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

合集下载

02-物流基本功能

02-物流基本功能

铁路运输的经济里程一般在200公里以上。
陈晴光制作
MODERN LOGISTICS SCHOOL
水运:
使用船舶。主要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 是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 水运有四种形式:(1)沿海运输;(2)近 海运输;(3)远洋运输;(4)内河运输
优点:成本低
缺点:运输速度慢
陈晴光制作
二、保管的任务:
(1)规划与配备仓储设施; (2)制定商品储存规划; (3)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 (4)进行科学的保养与维护;
(5)掌握库存商品信息;
(6)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陈晴光制作
MODERN LOGISTICS SCHOOL
三、保管工作的基本原则:
( 1)质量第一 (2)预防为主
(3)讲究科学
MODERN LOGISTICS SCHOOL
陈晴光制作
二、装卸搬运的作用:
1、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质量。
装卸搬运损失在物流费用中占有相当比重
2、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效率。
物流效率主要表现为运输效率和仓储效率
3、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安全。
应严禁野蛮装卸
4、装卸搬运直接影响物流成本。
装卸搬运需要较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
陈晴光制作
“场所效用” :
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 价值的实现程度就会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 会不同。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限度发挥其使 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产出投入比, 这就 称之为“场所效用”。
陈晴光制作
MODERN LOGISTICS SCHOOL
三、运输方式
1、公路运输
2、铁路运输
3、水运 4、航空运输 5、管道运输 6、联合运输

物流的7个功能要素

物流的7个功能要素

物流的7个功能要素物流作为现代商业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7个功能要素包括物流规划、物流组织、物流执行、物流控制、物流服务、物流信息和物流成本。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物流系统的核心,为实现物品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的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输提供了保障。

1.物流规划物流规划是物流运输过程中最初的环节。

在物流规划阶段,需要制订详细的物流运输计划,包括运输路线、运输交通方式、运输时间等,以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

同时,还需要根据运输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更加高效、经济的物流运输方案,保证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2.物流组织物流组织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物流资源的调配、协调和管理。

在业务流中,物流组织要负责调度货车、货机和货船等物流工具,协调各环节的业务需求和资源管理,以此提升物流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3.物流执行物流执行是物流运输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物流执行需要进行严格的过程监控和管理,确认货物的正确性、数量和质量,拆解、运输和装卸等环节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始终保持一流的物流运输服务质量。

4.物流控制物流控制是物流过程中的中枢环节。

物流控制要进行对物流过程监控,不断改进物流管理流程,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引导和管理,以确保物流过程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5.物流服务物流服务是物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物流企业需要提供好的物流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客户在整个物流运输中享有良好的体验。

物流服务质量是影响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和留存率的重要因素。

6.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是物流运输过程的重要部分。

物流企业需要在物流管理中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并对整个物流运输过程进行记录和监管。

物流信息管理有助于提高物流过程中的数据精度和信息质量,创造良好的商业空间。

7.物流成本物流成本是经济影响物流系统的重要因素。

物流企业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严密的控制,多方面减少物流成本,以降低物流运输价格,创造更多的商业空间。

如此,物流的7个功能要素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撑和管理,使物流过程更加安全、高效、可靠和低成本。

现代物流管理(全)

现代物流管理(全)

仓储
货架
移动式货架
橱柜式货架
阁楼式货架
托盘(移动)式货架
仓储
立体式货架
后推式货架
抽屉式货架
仓储
2.托盘: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
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
一贯托盘化:就是把保管~发货~输送~进货~保管形成一条龙工序, 用同一托盘不改变货物状态,始终一贯地用机械搬运装卸来处理货 物。 一贯托盘化的效果如下:交易单位标准化、输送用具有效地返回、 减少装卸场地、用机械装卸解放重体力劳动、减少装卸中的货物损 伤。
运输
• 选择运输方式的制约因素: 1.产品种类。如产品的形状、重量、容 积、危险性、变质性。 2.运量方面。如一次运输的批量不同。 3.交货时间。 4.客户承担运费的能力。 •
运输
日本货物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的演变(吨公里)
铁路
1955年 52.9
公路 内航海运 空运
11.6 35.5 0.0
运输
• 运输功能:
1.产品位移:运输通过改变产品的地点与位置而创造 出价值。利用的是时间资源、财物资源和环境资源。 2.产品储存:将运输工具作为暂时的储存场所。
运输方式的分类:
一.按范围分类: 1.干线运输; 2.支线运输 3.二次运输 4.厂内运输
运输
二.按作用分类:
1.集中产品运输; 2.配送运输;
现代物流管理
万长虹
第二章 物流功能要素
1.运输 2.储存 3.装卸搬运 4.流通加工 5.配送 6.包装 7.物流信息系统
概述
物流具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 配送和信息处理7项功能要素。他们各自的作用为: 运输与储存:解决了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在场所和时 间上的分离。分别创造了物流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 配送:最能体现物流系统的最终的总体服务功能,是 完善服务功能的要素。 流通加工:是物流过程中形成物流增值效应的主要功 能要素。 包装、装卸搬运:在物流过程中更多的是增加物流成 本的功能要素 。 信息功能:起到支撑物流运作的支撑平台作用。

《物流学概论》笔记【1-4章】【本科】{可打印}

《物流学概论》笔记【1-4章】【本科】{可打印}

第一篇物流总论第一章物流概述第二章物流的分类与形式第一章物流概述本章关键词:物流、商流、物品、物流学、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理念。

复习思考题:1。

举例说明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P2-32.如何理解商流与物流之间的关系?P43.如何理解物流的概念与内涵?P6-104。

请简要说明物流活动的构成。

P11—125.什么是物流的生产性和社会性?P136.请简要说明“物流学"的课程定位。

P157。

结合实际说明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P15-168。

“黑暗大陆”和“第三利润源”的内涵是什么?P17-189。

为什么说“物流是市场的延伸”?P1810。

物流系统与物流一体化理念的区别在哪里?P19—21第一节商流与物流一、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1。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2。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3.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二、流通的内容1.商流;2.物流;3.信息流和资金流。

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1。

商流与物流的统一;2。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四、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1。

结算程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分离;”信汇“、”电汇“;”托收承付“;”三角结算“2。

购销方式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预购;赊销;分项付款3。

期货市场形成引起的商流与物流的分离;4.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第二节物流的概念一、物流概念的起源;1915年阿奇·萧《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1974年鲍尔索克斯《后勤管理》等二、“物流”称谓的由来;1956年早稻田大学宇野正雄PD”物的流通”,,于70年代末直接引入二战期间,美军建立了“运筹学”丰富了“后勤学”,于80年代初引入三、物流的定义;1。

历史上的物流定义:日本通商省物流调查会;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日本专家汤浅和夫;1976美国物流管理委员1/ 10会;美国察尔斯·塔夫;1985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1985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1994欧洲物流协会;1998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对物流的通俗解释:“物流”泛指手持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过程。

第二章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

第二章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
•5
•运输在物流大系统中的地
位 •主要 •支柱
•物流管理
•主要 •支柱
•运输管理
•增值管理
•仓储管理
•其它 •代收款 •包装 •装卸搬运 •流通加工 •次品回收
•自身的创造
•6
物流运输与其它功能要素的衔接
•7
1 运输的含义
运输的概念表述为——
运输——用设备和工具,将
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 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 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4
2.2 储存
储存是物流中的又一极为重要的职能,与 运输构成物流的两大支柱,同处于中心位 置。
储存不但缓解了物质实体在供求之间时间 和空间上的矛盾,创造了商品的时间效用 ,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生产连续不断运行的 基本条件。
在物流活动中许多重要的决策都与储存有 关,如仓库数目、仓库选址、仓库大小、 存货量等,物流决策者需要对存储和运输 、存储规划中的优化配置等进行权衡,以 期达到最佳效果。
•——储存场所的布置;
•——堆垛设计;
•——建立储存秩序。
•37
4 储存合理化的原则
储存合理化——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储存的功能。 (1)对储存物品实行ABC管理; (2)追求经济规模,适度集中储存; (3)加快周转速度,提高单位产出; (4)采取有效的“先进先出”的方式; (5)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6)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7)按物品的特性进行储存。
•25
1、储存的含义: 储存——对物资进行保管及对其数 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2、仓库的功能 3、商品储存的过程 4、储存合理化的原则
•26
2、仓库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 (2)调节供需的功能 (3)调节物资运输的功能 (4)物资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海尔物流中心的自动化仓库

第二章现代物流的概念与结构

第二章现代物流的概念与结构

第⼆章现代物流的概念与结构第⼆章现代物流的概念与结构第⼀节、“物流”的概念⼀、物流的起源:经济动因。

⼀种观点认为,物流概念是因为经济原因⽽产⽣的,即起源于⼈们对协调经济活动中物流及其相关活动的追求。

阿奇·萧(Arch Shaw )在1915年《市场流通中的若⼲问题》⼀书中研究了市场流通中存在的⼀些问题,明确地将企业的流通活动分为“创造需求活动”与“物流活动”。

并且指出“创造需求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平衡性”、“相互依赖性”和“协调性”。

“平衡性”、“相互依赖性”和“协调性”正是当今物流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本早稻⽥⼤学教授西泽修教授在他的著作*《物流--降低成本的关键》中谈到,企业的利润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重点的转移⽽变化。

*⽇本1950年因朝鲜战争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持,很快实现了企业机械化、⾃动化⽣产。

当时⽇本正处于⼯业化⼤⽣产时期,企业的经营重点放在了降低制造成本上,这便是⽇本⼆次世界⼤战后企业经营的第⼀利润源。

*然⽽,依靠⾃动化⽣产⼿段制造出来的⼤量产品,引起了市场泛滥,产⽣了对⼤量销售的需求。

于是,1955年从美国引进了市场营销技术,⽇本迎来了市场营销时代。

这⼀时期,企业顺应⽇本政府经济⾼速增长政策,把增加销售额作为企业的经营重点。

这便是⽇本⼆次世界⼤战后企业经营的第⼆个利润源。

* 1965年起,⽇本政府开始重视物流,1970年开始,产业界⼤举向物流进军,⽇本⼜进⼊了物流发展时代。

这⼀时期,降低制造成本已经有限,增加销售额也已经⾛到尽头,渴望寻求新的利润源,物流成本的降低使“第三利润源”的提法恰实符合当时企业经营的需要,因⽽“第三利润源”说⼀提出,就备受关注,⼴为流传。

*这三个利润源注重于⽣产⼒的不同要素:第⼀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产⼒中的劳动对象,第⼆个利润的挖掘对象是⽣产⼒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则主要挖掘⽣产⼒要素中劳动⼯具的潜⼒,与此同时⼜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因⽽更具全⾯性。

第二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20世纪末至今(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
国家出台物流政策: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中,将物流业作为了需要大力振兴的第十大产业;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 厅以国办发〔2011〕38 号印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 见》;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Physical Distribution 和Logistics比较
概念最先 出现的时
间 最先使用 的领域 当前使用 的领域 概念的外 延关系
概念的内 涵
美国物流 管理协会 使用的名

Physical Distribution
1915年阿奇•萧出版的著作《市场流通中的若干 问题》
第二节 物流与流通
一、流通 二、物流与商流 三、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一、流通
在经济学特别是商业经济学中,流通指的是商品流通,即以 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包括商品买卖行为以及相互联系、相 互交错的各个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体。纵观其发展 历程,传统的流通承接着两大使命: 一是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间隔。(商流) 二是联结场所、时间的间隔。(物流)
二、物流与商流
(二)物流与商流的分离
分离的形式 ➢商流在前,物流在后 ➢物流在前,商流在后 ➢商流迂回,物流直达 ➢只有商流,没有物流 ➢只有物流,没有商流
三、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的四大支柱, 构成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四流”互为存在,密不可分,相 互作用,既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系列,又是一个组合体。 商流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 商流是动机和目的,资金流是条件,信息流是手段,物流是终 结和归缩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有时是互为因果关系

第二章 物流的运输与储存

第二章 物流的运输与储存
输。 物流运输中的公路运输 专指汽车货物运输。
优点


1、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
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 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 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尤其是公路运输 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汽车的载重吨位有 小(0.25t~1t左右)有大(200t~300t左右),既可以单个车辆独 立运输,也可以由若干车辆组成车队同时运输,这一点对抢
• 国际第一条航空航线:
– 1914年1月1日世界第一条定期民用航线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开通, 航程35公里。
• 中国第一条航空航线:
– 中国政府正式开通的第一条民用航线,是1920年5月8日由北洋政 府开辟的京沪航线的京津航段。
民用航空的发展历史 飞机的发展进程
热气球
滑翔机
莱特“飞行者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管道输送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一般线路 120 km/h 5000 t/列 5000 万吨/年
中国铁路CRH动车组
CRH1 CRH2
CRH3
CRH5
2020年中国铁路规划
运营里程 2005 75200 km 2020 120000 km
电气化铁路 2005 22300 km 2020 60000 km
客运周转量 2005 52500 亿人km 2020 100000 亿人km 客运专线 2010 7400 km 2020 18000 km
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 4.铁路运输成本较低。铁路运输费用仅为汽车运输费用的几分之一
到十几分之一;运输耗油约是汽车运输的二十分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
1
知 识 点:
● 物流活动的基本功能要素 ● 现代物流的合理化
难 点:
●现代物流基本功能要素的组成 ●运输、仓储、配送效益的制约因素
2
物流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 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 以及对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 组合,从而形成物流的总体 功能,以实现物流的最终经 济目标。
10
3 运输的基本方式和主要工具 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的不同分类, 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公路 管道
铁路
水路
航 11 空
(1)公路运输
12
指使用机动车辆在公路上运送货物。 公路运输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 货运,承担铁路及水运难以到达地区的 长途、大批量货运,以及铁路、水运优 势难以发挥的短途运输,是铁路、水路 运输方式不可缺少的接驳工具。 其特点是灵活性强、便于实现“门 到门”运送,但单位运输成本相对比较 高。

13
(2)铁路运输
14
——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 ——铁路运输主要承担中长距离、大 批量的货物运输,在干线运输中起主 要运力作用。 ——其特点是运送速度快、载运量大、 不大受自然条件影响;但建设投入大、 只能在固定线路上行驶,灵活性差、 需要其他运输方式配合与衔接。长距 离运输分摊到单位运输成本的费用较 低,短距离运输成本很高。
54
4 包装合理化
(1)包装尺寸标准化; (2)包装作业机械化; (3)包装成本低廉化; 包装成本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包装材料费, 影响成本的第二个因素是劳务费。 (4)包装单位大型化; (5)包装材料资源节省化;
55
2.5 流通加工
1、流通加工的含义: 2、流通加工的形式: 3、流通加工合理化:
56

21
各种运输方式的成本结构
运输方式
铁路

固定成本
高(设备、轨道等)
变动成本

公路
水路 航空

适中(船舶、设备等) 低(飞机)
适中(燃料、维 修等) 低
高(燃料、劳动、 维修等) 最低
管道
最高
22
4
运输方式的选择标准
( 1 )取货、运输、送货服务质量良好,即准 确、及时、安全、可靠; (2)“门到门”运输服务费用合理; ( 3 )能够及时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状况等业 务的查询业务; ( 4 )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丢失、损坏等事故 时,便于及时处理有关索赔事项。
68
(4)物流信息存储技术:数据库 技术 (5)物流信息运用技术:决策、 优化 (6)物流信息安全技术: (7)物流信息评价技术: (8)物流信息规划与预测技术: (9)物流信息智能技术:人工智 能、专家系统、模拟、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等。
28
货场
29
高层 货架 仓库
30
自 动 化 立 体 仓 库
31
货棚
32
罐 式 仓 库
33
平房库
34
楼房库
35
海尔物流中心的自动化仓库
36
3 商品储存的过程
(1)商品储存过程的四个步骤:
接收 存放 拣取 配送
(2)商品储存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储存场所的分配; ——储存场所的布置; ——堆垛设计; ——建立储存秩序。
37
4 储存合理化的原则
储存合理化——用最经济的方法实现储存的功能。 (1)对储存物品实行ABC管理; (2)追求经济规模,适度集中储存; (3)加快周转速度,提高单位产出; (4)采取有效的“先进先出”的方式; (5)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6)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7)按物品的特性进行储存。
企业在实际运作中,通常采取综合评分法对运输方 式进行选择。见下表
23
运输方式综合评分表
评估因素 重要程度 承运绩效 等级判定
运输成本 中转时间长度
可靠性 运输能力
1 3
1 2
1 2
2 2
1 6
2 4
可达性
安全性
2
2
2
3
4
6
其中:等级判定=重要程度*承运绩效 重要程度:1——高度重要;2——适中;3——较低 承运绩效:1——好;2——一般;3——较差
3
2.1 2.2 2.3 2.4 2.5 2.6 2.7
运输 储存 装卸搬运 包装 流通加工 信息处理 配送
4
2· 1 运输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之一,在物
流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也是物流 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它解决了物质实体从供应地点到需 求地点之间的空间差异,创造了物 品的空间效用,实现了物质资料的 使用价值。
——见《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
8
注意 运输和相关概念的区别
运输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 是在较大范围的活动,搬运 是在同一地域内的活动。
运输和配送的区别则在于, 配送专指分拣配货然后运输, 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是运输的“送”与“配”共 同构成的活动。 9
2 运输的作用 两大功能: (1)物品转移 即实现物质实体的长距离运动; (2)物品存放 从本质上看,运输车辆也是一种临 时储存设施。
(2)分拣配货作业
分拣是在堆码作业前后或配送作业之前把货物按品种、出入先 后、运送方向进行分类,将货物堆码到指定地点的作业。 配货是将货物从所定的位置,按照货物种类、作业次序、发货 对象等分类取货、堆码在规定场所的作业。
(3)搬送移送作业
搬送移送作业是为进行装卸、分拣、配送等活动而进行的各种 移动货物的作业,包括水平、垂直、斜向搬送及其组合。
FAX
客户分公司/销售商
FAX
是 否 确 认
查询订单
录入单据→
是 否 运 作
内部网确认数 据
→发送单据
Internet
DDN 录 入 数 据 下 载 配 送 单 录 入 数 据 下 载 配 送 单
DDN 数据库
客户总部
打印配送 托运单
打印配送 托运单
典型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示意图
67
通迅与GPS定位
42
3 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原则
(1)防止无效搬运 (2)提高装卸搬运的连续性 (3)提高搬运活性 (4)集装单元化 (5)机械化 (6)利用重力 (7)系统化
43
装卸搬运机械、设备
44
45
46
47
48
分拣传输系统
49
50
51
2.4 包装
1 包装的含义
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 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 和标志的工作总称。简言之,包装是包装物 及包装操作的总称。

大部分的二维条码皆 具有自动纠正错误的 能力,故条码十分抗 损,如左图所示的磨 损,二维条码的数据 仍可正确地被解读, 不会有数据遗失或扫 瞄不出数据的现象。
64
EAN/UCC复合码示例
65
条码识读设备
66
(2)物流信息通信技术:有线、无线(移动) ( 3 )物流信息传输和交换技术: EDI 、网络技 术
一般来讲,包装可分为工业包装(运输包 装)和商业包装(零售包装)两种。
52
2、包装的功能: (1)保护商品 (2)方便流通 (3)促进销售 (4)方便消费
53
3 影响商品包装的因素
(1)被包装商品本身的体积、重量以及它 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性; (2)被包装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哪些方 面的保护,或者称商品包装的保护性; (3)消费者的易用性; (4)商品包装的经济性。
5
运输在物流大系统中的地位
主要 支柱
运输管理
物流管理
主要 支柱
仓储管理
增值管理
其它
代收款 自身的创造
包装
装卸搬运
流通加工
次品回收
6
物流运输与其它功能要素的衔接
7
1 运输的含义
运输的概念表述为——
运输——用设备和工具,将
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 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 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59
2.6 信息处理
1 物流信息的含义 物流信息是指物流活动的内容、 形式、过程及发展变化的反映, 是由物流引起并能反映物流活动 的各种消息、情报、文书、资料、 数据等的总称。
60
2 物流信息的特征: (1)物流是大范围内的活动,信息源点多、 分布广、信息量大; (2)动态性强。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快, 及时性要求高。这意味着物流信息的收 集、加工、处理要求速度快; (3)种类繁多; (4)物流系统自身的信息,要求全面、完 整地收集;而对其他系统信息的收集, 则需根据物流要求予以选择。

1、储存的含义: 储存——对物资进行保管及对其数 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2、仓库的功能 3、商品储存的过程 4、储存合理化的原则
26
2、仓库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 (2)调节供需的功能 (3)调节物资运输的功能 (4)物资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海尔物流中心的自动化仓库
27
库房
2.5 流通加工
1 流通加工的含义 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 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 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组装等简 单作业的总称。 在物流过程中,流通加工同样不可小视, 它使流通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提高运输 效率、改进产品品质等方面也都起着不 可低估的作用。
57
流通加工和一般生产的区别
1 装卸搬运的含义:
装卸搬运——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 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 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其中,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货物进 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装卸是指 货物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把货物装 入运输设备或卸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