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专题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A、政治统治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
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
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答案:3、(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族诛”、“连坐”。
(3)陈胜、吴广。
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4)有联系。
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场帝意扰不足,征求无已,兼征讨东西,穷兵犊武,百性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肤目所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 ----《贞观政要》材料二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履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贞观政要》材料三 太宗曰:“以铜为镜…;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贞观政要》材料四 明代思想家李赞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
不然,使遇好谈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谈也。
” —《史纲评要》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对哪些方面比较重视?(4)材料四李蛰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你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因果关系。
中国古代史专题史——史料题
史料题一、秦的施政措施及方针1.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第。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2.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
……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诸生不师今而法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以古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
……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率郡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
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可。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秦汉之际治国方针的演变1.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
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选自陆贾:《新语·无为》)□2.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
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选自陆贾:《新语·无为篇》)3.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选自陆贾:《新语·至德》)三、中外朝制度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
最新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 精品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参考0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建隆二年(961年)春,罢殿前都点检(注:禁军统帅)慕容延钊。
此后此职不再授人,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引自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材料2:太祖曰:“……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泚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3:太祖继位,患方镇犹习故常,取于民无节,而意多吕扈。
一日,召便殿,赐饮款曲,因问诸方镇:“尔在本镇除奉公上以外,岁得自用,为钱几何?”方镇具陈之。
上喻方曰:“我以钱代租税之人,以助尔私,尔辈归朝,且与朕宴乐如何?”方镇再拜,即诏给侯伯随使公使钱,虽在京亦听半给。
州县租赋,愁归公上,民无苛敛之患。
──引自王巩《闻见近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1、2和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初年统军将领自动交出兵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2、3,指出宋太祖收回兵权、财权所采取的相同手段。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以上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1)原因:政治上:赵匡胤已称帝,掌握了国家政权;军事上:已控制了中央禁军,有强大武力作后盾。
另作出许诺。
(2)手段:以经济收买的办法换取──经济上允许统军将领广置田产,生活上鼓励他们享乐。
(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加剧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使阶级矛盾尖锐;加重了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
18.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
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泚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
”──摘自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材料二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泿3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文明史)(岳麓版)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12分)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请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2分)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2分)(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周代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3分)(3)为保证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控制网络的畅通,秦朝、西汉、北宋、明朝是怎样逐步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督?(4分)秦朝:中央设御使大夫,监察百官。
西汉:承袭秦朝在中央设御使大夫;并在各州设剌史,监察地方。
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地方。
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监督百官,镇压人民。
(4分)(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想一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处理朝政时哪一位权力最大?为什么?(3分)明太祖权力最大。
明太祖废除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分)2.(12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制的三幅图:图三图一 图二(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朝代的哪种制度?(3分)西周:分封制;唐: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度(3分)(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维护周朝统治(2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90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3.“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中的“府”指的是A.清军机处B.明内阁C.唐中书省D.宋三司使4.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A. 百家争鸣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五四运动D. 维新变法运动6.在阅读《诗经》过程中,你可以在其中的哪一部分看到有关董仲舒为汉武帝祝寿奏乐的情景描述:A. 风B. 雅C. 颂D. 三项都不能7.春秋晚期,晋国铸刑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
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A.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B.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C.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8.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信仰得救;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9.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羁縻府州,元明在西南地区采用土司制度,延至清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便形成了“苗疆、回疆、蒙古、XX”几大自治区域。
中国古代史部分——材料解析题1
材料题1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这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伟》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土(会稽郡)带海傍别湖,良畴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时(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材料四:——搞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5分)(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要点:(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1分);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超过北方(1分);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1分);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靠南方(2分)。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1分);人口增第,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1分)。
材料题2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对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用权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型,犹不能禁也。
高考历史总复习之中国古代史《材料解析题》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材料解析题》专题训练(1)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请回答下列问题:(1)司马光和朱熹所议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2)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有什么分歧?各有什么历史依据?(3)你如何理解司马光和朱熹的议论?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30分,第33题15 分,第34题15 分)33.我国封建社会中,新兴朝代的建立者在治理国家的经济方针上都奉行什么政策?奉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方针来源于什么学说?如何评价这种学说?34.元、明、清三代我国历史出现罕见的长达六百多年的统一局面。
据此说明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及其必然性。
(1)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题15分,第34题15分,共30分)33.我国古代史上,在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围湖造田和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很多。
请从社会和自然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指出其积极和消极影响。
34.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请从政治、经济、外交、技术、地理等角度分析说明形成原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共3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说:“石敬瑭资契丹以篡夺,割燕云,输岁币,亟痛中国而自绝其胤(后代)。
乃至宋人资女直(女真)以灭辽,资蒙古以灭金,卒尽沦中原于夷狄,祸相蔓延不可复止。
”材料2。
现代史学界有人认为“以往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拔民族衰亡的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王夫之认为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把宋人资助女真、蒙古与石敬瑭类比是否恰当?为什么?(2)材料2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这依据是否正确?为什么?(3)两则材料的共同思想观念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在中国古代史中,材料分析题是中考中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古代史料,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推理能力。
下面是一些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集锦,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材料:秦始皇“始皇帝者,高祖嫡孙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简述秦始皇的身世、政治地位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史记·汉高祖本纪》中的材料:“暴秦惨绝人民,天下大乱,所以动心立志者十有五六。
”请分析以上材料,谈谈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政治措施对秦朝的影响。
三、《史记·韩非子列传》中的材料:“今夫纣为洛邑之主,以小怒伤大政,四国受其害,而傲易牧之法,禽兽养育焉。
”请分析以上材料,解释韩非子对商纣王的批评,并说明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四、《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材料:“燕人翟義聚众数万人。
”“羽问曰:‘子好兵乎?’翟曰:‘好。
’”请分析以上材料,讨论燕人翟義的起义对项羽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史记·陈涉世家》中的材料:“盗贼田文起,号陈涉者,故酒保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谈谈陈涉的身份转变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
六、《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材料:“而天下不合,海内多事,何则?此人也。
”请分析以上材料,阐述平津侯主父对于西汉末年混乱局势的影响。
七、《史记·晁错列传》中的材料:“今门户之守,动静十数人,然晁错以嗜杀内宠,害毒者不可胜计。
”请分析以上材料,探讨晁错的政治手段对于秦末政局的影响。
八、《史记·严子陵列传》中的材料:“人莫能废其谋,於是乃陈五策於上,上骇然。
”请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严子陵提出的五策对于光武帝刘秀的复兴汉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上是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一些范例,通过分析这些材料,同学们可以加深对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学生版)
2025年中考历史5年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2 中国古代史(大题汇编)1.(2024·广东·中考真题)书藏古今,传承文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
材料二 古代书目是指图书分类目录,一个时代书目的多寡,与图书事业的盛衰密切相关。
——摘编自曹之《中国印刷术的起源》材料三 下表是明清时期编撰的部分科技类图书信息。
书名作(译)者简介《天工开物》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后传到国外,被译为日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 收录了《本草纲目》未载的多种药物,以及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
《几何原本》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译自古希腊数学著作,“点”“线”“三角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书写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图书事业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类图书的新特点。
2.(2021·广东·中考真题)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体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
乌丸、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
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曰西胡,曰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屡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遂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
——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
材料二(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沙陀族建立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王朝,并未带来严重的种族歧视与压迫,反而历经摸爬滚打促成了各民族的融汇。
恰恰在这一时期之后,所谓“蕃兵胡将”问题,河北、河东地区的“胡化”问题,不再成为纳入士大夫视野的严重问题。
古代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 A. 推广小篆,统一文字- B. 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C. 统一度量衡- D. 实行郡县制- 答案:ABCD- 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采取了多项措施。
包括推广小篆统一文字,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一度量衡以及实行郡县制。
2. 唐朝盛世的代表人物是谁?-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唐明皇- 答案:C- 解析:唐朝盛世的代表人物是唐玄宗,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峰,被称为“开元盛世”。
3.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哪些对外政策?- A. 开疆拓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推行均田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对外政策主要是开疆拓土,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主张“兼爱非攻”?-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无差别的普遍爱和反对战争。
5.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有何意义?- A. 反映了秦代的军事制度- B. 展示了秦代的雕塑艺术- C. 揭示了秦代的丧葬习俗-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不仅反映了秦代的军事制度,展示了秦代的雕塑艺术,还揭示了秦代的丧葬习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6. 唐朝的“开元盛世”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A. 政治清明- B. 经济繁荣- C. 文化繁荣- D. 社会稳定- 答案:ABCD- 解析:唐朝的“开元盛世”主要得益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7.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答案:ABCD- 解析: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古代史材料分析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古代史材料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集锦,并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题目一:请根据下面的古文材料,简要概括唐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故陇西太守吴均文集》提到:“用人何异上下,百川何啻河海。
”唐代的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分贵贱世族,使得社会上层和下层人士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科举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题目二: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明朝宦官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明故宦官保宁王文献》中提到:“宦官虽奴仆之身,岂细小琐碎之人哉?”明朝时期的宦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皇帝身边担任亲近的侍从和顾问,具有很高的权力。
宦官们通过掌握朝廷机密和与皇帝建立密切的关系,影响和干涉朝政,有时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
但是,宦官权力的滥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导致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衰弱。
题目三: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清世祖文正公奏议》中提到:“夫夷昔者先王以为东隅地势之险,北有大河之固,自谓厚而无敌,岂知弃却之后,不可复得已?”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需要保持国内稳定和自身实力的恢复。
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控制了对外交往,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这一政策也使得中国错失了与外界接触和学习的机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这些中考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材料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古文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历史材料分析的技巧,对于中考历史考试非常重要,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模块01 中国古代史 材料题专项50练(原卷版)
模块01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专项50练一、材料题(共50小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记》以《黄帝本纪》为中国历史的开篇。
司马迁还以“万系一宗”来叙说民族关系,认为汉人与诸多民族均是同根同源。
历代祭祀黄帝之举,史不绝书。
当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自称为黄帝后裔。
对黄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材料二: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辞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摘编自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时毛泽东所作《祭黄帝陵文》(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帝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两党祭祀黄帝的背景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黄帝”这一文化符号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位于洛阳盆地中东部的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
1959年以来发现主干道路网络、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贵族墓葬和青铜礼器群、绿松石龙等重要遗存,确认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
材料二: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是二里头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
二里头都城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规划,当时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
这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二里头都城这一布局,为先秦时期其他都城遗址探索布局、结构提供了参考。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1.阅读下列材料:[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1分)这个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3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3分)图一: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1分)3.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1)根据材料一,墨子相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1分)(2)材料二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1分) 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分)(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1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1)右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
公基中国古代史考题
公基中国古代史考题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个?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答案)
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欧洲航海事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答案)
三、春秋时期,提出“仁”的学说,并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答案)
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的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答案)
五、唐朝时期,为了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开辟的重要通道是?
A. 丝绸之路
B. 茶马古道
C. 京杭大运河
D. 海上丝绸之路(答案)注:虽然海上丝绸之路也很重要,但此题更侧重于唐朝与西域的联系,故选择丝绸之路。
六、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远航的起点是?
A. 南京
B. 北京
C. 泉州
D. 刘家港(答案)注:虽然南京、北京、泉州都与海洋贸易有关,但郑和七下西洋的起点是江苏太仓的刘家港。
七、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为背景,作者是罗贯中的是?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答案)
八、清朝时期,为了加强边疆管理,在西藏设立的重要行政机构是?
A. 驻藏大臣
B. 西域都护府
C. 安西都护府
D. 北庭都护府(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试题汇总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史书载:“初,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
及有功于唐,唐赐遗(赠也)甚厚。
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
”材料正确反映了[ ]A.回纥强大的原因 B.唐文化对回纥的影响深刻C.回纥衰落的原因 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答案】B2.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A.波斯 B.大秦C.大食 D.天竺【答案】C4.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各部后,所控制的地区包括[ ]A.东起兴安岭,西到里海B.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C.东起大海,西到咸海D.东起大海,西到阿尔泰山【答案】B5.下列少数民族中自己学会制造铁器的是[ ]A.突厥族 B.族 C.回纥族 D.吐蕃族【答案】D6.唐朝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主要有[ ]①养蚕②铸铁③酿酒④制碾磨⑤制瓷⑥造纸墨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 D.③④⑤⑥【答案】C7.唐朝输往朝鲜的货物有[ ]①丝绸②茶叶③铁器④瓷器⑤人参⑥药材⑦书籍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⑥⑦ D.②③④⑥【答案】A8.唐朝时,越州有个商人打算到外地去购进一些纸张和绫锦,下列何地距越州最近,可作为他的第一站?[ ]A.宣州 B.扬州C.洛阳 D.益州【答案】A9.在以下的古代工具中,用于水利灌溉的有[ ]①耧车②水排③翻车④筒车A.③④ B.①②④C.①② D.②③④【答案】A10.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答案】A11.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清朝前期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 ] A.苏州、杭州 B.杭州、扬州C.苏州、广州 D.南京、广州【答案】A12.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中哪一项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推广植棉 B.奖励垦荒C.实行“更名田” D.实行“摊丁入亩”【答案】D13.元朝和清朝都设立的省有[ ]①甘肃②陕西③河北④江西⑤山西⑥山东A.①③⑤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⑤⑥【答案】B14.下列古代中国名画中,生动反映当时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 ] A.《洛神赋图》 B.《女史箴图》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答案】D1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明下列哪一观点?[ ]A.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农民战争调整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经济发展C.统治者调整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D.社会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答案】A16.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取政权的最典型的途径是[ ]A.通过所控制的藩镇武装B.通过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C.利用农民起义所造成的局面D.通过控制朝政发动政变的方式【答案】A17.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集训07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专练50题)(全解全析)
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专练50题1.(1)特征:受封对象多样,以姬姓贵族为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以血缘为基础,层层分授,等级森严;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出三点即可)(2)主要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乡、里、亭的基层组织。
意义: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强化了基层管理;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对后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出两点即可)【详解】(1)特征:由材料图1可以看出西周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因此受封对象多样,以姬姓贵族为主;从图2中的等级序列可以看出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基础,层层分授,等级森严;结合所学知识,权利与义务相结合、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
(2)主要措施:结合材料“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
”可以得出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材料“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
”可知建立乡、里、亭的基层组织。
意义:结合材料“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
”及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强化了基层管理;由材料“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的,概不世袭。
”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对后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1)原因: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出于政治需要对诸子学术竞争采取公允态度。
(2)儒家:孟子,人性善、提倡“仁政”。
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
法家: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
1.(2010•重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
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
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
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4分)(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分)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2分)2. 唐代诗人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与此感叹有关的还有这样的历史场景:贞观初年唐太宗曾亲自去礼部贡院观看进士张榜,见新中的进士从榜下鱼贯而出,高兴地对侍臣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问题:(11分)(1)诗中“长策”是指什么制度?(2分)(2)这一“长策”除了使唐政府“赚得英雄”外,还有哪些作用?(3)这一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材料:“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
”“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专题班级:姓名:成绩: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1分)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1分)(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1分)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1分)(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1分)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2.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仍然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各游牧民族,出于各种原因,一批又一批地从大漠南北或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迁徙移牧,远在张骞通西城前,已踏出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草原通道。
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
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说,中华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开通、维护和发展,都各自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自樊保良《略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材料二在隋末唐初时,吐蕃先后统一了唐旄、羊同、苏毗、附国等由羌族或其它族组成的部落,逐步把现在青藏高原上分散居住着的一百几十个原始羌族部落和西域一些非羌族部落等合并在一起,这就是吐蕃。
松赞干布在位的年代,正好与唐王朝第二个皇帝太宗李世民同时。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六三四年)松赞干布遣使来唐聘问,唐派使臣冯德遐前往逻安(今拉萨)通好。
这是中国史上建立在中原地区的统一王朝与吐蕃建立往来关系的开始。
——摘自李文实《中国历史上唐与吐蕃的关系》材料三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交往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分)汉朝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1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时期对吐蕃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请用一句话概述当时唐与吐蕃的关系。
(1分)(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民族融合出现的新发展,其表现是什么?(1分)(4)由上述问题的回答你得到了哪些认识?(1分)3. 阅读下列材料: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
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一《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分)(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4分)(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4分)(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2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请回答:(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5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4分)(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1分)5.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1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1分)改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1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陕西新闻网(1)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2分)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2)图10所示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什么?(2分)其修筑目的是什么?(2分)该工事在哪一朝代又进行过大规模修筑,达到了完善地步?(1分)材料二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
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风云人物(3)“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2分)为巩固和完善这一制度,西汉时所采取的主要思想措施和隋朝时所创立的选官方法分别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1)①明太祖(朱元璋)(1分)②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都写得分)(1分)(2)①军机处(1分)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分)(3)①八股取士、文字狱(都写得分)(1分)②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王朝统治。
(1分)2.(1)促进了汉与西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长安(2)和亲政策,和同为一家(3)形成新的民族——回族(4)祖国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3.(1)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2)“推恩令”;有效地削弱了各封建王国的势力,使汉代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稳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这一建议对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有利。
(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1)①东周;②战国。
周武王。
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5分)(2)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
西晋统一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
(4分)(3)追求大一统。
(1分)5.(1)秦朝。
(1分)隋朝。
(1分)(2)材料一属于第二手史料,材料二属于第一手史料。
(1分)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
(1分)(3)《史记》。
(1分)韩非子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任意1点1分)(4)商业;手工业。
(2分)6.(1)起点:长安(1分);事件:张骞通西域。
(1分)(2)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1分)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1分)(3)闭关锁国政策(1分);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
(1分)(4)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从张骞和郑和来看)一个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分)7.(1)齐国。
(2分)郡县制度。
(1分)(2)万里长城。
(2分)抵御匈奴。
(2分)明朝。
(1分)(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封建帝制。
(2分)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隋朝:科举制度(或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