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算机硬件设备(主机、硬盘、内存、显卡等)、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搭建计算机硬件设备,将主机、硬盘、内存、显卡等组装连接好。

2. 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3.启动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界面。

4.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CPU的使用情况。

5.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

6.运行一些应用程序,观察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7.尝试使用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工作情况。

通过任务管理器,我们可以查看到CPU的使用情况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在运行应用程序时,我们可以观察到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的变化。

通过使用输入输出设备,我们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

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通过数据传输和计算来完成各种操作。

而内存则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通过读写操作来完成对数据的处理。

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操作系统则是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通过调度CPU和内存的使用来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分配。

结论: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部分包括CPU、内存、硬盘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系统通过CPU 的运算和数据传输来实现各种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情况,并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中,我们搭建了计算机硬件设备,安装了操作系统,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操作输入输出设备,我们还实践了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的过程。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范文实验名称:计算机硬件组装与基础设置一、实验目的1. 了解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计算机基础设置方法;3. 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环境1. 实验设备:计算机硬件(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电源、机箱、数据线、螺丝刀等;2. 实验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系统设置软件等;3. 实验环境:干净的系统盘、稳定的电源和良好的实验台等。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1. 硬件组装:按照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顺序将硬件安装到机箱中;2. 数据线连接:将各个硬件之间的数据线连接好;3. 螺丝固定:用螺丝刀将各硬件固定在机箱上;4. 基础设置:通过BIOS和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进行基本设置和启动测试。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硬件的安装、连接和固定等实际操作技能。

在基础设置过程中,我熟悉了BI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基本设置等步骤。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稍不注意就会导致硬件的损坏,因此,实际操作中需要格外小心。

实验名称:计算机系统优化与调整一、实验目的1. 了解计算机系统优化与调整的方法;2. 掌握使用工具软件进行系统优化与调整的操作;3. 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环境1. 实验设备: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及常用工具软件;2. 实验环境:稳定的网络环境、干净的操作系统盘。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1. 系统优化:使用工具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如关闭不必要的启动项、优化系统配置文件等;2. 系统调整:对计算机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如内存分配、磁盘缓存大小等;3. 操作测试:对优化和调整后的系统进行操作测试,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及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熟悉了使用工具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的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操作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需要谨慎操作。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共3篇)篇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11 .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监控命令的用法;2).学习和了解TEC-2000 十六位机的指令系统;3).学习简单的TEC-2000 十六位机汇编程序设计;2.实验内容:1).使用监控程序的R 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 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2).使用 A 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 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 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 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3、实验步骤1).关闭电源,将大板上的COM1 口与PC 机的串口相连;2).接通电源,在PC 机上运行PCEC.EXE 文件,设置所用PC 机的串口为“1”或“2”, 其它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3).置控制开关为00101(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16 位、联机),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

其它实验相同;4).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TEC-2000 CRT MONITOR Version 1.0 April 2001Computer Architectur Lab.,Tsinghua University Programmed by He Jia >5).用R 命令查看寄存器内容或修改寄存器的内容a.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显示寄存器的内容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b.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 R0↙;修改寄存器R0 的内容,被修改的寄存器与所赋值之间可以无空格,也可有一个或数个空格主机显示:寄存器原值:_在该提示符下输入新的值,再用R 命令显示寄存器内容,则R0 的内容变为0036。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6).用D 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D 2000↙会显示从2000H 地址开始的连续128 个字的内容;连续使用不带参数的 D 命令,起始地址会自动加128(即80H)。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计算机组成结构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结构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构造的实验报告(1)中央处理器:既常说的CPU,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CPU最核心的功能单元是存放器.CPU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字节,时钟频率和缓存.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

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才能是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

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

CPU的位和字长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

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

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

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

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构造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

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进步系统性能。

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本钱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2)存储器:由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组成. 内存又叫内部存储器〔RAM〕,有DDR、DDR II、DDR III三大类,容量1-8GB。

计算机实训报告范文模板10篇

计算机实训报告范文模板10篇

计算机实训报告范文模板10篇计算机实训报告范文模板篇1实习内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习目的:通过计算机的组装,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和结构,了解计算机的整个组装过程和注意事项。

实习要求:识别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能自己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

一.识别部件1.cpu (核心部件)主要功能:运算器,控制器。

cup就是通过这些引脚和计算机其他部件进行通信,传递数据,指令。

我们要先了解两个基本的概念,主板频率和倍频系数;通常我们常说的Pentium II 300,AMD K6-2 300这些CPU的型号,其中最后一个数字300就是指CPU内部的工作频率是300MHz,而主板上的内存、控制芯片的工作频率是没有这么高的,所以就会出现主板频率和倍频系数,主板频率是指内存、控制芯片和CPU之间的总线的工作频率,倍频系数就是CPU的内部工作频率和主板频率的比值。

CPU的实际工作频率就决定于这两个参数。

有这样的公式: CPU的实际工作频率 = 主板频率×倍频系数通常主板频率都是一些固定的值,比如:60MHz、66MHz、75MHz、100MHz、133MHz等;倍频系数有1.5、2.0、2.5和3.0、4.0、4.5、5.0等,通过设置主板上的跳线就可以改变CPU的工作频率,人们常说的超频就是指改变这两个参数来使CPU在较高的工作频率下运行,超频往往是以改变外频为主2.cpu风扇:cpu工作的时候要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散热,可能将cpu烧坏。

所以加上了风扇达到散热目的。

3.主板: 是计算机主顶内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其它设备都是通过它来联结工作的.4.内存条:是临时储存器,掉电后数据会消失。

5.硬盘: 通过读写记录各种信息,存储各类软件.程序和数据.既是输入设备,也是输出设备,但只能和计算机内存交换信息.包括存储盘片及驱动器。

特点储存量大。

6.软驱:平时可以插入软盘,用以存放数据。

7.光驱: 平时可以插入光盘,用以读数据.有耳机插孔:连接耳机或音箱,可输出audioCD音乐.音量控制:调整输出的CD音乐量大小.指示灯:显示光驱的运行状态.紧急出盒孔:用于断电或其他非正常状态下打开光盘托架.打开/关闭/停止健:控制光盘进出盒和停止AudioCD播放.播放/跳道键:用于直接使用面板控制播放AudioCD.8.电源:将AC交流电流转换成直流电压。

计算机结构与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结构与组成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学院(系):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0 8 2 1班学号:200891239学生姓名:姜晓宇2010年7月3日实验项目列表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学院(系):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班级:0821班姓名:姜晓宇学号:200892139组:___实验时间:第12周实验室:C区108实验台:9指导教师签字:成绩:部件实验—总线数据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总线的作用及数据传输的原理实验要求将两个需要交换的数据分别写入373和374中进行储存,再使用RAM作为第三方介质来交换这两个数据。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含CPU 结构框图其中要把信号连线加方向标,并要把IR寄存器与微译码器联系起来。

)实验原理三态门、锁存器、寄存器、RAM之间的数据传输均要先使OE有效,将数据输出到总线上,然后数据接受方从总线上将数据写入或锁存。

同时根据脉冲信号的有效性来控制输入或输出以及交换数据的进行,并且以三态门来隔离总线对数据的干扰。

CPU结构框图如下:开关输入显示灯上图中,RAM采用XC2S150内部的RAM组件,它为512×8,有10位地址(A9~A0),8位数据,四根控制线:CLK—时钟(MCLK),在有跳变时才执行。

行写入或改变读出内容;EN—允许MEN(S15,1有效);WE写入MWR(S16,1有效);RST复位(不用)。

由于该RAM的输出不为三态,故加入MOE(S23,1有效)作为三态控制。

DB为数据总线,接CI(7—0)。

244为三态门,用于从开关(S7-S0)输入数据到总线上,OE(S13,1有效)三态输出允许,373为三态输出的透明锁存器,GT(S11,1有效)为三态输出允许,374为带三态输出的寄存器,CK,(s10,打入脉冲)为时钟,OE(S9,1有效)三态输出允许。

377为8位寄存器,CK为时钟,EN(S8,1有效)时钟允许,377输出接8个LED(L7-L0)。

计算机的组成实训报告

计算机的组成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计算机组成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各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能够: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调试技巧;3. 熟悉计算机系统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方法;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计算机硬件认识与识别2. 计算机硬件组装3. 计算机系统启动与调试4. 系统故障检测与排除5. 计算机系统维护五、实训过程1. 计算机硬件认识与识别(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显卡、电源等;(2)认识各硬件部件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参数;(3)掌握各硬件部件的识别方法。

2. 计算机硬件组装(1)准备组装所需的工具和材料;(2)按照主板说明书,将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部件安装在主板上;(3)连接电源、数据线、音频线等;(4)检查各硬件部件的连接是否牢固。

3. 计算机系统启动与调试(1)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2)开机测试,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启动;(3)进入BIOS设置,调整系统参数;(4)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4. 系统故障检测与排除(1)观察系统启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2)根据错误信息,分析故障原因;(3)采取相应措施,排除系统故障。

5. 计算机系统维护(1)定期清理磁盘碎片;(2)检查系统更新,确保系统安全;(3)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4)优化系统性能,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调试技巧,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3. 学会了系统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方法,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4. 在实训过程中,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4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4

1 .实验目的:通过看懂教学计算机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典型指令(例如,ADD、SHR、OUT、MVRD、JRC、RET、CALA 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然后自己设计几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

其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1).深入理解计算机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2).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3).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具体的总体概念;(4).学习组合逻辑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

2.实验内容:(1).完成控制器部件的教学实验,主要内容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几条指令的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

(2).首先是看懂TEC-2000 教学计算机的功能部件组成和线路逻辑关系,然后分析教学计算机中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几条典型指令(例如,ADD、SHR、OUT、MVRD、JRC、CALA、RET 等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

(3).设计几条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并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调试正确。

例如ADC、JRS、JRNS、LDRA、STOR、JMPR 等指令,可以从《TEC-2000 教学计算机系统技术说明与实验指导》第二章给出的19 条扩展指令中任意选择,当然也可以设计与实现其它的指令,包括原来已经实现的基本指令(要变换为另外一个指令操作码)或自己确定的指令。

(4).单条运行指令,查看指令的功能、格式和执行流程。

先将教学机左下方的5 个拨动开关置为11101,再按一下“RESET”按键,然后通过16 位的数据开关(SWH、SWL)置入指令,按“START”按键单步送脉冲,通过指示灯观察控制信号的变化。

(5).用监控程序的A、E(扩展指令必须用E 命令置入)命令编写一段小程序,观察运行结果。

3、实验步骤(1).接通教学机电源;(2).将教学机左下方的5 个拨动开关置为11101(单步、手动置指令、组合、16 位、联机);(3).按一下“RESET”按键;(4).通过16 位的数据开关SWH、SWL 置入指令操作码;(5).在单步方式下,通过指示灯观察各类基本指令的节拍。

北邮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北邮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

2. 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介绍2. 数据通路和控制器实验3. 存储器实验4. 输入/输出实验5. 系统总线实验三、实验步骤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介绍实验开始前,先对实验台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实验台的功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2. 数据通路和控制器实验(1)观察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结构,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2)通过实验,验证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3. 存储器实验(1)观察存储器结构,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2)通过实验,验证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存储器的设计方法。

4. 输入/输出实验(1)观察输入/输出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2)通过实验,验证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输入/输出设备的设计方法。

5. 系统总线实验(1)观察系统总线结构,了解其组成和功能。

(2)通过实验,验证系统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系统总线的设计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通路和控制器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数据通路和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数据通路由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等组成,控制器负责协调各部件的工作。

2. 存储器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储器由存储单元、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电路等组成,存储单元负责存储数据。

3. 输入/输出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接口电路与主机相连,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4. 系统总线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系统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系统总线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等组成,负责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实验报告实验一:学习计算机组成部件及主板结构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2.掌握放置在主板中的器件的位置与结构特征二.实验内容1.根据老师的讲解与实物示意图,观察并确定各个放置在主板中的器件的名称,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组织结构。

中央处理器,芯片组,主存储器,4个SerialATA接口,PCI-Express X16图形连接器,2个PCI-Express X1连接器,10/100网络接口,5.1环绕声音频接口,4个PCI连接器,8个高速USB2.0端口,intel超静冷却部件。

整体示意图:局部示意图:2.能够默记下各个器件的位置与名称。

3.了解各个器件的主要功能与应用。

1)中央处理器CPU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芯片制作可以将运算器与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即中央处理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责程序的执行。

它由完成算数及逻辑运算的单元ALU以及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单元CU构成。

2)芯片组由南桥与北桥共同构成,其中,北桥将CPU与高速部件如主存、显卡连接在一起,而南桥负责连接低速外设总线,如低速PCI总线设备。

3)主存储器保存正在执行的程序及所用的数据。

4)SerialATA接口用于连接高速外围存储器,如硬盘。

5)高速USB2.0端口连接USB设备6)intel超静冷却部件用于控制风扇速度,降低噪声级别。

三.实验小结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理解计算机的组织结构与主要部件,还要从实践中加以巩固。

直观观察主板上的相关器件,并且动手操作拆装,有助于加深理解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完美结构。

实验二:C程序的翻译与执行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码到机器可执行的目标代码,需要经过的几个关键处理环节。

2.理解各个环节的相关原理。

二.实验内容1.打开Microsoft Visual C++ 6.0 新建一个源程序文件2.输入一个简单的源程序#include<stdio.h>#include<math.h>void main(){int a,b,c;float s,area;printf("input a,b,c:");scanf("%d,%d,%d",&a,&b,&c);if (a+b>c&&a-b<c){printf("they can make t\n");s=(a+b+c)/2.0;area=sqrt(s*(s-a)*(s-b)*(s-c));printf("area=%f\n",area);}else printf("they can't make it\n");}3.编译、链接、运行此程序运行结果:三.实验小结1.编译,由C编译器对一个C程序源码进行编译,将其翻译成机器可懂得的符号形式,又成为汇编语言程序。

金陵科技学院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

金陵科技学院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

金陵科技学院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实验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学习心得总之,作为实践类课程,重要的还是自己动手去做,不管是画图、编程序还是调试。

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就谈一下我对本次实验的认识和体会吧!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在开发板上搭建一台普通的 PC 机,并且运行 Windows 操作系统。

由于以往只是听说过 PC 机,但却很少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因此刚看到开发板时觉得非常新鲜,感觉像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似地。

而当我拿着自己亲手设计的电路板插入主机箱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也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电脑!回想起来,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搭建一台简单的 PC 机了。

虽然在书本上已经初略地学习过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如果不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去,恐怕永远都无法领悟其精髓。

所谓“实践出真知”嘛!因此,我决定利用暑假期间亲手制造一台 PC 机。

以前从没有接触过 PC 机,更别提什么原理图了,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比如说,在开始阶段,我根据书本上的介绍,采取了逐级递增的顺序,即先安装 CPU,再安装内存条,最后连接各种输入/输出端口等。

可是当我把 CPU 放置好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内存条的位置;又或者是,明明已经安装好了内存条,可是当我打开机箱盖子准备添加内存条时,却发现内存条居然被卡住了……这让我十分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首先在老师那里了解到原理图的绘制步骤,然后再仔细阅读了书本上的相关章节,弄清楚每一个元器件的具体参数及其作用。

接着便开始尝试着画原理图了。

由于原理图是用电子表格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的,因此我必须熟悉每一列代码的含义,否则就会闹笑话。

例如,在画“显示屏”这一项时,我不小心把“ display”写错了,导致整幅图变成了“ Displayedputboard”(显示器),幸亏老师帮忙改正了过来。

老师告诉我们将一张完整的原理图按照功能模块分成几部分,并指点我们该如何划分。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实验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书实验学生班级k多媒体121实验学生姓名冯逸翔学号*********实验地点信息楼A115实验三主存储器扩展实验同组同学吴臻实验日期2014.12.04 实验仪器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TEC-XP+机的主存储器的组成及地址空间范围。

2.掌握主存储器扩展的方法;掌握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方法。

3.熟悉ROM芯片和RAM芯片在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同异之处。

4.加深理解存储器部件在计算机整机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设计扩展8K字存储器容量的线路图,标明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信号的连接关系。

2.扩展教学机的存储器空间,为扩展存储器选择一个地址,并注意读写等控制信号的正确状态。

3.用监控程序的D、E命令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比较RAM(6116)、EEPROM(58C65)在读写上的异同。

4.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RAM(6116)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看结果是否正确。

5.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扩展存储器EEPROM(58C65)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看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析原因,改写程序,重新运行。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用D、E命令查看修改,比较6116和58C65差异。

2.用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6116进行写操作,并用D命令查看。

3.用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58C65进行写操作,并用D命令查看。

4.A2000、G2000以及A4000、G4000实验过程:实验1:E2000 D2000 断电前D2000 断电后数值改变E4000 D4000 断电前D4000 断电后数值不变实验2:<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A 2000↙2000: MVRD R0,AAAA2002: MVRD R1,55552004: AND R0,R12005: RET2006:<2>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T 2000TT<3>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G 2000<4>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R实验3:A4000MVRD R0,0000 MVRD R2,0100 MVRD R3,4100 STRR [R3],R0 INC R0INC R3DEC R2JRNZ 4006 4006H RETA4000PUSH R3MVRD R3,FFFF DEC R3JRNZ 4203POP R3RETA4000MVRD R0,0000 MVRD R2,0100 MVRD R3,4100 STRR [R3],R0 CALA 2200INC R0INC R3DEC R2JRNZ 4006 4006H RETA4000PUSH R3MVRD R3,FFFFDEC R3JRNZ 4203POP R3RET实验4:A20002000:MVRD R0,12342002:MVRD R1,55552004:ADD R0,R12005:RET2006:G2000 截图,无须断电即可运行A40004000:MVRD R0,12344002:MVRD R1,55554004:ADD R0,R14005:RET4006:G4000 无法运行需断电重启之后方可运行。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书实验学生班级实验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二〇〇九年十月实验一TEC-2用法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TEC-2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各开关、指示灯、按键的功能,建立对TEC-2机的感性认识。

2.掌握TEC-2机与PC机联机通讯的方法。

3.了解TEC-2机的指令系统及寻址方式;掌握TEC-2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TEC-2机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掌握常用监控命令的格式、功能及用法。

二、实验内容1.了解TEC-2机的基本结构,熟悉各开关、指示灯、按键的功能。

2.完成TEC-2机与PC机的联机通讯。

3.调试5个汇编语言源程序,修改错误直至获得正确运行结果。

4.记录运行结果,并读懂实验程序(包括各指令的寻址方式,监控程序的调用方法)。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四、实验分析与思考1.注释实验程序,并指出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相同的寻址方式只需说明一次)2.分别说明CALL 009B和CALL 005A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及功能。

3.解释常用监控命令:A、U、D、R、G、T、E。

五、教师评阅实验二运算器实验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号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Am2901运算器内部组成的了解, 掌握四片Am2901芯片间的连接关系, 以及它与有关外部逻辑电路的连接关系。

2.准确把握该运算器的控制与使用, 即掌握其运算与操作功能, 以及正确地为其提供全部控制信号及有关数据的手段与技术。

3.初步了解运算器在计算机整机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脱机方式下运算器的控制及运行。

2.联机方式下运算器的控制及运行。

3.设计控制信号序列,在脱机方式下实现双倍字长整数的相加运算。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四、实验分析与思考1.四片Am2901构成一个16位的运算器有哪两种连接方式?2.说明在脱机方式下运算器的数据来源、三组控制信号及A、B端口的地址来源。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3篇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3篇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第一篇: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优化计算机的性能,提升计算机的能力。

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

其中,指令集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它们是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而微体系结构是指通过硬件实现指令集合中的指令,在底层支持指令集合的操作。

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指令集体系结构会影响微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目前,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单处理器体系结构、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

其中,单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指所有的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同一台计算机中,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但是主频存在瓶颈,无法很好地发掘多核的性能优势;多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指多个计算机共享同一块物理内存,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负载均衡和任务协作,但是存在通信延迟和数据一致性问题;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则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多个计算机连接成一个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计算资源,但是通信成本和数据安全问题需要考虑。

总之,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优化计算机性能,提升计算机能力。

第二篇: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简称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是指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ISA是计算机指令的编程接口,定义了一组指令和地址模式,以及寄存器和内存的组织方式,它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协同工作的关键接口之一。

ISA可以分为两类:精简指令集体系结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复杂指令集体系结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一一、实验内容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算术逻辑单元ALU的数据通路如下所示。

其中ALU181根据74LS181的功能用VHDL 硬件描述语言编辑而成,构成8位字长的ALU。

参加运算的两个八位数据分别为A[7..0]和B[7..0]。

运算模式由S[3..0]的16种组合决定,而S[3..0]的值由4位二进制计数器LPM_COUNTER产生,计数时钟是Sclk;此外,设M=0,选择算术运算,M=1位逻辑运算,CN为低位的进位位;F[7..0]为输出结果;C0为运算后的输出进位位。

两个8位数据由总线IN[7..0]分别通过两个电平锁存器74373锁入。

三、实验任务(1)按原理图所示,在此验证性示例中用A0_B1(键3)产生锁存信号,将IN[7..0]的8位数据进入对应的8位数据锁存器中;即首先使A0_B1(键3)=0,用键2、键1分别向A[7..0]置数01010101(55H),这时在数码管2/1上显示输入的数据(55H);然后用键3输入高电平1,再用键2、键1分别向B[7..0]置数10101010(AAH),这时在数码管4/3上显示输入的数据(AAH);这时表示在图中的两个8位数据锁存器lpm_dff锁存器中分别被锁入了加数55H和被加数AAH。

(2)设定键8为低电平,即M=0(允许算术操作),键6控制时钟SCLK,可设置表4-1的S[3..0]=0 ~ F。

现连续按动键6,设置操作方式选择S[3..0]=9(加法操作),使数码管8显示9,以验证ALU的算术运算功能:当键7设置cn=0(最低位无进位)时,数码管7/6/5=0FF(55H+AAH=0FFH);当键7设置cn=1(最低位有进位)时,数码管7/6/5=100(55H+AAH+1=100H);(3)若设定键8为高电平,即M=1,键KEY6控制时钟SCLK,设置S[3..0]=0~F,KEY7设置cn=0或cn=1,验证ALU的逻辑运算功能,并记录实验数据。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计算机各主要部件(如CPU、存储器、总线等)的工作原理。

3. 熟悉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基本知识。

4. 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实验平台: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2. 实验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三、实验内容1. CPU数据通路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CPU的数据通路结构,掌握各逻辑部件的功能及数据流动方向。

(2)实验步骤:1. 组装CPU数据通路,包括ALU、程序计数器PC、主存M、主存数据寄存器MDR、主存地址寄存器MAR、指令寄存器IR、通用寄存器R0-R3、暂存器C和D等。

2. 指示数据流动方向,确保各部件正确连接。

3. 验证数据通路功能,观察数据流动过程。

(3)实验结果:成功组装CPU数据通路,实现数据正确流动。

2. 指令周期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典型指令的指令周期,了解指令执行过程。

(2)实验步骤:1. 画出“MOV R0, R1”、“LAD R1, (R2)”、“ADD R1, R2”、“STO R2,(R3)”等指令的指令周期方框图。

2.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理解各阶段功能。

(3)实验结果:成功画出指令周期方框图,并理解指令执行过程。

3. 硬布线控制器与微程序控制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2)实验步骤:1. 比较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分析两种控制器的优缺点。

(3)实验结果:理解硬布线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区别。

4. 流水线CPU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流水线CPU的工作原理,分析流水线各过程段。

(2)实验步骤:1. 分析指令流水线的取值、译码、执行、访存、写回寄存器五个过程段。

2. 画出流水处理的时空图,计算流水线的实际吞吐率和加速比。

(3)实验结果:成功分析指令流水线各过程段,并计算流水线性能指标。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1.基本运算器实验1.1 实验目的(1)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2)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1.2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1.3 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运算器原理图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 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S0和CN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的输出。

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零标志。

AL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FPGA中。

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

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1-2所示。

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X4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X8的矩阵)。

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1) 对于逻辑左移或逻辑右移功能,将一条对角线的开关导通,这将所有的输入位与所使用的输出分别相连,而没有同任何输入相连的则输出连接0。

(2) 对于循环右移功能,右移对角线同互补的左移对角线一起激活。

例如,在4位矩阵中使用‘右1’和‘左3’对角线来实现右循环1位。

(3) 对于未连接的输出位,移位时使用符号扩展或是0填充,具体由相应的指令控制。

使用另外的逻辑进行移位总量译码和符号判别。

表1-1 运算器逻辑功能表1.4 实验步骤(1) 按图1-5连接实验电路,并检查无误。

图中将用户需要连接的信号用圆圈标明(其它实验相同)。

图图1-5 实验接线图(2) 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2置为‘单拍’档,开关KK1、KK3置为‘运行’档。

电脑组成实验报告

电脑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

2. 掌握电脑各部件的安装和连接方法。

3. 熟悉电脑组装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器材1. 电脑主机箱2. CPU3. 主板4. 内存条5. 硬盘6. 光驱7. 显卡8. 电源9. 机箱电源线10. 数据线11. 键盘12. 鼠标13. 显示器14. 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三、实验步骤1. 组装主机箱(1)打开主机箱,取出主板、CPU、内存条、硬盘、光驱、显卡等部件。

(2)将主板固定在主机箱内,确保主板与机箱之间的距离合适。

(3)安装CPU,将CPU插入主板上的CPU插槽,并固定好。

(4)安装内存条,将内存条插入主板上的内存插槽,并固定好。

(5)安装硬盘和光驱,将硬盘和光驱插入主机箱内的相应插槽,并固定好。

(6)安装显卡,将显卡插入主板上的PCI-E插槽,并固定好。

2. 连接电源和线缆(1)将机箱电源线插入主板上的电源接口。

(2)将电源线连接到电源,确保电源已经打开。

(3)将数据线连接到硬盘和光驱。

(4)将显卡的电源线连接到电源。

3. 连接外部设备(1)将键盘、鼠标和显示器连接到主机箱。

(2)将显示器连接到显卡。

4. 组装电源(1)将电源安装在主机箱内,确保电源的散热孔朝外。

(2)将电源线连接到各部件。

5. 组装显示器(1)将显示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2)将显示器连接到显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组装,一台电脑的基本组成部件已经安装完毕,包括CPU、主板、内存条、硬盘、光驱、显卡、电源、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2. 实验分析(1)组装电脑需要熟悉各部件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电脑的稳定运行。

(2)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电源的连接顺序,以免造成电源损坏。

(3)组装电脑时,应保持主机箱内的散热良好,避免因过热导致电脑故障。

(4)组装完成后,应对电脑进行测试,确保各部件正常运行。

五、实验总结本次电脑组成实验使我对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书
实验学生班级
实验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二〇〇九年十月
实验一TEC-2用法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EC-2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各开关、指示灯、按键的功能,建立对TEC-2机的感性认识。

2.掌握TEC-2机与PC机联机通讯的方法。

3.了解TEC-2机的指令系统及寻址方式;掌握TEC-2机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TEC-2机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掌握常用监控命令的格式、功能及用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TEC-2机的基本结构,熟悉各开关、指示灯、按键的功能。

2.完成TEC-2机与PC机的联机通讯。

3.调试5个汇编语言源程序,修改错误直至获得正确运行结果。

4.记录运行结果,并读懂实验程序(包括各指令的寻址方式,监控程序的调用方法)。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四、实验分析与思考
1.注释实验程序,并指出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相同的寻址方式只需说明一次)
2.分别说明CALL 009B和CALL 005A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及功能。

3.解释常用监控命令:A、U、D、R、G、T、E。

五、教师评阅
实验二运算器实验
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号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Am2901运算器内部组成的了解, 掌握四片Am2901芯片间的连接关系, 以及它与有关外部逻辑电路的连接关系。

2.准确把握该运算器的控制与使用, 即掌握其运算与操作功能, 以及正确地为其提供全部控制信号及有关数据的手段与技术。

3.初步了解运算器在计算机整机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脱机方式下运算器的控制及运行。

2.联机方式下运算器的控制及运行。

3.设计控制信号序列,在脱机方式下实现双倍字长整数的相加运算。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四、实验分析与思考
1.四片Am2901构成一个16位的运算器有哪两种连接方式?
2.说明在脱机方式下运算器的数据来源、三组控制信号及A、B端口的地址来源。

3.说明在联机方式下运算器的三组控制信号及A、B端口的地址来源。

4.理解ALU输出及SVZC状态在按压STEP键前后的变化。

五、教师评阅
实验三主存储器扩展实验
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EC-2机的主存储器的组成及地址空间范围。

2.掌握存储器扩展的方法;掌握扩展板与TEC-2机的连接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连接各地址线、控制线、门电路共29条连线,连接50芯扁平电缆到TEC-2机,完成存储器扩展及与TEC-2机的连接。

2.用D、E命令监控,测试扩展存储器。

3.扩展存储器的动态测试。

三、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和接线图)与结果
四、实验分析与思考
1.说明TEC-2机主存储器的组成及地址空间范围。

2.解释各个与主存读写有关的信号。

3.写出扩展板上74LS138芯片各输出端地址空间范围。

4.注释扩展存储器的动态测试程序。

五、教师评阅
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初步掌握TEC-2机的数据通路。

2.理解动态微程序设计的概念,掌握在TEC-2机上设计及实现新指令的步骤。

3.从指令的微操作序列层次上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明确指令的格式及寻址方式,初步掌握TEC-2机微指令的格式及关键字段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对给定实现[ADDR1]+[ADDR2]→[ADDR2]指令功能的微指令序列进行装入及验证调试。

指令格式:
功能:把用绝对地址表示的主存单元ADDR1的内容与主存单元ADDR2的内容相加,结果存到ADDR2单元中。

2.设计新指令,实现DATA-[ADDR2]→[ADDR2]指令功能。

指令格式:
功能:把立即数DATA ADDR的内容相减,结果存到ADDR 单元中。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四、实验分析与思考
1.说明设计及实现新指令的步骤。

2.说明[ADDR1]+[ADDR2] [ADDR2]指令的执行过程及数据通路。

3.画出实现DATA-[ADDR2]→[ADDR2]指令的微程序流程图。

4.说明实现[ADDR1]+[ADDR2]→[ADDR2]指令与DATA-[ADDR2]→[ADDR2]指令在微程序及微指令代码方面的区别。

五、教师评阅
实验五并行接口电路I/O实验
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外部扩展并行接口电路与TEC—2机的连接方法。

2.掌握I/O的工作过程及I/O控制方式: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

3.初步掌握并行接口的正确设置与使用,初步掌握单级中断的产生、响应、处理技术。

二、实验内容
1.学习Intel8255A的信号图,内部组成,端口选择与读写操作。

2.连接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各口输入/输出数据线、各控制线,共39条线。

连接50芯扁平电缆到TEC-2机。

3.输入基本I/O实验程序,拨动实验板数据开关,观察屏幕变化。

4.输入中断方式I/O实验程序,压下实验板微动开关,观察无中断请求时与有中断请求时屏幕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和接线图)与结果
四、实验分析与思考
1.给出8255的控制字格式及端口地址。

2.说明实验线路中单级中断的产生及响应过程。

3.就实验过程及实验程序的执行流程,比较基本I/O和中断方式I/O的异同点。

五、教师评阅
实验六多级中断实验
同组同学实验日期实验仪器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外部扩展电路与TEC-2机的连接方法。

2.建立高级中断能够中断低级中断的思想。

3.了解TEC-2机的中断优先级的设置方式,掌握实现多级中断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连接8214、8212各口数据线、控制线,共25条线。

2.连接50芯扁平电缆到TEC-2机。

3.输入主程序及各级中断服务子程序。

4.运行程序,发出各级中断请求信号,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和接线图)与结果
四、实验分析与思考
1.解释实验的屏幕显示结果。

重新设置中断优先级,运行主程序,改变按压微动开关的顺序,给出并解释屏幕显示结果。

2.TEC-2机的中断向量是如何产生的,画出线路图。

3.对照实验线路图举例说明高级中断是如何中断低级中断的。

五、教师评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