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合集下载

(2021年整理)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2021年整理)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的全部内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

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完整word版)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完整word版)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

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

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

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4。

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二)学段目标1。

最新发布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最新发布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2017版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

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

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1、教育学原理①大教育学原理。

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

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

时间长,空间广。

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

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博才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

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

2017年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案

2017年最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案
结束仪式:
每一次课程结束,大家齐喊小组口号,为小组目标完成加油
我们的物料清单(BOM)
Bill of Materials
小组
Group Name
填写日期
Date
小组成员
Members
设计
Design
序号
No.
物料
Materials
价格
Price
数量
Quantity
合计
Total
预算
Budget
10.
鸟类可能在哪里睡觉或者抚养幼崽?
11.
推测一下哪些类型的鸟类生长或曾经生长在这里?(本地鸟类)。
项目考察阶段时间:1小时
11.规则制定,模拟练习
12.小组分工,实地考察
规则制定(见附件)
带学生外出之前,与学生讨论在户外进行项目研究工作时,应有的恰当的行为表现。
模拟练习(见附件)
如有需要,正式开展环境调查前和学生一起短暂练习如何专注于某项户外研究任务。与环境调查目标类似的某个简单的活动,要求学生使用感官对校园特定区域做大致的观察。采用“观察和折页诗”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利用观察的书面记录完成一首诗的创作!
和学生讨论栖息地的构成——他们在活动中搜寻的不同的要素。提供适量的信息来定义这些要素;
驱动性问题
如有需要,回顾栖息地这个名词的含义。向学生解释他们将一起实施(以个人、团队或者班级为单位)项目来改善他们的校园环境,从而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场所。
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们需要提出一个驱动性问题以便在项目过程中起到指引作用。
8.引入“栖息地”概念
9.头脑风暴引出项目“须知清单”
10.驱动性问题的提出
学生完成了探索学校场地的任务后回到教室进行简单。围绕学生的发现进行讨论,哪些要素被找到了,哪些要素没有被找到。一个直观的好办法是在电脑或者白板上创建一个空白表格,让学生填写他们组所观察的某个或者某种鸟类栖息地要素信息。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最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最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017年新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017年新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1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学教育部2017年度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学教育部2017年度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生成日期:2017-09-27 发文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材〔201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教材〔2017〕4号《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doc

教材〔2017〕4号《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doc

教材〔201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2017年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2017年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2017年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习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2 内容。

2017年新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017年新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1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016-2017上海科教版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设计

2016-2017上海科教版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设计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课题:学会自我保护教学内容:一、走近《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远离暴力侵害教学目标:通过两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学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法律;珍惜生命远离暴力,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走近《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一些案例及《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懂得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以及培养分析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走近《中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新课(一)案例启发1、指名读案例。

2、读后讨论:理发店老板可以可以雇佣小浩吗?小浩可以去打工吗?遇到这种情况,小浩该怎么办?谁来保护像小浩这样的未成年人?(二)学习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三)学习未成年人维护自己权利的方法(四)练习1、指导完成第五页内容。

2小组模拟“法庭判案”。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远离暴力侵害教学目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珍惜生命,远离暴力,学会一些保护自我的方法。

一、导入二、学习课文1、学习《案例聚焦》读案例,讨论文中问题。

2、了解哪些是暴力行为。

3、学习远离和应对暴力的妙招4、学习“面对暴力有三忌”。

三、巩固练习,联系实际1、面对以下暴力现象,应该如何应对?2、通过调查或回忆,罗列自己身边发生过的暴力事件,如何解决这些事。

四、学会自我保护1、制作手抄报。

2、分析与表演3、记一记。

五、小结。

课题二:学校主人公教学内容:活动一:竞选大队委员活动二:校园广播站教学目标: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公,应该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教学内容:竞选大队委员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选举大队委员干部。

教学重点及难点:1、选举大队委员。

2、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领导风格。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 (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 (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2017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灿烂的营口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灿烂的营口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灿烂的营口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作者:欧艳珍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1期一、活动背景高二历史课程学习内容为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政治课是学习《文化生活》。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学生普遍渴望了解家乡文化遗产。

本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收集资料,通过自己去看、去听、去感受来了解营口的历史文化,并希望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更深厚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营口的历史文化遗产:楞严寺、西大庙、辽河老街、西炮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培养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多方面对一个事物进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和角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善于观察、积极思考、乐于质疑、勇于解疑、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进取心、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中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中生有机会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有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校的“人本课堂”中各科教师都比较注重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另外,学生普遍比较活跃,对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活动比较有兴趣和有能力,但是,他们对于如何把材料进行条理化、归类和提炼则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四、资源设计1.资源准备城区重要景点要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准备照相机、录像机等。

2.学习活动模板子课题选择与研究模板、调查记录表、访谈记录表、活动过程记录表、资料查阅记录表。

3.学习活动评价量表子课题成果评审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个人学习自评表。

五、活动设计这次综合实践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即问题引入、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最后进行汇报总结,共历时八周。

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教育部2017综合实践课程纲要本课程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目标: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了解自然和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初中阶段: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3.高中阶段: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为未来的研究和就业做好准备。

三、课程内容一)小学阶段1.生活实践活动:包括生活技能、生活环境、健康与安全、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活动。

3.自然实践活动:包括自然探究、自然保护、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活动。

二)初中阶段1.科学技术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探究、技术制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活动。

3.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创新、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活动。

三)高中阶段1.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业规划、创业实践、创业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公益等方面的活动。

3.科学技术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探究、技术制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活动。

四、教学方法一)小学阶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

3.活动教学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

二)初中阶段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2.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研究、相互帮助。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

三)高中阶段1.项目式教学法:通过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式教学法:通过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3 GIHG0K58C5DJ400K>
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

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

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1) 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 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本文来自http://转载请注明)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

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

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三、五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提倡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

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

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

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

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1] [2] 下一页
EAIFDCJEH23H5C33>
(本文来自http://转载请注明)交流及互评——导
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

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7、奖励与重修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等级认定为A者,学校给予表彰;对于三项活动评价均获A 等的学生,学校给予专项奖励;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专家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学校给予特殊奖励。

凡在考评中等级认定为D等者,要求重修,由班级学术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监督执行。

学生对班级学术委员会和指导教师考评持不同意见,可报学校课程指导小组进行终审。

军训的重修与下一届学生一起进行,其他活动的重修可自主掌握时间,也可另选活动项目。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