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推荐【三篇】

合集下载

中国民间成语故事

中国民间成语故事

中国民间成语故事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习成语是小学生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成语、积累素材、了解历史、通达事理。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民间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国民间成语故事篇一:半途而废的成语故事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

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

这样会玷污品行。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

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

”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

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

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中国民间成语故事篇二:恶贯满盈的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暴虐无道,激起老百姓极大的愤慨,就连诸侯们也看不过,认为他不像一个治国之君。

当时有一个诸侯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

后来他的儿子姬发即位,便联合诸侯起兵讨伐商纣,大军渡过黄河,向商都进发,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

由于姬发所率的是仁义之师,深得老百姓的欢迎,百姓因而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而老百姓对纣王的军队却是深恶痛绝的,结果纣王打了大败仗,最后自焚而死,商朝也灭亡了。

姬发领兵进攻纣王之前,曾对全军发表誓言,列举了商纣的种种罪行,说商纣所做的坏事已经到头了,他罪大恶极,应该受到惩罚。

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

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

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找到的四字成语小故事优秀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四子成语篇一安分守己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

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

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

”我们不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做什么事,交什么人,守规矩就能和谐、成事,不守规矩只能冒犯人和坏事。

人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叫安分守己。

四字成语故事篇二曲突徙薪西汉时期,有人盖了一座新房子,客人们都前来观赏。

可是有一个客人,看到烟囱笔直地竖在厨房顶上,灶门口又堆着柴禾,就劝主人把烟囱重新砌得弯曲一些,柴禾要搬得远些,以免发生火灾。

可是主人认为这客人不会说吉利话,很不高兴,便没有听他的。

过了不久,这家果然失火了,幸亏左邻右舍赶来相救,才把火扑灭。

主人为了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杀牛买酒,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坐在旁边,就是没有请那位劝他改砌烟囱,搬走柴禾的人。

席间有个客人说:“如果你当初听从那位朋友的意见,根本不会失火,也就用不着像今天这样杀牛打酒请客了。

现在你请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却把那位朋友忘了。

这岂不是: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吗?”主人听了这话,猛然醒悟过来,他马上派人把那位朋友请来,并让他坐了首席的位置。

成语故事四子成语篇三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

关于成语的优秀故事(精选15篇)

关于成语的优秀故事(精选15篇)

关于成语的优秀故事(精选15篇)关于成语的优秀故事(精选15篇)成语的优秀故事篇1从前宋国有位农夫,他美了一群小猪,到了冬天,他怕小猪受冻就捡来了许多干草,放进猪圈里,来为小猪取暖。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伸手不见五指,一只迷失方向小的小兔子,找不到了回家路,它觉得又冷又饿,浑身直打哆嗦,想赶紧找个暖和的地方住下这时它看见一个农家猪圈,里面有很多杂草,心想不如今日晚我就在这住一宿,有我最爱吃的食物,又能取暖。

等天亮再走。

余是,小兔子就偷偷的溜进了猪圈。

因为天太黑,兔子不小心掉进了猪粪坑里。

任凭它怎么折腾,始终没有跳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农夫来喂小猎,他看见掉进粪坑里的兔子,欣喜若狂,一蹦三尺高,心想:今天终于能吃上一顿荤的了,他捞起兔子,拿到房交给妻子,给他炒了一锅香喷喷兔肉,俩口子吃着这味香可口的免肉,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天天吃到兔肉的话,那该多好呀!农夫想着想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余是他天天守在猪粪坑旁,希望能每天吃到免肉,可是那有不劳而获的事呢光想着吃免肉,他也不精心养猪了,后来随着他的小懒情,小猪便一个个连冻带饿的都死掉了。

当邻居听到这件事以后,就给故事取了名子,叫守猪待兔,后来经过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把守猪待兔改成了守株待兔,因为猪和株是同音,所以后来名扬天下的成语故事守朱待免,就是因这个故事而起。

成语的优秀故事篇2小猴子在树洞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树洞,他自己怎么也出不来,老猴子连忙赶过来救他,不料却把小猴子给淹死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天,老猴子到河边去喝水,看到两个小朋友在玩儿皮球,突然,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奋力一掷,皮球掉进了树洞里。

但他们并不急躁,马上去拿了桶到河边盛了水,再倒进那个树洞里,一会儿,水倒满了,皮球也浮了上来,他们拿到皮球,开开心心的到旁边去玩了。

老猴子认为这是一个救小猴子的好办法,于是,就像他们一样把水倒进了树洞里,小猴子果然浮上来了,可是他已经死了。

老猴子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方法把小猴子给害死了。

关于成语的故事(精选16篇)

关于成语的故事(精选16篇)

关于成语的故事(精选16篇)成语的故事篇1记得在《中华成语故事》中有一则---按图索骥的成语故事,它讲的是春秋的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并写了一本《相马经》。

但他有一个儿子却资质很差,但他很想继承父亲的事业,于是,就将《相马经》读得滚瓜烂熟。

有一天,他按照书上所写的特征去找千里马,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象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并将它捉回去,父亲看了,长叹一声说道:“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好相马的本领,必须多多去看马,养马。

”这则成语比喻做事死板,不能灵活变通。

读了这则成语后,它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

理解了这则成语的喻意,我在以后的学习上要多动脑筋,多注重实践,不生搬硬套。

在做数学题目时要灵活巧妙的运算,这样才能找出最好的答案。

在语文阅读时,要认真的找出重点的词句和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

成语的故事篇2小猴子在树洞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树洞,他自己怎么也出不来,老猴子连忙赶过来救他,不料却把小猴子给淹死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一天,老猴子到河边去喝水,看到两个小朋友在玩儿皮球,突然,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奋力一掷,皮球掉进了树洞里。

但他们并不急躁,马上去拿了桶到河边盛了水,再倒进那个树洞里,一会儿,水倒满了,皮球也浮了上来,他们拿到皮球,开开心心的到旁边去玩了。

老猴子认为这是一个救小猴子的好办法,于是,就像他们一样把水倒进了树洞里,小猴子果然浮上来了,可是他已经死了。

老猴子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方法把小猴子给害死了。

他悔恨极了,悲愤的大哭起来。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如法炮制。

就像皮球和小猴子,他们的体积不同,质量不同,受浮力状态也不同,最终导致,皮球顺利的捞出来了,小猴子却淹死了。

成语的故事篇3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

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

经典中国四字成语故事六篇

经典中国四字成语故事六篇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分享的经典中国四字成语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中国四字成语故事:感恩图报 春秋时候,吴国的⼤将军伍⼦胥带领吴国的⼠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胥把⼠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定重重地奖赏他。

”可惜没有⼀个⼈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胥不来攻打郑国。

”郑定公⼀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兵和车⼦?”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兵和车⼦,也不⽤带⾷物,我只要⽤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万的吴国⼠兵回去吴国。

”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胥。

他⼀边唱着歌,⼀边敲打著船桨:“芦中⼈,芦中⼈;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还给你,带在⾝。

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伍⼦胥看到打渔郎⼿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他还⽤这根船桨救了你呀。

”伍⼦胥⼀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个打渔的先⽣救过我,我⼀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你怎么会来这⾥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通通被叫来这⾥。

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些奖赏。

”伍⼦胥带着感激的语⽓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将军。

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胥⼀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兵通通带回去。

打渔郎⾼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

⼀下⼦,全郑国的⼈都把打渔郎当成了⼤救星,叫他“打渔的⼤夫”,郑定公还送给他⼀百⾥的⼟地呢! 伍⼦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括一段或一个精彩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先人的聪明和才智。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华成语故事大全,希望能够帮到你!中华成语故事篇一:自相矛盾的故事从前,楚国有一个人,他在街上卖矛和盾,他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盾牌它刺不破。

”大家半信半疑,没有人理他。

他见没有反应,就把矛收起来,拿出一块盾牌来,又说大话:“我的盾很坚固,没有什么武器能刺破它。

”这时候,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无坚不摧的矛,来刺你坚不可摧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个人听了这番话,觉得自己吹牛吹的太大了,只好满脸尴尬地走开了。

无坚不摧的矛,与坚不可摧的盾,不可以同在一个世上存在。

中华成语故事篇二: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字仲升,东汉时人。

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皇上召到京城洛阳做校书郎(校勘书籍的官),班超随同母亲也来到洛阳。

因为家境贫穷,班超经常替官府抄写文件,赚些钱贴补家用。

有一天,他把笔一扔,感叹地说:“大丈夫即使没有别的志气和谋略,也应该学习西汉时的傅介子、张骞为国立功,怎么能把大好时光总耗费在抄抄写写的差使上呢? 公元73年,班超放下笔杆参了军,出征匈奴,立了战功。

后来他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汉明帝时,班超又被派遣多次出使西域。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英勇,克服重重困难,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中华成语故事篇三:胸有成竹的故事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成语小故事(通用18篇)

成语小故事(通用18篇)

成语小故事成语小故事(通用18篇)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小故事篇1(一)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二)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15篇)

中华成语故事(15篇)

中华成语故事中华成语故事(15篇)中华成语故事1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中华成语故事》,看完后我受益良多,有几处甚至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

这本书可谓是我在寒假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它让我领悟到了许多哲理,更让我明白为人处事的方法。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从前有一个老人叫愚公,他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

于是愚公就叫上全家人移山。

他们的精神感动了神,神派人把山移平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成功!像我们的沙漠绿化工程,工人们在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如今的大沙漠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绿化带在向外扩散,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很快也把沙漠变成绿洲。

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沙尘暴风沙肆意给人们带来不便,恶劣的环境就像文中的“大山”那样,绿化工人就像“愚公”和他的家人一样,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大沙漠很快也能被移平。

书中不但教我持之以恒,还教会了我“铁杵也能磨成针”的耐性。

《铁杵成针》这个成语说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调皮,直到一天,李白看见路边有一位老奶奶,她要把一根铁杵磨成绣花针,后来李白受到启发,刻苦努力,最后成了大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拼图,,妈妈给我买了一张一千拼的奥特曼拼图,我一点儿也不会拼,弄得心烦气燥失去耐心索性一扔,把它扔在一边再也不管了。

自从我看了这个成语,感受良多想起那张我半途而废的拼图,心想我应该把它拼好。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最后我把它拼成一张奥特曼的全家福。

过年了,亲戚朋友们见了,第一句话就是:“哟,磊磊挺厉害的嘛,这么乱的拼图都能拼出来,挺有耐性的嘛!”其实我心里知道这都是《中华成语故事》的功劳。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哲理,我只能说到这了,如果你想看也去图书馆找找这本书吧。

中华成语故事2一则成语,少的四、五字,多的七、八字,意思可丰富啦。

如果把它写在文章中,用得好,就好像画龙点睛。

读了这则成语后,就更深的印在人的脑子里。

记得在《中华成语故事》中有一则---按图索骥的成语故事,它讲的是春秋的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并写了一本《相马经》。

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五篇】【篇一】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大器晚成三国时候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

名叫崔琰[yǎn],他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23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等书籍。

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

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劝说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曹操想立曹植为嗣[sì]子(继承人的意思),崔琰就反对说,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呀!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独到之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

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常常对别人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后来崔琳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大器晚成这个成语意思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才成名较晚。

【篇二】经典中华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兔死狐悲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他们为了对付有共同的敌人——山里的猎人,结成联盟并且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

有一天,当他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一群山里的猎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兔子和狐狸正要逃跑的时候,有个猎人一箭射到了兔子身上,狐狸拼命逃跑,侥幸逃过了一劫。

猎人们走后,狐狸回到了原地,它非常悲伤,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这时候,有个长者正好经过,看见狐狸正在哭泣,觉得非常奇怪,就问:“狐狸,你为什么不停地哭泣啊?”狐狸非常悲哀地说:“你有所不知,我和免子同样弱小的动物,都是猎人捕猎的对手象,本来我们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可是现在我的同伴被猎人射死了,它今天的死亡,预示着我也活不了多久,我真正的朋友死了,我哪能不伤心呢?”长者听了狐狸的话,叹着气说:“你为同伴的死而伤心,是因为你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啊!”兔死狐悲的意思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如因同类的不幸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经典中华成语故事5篇【导语】学成语的目的是为了用成语,想熟练运用成语,就要掌握成语的含义,这样才能把话说得或者写得更简洁、更准确、更生动。

下面是东星资源*分享的经典中华成语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经典中华成语故事安然无羔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

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

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

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

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

“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兴奋,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

假如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它的意思是: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篇二】经典中华成语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一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

在这次征战中,班超立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

不久,窦固派他和军中的高级参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来到鄯(shàn)善国。

国王开始对他们很尊敬,礼节也很周到,但不几天忽然变得冷淡起来。

班超与手下判断认为,这必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国王态度摇摆不定,吃不准服从哪一方的缘故。

于是把接待他们的胡人叫来,诈骗说:“匈奴使者来了几天,此刻在哪里?”那胡人很惶恐,招认了实际情况,证明班超的判断是正确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1蛇影杯弓【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杜宣,一次在人家中饮酒,见杯中好像有一条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始终不见好。

朋友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把那天的情形说了一遍。

朋友笑着告诉他那是墙上的箭影而已,他也大笑一声,病不治而愈。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束手就擒【成语故事】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

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3声色俱厉【成语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

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

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4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穿封戍和公子合围郑国大夫皇颉,穿封戍俘获了他。

在战后,公子围争功,穿封戍不服,请太宰伯州犁裁决。

伯州犁有意把手抬高对皇颉介绍公子围,把手降低介绍穿封戍。

皇颉会意说是公子围俘获他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5三纲五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

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15篇)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15篇)

【导语】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资源,它全⾯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价值观。

下⾯是整理分享的中华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华成语故事:名落孙⼭ 宋朝时候,有个名叫孙⼭的读书⼈,他与同乡的⼉⼦⼀起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最后⼀名。

看完榜后,他马上⾼兴地回家去了,同乡问他:“我⼉⼦考中了吗?”他幽默地回答;“您⼉⼦的名字排在孙⼭后⾯呢!” [提⽰]⽐喻投考不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

2.中华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古时候,边塞有位⽼⼈,⼈称塞翁。

有⼀天,他丢了⼀匹马。

别⼈来安慰他,他说:“这不⼀定是坏事。

”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匹好马。

⼤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

”不久,他⼉⼦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

”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因腿瘸没有当兵⽽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

翁:⽼头⼉。

[提⽰]⽐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3.中华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纳⼈才,想完成统⼀中国的⼤业。

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

⼀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睡觉,刘备站在院⾥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相助。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

茅庐:草屋。

[提⽰]⽐喻真诚地再三邀请⼈家。

4.中华成语故事:安居乐业 春秋时,哲学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国寡民”社会:国⼟⾯积⼩,⼈⼝稀少。

⼈们不⽤坐车乘船到远⽅去;没有战争,⼈们不需要牺牲⾃⼰的⽣命;⼈⼈有⾃⼰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安稳。

乐业:喜欢⾃⼰的职业。

[提⽰]形容⼈们安定地⽣活,愉快地⼯作。

5.中华成语故事:举⼀反三 有⼀天,“⾄圣先师”孔⼦对他的学⽣说:“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个墙⾓,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克勤克俭【成语故事】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

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经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终于取得了成就。

舜认为禹能够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就让位给他。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2入幕之宾【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桓温因为赫赫战功开始居功自傲,先是废海西公立晋文帝。

后来又图谋篡夺皇位。

他拉拢郗超等人。

在召见敌对派谢安时,让郗超躲在幕后偷听。

风把幕帐吹开暴露了郗超。

谢安风趣地称他为入幕之宾。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3如火如荼【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3万大军来到卫国黄池会盟。

他让将士穿统一的红、白、黑三色战袍,按颜色分别整齐地排列,让人感觉到如火如荼,如此整齐的军容使他成为军事霸主。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4呵壁问天【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离开郢都,乘一叶孤舟沿江而下,踏上归家的路途,他多么希望能够与楚王共议国事,推行法治。

他来到荒滩野地之间,弃舟登岸,彷徨山泽之间,见到先王的宗庙,他感慨万千,于是面壁呵斥,大声质问苍天为什么会怀才不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5【成语故事】南朝齐时有一个清干之士辛毗,官至行台尚书,他十分鄙视文学,当面嘲笑文人刘逖说:“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

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强凋悴矣!”刘逖立即回敬他:“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辛只好认可。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6后顾之忧【成语故事】北魏有名宰相李冲办事认真公正,深得孝文帝的信赖。

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将朝中的事打点得井然有序。

李冲病故后,孝文帝痛惜不已,在他的墓前说道:“我如出征,朝事交给你就无后顾之忧了。

中国成语故事3篇

中国成语故事3篇

中国成语故事中国成语故事3篇故事1:囫囵吞枣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

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

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

”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

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故事2:两败俱伤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

经典成语故事精选(10篇)1.经典成语故事精选探骊得珠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 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 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 儿子在河边割芦苇, 烈日当空, 晒得他头昏眼花, 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

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 想起父亲说过, 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 可是谁也不敢去, 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 他想, 要是潜到河底, 找到珍宝, 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 三顿还吃不饱, 不如豁出去试一试。

他把心一横, 三下两下脱了衣服, 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 再往深处, 光线变得越来越暗, 水也越来越凉, 最后, 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四周一团漆黑。

他心里有点害怕, 不知该往哪儿游。

就在这时, 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 定睛细看, 啊, 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 双手抱住明珠, 使劲一拽, 明珠就到了他怀里。

他迅速浮出水面, 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 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

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

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 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

它要是醒着, 你可就没命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 抓住要点。

2.经典成语故事精选对牛弹琴春秋时期, 鲁国有个的音乐家, 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 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后, 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 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 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 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 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 突发奇想, 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 于是他拨动琴弦, 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 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10篇

10 篇古代成语故事一、守株待兔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的田里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这个人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二、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三、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四、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动静不就等于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是文化大国,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精选(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3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4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中国经典成语故事篇5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中华成语故事推荐【三篇】

中华成语故事推荐【三篇】

中华成语故事推荐【三篇】导读:本文中华成语故事推荐【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八面威风】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释又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

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

船主是一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着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成风。

”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闻名的皇帝明大祖。

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

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机会。

【手不释卷】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

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汉语成语形式简洁,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和表现能力,但成语同形异义的特征和文化内涵会影响翻译过程中的文本解读和语义解码,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经典中华成语故事。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1:请人捉刀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美男子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假扮侍从。

已经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经典中华成语故事2:坐井观天在一口废弃的井里,居住着一只青蛙。

这只小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可满意啦,一有机会就要吹嘘一番。

有一天,它吃饱喝足后,蹲在井栏上闲得无聊,忽然瞧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

青蛙赶紧扯开嗓门喊起话来:“喂,海鳖兄,快过来,快过来啊!”于是,海鳖来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气了,我让你开开眼界,参观一下我的住处。

那简直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一瞧,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汪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儿。

海鳖皱了皱眉头,赶紧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有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小昆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我过得快乐呢!我独自一人占据这口废井,自由无比!海鳖兄,为什么不进到井中观赏游玩一下呢?”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感到盛情难却,便走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能全部伸进去,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只好慢慢地退了回去,反问青蛙:“你见过大海吗?”青蛙摇摆头。

海鳖接着说:“海的广阔,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时候,十个年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个年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也不因此而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成语故事推荐【三篇】
【八面威风】
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释又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

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

船主是一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着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成风。

”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闻名的皇帝明大祖。

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

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机会。

【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

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