哲学意味和个人情感的诗作。

北岛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个人自由和思想独立的渴望,并运用对比和隐喻的修辞手法展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

这首诗引发了读者对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示了北岛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华和洞察力。

参考文献:
- 北岛. (1983). 《北岛诗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岛《回答》赏析

北岛《回答》赏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第一节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 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 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 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精选可编辑ppt
12
第二节
冰川纪指冷漠的人际关系。冰川纪已过去了,便 可解作人际关系极度冷淡的文革时期已过去。
“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 。
好望角,指的就是可以实践梦想,达到目标的地 方。
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指一个人语言、 行为恶劣程度作为进出标准的。那这以“卑鄙”为 “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 明的。 接着的一句也与前一句紧密连接。高尚是用来形容 道德水平高的人。这句里说高尚是墓志铭,这一词 的出现,暗示高尚者已死。 世风日下,道德沦亡。
精选可编辑ppt
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回答
北岛
作者资料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 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出版的诗集有:《陌生的海滩》 《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零度以上的风景 线》《开锁》;其他作品有:《波动》《归来的陌生人》 《蓝房子》;散文集《失败之书》《青灯》《城门开》。 《回答》为其代表作之一。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是当今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人。
精选可编辑ppt
6
图为四五时的天安门广场,一名青年正在
讲演
精选可编辑ppt
7
四五运动时人们悼念周恩来
精选可编辑ppt
8
四五运动时的花圈与诗抄
精选可编辑ppt

北岛《回答》赏析

北岛《回答》赏析

精选可编辑ppt
17
第七节
“五千年的象形文 字”从历史与未来 中捕捉到希望和 转机,显示了具 有五千年历史的 民族的强大的再 生力。
精选可编辑ppt
18
总结
《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 表现时,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无 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 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 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 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因此,这首沉雄冷峻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作品 ,成为现今流行的几个朦胧诗本压卷第一篇, 是当之无愧非其莫属的。
写作背景?图为四五时的天安门广场一名青年正在讲演?四五运动时人们悼念周恩来?四五运动时的花圈与诗抄2019529?走进全诗北岛岛??卑鄙为什么可以成为通行证呢
回答
北岛
作者资料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 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出版的诗集有:《陌生的海滩》 《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零度以上的风景 线》《开锁》;其他作品有:《波动》《归来的陌生人》 《蓝房子》;散文集《失败之书》《青灯》《城门开》。 《回答》为其代表作之一。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是当今影响最大,也最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人。
精选可编辑ppt
19
评价北岛
有人说北岛的作品永远沉浸在对祖国的失望 、迷茫以及与黑暗的斗争中,认为如果没有了 对立的话,他的诗歌几乎没有可取的地方。
也有人说北岛的诗一直以其冷峻的怀疑主义 和不妥协的批判精神,深刻的悲剧风格与荒诞 感的扭结,揭示出生存和生命经验,更新了一 代人的情感。
你认为呢?
精选可编辑ppt
精选可编辑ppt
14
第四节

赏析北岛的回答

赏析北岛的回答

赏析北岛的回答北岛可是个超酷的诗人呢。

回答这首诗啊,就像是他在那个特殊时代发出的一声怒吼,又像是一种倔强的宣告。

北岛的诗风在回答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语言很有力量感,他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哇,这两句一出来,就像给那个时代的某些现象来了个狠狠的耳光。

这种语言简洁又犀利,直接就把社会上那些丑恶和美好的对比给揪出来了。

就好像在说,那些卑鄙的人靠着卑鄙的手段还能畅通无阻,而高尚的人却只能默默忍受不公平,最后只留下高尚的名声。

这让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当时那种社会风气的扭曲。

从诗的意象来看,诗里的意象都不是那种轻飘飘的。

比如说他诗里营造的那种压抑又黑暗的氛围,就像整个社会被一块乌云给笼罩着。

他通过这些意象,把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对未来的迷茫和希望都表达出来了。

他在诗里好像在摸索着寻找一些答案,对世界的答案,对人性的答案。

北岛在回答里表达的情感也很复杂。

有愤怒,愤怒于社会的不公和黑暗;有不甘,不甘于美好的东西被压抑;还有希望,虽然整个诗的基调比较沉重,但还是能感觉到他对未来有着一种隐隐的期待,期待着这个世界能变得更好,能打破那些黑暗的东西,让高尚重新得到应有的地位。

再看诗的结构,它不是那种松散的结构。

而是一环扣一环,从对现象的揭露,到内心的情感表达,再到最后的一种宣告,就像一场战斗的过程,先看清敌人,然后积蓄情感力量,最后发出自己的反击。

这让整首诗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就像我们心跳的节奏一样,跟着他的诗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他所构建的那个充满矛盾和希望的世界里。

概括来说呢,北岛的回答是一首很值得反复品味的诗,每次读可能都会有新的感受,就像打开一个神秘的宝盒,每次都能发现不一样的宝贝。

《回答》解读

《回答》解读

回答——觉醒时代的先锋号09021204 张丽筱一九七六年,一个叫北岛的年轻人在一首题为《回答》的诗中重重地写下“我—不—相—信!”的呐喊,成为那一代人觉醒、怀疑和反思的先声。

《回答》是一封与已逝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更是那个觉醒时代的先锋号。

在那激愤和决绝的诗中,北岛追问的是什么,想回答的又是什么?北岛说“告诉你吧,世界”,他想回答的是“世界”。

“世界”之于北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蓝天白云,也不是善良纯真,而是那沉闷的社会现实,那充满悖谬的十年浩劫。

《回答》是北岛对当时一九七六年前后谎言盛行,压制心声,不敢说真话,一旦说真话就可能遭到巨大迫害的文化上集权世界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对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回答。

《回答》的出现,从一开始就让“卑鄙者”和“高尚者”进行对比,并让对比的结果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卑鄙者可以用卑鄙的手段在世界上畅行,而高尚者的高尚却没有立足之地,唯一的结局就是走向墓地。

这就是那个时代真正的荒谬和黑暗。

如此大胆的披露,北岛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他道出了无数想说却不敢直说的人的心声,使人刻苦铭心。

他将“卑鄙者”和“高尚者”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去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合常理的结局。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天空是“镀金”的,并且“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原本的世界已经变得混乱不堪,人们安于表面随波逐流,不敢说真话做实事。

在这黑暗的笼罩下,只有“死者”在揭示着黑暗的实事,却没有人站出来去捅破它。

人强大的适应本能,在这里变成了到处歌功颂德,到处粉饰太平,已经麻木到对这混乱局面视而不见。

置身黑暗世界的北岛对此提出了疑问:“冰川纪过去了”“好望角发现了”,这个世界应该从冰融走向温暖,应该扬帆远航走向新的世界。

它明明已经经历过巨大的变革、阵痛,一个旧时代曾被庄严地宣告死亡,为什么仍然“到处都是冰凌”,为什么千万艘船只还在死水中相竞?北岛想要这样回答世界。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和其他人那样违背着自己的意愿而活,不是为了在虚伪的歌功颂德中而活。

诗歌回答北岛

诗歌回答北岛

诗歌回答北岛
《回答》是一首由北岛创作的诗歌,它被收录在北岛的诗集《归来的陌生人》中。

这首诗以诗人回答开篇,紧接着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首先,诗人用“我”作为主体,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他提到了“冰川纪”、“煤的形成”,这些自然现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接着,诗人又提到了“风雨飘摇”、“大海波涛”,这些意象描绘了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真理”、“爱情”和“死亡”的探讨,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考。

他写道:“没有真理只有信仰”、“没有爱情只有感情”,这些表达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诗人用“死亡”作为结尾,强调了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回答》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生活和历史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北岛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它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2019-回答 北岛赏析-实用word文档 (5页)

2019-回答 北岛赏析-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回答北岛赏析《北岛:回答》是诗人北岛1976年创作的一首朦胧诗,它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

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回答北岛赏析一穿越历史的回答北岛本名赵振开,1949年出生,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

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

自20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新诗已有近百年的历程。

新文化的成就在严肃的文学史家眼中不可能有太高的地位,现代诗歌更是被人瞧不起。

诚然,现代诗歌无法与古典诗歌相提并论,也许没有过多值得称道的,因而有不少人感叹:“当代无诗歌”,甚至有人刻薄地说:“当代只有诗歌作者而没有诗人。

”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果真衰落了吗?新诗里没有传世之作吗?对于前述论调,我不敢苟同。

如果要说“当代无诗歌”,除非把“当代”一词限定在九十年代,因为此前的数十年间──仅仅在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一批优秀甚至堪称杰出的诗人,北岛就是其中之一。

伴随着《今天》的横空出世,北岛的诗歌曾风靡了神州大地,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推波助澜。

若干年后,北岛的名字又曾在斯德哥尔摩的上空响亮地飘扬过,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份骄傲和自信。

虽然北岛后来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由于种种人为的因素导致北岛和他的诗歌在今天已很少被人提起,但是,北岛的诗歌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丝毫的魅力。

北岛的众多杰出诗篇中,《回答》无疑是最出色的。

《回答》写于1976年,是作者对“无产阶级文化大**”年代里种种罪恶历史所作的控诉和“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北岛《回答》赏析

北岛《回答》赏析

北岛《回答》赏析【赏析1】全诗共7节,北岛企图在一个封闭的逻辑空间内构建一个完整、自足的“自我”形象,并依靠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关系来强化这一形象的独立性。

第1、2节,是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黑暗体验并由此产生质疑。

在诗中所描绘的世界里,卑鄙者以卑鄙的手段可以在世上畅行,高尚者的高尚品行却使其自身走向墓地。

“镀金的天空”喻示着以辉煌的表象掩盖了一个时代真正的黑暗,到处是歌功颂德,到处是粉饰太平,人性被扭曲成“弯曲的倒影”四处凋落。

诗人在世界的混乱与无序中,保持着清醒的痛感,对置身其中的世界提出了疑问:“冰川纪过去了”“好望角发现了”,这个世界明明已经经历过巨大的变革、阵痛,一个旧时代曾被庄严地宣告死亡,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和“千帆相竞”的“死海”的现实,依然显示着诡异和不公正?从第3节开始,“我”作为抒情主体,出现在一片死寂、冰凉、规则混乱和缺乏公正的世界,以一种理性的声音,开始对世俗世界审判、否定和挑战,对一切习以为常的规则表示质疑:“我——不——相——信!”在6—7节中,这个傲岸的“我”在对这个不义的世界与历史宣战之后,毅然表达了愿以个体的自我来承担属于全部人的一切,特别是人的苦难,此时的“我”是一代人中最清醒和坚定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的历史,真的能重新开始,就让所有的苦难只存留在“我”的心中;如果一个民族的再生,需要一代人的伤痛作为代价,这一切就由我们来承担吧。

这里,“海洋的决堤”、“陆地的上升”,都是以自然界恢宏阔大的沧桑变迁,喻示人类历史的涅槃和新生。

最后一节,对人类与世界的未来新的转机充满信心和期望:“闪闪的星斗”缀满天空,“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一个民族悠久和坚实的力量。

既然诗人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承担起了重整乾坤的伟大使命,因而诗作中始终能感到历史的目光在注视。

“文革”结束后,文坛上先“伤痕”继而“反思”的写作,纷纷竞相展示苦难和控诉历史,在对历史的鞭挞中把现实指认为“新生”。

而北岛的《回答》却是以清醒的眼光审视过去,愤怒而又不失理性,拒绝承认全部现实的新生性,以一种批判的立场,为了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庄严宣告。

北岛一束诗歌鉴赏

北岛一束诗歌鉴赏

北岛一束诗歌鉴赏1. 《回答》这束诗歌,哇哦,那可真是震撼人心!就像黑暗中的一道闪电,一下子把你击中。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啊,难道不是吗?它让你反思社会的种种,不是吗?2. 《一切》这首诗,简直像一把温柔的刀,轻轻地刺痛你的心。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多形象啊,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又缥缈,对吧?3. 《宣告》,哇,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从星星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这是多么有力量的表达啊,像不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4. 《结局或开始》,嗯,它就像一个谜题,等着你去解开。

“我是人,我需要爱,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这是多么真实的渴望啊,难道你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吗?5. 《触电》这首诗,感觉就像被电了一下,猛地让你清醒。

“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这比喻太绝了,像不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突然的伤害?6. 《履历》,读着它仿佛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旅程。

“我曾正步走过广场,剃光脑袋,为了更好地寻找太阳”,这是多么勇敢又执着的追求啊,你不觉得很让人佩服吗?7. 《同谋》,哇,那感觉就像是和诗人一起密谋着什么。

“我们是同谋者,噢,我们是同谋者”,这让人有一种奇妙的默契感,对吧?8. 《陌生的海滩》,就像漫步在一个从未去过的海滩。

“风帆垂落,桅杆,这冬天的树木,带来了意外的春光”,这画面是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你眼前了,很神奇吧?9. 《和弦》,像是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在心中奏响。

“是栅栏是墙垣,是盾牌上永久的图案”,这形容多有意境啊,像不像我们心中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10. 《北岛一束诗歌鉴赏》,北岛的诗啊,就像一杯陈酿的酒,越品越有味道。

每一首都能带给你不同的感受和思考,难道不是吗?它们是我们心灵的镜子,反射出我们的喜怒哀乐。

这就是北岛诗歌的魅力啊!。

北岛《回答》诗歌

北岛《回答》诗歌

北岛《回答》诗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北岛《回答》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作者运用朦胧诗的典型笔法来表现对十年浩劫的独特感受。

在这里,诗人不仅仅是“回答”,更多的像是一篇宣言——一个和时代决裂的宣言,同时也是一种梦想的预示。

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

诗歌一开始就写得很尖锐,甚至有点叛经离道,它把一个时代的某些特征赤裸裸的解剖出来示众。

诗人以一种冷然而坚硬的语气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诗最明了不过,在某个特定的政治环境里,卑鄙是的人拥有身份的的认可,而这正好是高尚者的丧歌。

接着,诗人用象征的笔法描绘了当时冷漠、混乱的社会。

继而再从客观的描述转为以主观的“我”为抒情的主体,对那个无序、混乱的社会提出否定和质疑,敢于做第一千零一位挑战者。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则表现出了难得的理性和坚定,他对未来的转机充满了希望。

在写作手法上,《回答》最具特色的当属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通过不同意象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含蓄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北岛的诗回答

北岛的诗回答

北岛的诗回答
这首《回答》因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而著名,也因为北岛而著名。

这首写于1976年清明前后的诗歌,闪耀着人本主义的光辉。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
如果还有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年
朦胧诗的一代,是肩负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

诗的铿锵,人的傲然,都让我们因诗人在那个时代的不屈而肃然。

北岛更奇特。

他从昂然到流浪再到转身,是怎样的心理路程?尽管人们抱着最大的理解和尊重,但北岛从未“回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鉴赏:这短文讨论的是北岛赵振开,〈回答〉一诗中结构组织方面的对比原则及意象:首先,讨论的是第一诗段所用的意象,如开头第一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它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陈述句,这明显是一个隐喻,简略来说就是「卑鄙」是「通行证」,而这「通行证」是「卑鄙者」的,这给原属中性的「通行证」,沾上「卑鄙」负面的感情色彩。

事实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变往往是阅读意象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也不例外。

若从规范语言的角度看,在这麼一个短距离内,出现两个相同的字词「卑鄙」和「卑鄙者」的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但这种不规范不洗练的语言现象,在文学文本强调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变成吸引读者注意的手法。

读者不禁要问:「卑鄙」为何能够成为「通行证」呢?诗人刻意把这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让读者思考。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卑鄙」是指语言、行为很恶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词;若在语言上、行为上是恶劣,又如何成为「通行证」呢「通行证」意指到达某特别地方的证明,而这地方是限制进出的,「通行证」一般是给合资格人士进出的凭证。

可是如果结合这两个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证」的话,便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这个限制进出的地方是以行为语言恶劣及不道德作为进出标准的。

读者不难由此推断:这以「卑鄙」为「通行证」的地方,必然是乌烟瘴气,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沦亡的。

接者的一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与前一句紧密地连在一起。

「高尚」是用来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

这句里呱想[喻:说「高尚」是「墓志铭」,「墓志铭」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对死者的评价。

「墓志铭」一词的出现,暗示「高尚者」已死,而「高尚」是他致死脑 颍 父呱小狗路鹗歉呱姓叩拇呋陕┮粯印如结合第一及第二诗行一起看,不难引起读者的深思:「高尚」与「卑鄙」的意义在哪里?卑鄙的人竟然可以凭藉「卑鄙」而通行无阻;相反,高尚的人却因他的高尚而死,这究竟是一个怎麼样的社会,怎麼样的世界呢?这明显给「卑鄙者」和「高尚者」身处地方,一个极负面的评价。

如从诗句的结构和组织来看,这两句用上了对比和比喻原则。

首先「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四个意象分别以比喻原则连在一起。

另一方面,四个意象从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强烈的对比。

「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

「通行证」与「墓志铭」一组,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後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著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意象之间明显有著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

只这两句已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接著的第三、四行是写景句。

诗的首两个陈述句直接说出是非颠倒、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接下来便出现这一对写景句,两者的关系是明显的。

但要认识写景句的意义,我们必须先了解它们表面的写景成分,再而深入探究内中的深意;要了解写景成分,必须从了「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两行写的意象是天空上的倒影。

按常理,飘在天空上的该是云朵,「死者弯曲的倒影」是云朵的借喻。

「弯曲的」这形容词正好配合云朵弯曲的形状。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倒影」即倒立的影子,既然云朵是「倒影」,且飘在天上,那麼这倒著映射到天上的物体,便该在地面了。

根据原诗,那在地面给倒映到天上的物体便是「死者」。

此外,以「镀金」来修饰天空,若从字面解释,「镀金」指的是黄昏时分,夕阳光折射下产生的金黄色。

「镀」字可解作「镶」,因此「镀金的天空」可理解为黄昏时分,夕阳斜照天空上的云朵,在云端映著金黄的色彩。

可是如将两行诗句一并考量,不难发觉内中隐含著死亡的意义。

「死者」一词固然直接点出死亡的意义,加上「飘满了」的形容,仿佛在读者心中呈现一幕天空满布屍体的恐怖景象。

此外,「黄金」或「金色」在不同文化里,都象徵死亡,也是埋葬死者的一种金属。

在棺椁在镶有黄金的现象在中西方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表面看来,这两诗行写的只是一黄昏日落天空现出彤云的景象,可是当句中加上「镀金」、「死者」等负面色彩的用词时,诗句给读者的印象便有很大的改变。

这明显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为的就是突出负面色彩,以配合第一、二诗行表达对社会不满的情绪。

另外,第二诗段:「冰川纪已过去了,/为甚麼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甚应死海里千帆相竞?」在这里明显分成两组,是一个重复,换句话说,第二诗段的第一、二诗行及第三、四诗行在句子结构上是重复的。

先看第一组诗句:「冰川纪已过去了」;「冰川纪」即指冰河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其中一个时代当时由於气候异常寒冷,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

若以人情冷暖的角度来看天气的冷暖,那麼,这个冰川纪指的便是人情极度冷暖的时代。

这首诗写於1976年,很多人也自然地将「冰川纪」联想成文革时期。

「冰川纪已过去了」一句,便可解作人际关系极度冷淡的文革时期已过去。

再看下一句「为甚麼到处都是冰凌」,「冰凌」即冰锥,如将这意象放到人际关系上看,那麼「冰凌」那寒冷、尖锐得可以造成伤害的特点,便可用来形容人们互相攻击、互相猜忌,不能互相信任,融洽相处的情况。

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指既然人情极度冷漠的时代已经过去,为甚麼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攻击,不能融洽相处呢?「好望角发现了,/为甚麼死海里千帆相竞?」刚才提到「冰川纪」是用了地球的历史;这句则用了空间或地理的意象。

好望角给这个地方的名称。

意谓只要经过好望角,便有望到达富庶的东方,得到梦寐以求的财富。

因此这里用上「好望角」,为的是隐喻有望实践梦想,达到目标的地方「死海」位於中东地区,处於以色列的西陲,由於附近温度高,蒸发强烈,因此死海的湖水含盐度高达23-25%,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所以取名「死海」。

这里,明显借用它那死寂没有生命力的特点,以表达死寂的感觉。

换句话说,在死海中千帆相竞,就像是为了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在竞争一般。

如果发现「好望角」解释为有了新的好的希望,那麼,为甚麼还要死气沉沉、没有半点生气的地方互相竞争,你争我夺呢?虽然好望角和死海都是空间,但两者是相对的,明显形成强烈对比。

此外,冰川和好望角刚巧相反,如冰川代表人情冷漠,那麼好望角便指好的希望,两者也是相对的。

所以,这里既有句式的重复,也有时间空间上的对比。

而在最後一段也出现了几个重复意象,这些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诗的意义,因此意象的组合是诗歌组织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样道理,要了解诗的含义,了解意象的组合也可事半功倍。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简单来说,若根据句子结构来解释,第一句:「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是主语,这与「没有遮拦的天空」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句子。

而「那是」的「那」是指「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换句话说,「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是斗」是暗喻,等於「象形文字」,亦等於「人们凝视的眼睛」。

1若能理解这个关系,便知道比喻原则是以相同和相异的角度去组合的。

在这个诗段中,相同的地方就是星斗微弱的光线组成的形象,似是象形文字造成的形象;星斗本身的光亦与人的眼光相似,以星来比喻为人的眼光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比喻,以星的形状来喻文字,以其光喻为人的眼光,所以虽然用了两个不同原则,但亦以相同的角度把有关的意象连起来;当然,这里的重点是在相异的地方,闪闪的星斗等於五千年的象形文字,究竟有甚麼意义呢?这可能要从「新的转机」一句解释,换句话说,整首诗提到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却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所以最後一段提到「新的转机」,就是指可能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找到「新的希望」;这里提到「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它代表中国文化,这是合理的推断。

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二个隐喻,把星斗等同於眼睛,两者是有相同的地方,而相异的地方是现在所造的一切会在将来的历史中看到。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一句,传统上认为云雾等是不好的东西,因为是会阻碍前景,例如有「污云蔽白日」的说法,甚至会把云雾比喻为小人,所以诗中说没有遮拦,即是指这个时代充满希望。

因此可以见到这首诗是利用简单的比喻原则来制造深刻的意象。

冰川期指的是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纪。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曾到此处,因此处多暴风,所以名为「风暴角」。

但也因从此可通往富庶的东方,因此也称为「好望角」。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

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

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

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

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

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

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

“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

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

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

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