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建筑大师

合集下载

贝聿铭

贝聿铭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 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 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 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 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 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 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 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 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 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 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 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 雕塑作品加强的艺术性。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 计部分几乎均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统一。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 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贝聿铭被称为“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 秀的建筑家” 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 年 他获得了建筑界 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普利兹克奖建筑奖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 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 年远赴美国留学 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年建立建筑事务所 1990年退休。 年退休。 年退休
香山饭店
建筑采取了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 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 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 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的
作品风格一直被视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以精湛的设计技巧和富有创意的设计理念
而著称,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建筑杰作。

贝聿铭的父亲是著名的中国书法家贝葆华,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

他在上海长大,后
来到美国学习建筑。

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他师从世界著名的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斯,
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深刻影响。

毕业后,他曾在洛杉矶市政厅和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建筑
项目中担任设计师,创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生涯。

贝聿铭的设计风格独具匠心,他善于将建筑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尽可能地利用自然
材料和光线等元素来创造出独特而优美的建筑设计。

他的设计作品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大学校园、商业中心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了美国华盛顿特
区的国家广场,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以及美国纽约的双子塔等。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他善于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到建筑设计中,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建筑作品。

他曾表示,“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是功能性和纯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摒弃文化传统和历史性,相反,我们应该在建筑设计中注重文化
传承和历史价值。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不仅是建筑界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化与艺术的精华之一。

他的建筑
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学价值,更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珍贵贡献。

他的去世,
让建筑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建筑大师,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承。

建筑大师贝聿铭个人简介及作品

建筑大师贝聿铭个人简介及作品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中国情缘贝聿铭一九三五年赴美国求学,之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整整七十八个年头。

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

他祖籍苏州,生于广州,所以他常对人称“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

他的夫人卢爱玲曾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

夫妇俩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

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

他们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中”字。

依次是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

女儿叫贝莲,也是典型的中国化的名字。

七十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中国探亲观光。

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

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多变的是我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东馆苏州博物馆香港中银大厦。

建筑大师贝律铭

建筑大师贝律铭
贝律铭大师
“建筑不只是人 类蔽避风雨的住 所, 而是人类供应居 所的一种方式.”
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 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被称为“没过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善用于钢材,混凝土,玻璃 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 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
大师作品—卢浮宫
他重要作品之一是法 国卢浮宫扩建工程。 以明快的菱形金字塔 式造型,用现代抽象 形式和先进技术结合 结合古老文化形态, 融入历史悠久的风格, 成为卢浮宫新的文化 景观。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入口
巴黎卢浮宫拿破仑广场升起了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壮丽的景观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 金字塔取代了艾菲尔铁塔,成为巴黎新的地标。。
总结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 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 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 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 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 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 最特别的是建 筑80%分都埋 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 真正的地下建筑,日本的自 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 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 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 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 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地 上的天堂。他第一次到这 个地方时,就很感动地表 白:“这就是桃花源。”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在贝聿铭的众多建筑当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 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 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

世界建筑大师与作品后现代建筑语言实践者——查尔斯·詹克斯

世界建筑大师与作品后现代建筑语言实践者——查尔斯·詹克斯

早在 2 世纪 这一理 论扩 到 了整 个艺术 界,形成 了广 泛而深远 的影 响,为后现代
艺术开辟 了新的空问。他还定位 了晚期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这两个概
念, 使之成 为公认 的衡量后现代建筑之 外的主流建筑现象的主要概念 。 最
近 ,他又提 出了 “ 宇源建筑 ” ,借用 了当代科学 最前沿部分— —复杂性 科 学的概念 ,对 当代 主流建筑现象进行 了新一轮 的全向评估 。在詹克斯 的后现代观 中充满 了积极的乐观的情绪。他推崇创造 ,鼓励多元 ,倡导
关 爱人类 和世界 。
=] =

建 筑语言实践者——查尔斯 ・ 詹克斯
筑大 师、建筑理论家 、园林设计 师查尔斯 ・ 詹克斯 ,始 终都站在建筑 界乃至 } 的风 口浪尖上 , 引领后现代理论和现代主义的建筑思维及实践, 通过一系列独到
出 的作 品 , 示 了现 代 社 会 中 的进 化 历 程 和文 化 全球 化 的 影 响 力 。 揭

我喜爱的设计师 贝聿铭

我喜爱的设计师 贝聿铭

2002年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画般的 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多用光 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 间 采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景 框景 庭园理水等涉及手法光, 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师贝聿铭 的名言。
日本MIHO博物馆
• 在日本京都自然保护区中琵 琶湖西侧,有一座世界闻名的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他被秀丽的湖南峰山脉所围 绕。虽然京都到美秀美术馆有 一小时路程,但是自从竣工以 来 ,除馆休之外,每天都接 待大量参观者。到了春秋,美 秀美术馆四周有大户川及田代 川等美丽河川,在途中可享受 传入耳朵的流水声及瀑布声。 信乐这一个地方得天独厚,拥 有很多历史及文化的遗迹,因 此信乐也被称为天然美术馆。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费城莱斯 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氏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 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后来,贝氏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 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将关切环境提升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 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 然而,苏州博物馆最大的特色体现在人与生态的和谐上: 贝氏以中国人的坚忍不拔证明了华人建筑师也能在西方创造奇迹。贝氏的中国风精神深深影响了建筑界甚至是整个世界。 今年92岁的贝聿铭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设计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他的一生都在创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始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并 用自己独到的设计为许多国家留下了一道道风景。

迈克尔·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迈克尔·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迈克尔·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

代表作品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1934年⽣于印第安纳波利斯。

在⾟⾟那提⼤学毕业后,⼜在哈佛⼤学获硕迈克尔·格雷夫斯⼠学位。

1960年获罗马奖后⼜在罗马美国艺术学院留学,1962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学任教,1964年在该地开设事务所,1972年成为该⼤学教授,此外还在加利福尼亚⼤学任教。

格雷夫斯⾸先以⼀种⾊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画,⽽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

有⼈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块的堆砌,犹如⼤笔涂抹的舞台布景。

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格雷夫斯是个全才,除了建筑,他还热衷于家具陈设,涉⾜⽤品、⾸饰、钟表及⾄餐具设计,范围⼗分⼴泛。

在美国,尤其在东海岸诸州,在钟表或服装店中,很容易看到格雷夫斯设计的物品出售,从⽿环乃⾄电话机,或是⽪钱夹,都可能标明设计者是格雷夫斯。

在迪斯尼乐园中,⼏万平⽅⽶的旅馆以及旅馆中的⼀切,⼏乎全是格⽒的作品。

除了⼤炮,坦克,潜⽔艇之外,⼤部分的产品格⽒都愿涉⾜。

格雷夫斯为意⼤利阿勒西公司设计了⼀系列具有后现代特⾊的⾦属餐具,如1985年设计的⽔壶实⽤美观,获得了最⼤的成功,被认为是⼀件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

这把⽔壶具有⼀个最突出的特征--在壶嘴处有⼀个初出茅庐的⼩鸟形象,当壶⾥的⽔烧开时,⼩鸟会发出⼝哨声,⾮常形象。

会吹⼝哨的⽔壶最先是在1922年芝加哥家⽤产品交易会上展出的,是⼀位退休的纽约厨具销售商约瑟夫·布洛克,在参观⼀家德国茶壶⼯⼚时得到灵感设计的。

格雷夫斯设计的⽔壶上,有⼀条蓝⾊的拱形垫料,能够保护⼿不被⾦属把的热量烫伤;它的底部很宽,这样能够使⽔迅速烧开,上⾯的壶⼝也很宽,便于清洗。

贝聿铭——最后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1917-2019),美籍华人建筑师。

他出生在广州,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

他继1979年获得美国全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之后,1983年又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奖。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历经3年工程规划建设,号称是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封刀之作”的中国大陆苏州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这座建筑物以江南园林造景设计,是贝聿铭在中国唯一的博物馆建筑,备受全球建筑界瞩目,现已成为苏州新的景点。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

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

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带着文明的智慧和工匠精神,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建筑作品,给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思想风貌等方面对贝聿铭这位建筑大师进行阐述。

贝聿铭是1920年4月26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父亲是中国最早的博士之一,母亲则是一位热爱艺术的女性。

在贝聿铭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书香气息和美的熏陶。

1935年,贝聿铭随家人移居美国,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

在那里,他接受了严谨的工程训练,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在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

在贝聿铭的建筑实践生涯中,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作为卢浮宫的主入口,玻璃金字塔自1989年以来成为了巴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成为贝聿铭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巧妙的结构设计,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风格,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

贝聿铭还创作了许多其他著名的建筑作品,如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图书馆、美国的约翰·F·肯尼迪图书馆等。

在贝聿铭的建筑理念中,体现出了他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他认为建筑应当融入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体现出人的情感和审美。

他的建筑作品往往兼具现代性和人文性,注重空间的运用和建筑的形式美。

他的作品凸显了建筑艺术与人性关怀的完美结合,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瑰宝。

贝聿铭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其中最重要的当属1983年获得的美国国家建筑奖。

他还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并成为了建筑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辉煌成就和对建筑艺术的贡献,为世人所赞颂和传颂,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恒的名字。

尽管贝聿铭在建筑界享有盛誉,但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创作玻璃金字塔时,曾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质疑。

贝聿铭

贝聿铭

中国香港银行大厦
Hong Kong Bank Building
大楼地上70层 地下 层 大楼地上 层,地下4层,总 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楼高315 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楼高 万平方米 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 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 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米,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界第五高建筑物。 也是世 界第五高建筑物。其设计 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 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 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 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 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 组三角形, 对角划成 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 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 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 象徵著力量、生机、 象徵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 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 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 含意也不言而喻。 含意也不言而喻。其建筑特点是将 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 建筑科技结合起来, 建筑科技结合起来,由四个 不同 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 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 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 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 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贝聿铭简介
Person Introduction
美籍华人建筑师, 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 年 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 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是当 前世界成就最高、 前世界成就最高、最负盛誉的 建筑大师之一。 建筑大师之一。1940年美国麻 年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省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6 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学院 获硕士学位。 获硕士学位。1955年创建贝聿 年创建贝聿 铭事务所至今。 铭事务所至今。美国艺术与科 学学院院士。 学学院院士。代表作品有美国 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 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 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 兰艺术博物馆。 兰艺术博物馆。

建筑大师 贝聿铭

建筑大师 贝聿铭


内 部 构 造
Ieoh Ming Pei

日本美秀博物馆
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别出 心裁的设计构思,一丝不苟的精 细施工,美轮美奂的丰富收藏是 美秀博物馆的写照
Ieoh Ming Pei
广场及周边

Ieoh Ming Pei

外部构造
Ieoh Ming Pei

内部细节
Ieoh Ming Pei
Ieoh Ming Pei
Ieoh Ming Pei
• 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
Ieoh Ming Pei
卢浮宫所在的位臵
Ieoh Ming Pei

鸟瞰图
Ieoh Ming Pei

可欣赏到外部的建筑

宽敞的内部
Ieoh Ming Pei

美丽的夜景
Ieoh Ming Pei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卢浮宫金字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澳门科技馆------------------------北京香山饭店----------------------德国历史博物馆--------------------日本美秀博物馆---------------------
平面图1
Ieoh Ming Pei
平面图2
Ieoh Ming Pei
平面图3
Ieoh Ming Pei
立面图
Ieoh Ming Pei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 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 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 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 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是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代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巅峰之作。

贝聿铭于1920年出生在中国广东,他曾在美国接受建筑学的教育,并在世界各地建筑事务所工作。

他的建筑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和传统,展现出独特而充满艺术感的个人风格。

贝聿铭的作品多样而广泛,从宏伟的国家剧院到博物馆、图书馆、教堂和住宅等,无一不展现出他对于建筑的深入思考和创造力。

他善于利用空间和光线,创造出具有戏剧性和情感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他尊重现有的自然和城市环境,并通过建筑来提升和改善它们。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在1983年设计了这座标志性建筑,它将卢浮宫的主入口从面朝塞纳河的侧门转移到了光线充足的广场上。

这座金字塔的设计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最终它成为了法国的象征性建筑之一,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

贝聿铭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的外观,他注重建筑与人的互动和使用体验。

他的设计强调人们在建筑中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他将建筑视为一个与周围环境和人们互动的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结构。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旨在创造出舒适、引人入胜的空间,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贝聿铭不仅在设计上独树一帜,他也对于传统建筑和文化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致力于保护和重建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如北京颐和园和德国柏林的柏林大教堂。

他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家,同时也是一个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倡导者。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建筑界,他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同样也影响了未来的建筑师们。

他坚持独立思考和创新,并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建筑与艺术、文化的紧密联系。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是通过创造美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来影响人们的心灵。

贝聿铭在2019年离世,他的离去让建筑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先驱者和创造者。

他的建筑遗产将继续影响和启发着后人。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原名贝显廉,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出生于中国广东佛山,后随家人迁至香港,后又移居美国。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注重“人本主义”,他认为建筑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并通过建筑来创造有利于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他倡导使用自然材料和形式简洁的设计语言,力求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空间、光线和材料的独特理解和处理,给人以宽广、舒适和和谐的感受。

贝聿铭设计的作品遍布全球,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建筑,包括博物馆、剧院、体育场馆、商业综合体等。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三个巨大的曲面钢结构组成,整体呈现出流线型的外形,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建筑内部则有一个巨大的音乐厅和一个歌剧院,提供了良好的音响效果和观赏体验。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他被誉为“现代建筑宗师”,也是孜孜不倦地为人类环境提供更美好空间的弘扬者。

他的设计充满了对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思考和关爱,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贝聿铭的辞世令全球建筑界感到十分惋惜。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因年迈离世,享年102岁,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建筑大师。

他留下了众多的建筑继承人,他们将继续贝聿铭的使命,通过建筑设计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纵使贝聿铭已经离去,他的建筑作品将永远熠熠生辉,成为世人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其转换为一种清新、多彩、纯粹和深刻的几何模式。
消印 防第 队安 哈 四纳 佛 号州 大 大哥 学 楼伦 宾夕法尼亚州C纪hestn布ut Hill 区文丘里住宅 念 堂
美新国泽俄西亥普巴俄州林德奥斯学伯顿院林美术馆
美康 国涅 纽狄 约格 西州 切华 斯盛 特顿 住兰 宅居
• 后现代主义建筑教我们”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文丘 里语)
普美
—— ·
— ·
克波 尔特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公会大楼——罗格雷夫斯伯兰市政厅
约 翰 逊
国 电 话 电
报大楼特源自文丘里迈菲 利• 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及作品
• 罗伯特·文丘里(代表作品) • 罗伯特·斯特恩 (代表作品) • 菲利普·约翰逊 (代表作品) • 迈克尔·格雷夫斯(代表作品) • 史密斯 • 矶崎新(日本)(代表作品) • 波尔托盖西(意大利) • 博菲尔(西班牙)
有着建筑界“教父”之称的菲利普·约翰逊一生都在求变,一生都在引领潮流, 他从玻璃屋子时期的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时,推出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当 现代主义风雨欲来的时候,他设计了名声显赫的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 晶教堂”;当后现代主义成为时尚时,他和建筑师伯奇一起贡献了纽约的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大楼,这座拼贴了古典风格、现代高层建筑风格、巴洛克时代的堂皇 风格和现代商业化POP风格的建筑,堪称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 的代表作。另外,他设计的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教学楼、休斯 顿银行大厦等,也是建筑史上无法忽略的经典之作。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雷 夫斯1934年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 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 1962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4年在该地开设事务所,1972年成为 该大学教授,此外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

詹姆斯·斯特林及其作品分析

詹姆斯·斯特林及其作品分析
斯图加特 国立美术馆
后现代主义建筑 大师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erling)
精选可编辑ppt
1
James Stirling 生平简介
• (1926年 - 1992年)
• 著名英国建筑师。1981年第三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生于格拉斯哥,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开业于伦敦。
斯特林本人是这样描述1945年所发生的变化的:
荣获芝加哥建筑奖
• 1986 荣获美国托马斯·杰弗逊金奖 • 1990 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学院名誉院士
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1988 荣获雨果·哈林奖
荣获普雷米厄姆帝国奖(日本)
• 1991 荣获法米意阿·巴西尔奖(墨西拿,意大利)
精选可编辑ppt
4
主要作品
• 1958/1963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Leicester University Engineering Building)
精选可编辑ppt
26
剧场、展 厅及报告厅
精选可编辑ppt
27
精选可编辑ppt
28
精选可编辑ppt
29
精选可编辑ppt
30
精选可编辑ppt
31
• 室内设计空间流畅 • 色彩清新明快 • 格调高雅
精选可编辑ppt
32
精选可编辑ppt
33
精选可编辑ppt
34
精选可编辑ppt
35
• 建筑采用勒花岗石和大理石 为建筑材料,局部采用古典 主义的细节,如拱券,天井。 但整体上的古典主义又戏谑 的局部处理,如扭曲的玻璃 幕墙,粉红色的巨大扶手, 莫名其妙的结构细节等。现 代主义,波谱风格和古典主 义被塞在一起,造成古怪的 效果,戏谑,冷嘲热讽的手 段处处可见。

后现代主义建筑溯源

后现代主义建筑溯源

后现代主义建筑溯源作者:徐铮铮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6期文章梳理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端、发展中形成的理论和具体的建筑实践,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方面特征——装饰主义、文脉主义和隐喻主义,并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后现代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里卡多·波菲尔和米歇尔·格雷夫斯的建筑理论和作品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所谓“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主要是指兴起于二十世纪60年代,形成于80年代早期的反叛现代主义的一种文化思潮、倾向及设计风格。

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体系庞杂,是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包含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等;而作为一种设计倾向或风格,它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强调的逻辑性、简洁性和秩序性,它关注形式内容提倡美术与大众文化、高雅品位与平民艺术融合,整体表现为一种“文化上自由放任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建筑的滥觞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开端则是针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发起的。

现代主义建筑建立在“理性”、“纯净”的基础上,提出了“少就是多”、“装饰就是罪恶”、“机械美”、“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等原则,一味地简单、超脱。

后现代建筑更倾向于海德格尔的要求“诗意的栖居”,即居住是世界存在的一种前定方式,是一种处境,这种处境在于天、地、人、神这四重性的统一和有序的排列。

后现代主义对建筑的定义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决定论背道而驰。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们批评现代建筑忽视了大众通俗的、地区性的要求和愿望,希望发展、构建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反理性的,强调形式的,注重人的感情和习俗的。

如同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宣扬的建筑应该兼收并蓄,要含混、丰富、杂乱而有活力,而不是直率、简洁和统一。

1972年7月15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普鲁蒂·伊戈”大楼被拆毁,被后现代建筑理论家詹克斯称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死亡”。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 M. Pei)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的建筑作品跨越半个世纪,涵盖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香港的海港城。

他的设计风格是简洁、大胆、富有几何感的现代主义风格,充满想象力和创意。

贝聿铭1920年出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随父母前往美国。

1940年,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42年因二战被征入伍服役,并参与了美国底特律的军火厂设计。

在战争结束后,贝聿铭回到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开始他的建筑生涯。

在他长达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贝聿铭设计了众多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包括约翰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卡尔顿酒店、珍珠塔、华尔街的四季酒店和罗马帕劳宫等。

他的设计理念是“创造有意义的空间”,他的设计始终坚持某种意义和目的,以人为本,同时兼顾美学和实用性,以达到健康、舒适、宜居的环境。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是通过对场地、功能、材料和空间的综合分析,找出最恰当的设计解决方案。

他善于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独特的形式语言,利用光线、色彩和纹理来增强空间的氛围和感觉。

他的设计注重人类情感和视觉体验,不断探索和挑战极限,实现梦想和追求卓越。

贝聿铭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刻苦努力和独特才华,他的建筑作品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金奖、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等。

不幸的是,贝聿铭于2019年去世,享年102岁。

他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和精髓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对全世界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建筑作品将长期存在,并继续激励和启发未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理查德〃罗杰斯,英国著名建筑师,高技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于1933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先后在伦敦建筑学会和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建筑。

1963年与诺曼〃福斯特等人成立“四人小组”,1977年成立了罗杰斯事务所。

罗杰斯早期曾受路易斯〃康的影响,尤其是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

同时他还运用高技术手段,大量运用外露的钢铁、玻璃和管道设施。

没有屋顶和地板,也没有连接部分和入口,而这些都是先驱建筑师们包括罗杰斯所着重表现的建筑元素。

此外,他还运用一种装饰的手法来使用技术和结构,使他的建筑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与福斯特合作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与意大利建筑师皮亚诺共同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是罗杰斯的得意之作,也堪称高技派的代表作。

他的其他代表作品有:伦敦劳埃德大厦、洛伊德保险公司总部、欧洲人权法院、伦敦第四频道电视台总部。

诺曼〃福斯特:诺曼〃福斯特于1935年出生在曼彻斯特,1961年自曼彻斯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

福斯特青年时,在他的教师切马耶夫那里学习以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建筑,后来又研究“高技派”之父拜明斯特〃富勒的轻质金属悬吊结构、密斯〃凡〃德〃罗以及其他高技派建筑师的作品,为他成为高技派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

1967年,福斯特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并将美国的新技术带入自己的设计当中,如著名的香港汇丰银行建筑、、新德国国会大厦等。

自1991年以来,诺曼〃福斯特获得了大量的奖项,如密斯〃凡〃德〃罗奖的欧洲建筑大奖、法国建筑师协会金奖、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阿诺德〃W.布伦纳纪念奖、美国建筑师协会1994年建筑金奖等。

1999年荣获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

伦佐〃皮亚诺:伦佐〃皮亚诺(1937——),意大利热那亚人,1964年毕业于米兰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后来加入路易〃康、Z.S.马克乌斯基等多位现代建筑大师的事务所工作。

1970年,他与理查德〃罗杰斯合作,成立了皮亚诺〃罗杰斯(Pino rogers)设计事务所,并完成了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随后,他与彼得〃赖斯合作设计建筑。

1982年,皮亚诺同时在热那亚与巴黎建立建筑事务所,并设计了日本关西机场、梅尼尔珍藏品美术馆等高科技风格建筑。

1998年,皮亚诺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发明、创新、突破始终是皮亚诺向空间“维度”探索的法宝,他“敢于打破常规,并坚定的使之付诸实现,你会发现,你的设计已不受任何限制,并达到自由自我的境界”。

同时,他还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

托马斯〃赫尔佐格:托马斯〃赫尔佐格是德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学教授。

现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系主任。

他以关注技术、注重生态而享誉国际建筑界。

他于1941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56年获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硕士学位,1971年创建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并开市与设计室德梅隆合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致力于生态建筑设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上被视为20年以来在太阳能建筑和建筑革新领域内的开拓者。

他通过发展最佳气候技术下的建筑物的立面设计,综合太阳能的融入,有效地运用了建筑材料而大幅度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功地把美学、技术以及功能性典范的融入到建筑中,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的建筑作品具有很高的工艺技术水平体现了德国人讲究技艺、精益求精的传统。

阿尔多〃罗西:阿尔多〃罗西(1931—-1997),国际知名建筑师。

他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设计工作,做过建筑杂志社的编辑,当过教授。

阿尔多〃罗西的作品非常丰富,如林奈机场、卡罗〃卡塔尼奥大厅、意大利佩鲁贾社区中心大厦、烟囱、巴西集合住宅草图、意大利博戈里科市政大厅房顶、意大利热那亚市政歌剧院、广场饭店等。

罗西1966年出版著作《城市建筑》,将建筑与城市紧紧联系起来,提出城市是众多有意义的和被认同的事物的聚集体的概念。

罗西设计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变现“类型学”和“类似性”的建筑观点。

罗西在20世纪60年代建现象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建筑与城市,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类型学,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回到建筑的原形去。

他的理论和运动被称为“新理性主义”。

罗西在他的建筑创作中喜欢用精确而简单的几何形体。

其最得意之作是他1979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设计了威尼斯世界歌剧院。

菲利普〃萨顿〃考克斯:菲利普〃萨顿〃考克斯,澳大利亚建筑师,1939年出生于澳大利亚,1962年毕业于悉尼大学并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1963年,考克斯在建筑师伊恩〃麦凯的事务所工作,开始了他的建筑生涯,并于1967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1993年,在悉尼取得2000年奥运会承办权之前,考克斯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建筑与运动”奖,成为第一位被奥委会正式认可的建筑师。

同年,他还获得建筑10年奖,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奖、优秀集合住宅一等奖、城市设计等许多奖项。

他还是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学会终生会员、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资深会员。

菲利普〃萨顿〃考克斯的作品曾在法国巴黎、意大利威尼斯、匈牙利布达佩斯等许多城市举办展览。

马里奥〃博塔:马里奥〃博塔(1943——)式提契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于1943年出生于瑞士提契诺,这里也是地中海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交汇地。

后来,他在瑞士卢加诺(Lugano)跟随加洛尼(Carloni)学习建筑设计。

1965年,在柯布西耶事务所从事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

1969年毕业于威尼斯建筑大学,1970年,他在卢加诺创建了自己的办公室。

后来,有追随路易〃康参加建筑实践,并在多家著名建筑事务所工作过。

其作品将欧洲手工艺传统、历史文化的底蕴、提契诺的地域特征以及时代精神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博塔设计的建筑极具创新意识,他所创造的很多表现手法,都被广泛的模仿和应用。

博塔对环境有极强的洞察力,其作品常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展现不同的优势。

其早期作品仅局限于瑞士,但也赢得了世界声誉,后期作品逐渐接受了后现代时期的风格。

作为提契诺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总是着眼于与特殊地方直接相关的问题,他在类型层面对提契诺景观文化进行了隐喻和解释性地使用。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是世界一流的建筑大师,也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日本建筑大师之一。

她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也是一位从未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而成才的设计大师。

他于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

1969年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它的设计作品获奖颇多,1975年完成的”住吉的长屋“或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1983年神户六甲集合住宅获日本文化设计奖。

曾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客座教授,1997年时任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1995年,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

他的主要作品有;大阪府茨木市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直岛美术馆,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园、大阪飞鸟历史博物馆,兵库县立美术馆等。

丹〃凯利:丹〃凯利1912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近郊的小镇若克斯拜瑞,2003年去世。

1931年进入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

1936年进入哈佛研究生院,系统的学习园林设计,大量汲取了东方与欧洲传统的园林艺术的精华,并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起来。

丹〃凯利是一位多产的建筑师,他的作品逐渐为大众熟悉。

对米勒庄园的设计,是他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突破。

1963年,他发表了《自然:设计之源泉》一文,这标志着凯利设计思想的成熟。

1997年,他被授予美国国家艺术勋章,是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园林设计师。

他早期的作品带有很多的历史元素,反映了他扎根于历史中的对自然秩序的精神追求。

凯利后期的作品体现了人对自然应有的尊重,并流露出浓厚的结构主义韵味。

他在园林设计上取得的成就应归功于他执着的信念,他在三维空间中向我们展现了连续而清晰的有序几何形体。

他的作品有:米勒庄园、喷泉广场、达利中心大道步行街等30多个。

雷姆〃库哈斯;雷姆〃库哈斯于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1968——1972年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学习建筑。

1975年,他追随德国现代主义大师翁格尔斯工作,学到了将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总结前人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体系。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

它的设计创作首先是现代主义的,因受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其建筑具有某些解构主义的特征。

其富有幻想的设计构想,蒙太奇式的建筑表现手法,嘲讽的解读方式,让人改变了对环境既有的看法,其建筑中充满了新理性主义的味道。

他的作品包括: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荷兰驻德国大使馆、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西雅图图书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楼、广州歌剧院等。

扎哈〃哈迪德: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巴格达,接受过严格的传统法国修女院、瑞士的住宿学校及美国贝鲁大学等西方正规教育。

1972年进入伦敦建筑协会研究所学习建筑学,4年后获得杰出毕业奖,并被首府建筑事务所吸收为合作伙伴,与库哈斯等一起工作,直至1987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近年来,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和芝加哥建筑学院,同时还担任汉堡艺术大学、俄亥俄建筑学院、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此外,她还被授予美国艺术文字学会荣誉会员、美国建筑学院特别会员以及2002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爵士等称号。

她的主要作品有:维特拉消防站、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伦敦千年穹思维区、海牙别墅、卡迪夫〃贝歌剧院、斯特拉斯堡停车场和有轨电车终点站、伯吉瑟尔滑雪台、罗马当代艺术中心、沃尔夫斯堡科学中心等。

弗兰克〃盖里:弗兰克〃盖里,19292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

1945——1951年在南加州大学取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1956——1957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研习都市规划。

1974年,他被选为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学院会员。

1989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同年被提名为在罗马的美国建筑学会理事。

1992年,他获得Wolf建筑艺术奖,并被提名为1992年建筑界最高荣誉奖的领奖人。

1994年他成为Lilllian Gish Award的众生贡献艺术奖项的第一位得奖人。

他的作品主要有: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荷兰国际办公大楼、安娜汉社区溜冰中心、辛辛那提大学分子研究所、路易斯住宅、拖雷多大学视觉艺术中心等。

多米尼克〃佩罗:多米尼克〃佩罗出生于工程师家庭,偏爱绘画艺术。

为使自己挚爱的艺术与工科家庭背景相结合,1989年,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国际竞赛中获胜。

法国默兹省政府大厦也有他设计。

多米尼克〃佩罗在设计上偏好玻璃,不但一些阅览室屋顶和中央大厅屋顶大量采用玻璃天窗,而且图书馆的外墙也多采用玻璃墙体。

他设计了四座玻璃塔楼。

他用此种材料实现内外环境空间的链接,表达了图书馆开放性的意愿,满座了节能以及采用自然照明的生态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