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八)——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专题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2.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C.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变法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D.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他被杀害,所以变法失败了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历史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5.西汉“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
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劝诫百官关心农桑C.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的积聚。
结束三国分裂实现短暂统一的人物是()A.曹操B.司马懿C.司马炎D.苻坚8.2022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5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
初三历史阶段专项复习卷——材料题(八年级上册)

初三历史阶段专项复习卷——材料题(八年级上册)班级:姓名: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签订《南京条约》图二:签订《辛丑条约》(1)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何影响?(2分)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2)“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2分)(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2分)材料三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4)依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
(2分)2.【探索救国救民奋斗的道路】[探索篇]:以1861年年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一百年前孙中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摘编自《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
(1)“中国近代第一次自主探索”是指什么?有何进步意义?(2分)(2)孙中山在中华复兴征途上有何历史贡献?(2分)[奋斗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列主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而挽救社会主义的邓小平找到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摘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4)毛泽东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国强民富的道路?(2分)[感悟篇]:(5)回首过去的100多年,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让中国走进了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有过许多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感悟。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精编试题

中国古代史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3.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
下列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身份地位 B.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C.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郡县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构成了西周的礼乐文明4.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5.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 )A.夏朝的历史B.商朝的历史C.秦朝的历史D.汉朝的历史6.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非攻”B.“无为而治”C.“仁”和“礼”D.实行“法治”7.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A.推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C.允许土地买卖 D.建立丞相制8.右图为“司隶校尉”印文,掌握此印长官的职责是( )A.主持管理长安太学B.检举皇族不法行为C.监督地方官员D.监察郡国长官9.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11.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反映了()A.《史记》题材多样B.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C.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D.艺术价值相当高2.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公元916年建立起庞大帝国,它的建立者是A.颉利可汗B.耶律阿保机C.皮罗阁D.铁木真3.“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行B.焚书坑儒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起义4.唐朝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A.黄巢起义B.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封建王朝中结束了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有①秦朝②西晋③隋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学而优则仕”(注: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以下能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7.为进一步强化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的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熹宗8.历史课上,小华问小东:“‘暴君’是什么意思?”小东得意地说:“‘暴君’是指统治极度暴虐腐朽的统治者。
”下列君王中不属于暴君的是A.夏桀B.商王汤C.商纣王D.周厉王9.历史上,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政权分立局面,于589年重新完成统一的朝代是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10.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A.581--618年B.589--618年C.581--600年D.588--618年11.下图所示内容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城12.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13.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A.铁木真B.元昊C.完颜阿骨打D.阿保机1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8)

苏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八)——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专题班级:姓名:成绩:1.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穿鼻环的青铜牛尊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繁华,结合所学举出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4) 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适当的民族政策能有效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全国中考历史真题 中国古代史(八)科学技术

(八)科学技术【内容标准】(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一、选择题:●(2012·湖南株洲)21.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它是在湖南哪个地方出土的A .茶陵B .醴陵C .攸县D .宁乡●(2012·湖南湘潭)17、右图文物反映了商代青铜制造业的精湛工艺,它出土于A 、澧县彭头山B 、龙山里耶C 、长沙宁乡D 、长沙马王堆●(2012·湖南常德)2.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2012·山东烟台)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①兵马俑 ②司母戊鼎 ③彩陶 ④四羊方尊A. 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2012·四川内江)16.我们要参观下列青铜器,离我市距离最近的是( )CA B C D●(2012·湖南怀化)1.竹篾垫子是迄今为止我国已知的最早竹工艺品,它的出土地——高庙遗址位于怀化市A .沅陵县B .洪江市C .溆浦县D .辰溪县●(2012·辽宁沈阳)1.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与得到考古证明的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出现是相一致的。
为了寻觅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个——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被发揭。
商朝青铜器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
上述材料说明的是()BA.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B.商朝能制作青铜器C.商朝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D.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2012·黑龙江龙东)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结果4月13日下午在北京揭晓。
河南郑州老奶奶庙遗址暨嵩山东南旧石器地点群等入选“十大新发现”。
历史版初三八年级上册历史 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 复习测试卷

历史版初三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复习测试卷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ī)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地方管理制度有了什么新的变化?(3)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他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答案】(1)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变化:由依据出身高低贵贱为官,演变为郡县长官不再世袭,由君主直接任命。
(3)赢政(秦始皇);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解除由皇帝控制的军队之外的所有武装;迁徒旧贵族;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详解】(1)根据材料“西周……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jī)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分封制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8:练习卷2——中国古代史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8:练习卷2——中国古代史·学生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2分)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
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A.早期人类起源B.原始农耕生活C.远古炎黄联盟D.早期国家产生2.(2分)“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始教天下种谷物,故号神农氏。
”《帝王世纪》的这段记载是()A.神话传说,基本上没有史料价值B.原始史料,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C.原始史料,证实了神农氏的由来D.神话传说,但能够印证原始农耕生活3.(2分)涿鹿之战是远古传说中的一场著名战役,以下四张示意图中,正确体现该战役形势的是()A.B.C.D.4.(2分)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
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三鼎或一鼎”。
这反映了西周()A.社会腐败B.经济衰落C.等级严格D.资源缺乏5.(2分)两汉时期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张骞“凿空”的勇气,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
他们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是因为都蕴含着()A.勤劳勇敢B.改革创新C.艰苦奋斗D.家国情怀6.(2分)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D.修筑长城7.(2分)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
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
a 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8.(2分)“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穿越时空,你针对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做了一次现场采访。
在接受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符合史实的是()A.甲: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B.乙:因为经济重心在长江流域C.丙: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全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D.丁:洛阳和南京是全国最为活跃的两个商业大都市9.(2分)如图是某校七年级同学根据《三国鼎立》一课,绘制的《三国鼎立示意图》。
中考阶段九年级历史试卷

中考阶段九年级历史试卷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黄帝战蚩尤B. 夏朝建立C. 商汤灭夏D. 西周分封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20年D. 公元前210年3. 以下哪个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渊B. 李世民C. 李隆基D. 李亨4. 以下哪个是宋代的都城?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杭州5. 明朝的建立者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元璋D. 朱由检二、判断题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
(×)2.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5.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三、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2. 隋朝的大运河以______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3.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出现在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时期。
4. 宋朝的建立者是赵匡胤,他在______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
5. 明朝的“一条鞭法”是______在位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
四、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 请简述宋朝的“靖康之变”。
4. 请简述明朝的“土木堡之变”。
5. 请简述清朝的“康乾盛世”。
五、应用题1. 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请分析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请分析宋朝的“靖康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请分析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请分析清朝的“康乾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如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8.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卷(含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8.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试卷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2022·天津)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
回答问题1.(2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
”创立进士科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2.(2分)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2分)(2021·乐山)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以下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④③②①4.(2分)(2021·河池)九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方框内的史实。
这些史实反映的主题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2分)(2022·江西)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
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
材料表明郑和远航()A.规模浩大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C.时间跨度长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6.(2分)(2020·自贡)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人”字。
以下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A.辩证的观点B.积极的观点C.消极的观点D.片面的观点7.(2分)(2021·青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黄巾起义②大泽乡起义③黄巢起义④李自成起义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8.(2分)(2021·连云港)下图所示知识建构反映了清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A.新疆B.西藏C.台湾D.蒙古9.(2分)(2022·怀化)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
九年级历史复习阶段检测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复习阶段检测中国古代史一、单项选择题:1.民以食为天,食离不开火。
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3.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李白曾作过这样一首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里指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秦完成统一5.宏伟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最西端是()A、临洮B、辽东C、山海关D、嘉峪关6.汉武帝“罢黜百家”中的“百家”是指()A. 道家和兵家B. 诸子百家C. 法家和墨家D.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7.董必武同志有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昭君出塞时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 D.汉元帝8.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中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④①②③D. ②①④③9.河南省南阳市区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这位医学家是()A.李时珍 B.张仲景 C.华佗D.扁鹊10.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11.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 成都12.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 唐玄宗13.“和同为一家”是哪族首领给唐皇书信中的一句话?()A.回纥B.靺鞨C.吐蕃D.南诏14.唐代文坛中最光彩夺目的是()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15.下列哪些措施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发展?()①科举制度的创立②鉴真东渡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16.清朝建立军机处的目的是()A.加强皇帝的权力B.强化满洲贵族的权力C.实行军事民主化D.提高汉族权力17.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相权得以恢复C.皇权、相权矛盾加剧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调解18.为保卫祖国边疆,清政府曾两次在同一个地方成功抗击沙俄,这个地方就是()A.尼布楚 B.雅克萨 C.伊犁 D.库页岛19.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是()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②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唐本草》二、填空题:21.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中考历史 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

2013年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班级:姓名: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学术融合是政治统一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战国前期,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势如冰炭,两不相容。
儒家政治着眼于管理“人”,主张通过“仁义”诱导的途径,塑造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从而实现自家的政治理想。
法家政治着眼于完善“物”,即富国强兵,主张通过“刑法”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从而达到自家的政治目的。
然而,诸子百家在长期辩难争鸣中,相互取长补短,吸收借鉴,到战国后期出现学术融合的趋势。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材料二:第一个肩负起学术融合使命的是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儒家巨子荀况。
学术界公认荀子的学说兼采了诸子的精华。
郭沫若先生称荀子开创了儒学为“百家总汇”的先河。
特别要指出的是,荀子纳“法”入“儒”,以“儒”统“法”,提出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社会政治主张,是为建设新兴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请回答:(1)材料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请说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3)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后世统治者如何纳“法”入“儒”,以“儒”统“法”的?(2分)(4)根据材料说说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1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贞观政要》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材料三:1771年,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的部落首领渥巴锡,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
万树园内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朕”是指谁?他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

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集锦古代史材料分析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古代史材料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中考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集锦,并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题目一:请根据下面的古文材料,简要概括唐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唐故陇西太守吴均文集》提到:“用人何异上下,百川何啻河海。
”唐代的科举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分贵贱世族,使得社会上层和下层人士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科举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严格的考核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题目二: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明朝宦官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明故宦官保宁王文献》中提到:“宦官虽奴仆之身,岂细小琐碎之人哉?”明朝时期的宦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皇帝身边担任亲近的侍从和顾问,具有很高的权力。
宦官们通过掌握朝廷机密和与皇帝建立密切的关系,影响和干涉朝政,有时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
但是,宦官权力的滥用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导致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衰弱。
题目三:请根据下面的历史材料,分析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清世祖文正公奏议》中提到:“夫夷昔者先王以为东隅地势之险,北有大河之固,自谓厚而无敌,岂知弃却之后,不可复得已?”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需要保持国内稳定和自身实力的恢复。
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控制了对外交往,以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然而,这一政策也使得中国错失了与外界接触和学习的机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这些中考古代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材料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古文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历史材料分析的技巧,对于中考历史考试非常重要,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人教版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史阶段检测B(word版,含答案)

备战2017年中考——人教版历史阶段复习检测—中国古代史(B卷)一、单项选择题:1.“生活在约70万年前,还保留有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的工具,已会使用天然火。
”下列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水患,造福于民。
这个历史人物是()A.黄帝B.尧C.舜D.禹3.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等级制D.世袭制4.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大代表性的是()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5.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统一D.适者生存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
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改革土地制度B.奖励军功C.重视农业D.建立县制7.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
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A.主张兼爱反对战争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提倡法治专制集权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8.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
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A. 10年B. 14年C. 25年D. 30年9.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10.下列关于秦汉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B.“神医”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C.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11.下列对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初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答案20题一、选择题1. 古人关于黄河的称呼是()A.中国的母亲河B.中华祖先河C.中国的血泪河D.中华民族发源河答案:D2. 以下哪个时期是我国人类历史的开端()A.新石器时代B.旧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答案:B3. “首先有郡县,然后有寨堡;首先有阜冈,然后有山河。
”上述古人的描述属于以下哪种历史时期的特征()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答案:D4. 五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神话人物,以下不属于五帝的是()A.黄帝B.尧帝C.禹帝D.舜帝5. 以下哪个工具的发明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A.耒B.锄C.斧D.杆答案:A6. 以下关于周朝的描述,错误的是()A.成语“子曰”源于周朝经典《论语》B.周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C.周朝都城的位置是在今天的河南省D.周朝统治时间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答案:D7. 春秋时期的楚国最为出名的诗人是()A.李白B.苏轼C.屈原D.杜牧答案:C8. 秦朝的第一位皇帝是()A.汉高祖B.秦始皇C.刘邦D.项羽9. 以下是秦朝社会制度的内涵特点的是()A.三公九卿制B.焚书坑儒C.实行郡县制D.修建长城答案:B10. 元朝时期由元惠宗忽必烈颁布的法典是()A.《九章律法》B.《大明律》C.《元典章》D.《大清律》答案:C二、判断题1. 孔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提倡“仁爱”、“君子”等思想,并创办了儒家学派。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四百多年。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3. 《世说新语》是唐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描写了各个时代的风俗人情,成为研究唐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中国古代五十四章节中最早的一部分是《大学》,是后来《论语》的一部分。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专题》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1.(海南期末)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不同历史时期显现不同的特点。
【图表梳理】《古代中外交流情况表》(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①;②;③(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道路发生变化的技术条件是什么?(2分)【史料分析】材料一: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日本书纪》(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
(6分)【观点思考】材料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4)“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2.(2019·吉林期末)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外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和平为主,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请观察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题目,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1)文中包括图片涉及的六位历史人物在中外交往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一点即可);并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2)史实准确无误,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50字左右。
3.(2019·山东中考真题)明朝时,我国已进人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
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中考阶段九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中考阶段九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2. 北宋时期,哪位科学家编写了《梦溪笔谈》?A. 张衡B. 沈括C. 郭守敬D. 赵爽3.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哪一年?A. 1449年B. 1457年C. 1464年D. 1471年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北宋时期的是?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火柴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2. “文景之治”是唐朝的一段繁荣时期。
()3.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4. 明朝的“一条鞭法”是一项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5. 辛亥革命后,清朝立即宣布退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
2.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3.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______。
4.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发生在______世纪。
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
2. 唐朝的“贞观之治”有哪些特点?3. 宋朝的“靖康之变”是什么事件?4. 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发生在哪个时期?5.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商人,你会如何描述当时的经济状况?2. 以宋朝的科举制为例,说明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4. 描述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的社会状况。
5. 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历史阶段性复习试卷(八)——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专题班级:姓名:成绩: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
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1分)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
(1分)(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1分)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1分)(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1分)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2.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仍然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各游牧民族,出于各种原因,一批又一批地从大漠南北或河西走廊,自东向西迁徙移牧,远在张骞通西城前,已踏出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草原通道。
各游牧民族又因其自身畜牧业经济的特点,充当了早期丝绸之路上贩运买卖的主角。
他们都与丝绸之路发生着各种各样的非常密切的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说,中华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开通、维护和发展,都各自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自樊保良《略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丝绸之路》材料二在隋末唐初时,吐蕃先后统一了唐旄、羊同、苏毗、附国等由羌族或其它族组成的部落,逐步把现在青藏高原上分散居住着的一百几十个原始羌族部落和西域一些非羌族部落等合并在一起,这就是吐蕃。
松赞干布在位的年代,正好与唐王朝第二个皇帝太宗李世民同时。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六三四年)松赞干布遣使来唐聘问,唐派使臣冯德遐前往逻安(今拉萨)通好。
这是中国史上建立在中原地区的统一王朝与吐蕃建立往来关系的开始。
——摘自李文实《中国历史上唐与吐蕃的关系》材料三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的交往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分)汉朝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1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时期对吐蕃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请用一句话概述当时唐与吐蕃的关系。
(1分)(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民族融合出现的新发展,其表现是什么?(1分)(4)由上述问题的回答你得到了哪些认识?(1分)3. 阅读下列材料: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
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
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一《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分)(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4分)(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4分)(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2分)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请回答:(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5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4分)(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1分)5.九年级(1)班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年代尺和收集史料的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编制年代尺】(1)请写出A、B两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统一的王朝名称。
(2分)【收集史料】材料一材料二(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属于哪种史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更为可信的是哪种史实?(2分)【论从史出】(3)从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哪部史书?并说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2分)(4)小明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南海一号”及所载的文物可以帮助他从哪些方面了解宋朝经济的发展状况?(2分)6.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1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1分)改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1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陕西新闻网(1)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2分)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1分)(2)图10所示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什么?(2分)其修筑目的是什么?(2分)该工事在哪一朝代又进行过大规模修筑,达到了完善地步?(1分)材料二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
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风云人物网(3)“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2分)为巩固和完善这一制度,西汉时所采取的主要思想措施和隋朝时所创立的选官方法分别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1)①明太祖(朱元璋)(1分)②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都写得分)(1分)(2)①军机处(1分)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分)(3)①八股取士、文字狱(都写得分)(1分)②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王朝统治。
(1分)2.(1)促进了汉与西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长安(2)和亲政策,和同为一家(3)形成新的民族——回族(4)祖国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3.(1)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2)“推恩令”;有效地削弱了各封建王国的势力,使汉代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稳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这一建议对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统治有利。
(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1)①东周;②战国。
周武王。
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5分)(2)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
西晋统一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
(4分)(3)追求大一统。
(1分)5.(1)秦朝。
(1分)隋朝。
(1分)(2)材料一属于第二手史料,材料二属于第一手史料。
(1分)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
(1分)(3)《史记》。
(1分)韩非子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任意1点1分)(4)商业;手工业。
(2分)6.(1)起点:长安(1分);事件:张骞通西域。
(1分)(2)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1分)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1分)(3)闭关锁国政策(1分);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
(1分)(4)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从张骞和郑和来看)一个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分)7.(1)齐国。
(2分)郡县制度。
(1分)(2)万里长城。
(2分)抵御匈奴。
(2分)明朝。
(1分)(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封建帝制。
(2分)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隋朝:科举制度(或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