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雕塑的转折点 ——罗丹的雕塑艺

合集下载

品味现代雕塑之父——罗丹的自然美情结

品味现代雕塑之父——罗丹的自然美情结

品味现代雕塑之父——罗丹的自然美情结作者:刘浩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0期摘要:罗丹一生中一直秉承着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观点,这种自然美情结在其作品中通过残缺的肢体、丑陋的神态、扭曲的姿态等方式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罗丹的一些作品,来阐述罗丹在雕塑艺术生涯中所追寻的真实的自然美现象。

关键词:罗丹;雕塑;残缺;丑陋;扭曲;自然美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66-01一、残缺的肢体所呈现的自然美残缺手法的出现,是为了改变长期存在的以精整为美的传统雕刻的形式,罗丹曾说过“忠于自然”,他打破了传统雕刻完美整体的观点,在他手中,人体开始出现残缺、扭曲。

罗丹在《思》中只刻画一个头,更充分地表现了生命的活力和想象的美感,只用细腻手笔刻划了一个秀美深沉的女性头像,头部下面尚是粗糙的大理石原质,但也收到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正是这种艺术残缺,使视线集中,充分发挥想象,造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同样,罗丹在表现走路的《行走的人》中省略了头,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一个没有头也没有双臂正在阔步行走的男人体,这个“人”似乎并不忧虑要走到哪里,他向前走去,带着沉着的信念和无比的信心。

由于没有头、没有双臂,“走”的姿势便更加强烈了。

在这里残缺似乎并不妨碍人体的运动,而且好像更有利于运动,更能显示生命的活力,也丝毫不影响作品的完整性。

罗丹认为这件作品虽然只有躯干和双腿,但只有这样处理才能显出那脚的坚实劲、置伤残于不顾而挺立的力量。

罗丹洗练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形式与内质达到和谐统一,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突出了清新隽永的风格。

罗丹善于运用艺术残缺手法,他在个别部分里把…完美‟性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样便使得其他本来需要存在的部分变得不必要了。

二、丑陋的神态形象所蕴含的自然美美,就是性格与表现。

在罗丹看来,艺术就是“表现性格”。

所以,往往以“丑”为题材创造“美”。

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作者:夏晶阳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12期[摘要] 二十世纪在法国艺术届出现了二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一位是.塞尚而另一位则是罗丹,而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

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他们的出现使雕塑艺术开始向现代艺术方向转变。

[关键词] 雕塑;罗丹;现代雕塑一、二十世纪艺术现代化转变的社会原因二十世纪在法国艺术届出现了二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一位是塞尚而另一位则是罗丹。

当时法国经历了“第二共和(1848-1852)”、“拿破仑三世(1852-1870)”和“第三共和(1870-第二次世界大战)”三个时期,社会上新旧势力斗争激烈,争取自由和民主的呼声高涨。

当时的法国是欧洲反封建、反教会,新兴资产阶级思潮的策源地,涌现出一大批哲学家、诗人、作家和科学家,科学技术的新发明超过了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的英国。

同时,巴黎也成为了世界艺术之都,现代艺术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

1839年,一位法国人,发明了照相术。

当时有一位法国画家德拉罗什曾宣称:“从今天起,绘画将寿终正寝。

”这件事影响到以后的所有艺术家,当然也包括罗丹和塞尚。

古典艺术因照相术的出现变得不那么神圣和高贵。

虽然绘画并没有因此而终结,但是绘画意义、表现手法、观念和价值却因此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导致法国文坛开始流行一种是自然主义风格,其代表人物是塞尚的挚友左拉。

同时也影响到绘画和雕塑家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投入。

塞尚认为:“画家应该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对自然的研究。

”二十世纪,社会革命和科学发明在欧洲不断推动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认识。

在这之后,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作品都变得越来倾向与对自然和人性的表现,这一切逐步打破了当时由教会所主导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奥古斯迪·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

20世纪西方现代派雕塑

20世纪西方现代派雕塑

20世纪西方现代派雕塑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在西方的艺术领域发生了大河改道式的巨大变革,雕塑艺术从观念到形式都逐渐远离了文艺复兴以来在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写实再现性造型体系,西方的雕塑家将目光投向东方艺术、遥远大陆上的原始艺术和科技文明的新成果,他们试图在雕塑——这门古老的三维空间中的造型艺术中,展示出他们横跨东西古今的广阔思绪和复杂情怀。

罗丹是传统雕塑向现代雕塑过渡中承上启下的人物。

他强调在创造雕塑艺术品时要忠实于自己的视觉感觉和触觉感觉,重视对雕塑的体积和体量的感受。

罗丹强调雕塑的形式因素,但他创作中的形式因素始终是为其人文主义理想服务的。

罗丹在晚年曾就雕塑的造型原则向人们提出以下忠告:以深度造型清楚地表明主要的面设想形体直接指向你;所有生命从中心点汹涌而来,由内向外地扩张。

在素描中,观察起伏,而不是外轮廓线。

起伏决定外形。

最主要的事是去感动,去爱,去希望,去战栗,去生活。

在做艺术家之前先做一个人。

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巨大,在他之后的现代雕塑可以以形式语言分为两类:一类继承了罗丹的传统,以体量感作为构思的基本要素来进行雕塑创作;而另一类则力求逃离罗丹的影响,放弃人文传统及其有机的准则,而创造出另外的“纯粹形式”的绝对价值。

他们创作雕塑手法也不再局限于“雕”与“塑”,而将雕塑定义为三度空间中的艺术品,因此许多现代雕塑不是雕塑出来的而是建立起来的。

继承罗丹传统的雕塑家主要有马约尔、布德尔,德斯皮欧等人,在上一章都给以介绍,而背离罗丹传统的雕塑家们的探索形成了现代派雕塑。

德加《小舞蹈家》现代派雕塑的起步首先是从一大批画家将绘画中的实验移植到雕塑中来开始的。

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的先行者是画家,而不是雕塑家。

雕塑向现代主义的飞跃得益于绘画的启发,但并非是绘画成果的直接延伸和移植,绘画仅仅是促成了现代派雕塑确立起以几何形体的构成为基础的自身逻辑,尽管现代派雕塑仍然包含了对物体的感觉经验,但已经远离了对视觉表象的忠实记录。

罗丹及其雕塑作品ppt课件

罗丹及其雕塑作品ppt课件
10
《吻》
原本是“地狱之门”右下边一 个雕像,表现热恋中的男女。 后来,罗丹又把它制成一件单 独的雕塑,并且成为他著名的 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不朽 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感 情充沛,造型动人,它体现出 作为艺术家的罗丹浪漫气质的 一面,也说明他思想的矛盾性、 复杂性和感情的无比丰富广阔。
这件作品创作的是一个秀丽的 女性的头像,她线条之高雅与 细腻,堪称完美。她的头微微 倾侧着,幻想的光辉笼罩着她, 让人感觉有脱离尘世之感。头 巾的边缘仿佛是梦幻的翅膀, 可是她的颈项就陷在大块的白 石中像一座枷,使她摆脱不得。 这象征着超现实的“思想”, 在僵冷的“物质”中飞舞活跃, 她的壮丽与崇高,即在“物质” 中反映出她的光彩。然而她要 想从现实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却又不可能。这是一件让人回 味无穷的作品。
两尊雕塑作品中的一件, 肚子越来越大,才知道丽萨怀有
《地狱之门》两侧的两尊雕 身孕。由于隐情被发现,丽萨紧
塑作品分别是《夏娃》英文 抱双臂遮掩面孔和乳房。她因为
名Eve和《亚当》英文名Adam;羞涩窘迫所引起的紧张感,却给
创作这件作品的模特是意大 罗丹创造了灵感,在罗丹看来这
利人丽萨,丽萨是一个矮小 非常符合夏娃犯下原罪被逐出伊
4
雕像《青铜时代》
高1.74米,创作于1876-1877 年,现位于法国。
以一个像植物一样律动而舒展 的青年人体,表现人类刚从自 然束缚中过来的状态,以象征 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代特 征。这件作品与的风格迥然不 同,因而受到攻击和诋毁,成 为艺术界争论的对象,不断地 遭到攻击。但是历史证明,的 这件人体,是初始的真实象征 和生动写照。
5
思想者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
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

艺术美学——雕塑家罗丹

艺术美学——雕塑家罗丹

罗丹奥古斯特?罗丹是欧洲雕塑史上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具世界性影响的雕塑大师。

他是古典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为现代主义雕塑开启了新的道路。

作为一位天赋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擅长用雕塑的静态和姿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外延,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可以讲,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锤炼得成熟而无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约束的发明肉体,为新时代翻开了古代雕塑的大门。

罗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十四岁学画,十八岁师从动物雕塑家巴里,1840 年至1870 年间在著名雕塑家卡里耶-贝勒斯工作室工作。

1875 年游意大利,研究多那太罗、吉贝尔蒂和米开朗琪罗等大师的作品,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从而树立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

罗丹的幼年及后来学习期间的生活是很艰辛的,想必这样的生活经历与其后期的奋斗是有大影响的。

罗丹早期的作品是在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中完成的。

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

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

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

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

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的一位好友回忆道:“罗丹常常一个人孤独地迷恋着一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摩,盘算着,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直到从石料中幻视到美好的形象时才动手。

”大理石雕像《沉思》,就是在这种创作灵感的火花中闪现的艺术构思。

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

爱痛之美——罗丹雕塑《思想者》鉴析

爱痛之美——罗丹雕塑《思想者》鉴析

那 强壮健 美 的毫无 早期 最著名 的《 青铜 时代 》 。 由于这座雕 像 想 的形 象 中。一方 面 ,
海蚌 对痛 苦 的回答是 珍珠 , 森 林 对埋
因为痛 与真 人一般大 小, 又 十分逼真 , 评 审会 断定 遮蔽 的裸 体正体现 着思想者强 烈的 内在 精 没 的 回答是 煤炭 。 因为爱所 以痛 , 另 一方 面, 这种 最易于招致伤害 的身体 所 以美 , 罗丹 的《 行走 着的人》 充 满着 对人 罗丹是 通过 在尸体 上 印模 而制作 出的 , 因 神; 而 拒 绝 展 出这 件 作 品 , 虽 然 这 让 罗 丹 气 愤 也体现 出思想 所承 受的辛酸和痛苦。 和痛 苦 , 但 其也无可奈何 。第 二年 , 一些雕 的赞 赏与信 心 、 《 吻》 沉醉 于人 的热 烈与兴
总共创 作 了1 8 6 个 形 态各异 的人 亡 , 这也是罗丹的世界观。 法 朗索瓦 ・ 奥古斯特 ・ 罗丹( 1 8 4 0 — 计其 数 , 可 以说这 件作 品 中的每 一个 人 物和每 1 9 1 7 ) 出生在 巴黎 拉 丁贫 民区 , 父 亲是 警 物 , 察 局 的雇 员 , 母 亲 是 受雇 于 人 家 的女 佣 。 罗丹 自少年 时代起 , 就参加各 种手工劳 动,

种表 情都凝 聚着罗丹对生活 的理解。
品《 地狱之 门》 群雕 中的《 三亡灵》》 永 恒思考的源 同样 反 映着 艺术 家 对人 类 生存 状 况 的感
思想者 是“ 万 恶世界 ” 的 目 击者 和 受。这 些作 品中 的人像 表 情忧郁 , 做过 首饰 匠、 珠 宝匠、 泥 水 匠、 木匠 、 模 型塑 头 活 水 , 饱含悲
视觉设计
ART E D U CI ATI oN R E SE A R C H

浅析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浅析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浅析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作者:屈静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5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法国著名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艺术家,是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家。

罗丹的作品主题大都以人为主,他注重超越雕塑本体的内在精神由此来歌颂人的创造力,人文关怀浓厚。

在他之前的雕塑家大多是在雕塑本身的形体空间上作研究,而他恰恰与其他人不同,所以他的作品掀起了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三个巅峰。

他追求自然美,在这个过程中寻求人的本质和对新空间概念的探索。

在本篇文章中,通过部分代表作从罗丹“寻求真正的美”创作观点,和他对“新空间概念”的探索这两方面来阐释雕塑大师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

关键词:罗丹;现代雕塑;人文关怀;艺术美;新空间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

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他是19世纪法国最具有影响的雕塑家,是欧洲近代的雕塑巨匠,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一反当时的摹古之风,独辟蹊径,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是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他热爱生活,以现实生活为艺术的灵感来源,表现真实,其作品静穆而俊伟。

罗丹也因此成为了继菲狄亚斯与米开朗基罗这两位巨擎之后的第三座高峰,在艺术史上拥有不朽的地位。

罗丹的创作一直以自然为蓝本,在“自然”的理念下构建他的艺术表现体系。

罗丹认为这是他在艺术上取得成功和制胜的法宝。

西方近代雕塑形式的发展与演变-精选文档

西方近代雕塑形式的发展与演变-精选文档

西方近代雕塑形式的发展与演变一、西方雕塑的发展阶段纵观人类艺术史,雕塑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艺术类别,在整个西方世界艺术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雕塑的发展演变,是一门永远无法被人们忘怀的艺术精粹。

西方雕塑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三个高峰:古希腊、罗马是第一个高峰,意大利文艺复兴是第二个高峰,第三个高峰是公元19世纪的法国,雄居峰巅的巨匠是罗丹。

本文着重论述文艺复兴和罗丹的雕塑艺术。

二、文艺复兴雕塑首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整体特点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恢复和发扬,我们在这些雕塑作品中看得到很多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影子,例如米开朗基罗的戴维,塑造的人体形象健美、匀称,全身肌肉处于绷紧鼓胀状态,加强了力量感。

在此基础上,文艺复兴雕塑还对古希腊罗马进行了发扬光大,其中人文主义的旗帜无疑成了最鲜明的特点,表现出与在宗教神学思想笼罩下的中世纪雕塑截然不同的特征。

其次,雕塑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代表作品首推有着“文艺复兴之父”之称的雕塑大师多纳泰罗于1430 年创作的《戴维站在被杀巨人旁边》雕像,这一富有创新的完全独立作品,开创了多纳泰罗自然主义的先例,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后期的《加塔米拉达》骑马像,塞蒂尼亚诺的大理石作品《少女胸像》、《贵妇人像》等一系列雕塑,都是脱离宗教建筑并影响后世的优秀独立作品。

可以说,在文艺复兴时期,雕塑作为一种完全独立的艺术形式已逐步走向社会大众。

最后,雕塑表现手法和技巧有了较大改进,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们认为,艺术既然是模仿自然,就必须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从而在对自然事物进行精细观察的基础上来反映自然。

因此,文艺复兴带给雕塑艺术的不仅是题材内容的变化,而且也促进了雕塑表现手法与制作技巧的创新。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空间透视方法的运用。

2、人体解剖学原理的运用。

说明了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们,对人体解剖学的普遍运用和创作难度的更高追求。

三、西方19世纪雕塑19世纪的西方社会,是一个充斥着革命和战争以及剧烈的社会动乱、政治权利极剧变幻的时代,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期冀借助公共雕塑来展现城市、地区和国家的特征并促进帝国野心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罗丹—雕塑作品清单

罗丹—雕塑作品清单

罗丹—雕塑作品清单欧古斯特·罗丹,法国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他吸取传统雕塑的一切优点,并深刻理解古希腊雕塑生动优美和对比的手法,其作品构架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他敢于突破传统学院派的束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雕塑艺术之路。

1840年11月12日,罗丹降生于一个贫苦的基督教家庭。

父亲是一个警务信使,母亲是普通的平民妇女。

罗丹从小就很喜欢美术,但其它的功课成绩不佳。

其父母很失望,但在姐姐玛丽的坚决支持下,终于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用自己挣来的工钱为其提供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很敬爱姐姐玛丽。

14岁罗丹跟随美术工艺学院的荷拉斯·勒考克学习绘画。

勒考克是一位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于自己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循规蹈矩。

也许正是这样的教导方式影响了罗丹的一生。

由于买不起绘画的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

1864年勒考克把他介绍给当时法国最著名的动物雕塑艺术家路易·巴里学习雕塑,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后,使其打下了良好的雕塑基础。

罗丹信心满满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

勒考克又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让他作为罗丹的推荐人在入学申请书上签字,但是没用,罗丹没有被入取。

第二年依旧如此。

第三年,一位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

”罗丹就这样被巴黎美术学院拒之门外,这对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进入修道院,因承受不了精神上的失意和肉体上清寒枯索的生活,两年后因病去世。

罗丹的精神在双重打几下彻底崩溃,毅然走上了姐姐的路,成为了一名修道士。

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内心非常矛盾和痛苦。

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看出了他的心思,并创作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绘画和雕塑。

埃玛尔看到罗丹确实很有才气后,劝说罗丹还俗,继续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

站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界线上的罗丹

站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界线上的罗丹

Rodin at the Turn of 19-20 Centuries 作者: 陈芳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页码: 4-5页
主题词: 20世纪 19世纪 罗丹 界线 米开朗基罗 历史影响 情感表现 艺术形象 转折时期 承前启后 雕塑家 高峰 生命力 西方 技法
摘要:如果说菲狄亚斯是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米开朗基罗是第二座高峰,那么,罗丹则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第三座高峰.继罗丹之后,西方虽然出现了布德尔、马约尔、亨利·摩尔等雕塑家,但就总体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影响而言,还不足以形成第四座高峰.。

罗丹的雕刻灵感

罗丹的雕刻灵感

罗丹的雕刻灵感奥古斯特·罗丹,这位在雕塑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征服了无数人的心灵。

那么,罗丹的雕刻灵感究竟从何而来呢?罗丹出生于法国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从小就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早期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罗丹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质疑。

但正是这些挫折,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他后来独特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罗丹的灵感首先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他深信,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捕捉到那些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

他常常在街头巷尾漫步,观察人们的姿态、表情和动作。

一个老人的沉思、一个孩子的欢笑、一个工人的劳作,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都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他曾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用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生活中那些被常人忽视的美,并将其凝固在他的雕塑作品中。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是罗丹灵感的重要来源。

他试图通过雕塑揭示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痛苦、挣扎、喜悦、希望等各种情感的交织。

比如他的著名作品《沉思者》,那个陷入沉思的男子,身体微微前倾,肌肉紧绷,面部表情凝重,仿佛正在思考着人生的重大问题。

罗丹通过这个作品,展现了人类在思考时内心的纠结和探索。

罗丹还从古典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他研究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学习其中的造型技巧和表现手法。

但他并没有一味地模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他打破了传统雕塑的规则和束缚,赋予作品更加自由和灵动的形式。

同时,他也受到了当时文学和哲学思潮的影响。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的作品为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而哲学思想则让他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的存在和命运。

罗丹对自然的热爱也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

自然界中的一切,无论是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都有着独特的美和生命力。

他善于从自然中捕捉那些生动的形态和韵律,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雕塑家-罗丹

雕塑家-罗丹

雕塑家-罗丹文化走廊2007-05-04 11:58:27 阅读52 评论3 字号:大中小现代雕塑艺术之父——罗丹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

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

平民出生。

十四岁学画,十八岁师从动物雕塑家巴里(barye),1840年至1870年间在著名雕塑家卡里耶-贝勒斯(Carrier-lleuse)工作室工作。

1875年游意大利,研究多那太罗、吉贝尔蒂和米开朗琪罗等大师的作品,脱出学院派的桎梏,从而树立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雕塑作了根本性的变革--以雕塑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的感受作为创作的基点,用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赋予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意义。

--罗丹一生作品林立,对世界雕塑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代表作品有《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莱市民》《雨果》《巴尔扎克》《思想者》《吻》和《夏娃》等。

罗丹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

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

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擎》,罗丹思想者吻和妒嫉《行走的人》,罗丹《罗密欧与朱丽叶》,罗丹《永恒的春天》,大理石,罗丹《吻》,大理石雕像,高190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这件雕塑把双人座像的下半部纳入大理石整体之中,避免了脚的繁琐而加强了坐像的整体感。

雕塑家罗丹

雕塑家罗丹

点此添加文本
罗丹的生平
他出生于巴黎穷人家庭,14岁随勒考克学画,后随巴里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 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刻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定他早期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1876年他的作品“青铜时代”展出引起激烈的反应,有人甚至断言这是用真实人体翻制的。 后来他的作品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强调光影的作用,尤其他的作品穿着睡衣、披头散发的 “巴尔扎克像”引起极大的骚动。 1880他的巨型浮雕“地狱之门”开始制作,直到去世也没有完成。地狱门以但丁的《神曲》 为主题,罗丹之所以以其为主题或许是因为罗丹的悲观刚好与此章节中对人类在地域受苦难 折磨的景象描写相通,互映之下而产生这件伟大的雕塑作品。 1884年应加来市的委托,制作了雕像“加来义民”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罗丹展出了150件作品。 1916年罗丹将全部作品捐赠给法国政府,为此政府建造了“罗丹博物馆”。 1917年罗丹去世。 罗丹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除雕塑外,他 还创作了许多插图、铜板画和素描,他还写过几部著作,主要著作有《艺术论》,主要雕塑 作品有“沉思者”,“维克多〃雨果像”,“阿根廷总统萨米恩托像”等。
THANKS
谢谢赏析
艺术PPT模板下载:/moban/yishu/
2
它和真人一样大小,最初把它命名为“被征服者”
3
这个雕像左手拿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 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着自己的头发,那样子 非常天真而自然。青铜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人的人性,它表现 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 创作受到争议 青铜时代被评论界认为是用人体浇铸而成的,罗丹一时间成了 下流的骗子。罗丹向美术院提出抗议,美术院则派了五名组成的评 审团来到罗丹的工作室。罗丹没有参照任何模特儿,当众塑造了一 个男性裸体。在这个即兴创作的人像上,罗丹令人无可怀疑地表现 了他那精确的解剖知识和卓越的技巧,它无言地击败了这场声势浩 大的攻击。

罗丹

罗丹

《青铜时代》
• 《青铜时代》
1876年,罗丹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尊裸 体青年像,起初题名《受伤的战士》,后来雕刻 家从他的手中取下武器,正名为《青铜时代》, 赋予它以更深刻的意义。雕像表现人类从原始社 会过渡到青铜时代后,从自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象征人类的黎明或人类的觉醒。不想这件作品问 世时,竟受到猛烈的抨击,有的批评家说这个塑 像是从模特身上翻制出来的模型。为了澄清事实, 罗丹从真人身上再翻制一个模型,两相比较后方 真相大白。
• 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 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 的巨人。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 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 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 手过分突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 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 行走、思考。作品完成后,出人意料的是委托人拒绝接受,甚至指责 这尊雕像像一只企鹅、一个雪人、一堆煤、一个怪胎、不成形的幼体 动物。还有人认为巴尔扎克像是19世纪末颓废风气和精神错乱的象征。 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认为它“哲理过多,造型不足”。法国文学家协 会决定废除合同,理由是他们在“粗制滥造的草稿”中很难认出巴尔 扎克的形象。面对这一切批评、指责,罗丹却说:“我的巴尔扎克像, 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 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还认为:“〈巴尔 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 的集中体现”。 •
《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
罗丹在1880年接受了制作《地狱之门》的艰巨任务。雕刻家为 此耗费了近20年的时光。他为了表现那些运动中的生命,雕塑了186 个分别为情欲、恐惧、理想而不断争斗、折磨自己的形象。这当中, 有雄健的躯体,也有柔美的裸身,其中的主要形象后来成为独立的作 品。《思想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关于《思想者》同《地 狱之门》的关系,罗丹在1904年发表过声明:“关于《思想者》有 一段故事,在以往的日子里,我整天酝酿着《地狱之门》的构思。在 一扇门前,但丁坐在岩石上,正在思考着他的诗句。在他的背后有 《神曲》中所有的角色。消瘦的苦行者但丁同一切脱离,无任何目的。 而我由于最初灵感的启发,联想到另一个思想者,一个裸体的男人也 坐在岩石上,脚蜷缩在下面,拳头托着他的下颚,他正在梦想。” 《思想者》可以说是艺术家自己的化身,他的深奥思想由于他创造的 杰作而显示出来。在《地狱之门》中,思想者也是被打入地狱的人。 在《思想者》的脚下完全可以写上这样的文字:“我思索着,因而我 被打入地狱。”这个全身都在思考的裸体巨人,成为这个“万恶世界” 的目击者和痛苦的思想者,他居于《地狱之门》的顶上。雕刻家说过, 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感情,形体表达内在精神。 对于懂得这种看法的人,裸体是具有丰富意义的。他以身体和头脑同 时沉入永不 停息的冥想。

罗丹的雕塑把表现人性美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

罗丹的雕塑把表现人性美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

罗丹的雕塑把表现人性美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将欧洲雕塑艺术推向了高峰.他的作品改变了传统的人体美学观念,他认为,艺术造型不应该回避人的体格缺陷、性格弱点。

他往往能在那些有缺陷的人体或性格中,注入生命的力量和鲜明的人性,使艺术真正由神殿走向世俗。

以他的《思想者》来说吧,这尊雕塑描绘了坐在“地狱之门”上的“思想者”,正紧张地注视着人间发生的悲剧,沉浸在冥想中。

他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颚,那深邃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苦恼的心情。

紧张的肌肉、蜷缩的身体、凹陷的双目以及突出的前额、弯曲的脚趾都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情感,表现出“思想者”对人类极大地同情和爱惜。

正因为“思想者”不是救世主,而是思索人类自身命运的凡人,所以他的焦虑、沉思具有非凡的感染力。

罗丹的艺术创作把人类的视线由天国、英雄引向了世俗凡人,也使他自己成了西方古典雕塑艺术的终结者和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

罗丹雕塑作品艺术创作理念论文

罗丹雕塑作品艺术创作理念论文

罗丹雕塑作品艺术创作理念论文摘要:罗丹是法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他热爱自然,追求自然之美。

本文主要以罗丹几部雕塑作品为切入点对他的雕塑艺术创作理念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罗丹雕塑理念罗丹活跃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

雕塑领域同绘画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罗丹的作品就证实了这一点,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创作理念对于我们对美的探索有着重要的价值。

罗丹在雕塑界是一位公认的名家,但像所有天才一样,他也会受到攻击与非难。

当时的人们认为艺术品所谓的完美性要做到处处无暇。

而罗丹并不重视所谓外形上的“完成”,他的作品《冥想》,整座雕像只雕出了一个少女的头部,她的线条高雅、细腻,显现出执着、恬静的神态,堪称完美。

但除此之外罗丹并没有雕刻出头部以下的部分,没有肩颈身躯,没有手足,下方保留了一块少量加工的粗糙石头。

他认为要集中表现冥想的主题,一些内容就要留给人自行想象,必须省略一切与此无关的东西,于是就呈现出了这种特别的构造方式。

罗丹一旦达到他的艺术目标就会认定作品的完成,不做仔细的修饰和圆润,他以为:“庸众所欢喜的是矫伪自命为高雅的姿态,他们也不知真诚的观察是轻视如戏上扮演出来的死板的姿势,而只注意现实生活的简单、动人的形态。

”但是,这并非是说他没有严谨态度,是为了追求主题的完整呈现而必须懂得取舍,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对他的意图无助,反而可能分散对主题的注意力。

罗丹认为雕塑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达方式,文学利用文字手段很多艺术形象可以得到丰富的描绘。

雕塑却只能表现刻画对象的某一个状态,雕塑还必须协调周围的空间。

也就是说,雕刻这种艺术手段,表现的是静像,然而自然却是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永远处在“动”之中。

罗丹的作品《行走的人》就是对动像把握的最好范例。

这尊作品中的人两脚分立,右脚在前有走路时略摇摆的摸样;左肩微抬,提起全身重量;左脚在后有一种即将迈向前去的状态。

双脚都未离地,却给人以“动”的印象。

即便没有头和双臂,观者也能从其中体会到肉感、呼吸的气息和动感。

罗丹

罗丹

莫 埃
来自复活节岛上的有趣雕像
这些一尊尊人称“莫埃” 这些一尊尊人称“莫埃” (Moai)的石像造型奇特、 )的石像造型奇特、 构思奇巧。它们没有腿, 构思奇巧。它们没有腿,外形 大同小异,面目表情丰富, 大同小异,面目表情丰富,有 的卧于山野荒坡, 的卧于山野荒坡,有的躺倒在 海边,实在令人赞叹。 海边,实在令人赞叹。它们一 般高五到十米, 般高五到十米,重达三十到九 十吨,最高的一尊有二十二米, 十吨,最高的一尊有二十二米, 重三百多吨, 重三百多吨,有的石像一顶帽 子就有十多吨的重量。 子就有十多吨的重量。
——永恒的偶像
——加莱义民
—《巴尔扎克》
曾用7年时间完成了 他的杰出作品— 《巴尔扎克》雕像, 从而轰动一时。
地狱之门顶端的一群雕塑, 这三个人实际上是一个人, 身姿和动态完全一样,每 个人都似是另一个的影子, 胸腰扭曲着,站立在一起。 每个人左手垂伸下来,好 似在寻找什么,引导观众 注视三个人脚下发生的地 狱情节。
《吻》, 1884—1886年大 理石雕像。 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 描绘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 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 爱情,本来就是世间万古不 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 裸体男女的接吻,是最动人 心弦的。
——吻
起伏细腻、优雅的 肌体和姿态,引起 了极为生动的光影 效果!
《永恒的偶像》传达了 人类之爱的灵魂升华。 通过有形的人体雕像, 把人间转瞬即逝的情感 之火,物化为一种凝固 的崇拜物,它们所孕育 的生命洪流便是一种 “永恒的存在”。 这是罗丹表达的爱情形 式——坦荡、纯真。
罗 丹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 著名雕塑家。`14岁随 荷拉斯·勒考克学画, 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 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 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 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 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 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 义的创作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丹的一生都掺杂着嘲讽和支持,算得上毁誉各半,当时他始终平静的面对着这些,人们不得不赞叹他的人格也是这么的伟大。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试着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里来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从这点来看罗丹的艺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的。由此,人们对罗丹的评价再高也不为过。
有趣的是,这件大胆的作品尽管在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展出时轰动一时、声名鹊起,成为雕塑史上不朽名作,但当它在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再次展出时,却被美国人视为“色情”作品,不允许公开展览,只能另辟专室预约参观。像《吻》这样的作品,尽管人物的形象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是作品最为重要的地方就在于直接表达了人的情感和欲望,如同波德莱尔所撰写的《恶之花》一般,将人的真实体验不加粉饰地直接呈现出来,表达沉浸在爱情中的真实而现实的人,这在当时是极具颠覆性意义的。
《思想者》
罗丹创作《思想者》时,正是法国工人阶级奋起反抗的年代。他对贫困者是持同情态度的。他并无明确的意图去歌颂无产者,但作品中流露和体现了对无产者的赞美和歌颂。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思想者》在20世纪初,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在1905年,列宁嘱咐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两名代表从伦敦路过巴黎回国时,“务必要看一看罗丹的《思想者》”。列宁希望俄国的无产阶级战士从这件雕塑作品中吸取勇气和力量。《思想者》是罗丹整体作品体系中的典范,也是对他充满神奇的艺术实践的体现和反映;更是对他所建构并整合人类艺术思想—罗丹艺术思想体系的见证。
在西方雕塑史上,罗丹(1840-1917)是一个转折性的人物,他的艺术风格首先继承了古典主义雕塑的传统,被誉为19世纪古典主义雕塑最后的大师,但同时他也被称之为现代主义雕塑的开拓者,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新的方向,为20世纪的雕塑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时代背景及艺术生平
18世纪—19世纪,正是拿破仑统治时期,而且帝国正处在繁盛时期,社会生产力也在急剧上升,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高额垄断资本统治地位的当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迸步,高额垄断资本的不断积累和膨胀,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给当时的社会时局进程无疑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革命斗争此起彼伏。而在艺术界和思想界,各种思潮也是一浪过于一浪。奥古斯特·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他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罗丹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他是19世纪法国最具有影响的雕塑家,是欧洲近代的雕塑巨匠,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反当时的摹古之风,独辟蹊径,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是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他热爱生活,以现实生活为艺术的灵感来源,表现真实,其作品静穆而俊伟。罗丹也因此成为了继菲狄亚斯与米开朗基罗这两位巨擎之后的第三座高峰,在艺术史上拥有不朽的地位。
作品的时代意义
罗丹的艺术成熟期大致在19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也是印象派兴起的时期,或许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有人将罗丹称为印象主义雕塑家,事实上,罗丹的雕塑与印象派绘画并无多少关联,但是,就像印象派对学院主义的颠覆一样,罗丹也确实在形式上创造出了雕塑作品新的表现形式。罗丹的雕塑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像《思想者》(1880年)这样的作品,而另一种则是像《吻》(1886年)这样的作品,前者创造出了一种粗犷厚重的形式感,而后者则在继承古典主义传统的同时将形式上的质感与光影的微妙变化进一步细化,这两种风格都涉及到了对于光线的应用。
3、非常态的动态传达出来的内在思想气质,在以前的雕塑中,总是在试图通过宗教故事情节和人物来反应一个题材,人物总是在常态的状态中出现,而在罗丹的雕塑作品中亚当,夏娃等许多作品都通过一种人体的动态的扭曲甚至创造,是欣赏者直接从雕塑的形体上就感受到内在的精神和情感的宣泄。
4、关注的题材上罗丹也有很多新的探索。正是罗丹对过去的总结和在各方面的探索,给了后人一个新的创造性的思路和方向,其后的学生以及后面的雕塑家逐渐的创造出来新的体系。
艺术风格特征
1、它吸取了古希腊雕塑弱化结构体积,形成在转移角度观看雕塑时雕塑表面光线的流动这一效果,他大胆的使用了印象派笔触一样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使流动强化,生动。并用这一手段激发和宣泄某种感情。
2、雕塑一般是静止的,在吸收巴洛克艺术动态激昂启示下,在青铜时代为代表的几件作品中他运用了从脚到头部形成一定叙事动作的变化,脚步无力逐渐舒展开来,整体看动态不太统一但是很协调,要是视线游移从下至上你能感觉到一个连贯的动作在发生。是一个雕塑打破静态的成功的探索。
《吻》
《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以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以他的情人卡米尔 克劳岱为模特。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吻》所表现的题材就是这一由情欲所带来的悲惨故事。这件作品反映出了罗丹深厚的古典主义功底,最为重要的地方就在于,作品本身对于光线的观察和把握极为到位,在光线的作用下,可以看到光滑而细腻的皮肤下面的肌肉微妙的张力变化,这些处理让作品具有如同绘画色彩般极为丰富的层次,具有一种流动感和韵律感。而且双人体的组合方式以及身体内在的张力,让作品进一步获得了一种空间的拓展,罗丹巧妙地使得光线能够通过肢体的空间穿透出来,造成复杂的黑白灰关系,再加上人物坐着的岩石粗糙的质感与细腻的身体形成对比,这些都使得作品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如同一段光线的协奏曲。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这纯洁肉体的最初接触,因而是最动人心弦的。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对后世西方雕塑的影响
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巨大,在他之后的现代雕塑可以以形式语言分为两类:一类继承了罗丹的传统,以体量感作为构思的基本要素来进行雕塑创作;而另一类则力求逃离罗丹的影响,放弃人文传统及其有机的准则,而创造出另外的“纯粹形式”的绝对价值。他们创作雕塑手法也不再局限于“雕”与“塑”,而将雕塑定义为三度空间中的艺术品,因此许多现代雕塑不是雕塑出来的而是建立起来的。继承罗丹传统的雕塑家主要有马约尔、布德尔,德斯皮欧等人,而背离罗丹传统的雕塑家们的探索形成了现代派雕塑。罗丹的艺术从现实主义的精神出发,无论是形式的处理、空间的拓展,还是对于真实和个性的人的重新发现,这些都是罗丹的雕塑所做出的不同于以往的贡献,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开启了现代主义雕塑的大门,即使在今天重新观看,也依然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