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66-70(附答案与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0篇66-70

(附答案与译文)

66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①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②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战国策·秦策二》)【注释】

①管庄子:与下文的“管与”都是人名。②戾:凶猛,暴烈。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A管与止.之曰() B子待.伤虎而刺之()

C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D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二、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待伤虎而.刺之。

A今两虎争人而.斗。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译文:

②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译文:

四、请你选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管与的话。

答:

五、这篇短文有什么深刻的寓意?请用简要的话叙述出来。

答:

【参考答案】

一、A阻止。B等待。C举动。D一定。

二、与例句完全相同的是B,该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就”。A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C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是”、“可是”。D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三、①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②(你)没费刺杀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获取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

四、示例:①两虎相斗,必有一伤。②坐山观虎斗。③两败俱伤。④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答对任意一个都行。

五、示例:做任何事情只有把握好有利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搏斗起来的老虎,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虎因为争吃(一个)人而搏斗,小的那只一定会斗死,大的那只一定会受伤。您等到那只大虎受伤后再刺杀它,那么,这是一举而获得两只老虎(的事啊)。(你)没费刺杀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获取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

67奴子傅显

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一日,雅步③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奴子魏藻行三也。)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④,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⑤。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⑥仆读书,可示佳事。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愦⑦僻谬⑧,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

①迂缓:行动迟缓。②偃蹇(yǎnjiǎn):疲乏,有气无力的样子。③雅步:迈着幽雅的四方步慢走。④针黹(zhǐ):针线活。⑤可虑:值得担心。⑥僮:年幼的仆人。⑦昏愦(huì):糊涂。⑧僻谬:怪僻荒谬。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A颇.知文义()B亦稍知.医药()

C逢人辄.问()D比.相见()

E适.在苦水井前()F倦而假寐

..()

G相距三五尺耳.()H 故走.觅兄()

I贻.害无穷()J食而不化.()

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倦而.假寐②人不知而.不愠

B①食而.不化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C①复雅步以.往②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D①明理以.致用也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译文:

②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译文:

四、傅显读书食而不化,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结果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五、这篇短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六、读过此文后,你有什么体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参考答案】

一、A很。B懂得,了解。C就。D及,等到。E刚才。F打盹。G罢了。H

跑。I留。J消化。

二、相同的是B,连词,表转折,却。A①连词,表承接,不译;②连词,表转折,却。C①连词,同“而”,不译;②连词,用来。D①连词,用来;②连词,因为。

三、①魏三大惊跑去,妇人已经趴在井口哭儿子了。②但读书是用来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理是用来应用的。

四、妇已俯井哭子矣。

五、先叙后议,篇末点题。

六、示例: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如果掌握了知识而不知灵活运用,就会贻害无穷。

【参考译文】

奴仆傅显,喜欢读书,很懂得文中的道理,也稍微了解(些)医药(知识)。(他的)性情迟缓,看上去如同(一个精神)疲乏的老学士。一天,(他)迈着幽雅的四方步走在市场上,遇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奴仆魏藻排行老三。)有的人指给(他魏三)所在的地方,(他)又迈着幽雅的四方步前往。等到相见,喘息了半天。(魏三)问他见(自己)有什么事,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好像)疲倦了在打盹。小孩在井旁玩耍,距井(只不过)三五尺罢了,似乎值得担心。(因)男女有别,不便招呼三嫂,(把她)叫醒,所以跑来找您。”魏三大惊跑去,妇人已经趴在井口哭儿子了。

年幼的奴仆读书,可以说(是件)好事。但读书是用来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理是用来应用的。(掌握了书中的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甚至)到了糊涂、怪僻、荒谬(的地步),贻害无穷,还重视这种读书人干什么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