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寄生虫感染的儿童慢性荨麻疹2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寄生虫感染的儿童慢性荨麻疹28例
发型变态反应 J 。 阿苯 达唑为一高效低毒 的广谱 驱虫药 。临床可用 于驱蛔虫 、
儿童慢性荨 麻疹 的反 复发 生有密切的关系 ,笔 者采 用阿苯达唑 、 甘草锌 颗粒和氯雷他定联 合治疗合并寄生虫感染 的 2 8 例慢 性荨
麻疹患儿 , 取得 了满 意的效 果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发现并 清除 。近年来 国 内外 的研究表 明 胃肠部 的寄生 虫感染 与
的一种局 部水肿 反应 ,皮 疹表现 为风 团。慢 性荨麻 疹发病 原 因 多种 , 发病周期 长 , 容易反复发作 , 往往经过 多种治疗方案 处理 ,
均未获得 良好效 果 ,严重 影响 患者的身 心健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 内外研 究表 明 ,胃肠 部 的寄 生虫感染 是儿 童慢性荨麻 疹反 复发作 的常见病 因之一 。寄生虫 感染可 导致消 化道黏膜 出现溃 疡 ,以及 诱使消 化道 黏膜 的中性 粒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及 淋 巴细胞释放 炎症介 质 ,从 而引起人 体 同时或单独 发生速发 型 、免疫 复合物 型及迟
甘草锌颗粒 和氯 雷他 定联合 治疗 胃肠 部 的寄生虫感 染合并 慢性 荨 麻疹 ,症 状可 以获 得缓解 或 消失 。因此 对伴 有腹 痛 、腹胀 、
所 有入选 的患 儿均予 口服阿苯达 唑 0 . 4 g / 次 ,5 d后再服用

次 ,直到消 化道 寄生虫 的病原学检 测呈 阴性 ;予 口服抗组胺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第1 2 期( 总 第2 o 0 期) 2 0 1 3  ̄ l z 4 j q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合 并 寄 生 虫 感染 的 儿童慢性 荨麻疹2 8 例

中西医结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疗效观察
作 计 1分 ; 中度 , 忍 受 , 正 常 生 活 和工 作 有 一 定 影 响计 可 对 2分 ; 重度 , 不能 忍受 , 明显 影 响生 活和 睡 眠计 3分 。风 团数 目: , 0分 , 1 无 计 < 0个计 1 ,0 2 分 1~ 5个计 2分 ,2 > 5个计 3 。 分 风 团直径 大 小 ( 大 风 团 )无 , 0分 , 1 m计 1 ,.~ 最 : 计 <.c 5 分 1 5 2 m计 2分 .2 m计 3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 0 , .c 5 >.c 5 0h计 分 < 1h计 1 ,~ 2h计 2分 , 1 分 1 1 > 2h计 3分 。 1 , 期 疗 效 疗 效标 准 参 照 《 东 省 常见 病 基本 诊 疗 规 . 2远 4 广 范》1 愈 : r治 I , 皮疹 和症状 全部 消 失 ; 好转 : 疹部 分 消退 , 皮 症状 减轻 ; 效: 无 皮疹 和症状 均无好 转 。治愈+ 好转= 总有效 。
(.0 31 ) ; 照 组 患 者 症 状 积 分 治 疗 前 为 (.3 1 7 分 , 36  ̄ .8 分 对 85  ̄ . ) 2 治疗后 为 ( .  ̄ .8 分 , 46 41 ) 两组 患者 的 积分 治疗前 与治 疗后 比 0 较 ,< . . 显 著性 差异 。 P 00 有 5

中医中药 ・
20 3第 卷 9 0年 月 7第 期 1
中西 医结合 配合 穴位 注射 治 疗慢 性 荨麻疹 5 0例 疗效 观 察
吴 瑞 兰
( 广东 省江 门市人 民医 院康复 中心 , 东江 门 广
590 ) 2 0 0
f 要】目的 : 摘 观察 中西 医结合 配合穴 位注 射治疗 慢性 荨麻 疹 的临床疗 效 。 法 : 10例慢性 荨麻 疹患 者分 为两组 , 方 将 0 治疗组 5 0例 , 采用 中西 医结合 配合穴 位注射 治疗 ; 照组 5 对 0例 , 采用 西药 ( 赛庚 啶 、 氯雷 他 啶) 疗 。 果 : 治 结 治疗组 的 治愈率 和 总有效 率分 别 为 8 . 9 .%; 00 %、 8 0 对照 组 的治愈 率和 总有 效率 分别 为 4 .%、40 20 8 .%。两组 比较 , 治疗 组 的治 愈率 和总有效 率 明显高 于对照 组 。结 论 : 中西 医结合 配合 穴位 注射治 疗慢 性荨麻 疹有 较好 的 临床疗 效 , 而且 能 明显 降低复 发率 。 【 关键 词1 慢性 荨麻疹 ; 中西 医结合 ; 穴位 注射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医专 , 副教授 , 现从事皮肤科 教学 、 I 临床及研究 工作 , 以
发表论文 3 。 O篇 收 稿 日期 :0 70 —6 2 0 —72
维普资讯
30 6
山 东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0 年 2 卷 07 9
期 间禁 鱼类 、 、 、 类 、 类及 异 体蛋 白高 、 虾 蟹 蛋 酒 辛辣 的食物 等 。治疗 1周 为 1 疗 程 , 治 疗 5个疗 程 个 共
11 临床 资料 .
随机 分为 治疗组 与 对 照组 , 两组 病 例 均 为发 病 5 0d 以上 的患者 。治疗组 7 4例 , 3 男 5例 , 3 女 9例 , 龄 年
1 ~5 5 6岁 , 均 2 . , 程 5 ~3 5年 ; 平 9 5岁 病 3d . 对照组
作者简介: 自娟 (9 0) 女, 杨 15 一, 山东 省沂水 县人 ,9 4 毕于沂水 1 7
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精神病患者不列入观察范 围。
1 2 治 疗方法 . 对照 组 : 采用 氯雷 他啶 5mg 1次/ , d 西 咪替丁 0 2 , ; .mg 3次/ , 噻平 2 , d多 5mg 3次/ , d 脑
益 嗪 2 , 5mg3次/ , d 口服 。治疗 组 : 在上 述药 物 的基 19例患 者 均来 源 于皮 肤 科 门诊 , 3 础 上联 合 中药治疗 , 药 : 芥 1 防风 1 、 方 荆 0 0g 白芍 1 、 5g 白术 1 、 5g 桂枝 1 、 芪 2 、 参 1 、 5g 黄 0g 党 0g 甘 草 6g 。随证 加减 , 若风 团颜 色淡 红 、 瘙痒 重 、 口渴心 烦 , 热加重 为实 证 , 蝉 衣 、 地 。若风 团淡红 、 遇 加 生 舌 苔薄 白 、 浮 缓 为 寒 证 、 证 , 麻 黄 、 脉 虚 加 附子 、 枣 。 大 若 面色苍 白 , 肢软 无 力 , 胖 质 淡 , 细 弱则 是 气 血 舌 脉 两虚 , 阿胶 、 地 、 加 安 神 固表药 乌 梅 、 加 熟 并 白芍 、 酸 枣仁 等。每 日 1 , 煎分 2次 口服 , 剂 水 两组 患者 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疗效观察

【 2 1 D e D , D o g r a S, K a n w a r A J . P mr i g o n o d u l a r i s i n h e a l e d h e r -
p e s z o s t e r s e a r : a n i s o t o p i c r e s p o n s e f J 1 . J E u r A c a d D e r ma t o l V e n e r e o l , 2 0 0 7, 2 1 ( 5) : 7 1 1 - 7 1 2.
于剧烈搔抓 , 发 生表 皮 剥 脱 、 卅血 及 I 札痂 。临 床 上需 要 与 疣 状 扁平 苔癣 、丘疹 性荨 麻 疹 、原 发性 皮 肤淀 粉样 变 、 寻
常 疣 等疾 病鉴 别 3 。需要 注 意 的是 临床 上特 别 易于 忽视 和 混 淆 的疾 病是 表 现 为 疣状 固定 性 荨 麻 疹 的 大疱 性 类 天 疱 疮 以及疱 疹样 天疱疮 、 成 人线 状 I g A 大 疱性 皮 病等 。传 统

1 3 2・
国疗 养 医学 2 0 1 4 年第2 3 卷第 2 期 C h i n J C o n v a l e s c e n t M e d , F e b . 2 0 1 4 , V o 1 . 2 3 , N o . 2
1 . 6 统计学方法 进行 疗 效统 计 。
[ 5 ]杨 英 先. 曲安 奈 德 、 利 多 卡 凶 穴 位 注 射 治 疗 慢 性 湿 疹
疗 效 观察 【 J 】 . 中国误 诊学 杂 志 , 2 0 0 9, 9 ( 8 ) :1 7 8 5 — 1 7 8 6.
( 收稿 F t 期: 2 0 1 3 — 0 8 — 1 6 )

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疗 。结果 经 治疗 ,观 察 组近 期 治疗 效 果 明显 高于对 照 组 ,P < OO ;远期 治疗 效 果也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 < 0 1 . 5 P .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0 结论 通 过 中 西医结 合 ,诸 多 药物 的合 用 ,其 中所 具有 的有 效成 分 ,作 用靶 点广 ,不 仅 可 以迅 速 的止 痒 化瘀 ,对 临床 症 状 改善 , 同时 能够 进行 综合 调理 ,使不 正常 的 免疫功 能逐 渐趋 于正 常 ,使 临床 慢性 荨麻 疹 治疗率 得 到有 效提 高 。 【 关键 词 】慢 性荨 麻疹 ;中 西医 ;疗效 中图分 类号 :R 5 .4 7 82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 2 2 04 — 2 61 8 9 2 1 )2 — 06 0
o v o syh g e a ec n ol r up P<00 c rtv fe t r ini cnt i h rt n os nc n rlg o p, b iu l i h rt nt o t o , h h r g .5; u aiee cswe esg f a l h g e i y ha t ei o to r u P<OO1 tedfee c ssaitc l h . , i r n ewa tt ial h s y sg i c t Co cuso Th o i ain o a i o a hne ea dwe tr dcn , o fd u o iain, ih a ete a t e ig e e t,a to inf a . n l in in ec mb to ft dt n lc i s se me ii e a lto r g c mbn to wh c r ci n din s ci n n r i n n h v r tr e o tno ny c nq iky i hn eivn l o tss i r v l ia y t ms a dt ar o t o rhe sv o d t nn i iha n r l a g tp i , t l a u c l t igr l igb o ds i,mp o eci c l mp o , oc ry u mp e n iec n ii ig, whc b o ma n o c e a n s n c o n

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良方

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良方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良方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皮肤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发疹,自觉瘙痒。

据文献报告,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中医称其为“隐疹”、“㾦癗”、“风疹”。

《医宗金鉴》卷七十四:“㾦癗汗出中邪风;状类豆瓣扁癗形”,“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荨麻疹病因复杂,下列因素均可诱发荨麻疹:①药物:许多药物易产生本病,如青霉素类药物、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粘菌素、维生素B1等。

②食物及其添加剂:如鱼、虾、蟹、肉类、蛋、竹笋、李子、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品、防腐剂等。

③吸入物:动物皮屑、羽毛、花粉、灰尘、真菌孢子、蓖麻粉、化妆品、除虫剂等。

④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能引起本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脓疱病、疖肿、胆囊炎等急性感染,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感染,蛔虫、钩虫、蛲虫、疟原虫、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

⑤昆虫叮咬:蜜蜂、黄蜂、毛虫、甲虫、蜘蛛及飞娥等的毛鳞刺入皮肤也可能发生本病。

⑥物理因素: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可能引起本病。

⑦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精神紧张、月经、绝经、妊娠也可能诱发本病。

⑧内科疾病:某些内科疾病同时伴发本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甲亢、癌肿、口腔疾病,肠炎、肾炎、糖尿病等。

⑨遗传因素:如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家族性冷荨麻疹、迟延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等。

2.病理本病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真皮水肿,特别是真皮上部最明显,在胶原纤维间也可见水肿,纤维分离。

皮肤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管扩张及血管周围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二、中医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风邪有关。

可有外风、内风、血瘀,痰湿与气血阴阳亏损等不同病机。

一般认为,急性荨麻疹以风寒、风热、风湿热证为多,而慢性则以血瘀、痰湿、寒湿与正气虚亏,或因正气虚亏而受邪为多。

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儿童中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和丘疹等症状。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儿童中较高,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儿童荨麻疹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中医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荨麻疹的治疗中。

中医强调整体治疗,以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相比之下,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往往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无法根除病因。

因此,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着重介绍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正文部分中,我们将分别探讨药物治疗、中药疗法、饮食调理和中医针灸疗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红肿、瘙痒等症状,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治病因,降低复发率。

通过综合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改善儿童中医荨麻疹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对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为患有儿童中医荨麻疹的孩子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重拾健康和快乐。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治疗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同时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让读者对后续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治疗方法1和治疗方法2。

在这两个部分中,分别介绍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药疗法、饮食调理和中医针灸疗法。

通过详细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应用和效果,帮助读者了解并选择适合儿童中医荨麻疹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对儿童中医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概括和回顾。

孩子荨麻疹反复发作怎么治疗

孩子荨麻疹反复发作怎么治疗

孩子荨麻疹反复发作怎么治疗因为婴幼儿的免疫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和刺激,容易受到一些食物的过敏性刺激,这时候都容易造成孩子出现荨麻疹,造成荨麻疹反复的发作,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孩子的荨麻疹通过中医方面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有效的,另外就是针对病因方面的治疗,通过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治疗。

★1、中医治疗各类荨麻疹有★显效。

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用荆防汤,风寒型用麻桂各半汤治疗。

丘疹状荨麻疹用荆防汤治之,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荨麻疹治疗;病程迁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湿,温中补肾,辨证治疗。

有热者用清热宽胸汤,有风寒者用永安止痒方,脾虚用胃苓汤,人参健脾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等治之。

★2、针对病因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的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

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3、内服外用相结合。

内用抗组织胺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其次,局部用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4、西医治疗传统治疗荨麻疹往往不能把握病因针对性治疗,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

建议治疗荨麻疹用中医,可达到荨麻疹一次治愈不复发的治疗效果。

荨麻疹的危害大我们一定要及时治疗,荨麻疹确实是生活当中很常见的皮肤疾病。

有必要了解荨麻疹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患病的时候及时正确的治疗,不要因为陷入治疗的误区或者是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而带来更多的危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u ii f r e k . h e u r n e o e ds a e w s o s r e . s l At h n ft e t ame ts s D vst w e s T er c re c f h ie s a b ev d Re u t 4 o t s e e d o r t n e . t h e so .h y t m c r so re g o p r l rd c d sg i c nl . h u a ier t s 9 6 i n t e s mp o s o e ft e r u swee al e u e in f a t T ec r t a ewa . % a d t e h i y v 2 n h
Chi e e a d e t r e i i n s n W s e n M d c ne
W ANG We , U L —mi L h i NI i n, IS u—l g MA h o W U Yu—h n i , n C a, og
( uagP ol ̄H silF yn n u 26 0 ) F yn ep e opt ,ua gA hi 30 4 a

42 ・ 0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 1 02年第 7卷第 5期
Wol u a o t rtdTaioa adWet nMein 2 1 , o 7,o5 r J r l fne a rdtnl n s r dc e 0 2 V 1 N . d on I g e i e i .
ie d h d o h o i e w r o i e o r la mi i r t n T e te t n a t d fr e sa d te fl w — n iy r c lr e e c mbn d fro a d n s ai . h r ame tlse we k n h ol d t o o4 o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1.气虚卫外不固证主证:皮疹多为针帽至蚕豆大,相互融合成片的风团较少,风团往往在汗出着风后发;伴有恶风。

自汗,瘙痒不止。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

分析:本证由于脾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失和所致。

其体质多为气虚体质。

治法:健脾益气,固表御风。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黄芪30g,防风15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熟地黄15g,大枣5枚,生姜三片,枳壳9g,炙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固表;防风、枳壳祛风止痒:白芍、熟地黄养血补血:炙甘草温中健脾。

诸药合用,有健脾益气,固表御风之功。

2.血虚肌肤失养证主证:风团色泽淡红,或与肤色相同,反复发作,迁延数月乃至数年未愈,或劳累后加重:伴有头晕,精神疲惫,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失眠。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缓。

分析:本证由于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或肝肾不足,阴血亏损,肌肤失于濡养而成。

其体质多为血虚体质。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或黄芪桂枝五物汤)。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熟地黄15g,炒自芍10g,生地黄12g,柴胡10g,甘草6g,阿胶15g(烊化)。

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益气补中: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阿胶养血柔肝润燥;柴胡和解少阳,透半表半里之邪。

诸药合用,有益气养血,调和表里之功。

3.血瘀经络阻滞证主证:风团色泽暗红或呈紫红,病变多数在腰围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有面色黯晦,或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

舌质紫黯或挟有瘀点、瘀斑,苔少,脉细涩。

分析:本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瘀血阻络,营卫失于调和而成。

其体质多为血瘀体质。

治法:活血祛瘀,通宣经络。

方药:丹参活血汤(据自拟方)。

丹参15g,当归10g,牛膝9g,川芎6g,人参9g,荆芥9g,薄荷9g,秦艽9g,白花蛇9g,雷丸9g,甘草6g,白附子9g,皂刺9g。

每日1剂,水煎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连续治 疗4 。治疗 组在对 照组的基 础上 予以 中医治疗 。黄 芪 、赤芍 周
3g 0 ,党参 、当归 1g 5 ,连 翘 、黄柏 、荆芥 、地肤子 、陈皮各 lg 甘 o,
草6 。腹痛 、腹泻 加用 车前子 1g g 5 ,白芍1 g O ,元 胡6 ;失 眠加 夜交 g 藤3 g 0 I瘙痒 加蛇蜕 lg O ;兼 风热者 加用 金银花 1g O ,野 菊花 lg O ;大
6 ・中医中药 ・ 0 4
S p m e 2 1,o1, o 7 国衄 et br 02V 10N . e . 2
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 的临床分析
吴 国志
( 广东省和平县人 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广东 和平 5 7 0 ) 12 0
【 要】 目的 探 讨 运 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慢 性 荨麻 疹 的 临床 效果 。方 法 将我 院 8 采 用 西医 治疗慢 性荨 麻疹 的病例 ( 摘 0例 治疗 组 )和 随机取
便干 加玄参 lg 以上药 物取计 20 ,早晚2 O。 5mL 次服完 。连续治疗 4 周
为 准。
1 _ 效观察 3疗
细血管 扩张及通透 性增加效果 确切[。中药 汤剂 中,赤芍具有活 血养 4 】 血功 效 ,体现 “ 风先 治血 ,血行风 自灭”的意义 ;黄芪 、当归 、地 治
根 据 中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准 》 中慢 性 瘾 疹 ( 性 荨麻 疹 ) 慢 的 疗 效 标 准评 定 。痊 愈 :风 团 消 退 ,临 床 症 状 消 失 ,不 再 发 作 ;好 转 :风 团 消退 ≥3 %或 消退 后 再复 发 间 隔时 间 延长 , 瘙痒 0 等症 状 减 轻 ;未愈 :风 团 及瘙 痒 无 明 显改 善 ,或 消退 不 足 3 %。 0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在医院皮肤科室中,慢性荨麻疹是十分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之一,其属于一种异质性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以时隐时现的风团为病症表现的瘙痒性皮肤病。

另外,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皮肤还会同时伴随出现红斑、水肿、过敏等现象,这对患有此病的患者而言,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

通常来讲,如若荨麻疹患者患病超过2个月以上,便可定性为慢性荨麻疹。

在慢性荨麻疹类别中,分类较为广泛,如压力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等等。

诱发此病的原因众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这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过程,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只有结合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治疗手段,才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病症表现、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如何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中医治疗方法。

在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中,针对慢性荨麻疹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过敏现象的疗法,缓解患者的病症。

增免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对患者实施辩证,向患者有针对性的提供中药汤,以此来实现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缓解过敏现象的治疗目的。

要想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病症,应尽量在患者患病早期,采取增免脱敏的中医治疗方法,避免患者形成反复发作的现象。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病程越长越容易反复发作,而且还会加重浑身瘙痒的症状。

随着慢性荨麻疹病情的发展,严重的患者还会形成消化道与呼吸道等并发症。

因此,如若患者确诊为慢性荨麻疹,应今早采取中医治疗,以此改善病情发展。

西医治疗:在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时,最关键的药物是抗组织胺药,此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慢性荨麻疹的病情发展。

慢性荨麻疹患者在使用抗组织胺药时,此药虽然无法与患者体内的组织胺,进行正面的对抗,甚至无法约束组织胺的释放,但是能起到良好的争夺功能,在患者产生风团时,能做到及时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_王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_王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王 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 要:目的:观察甘毓配合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

方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甘毓注射液40mL 加入0.9%生理盐水150mL 静点,同时配合中药汤剂,药用:首乌15g ,白术15g ,黄芩15g ,苦参15g,地肤子15g ,当归15g ,白鲜皮15g ,丹参15g ,赤芍15g ,防风15g,蝉蜕15g ,乌梢蛇15g ,川芎10g ,全蝎10g ,甘草10g 。

对照组采用硫代硫酸钠0164加入019%生理盐水150mL 静点,并观察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甘毓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72%,治愈率42%;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未见不良反应。

关键词:荨麻疹;甘毓注射液;汤剂;疗法中图分类号:R 758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5-0888-02收稿日期:2009-09-15作者简介:王丹(1965-),女,辽宁沈阳人,副主任药师,从事临床西药学。

荨麻疹(URT I CAR I A )俗称/风团0,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

临床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慢性荨麻疹大多数是由急性荨麻疹迁延而造成的。

慢性荨麻疹易于反复发作,传统的疗法大多以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治标不治本,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笔者采用北京秦武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甘毓(复方甘草酸)注射液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取得很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慢性荨麻疹主要临床症状是瘙痒和风团病程大于4周,就诊时有风团存在,年龄均10岁以上,共100例,病程4周~6年。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815岁;病程4周~6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验案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验案1例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通常一天内可以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

若每周反复发作达两次及以上,并连续6周者称慢性荨麻疹[1]。

慢性荨麻疹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瘾疹、风疹块等范畴。

《丹溪心法》曰:“瘾疹多属脾,隐隐然在皮肤之间,故言瘾疹也。

”祖国医学认为瘾疹病因总为禀赋不足,外受风邪而致,所以治疗应当遵循“祛风、养血、润燥”。

1病历资料肖某,女,48岁,2019年5月18日初诊。

周身起风团伴瘙痒半年,加重两周。

半年前发病无明显诱因,风团时起时消伴瘙痒,两周前运动后出汗受风后加重,风团泛发周身,夜间好发,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平素自觉心烦意乱、五心烦热。

现症见:躯干、四肢可见泛发大小不等红色风团,色鲜红,部分融合成片,双上肢、双下肢、腹部、双胁部多融合成片伴抓痕、血痂,自觉瘙痒剧烈,皮肤划痕症阳性,病来无发热,无呼吸道梗阻感,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食欲不佳,夜寐较差,小便黄,大便溏,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瘾疹(脾虚湿蕴证);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治疗:当归饮子加减,10剂,1剂/d,水煎取200m,早晚温服。

方中去白芍、川芎、蒺藜、何首乌,加丹参15g、牡丹皮10g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加黄芩、黄柏各10g以燥湿泻火解毒;加白鲜皮15g、苦参10g以加强止痒之功。

西医治疗:予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日3次口服以抗炎脱敏。

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避免局部不利刺激,忌烟酒,慎起居,避风寒,调情志,适度运动,避免熬夜劳累。

5月27日二诊:患者自诉瘙痒症状减轻,躯干、双上肢、双下肢风团疹逐渐消退变淡,腹部、双胁部红色风团,皮疹颜色转淡、部分融合成片,抓痕、血痂较前改善。

夜寐改善,五心烦热症状减轻,食欲改善,小便略黄,大便溏,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上方去苦参,加茯苓15g、薏苡仁15g以增强健脾利湿之功效。

其余药物不变,服用方法不变,复方甘草酸苷片减量为50mg,3次/日,口服。

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342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342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342例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荨麻疹临床观察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

可有发热、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引起荨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较复杂,约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常见的发病原因:①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

②药物:分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及组胺释放剂两类;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

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③吸入物:花粉、灰尘、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④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⑤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毒毛刺入以及接触荨麻、羊毛等。

⑥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⑦遗传因素:某些型荨麻疹与遗传有关,如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

⑧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

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

当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2002年6月~2012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荨麻疹患者362例,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42例,女205例,男137例;年龄5~75岁;病程1天~22年。

342例中因为药物原因引起72例,花粉及其他吸入刺激物引起49例,动植物昆虫叮咬、接触原因引起31例,食物过敏原因引起65例,感染原因引起36例,精神因素引起15例,物理因素引起48例,遗传因素引起15例,其他原因引起1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经验交流39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李梅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民医院 ,云南富源 655500)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试验样本为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5月接收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就治疗效果(总有效性、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更高,治疗后红斑、瘙痒、风团中医证候积分较之对照组更低,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轻度嗜睡、头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在日常生活、娱乐、症状、感受方面的DLQI 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之常规西医疗法更具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积极改善患者红斑、瘙痒和风团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效果慢性荨麻疹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皮肤病,俗称“风团”或者“风疹块”,多是接触刺激性物资、细菌感染、冷热过敏、内分泌异常、遗传因素、虫咬或者食品添加剂等因素所致,病程可以持续6周以上。

常规西医疗法在治疗该病中的效果一般,且不良反应明显。

临床把荨麻疹分为多种类型,如日光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冷热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荨麻疹等,且对于80%荨麻疹患者,临床无法找到病因,亦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难以有效控制疾病复发。

由于慢性荨麻疹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所以临床需迫切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该病归入“瘾疹”的范畴,多是因禀赋不耐、脾肺虚弱所致,肺主皮毛,肺气虚弱会堵塞人体脉络,造成风团和瘙痒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9例
( < .5 。 P O0 )
观察病 例共 1 6例 , 机分 为 2组 。治疗 组 5 0 随 9例 , 2 男 9 例, 3 女 0例 : 年龄 1 ~ 4岁 , 均 年龄 2 45 平 6岁 ; 程 3个 月~ 1 病 1 年 , 均 26年 。 照组 4 平 . 对 7例 , 2 男 3例 , 2 女 4例 ; 年龄 1~ 5 35
12一 般 资 料 .
由表 1可见 , 疗组 的 总有 效 率 明 显 高 于对 照组 , 统 治 经
计 学 处理 , 差异有 显 著性 ( < . ) PO5。 0
322两组 复发 情况 比较 对 两 组痊 愈病 伽 随 防 3个月 , .. J 治疗 组痊愈 4 4例 中复 发 4例 , 发率 91 对 照组 痊 愈 2 复 .%; 6例 中 复发 9例 , 复发 率 3 .l 46 %。两组 复发 率 比较 . 差异 有 显著 性
7. 02 0
治疗 组 5 9
4 (45 ) 1 (69 ) 4 7 .8 O 1 . 4
7 1 .9 1 (97 ) (48 ) 42 . 9
病例 选 择 、 断 标 准 参 照 《 肤 性 病 学 》 诊 皮 嘲中有 关慢 性 荨
与对 照 组 比较 . O0 心 .5
防风 1 , 衣 1 , 蒡子 1 , 0g 蝉 0g 牛 0g 苦参 1 , 茯苓 1 , 0g 土 5g 甘
脏 和全 身性 疾病 等 。 基 本病 机 多为气 血 虚弱 , 虚生 风 , 其 血 化
燥 伤 阴 , 伤 内热 , 邪 引 动 , 虚 标实 , 情 复 杂 , 以 治 阴 外 本 病 难
愈 。 之久 病脾 胃虚 弱 , 化受 损 。 加 运 肺主 皮 毛 , 发不 畅 , 湿 宣 痰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6例

[ N u e A klJJc snC . u a n ohl l e t ae n 7] gynM。 rel,ako J H m nedte agl i ss d i an a
a go e e i I . n J ic e el il2 0 , 3 9 0 9 0 n i n s ]It o h m C l B o 0 1 3 : 6 — 7 . g sJ B ,
2 . 3
[ ]S i E , i Y Km E . —u —e n l iae snovdi 2 hn Y Km S , i G c JnN tr a kns vl mi ii e n
mo i t fe d t ei l e l . p Mo d 2 01 3 : 7 2 3 t iyo n o h l l l a c Ex l Me , 0 , 3 2 6- 8 .
3 例均为我科患者 ,临床诊 断符合慢性荨 6
3 讨 论
麻疹…, 中男 l , 2 其 6例 女 0例 , 年龄 7 6 — 4岁 , 平均 3 . , 1 5岁
平均病程 1 . ( 一. ) 5年 4周 46年 。既 往 8 %的患 者 曾 服 用 过 多 0 种 抗 组 胺 药 。所 有 病 例 就 诊 时 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 风 团 存 在 , 多 数 患 者夜 间 难 眠 , 周 内未 服 用抗 组 胺 药 及糖 皮 质 激 素 者 , 2 且
治疗 时期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我们于 20 0 5年 1 2月一 2 0 0 7年 2月 采 用 中西 药 结 合 治 疗 慢性 荨 麻 疹 3 6例 , 得 满意 疗 效 , 果 报 道 如下 。 取 结
1 病 例 和 方 法
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80例,口服扑尔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及静滴抗生素,西咪替丁、中药玉屏风散和消风散加减;对照组60例,口服扑尔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及静滴抗生素,西咪替丁。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小儿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疗效
荨麻疹中医称“隐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由各种因素致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而造成的皮肤局限性水肿性损伤。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其症状全身任何部位,甚至食道胃肠黏膜或局限在某处,发生大小不等,鲜红、淡红或苍白色,形状不规则的风团,来去无踪,一日内可反复多次,常引起难忍的剧烈瘙痒,病情反复缠绵难愈。

西医治疗以非特异性抗过敏、止血、自血免疫等方法治疗,但症情反复,严重时影响饮食、睡眠、学习,甚至可引起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临床上一般把起病急、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在治疗上十分棘手,治愈率低,复发率高。

笔者从2006年3月-2010年7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140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40例病例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部。

入选标准:临床诊断符合小儿慢性荨麻疹,在1个月内未全身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一周内未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无其它脏器疾病。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13岁;病程3个月-5年。

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13岁;病程3个月-4年。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扑尔敏1-2mg,维生素C 0.1g,均3次/d,葡萄糖酸钙1-2支/日及静滴抗生素,西咪替丁,中药玉屏风散和消风散加减。

方剂组成:黄芪10g,防风10g,白术8g,白芍8g,丹皮8g,生地8g,当归8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苍术8g,乌梢蛇8g,胡麻仁8g,甘草6g。

1剂/d,水煎3次,早、中、晚分服。

辨证加减: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气虚者重用黄芪;阳虚遇寒加重者加仙灵脾、桂枝;痒甚者加全蝎、蝉衣。

对照组口服扑尔敏1-2mg,维生素C 0.1g,均3次/d,葡萄糖酸钙1-2支/日及静滴抗生素,西咪替丁,两组均连续服用4周判定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观察记录患者风团大小与数目、瘙痒程度。

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为皮损消退>70%,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进步为皮损消退>30%,仍有少量皮损出现,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皮损消退≤30%,有新皮疹出现,自觉症状无改善。

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对痊愈患者追踪观察3个月,每月复诊1次统计复发率。

1.4不良反应观察
用药前后分别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ECG,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不良反应,并做记录。

2结果
治疗组治愈36例(占45.0%),显效20例(占25.0%),有效15例(占18.75%),无效9例(占11.2%),总有效率70.0%。

对照组治愈3例(占5.0%),显效15例(占25.0%),有效15例(占25.0%),无效27例(占45.0%),总有效率30.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3讨论
目前急性荨麻疹单纯以西药或中医药治疗效果均较理想,但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尚是一个难题。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一般急性荨麻疹多属实证,治以祛风、清热、散寒、凉血解毒或清肠胃湿热积滞为主;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大多为气血虚弱、元气不固,复受风邪所致,本文所用中药煎剂系玉屏风散与消风散合用,配合乌梢蛇、地肤子、白藓皮等祛风药,有养血祛风、益气固表作用,方中当归、白芍均具有补血之功效,是取中医“治风先养血,血旺风自灭”之意;白藓皮、丹皮能清热透邪,而白藓皮燥湿而解毒,丹皮凉血而祛淤,二药合用清血分燥热而无留淤之弊;乌梢蛇善搜剔血中伏风,增强祛风止痒之效;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养阴补血润燥以扶正,清热祛淤搜伏风以蠲邪。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当归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含有大量维生素C;黄芪、甘草分别产生黄芪多糖、黄芪多苷以及甘草甜素等成分,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等免疫调节物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因此,本方能发挥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同时毒副作用少,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临证除积极治疗和寻找病因外,还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贵在坚持。

治疗期间,忌食鱼、虾、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秦颖.经方辨治小儿慢性荨麻疹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9,(11).
[2]唐鸿珊,朱一元.慢性荨麻疹的治疗[J].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4,(01).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