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6章 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ppt^^

合集下载

工业化和农业进步PPT课件

工业化和农业进步PPT课件

非正式部门存在的客观价值
显示了为城市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能力。
由于政策法规限制,非正式部门一般得不到信贷和外 汇,也得不到减免租税的优惠,但却能顽强进行经济 活动,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资本密集程度较低,创造的剩余易于留存下来,转化 为社会资本。
非正式部门中训练和培养劳动力的费用较低,有利于 人力资本形成。
一、传统农业的技术停滞
传统农业的技术停滞是指在一个贫穷的农业社会里, 农民世世代代都同样地耕作和生活,他们年复一年地 耕种同样类型的土地,播种同样的作物,使用同样的 生产要素和技术。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落后和贫困的 主要原因,不在传统农业中引进现代技术就不能把传 统农业变为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依旧存在的原因
第三节 农业的进步
在农业停滞的60年代,虽然农业的重要性逐渐被人 们所认识,但这种认识还是局限于位工业化提供剩余 的范围内。
这一阶段“仍然被城市偏向所支配,因为资源配置给 农业部门主要不是为了提高经济福利,而是由于它使 用这些资源配置来支持城市工业增长。农村部门的发 展得到拥护,但不是为了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
加速工业品销售
二、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外汇贡献 ·换回外汇 ·节省外汇
在历史上,有些国家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转移农业剩余 的,如美国和加拿大就属于这种自动转移类型。
在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国家宁愿运 用政权力量强制性的把农业部门的一部分剩余转移到工业 部门。这里有制度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嫌市场机制转 移农业剩余的速度太慢。政府转移农业剩余的手段有直接 和间接两种。直接手段主要是对农业征收重税,如日本在 工业化的过程中对农业课以重税就是直接手段的例子。间 接手段主要是对两部门产品交换比价进行控制,以低于其 价值的价格向农业部门收购农产品,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 向农业部门销售工业品。在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台湾省 实行的“化肥换谷制度”就是这种间接控制的例子。中国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也主要是通过农工产品不等价交换 方式进行的。这是一种非常隐蔽的资本转移方式,一般不 容易被农民发觉。

农业与经济发展.ppt

农业与经济发展.ppt
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为前提。美国的成长由其巨大
的农业潜力带动。苏联的工业增长以残酷剥削农 民为前提。
1.农业对发展的贡献
• (一)产品贡献:1.食品贡献 2.原料贡献 • (二)市场贡献 • (三)要素贡献:1.资本贡献 2.劳动贡献 • (四)外汇贡献
1.农业对发展的贡献
• 农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改善了大 多数人的状况,使他们能够为本国的工业 和服务业作出贡献。
• 很多早期关于发展的思想,都重视工业并且表现 出对城市的偏好。政府政策使得城市从税收政策
到对基础设施、制造业以及公共服务事业等各产
业的投资政策都优于农村地区。在西方社会和苏
联,人们把发展看作是广泛的工业化,并认为农
业部门可以很容易地为发展提供食品和原材料。 但是,这忽视了历史发展的真相。18-19世纪英格 兰的工业化和农民向城市的迁移,是以农业生产
• 出口税收 • 经济发展同样取决于一个国家进口本国不
能有效生产的产品的能力,支付这些进口 产品的价格的最好途径是通过出口来赚取 外汇。在制造业产品如纺织品、设备以及 零件等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力之前,农 业是最好的财政支柱。甚至出口大量工业 产品的巴西仍要依靠其生产咖啡的收人来 支持其他进口。东南亚国家靠出口大量的 食品和原材料来维持其工业。
• 这与恩格尔定律一致:随着收入的增加, 人们把收入用于购买食品的比例会减少。 农业部门的扩张比起经济中的其他部门要 缓慢得多。发展中国家中,农业增长率高 的地区往往也会有较高的全面增长率。这 是当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它们努力 追求快速的工业发展,但如果不先实现农 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工业的发展就很难实 现。
• 农业和贫困
• 联合国称,发展中国家生活在绝对贫困状态下的 12亿人中有10亿在农村.世界银行承认,了解人口、 农业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帮助我们理解贫穷落 后国家面临问题的关键.。虽然城市化抵消了人日 快速增长带来的一部分问题,但它还是对农业用 地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农业技术也没有足够 的进步来缓解这种形势。结果造成土壤退化加剧, 并降低了人均食品生产和摄入量。所以,农业发 展对减少贫困起着关键作用。

第6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第6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步。包括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进步,也包括社会的、政治 的、法律的、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进步。 第二、现代化的 时间 比 “工业化” 久远
工业化 —— 是人类历史告别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特定阶段, 也是人类社会跨入现代经济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现代化 ——的历程是无止境的。现代化是包括工业化在内的人类 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长河。
【Data:】
世界粮食价格 (2008,1,): 大米 : $ 1000 / 吨; 小麦: $ 400 / 吨; 玉米: $ 200 / 吨
中国2007年从美国进口大豆826万吨(3亿蒲式耳),创历史之最。 近几年,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40%。
〔Data:〕 中国:——
农民人数:占世界40%;
务经济” “工业化” vs “城市化”
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和信息化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是DCs 近代以 来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显著标志
然而,广大 LDCs自二战结束后也致力于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但 迄今为止,除少数小国和地区进入“ 半工业化” (Semi-industrilization)或者 “新兴工业化” 国家(或地区) ( New industrilization countries or areas )行列外,大部分距离实现工业化 的目标还相当遥远
(见: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
所谓 “基要生产函数”(stratg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
—— 指国民经济中具有 战略意义 的生产部门的生
产函数
(—— 例如:交通、运输、动力、机械、钢铁 等)
因为,
在工业化过程中,上述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将 首先发生改变,然后,以某种支配的方式扩展或 影响到社会其他生产部门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ppt课件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ppt课件

格的变化而变化。 (4)传统农业中每个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狭小,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稠密的亚洲国 家更是如此。 (5)以自然经济为主。 2.为什么传统农业生产率如此低下,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传统农业的发展?
尽管传统农业如上所说的具有很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很灵敏的市场反应能力等 等,然而从结果上看,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生产率是很低下的。舒尔茨认为, 传统农业落后和停滞的原因是因为它陷人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这种均衡是由于两 个基本条件所致,一个是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没有变化,仍然是过去所使用 的生产工具、种子、灌溉设施等等,技术上还是沿袭祖辈传下来旧有的技术;另一 个条件是传统农业中人们对拥有或获取经济物品和服务的偏好和动机长期保持不变, 仍然保留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生活习惯。由于传统农业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很高,在不
3.关于工业化还有一种更为流行的定义就是: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 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 产业的国民收人份额一般上升;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 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4.还有一个定义是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给出的,即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产 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水平用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来衡量。这是 所有工业化定义中界定范围最窄的一种定义,但使用得也比较流行。
“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
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1
2.印度经济学家撒克(Thaker,S.Y.)把工业化定义为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 业在国民收人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份额上升。这个定义与前一种 定义显然不同。如果某一个国家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地位,那么,农业生 产函数连续变化也叫做工业化。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2.5 索洛模型与哈罗德问题
索洛模型解决了第一个哈罗德问题 如不考虑折旧,索洛模型的平衡增长意味着sf(k) = nk sF ( K ) L 两边同时处以k,则sf(k)/k = n n

L
K
根据资本—产出比的定义,F(K)/K = 1/v 从而 n = s/v 这就意味着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 率,经济稳定的趋向平衡增长的轨道。原因是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s、v、n都是外生的 常数,而在索洛模型中,资本—产出比是可变 的,经济可以调整到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 增长率的特定的资本—产出比上
第二个哈罗德问题

GA=Gw这种均衡是“刀刃上的均衡”。因 为一旦两者发生偏离(事实上是经常发生 的),偏离不但不会自行矫正,还会产生更 大的偏离,这也就是所谓的“不稳定原理”, 后人称其为“第二个哈罗德问题”。

举例来说,假定s=10%,Vr=4,于是Gw=2.5%, 假定实际增长率G比有保证的增长率高0.1%,为 2.6%,那么伴随2.6%的产出增长,加速器原理将 要求4×2.6%的国民收入追加投资,投资将达到 产出的10.4%,而储蓄被限制在10%,于是实际 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0.1%导致投资超过储 蓄0.4%。而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任何投资超过储 蓄都将带来设备短缺、存量减少、刺激更多的投 资,带来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扩张。因此实际增长 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将导致实际增长率更快增 长。反之亦成立。对均衡的偏离不是自行矫正, 而是自行加重。

罗斯托(Rostow, W. W.)提出经济起飞的必 要条件之一:生产投资从占国民收入的5%或 不足5%提高到超过10%。这一数值从何而来 呢?
推算
罗斯托假设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经济,资本— 产出率为3.5,每年人口增长率为1%-1.5%。 要使按人口计算的国民生产净值保持原有的水 平的话,国民生产也得按1%-1.5%的速度增长。 根据s = G × v,所以储蓄率必须保持在3.55.25%的水平。 在相同人口增长和资本—产出率条件下,如果 人均收入要提高到2%,国民生产值就要按33.5%的速度增长,那么储蓄率就要提高到 10.5%-12.25%(方法同上)。这就是罗斯托 10%以上比例的来源。

发展经济学课件8: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课件8: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第四篇: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化n工业化、城市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n经济发展中的优先顺序选择2第八章:工业化、城市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n 第一节: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n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n 第三节: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n 第四节:传统农业的改造3第一节: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n 一、工业化的涵义及其模式n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n 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4一、工业化的涵义及其模式n 1、什么是工业化?n 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n 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n 一类是较为宽泛的定义,不仅包括了工业本身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也包括了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5狭义的“工业化”的定义n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化”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即:n “工业化是一种过程。

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

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

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增加了。

”6广义的“工业化”的定义n 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

他把“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参见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通论》)。

n 一方面,这一过程必须由低级到高级,是不断前进的,是动态的;另一方面,这一过程必须是突破性、革命性的。

7广义工业化的基本特征n 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即机械化的过程,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亦即社会生产力的突破性变革;同时,它还包含着生产组织和国民经济结构多层次的相应调整和变动。

n 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n 第三,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但一般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相对比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06章-课件-发展经济学第4版教学-马春文

06章-课件-发展经济学第4版教学-马春文
15
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2.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论
同样,点������左边的收入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导致最后均衡人 均收入水平会回到������1。点������是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 点������最后就会回到点������,但是只要超过������点,就会继续向������点 运动。点������与������一样,也是一个稳定均衡点。
6
二、人口转变理论
这是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动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 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死亡率下降 出生率较高
出生率与死亡 率同时下降
7
二、人口转变理论
出生率 高
死亡率 高
人口 数量

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人口数量处于 相对稳定状态。时间为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
Theodore W. Schultz
1902.4.30 – 1998.2.26
26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在职培训
正规的初中等 和高等教育
非企业组织的 成人在职教育
卫生保健设施 和服务
形成人力 资本的主 要途径
为了适应不断 变化的就业机 会而进行的个 人和家庭的迁

27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37
一、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
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情况严重:
年代 就业 (千人) 失业(千人)
失业率(%)
失业率与就业不足 率(%)
1960 507416 36466
6.7 25
1970 617244 48798
7.4 27
1980 773110 65620

发展经济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发展经济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哈罗德-多马模型: 均衡的稳定性问题
“刀刃上的均衡”
– 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与企业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 不一致。
–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不一致。 – 当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发生偏离时,不但不
能自行纠正,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偏离,使经济过度扩 张或收缩。
决定的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的 增长率不一致。
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要确定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比较方便的 办法是先弄清楚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常被人们称为 “发达国家俱乐部”。不过有些发达国家(地区) 并不是OECD成员,也并非所有OECD成员都是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经济中并不存在任何一种机制使这两种增长率必然相 等。
哈罗德-多马模型:政策含义
以简洁的方式强调了储蓄和资本形成对经 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仅靠市场的作用很难达到经济的动态稳定 和充分就业增长。 被广泛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计划中。
哈罗德-多马模型:局限
固定要素比例生产函数假设
– 资本与劳动能否相互替代,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 题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综合发展指标
优点:较为全面地反映发展状况 缺点:
– 计算起来较为困难 – 子指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 各项子指标的权重并无理论根据
– 市场分割 – 交易成本过高 – 缺乏法律和其他制度的支持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较高, 压抑了市场发育。

农业与经济发展(共31张PPT)

农业与经济发展(共31张PPT)
统方式进行耕作;经济长期落后,农业停滞不前;农业中的生 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发展,或在经济发展中过分轻视农业以致 遭到了经济和自然规律的报复
世界粮食储备可保障需求的天数处于警戒水平(2个月),很难 靠国际社会来供给充足的食物
2022/12/11
4
培训专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农业相对重要性的下降
2022/12/11
12
培训专用
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特点
二、传统农业的特点
2.制度因素对农业束缚很大
2)价格制度。在为完成工业化所需经过的原始积累阶段,多
数发展中国家人为地扩大了工农产品的剪刀差
3)投资信贷倾斜。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倾向工业化、城 市化,重视发展工业,轻视农业和农村的情况
4)教育和科研的目标、层次与实际需要有较大距离。教 育的结果是使农村的人口脱离农业,连科研成果也无法在 农村推广
农民的全部经营目的逐渐转变为通过对土地的经营使每亩土地利润最 大化
农民的行为方式本质上已经与在工业中进行经营的厂商完全相 同: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成本、价格等经济概念贯 穿经营过程;生产要素的使用不仅限于土地和劳动,资本的形 成、技术上的改革和创新、研究与开发在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农业技术,对收成的保险系数较大,人们并不看重边 际生产率,而是格外重视平均生产率,总是千方百计使之 高于维持生存的水平,以避免饥饿的降临
传统农业中,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生产规模小、农民素质 较差,很难找到适宜的替代技术,促进技术进步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相符合:一是 缺乏资本、缺少规模效益的条件;二是很难与低素质的劳动力 相结合;三是发挥作用的条件(如农业科技站、农技传媒、农 业基础设施等)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

发展经济学课件农业

发展经济学课件农业

(三)农产品的特点
• 1、替代效应强。 • 2、农业生产的自给性 • 3、保鲜与运输
加工和运销效率问题、运输与生产布局 问题以及利益在产加销各方的分配问题
• 4、完全竞争与政府干预
(四)其它问题
• 需求上的恩格尔定律 • 农业的弱质性--自然、市场双约束 • 工农关系的阶段性:支持与反哺
三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课堂讨论:
什么是粮食安全? 如何衡量? 你认为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是什么?
第二部分 农发展中国家农业
• “双下降”:
• 1、 配第——克拉克定理 •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1691):
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 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 • 克拉克 (《经济进步的条件》,1940):
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 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也得出此结论。
• 一、农业的概念 • 二、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和具体特点 • 三、农业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 四、农业的地位、贡献、功能
一、农业的概念
•农 业 • 狭义:种植业 • 广义:农林牧(副)渔
• 即:种植业 畜牧业(畜禽饲养) 林业(造林和营林) 渔业(水产养殖)
二、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和具体特点 及引发的经济问题
农业就业、产值份额下降规律
结论
• 农业的相对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
• 虽然农业的相对地位在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农业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减少,相反,贡献的总量是 在不断扩大的,即总量增长中的GDP份额下降。
• 其国民经济基础地位永远不会变。
(二)贡献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根据库兹涅茨理论)
产品贡献--食品、原料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2005 25 22 20 20 20 19 20 17 26 25 20 24 30 20 23 19 23 28 16 20 17 18
1251.5
1.2.3 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
❖ 1.世界银行使用人均GNP这一简单的指标来衡量各 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优点:易于操作;缺陷:因为 它只是一个平均值,因此不能反映收入的分配状况。
Industry
Services
2005 13 0 4w 22 10
2005 46 10 28w 28 37
2005 41 90 68w 50 53
13
41
46
7
32
62
12
36
52
13
45
42
8
32
60
8
32
60
11
41
48
19
27
54
17
32
51
2
26
72
Household final cons. expenditure
1.1.3.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1. 收入水平低下 2. 生活水平低下 3. 生产率水平低下 4. 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 5. 失业问题严重 6. 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 7. 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而且品种单一 8. 二元经济结构显著 9. 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
9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6
7
Note: This table classifies all World Bank member economies, and all other economies with populations of more than 30,000. Economies are divided among income groups according to 2006 GNI per capita, calculated using the World Bank Atlas method. The groups are: low income (LIC), $905 or less; lower middle income (LMC), $906–3,595; upper middle income (UMC), $3,596–11,115; and high income, $11,116 or mor8e.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1)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1)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 第一节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 第二节 乡—城人口流动模型 • 第三节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变
第二节 乡—城人口流动模型
一、托达罗模型
发展中国家存在这样的一种矛盾现 象:一方面城市存在着大量失业,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还源源不断流入 城市,导致失业越来越严重。托达 罗 在 在 1969 年 和 1970 年 发 表 论 文 提 出了一个新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对这一矛盾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 但该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刘易斯—拉 尼斯—费模型刚好相反。
第六章 二元经济发展
• 第一节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 第二节 乡—城人口流动模型 • 第三节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变
第一节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经济资源不 断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移,从而经济效率不 断提升的过程,是传统部门不断收缩、被改造, 而现代部门不断扩张、生成的过程,亦即二元经 济逐渐转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过程。
在拉-费模型中,农业剩余是个重要概念,它被定义为农业部门总产出 减去本部门人口消费之后的余额。农业剩余的存在是劳动力转移的基 础和条件。 ➢ 初始时期,农业部门存在剩余人口,但是不存在农业剩余,因为农
业总产量与农业人口总消费量相等。 ➢ 当技术进步的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时,农业剩余出现了。这部分
农业剩余为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到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于是劳动力 转移开始了。
本密集型的特征; ➢ 假定现代部门工资不变是不
符合现实的; ➢ 忽略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的
异质性
贡献: ➢ 刘易斯模型是第一个描述发展中国家
的二元经济特征的发展理论,通过劳 动力在部门之间转移过程,刻画了发 展中国家结构转变过程,把工业化、 城市化和、人口流动、资本积累结合 在一起分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勾勒出了经济发展的蓝图。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6
(三)分类
• 资源,石油输出国 • 农矿原料出口国 • 新兴工业化国家 • 经济综合发展国
精选ppt
7
(四)穷国与富国
• 世界最穷的十个国家几乎全在非洲,亚洲仅尼 泊尔,排名世界最穷的国家第六名。而世界上 最富的国家几乎全在欧洲,美洲的美国排名第 四,日本排名第六。
• 世界排名最穷的国家第一名的是埃塞俄比亚, 人均财富仅1965美元,世界排名最富的国家 第一名瑞士,人均财富达到了648241美元, 两者相差将近330倍。而世界排名最穷国家的 第十名马达加斯加,人均财富5020美元,世 界排名最富的国家第十名比利时和卢森堡,人 均财富451714美元,两者相差90倍
精选ppt
8
三、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 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 •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精选ppt
9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 第一阶段 • 发展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到现在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50年来,随 着世界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发 展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精选ppt
2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 • 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精选ppt
3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
•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怎 样摆脱贫困、落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或者说,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门 学科。
精选ppt
11
• 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 发展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1)发展 的制度因素受到了强调。要推进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重视基本制度因 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阻碍作用。(2) 新增长理论骤然兴起。一批西方经济学 家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报酬递减假 定,相继提了各种各样的增长模型。(3)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重视。4)对 社会资本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日益成为发展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 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交通、运输、动力、机械、钢铁等)
这些部门的生产函数首先发生变动,然 后以一种支配方式扩展或影响到其他社会生 产部门。
在张培刚看来,工业化可从多种视角来理解释 和说明: 首先,如果强调 技术 因素,工业化可定义如前, 即 “一系列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 其次,如果着重 资本 因素,工业化可定义为: —— 生产过程中,资本使用的 “宽 化”(widening) 和 “深化”(deepening)的过程。
工业化 —— 是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得以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信息化 / 知识经济 / 服务经济 —— 是 工业化 推进 和完成的必然结果。 是 “后工业社会” 的标志。 工业化通过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进步, 而 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信息化社会 通过信息、知识 和 高端服务进一步 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 工业化、 信息化/ 知识经济 / 服务经济 是人类经济社会现代化 进程中的不同阶段 。 人类经济社会也由此可划分为:“游牧经济”、“农耕文明”、“工业 化社会”和 “后工业化社会” (即 “信息经济”、“服务经济”、“知识 经济”etc.)
中共十七大提出

”何谓“科学发展观”? ——
〔Q:〕 “新型工业化”是否改变了工业化的任务? 新型工业化“新”在何处?
〔提示:〕
(1)工业化的内容和特征没有改变。



经由手工劳动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极大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福利水平。 产出和就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
(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在信息化时代,在工业化推进的同时,需加快信息化的建 设及其手段的运用。)
再次,如果着重 劳动 因素,工业化可定 义为: —— 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 的过程。
而所有上述特征均表明一件事: —— 社会经济的 巨大进步 和 飞跃。
该定义的 特点 是: (1)强调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 和 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即 人类生产从 手工劳动 向 机械化生产 转变, 从而可用较少劳动消耗创造较多物质财富。
【Data:】

世界粮食价格 (2008,1,): 大米 : $ 1000 / 吨; 小麦: $ 400 / 吨; 玉米: $ 200 / 吨

中国2007年从美国进口大豆826万吨(3亿蒲式耳),创历史之最。

近几年,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40%。
〔Data:〕 中国:—— 农民人数:占世界40%;
工业品价格
农业品价格
;
2)农产品供给
农产品价格
工业品价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种产品价格下降时,农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往往较大; 两种产品价格上升时,农产品价格上升幅度往往较小。
【思考:】

为什么工农业产品价格变动往往不利于农 业和农民?
(二)“要素贡献” ( Factor contribution)
在不影响自身发展情况下,农业作出要素贡献必须满 足以下前提/条件:———
四十多年后,张先生将工业化重新定义为:
—— “国民经济中一系列机要生产函数连续 发生 由低级到高级 的 突破性 变化的过程。”
这里,增添了两方面新内容: 第一,所谓 由低级到高级,指 不断进步、不可逆转; 第二,所谓 突破性 变化,指 生产力巨大的 或飞跃性变革,它将引起 生产组织 和 经济结构 的变化,最终还将导致整个 经济 和 社会 制度 的变化,以及 价值观 和人的 文化素质 的变化。
某权威经济学辞典写道: 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中来自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 国民收入份额,以及就业份额普遍上升 的过程。 ( 可悲的是,战后相当长时期里,上述看法成为主流。)
二、工业化概念的正确理解
工业化—— 指一系列 基要生产函数连续 发生变化的过程。
(见: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
“基要生产函数”(strateg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 —— 指国民经济中具有 战略意义 的 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
因此,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大多数 LDCs 不仅面临加快 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同时又面临 信息社会 和知识经济 的新挑战。

“工业化” 与 “现代化” :
第一、“现代化” 的 内涵 比 “工业化” 广泛
工业化—— 主要指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这样一种社会生产 力的变革和进步的过程和阶段; 现代化 —— 指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而言的所有经济和社会的进 步。包括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的进步,也包括社会的、政治 的、法律的、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进步。
原因: ———— 工业(制造业)部门 就业 增长 严重落后于 产值 增长。
〔Q:〕LDCs 如何应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A :】 目前, LDCs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而 DCs 已进入以 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 为特征的 “后工业社会”。 这样,LDCs 将同时面临完成 工业化 和 迎接并应对 信息化/知识经济/服务经济 的到来与挑战的双重任务。 为此,LDCs 除了兼顾 工业化 和 信息化,实施与信息化 相结合的工业化战略,将别无选择, 即 ————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在产业革命以前,农业的粮食生产决定了人类定居、 以及从事经济活动的区位。 此外,它还决定相关制造业以及商贸经济活动的区位。
只是在产业革命之后,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经济的重新定 向(economic re-orientation),从而使得其他资源 (要素)在经济活动区位决定上占据支配地位。
(3)粮食是人口变动的函数
在工业化初期,由于人口增长和人口迁 徙,往往导致粮食需求显著增长。
然而,尽管粮食需求的收入弹性不高, 但在人均收入提高到一个合理水准之前, 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将是逐步增加的。
【Data:】 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
主粮 八 四 肉类 一 三 蔬菜/水果 一 三
30年前 30年后
(—— 资料来源: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2010,1,7.)

工业化 vs 城市化:
先有工业化,后有城市化。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和结果;
从历史看:
——
从“后工业社会”看,
——城市化有了“多样性”的表现,
即 既有以制造业为依托的城市; 又有以 服务业 为主要产业的城市; 也有纯粹的人居城市 。

中国 工业化 vs 城市化:
1949~1978年, 城市化 落后于 工业化; 1978~ 今, 城市化 “超前于” 工业化。
(2)工业化的实现方式或手段及理念有了变化。


从不顾及资源消耗以及生态环境代价,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从单纯注重“增长”,到强调“发展”,进而关注“可持续发展”。 从单一追求经济目标,到包括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和谐发展 的多元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农业的贡献
农业的 “四大贡献”:
张培刚指出: 一个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农业,不仅是 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和 显著特征。
一个国家,不论已高度工业化到何种程度,如 果不能同时在工业和 农业之间保持某种 适当平衡 (或通过国际贸易与其他国家的农业保持密切联 系),其经济就一定难以持续发展。
(见:《农业与工业化》1984年版,p24)

粮食
(一)产品 贡献
原料 (二)要素 贡献(Ld、Lr、K,…) (三) 市场 贡献 ) (四)外汇 贡献
(一)产品贡献(Product contribution)
1、粮食贡献 (1)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 农业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粮食供给的主要 来源。
(2)粮食曾经是决定人类经济活动区位的重 要因素。

一、传统工业化概念 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尽管关于工业化的 定义有着诸多表达。但普遍存在 两个缺陷:
其一,是将工业化的 表现(或 结果)当 作工业化的 本质; 其二,是 将工业化仅仅理解为 工业(即 制造业)的机械化 和 现代化,而将 农业 的 现代化排斥在工业化之外。
【例如】 印度经济学家(S. Y. Thaker)认为: 工业化是 一国国民经济 脱离 农业的结构性转 变,——农业在 国民收入 和 就业 中的比重下降、 制造业 和 服务业的比重上升。
〔资料:〕

中共十六大提出 “新型工业化”思路 ——
—— 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发展观”思路 —— —— 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相对开放、全面推进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 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各要素生产率水平必须相应提高。
例如,
(a) 、土地贡献:要求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 水平相应提高(即 提高 土地生产率);
【Data:】
三、“工业化” vs “现代化”、 “工业化” vs “信息化”/ “知识经济”/”服务经 济” “工业化” vs “城市化”
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和信息化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是DCs 近代以 来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显著标志。 然而,广大 LDCs自二战结束后也致力于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但 迄今为止,除少数小国和地区进入“ 半工业化” (Semi-industrilization)或者 “新兴工业化” 国家(或地区) ( New industrilization countries or areas )行列外,大部分距离实现工业化 的目标还相当遥远。
第二、现代化的 时间 比 “工业化” 久远
工业化 —— 是人类历史告别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特定阶段, 也是人类社会跨入现代经济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现代化 ——的历程是无止境的。现代化是包括工业化在内的人类 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长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